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川剧旦角表演艺术中的人物情感——以《打神》和《情探》为例 被引量:5
1
作者 文琍 《四川戏剧》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71-73,共3页
《打神》和《情探》是焦桂英悲剧命运中的两段重要经历,经过历代川剧表演艺术家的精心打磨而成为川剧旦角表演艺术的代表剧目。深刻理解人物性格,在表演过程中准确把握人物情感,这是塑造人物形象的关键。特定的文化背景和道德观念决定... 《打神》和《情探》是焦桂英悲剧命运中的两段重要经历,经过历代川剧表演艺术家的精心打磨而成为川剧旦角表演艺术的代表剧目。深刻理解人物性格,在表演过程中准确把握人物情感,这是塑造人物形象的关键。特定的文化背景和道德观念决定着人物行为最终以情感变化为走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剧 旦角 《情探》
原文传递
晋剧经典剧目《打金枝》的表演研究——以《打宫》《闹宫》两场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杜蓉 《戏友》 2023年第3期9-13,共5页
谈到晋剧表演,大家首先想到的便是翎子功、帽翅功、髯口功、水袖功、跷功等表演绝技,而要列举几部能够凸显晋剧表演特色的代表性剧目,脑海中浮现的是诸如《小宴》《徐策跑城》《杀驿》《打神告庙》《挂画》等以特技为看点的折子戏,对于... 谈到晋剧表演,大家首先想到的便是翎子功、帽翅功、髯口功、水袖功、跷功等表演绝技,而要列举几部能够凸显晋剧表演特色的代表性剧目,脑海中浮现的是诸如《小宴》《徐策跑城》《杀驿》《打神告庙》《挂画》等以特技为看点的折子戏,对于像《打金枝》《金水桥》《算粮》等整本大戏则更多地以欣赏酣畅淋漓的大段唱腔和跌宕起伏、一波三折的故事为主,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剧中演员的细腻表演,这不免是一种认识上的偏颇。诚然,每个剧目都有其出彩的地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典剧目 金枝》 水袖功 晋剧 表演特色 跷功 金水桥
原文传递
川剧丑角造型例话 被引量:2
3
作者 戴戈 刘又积 《四川戏剧》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39-41,共3页
戏曲艺术,就其表现手段而言,是声与形的艺术,对观众来说是听觉艺术同视觉艺术的同步结合.一当贯串故事,搬上舞台,除了那些要放“马门腔”(出场前幕内放腔)的处理而外,舞台人物首次登场亮相的造型,便成为观众感官的“第一印象”.如果剧... 戏曲艺术,就其表现手段而言,是声与形的艺术,对观众来说是听觉艺术同视觉艺术的同步结合.一当贯串故事,搬上舞台,除了那些要放“马门腔”(出场前幕内放腔)的处理而外,舞台人物首次登场亮相的造型,便成为观众感官的“第一印象”.如果剧中的“这一个”人物造型吻合戏情戏理的要求,那么,观众就必然受到人物外貌形象的感染同扮演者产生默契,并在演员“这一个”艺术造型的导引下迅速进入戏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剧艺术 前幕 扮演者 视觉艺术 摇旦 官衣 黄吉安 听觉艺术 剧中人物
下载PDF
川剧高腔唱腔设计的几种组合形式 被引量:2
4
作者 蒋立芳 《四川戏剧》 北大核心 1991年第5期35-36,共2页
仅管川剧高腔音乐中的帮腔具有多种艺术表现功能,然而,这并不能取代唱腔在高腔音乐中的重要地位。作为组成川剧高腔曲牌帮、打、唱三大要素之一的唱腔,毕竟是塑造戏曲人物音乐形象的主要手段。这从众多的川剧优秀传统剧目和新编上演的(... 仅管川剧高腔音乐中的帮腔具有多种艺术表现功能,然而,这并不能取代唱腔在高腔音乐中的重要地位。作为组成川剧高腔曲牌帮、打、唱三大要素之一的唱腔,毕竟是塑造戏曲人物音乐形象的主要手段。这从众多的川剧优秀传统剧目和新编上演的(包括古装和现代戏)剧目中便可得到证实。管窥各种唱腔的变化发展,笔者以为,“组合”无疑是唱腔创作中的方法之一。但是,它又与帮腔的组合有所区别。两者不同之点在于: 一、组合的规模不同。曲牌中帮腔部份的组合,大多是以个别腔句摘用的规模来出现的;而唱腔之中的组合,不但有“摘句”之法,且有“借段”(借用相对完整的唱段旋律)之术。二、组合的范围不同。帮腔部份的组合大都局限在高腔曲牌内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剧艺术 三下锅 阳友鹤 戏曲人物 凤仪亭 香罗带 唱功戏 创腔 一江风
下载PDF
川昆艺术特色探微 被引量:1
5
作者 刘兴明 《四川戏剧》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71-73,共3页
川昆艺术特色探微刘兴明在川剧的昆、高、胡、弹、灯五种声腔中,昆腔系源于苏、浙地区的昆山腔,属于曲牌体。昆山腔产生于明代景泰年间(1450─1456),是明代初年南戏形成的一个流派。最早流行在苏州一带,故称"苏昆";因... 川昆艺术特色探微刘兴明在川剧的昆、高、胡、弹、灯五种声腔中,昆腔系源于苏、浙地区的昆山腔,属于曲牌体。昆山腔产生于明代景泰年间(1450─1456),是明代初年南戏形成的一个流派。最早流行在苏州一带,故称"苏昆";因主要用笛子伴奏,偏重于歌唱,又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特色 苏昆 曲牌体 舒颐班 百花公主 红梅记 访白袍 官衣 贵妃醉酒
下载PDF
守正创新与振兴戏曲门外断想
6
作者 仲呈祥 《中国京剧》 2023年第2期4-11,共8页
一上世纪70年代后期,邓小平同志出访东南亚,路过四川成都休憩,由时任中共四川省委书记的谭启龙陪同调看了由著名川剧表演艺术家名旦阳友鹤主演的《打神告庙》、名丑周企何主演的《迎贤店》等经典折子戏,并对振兴戏曲作出了重要指示,四... 一上世纪70年代后期,邓小平同志出访东南亚,路过四川成都休憩,由时任中共四川省委书记的谭启龙陪同调看了由著名川剧表演艺术家名旦阳友鹤主演的《打神告庙》、名丑周企何主演的《迎贤店》等经典折子戏,并对振兴戏曲作出了重要指示,四川便率先提出了“振兴川剧”的口号,并组建了“振兴川剧领导小组”。弹指一挥间,快半个世纪过去了,恕我直言,新时期新时代川剧艺术的振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剧艺术 阳友鹤 中共四川省委 振兴川剧 领导小组 折子戏 迎贤店
原文传递
整旧与翻新——喜看两种川目连 被引量:1
7
作者 陈培仲 《戏曲艺术》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33-37,共5页
在橙黄桔绿、桂子飘香的金秋,’93中国四川目连戏国际学术研讨会在绵阳举行.来自英、美、德、法、比利时、加拿大、日本、韩国和海峡两岸的专家、学者200多人,云集这古剑门蜀道上的重镇,共同研讨素有“戏曲活化石”之称的目连戏.我有幸... 在橙黄桔绿、桂子飘香的金秋,’93中国四川目连戏国际学术研讨会在绵阳举行.来自英、美、德、法、比利时、加拿大、日本、韩国和海峡两岸的专家、学者200多人,云集这古剑门蜀道上的重镇,共同研讨素有“戏曲活化石”之称的目连戏.我有幸躬逢其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连戏 整旧 成都市川剧院 剑门蜀道 海峡两岸 跷功 刻画人物 台下观众 故事框架
原文传递
“心劲”与“意念法”的建构——戏曲身段表演心理教学探研 被引量:1
8
作者 黄孟纯 《戏曲艺术》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80-83,共4页
戏曲程式表演艺术很讲究“四功”,“五法”及其“意、气、神、力”。戏曲艺术教育中的“基本功”训练,怎样将传统表演艺术经验运用、发展?在身段表演教学中如何积极调动被训练者的运动心理、生理机制?过去,由于种种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其... 戏曲程式表演艺术很讲究“四功”,“五法”及其“意、气、神、力”。戏曲艺术教育中的“基本功”训练,怎样将传统表演艺术经验运用、发展?在身段表演教学中如何积极调动被训练者的运动心理、生理机制?过去,由于种种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其探索步履艰难。至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演教学 表演心理 四功 运动心理 表演训练 艺术教育 钱金福 梅兰芳先生 生理机制
原文传递
川剧价值论探讨 被引量:1
9
作者 张守清 《四川戏剧》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47-51,共5页
川剧是四川具有代表性的戏曲剧种,熔昆、高、胡、弹、灯五种声腔于一炉,剧目丰富、风格独特,用马克思价值论的观点正确评论和认识川剧艺术的价值,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价值论是论证商品价值的构成和决定因素... 川剧是四川具有代表性的戏曲剧种,熔昆、高、胡、弹、灯五种声腔于一炉,剧目丰富、风格独特,用马克思价值论的观点正确评论和认识川剧艺术的价值,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价值论是论证商品价值的构成和决定因素以说明商品生产和交换的规律性的理论。马克思从分析商品入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剧艺术 戏曲剧种 荷珠 消遣娱乐 白娘子 白素贞 审美价值 舞台节奏 望江亭
下载PDF
别样的“敫桂英” 郑芳芳表演艺术赏析
10
作者 王笑林 《中国戏剧》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3-25,共3页
晋剧《望海楼台》根据优秀传统剧目《打神告庙》改编而成。《打神告庙》这出戏在全国的剧种中是每个女演员渴望能演出而不可多得的一部好戏,它能检验演员的唱、做、念、舞四功五法的基本功扎不扎实,也是衡量一个演员的表演水平是否能很... 晋剧《望海楼台》根据优秀传统剧目《打神告庙》改编而成。《打神告庙》这出戏在全国的剧种中是每个女演员渴望能演出而不可多得的一部好戏,它能检验演员的唱、做、念、舞四功五法的基本功扎不扎实,也是衡量一个演员的表演水平是否能很好地刻画好这个角色的标准。用现在最流行的一句词就是“守正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功五法 女演员 表演水平 晋剧 传统剧目 望海楼 敫桂英
原文传递
齐爱云:视戏如命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小玮 《新西部》 2016年第6期76-79,共4页
齐爱云,第二十一届梅花奖得主,中国秦腔四大名旦之一。"特别感谢秦腔的基层群众,给了我很多滋养。"她一直坚持活跃在基层舞台上,并不畏惧其条件的艰苦。"你不走近我,我要走近你。"在戏曲越来越边缘化的当下,她以多种方式推广、普及... 齐爱云,第二十一届梅花奖得主,中国秦腔四大名旦之一。"特别感谢秦腔的基层群众,给了我很多滋养。"她一直坚持活跃在基层舞台上,并不畏惧其条件的艰苦。"你不走近我,我要走近你。"在戏曲越来越边缘化的当下,她以多种方式推广、普及着秦腔。4月28日,"薪火相传,一脉相承——传承·齐爱云秦腔艺术展"落下帷幕。此次艺术展展期长达两个月,是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贾平凹文学艺术馆201 6艺术邀请季的首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齐爱云 肖玉玲 李爱琴 建筑科技 四大名旦 易俗社 艺术审美 水袖功 意大利米兰
下载PDF
浅谈如何运用形体造型与动作技巧刻画人物——以秦腔《打柴劝弟》为例 被引量:1
12
作者 杨阳 《当代戏剧》 2022年第3期73-74,共2页
“程式化”和“泛美化”是戏曲表演艺术的基本规律,演员在舞台上,通过唱念做打将“程式化”艺术规律转化为“技巧”“形象”,进而表达出一种“泛美化”的审美理想。对于演员而言,表演程式是能够立在戏曲舞台上的根基,也是广阔的创作天... “程式化”和“泛美化”是戏曲表演艺术的基本规律,演员在舞台上,通过唱念做打将“程式化”艺术规律转化为“技巧”“形象”,进而表达出一种“泛美化”的审美理想。对于演员而言,表演程式是能够立在戏曲舞台上的根基,也是广阔的创作天地。作为最古老的戏曲剧种之一,秦腔拥有许多广泛流传、经久不衰的经典折子戏,如《打神告庙》《鬼怨·杀生》《挂画》《打柴劝弟》等,这些剧目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唱做并重,通过演员的技术技巧来体现人物的舞台行动、人物心理情绪的变化过程。因此,在教学、表演中,我们不能忽视动作技巧、形体造型对于刻画人物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表演艺术 形体造型 表演程式 戏曲剧种 舞台行动 技术技巧 刻画人物
原文传递
小荷露尖角“水仙”溢清香——第四届“水仙花”戏剧新秀(新苗)奖赛述略
13
作者 雪翔 《福建艺术》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18-20,共3页
福建素有“戏剧省”的美誉,但戏剧界的有心人都知道,这主要是指福建省历年来在全国冒出过一批有影响的剧目,尤其是戏剧文学创作在全国处于领先的地位。若论起二度创作来,福建人气就不粗了,若再论起表.演艺术人才来,福建人便只剩下惭愧... 福建素有“戏剧省”的美誉,但戏剧界的有心人都知道,这主要是指福建省历年来在全国冒出过一批有影响的剧目,尤其是戏剧文学创作在全国处于领先的地位。若论起二度创作来,福建人气就不粗了,若再论起表.演艺术人才来,福建人便只剩下惭愧的份了。至今为止,福建只有两人获得过“梅花奖”,获“文华表演奖”的人也廖廖无几,这与“戏剧省”的称号实在太不相称了。 于是,一些过去舞台上的名角,默默地当起了园丁,于是,有了福建省戏剧家协会主办的这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度创作 艺术人才 廖廖无几 尖角 陈三五娘 艺术教育 实验剧团 城戏 福建人
下载PDF
旌城红叶霜愈浓
14
作者 熊正堃 《四川戏剧》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9-10,共2页
金秋十月,惠风如抚。正当振兴川剧十年大辰之际,我省的第六届振兴川剧调演卸妆不久,幸同我省一些著名艺术家、评论家们一起来到了德阳市,因为她作为新兴工业城市名闻遐迩;因为三星堆旧址、三国遗迹所昭示的那一段彪炳史册的历史文化;更... 金秋十月,惠风如抚。正当振兴川剧十年大辰之际,我省的第六届振兴川剧调演卸妆不久,幸同我省一些著名艺术家、评论家们一起来到了德阳市,因为她作为新兴工业城市名闻遐迩;因为三星堆旧址、三国遗迹所昭示的那一段彪炳史册的历史文化;更因为一声“德阳市第四届振兴川剧中青年演员大赛”的启幕清锣。来到德阳,才发现这次大赛的不同寻常。她既不是行政制约的上令下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剧艺术 新兴工业城市 大辰 大劈棺 三星堆 滚灯 扮演者 同我 《定军山》
下载PDF
锦城一枝芙蓉花——记著名川剧演员萧开蓉
15
作者 胡世均 《戏曲艺术》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90-92,共3页
成都亦称锦城,又因为每到十月,满城的芙蓉花迎着秋风秋雨盛开,故而又称蓉城。蓉城川剧名家荟萃,川剧舞台多姿多彩。成都市川剧院一、二联合团的著名中年演员萧开蓉,正如她那美妙而富于象征的名字一样,恰似一朵盛开的芙蓉花,在川剧舞台... 成都亦称锦城,又因为每到十月,满城的芙蓉花迎着秋风秋雨盛开,故而又称蓉城。蓉城川剧名家荟萃,川剧舞台多姿多彩。成都市川剧院一、二联合团的著名中年演员萧开蓉,正如她那美妙而富于象征的名字一样,恰似一朵盛开的芙蓉花,在川剧舞台上展放着光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都市川剧院 芙蓉花 阳友鹤 秋风秋雨 张维贤 江姐 责夫 展放 专场演出
原文传递
艺海珠光分外明——简论胡度同志“两录”的美学思想
16
作者 胡天成 《戏曲艺术》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44-49,75,共7页
在浩瀚的戏曲艺术大海里,多少表演艺术家用心血凝铸的万斛珍珠,闪灼着五彩缤纷的毫光。有的集珠成品,贮进了神圣的艺术殿堂,有的口传身授,溶入了后起者的心灵;然而,更多的却散积在艺海里边,或消融于巍巍礁林,或沉埋在莽莽沙滩……这严... 在浩瀚的戏曲艺术大海里,多少表演艺术家用心血凝铸的万斛珍珠,闪灼着五彩缤纷的毫光。有的集珠成品,贮进了神圣的艺术殿堂,有的口传身授,溶入了后起者的心灵;然而,更多的却散积在艺海里边,或消融于巍巍礁林,或沉埋在莽莽沙滩……这严竣的历史敦促我们这些浮游在艺海里的有心人,品味,珍惜,拾缀,积累,然后将它公诸于世,让那奇异的珠光照射曲苑艺廊,为我们民族的精神宝库增添奇光异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海 美学思想 川剧艺术 曲苑 口传身授 艺术殿堂 陈妙常 周慕莲 焦桂英
原文传递
论魏明伦的剧作(下)
17
作者 胡世均 《戏曲艺术》 1987年第2期67-72,共6页
(二)戏剧性与抒情性的交织 魏明伦出身梨园世家,又曾“躬践排场、面敷粉墨”,深知戏剧三昧。他的剧作里,那新颖奇特的情节,扣人心弦的“悬念”,令人吃惊的“突转”,一唱三叹的“重复”,色彩强烈的“对比”……产生了巨大的艺术魅力,紧... (二)戏剧性与抒情性的交织 魏明伦出身梨园世家,又曾“躬践排场、面敷粉墨”,深知戏剧三昧。他的剧作里,那新颖奇特的情节,扣人心弦的“悬念”,令人吃惊的“突转”,一唱三叹的“重复”,色彩强烈的“对比”……产生了巨大的艺术魅力,紧紧地吸引着观众,这是他的剧作深受广大观众欢迎的又一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明伦 川剧艺术 易胆大 一唱三叹 新颖奇特 舞台形象 花想容 梨园世家 音乐设计
原文传递
一个真正的“艺人”——怀念胡漱芳同志
18
作者 席明真 《四川戏剧》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53-55,共3页
一颗曾经光芒闪烁的星星,在夜空中悄无声息地消失……一个曾经誉满川剧舞台的艺人,寂寞地离开人间……尽管说太空星殒、艺苑花残与人间的生、老、病、死皆属自然规律,人之常情,但遗嘱虽存,故人长逝,能不令生者戚戚于怀?特别是近年来,川... 一颗曾经光芒闪烁的星星,在夜空中悄无声息地消失……一个曾经誉满川剧舞台的艺人,寂寞地离开人间……尽管说太空星殒、艺苑花残与人间的生、老、病、死皆属自然规律,人之常情,但遗嘱虽存,故人长逝,能不令生者戚戚于怀?特别是近年来,川剧界老一辈艺术家撇不开这条规律,纷纷告别人间。真是老成凋谢,无可奈何。但对他们还有不少要做的工作来不及补缀,这岂止是舞台上的损失? 对于川剧界有着深远影响的老艺人傅三乾老先生和他的门下弟子们,建国以来对川剧事业都积极参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剧艺术 老一辈艺术家 漱芳 生者 曲清 焚香记 中国歌剧 艺术学校 戏剧工作者
下载PDF
闽剧《打神告庙》敫桂英表演谈
19
作者 赵芳艳 《福建艺术》 2021年第8期59-60,共2页
《打神告庙》又名《情探》,出自明代传记《焚香记》,是传统剧目《王魁负桂英》全剧的其中一折。闽剧《打神告庙》这一折是由编剧林戈明、导演刘作玉、作曲陈德忠重新创作编排的。2020年福建省中青年演员比赛中,我通过塑造《打神告庙》... 《打神告庙》又名《情探》,出自明代传记《焚香记》,是传统剧目《王魁负桂英》全剧的其中一折。闽剧《打神告庙》这一折是由编剧林戈明、导演刘作玉、作曲陈德忠重新创作编排的。2020年福建省中青年演员比赛中,我通过塑造《打神告庙》敫桂英一角在决赛中取得了金奖的好成绩,在这折戏中我尽力将一个弱女子的悲痛、哭诉、回忆、恳求、愤怒、打神、绝望、发挥到极致,并且重点放在人物内心情感的变化,唱腔、念白层次的处理,以内心情感带动外在身段技巧,让人物角色更加真实更加生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魁负桂英 闽剧 创作编排 弱女子 人物角色 传统剧目 念白
下载PDF
《四川戏剧》1990年1-6期总目录
20
《四川戏剧》 北大核心 1990年第6期79-80,共2页
关键词 四川戏剧 目连戏 程圣民 曹俊臣 严福昌 三庆会 鸳鸯梦 舞台艺术 舞台设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