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物叙述中的多重讲述目的——重读梯姆·奥布莱恩的《恋爱中的汤姆卡特》 被引量:1
1
作者 柳晓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40-43,共4页
美国当代著名作家梯姆·奥布莱恩的《恋爱中的汤姆卡特》出版后,国外批评界褒贬不一,其论争的焦点主要集中于小说中的人物叙述者托马斯·齐柏林。持肯定意见的人主要关注的是其滑稽、幽默性,将该作品当成了纯粹的娱乐性小说;而... 美国当代著名作家梯姆·奥布莱恩的《恋爱中的汤姆卡特》出版后,国外批评界褒贬不一,其论争的焦点主要集中于小说中的人物叙述者托马斯·齐柏林。持肯定意见的人主要关注的是其滑稽、幽默性,将该作品当成了纯粹的娱乐性小说;而持批评态度的人则因奥布莱恩赋予小说中令人厌恶、病态的人物叙述者一个快乐圆满的结局而深表不满。运用叙事批评方法,结合真实作者的创作语境对该作品的解读表明,上述两种批评方法都有失偏颇,因为运用创伤化的人物叙述者实则是隐含作者的一种控制策略,它与作者力图通过人物叙述实现多重讲述目是密切关联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梯姆·奥布莱恩 恋爱汤姆卡特 人物叙述
下载PDF
越战小说中的话语控制:再读《恋爱中的汤姆卡特》
2
作者 柳晓 《叙事(中国版)》 2013年第1期173-181,共9页
在阅读当代美国著名越战作家梯姆·奥布莱恩(Tim O’Brien)的作品时,评论界受阐释框架的影响,普遍认为其作品充斥着对女性的厌恶和敌视,并对此深感不满。事实上,这类批评并未能充分把握奥布莱恩叙事作品之独特性。以奥布莱恩1998年... 在阅读当代美国著名越战作家梯姆·奥布莱恩(Tim O’Brien)的作品时,评论界受阐释框架的影响,普遍认为其作品充斥着对女性的厌恶和敌视,并对此深感不满。事实上,这类批评并未能充分把握奥布莱恩叙事作品之独特性。以奥布莱恩1998年度最畅销小说《恋爱中的汤姆卡特》为例的文本细读表明,隐含作者在文本中通过话语控制所呈现的是性别话语之复杂性、矛盾性。究其原因有多方面的。它既涉及小说中隐含作者对人物叙述之过度使用、真实作者自身创伤化的情感经历和文学创作原则,还涉及该作品创作的历史、文化语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越战文学 性别话语 话语控制 恋爱汤姆卡特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