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中国戏剧现代化的艰难历程——20世纪中国戏剧回顾 |
董健
|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1998 |
57
|
|
2
|
建构崇高的道德伦理乌托邦——莎士比亚戏剧的审美意义 |
王忠祥
|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36
|
|
3
|
在社会与命运中毁灭的美与爱——论莎士比亚戏剧《罗密欧与朱丽叶》 |
李伟民
|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5 |
30
|
|
4
|
对性别、种族、文化对立的消解——从解构的视角看汤亭亭的《女勇士》 |
蒲若茜
|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1 |
20
|
|
5
|
品特的探索真相之旅 |
何其莘
|
《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18
|
|
6
|
上海沦陷期间戏剧文学管窥 |
柯灵
|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82 |
16
|
|
7
|
粤北采茶戏的艺术特色、生态环境与发展走向 |
王群英
曹广涛
|
《戏剧文学》
北大核心
|
2012 |
16
|
|
8
|
剧本·表演·剧场:中西戏剧文本观比较 |
施旭升
|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
1997 |
10
|
|
9
|
试论戏剧文体 |
陆炜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1 |
11
|
|
10
|
《李尔王》——一部充满悖论的悲剧 |
谢劲秋
|
《山东外语教学》
|
2003 |
13
|
|
11
|
剧本与剧场:戏剧及其研究的观念与方法 |
周宁
|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1993 |
10
|
|
12
|
再谈电影文学与电影的文学价值(注) (在第三届金鸡奖发奖大会学术讨论会上的发言) |
张骏祥
|
《电影新作》
|
1983 |
13
|
|
13
|
昆曲的艺术成就和文化价值 |
李晓
|
《戏剧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9
|
|
14
|
普洛斯彼罗的魔法和凯列班的诉求——后殖民主义视角下的《暴风雨》 |
段方
|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10
|
|
15
|
“品特风格”的颠覆意义 |
胡宝平
|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6
|
|
16
|
从误读到误解:理论与创作的互动——以曹禺现象为例 |
梁巧娜
|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3
|
|
17
|
对当前戏剧创作与戏剧评论问题的探讨 |
温大勇
|
《戏剧丛刊》
|
2014 |
8
|
|
18
|
满族文化与东北二人转——也谈二人转的源流问题(上) |
李映
|
《戏剧文学》
北大核心
|
1996 |
5
|
|
19
|
20世纪中国宗教祭祀戏剧的研究 |
刘祯
|
《戏剧文学》
|
1997 |
6
|
|
20
|
实验戏剧和我们的选择 |
孟京辉
|
《戏剧文学》
北大核心
|
1996 |
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