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蒙古字韵》与《平水韵》
被引量:4
- 1
-
-
作者
忌浮
-
机构
吉林省社会科学院
-
出处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128-132,共5页
-
-
关键词
蒙古字韵
平水韵
古今韵会举要
八思巴字
新刊韵略
中原音韵
广韵
校勘记
《平水韵》
阴声韵
-
分类号
H11
[语言文字—汉语]
-
-
题名金代汉语语言学述评
被引量:2
- 2
-
-
作者
忌浮
-
出处
《社会科学战线》
1987年第1期333-345,264,共14页
-
文摘
辽金两代,特别是金代,语言文字之学令人瞩目。出现了荆璞、王与秘、韩孝彦、韩道昭、张道忠、王文郁等一大批有影响的学者;产生了《篇海》、《五音篇》、《四声篇海》、《五音集韵》、《改并五音集韵》、《切韵指玄论注》、《切韵满庭芳》、《切韵指迷颂》、《切韵澄鉴图》《四声等子》、《新刊韵略》等优秀著作。金代语言学对后世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深远的。金王朝入主中原不过百余年,金代学者对汉语、汉字的研究与南宋比毫无逊色。过去讲语言史的论著忽视忽略辽、金两代,似不公允。本文拟就流传下来的四部著作作梗概的研究介绍,以期引起治汉语史和辽、金史的同志的兴趣,大家携手,发扬光大祖国十至十三世纪的北方文化。
-
关键词
汉语语言学
五音
集韵
金代
新刊韵略
切韵
广韵
玉篇
四声
平水韵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蒙古字韵》补缺
被引量:3
- 3
-
-
作者
忌浮
-
机构
吉林省社会科学院
-
出处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6年第1期28-30,共3页
-
文摘
《蒙古字韵》是研究八思巴字、汉语语音史和古代蒙古语的珍贵史料。今传本残缺麻部后半部分。海内外学者所补,均可商议。本文依据《新刊韵略》补出4面,34个八思巴字。301个汉字。
-
关键词
蒙古字韵
八思巴字
新刊韵略
补缺
-
分类号
H212
[语言文字—少数民族语言]
-
-
题名《蒙古字韵》单字校勘补正
被引量:2
- 4
-
-
作者
忌浮
-
出处
《民族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71-75,共5页
-
文摘
《蒙古字韵》单字校勘补正忌浮《蒙古字韵》是我国元代用八思巴文标注的汉语韵书。它是研究中国民族古文字、汉语语音史和古代蒙古语的极为珍贵的资料。《蒙古字韵》刻本已佚,现有一部清代写本传世。写本的依据是元至大元年(公元1308年)朱宗文增订本。写本讹误甚多...
-
关键词
蒙古字韵
新刊韵略
《广韵》
《礼部韵略》
《集韵》
校勘记
校补
“去”
平声
“于”
-
分类号
H11
[语言文字—汉语]
-
-
题名《蒙古字韵》校勘补遗
被引量:2
- 5
-
-
作者
忌浮
-
机构
吉林省社会科学院
-
出处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2年第3期9-16,共8页
-
文摘
今传《蒙古字韵》系清代写本,讹误甚多。照那斯图、杨耐思及花登正宏等人已有校勘。唯其依据为《古今韵会举要》,失校、误校难免。作者发现,《蒙古字韵》实为《新刊韵略》(即《平水韵》)之改并重编,其单字几乎全录自《新刊韵略》,以《平水韵》为据,势如破竹,可较全面地查清其单字讹误。本文录出的只是怍者校勘补遗的一半。
-
关键词
《蒙古字韵》
《古今韵会举要》
《新刊韵略》
校勘
补遗
-
分类号
G65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
-
题名王文郁《新刊韵略》源流及其历史嬗变
被引量:3
- 6
-
-
作者
张民权
-
机构
南昌大学文学院
-
出处
《励耘语言学刊》
2021年第1期37-69,共33页
-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冷门绝学项目《元代〈礼部韵略〉系韵书文献整理与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9WYB033
-
文摘
王文郁据金朝《礼部韵略》修订了《新刊韵略》,金亡,蒙古人占据中原,以它作为科举考试韵书,后经过修订,进一步成为元朝《礼部韵略》.元朝修订的韵书存有《文场韵略》和《魁本韵略》(皆私刻本).当时《新刊韵略》传到朝鲜,朝鲜人又改编成《韵略》《三韵通考》和《排字礼部韵略》等.元初忽必烈根据《新刊韵略》编撰了《蒙古字韵》,作为蒙汉对音韵书,没有反切音释,只有四声相承的同音字组合,开《中原音韵》编排之先河.这是《新刊韵略》的嬗变.《新刊韵略》自问世后埋没数百年,其书性质学界至今尚未真正了解清楚,甚至产生一些错误的认识观念,对其历史源流及相关韵书进行发掘和研究,就显得很有必要.本文充分利用出土文献资料,考察了其演变发展,就其相关韵书做了研究,对金元《礼部韵略》的性质及其是非问题做了历史的辩证.指出金《礼部韵略》不是宋景德《韵略》的翻版,它是一个独立发展的礼部韵书,而《新刊韵略》是它的修订本.本文探讨的虽然是《新刊韵略》的源流嬗变,实际上是从一个侧面,梳理了金元明清以来诗韵著作的发展脉络.
-
关键词
《新刊韵略》
诗韵著作
源流嬗变
文化传播
-
分类号
H114
[语言文字—汉语]
-
-
题名《〈古今韵会举要〉及相关韵书》序
- 7
-
-
作者
邵荣芬
-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所
-
出处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155-157,共3页
-
文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获得了比较快速的发展,科学文化事业也随之日渐繁荣昌盛起来。汉语音韵学当然也不例外。十几年来发表的音韵学研究论著较之建国后前三十年有了近十倍的增长。研究范围也从原来的以几个代表音系为主的局面,向整个汉语历史的各个层次扩散开来,使汉语语音史的研究内容得到了很大的充实。
-
关键词
《礼部韵略》
古今韵会举要
《集韵》
系韵书
蒙古字韵
新刊韵略
汉语语音史
《广韵》
传承关系
《切韵指南》
-
分类号
H11
[语言文字—汉语]
-
-
题名《切韵》系韵书的演变相承和演进
- 8
-
-
作者
刘冬冰
-
机构
河南大学中文系
-
出处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CAS
1994年第S4期73-76,共4页
-
文摘
《切韵》系韵书主要指陆法言的《切韵》、唐《王仁昫刊谬补缺切韵》宋濂跋本唐写本、孙愐的《唐韵》、宋陈彭年等人的《广韵》、宋祁、贾昌朝等人的《集韵》、金韩道昭的《五音集韵》、王文郁的《平水新刊韵略》和刘渊的《壬子新刊礼部韵略》。这些韵书以陆法言的《切韵》为基础,又分别在不同程度上对它进行了修订、增补和刊谬,每一韵书对前一韵书都有所吏新,因之彼此不尽相同。总的说来,这些韵书经历了一个由简到繁、又由繁到简的过程,其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
关键词
《切韵》
《广韵》
系韵书
《集韵》
《唐韵》
《五音集韵》
新刊韵略
陆法言《切韵》
反切上字
唐写本
-
分类号
H11
[语言文字—汉语]
-
-
题名中国韵书《新刊韵略》在高丽朝鲜时代的传播
- 9
-
-
作者
张民权
田迪
-
机构
南昌大学人文学院
北京语言大学
-
出处
《民俗典籍文字研究》
2020年第2期145-162,284,共19页
-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冷门绝学项目“元代《礼部韵略》系韵书文献整理与研究”(项目号:19WYB033)阶段性成果
-
文摘
王文郁《新刊韵略》是金代《礼部韵略》修订本。它的实际应用可能是金元时元太宗十年戊戌(1238)八月举行的科举考试。元宪宗二年壬子(1252)由刘渊刊刻,后又有大德中和轩刊本和梅溪书院刊本。元仁宗皇庆初下诏实行科举考试,于是《新刊韵略》被用作科举考试的官韵书,也就是《礼部韵略》,而后稍有韵字补充。同时《新刊韵略》传到了邻邦高丽,高丽人也用它做科举考试用书,并对原书稍有改编。改编的韵书先后有简本《韵略》和《三韵通考》等,此外还有《排字礼部韵略》,它们皆作为科场韵书使用,前后共使用了六百余年。尽管朝鲜世宗创制了"训民正音",但朝鲜的中国文化根基和科举文化制度,难以替代《新刊韵略》及其改编本韵书的地位。本文探讨了高丽及朝鲜时代科举制度及其考场韵书,论述了《韵略》《三韵通考》及其《排字礼部韵略》与《新刊韵略》的关系,着重研究了这些韵书的版本问题,从而建立起《新刊韵略》历史传播的有效链接。
-
关键词
《新刊韵略》
《韵略》
《排字礼部韵略》
科举制度
文化传播
-
Keywords
Xinkan Yunlue
Yunlue
Paizi Libu Yunlue
imperial examination system
cultural communication
-
分类号
H113
[语言文字—汉语]
K312.33
[历史地理—历史学]
-
-
题名《新刊韵略》《广韵》考异
- 10
-
-
作者
李子君
-
机构
吉林大学文学院中文系
-
出处
《华夏文化论坛》
2014年第2期179-188,共10页
-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近代汉语方言文献集成”(10zd&122)子课题“近代官话方言文献集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接受学视阈下的《切韵》学史研究”(13BYY099)
-
文摘
前辈对《新刊韵略》溯源时,侧重藉《新刊韵略》《广韵》的相同点来提炼学术观点,阐发学术认识,忽略了两书在反切、小韵首字、小韵次序、韵字次序、又音等方面的差异。综合考量两书异同,笔者认为,《新刊韵略》与《广韵》有直接的传承关系,它在减缩删并景德《韵略》基础上,还参考了宋代《集韵》《礼部韵略》和同时代的《五音集韵》等韵书,并适当吸收了一些金代实际语音。
-
关键词
《新刊韵略》
《广韵》
考异
传承
-
分类号
H11
[语言文字—汉语]
-
-
题名“平水韵”之“平水”解
- 11
-
-
作者
涂宗涛
-
出处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0年第3期73-75,共3页
-
文摘
顷读某刊所载《阴幼遇的〈韵府群玉〉》一文,一开头即引《辞源》“阴韵”条记云:“宋淳祐间平水人刘渊增修《礼部韵略》,归并同用各韵为一百七部;元初阴时夫撰《韵府群玉》,又并为一百六部。元以来诗韵多沿用之,通称为平水韵,也称阴韵”。其实,《辞源》的这种说法大有值得商榷之处,并不足为据。即以“平水韵”的“平水”作何解来说,
-
关键词
刘渊
礼部
金代
平水韵
商务印书馆
文献记载
新刊韵略
官书
江南
官称
-
分类号
G658.3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
-
题名《蒙古字韵》韵类与韵字编排问题
被引量:4
- 12
-
-
作者
田迪
张民权
-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中国传媒大学文学院
-
出处
《汉语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1-34,95,共14页
-
基金
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金代王文郁〈新刊韵略〉文献整理及相关韵书研究>(编号:14WYB033)阶段性成果
-
文摘
《蒙古字韵》是在金人王文郁《新刊韵略》的基础上编写的。它按照声类编排,将《新刊韵略》平上去入106个韵合并在十五个韵部里,根据实际语音将《新刊韵略》3000多组小韵重新组合成2057组小韵,建立70个韵类,内含平上去入213个字母韵。大致上,洪音与洪音、细音与细音合并。但牙喉音二等韵不与一等韵合并,三等韵的轻唇音与洪音字编排在一起。另外重纽三四等韵及牙喉音三四等韵在一些韵部里还没有合并,这些与韵类旧等次和声类变化有一定的关系。在韵字编排上,《蒙古字韵》删汰了《新刊韵略》中重出或偏僻的韵字,并根据《集韵》和《礼部韵略》等增加了很多韵字。不避忌讳字和俗字是《蒙古字韵》韵字编排上的一个重要特色,与当时汉字使用的社会风尚具有一定的关系。
-
关键词
《蒙古字韵》《新刊韵略》韵类
韵字
重组
俗字
-
Keywords
Menggu Ziyun
Xinkan Yunlue
the rhyme words
taboo words
-
分类号
H113
[语言文字—汉语]
-
-
题名平水韵106部最早为金人王文郁所定
- 13
-
-
作者
孙玉祥
-
出处
《晋阳学刊》
CSSCI
1999年第6期99-99,共1页
-
-
关键词
平水韵
新刊韵略
刘渊
《古代汉语》
山西临汾市
清末民初
语言学
山西人
《广韵》
20世纪80
-
分类号
I207.21
[文学—中国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