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58篇文章
< 1 2 8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我国宪法中“公共利益"的界定 被引量:188
1
作者 胡锦光 王锴 《中国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8-27,共10页
2004年我国的宪法修正案中增加了“公共利益”的概念和制度。但由于其主体和内容的不确定性,需要对其内涵和外延作出必要的界定。我国宪法上的“公共利益”主要体现在征收和征用补偿条款中,但由于普通立法中“公共利益”缺乏明确性及相... 2004年我国的宪法修正案中增加了“公共利益”的概念和制度。但由于其主体和内容的不确定性,需要对其内涵和外延作出必要的界定。我国宪法上的“公共利益”主要体现在征收和征用补偿条款中,但由于普通立法中“公共利益”缺乏明确性及相应的制度配套,导致实践中征收集体所有土地和城市房屋拆迁中对“公共利益”把握的缺失和“稀释”,对此,应当通过违宪审查和宪法委托的制度,使普通立法中的“公共利益”具有合宪性和明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利益 宪法修正案 合宪性 违宪审查 立法 明确性 征用补偿 制度 中国 集体所有土地
原文传递
“公正补偿”与征收权的宪法限制 被引量:115
2
作者 张千帆 《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5-37,共13页
对土地和财产征收的公正补偿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从公共选择理论的视角讨论了美国联邦宪法规定征收必须给予“公正补偿”的理由 ,解释了美国法院通过判例确定“公正补偿”的计算标准 ,探讨了中国宪法修正案的补偿条款之解释。宪... 对土地和财产征收的公正补偿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从公共选择理论的视角讨论了美国联邦宪法规定征收必须给予“公正补偿”的理由 ,解释了美国法院通过判例确定“公正补偿”的计算标准 ,探讨了中国宪法修正案的补偿条款之解释。宪法修正案所要求的征收“补偿”必须是体现被征收财产市场公平价值的“公正补偿” ,且这项宪法要求必须在操作过程中获得立法与司法制度的适当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正 征收权 宪法修正案 限制 公共选择理论 财产征收 美国联邦 计算标准 补偿条款 公平价值 司法制度 操作过程 解释 理由 判例 法院 立法
原文传递
宪政简论 被引量:68
3
作者 郭道晖 《法学杂志》 北大核心 1993年第5期8-9,共2页
第八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通过了宪法修正案。这种修改,是近年来我国第二次重大的宪政运作,它使宪法更符合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符合改革开放不断发展的需要。经党的十四大提出、第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确立的建立社会... 第八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通过了宪法修正案。这种修改,是近年来我国第二次重大的宪政运作,它使宪法更符合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符合改革开放不断发展的需要。经党的十四大提出、第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确立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势必要求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与法治的发展。市场经济必须是法治经济,市场经济更加要求权利与机遇的平等,竞争的自由和政治的民主化。它促成了宪法的修改,也必将促进宪法的实施。于是,进一步弘扬宪政精神,切实实行宪政的任务,提到了全国人民、执政党和政府的面前。什么是宪政?笔者认为党政是以实行民主政治和法治为原则,以保障人民的权力和公民的权利为目的,创制宪法(立宪)、实施宪法(行宪)和维护宪法(护宪)、发展宪法(修宪)的政治行为的运作过程。包含以下含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宪法修正案 宪政运动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宪政精神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法治经济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全国人大 伟大实践 改革开放
原文传递
人权保障:作为原则的意义 被引量:80
4
作者 林来梵 季彦敏 《法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64-69,共6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33条第3款“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增设,可誉为第四次宪法修正案的点睛之笔。它标志着现行宪法首次用一个概括性条款确认了人权保障的宪法原则,不仅在法解释学上具有丰富的意涵,而且在规范层面上具有重要意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33条第3款“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增设,可誉为第四次宪法修正案的点睛之笔。它标志着现行宪法首次用一个概括性条款确认了人权保障的宪法原则,不仅在法解释学上具有丰富的意涵,而且在规范层面上具有重要意义。但是,这一条款的增设也进一步加剧了现行宪法中抽象性的人权规范与个别性的人权保障之间已经存在着的巨大张力,而为了缓解这一张力,建立具有实效性的违宪审查制度就成为紧迫的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权保障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作为 违宪审查制度 现行宪法 宪法修正案 保障人权 宪法原则 法解释学 重要意义 第3款 第四次 概括性 个别性 抽象性 实效性 增设 张力 国家
原文传递
谈宪法修正案对征收和征用的规定 被引量:56
5
作者 梁慧星 《浙江学刊》 CSSCI 2004年第4期116-120,共5页
任何国家都已经没有绝对的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都有例外规则 ,就是征收与征用。征收是国家强制收买个人财产 ,仍然是商品交换关系 ,必须遵循法律规定的三项条件。征用是强行使用 ,并不发生任何权利的转移 ,是紧急状态下的特别措施。因此 ... 任何国家都已经没有绝对的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都有例外规则 ,就是征收与征用。征收是国家强制收买个人财产 ,仍然是商品交换关系 ,必须遵循法律规定的三项条件。征用是强行使用 ,并不发生任何权利的转移 ,是紧急状态下的特别措施。因此 ,我认为应把征收制度规定在宪法 ,把征用制度规定在紧急状态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宪法修正案 征收 征用 公共利益 紧急状态 公民财产权
下载PDF
征收、征用与私有财产权保护 被引量:29
6
作者 石佑启 《法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0-32,共3页
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以绝对多数票通过了第四次宪法修正案。此次修宪意义重大 ,对未来中国宪政理念和法律体系将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以此为契机 ,2 0 0 4年 3月 2 8日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和宪政理论研究所共同主办了“社会转型... 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以绝对多数票通过了第四次宪法修正案。此次修宪意义重大 ,对未来中国宪政理念和法律体系将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以此为契机 ,2 0 0 4年 3月 2 8日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和宪政理论研究所共同主办了“社会转型与宪法修改”理论研讨会。武汉地区的 40多位法学和经济学专家、学者 ,汇聚一堂 ,在“社会转型与宪法修改”的主题之下 ,回顾了我国的宪政发展史 ,评价了此次《宪法》修改的具体内容和历史意义 ,并对未来的宪政发展作了前瞻性的思考。现以笔谈的形式将部分专家、学者的发言予以发表。 (本专题中的《宪法》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简称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私有财产权保护 宪法修正案 土地征用制度 征用权 行政收费
原文传递
监察制度改革的重大成就与完善期待 被引量:34
7
作者 陈光中 兰哲 《行政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12,共10页
为了将党中央的监察体制改革决定和试点成果通过宪法、法律加以体现和巩固,宪法修正案规定了监察委员会的相关内容。这为制定《监察法》提供了宪法依据,对创建新监察体制、推进反腐败工作具有重大的意义。《监察法》在于宪有据的前提下... 为了将党中央的监察体制改革决定和试点成果通过宪法、法律加以体现和巩固,宪法修正案规定了监察委员会的相关内容。这为制定《监察法》提供了宪法依据,对创建新监察体制、推进反腐败工作具有重大的意义。《监察法》在于宪有据的前提下,明确了监察机关的性质、职责、地位与工作原则等内容,其中规定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是重要亮点,并且注意贯彻以审判为中心的精神。但在律师介入、留置后通知亲属等问题上存在不足,有待进一步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宪法修正案 监察法 重大成就 律师介入
原文传递
论我国宪法修改程序的完善 被引量:25
8
作者 刘茂林 《政法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4-28,共5页
宪法修改程序是宪法程序的组成部分 ,对保障宪法正常、有效的修改具有重要意义。应当树立程序正义的观念。完善会期制度 ,增设修宪提高权的主体及相关程序 ,议事活动进一步公开化、具体化和制度化 ,明确规定宪法修正案的公布机关。
关键词 宪法修改程序 宪法程序 中国 立法完善 宪法修正案
原文传递
未列举基本权利的宪法保护 被引量:26
9
作者 屠振宇 《中外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40-50,共11页
宪法文本对于基本权利的列举,可以追溯到近代成文宪法的产生之初。1776年的弗吉尼亚宪法,首先对公民基本权利作了专门规定。1789年制定的美国联邦宪法,最初虽然没有专门规定基本权利,但是不久便通过了被称为“权利法案”的前十条宪... 宪法文本对于基本权利的列举,可以追溯到近代成文宪法的产生之初。1776年的弗吉尼亚宪法,首先对公民基本权利作了专门规定。1789年制定的美国联邦宪法,最初虽然没有专门规定基本权利,但是不久便通过了被称为“权利法案”的前十条宪法修正案。法国大革命后颁布的第一部宪法——1790年宪法,将1789年《人权宣言》作为宪法的序言,还规定了公民享有的集会、请愿、宗教信仰以及有限制的选举权等权利。美国和法国宪法的做法,为各国宪法所仿效,蔚然成风。于是,便有了成文宪法列举基本权利的传统,也有了这样的问题——在各国宪法列举之外的未列举基本权利是否应受宪法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民基本权利 宪法保护 列举 美国联邦宪法 法国大革命 《人权宣言》 宪法修正案 宪法文本
原文传递
我国现行宪法修改的原则、方式和程序——1988年、1993年和1999年三次修宪回顾 被引量:24
10
作者 刘政 《中国人大》 2002年第21期27-32,共6页
我国现行宪法是1982年颁布的,1988年、1993年和1999年进行了三次个别条款或部分内容的修改。这三次修宪,不仅使这部宪法更加完善,而且确定了正确的修宪原则,选择了恰当的修宪方式。
关键词 宪法修改 会议 中共中央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宪法解释 修改宪法 宪法修正案 程序
原文传递
美国刑事案件中被告人的权利 被引量:19
11
作者 乔治·F·科尔 刘赓书 《环球法律评论》 1980年第1期30-38,共9页
1963年3月2日晚间,亚利桑那州费尼克斯城大剧院糖果柜台的十八岁女营业员巴巴拉·约翰逊下班后正赶着搭乘公共汽车时,被一个男人猛然把她推进他的小汽车里。这个人捆绑了约翰逊小姐的四肢,把她带到城郊强奸了她,然后驾车送她到她家... 1963年3月2日晚间,亚利桑那州费尼克斯城大剧院糖果柜台的十八岁女营业员巴巴拉·约翰逊下班后正赶着搭乘公共汽车时,被一个男人猛然把她推进他的小汽车里。这个人捆绑了约翰逊小姐的四肢,把她带到城郊强奸了她,然后驾车送她到她家附近的一条街上,让她走出汽车,并且叫她为他作祷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最高法院 被告人 宪法修正案 刑事 米兰达 辩护律师 正当程序 权利问题 权利法 首席法官
原文传递
立法法修改五周年设区的市地方立法实施情况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25
12
作者 闫然 《中国法律评论》 CSSCI 2020年第6期168-178,共11页
2020年是立法法颁布实施二十周年,也是立法法赋予所有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五周年。2015年3月,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修改立法法,赋予所有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2018年3月,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进一步确认了设区的市具... 2020年是立法法颁布实施二十周年,也是立法法赋予所有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五周年。2015年3月,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修改立法法,赋予所有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2018年3月,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进一步确认了设区的市具有地方立法权的宪法地位。立法法修改五年来,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高度重视设区的市地方立法工作,通过地方立法工作座谈会、法律询问答复、立法培训班、立法统计分析等多种措施推进设区的市地方立法工作。据统计,自2015年3月至2020年2月,各省、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共批准322个设区的市、自治州制定地方性法规1864件,其中新赋予地方立法权的设区的市共制定地方性法规1376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区的市 宪法修正案 立法法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 地方性法规 法律询问答复 立法权 人大常委会
原文传递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草案)》的说明——2004年3月8日在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被引量:22
13
作者 王兆国 《中国人大》 2004年第6期16-20,共5页
各位代表:我受全国人大常委会委托,现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草案)》作说明。一、这次修改宪法总的原则和宪法修正案(草案)的形成现行宪法是根据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路线方针政策,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建设社会主义的长期实... 各位代表:我受全国人大常委会委托,现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草案)》作说明。一、这次修改宪法总的原则和宪法修正案(草案)的形成现行宪法是根据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路线方针政策,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建设社会主义的长期实践经验,经过全民讨论,于1982年12月由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的。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1988年4月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1993年3月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1999年3月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先后三次对宪法部分内容作了修改。二十多年来,这部宪法既保持了稳定,又在实践中与时俱进、不断完善,为我们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进程,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发挥了重要作用。党的十五大以来,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历史性进展,积累了十分宝贵的经验。从本世纪开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宪法修正案 全国人大常委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修改宪法 宪法保障 会议
原文传递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草案)》的说明——2004年3月8日在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被引量:23
14
作者 王兆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报》 北大核心 2004年第S1期67-74,共8页
各位代表: 我受全国人大常委会委托,现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草案)》作说明。 一、这次修改宪法总的原则和宪法修正案(草案)的形成 现行宪法是根据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路线方针政策,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建设社会主义的长期... 各位代表: 我受全国人大常委会委托,现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草案)》作说明。 一、这次修改宪法总的原则和宪法修正案(草案)的形成 现行宪法是根据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路线方针政策,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建设社会主义的长期实践经验,经过全民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宪法修正案 “三个代表” 修改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邓小平理论 非公有制经济 代表大会 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毛泽东思想 第二次会议
下载PDF
司法能动主义与公众利益诉讼 被引量:15
15
作者 P·N·伯格瓦蒂 仁堪 《环球法律评论》 1987年第1期35-41,共7页
司法能动主义施展的范围视授予法院权力的广度而不同。在法院有司法审查权的地方,司法能动主义就有比较大些的施展范围,而这一范围随着司法审查权的扩大而有相当的增长,它不仅象在英国那样对行政行为进行司司法审查,而且象在美国那样也... 司法能动主义施展的范围视授予法院权力的广度而不同。在法院有司法审查权的地方,司法能动主义就有比较大些的施展范围,而这一范围随着司法审查权的扩大而有相当的增长,它不仅象在英国那样对行政行为进行司司法审查,而且象在美国那样也可对立法机关的行为进行司法审查,而且甚至象在印度那样对宪法修正案进行司法审查。把司法审查权扩大到审查宪法修正案,这本身就是印度最高法院在司法能动主义方面的实践。在1973年最高法院法官全体出庭听审的有判例效力的凯萨瓦南达案件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法能动主义 最高法院 公众利益 诉讼 印度 司法审查权 法官 社会正义 宪法修正案 司法程序
原文传递
论美国宪法“平等保护”条款的司法检验标准 被引量:10
16
作者 曾尔恕 《比较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66-71,共6页
论美国宪法“平等保护”条款的司法检验标准曾尔恕美国宪法中的“平等保护”条款指第14条宪法修正案中“任何一州,都不得制定或实施拒绝给予其管辖下的任何人以平等保护的法律”的规定。第14条修正案是为了保护南北战争中赋予黑... 论美国宪法“平等保护”条款的司法检验标准曾尔恕美国宪法中的“平等保护”条款指第14条宪法修正案中“任何一州,都不得制定或实施拒绝给予其管辖下的任何人以平等保护的法律”的规定。第14条修正案是为了保护南北战争中赋予黑人的自由权利而制定的,其“平等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等保护 美国宪法 最高法院 司法检验 判例汇编 公民基本权利 法律目标 检验标准 严格检验 宪法修正案
原文传递
对宪法修正案的若干私法解读 被引量:14
17
作者 梁慧星 《当代法学》 2004年第5期38-47,共10页
按照宪法作为最高效力的法规范 ,私法所规定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都要遵守宪法的内容 ,尤其是充分体现基于主体自由和主体平等的宪法原理。私法主体平等和给与平等主体的财产权以对等的尊重是私法对宪法提出的基本要求。
关键词 宪法 宪法修正案 财产权
原文传递
推进合宪性审查 加强宪法实施监督 被引量:18
18
作者 张春生 秦前红 张翔 《中国法律评论》 2018年第4期1-19,共19页
编者按2017年11月,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维护宪法权威。"2017年1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首次审议了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关于备案审查工作情况的报告。2018年3月,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 编者按2017年11月,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维护宪法权威。"2017年1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首次审议了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关于备案审查工作情况的报告。2018年3月,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将全国人大的"法律委员会"更名为"宪法和法律委员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宪性审查 宪法实施 全国人大常委会 监督 法律委员会 审查工作 宪法修正案 宪法权威
原文传递
宪法文本中“人权条款”的规范分析 被引量:16
19
作者 韩大元 《人权》 2006年第1期23-26,共4页
关键词 人权条款 宪法文本 规范分析 宪法修正案 宪法原则 法律概念 政治原则 保障人权 法解释学 宪法解释
原文传递
法制成为法治:宪法修改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 被引量:16
20
作者 何勤华 齐凯悦 《山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5-15,共11页
我国2018年宪法修正案将序言中的"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修改为"健全社会主义法治",被视为我国法治建设的新发展。从法制到法治的转变反映出我国治国方略的演进。法制与法治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在20世纪90年代曾作为法学... 我国2018年宪法修正案将序言中的"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修改为"健全社会主义法治",被视为我国法治建设的新发展。从法制到法治的转变反映出我国治国方略的演进。法制与法治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在20世纪90年代曾作为法学界争辩的主题备受关注。随着社会的发展与依法治国的不断推进,法制成为法治具有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和推动国家法治建设的必要性。宪法上的一字之改并不意味着社会现实的转变,为保障全面依法治国和社会主义法治的健全,将良法和善治相结合,加强宪法法律的顶层设计、完善配套制度及保障和推动宪法的实施显然应成为推动法制成为法治的必由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制 法治 宪法修正案 社会主义法治 依法治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8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