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何必非真”的审美原则与黄梅戏莎士比亚喜剧《无事生非》 被引量:6
1
作者 李伟民 《外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5-19,共5页
后经典叙事注意到叙述媒介的多样性,在叙事学讨论的范畴内戏剧也受到了初步接纳。黄梅戏以"何必非真"的审美形式演绎了莎士比亚喜剧《无事生非》。黄梅戏《无事生非》借助于唱腔和表演展现了《无事生非》中人物的性格、心理... 后经典叙事注意到叙述媒介的多样性,在叙事学讨论的范畴内戏剧也受到了初步接纳。黄梅戏以"何必非真"的审美形式演绎了莎士比亚喜剧《无事生非》。黄梅戏《无事生非》借助于唱腔和表演展现了《无事生非》中人物的性格、心理、行动,将黄梅戏唱腔、表演之美拼贴入莎剧《无事生非》的情节之中。黄梅戏《无事生非》的美学形态呈现了后经典叙事、元叙事与虚拟、写意基础上的审美叠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莎士比亚 黄梅戏 无事生非 后经典叙事
下载PDF
《无事生非》:一部欢笑的“假面喜剧”
2
作者 傅光明 张叶 《昭通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23-33,共11页
莎士比亚在《无事生非》中呈现出一部欢笑的“假面喜剧”:反用克劳迪奥与希罗这一老套的意大利式喜剧故事;塑造出一对渴望婚姻的“虚无主义”恋人本尼迪克与比阿特丽斯;展现弗朗西斯修道士和丑角儿道格贝里的善良、真实。莎士比亚以克... 莎士比亚在《无事生非》中呈现出一部欢笑的“假面喜剧”:反用克劳迪奥与希罗这一老套的意大利式喜剧故事;塑造出一对渴望婚姻的“虚无主义”恋人本尼迪克与比阿特丽斯;展现弗朗西斯修道士和丑角儿道格贝里的善良、真实。莎士比亚以克劳迪奥为男主角,主要用他关联起其他副线剧情和次要人物。弗朗西斯和道格贝里凸显出人性深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事生非 假面喜剧 莎士比亚
下载PDF
浅谈建国以来黄梅戏对外国名著的改编 被引量:4
3
作者 段新和 段友芳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0-74,共5页
建国后,黄梅戏先后将朝鲜《春香传》、莎士比亚的《无事生非》、迪伦马特的《贵妇还乡》搬上舞台,这三部剧分别出现于1954年、1986年与2012年,不同的社会语境、时代话语都被烙刻在了三部改编剧中,流露出黄梅戏工作者在剧目创作中追求题... 建国后,黄梅戏先后将朝鲜《春香传》、莎士比亚的《无事生非》、迪伦马特的《贵妇还乡》搬上舞台,这三部剧分别出现于1954年、1986年与2012年,不同的社会语境、时代话语都被烙刻在了三部改编剧中,流露出黄梅戏工作者在剧目创作中追求题旨时代性、艺术现代性的明确倾向。《春香传》的追求自由爱情与反抗封建压迫,《无事生非》歌颂爱情与友谊的人文主义倾向,《贵妇还乡》对金钱与人性的叩问,与三部改编剧的创作时代皆不无关联;《春香传》在音乐上的创新,《无事生非》在舞美、表演上的兼容中西,《贵妇还乡》对流行文化元素的拼贴,亦反映了黄梅戏艺术上追求现代性、吸引青年观众的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梅戏 外国名著 春香传 无事生非 贵妇还乡
下载PDF
《无事生非》的矛盾叙事探究 被引量:3
4
作者 李巧丽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3期93-95,共3页
《无事生非》的矛盾叙事主要表现在,人物话语的矛盾修辞凸显人性的反复无常;希罗的失语与贝特丽丝的能言善辩是对家长制、男权社会、虚伪道德的挑战,而剧中不符合逻辑的重重骗局却透露出主人公的真性情。
关键词 无事生非 矛盾叙事 人性的善变
下载PDF
真善美的化身——莎士比亚“四大喜剧”女主角形象浅析 被引量:3
5
作者 王述文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0年第4期5-8,共4页
莎士比亚四大喜剧中的女主角代表文艺复兴时期女性转型的新面貌 ,也是作者所追求所敬仰的充满人文主义思想的新型女性形象。她们对自由生活执著追求 ,对美好爱情真挚奉献 ,对至诚朋友肝胆相照 ,以及她们美丽端庄的仪表 ,便构成了一幅形... 莎士比亚四大喜剧中的女主角代表文艺复兴时期女性转型的新面貌 ,也是作者所追求所敬仰的充满人文主义思想的新型女性形象。她们对自由生活执著追求 ,对美好爱情真挚奉献 ,对至诚朋友肝胆相照 ,以及她们美丽端庄的仪表 ,便构成了一幅形象鲜明的真善美化身的画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莎士比亚 喜剧 《威尼斯商人》 无事生非 《皆大欢喜》 《第十二夜》 女主角形象
下载PDF
莎士比亚的性别之战:《无事生非》(1993) 被引量:2
6
作者 张冲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 2007年第2期8-17,共10页
布拉纳于1993年将莎士比亚的著名喜剧《无事生非》改编搬上大银幕,将莎士比亚的浪漫爱情传统推向极致。本文从电影改编的种种细节入手,分析了这次基本忠实原作的电影改编,是如何以电影技法将原作的浪漫情节当代化和娱乐化,同时在主题阐... 布拉纳于1993年将莎士比亚的著名喜剧《无事生非》改编搬上大银幕,将莎士比亚的浪漫爱情传统推向极致。本文从电影改编的种种细节入手,分析了这次基本忠实原作的电影改编,是如何以电影技法将原作的浪漫情节当代化和娱乐化,同时在主题阐释上又明显地具有与当代文化、社会、乃至文学批评思潮之间的互文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莎士比亚 电影改编 无事生非 性别之战
下载PDF
论君子人格的历史担当与现代范式 被引量:2
7
作者 赵娜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99-203,共5页
苏轼(1037—1101)在《因擒(鬼章)论西羌夏人事宜札子》一文中提出:夫为国不可以生事,亦不可以畏事。畏事之弊,与生事均。(1)在2020年遭逢新冠肺炎疫情的语境下重读这段话,令人警醒而深思。苏轼所言,强调治理国家不可以无事生非,也不可... 苏轼(1037—1101)在《因擒(鬼章)论西羌夏人事宜札子》一文中提出:夫为国不可以生事,亦不可以畏事。畏事之弊,与生事均。(1)在2020年遭逢新冠肺炎疫情的语境下重读这段话,令人警醒而深思。苏轼所言,强调治理国家不可以无事生非,也不可以有事畏惧而不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范式 君子人格 苏轼 历史担当 无事生非
原文传递
地摊经济:城市活力与治理能力现代化 被引量:2
8
作者 周宏春 《科技与金融》 2020年第8期53-54,共2页
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6月在宁夏考察时指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切实解决好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什么是群众的烦心事?没有事情做最烦心。今年的新冠疫情,导致一些家庭“坐吃山空”。地摊经济,不但能提供就业机会,还... 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6月在宁夏考察时指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切实解决好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什么是群众的烦心事?没有事情做最烦心。今年的新冠疫情,导致一些家庭“坐吃山空”。地摊经济,不但能提供就业机会,还能消除“无事生非”隐患,是一举多得的好事,应当得到持续、健康、规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摊经济 治理能力现代化 城市活力 就业机会 无事生非 一举多得 习近平总书记 群众
下载PDF
黄梅戏《无事生非》对莎剧的移植与创新 被引量:1
9
作者 陈云燕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79-84,共6页
黄梅戏《无事生非》在情节、主题、形式,乃至细节等方面与莎士比亚的同名剧作皆有相通之处,但其在关键情节的处理上有自己的独到之处,它与莎剧的差别恰好体现着中西两种文化的本质差异。黄梅戏《无事生非》对莎剧的成功移植体现着中国... 黄梅戏《无事生非》在情节、主题、形式,乃至细节等方面与莎士比亚的同名剧作皆有相通之处,但其在关键情节的处理上有自己的独到之处,它与莎剧的差别恰好体现着中西两种文化的本质差异。黄梅戏《无事生非》对莎剧的成功移植体现着中国传统戏曲改编他国经典戏剧的可能性,这一实践为戏剧改编带来很多启示:故事仍是改编中必须要重视的要素;改编有自身需要遵循的原则,其要负起文脉留存、文化传播的重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莎士比亚 黄梅戏 无事生非 戏剧来源 移植 改编
原文传递
《无事生非》的喜剧艺术探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娄素琴 《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3期105-107,共3页
莎士比亚成熟的喜剧《无事生非》具有独特的风格和很强的艺术魅力。莎士比亚作为“伟大的心理学家”的一面在此剧中有着鲜明的呈现,他从心理的角度去理解和处理爱情的矛盾,使不可能变成可能,展示了天才的喜剧技巧。此外,假象的多次... 莎士比亚成熟的喜剧《无事生非》具有独特的风格和很强的艺术魅力。莎士比亚作为“伟大的心理学家”的一面在此剧中有着鲜明的呈现,他从心理的角度去理解和处理爱情的矛盾,使不可能变成可能,展示了天才的喜剧技巧。此外,假象的多次应用是此剧的喜剧特色,利用真相和假象之间的错位呈现来营造喜剧色彩,不能不说是该剧的独特之处,也因此形成不同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莎士比亚 无事生非 喜剧色彩
下载PDF
基于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分析《无事生非》的言语幽默和人物塑造 被引量:1
11
作者 赵玲涵 《戏剧之家》 2020年第27期6-7,共2页
《无事生非》是莎士比亚写作成熟时期的喜剧作品。在这部戏剧中,贝特丽丝在与不同人物进行交流时能机智应对、巧妙周旋,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她鲜明突出的人物性格。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是语用学中的两个重要理论,对语言交际具有重要的解释... 《无事生非》是莎士比亚写作成熟时期的喜剧作品。在这部戏剧中,贝特丽丝在与不同人物进行交流时能机智应对、巧妙周旋,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她鲜明突出的人物性格。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是语用学中的两个重要理论,对语言交际具有重要的解释和指导意义。本文基于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分析《无事生非》中贝特丽丝的言语幽默和人物塑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事生非 合作原则 礼貌原则
下载PDF
探《无事生非》和《仲夏夜之梦》中译本的飞白处理 被引量:1
12
作者 唐斌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1期42-49,共8页
莎士比亚的经典作品《无事生非》和《仲夏夜之梦》中多次出现飞白这一修辞手法,给作品的翻译带来挑战。国内译本对飞白的处理可以从两方面探讨:是否具有翻译的自觉意识,以及的处理方法。经过整理、比较朱生豪、方平、辜正坤(编)3本不同... 莎士比亚的经典作品《无事生非》和《仲夏夜之梦》中多次出现飞白这一修辞手法,给作品的翻译带来挑战。国内译本对飞白的处理可以从两方面探讨:是否具有翻译的自觉意识,以及的处理方法。经过整理、比较朱生豪、方平、辜正坤(编)3本不同时期的译作后发现,朱生豪的译本忽略了大多数的飞白,方平的译本灵活大胆地尝试不同的处理方法,辜正坤主编的译本则细致地保留了飞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白 翻译 莎士比亚 无事生非 《仲夏夜之梦》
下载PDF
解构主义视野下《无事生非》《仲夏夜之梦》的飞白及其翻译 被引量:1
13
作者 唐斌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3期67-73,共7页
在解构主义视野下,飞白作为一种文字游戏,能典型地体现语言本身的"差异的嬉戏"和延异。飞白营造出的幽默效果是词语意义的轨迹偏离惯性的结果,以此引起读者的陌生感。重建语境和经济原则是德里达提出的翻译观。重建语境要求... 在解构主义视野下,飞白作为一种文字游戏,能典型地体现语言本身的"差异的嬉戏"和延异。飞白营造出的幽默效果是词语意义的轨迹偏离惯性的结果,以此引起读者的陌生感。重建语境和经济原则是德里达提出的翻译观。重建语境要求译者进入原文语境,并根据译入语内部的差异再现嬉戏,编织延异。重建语境是维持经济原则中质、量平衡的关键,也是翻译飞白的可行之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构主义 飞白 翻译 无事生非 《仲夏夜之梦》
下载PDF
《无事生非》中母亲缺席的研究
14
作者 温惠越 《中国莎士比亚研究》 2020年第1期44-58,共15页
威廉·莎士比亚,英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戏剧家,1600年左右出版的《无事生非》凭借其中鲜明的人物塑造和狡黠的台词,成为莎翁浪漫爱情喜剧代表作品之一。本文着重关注《无事生非》中希罗母亲缺席的现象,从南希·乔德罗母亲角色再... 威廉·莎士比亚,英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戏剧家,1600年左右出版的《无事生非》凭借其中鲜明的人物塑造和狡黠的台词,成为莎翁浪漫爱情喜剧代表作品之一。本文着重关注《无事生非》中希罗母亲缺席的现象,从南希·乔德罗母亲角色再生理论的角度分析《无事生非》中希罗母亲在场的缺席对希罗认识性别身份和性别关系的影响,从而指出女性的自我认同和性别平等的实现,需要从女性自身自我意识觉醒开始,比如对母亲角色和性别身份在母女关系中再生的反思。通过莎士比亚及作品《无事生非》,阐明了目前的研究现状,阐释了南希·乔德罗母亲角色再生理论。探究希罗在母亲缺席的情况下对女性角色的认识。分析希罗在母亲缺席中对男性角色的认识。分析希罗在母亲缺席中对性别关系的认识。总结出《无事生非》中的母亲在场式缺席对希罗的影响,揭示了性别角色和性别关系在母女关系中继承和再生,呼吁对此进行反思,从女性自我意识觉醒开始去实现女性的自我认同和性别平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莎士比亚 无事生非 母亲缺席
下载PDF
“三文”视角下戏曲的改编——评黄梅戏《仲夏夜之梦》
15
作者 盛梦青 《黄梅戏艺术》 2021年第1期40-41,共2页
2020年冬天,这个坎坷之年的最后之际恰逢再芬黄梅青年团成立十周年的日子,再芬剧院举办了名为“再芬黄梅·守正创新”——再芬黄梅青年团成立十周年展演活动,共推出七场饱含黄梅气息的大戏,其中《仲夏夜之梦》更是继黄梅戏《无事生... 2020年冬天,这个坎坷之年的最后之际恰逢再芬黄梅青年团成立十周年的日子,再芬剧院举办了名为“再芬黄梅·守正创新”——再芬黄梅青年团成立十周年展演活动,共推出七场饱含黄梅气息的大戏,其中《仲夏夜之梦》更是继黄梅戏《无事生非》后的第二次将莎剧搬演上黄梅戏舞台,又是一次创新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展演活动 黄梅戏 《仲夏夜之梦》 创新性发展 无事生非 守正创新 搬演 青年团
原文传递
从多元系统理论角度鉴赏朱生豪的莎士比亚戏剧《无事生非》译本
16
作者 马牧歌 《海外英语》 2019年第16期52-54,共3页
作为翻译完成三十多部莎士比亚戏剧的中国翻译家,朱生豪的译文凭借较高质量和独特风格广受中国读者推崇。与其他莎翁戏剧的译本不同,朱生豪的译文赋予莎翁剧本以中国古典诗词之美,使其经历时间洗礼也未曾晦涩或过时。本文将借助伊文... 作为翻译完成三十多部莎士比亚戏剧的中国翻译家,朱生豪的译文凭借较高质量和独特风格广受中国读者推崇。与其他莎翁戏剧的译本不同,朱生豪的译文赋予莎翁剧本以中国古典诗词之美,使其经历时间洗礼也未曾晦涩或过时。本文将借助伊文·佐哈尔的多元系统理论、翻译操纵观和朱生豪本人的翻译理念,结合《无事生非》的译例分析朱生豪译文的独到之处。最终本文得出结论,朱生豪莎剧译本的成功,与他在翻译过程中时刻注意目的语多元系统的文化、语言和社会子系统、并将读者反应纳入翻译策略选择息息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系统理论 操纵观 白话文体 无事生非
下载PDF
姐弟仨
17
作者 李建学 《陕西文学》 2020年第5期88-89,95,共3页
少年时在水头镇,染坊巷巷口的姐弟仨,很是让人羡慕。那时候这家的姐姐九岁,大弟七岁,小弟弟应该四五岁。姐弟仨的父亲在城里当工人,母亲虽是公干家属,也要天天下地挣工分。姐弟仨都是大的照看小的,跟我们差不多。姐弟仨出门,哪怕是跟巷... 少年时在水头镇,染坊巷巷口的姐弟仨,很是让人羡慕。那时候这家的姐姐九岁,大弟七岁,小弟弟应该四五岁。姐弟仨的父亲在城里当工人,母亲虽是公干家属,也要天天下地挣工分。姐弟仨都是大的照看小的,跟我们差不多。姐弟仨出门,哪怕是跟巷巷里的孩子们玩一会,都是姐姐拉着弟弟,一手一个。我们那一带把这种拉叫做“拖”,手拖手。姐弟仨亲密地拖在一处,两个弟弟就象关老爷身边的关平周仓,跟姐姐寸步不离。姐姐柔弱文静,即使有人故意欺负她们,总是躲闪的时候多,很少反抗,也不哭不叫。大弟聪明伶俐,心眼多,不吃亏。小弟鲁莽好动,爱闯祸。有一回跟玩伴耍红了脸,张口就咬破了另一个大他三岁娃娃的手指头。那些年在农业生产队,无事生非的娃娃们不是偷桃就是摘李,时常弄得鸡飞狗跳。姐弟仨衣冠整洁,从来不干这些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弟 姐弟 无事生非 姐姐
原文传递
永远的现在进行式——根意识下我的教育行走姿态
18
作者 梅洪建 《江苏教育(教育管理)》 2015年第4期75-77,共3页
教育的"术""道"之争一直不休,但教育绝不应该是舍"道"而"术"的行为,它需要树立"根意识"。建立在"根意识"基础之上的思考,往往能给人拨云见日之感:它可以让教师从繁琐的"管"中解放,可以让忙碌而无为的教育变得卓有成效,... 教育的"术""道"之争一直不休,但教育绝不应该是舍"道"而"术"的行为,它需要树立"根意识"。建立在"根意识"基础之上的思考,往往能给人拨云见日之感:它可以让教师从繁琐的"管"中解放,可以让忙碌而无为的教育变得卓有成效,也可以从中窥探出将中国教育改革推向深入的些许端倪,从而在永远的现在进行式中感受教育的美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意识 无事生非 工作本位 无效之谜
下载PDF
“不合作”的喜剧效果研究--以《无事生非》为例
19
作者 杨诗雅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2021年第28期65-68,共4页
《无事生非》是莎士比亚的一部杰出 的喜剧作品,其丰满的人物形象、精妙的语 言,一直让人津津乐道。著名语言哲学家格赖 斯指出,为了促使对话的顺利进行,双方必须 共同遵守某些基本原则,尤其是合作原则。然 而很多情况下,合作原则的违... 《无事生非》是莎士比亚的一部杰出 的喜剧作品,其丰满的人物形象、精妙的语 言,一直让人津津乐道。著名语言哲学家格赖 斯指出,为了促使对话的顺利进行,双方必须 共同遵守某些基本原则,尤其是合作原则。然 而很多情况下,合作原则的违反常常能达到令 人意想不到的表达效果。本文以《无事生非》 为例,分析合作原则的违反产生的喜剧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作原则 喜剧 效果 无事生非
下载PDF
以悲喜剧爱情故事为题材的悲剧诗《长恨歌》与喜剧《无事生非》的对比分析
20
作者 王悦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0年第10期53-54,共2页
该文通过分析白居易的悲剧诗《长恨歌》与莎士比亚的喜剧《无事生非》,从两位作者所处社会环境、创作背景着手,在主人公唐玄宗与杨贵妃、克劳狄奥与希罗之间的故事简要阐述并整理故事线索之后,将两位作者对于引人注目的故事情节与高潮... 该文通过分析白居易的悲剧诗《长恨歌》与莎士比亚的喜剧《无事生非》,从两位作者所处社会环境、创作背景着手,在主人公唐玄宗与杨贵妃、克劳狄奥与希罗之间的故事简要阐述并整理故事线索之后,将两位作者对于引人注目的故事情节与高潮转折的处理方法进行深入对比分析,尤其是两位诗人解决故事矛盾时刻画的人物与异曲同工的解决方式。最后,浅谈他们作品获得的评价,以及对文学界的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恨歌 无事生非 中西方悲喜剧 莎士比亚 白居易 比较文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