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由《女巫的子孙》观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的人文思想 被引量:5
1
作者 袁霞 《外国文学动态研究》 CSSCI 2017年第5期64-71,共8页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的最新小说《女巫的子孙》是对莎士比亚戏剧《暴风雨》的改写。阿特伍德在这部作品中融入了《暴风雨》的多种元素,如魔法、复仇和宽恕主题、监狱意象等,以一种讽刺式的幽默来鞭挞社会现象。小说中的"魔法&qu...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的最新小说《女巫的子孙》是对莎士比亚戏剧《暴风雨》的改写。阿特伍德在这部作品中融入了《暴风雨》的多种元素,如魔法、复仇和宽恕主题、监狱意象等,以一种讽刺式的幽默来鞭挞社会现象。小说中的"魔法"意在揭示丑恶的社会现状,弘扬道德与正义;复仇与宽恕主题彰显了人性中的美好,呼唤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道德模式;监狱意象则体现了阿特伍德作为一名当代公共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 女巫子孙 人文思想
原文传递
监狱中的复仇风暴:《女巫的子孙》中狂欢化特征探究
2
作者 吴琳 杨雨 《广东开放大学学报》 2023年第1期68-73,共6页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的小说《女巫的子孙》通过渗透在文本中的狂欢仪式、狂欢化场景和狂欢精神呈现出鲜明的狂欢化特征。小说中的主要人物菲利克斯和托尼的命运经历与脱冕加冕的狂欢仪式高度契合,小说中故事情节发展的重要场所弗莱...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的小说《女巫的子孙》通过渗透在文本中的狂欢仪式、狂欢化场景和狂欢精神呈现出鲜明的狂欢化特征。小说中的主要人物菲利克斯和托尼的命运经历与脱冕加冕的狂欢仪式高度契合,小说中故事情节发展的重要场所弗莱彻监狱是一处充斥着浓厚的狂欢化色彩的场景,而小说隐含的狂欢精神,即狂欢节及其仪式中蕴含的颠覆与更新、摧毁与重构精神,则通过监狱囚犯和托尼等人演绎现实版莎剧《暴风雨》的过程来展现。《女巫的子孙》体现出的狂欢化特征反映了作者阿特伍德对官方等级秩序及主流话语的批判和颠覆,以及对边缘群体生存状态的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 女巫子孙 狂欢化特征
下载PDF
数字技术与权力:《女巫的子孙》的现代复仇 被引量:3
3
作者 罗靖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20年第5期120-128,138,159,160,共12页
阿特伍德将《暴风雨》改写为复仇故事《女巫的子孙》,引出现代社会并未受到充分关注的投票机制问题,批判看似公平的形式背后所遮蔽的资本权力对人的隐形操控。数字技术作为可以被征用的手段,使权力倒置成为可能,摄录技术、网络技术和云... 阿特伍德将《暴风雨》改写为复仇故事《女巫的子孙》,引出现代社会并未受到充分关注的投票机制问题,批判看似公平的形式背后所遮蔽的资本权力对人的隐形操控。数字技术作为可以被征用的手段,使权力倒置成为可能,摄录技术、网络技术和云存储技术作为新的"权威",最终解构了文本内当权者的权力。通过改写,作者为"污名化"的"女巫的子孙"们正名,并将批判的矛头直指隐藏于其后的话语符号"女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巫子孙 阿特伍德 现代复仇 数字技术 权力
下载PDF
论《女巫的子孙》的创伤叙事与时间机制 被引量:2
4
作者 谭言红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92-97,共6页
加拿大著名女作家玛格丽特·阿特伍德2016年发表的长篇小说《女巫的子孙》改编自莎翁传奇剧《暴风雨》,文本叙述了不同类型的个体创伤与文化创伤。本文结合叙事时间机制分析人物的幻觉、解离等创伤心理,探讨人物时间观、文本叙事时... 加拿大著名女作家玛格丽特·阿特伍德2016年发表的长篇小说《女巫的子孙》改编自莎翁传奇剧《暴风雨》,文本叙述了不同类型的个体创伤与文化创伤。本文结合叙事时间机制分析人物的幻觉、解离等创伤心理,探讨人物时间观、文本叙事时间和文本历史时间与个体创伤及文化创伤的深层联系。两个文本中主要人物的创伤经历蕴含着不同的时代语境,小说的现代性反思赋予创伤叙事以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 女巫子孙 创伤叙事 时间机制
下载PDF
牢笼与自由:《女巫的子孙》中的艺术救赎与伦理重建
5
作者 吕晓潇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5期104-110,共7页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的小说《女巫的子孙》以改写莎士比亚戏剧《暴风雨》为契机,将其“牢笼与自由”的哲思由对女性的生存关怀延伸至对人类现代性困境的观照,在当下语境中赋予经典以新的生命力。阿特伍德以“牢笼”为喻,揭示工具理...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的小说《女巫的子孙》以改写莎士比亚戏剧《暴风雨》为契机,将其“牢笼与自由”的哲思由对女性的生存关怀延伸至对人类现代性困境的观照,在当下语境中赋予经典以新的生命力。阿特伍德以“牢笼”为喻,揭示工具理性扩张导致的艺术困境及其折射的人性与伦理之殇,并思考艺术如何在祛魅的世界中承担起审美救赎之职。主人公菲利克斯寻求艺术救赎的过程是走向审美化生存的过程,也是重建道德主体与伦理秩序的过程。艺术不仅具有超脱于日常理性精神的感性力量,也是帮助人类澄明自我、沟通主体间关系的介质。凭借艺术的真理潜能,人类穿透生活表象,抵达生存的内在实质;而艺术的交往功能则帮助人类调和感性与理性、融合审美-认知-道德领域,并促使道德伦理由冰冷的理性准则转化为人内心的神圣价值观念。审美个体只有融入这种神圣价值观念内核建构起来的伦理秩序中,才能获得生命的支点和自我的救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巫子孙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 现代性困境 艺术救赎 伦理重建
下载PDF
《女巫的子孙》对《暴风雨》的重构 被引量:1
6
作者 嵇冉冉 《鄂州大学学报》 2021年第2期56-58,共3页
加拿大女性主义作家阿特伍德将莎士比亚的《暴风雨》改写为《女巫的子孙》,将一部传统话剧以现代小说形式展现在读者面前。文章以《暴风雨》和《女巫的子孙》两部作品为例,剖析两部作品主人公所处的社会性质和社会环境,进而指出作者赋... 加拿大女性主义作家阿特伍德将莎士比亚的《暴风雨》改写为《女巫的子孙》,将一部传统话剧以现代小说形式展现在读者面前。文章以《暴风雨》和《女巫的子孙》两部作品为例,剖析两部作品主人公所处的社会性质和社会环境,进而指出作者赋予作品主人公的人文主义情怀及其异同。《暴风雨》更多体现的是莎士比亚对理想国的美好幻想,将复仇成功的决定权交给法术等超自然力量,而《女巫的子孙》则更加相信现实社会中人的决定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洛斯彼罗 菲利克斯 《暴风雨》 女巫子孙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