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9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古代美术教育史纲(节选)——元代以前山水画诀述要
1
作者 李永林 《艺术探索》 2000年第3期66-69,共4页
关键词 文人画 士大夫画 《写山水诀》 山水诀》 饶自然 山水 画诀 中国古代美术 黄公望 画谱 书画书录题解 气韵非师 《林泉高致》 山水纯全集》 课徒 吴太素 史纲
下载PDF
《山水论》的“意”与“境”
2
作者 张乙馨 《美术教育研究》 2022年第20期13-15,共3页
中国文人山水画有着深远的历史,追其源头,乃是从王维开始的以诗入画。王维不仅作画,而且作画论,《山水论》就是其画论之一。在《山水论》中,王维论述了作画的画诀画法,从多方面阐述了绘画山水时应当注意的细节,并介绍了不同环境下对山... 中国文人山水画有着深远的历史,追其源头,乃是从王维开始的以诗入画。王维不仅作画,而且作画论,《山水论》就是其画论之一。在《山水论》中,王维论述了作画的画诀画法,从多方面阐述了绘画山水时应当注意的细节,并介绍了不同环境下对山水的描绘。该文立足于《山水论》原文,从理论基础与时代背景、内容解读、意境探索以及对后世的影响四个方面展开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水 王维 山水
下载PDF
中国画的写意品格
3
《荣宝斋》 2022年第6期254-256,共3页
写意品格首先是在精神意义上的一种思考,体现了中国画的核心价值。《庄子·天道》中讲到意与言的关系时指出:“语之所贵者意也。”王维《山水论》也说:“凡画山水,意在笔先。”郭熙《林泉高致》中评“四时不同”后指出。
关键词 《林泉高致》 郭熙 中国画 山水 意在笔先 写意 品格
原文传递
《王维<山水论>非伪托考》补证——兼答李慧国《仍疑伪托》一文 被引量:1
4
作者 韩刚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60-66,共7页
本文主要运用文献考古层位法①对李慧国《王维<山水论>仍疑伪托》一文之商榷意见作出答复,同时补证笔者《王维<山水论>非伪托考》,重申《山水论》乃王维为当时"画工"而作之着色山水培训教程。
关键词 王维 山水 非伪托 补证
下载PDF
文人与文人画 被引量:1
5
作者 中田勇次郎 周敏 《中国美术》 2019年第5期74-81,共8页
文人画是中国画中极富特色也极为重要的部分,宋元以降成为中国画的一大主流。我们常常说“文人画”,却很少深究这个概念的具体指涉。究其原因,文人画本身就很难以一个封闭的定义来框定,从最初以身份来界定,到后期逐渐演变成一种绘画风格... 文人画是中国画中极富特色也极为重要的部分,宋元以降成为中国画的一大主流。我们常常说“文人画”,却很少深究这个概念的具体指涉。究其原因,文人画本身就很难以一个封闭的定义来框定,从最初以身份来界定,到后期逐渐演变成一种绘画风格,其发展颇为复杂。也正是其内涵之复杂性让这种追本溯源式的探讨显得更有价值。中田勇次郎(1905—1998),号有庐,斋号“心花室”,日本著名汉学家,京都大学教授。他是20世纪日本研究中国书法、绘画史的大家,京都学派传人,出入史料,游刃有余。此文即从最基本的概念入手,从历史的脉络来梳理概念在时代中的演变,离析出其变与不变之要素,对“画之源流”及“山水论”的发展进行了历史的勾勒,颇有见地。本译文版本选自中田勇次郎《文人画论集》(中央公社论出版社,1982年8月初版)中第一章同名论文。译者对原文做了适当的删减,原文共五节,译文略去了第三节对《历代名画记》中画论、书画一体论的叙述,因此本译文只有四节,在此特别说明。另外,原文章著作权利人未能及时联系到并授权,若有关权利人看到本译文,敬请联系译者处理授权事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代名画记》 绘画风格 京都大学 山水 文人画 追本溯源 著名汉学家
下载PDF
王维《山水论》仍疑伪托——与韩刚老师商榷
6
作者 李慧国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28-134,共7页
本文对四川大学韩刚《王维<山水论>非伪托考》一文提出商榷。
关键词 韩刚 王维 山水
下载PDF
论《林泉高致》中郭熙山水画论的体现——以《早春图》为例
7
作者 钟一凡 《今古文创》 2020年第14期66-67,共2页
《林泉高致》是北宋时期山水画创造的重要专著,全书分为六个部分,详细的介绍山水画的鉴赏方法、创作过程、对自然的审美等。读完此书之后,联系到郭熙的代表作《早春图》,从作品入手是对理论理解的直接表现。本文将书中的理论与画作相融... 《林泉高致》是北宋时期山水画创造的重要专著,全书分为六个部分,详细的介绍山水画的鉴赏方法、创作过程、对自然的审美等。读完此书之后,联系到郭熙的代表作《早春图》,从作品入手是对理论理解的直接表现。本文将书中的理论与画作相融合,更为深入的探寻郭熙画中所想、画中所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熙 《早春图》 林泉高致 山水
下载PDF
正本溯源——王维《山水诀》《山水论》真伪辨 被引量:1
8
作者 张玉金 《美术学报》 2017年第3期114-120,共7页
从画论本体文意与该作者本体综合修养二者契合度,以及该画论作者所传世绘画作品风格与所做画论关联度,来考证画论著作权的归属及真伪,是直接和科学的考据方式。画论《山水诀》契合王维的综合修养及其退隐山林之心境,也和他传世水墨作品... 从画论本体文意与该作者本体综合修养二者契合度,以及该画论作者所传世绘画作品风格与所做画论关联度,来考证画论著作权的归属及真伪,是直接和科学的考据方式。画论《山水诀》契合王维的综合修养及其退隐山林之心境,也和他传世水墨作品风格技法相吻合,应该非伪。但《山水论》为伪托之作,应该还荆浩《山水赋》以著作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维 山水诀》 山水》荆浩 山水赋》
原文传递
谈王维山水画理论中的审美指向和意境展示——王维的画与禅宗思想
9
作者 蔡炳云 《艺术教育》 2008年第4期113-113,共1页
道、释、儒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三大支柱。而佛教禅宗主张的淡泊宁静、顺应自然,又特别符合古代知识分子受社会挤压的苦闷心智及恬淡地顺应自然的人生观。作为“诗佛”又是画家的王维,虽然已无画作传世,但我们依然可以从他流传下来的... 道、释、儒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三大支柱。而佛教禅宗主张的淡泊宁静、顺应自然,又特别符合古代知识分子受社会挤压的苦闷心智及恬淡地顺应自然的人生观。作为“诗佛”又是画家的王维,虽然已无画作传世,但我们依然可以从他流传下来的画论和诗作,来探究他画中的禅意:运用直觉、暗示、联想、顿悟、感应等手段来营造自然的清幽、静谧、肃穆的诗意境界,其所创的破墨山水,实为后代文人画之先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禅宗 佛教美学 审美体验 审象于静心 诗画意境 山水
原文传递
生态美学观照下的六朝山水画论 被引量:15
10
作者 郝玲 卫欣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5期91-97,共7页
生态美学作为一门正在发展的学科,是在全球性生态危机日益严重的境遇下,结合传统美学应运而生的。中国山水画在魏晋时开始萌芽,并开始走向独立。两者都回归了生命的本源和生存的根基,重建人与自然之间的相处模式,倡导树立人与自然"... 生态美学作为一门正在发展的学科,是在全球性生态危机日益严重的境遇下,结合传统美学应运而生的。中国山水画在魏晋时开始萌芽,并开始走向独立。两者都回归了生命的本源和生存的根基,重建人与自然之间的相处模式,倡导树立人与自然"亲和"的观念,强调走向自然,贴近自然,尊重自然,爱护自然,以适应自然的发展。从生态美学的基本涵义入手,分析生态美与自然美的理论内容,以此探究六朝山水画论与生态美学对话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美学 山水 审美
下载PDF
试谈山水画发展史上的一个问题——从“咫尺千里”到“咫尺重深” 被引量:11
11
作者 王去非 《文物》 1980年第12期76-81,103,共7页
东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古代山水画形成和发展过程当中的一个重要时期。目前遗留下来的属于这一时期的有关实物资料不多,但是从文献记载方面考察,和两汉前后的情况相比,仍可以看出有一些明显的不同。如这时出现了以山水见长的画家和较多... 东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古代山水画形成和发展过程当中的一个重要时期。目前遗留下来的属于这一时期的有关实物资料不多,但是从文献记载方面考察,和两汉前后的情况相比,仍可以看出有一些明显的不同。如这时出现了以山水见长的画家和较多的以山水为描写对象的作品以及产生了山水画论,象宋宗炳的《画山水序》和王微的《叙画》等。本文试图就宗炳《画山水序》中的有关文字记述,分析一下东晋南北朝时期山水画在构图上的某些特点以及其后(到唐代)所发生的变化等问题。先看宗炳《画山水序》原文(见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卷六,以下简称《名画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水 发展史 山水 实物资料 南北朝时期 历代名画记 王维 构图 我国古代 吴道子
原文传递
孔子的山水比德思想及其对中国山水艺术的影响 被引量:8
12
作者 陈池瑜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69-75,127,共7页
孔子的"知者乐水,仁者乐山"之论,既包含了对自然美的赞赏,又包含了对仁、智的精神赞美,是一种典型的山水比德观念。目前学术界习惯于将老子的道法自然和庄子的逍遥虚静思想作为山水艺术的思想根源,实际上除此之外,孔子的山水... 孔子的"知者乐水,仁者乐山"之论,既包含了对自然美的赞赏,又包含了对仁、智的精神赞美,是一种典型的山水比德观念。目前学术界习惯于将老子的道法自然和庄子的逍遥虚静思想作为山水艺术的思想根源,实际上除此之外,孔子的山水比德思想也是中国山水艺术产生和发展的重要思想根源之一。本文探讨孔子的山水比德思想的基本内容及其对中国山水艺术及理论的影响。孔子的山水比德及仁知之乐思想和老庄的道法自然及天地大美思想共同组成了我国山水艺术的思想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仁知之乐 山水比德 山水
下载PDF
从山水画论探析宋代文人园林的造园艺术 被引量:8
13
作者 王栋 《美术教育研究》 2011年第9期180-181,共2页
宋代文人园林的发展与山水画论是密不可分的,笔者阐述了山水画论对宋代文人园林全面、直接的指导作用,"画理"中往往蕴含着"园理";提出了宋代文人园林借鉴了山水画中的构图、时空概念,其由造景到造境的思考与创作,... 宋代文人园林的发展与山水画论是密不可分的,笔者阐述了山水画论对宋代文人园林全面、直接的指导作用,"画理"中往往蕴含着"园理";提出了宋代文人园林借鉴了山水画中的构图、时空概念,其由造景到造境的思考与创作,形成了独特的审美品格。山水画中的造景与造境的精巧手法直接推动宋代文人园林的造园艺术达到了中国古典园林史上登峰造极的境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水 文人园林 造园艺术 造景 造境
下载PDF
荆浩《笔法记》的理论成就 被引量:7
14
作者 薛永年 《美术研究》 1979年第2期65-71,共7页
在我国异常丰厚的绘画理论遗产中,山水画论的数量最大、内容也最丰富。这些山水画论,精粗杂陈,有熠耀着现实主义光辉的精英,也有播散着形式主义或自然主义迷雾的糟粕。其中,唐末五代山水画大师荆浩的《笔法记》(一名《画山水录》),不仅... 在我国异常丰厚的绘画理论遗产中,山水画论的数量最大、内容也最丰富。这些山水画论,精粗杂陈,有熠耀着现实主义光辉的精英,也有播散着形式主义或自然主义迷雾的糟粕。其中,唐末五代山水画大师荆浩的《笔法记》(一名《画山水录》),不仅是我国水墨山水面日臻成熟段阶的经验结晶,也是《林泉高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笔法记》 山水 荆浩 现实主义 《林泉高致》 自然主义 绘画理 水墨山水 形式主义 唐末五代
原文传递
六朝时期的“山水”、地图与道教(续) 被引量:6
15
作者 陈铮 《民族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94-105,168,共13页
《画山水序》没有表现出特殊的绘画思想,宗炳更多地延续了裴秀《方丈图》、戴勃《九州名山图》、谢庄《木方丈图》的制图传统;与其说《叙画》是想把山水画从地图的表现模式中区隔开来,还不如说王微在追求一种抽象的、主观的、精神性的... 《画山水序》没有表现出特殊的绘画思想,宗炳更多地延续了裴秀《方丈图》、戴勃《九州名山图》、谢庄《木方丈图》的制图传统;与其说《叙画》是想把山水画从地图的表现模式中区隔开来,还不如说王微在追求一种抽象的、主观的、精神性的、超越性的地图,它的构造与卦象、文字同源同理。六朝时期出现过多种真形图,如五岳、昆仑、蓬莱及海中十洲真形图等,其中元嘉年间流行的“山水”团扇也是一种真形图,反映的是当时道教的人鸟山信仰,而所谓“早期山水画论”其实是六朝文学“神思”手法和道教“存想”技术共同影响下的产物,不能作为山水画出现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画》 《画山水序》 萧贲 真形图 山水
原文传递
画至妙处必有静气——明清山水画论中“静”观念的嬉变
16
作者 高施文 《艺术市场》 2024年第9期58-61,共4页
“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极为重要的概念,中国画论中亦言“静”。通过文献梳理发现,“静”在中国画论中有一个嬗变的过程。在明清以前,“静”是艺术活动心理状态的一般性描述。明清时期,“静”开始出现在描绘作品的审美感受上。明中晚... “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极为重要的概念,中国画论中亦言“静”。通过文献梳理发现,“静”在中国画论中有一个嬗变的过程。在明清以前,“静”是艺术活动心理状态的一般性描述。明清时期,“静”开始出现在描绘作品的审美感受上。明中晚期吴派画家在山水中感受“静”意,“静”的审美追求在他们的文论、画论与画作中都有体现;到了清代,画家、画论家承袭这种“静”的审美感受,并让“静气”成为形容绘画至高境界的语汇。本文将以“青气”为基点,分析“静气”的酝酿与提出、“静气”的脱俗意味以及“静气”与“山林气”之间的联系,探析“静气”在明清时期的嬗变与丰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气 山水
原文传递
山水画意式园林植物景观营造手法初探
17
作者 周云 《现代园艺》 2024年第12期122-124,共3页
在大量阅读古代画论和分析山水画构图的基础上,结合实地调研,从植物营造的整体关系和具体位置关系2个方面入手,提出7点园林植物景观营造手法,构建了从整体到局部再回归整体图景,从立意的抽象标准到层次、位置的具象手法的逻辑框架。并... 在大量阅读古代画论和分析山水画构图的基础上,结合实地调研,从植物营造的整体关系和具体位置关系2个方面入手,提出7点园林植物景观营造手法,构建了从整体到局部再回归整体图景,从立意的抽象标准到层次、位置的具象手法的逻辑框架。并通过实地调研江南园林和岭南园林,进一步检验以上提出的七大营造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水 中国传统造园 园林植物景观 营造手法
下载PDF
山水具神形 经学立新言——中国美术馆藏俞剑华作品赏析
18
作者 郑宇薇 《书画世界》 2024年第7期12-15,I0002,共5页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写万帧文、画万幅画”是俞剑华对自己进行美术理论研究与绘画写生实践的要求,在中国美术史、中国山水画论的学术体系中,俞剑华的研究影响深远。[1]20世纪初期,西方艺术理论和思潮冲击东方画坛,在科学主义影响下,...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写万帧文、画万幅画”是俞剑华对自己进行美术理论研究与绘画写生实践的要求,在中国美术史、中国山水画论的学术体系中,俞剑华的研究影响深远。[1]20世纪初期,西方艺术理论和思潮冲击东方画坛,在科学主义影响下,俞剑华学习到科学客观的思辨方法,接触到西方绘画理念中的科学性和致用性,使他可以合理看待具象之于抽象、工笔之于写意、格法之于意境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美术馆 俞剑华 中国美术史 山水 绘画理念 绘画写生 学术体系 具象
下载PDF
论《林泉高致》的美学品位 被引量:5
19
作者 陈良运 《美术学报》 2004年第2期5-10,共6页
《林泉高致》是中国绘画理论史上第一部初具理论体系的山水画论,其中不少论述已上升到美学层面。(一)“以林泉之心临之”的“真山水”观,超越了“以玄对山水”传统观念,真实地面向自然进行审美观照,使山水画有了人间现实生活的情趣。(二... 《林泉高致》是中国绘画理论史上第一部初具理论体系的山水画论,其中不少论述已上升到美学层面。(一)“以林泉之心临之”的“真山水”观,超越了“以玄对山水”传统观念,真实地面向自然进行审美观照,使山水画有了人间现实生活的情趣。(二)在以高、深、平“三远”拓开空间艺术审美视野的同时,强调注重四季、朝暮景色的变化及其观、画山水者的心情变化,使画中山水景物成为有“运动形式”的“活物”、“活体”;向空间艺术注入时间意识,使中国的山水画也成为富有诗性的时空结合的艺术。(三)画家以“注精以一之”,的“神而明之”,不但以自然的眼光而且以合乎地理科学的眼光把握不同地域山水的“体质”,不同的“神气”,“兼收并览”,取之“精粹”,将山水画推向中国造型艺术的高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泉高致》 美学品位 山水 艺术审美 意境 艺术形式 时间意象
原文传递
中国山水画及山水精神的哲学阐发 被引量:5
20
作者 蔡劲松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1期78-83,共6页
山水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类别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典型代表,其图式格局、审美意味、哲学意蕴等诸多特质,在中国艺术史乃至世界艺术史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就山水画从"自然景观"到"艺术景观"的时空格局转换、... 山水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类别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典型代表,其图式格局、审美意味、哲学意蕴等诸多特质,在中国艺术史乃至世界艺术史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就山水画从"自然景观"到"艺术景观"的时空格局转换、山水审美的"天人合一"生态结构等方面,分析了山水画的哲学蕴含,认为传统山水画独特的审美体系重在强调情景审美、心境审美、气韵审美的辩证统一,进而从哲学视角对山水精神的内涵进行了初步探讨,提出"天人合一"之"真"、"知行合一"之"善"、"情景合一"之"美"的山水精神理念,必将促进中国山水画从传统中走来又向未来走去,创造更加辉煌的艺术精神回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绘画 山水 艺术景观 审美结构 山水精神 哲学意蕴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