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在路上的华裔嬉皮士——论汤亭亭在《孙行者》中的戏仿 被引量:8
1
作者 方红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36-141,共6页
本文分析了《孙行者》中对垮掉派及孙悟空的戏仿 ,以及作者在看似游戏的戏仿中所塑造的反战、反种族歧视、玩世不恭的华裔嬉皮士惠特曼·阿新的形象 ,指出汤亭亭借惠特曼在美国西部漫游时的所见、所闻、所忆、所思 ,有力地驳斥了华... 本文分析了《孙行者》中对垮掉派及孙悟空的戏仿 ,以及作者在看似游戏的戏仿中所塑造的反战、反种族歧视、玩世不恭的华裔嬉皮士惠特曼·阿新的形象 ,指出汤亭亭借惠特曼在美国西部漫游时的所见、所闻、所忆、所思 ,有力地驳斥了华裔刻板形象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行者 汤亭亭 小说 艺术手法 人物形象
原文传递
认同的困惑与文本的开放——从汤亭亭的小说《孙行者》看后现代的互文性 被引量:4
2
作者 王光林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5-32,共8页
美国华裔女作家汤亭亭在其小说《孙行者》中,以中国古典小说《西游记》为基础,通过后现代互文性意义上的拼盘杂烩,糅合了大量中西文本,深刻地揭示了华裔美国人的归属困惑及其心理错位。作为一部弥漫着互文本意识的作品,《孙行者》一书... 美国华裔女作家汤亭亭在其小说《孙行者》中,以中国古典小说《西游记》为基础,通过后现代互文性意义上的拼盘杂烩,糅合了大量中西文本,深刻地揭示了华裔美国人的归属困惑及其心理错位。作为一部弥漫着互文本意识的作品,《孙行者》一书很好地表现了华裔美国人的身份转换,为互文本的影响和移植提供了新的范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文性 汤亭亭 孙行者 后现代 文学评论 小说 美国 华文文学 华裔美国人 心理
下载PDF
霍米·巴巴“第三空间”视阈下《孙行者:他的即兴曲》的文化身份构建 被引量:6
3
作者 詹作琼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5年第11期117-121,共5页
霍米·巴巴的后殖民理论推崇身份和文化的"杂糅性"特点,认为少数裔可以利用"杂糅"策略建设文化"第三空间",从而抵制文化殖民。本文通过剖析汤亭亭《孙行者:他的即兴曲》中的华裔惠特曼·阿辛与... 霍米·巴巴的后殖民理论推崇身份和文化的"杂糅性"特点,认为少数裔可以利用"杂糅"策略建设文化"第三空间",从而抵制文化殖民。本文通过剖析汤亭亭《孙行者:他的即兴曲》中的华裔惠特曼·阿辛与四位女性的形象,探讨了美国华裔是如何构建文化身份并最终建立跨越种族阈限的华裔精神家园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行者 华裔 第三空间 杂糅
下载PDF
取经成为一种选择——看上海话剧艺术中心《西游》
4
作者 温方伊 《上海艺术评论》 2024年第3期58-60,共3页
唐僧师徒西游取经故事源自唐代玄奘取经的真实历史事件,经过《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大唐三藏取经诗话》《西游记杂剧》《西游记平话》等文学作品的加工,世代累积、逐渐丰富。至明代小说《西游记》问世,西游故事的文学性达到巅峰... 唐僧师徒西游取经故事源自唐代玄奘取经的真实历史事件,经过《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大唐三藏取经诗话》《西游记杂剧》《西游记平话》等文学作品的加工,世代累积、逐渐丰富。至明代小说《西游记》问世,西游故事的文学性达到巅峰。到当代,西游故事又被今人赋予各种新的内涵,小说、戏剧、影视、漫画、动画、游戏等各种体裁的改编作品不胜枚举。随着西游故事的神话化,孙行者的形象丰满起来,逐渐取代玄奘的主体地位,成为西游故事的主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唐三藏取经诗话》 唐僧师徒 西游故事 世代累积 取经故事 孙行者 《西游》 三藏法师传
下载PDF
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的“行者”绰号与革命形象
5
作者 彭剑 《广东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7-117,285,共12页
在香港地区求学期间,孙中山就有过被呼为“孙行者”“孙悟空”的经历。1896年伦敦被难之后,“行者”绰号更是不胫而走,维新派常以此指代孙中山。20世纪初,革命派与保皇派论战期间,曾经发表短篇小说《新西游》,借用孙行者“有志竟成”占... 在香港地区求学期间,孙中山就有过被呼为“孙行者”“孙悟空”的经历。1896年伦敦被难之后,“行者”绰号更是不胫而走,维新派常以此指代孙中山。20世纪初,革命派与保皇派论战期间,曾经发表短篇小说《新西游》,借用孙行者“有志竟成”占领了天宫,暗示孙中山所领导的革命必将取得胜利。小说中的很多关键情节,与报刊上报道的孙中山行踪颇多吻合,显示了革命派宣传的多样性。辛亥革命时期,革命派的相关报刊曾致力于打造孙中山革命党魁形象,《新西游》只是其中的一环而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山 汪康年 梁启超 孙行者 《新西游》 革命形象
下载PDF
美国华裔文学女作家汤亭亭作品解读 被引量:5
6
作者 弥沙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5期57-59,共3页
美国华裔文学历经了百年的发展,在文学界占有一席之地。汤亭亭是美国华裔文学作家中最具影响力、最具代表性的女作家,她的三部作品《女勇士》、《中国佬》、《孙行者》确立了她在美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她的作品既汲取了中国传统文化,又... 美国华裔文学历经了百年的发展,在文学界占有一席之地。汤亭亭是美国华裔文学作家中最具影响力、最具代表性的女作家,她的三部作品《女勇士》、《中国佬》、《孙行者》确立了她在美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她的作品既汲取了中国传统文化,又受到美国文化的影响,反映了中西文化的交融与碰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汤亭亭 《女勇士》 《中国佬》 孙行者
下载PDF
被毛主席誉为“孙行者”的百岁将军孙毅
7
作者 马国华 《文史春秋》 2024年第4期25-30,共6页
孙毅,人称“孙胡子”,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中将,从1904年出生到2003年去世,是我军第一位百岁将星。他戎马倥偬一生,历经多次战争考验,信仰坚定,对党忠贞不贰,心胸豁达。在纪律严明的红军部队中,孙毅获朱德和毛泽东破例准许他留胡子,毛泽... 孙毅,人称“孙胡子”,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中将,从1904年出生到2003年去世,是我军第一位百岁将星。他戎马倥偬一生,历经多次战争考验,信仰坚定,对党忠贞不贰,心胸豁达。在纪律严明的红军部队中,孙毅获朱德和毛泽东破例准许他留胡子,毛泽东更是诙谐地称他为“孙行者”。孙毅戎马一生,数次参加战斗,对人才队伍建设和军队教育建树颇多,是我军一位杰出的军事教育家,为党和人民立下卓越功勋,亲历了中国由贫穷羸弱到走向富裕强大的历史进程。他经历坎坷,虚怀若谷,居功不傲,一生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始终保持着宠辱不惊的洒脱卓然之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行者 历史进程 戎马一生 虚怀若谷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纪律严明 人才队伍建设
原文传递
陈寅恪的文史之学——从1932年清华大学国文入学试题谈起 被引量:5
8
作者 陆扬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3-49,165-166,共17页
1932年8月清华大学入学考试,陈寅恪以对对子作为国文考试题引发争议,他本人也在事后提出完整的"对对子"理论,指出对对子可以测试考生四种能力,尤其其中第四种能力?即思想能力,在陈寅恪看来是能否创造出最高境界的对子的关键所... 1932年8月清华大学入学考试,陈寅恪以对对子作为国文考试题引发争议,他本人也在事后提出完整的"对对子"理论,指出对对子可以测试考生四种能力,尤其其中第四种能力?即思想能力,在陈寅恪看来是能否创造出最高境界的对子的关键所在,他用黑格尔逻辑中的"正反合"之说来说明。对于这一争议的意义,当代学界有诸多分析,但对于陈寅恪的对对子观中代表对对子最高境界的所谓"正反合"之说的涵义,以及具体试题如"孙行者"如何体现这种"正反合"之说,则缺乏讨论。对这一问题的考察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精确把握陈寅恪文史之学的特点,也使我们认识到陈寅恪在清华国文考试前后的学术转型的意义。推动此转型的一个重要因素是胡适的学术研究对陈寅恪的影响,尤其是胡适佛教史方面的研究,催生了陈寅恪的诸多学术篇章,并且在方法论的层次上也刺激陈寅恪更递进一步。陈氏对《西游记》和禅宗的研究与胡适的同类研究有密切关系?可能是促使他在国文对子试题中将"孙行者"与"胡适之"联系起来的内在因缘。"孙行者"和"胡适之"这一对子实际是带有敬意的游戏。相较于胡适着重做禅宗历史的史实层面的证伪工作,陈寅恪更注意禅宗等佛教思想概念演变的内在轨迹及其与中古思想社会的关联。在共同糾正"整理国故"实践以真伪评判价值的偏颇上,陈寅恪对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的理路颇为推许。陈寅恪对对子说和他的文史之学直接相关。他重视骈俪,主要并不在于其绮丽的语言表现形式,而在于駢偭文字能通过巧妙用典等手段呈现出沟通古今的历史意识,延展人的想象空间,以及特殊的感染力。但要真正能做到这一点,作者需要有独立的思想。在这个意义上,对对子是通往那些目标的一个步骤。独立的思想和通过用典等古典语言体现的叙事力和想象力,恰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寅恪 对对子 孙行者 胡适之 禅宗 骈文
下载PDF
论汤亭亭在《孙行者》中的狂欢化艺术实践及其诗学意义 被引量:4
9
作者 许双如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67-75,162,共9页
当代华裔美国作家汤亭亭在小说《孙行者》中继承了欧洲狂欢化文学传统,创造性地运用狂欢化艺术形式和手法,将之融入其美国经验和族裔经验中,从而实现了创作视野和艺术表现形式的重大突破,展示了华裔文学不仅是华裔经验的书写,同时也具... 当代华裔美国作家汤亭亭在小说《孙行者》中继承了欧洲狂欢化文学传统,创造性地运用狂欢化艺术形式和手法,将之融入其美国经验和族裔经验中,从而实现了创作视野和艺术表现形式的重大突破,展示了华裔文学不仅是华裔经验的书写,同时也具有世界文学的普遍艺术追求和人文关怀。汤亭亭这一艺术实践为人们探索华美文学如何兼具特殊性和普遍性,反思华美文学批评话语"重意识形态,轻文学审美"之片面性,正确评价华裔美国文学的文学地位提供了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汤亭亭 孙行者 巴赫金 狂欢化文学 艺术创新
下载PDF
从《西游记》看猴行者形象的变异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腾腾 《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0年第3期20-24,共5页
就现有文献材料来看,明代章回小说《西游记》中辅佐唐僧赴西天取经的"孙行者"形象最早可追溯到说经话本《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中的"猴行者"形象。从白衣秀才到天生石猴,这一形象受佛教思想、写作者身份及写作时代的... 就现有文献材料来看,明代章回小说《西游记》中辅佐唐僧赴西天取经的"孙行者"形象最早可追溯到说经话本《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中的"猴行者"形象。从白衣秀才到天生石猴,这一形象受佛教思想、写作者身份及写作时代的影响,其姓名与身世、性格与能力都发生了显著变异。猴行者形象的变化不仅折射出西游故事由民间叙事向文人叙事的转变,还在客观上推动了西游故事的传播与经典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唐三藏取经诗话》 《猴行者 《西游记》 孙行者
下载PDF
金斯顿小说《孙行者》中阉割的双重批评功能 被引量:1
11
作者 潘志明 《淮阴师专学报》 1995年第3期38-41,共4页
本文以美籍华裔女作家马克辛·洪·金斯顿(MaxineHongKingston)的小说《孙行者》(TripmastetMonkey:HisFakeBook)中阉割(castration)的双重批评功能(doub... 本文以美籍华裔女作家马克辛·洪·金斯顿(MaxineHongKingston)的小说《孙行者》(TripmastetMonkey:HisFakeBook)中阉割(castration)的双重批评功能(doublecommentary)为切入点,探讨该小说中华人的属性意识,特别是女性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行者 金斯顿 中国传统文化 种族歧视 中国文化 性别歧视 女性意识 小说世界 批评功能 华人
下载PDF
论汤亭亭《孙行者》中的语码转换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伟华 《韶关学院学报》 2009年第2期130-133,共4页
美国华裔女作家汤亭亭在其小说《孙行者》中,采用的最主要的语言策略之一就是在人物的话语中语码转换的运用。汤亭亭在《孙行者》中使用语码转换这一语言策略,通过保存华裔群体语言的独特性以构建华裔群体的语言、文化和社会身份,同时... 美国华裔女作家汤亭亭在其小说《孙行者》中,采用的最主要的语言策略之一就是在人物的话语中语码转换的运用。汤亭亭在《孙行者》中使用语码转换这一语言策略,通过保存华裔群体语言的独特性以构建华裔群体的语言、文化和社会身份,同时表达作者的多元文化主义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码转换 华裔身份 多元文化主义意识 汤亭亭 孙行者
下载PDF
评《天妃娘妈传》一书的学术价值——兼说孙行者的原型在闽的论争佐证问题 被引量:1
13
作者 薛世平 《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 1995年第3期33-35,共3页
近几年来,有关妈祖(即天妃)的研究形成一股文化热潮,盛况空前,经久不衰.有关的论著也逐年增多.妈祖事迹最早出现于南宋晚期编纂的《咸淳临安志》里,卷七三记述顺济圣妃庙即此天妃的神庙时,引用了南宋理宗初年莆人丁伯桂撰写的《庙记》,... 近几年来,有关妈祖(即天妃)的研究形成一股文化热潮,盛况空前,经久不衰.有关的论著也逐年增多.妈祖事迹最早出现于南宋晚期编纂的《咸淳临安志》里,卷七三记述顺济圣妃庙即此天妃的神庙时,引用了南宋理宗初年莆人丁伯桂撰写的《庙记》,《庙记》中说:“神莆阳循洲林氏女,少能言人祸福,殁,庙祀之,号通贤神女,或曰龙女也.莆沿海有堆,元佑丙寅夜现光气,环难之人一夕同梦曰:‘我循洲神女也,宜馆我’.于是有祠曰圣堆.” 这大概就是这位林氏天妃的最早面貌.到“宣和壬寅给事路公允迪载书使高丽,中流震风,八舟沉溺,独公所乘神降于墙获安济,明年奏于朝,赐庙额回‘顺济’”.这是她正式列入国家祀典的开始.但明清两代地方志如万历时王应山修《闽都记》、乾隆时廖必倚等修《莆田县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妃娘妈传》 学术价值 孙行者 原型论证
下载PDF
影像的压力——从《孙行者》看美国电影叙事与华裔身份构建 被引量:1
14
作者 黄芙蓉 贾雪瑞 《华文文学》 2010年第1期24-29,共6页
汤亭亭小说《孙行者》中的电影元素揭示了美国电影文化对华裔身份构建的导向作用。美国电影文化对华裔身份构建的影响方式:其一、构建类型化的华裔形象反复出现,使之成为文化符号,固定"劣等种族"的概念;其二、颂扬西部牛仔等... 汤亭亭小说《孙行者》中的电影元素揭示了美国电影文化对华裔身份构建的导向作用。美国电影文化对华裔身份构建的影响方式:其一、构建类型化的华裔形象反复出现,使之成为文化符号,固定"劣等种族"的概念;其二、颂扬西部牛仔等白人男性英雄形象,同时建立以金发女郎为模特的审美标准,使华裔族群不自觉中接受"劣等种族"的定位。充分认识电影话语对华裔身份构建潜在的导向作用,有助于进一步了解汤亭亭作品的深层社会意义和文化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汤亭亭 孙行者 电影文化 身份构建
下载PDF
叙事策略的转变与华裔群体构建——从《女勇士》到《孙行者》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伟华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5期67-72,共6页
《女勇士》的性别政治在某种程度上加速了华裔群体的分裂,而随着地位的确立和写作视野的开阔,汤亭亭在《孙行者》中关注华裔群体的建设。在叙事策略上,《孙行者》用跨性别的复合式的多重叙事声音替代了《女勇士》中个人型的女性叙事声... 《女勇士》的性别政治在某种程度上加速了华裔群体的分裂,而随着地位的确立和写作视野的开阔,汤亭亭在《孙行者》中关注华裔群体的建设。在叙事策略上,《孙行者》用跨性别的复合式的多重叙事声音替代了《女勇士》中个人型的女性叙事声音。在汤亭亭这个自身隐含作者的操纵之下,通过神秘叙事者观音、男主人公惠特曼的声音,《孙行者》既未湮没男性的声音也未牺牲女性的利益,而是融入华裔群体内各种声音。通过跨性别的复合式叙事策略,《孙行者》消解了性别的二元对立,提供了两性和解的想象空间,使男女两性从政治对抗走向政治联盟成为可能。《孙行者》表达了对建设一个兼容并包的和谐的华裔群体社会的强烈愿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行者 跨性别 复合式叙事 两性和解 华裔群体构建
下载PDF
想象中的华裔美国人的民族身份认同——解读汤亭亭小说中两则中西文化误读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鲁宁 《济宁学院学报》 2011年第5期85-89,共5页
汤亭亭在《中国佬》中以家史想像的创作方式误读了传统小说《鲁宾逊漂流记》,刻画了吃苦耐劳的华裔祖先形象,追溯了华裔祖先早年来到美国的奋斗史;在《孙行者》中,她又以中国古典小说《西游记》中美猴王形象为基础塑造了一个融中西方文... 汤亭亭在《中国佬》中以家史想像的创作方式误读了传统小说《鲁宾逊漂流记》,刻画了吃苦耐劳的华裔祖先形象,追溯了华裔祖先早年来到美国的奋斗史;在《孙行者》中,她又以中国古典小说《西游记》中美猴王形象为基础塑造了一个融中西方文化基因于一体的华裔形象,借助这一人物传达了她对华裔美国人民族身份的思考。这两则误读都传达了作家对华裔美国人的民族身份认同问题的思考。具体解读小说中两则中西文化误读,深入探讨汤亭亭如何回应主流社会对于华裔美国人民族身份的争议,又是如何在文本中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建构了华裔美国人的民族身份认同想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汤亭亭 《中国佬》 孙行者 华裔美国人 民族身份认同
下载PDF
“面具”背后的族裔表征政治——解读汤亭亭小说《孙行者》的“身份扮演”书写 被引量:1
17
作者 许双如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26-130,共5页
表征是社会权力集团通过语言意指实践争夺意义的过程,涉及权力关系的运作,因而蕴含着丰富的文化政治内涵。由于社会权力的不平衡,强势权力集团占据着表征场域,掌控着表征话语,在文化实践中自命为表征代理人,而弱势群体则沦为被表征者,... 表征是社会权力集团通过语言意指实践争夺意义的过程,涉及权力关系的运作,因而蕴含着丰富的文化政治内涵。由于社会权力的不平衡,强势权力集团占据着表征场域,掌控着表征话语,在文化实践中自命为表征代理人,而弱势群体则沦为被表征者,成为各种错误的、虚构性表征的对象。在汤亭亭小说《孙行者》中,以阿新为代表的美国亚/华裔以"身份扮演"为自我表征和反表征实践,抗击宰制性表征体系,为族群争夺表征场域,宣告族群文化的在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汤亭亭 孙行者 身份扮演 表征政治 文化在场
下载PDF
试析《孙行者》中的阿新形象
18
作者 陈捷 《韶关学院学报》 2005年第10期33-35,共3页
阿新是美国著名华裔女作家汤亭亭的小说《孙行者》中的主人公。阿新这一反传统的华裔形象融合了中美两种文化的特征,在确认自身的美国人身份时,他对美国主流社会对东方文化和东方人存在的偏见与排斥提出了质疑。但是,作者塑造阿新形象... 阿新是美国著名华裔女作家汤亭亭的小说《孙行者》中的主人公。阿新这一反传统的华裔形象融合了中美两种文化的特征,在确认自身的美国人身份时,他对美国主流社会对东方文化和东方人存在的偏见与排斥提出了质疑。但是,作者塑造阿新形象的意图不在于彰显中美文化间的对立与冲突,暴露矛盾进而解决矛盾,最终实现两种文化的交融与平等共处才是作者的愿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行者 中美文化 形象 冲突 史融
下载PDF
孙悟空三借芭蕉扇,“借”出来的法律问题
19
作者 王木木 《青少年法治教育》 2019年第9期35-36,共2页
《西游记》是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书中有很多我们耳熟能详的故事,如孙悟空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三借芭蕉扇、真假美猴王……今天,本文要讨论的故事就是孙悟空三借芭蕉扇。故事的起因是:唐僧师徒四人在西天取经途中,路过火焰山,发现... 《西游记》是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书中有很多我们耳熟能详的故事,如孙悟空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三借芭蕉扇、真假美猴王……今天,本文要讨论的故事就是孙悟空三借芭蕉扇。故事的起因是:唐僧师徒四人在西天取经途中,路过火焰山,发现火焰山周围热气袭人,方圆百里寸草不生,唐僧师徒了解到只有向铁扇仙借芭蕉扇扇灭山上的火后才能通过,于是孙悟空决定前往芭蕉洞,找铁扇仙借芭蕉扇一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悟空 孙行者 铁扇公主 牛魔王
原文传递
文本政治与身份重构——后殖民理论视阈中的《孙行者》
20
作者 张伟华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4期320-322,共3页
本文借鉴霍米.巴巴的"第三空间"后殖民理论,探讨《孙行者》中"混杂"文本的政治内涵和文化意义,分析这些"混杂"文本在重构美国华裔的文化身份中所起的作用。通过"混杂"策略,《孙行者》强有力地... 本文借鉴霍米.巴巴的"第三空间"后殖民理论,探讨《孙行者》中"混杂"文本的政治内涵和文化意义,分析这些"混杂"文本在重构美国华裔的文化身份中所起的作用。通过"混杂"策略,《孙行者》强有力地颠覆了美国主流话语权威对华裔美国人的刻板化描写,试图实现对华裔美国人"第三空间"的身份重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本政治 身份重构 后殖民 第三空间 孙行者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