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6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苏曼殊:《惨世界》的译作者
被引量:
2
1
作者
丁富生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3期65-69,共5页
《惨世界》的译作是中国翻译史上的一件大事。对其译作者的认定,学术界一直模糊不清。通过对陈独秀回忆的分析和翻译底本的探究,我们可以初步断定《惨世界》是苏曼殊译作的,而陈独秀只是在词句上对译作作了润饰工作;通过对《惨世界》与...
《惨世界》的译作是中国翻译史上的一件大事。对其译作者的认定,学术界一直模糊不清。通过对陈独秀回忆的分析和翻译底本的探究,我们可以初步断定《惨世界》是苏曼殊译作的,而陈独秀只是在词句上对译作作了润饰工作;通过对《惨世界》与苏曼殊的其他作品的用语比照以及《惨世界》中一些相同或相近的字词、句子的重复出现比照的分析研究,我们更能充分证实《惨世界》一至十四回均是苏曼殊译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译作者
苏曼殊
《
惨
世界
》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意识形态对苏曼殊翻译《悲惨世界》的影响
被引量:
2
2
作者
肖赛辉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1年第5期104-105,共2页
1903年,苏曼殊翻译了雨果的长篇巨著《悲惨世界》。但他对原著进行了大量删节,并篡改情节,改变人物性格。因此很多人都认为他的译作不忠实,称不上是好的译文。本文以安德烈.勒菲弗尔的理论为基础来分析他对原文进行改写的深刻原因,说明...
1903年,苏曼殊翻译了雨果的长篇巨著《悲惨世界》。但他对原著进行了大量删节,并篡改情节,改变人物性格。因此很多人都认为他的译作不忠实,称不上是好的译文。本文以安德烈.勒菲弗尔的理论为基础来分析他对原文进行改写的深刻原因,说明意识形态对翻译有着重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曼殊
《
惨
世界
》
意识形态
赞助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惨世界》:启蒙文本的根本性阙失
被引量:
1
3
作者
刘云
《明清小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92-200,共9页
苏曼殊、陈独秀在将《悲惨世界》改译为《惨世界》时,为了达成本身所预设的目的,而对原文进行了大量的改写、操控甚至创作。在译作者经过有意的删减、增添和改写而构造出的虚拟海外世界与呈现于雨果原作中的海外世界之间所存在的本质差...
苏曼殊、陈独秀在将《悲惨世界》改译为《惨世界》时,为了达成本身所预设的目的,而对原文进行了大量的改写、操控甚至创作。在译作者经过有意的删减、增添和改写而构造出的虚拟海外世界与呈现于雨果原作中的海外世界之间所存在的本质差别,体现了他们对启蒙一词的不同理解以及中国近代启蒙的根本性阙失之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曼殊
陈独秀
《
惨
世界
》
启蒙阙失
原文传递
从《惨世界》看苏曼殊翻译选材的动机
4
作者
谢颖
《宁波工程学院学报》
2010年第3期5-7,12,共4页
译者的翻译动机是翻译主体因素的重要组成部分。译者出于什么目的进行翻译,这就是翻译的动机。本文从动机论出发,从内在要求、外在诱因、中介调节三个方面来分析了苏曼殊为什么选择《惨世界》作为自己翻译的初次体验,有利于我们进一步...
译者的翻译动机是翻译主体因素的重要组成部分。译者出于什么目的进行翻译,这就是翻译的动机。本文从动机论出发,从内在要求、外在诱因、中介调节三个方面来分析了苏曼殊为什么选择《惨世界》作为自己翻译的初次体验,有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翻译动机对译者的操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机
苏曼殊
《
惨
世界
》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从诗学角度看苏曼殊译作《惨世界》
5
作者
肖赛辉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1年第3期23-25,共3页
苏曼殊,清末民初著名作家、诗人、翻译家、画家、僧人和革命家。他于1903年翻译了雨果的长篇巨著《悲惨世界》。但对比苏曼殊的译作和雨果的原著,发现有非常大的差异。为什么译作和原作有如此大的区别?本文试用安德烈.勒菲弗尔的理论,...
苏曼殊,清末民初著名作家、诗人、翻译家、画家、僧人和革命家。他于1903年翻译了雨果的长篇巨著《悲惨世界》。但对比苏曼殊的译作和雨果的原著,发现有非常大的差异。为什么译作和原作有如此大的区别?本文试用安德烈.勒菲弗尔的理论,从诗学角度来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曼殊
《
惨
世界
》
诗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从布迪厄社会学理论视角看苏曼殊《惨世界》的翻译动机和策略
6
作者
伍丽云
张汩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4期100-106,共7页
以法国社会学家皮埃尔·布迪厄的社会学理论为指导,主要从其核心概念"场域"、"惯习"入手,分析清末民初翻译家苏曼殊汉译《悲惨世界》的动机和策略,指出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和其个人的个性及价值观促使了译作《...
以法国社会学家皮埃尔·布迪厄的社会学理论为指导,主要从其核心概念"场域"、"惯习"入手,分析清末民初翻译家苏曼殊汉译《悲惨世界》的动机和策略,指出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和其个人的个性及价值观促使了译作《惨世界》的诞生,并影响了该译作的风格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迪厄社会理论
场域
惯习
苏曼殊
《
惨
世界
》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苏曼殊:《惨世界》的译作者
被引量:
2
1
作者
丁富生
机构
南通大学文学院
出处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3期65-69,共5页
文摘
《惨世界》的译作是中国翻译史上的一件大事。对其译作者的认定,学术界一直模糊不清。通过对陈独秀回忆的分析和翻译底本的探究,我们可以初步断定《惨世界》是苏曼殊译作的,而陈独秀只是在词句上对译作作了润饰工作;通过对《惨世界》与苏曼殊的其他作品的用语比照以及《惨世界》中一些相同或相近的字词、句子的重复出现比照的分析研究,我们更能充分证实《惨世界》一至十四回均是苏曼殊译作。
关键词
译作者
苏曼殊
《
惨
世界
》
Keywords
translator
Su Manshu
the Miserable World
分类号
I106.4 [文学—世界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意识形态对苏曼殊翻译《悲惨世界》的影响
被引量:
2
2
作者
肖赛辉
机构
广州大学松田学院
出处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1年第5期104-105,共2页
文摘
1903年,苏曼殊翻译了雨果的长篇巨著《悲惨世界》。但他对原著进行了大量删节,并篡改情节,改变人物性格。因此很多人都认为他的译作不忠实,称不上是好的译文。本文以安德烈.勒菲弗尔的理论为基础来分析他对原文进行改写的深刻原因,说明意识形态对翻译有着重大影响。
关键词
苏曼殊
《
惨
世界
》
意识形态
赞助人
分类号
H059 [语言文字—语言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惨世界》:启蒙文本的根本性阙失
被引量:
1
3
作者
刘云
机构
复旦大学中文系
出处
《明清小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92-200,共9页
文摘
苏曼殊、陈独秀在将《悲惨世界》改译为《惨世界》时,为了达成本身所预设的目的,而对原文进行了大量的改写、操控甚至创作。在译作者经过有意的删减、增添和改写而构造出的虚拟海外世界与呈现于雨果原作中的海外世界之间所存在的本质差别,体现了他们对启蒙一词的不同理解以及中国近代启蒙的根本性阙失之所在。
关键词
苏曼殊
陈独秀
《
惨
世界
》
启蒙阙失
分类号
I207.42 [文学—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从《惨世界》看苏曼殊翻译选材的动机
4
作者
谢颖
机构
安徽师范大学
出处
《宁波工程学院学报》
2010年第3期5-7,12,共4页
文摘
译者的翻译动机是翻译主体因素的重要组成部分。译者出于什么目的进行翻译,这就是翻译的动机。本文从动机论出发,从内在要求、外在诱因、中介调节三个方面来分析了苏曼殊为什么选择《惨世界》作为自己翻译的初次体验,有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翻译动机对译者的操控。
关键词
动机
苏曼殊
《
惨
世界
》
Keywords
motive, Su Mansu, Les Miserables
分类号
H315.9 [语言文字—英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诗学角度看苏曼殊译作《惨世界》
5
作者
肖赛辉
机构
广州大学松田学院外语系
出处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1年第3期23-25,共3页
文摘
苏曼殊,清末民初著名作家、诗人、翻译家、画家、僧人和革命家。他于1903年翻译了雨果的长篇巨著《悲惨世界》。但对比苏曼殊的译作和雨果的原著,发现有非常大的差异。为什么译作和原作有如此大的区别?本文试用安德烈.勒菲弗尔的理论,从诗学角度来进行分析。
关键词
苏曼殊
《
惨
世界
》
诗学
分类号
I074 [文学—文学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布迪厄社会学理论视角看苏曼殊《惨世界》的翻译动机和策略
6
作者
伍丽云
张汩
机构
四川外语学院
江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出处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4期100-106,共7页
文摘
以法国社会学家皮埃尔·布迪厄的社会学理论为指导,主要从其核心概念"场域"、"惯习"入手,分析清末民初翻译家苏曼殊汉译《悲惨世界》的动机和策略,指出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和其个人的个性及价值观促使了译作《惨世界》的诞生,并影响了该译作的风格特点。
关键词
布迪厄社会理论
场域
惯习
苏曼殊
《
惨
世界
》
Keywords
Bourdieu's sociological theory
field
habitus
Su Manshu
Les Miserables
分类号
H315.9 [语言文字—英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苏曼殊:《惨世界》的译作者
丁富生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论意识形态对苏曼殊翻译《悲惨世界》的影响
肖赛辉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1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惨世界》:启蒙文本的根本性阙失
刘云
《明清小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
1
原文传递
4
从《惨世界》看苏曼殊翻译选材的动机
谢颖
《宁波工程学院学报》
2010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从诗学角度看苏曼殊译作《惨世界》
肖赛辉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1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从布迪厄社会学理论视角看苏曼殊《惨世界》的翻译动机和策略
伍丽云
张汩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