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264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旅游经济差异的空间特征分析 被引量:505
1
作者 陆林 余凤龙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06-410,共5页
以大陆31个省市区为区域研究单元,从经济地理学的角度,分析了1990—2002年中国省际旅游经济差异变化的总体水平及变化的空间结构特征,揭示了区域旅游经济水平与旅游产业地位的分异规律,阐释了影响旅游经济空间差异的主要因素,提出了缩... 以大陆31个省市区为区域研究单元,从经济地理学的角度,分析了1990—2002年中国省际旅游经济差异变化的总体水平及变化的空间结构特征,揭示了区域旅游经济水平与旅游产业地位的分异规律,阐释了影响旅游经济空间差异的主要因素,提出了缩小地区差异、协调地区旅游业发展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征分析 经济差异 中国旅游 2002年中国 旅游经济 经济地理学 旅游业发展 区域研究 结构特征 总体水平 分异规律 产业地位 经济水平 区域旅游 空间差异 地区差异 大陆 省际
下载PDF
由大量的地震资料推断的我国大陆构造应力场 被引量:216
2
作者 许忠淮 汪素云 +1 位作者 黄雨蕊 高阿甲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6期636-647,共12页
利用多个小地震的P波初动方向数据推断了新疆和西藏部分地区主应力轴的方向.根据以前华北、东部大陆和西南地区的工作结果,对个别地区补充新数据后重新作了分析;加上本文关于新疆和西藏地区的新结果,编制了我国大陆的地震构造应力场方向... 利用多个小地震的P波初动方向数据推断了新疆和西藏部分地区主应力轴的方向.根据以前华北、东部大陆和西南地区的工作结果,对个别地区补充新数据后重新作了分析;加上本文关于新疆和西藏地区的新结果,编制了我国大陆的地震构造应力场方向图.利用Brillinger等的概率模型,估计了用多个地震P波初动方向推断平均P、T轴的误差.讨论了单个大地震震源机制解的P轴与所在地区平均P轴方位角的差异.总结了我国大陆地震构造应力场的主要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资料 应力场 中国 大陆
下载PDF
当前西片译名中的问题与对策 被引量:162
3
作者 何跃敏 《中国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42-44,共3页
当前西片译名中的问题与对策何跃敏如同书名的翻译一样,片名的翻译也是一项重要的、富有创造性的工作。好的译名能够使佳片锦上添花,使中等质量的影片更上一层楼;同时译名本身也给人以美感,起着“导看”的作用。然而,令人汗颜的是... 当前西片译名中的问题与对策何跃敏如同书名的翻译一样,片名的翻译也是一项重要的、富有创造性的工作。好的译名能够使佳片锦上添花,使中等质量的影片更上一层楼;同时译名本身也给人以美感,起着“导看”的作用。然而,令人汗颜的是,当人们提到好的译名时,举的例子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译名 翻译工作者 片名翻译 问题与对策 影片 莫扎特 文化交流 大陆 背景知识 意译
原文传递
中国大陆岩石圈最新构造变动与地震灾害 被引量:149
4
作者 张培震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404-413,共10页
中国大陆的地震灾害十分严重,不仅分布广,而且频度高、强度大,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构成了很大的威胁。晚第四纪岩石圈构造变动是地震发生的根本原因。一系列巨大的活动断裂将中国大陆切割成为不同级别的活动地壳块体,地块内部相对... 中国大陆的地震灾害十分严重,不仅分布广,而且频度高、强度大,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构成了很大的威胁。晚第四纪岩石圈构造变动是地震发生的根本原因。一系列巨大的活动断裂将中国大陆切割成为不同级别的活动地壳块体,地块内部相对稳定,边界构造活动强烈。这些地块从晚第四纪一直持续活动至今。有历史记载以来,中国大陆的119次7级以上地震有104次发生在这些活动地块的边界带上。因而,活动地块的运动及其之间的相互作用构成了中国大陆晚第四纪构造变形的最基本特征,对中国大陆地震孕育和发生起着直接的控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构造运动 活动断裂 地震灾害 大陆 岩石圈
下载PDF
中国大陆地区大地热流数据汇编(第二版) 被引量:152
5
作者 汪集旸 黄少鹏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351-366,共16页
近两年来,随着各项重大地学研究课题及全国地学大断面(GGT)项目的开展,我国大地热流数据有了大幅度增加。本文将截至1989年6月底公开发表或即将刊印的366个热流数据分类汇编成“中国大陆地区大地热流数据汇编(第二版)”,并进行了统计分... 近两年来,随着各项重大地学研究课题及全国地学大断面(GGT)项目的开展,我国大地热流数据有了大幅度增加。本文将截至1989年6月底公开发表或即将刊印的366个热流数据分类汇编成“中国大陆地区大地热流数据汇编(第二版)”,并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大陆地区热流值变化范围为20—140mWm^(-2),平均值为66mW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流 数据 大陆 大地热流 中国
下载PDF
香港对大陆投资的区位变化与公司空间行为 被引量:91
6
作者 李小建 《地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213-223,共11页
本研究通过对统计数据和公司调查结果分析表明,香港在大陆直接投资(本文主要采用工业投资数据)的省际差别很大。区域格局变化为。
关键词 公司 空间行为 香港 大陆 投资 区位变化
下载PDF
中国大陆及其邻近地区的地震层析成象 被引量:107
7
作者 刘福田 曲克信 +3 位作者 吴华 李强 刘建华 胡戈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281-291,共11页
本文利用中国地震台网及ISC提供的区域地震和远震的P波走时数据,重建了中国大陆及其邻近地区的三维速度图象。 主要结果是:1.本文给出的速度图象揭示了中国大陆及其邻近地区的地壳和上地幔速度存在明显的横向不均匀性,这种不均匀性甚至... 本文利用中国地震台网及ISC提供的区域地震和远震的P波走时数据,重建了中国大陆及其邻近地区的三维速度图象。 主要结果是:1.本文给出的速度图象揭示了中国大陆及其邻近地区的地壳和上地幔速度存在明显的横向不均匀性,这种不均匀性甚至在下地幔的1100km深度还依然存在。上地幔的速度图象同地表已知的地质构造特征的相关性可以追踪到110km,从220km以下很难找到它们之间的明显关系。2.45^(-0)km和45^(+0)km深度处的速度图象明显地表示出中国大陆的地壳厚度可以102.5°E附近为界分为两部分:其东部地壳薄,厚度都小于45km;西部有一条自若尔盖—松潘(34°N,102.5°E附近)向西北沿38°N往西至塔里木盆地南缘的分界线;其南部除滇西南之外,整个青藏高原的地壳厚度都大于45km;其北部除天山山脉之外,地壳厚度一般不大于45km.3.110km深度处的速度图象表明,速度异常呈块状分布。同中国大地构造分区略图比较之后发现,其中,扬子准地台和塔里木地台对应于高速区,中朝准地台则大都表现为低速异常;华南褶皱系为低速区,青藏地块南缘喜马拉雅和冈底斯念青唐古拉褶皱系则表现为高速异常。4.220km深度处的速度图象表明,中国大陆相当多的地区软流层有明显的显示。5.同45^(_0)km和45^(+0)km的速度图象一样,400km和600km的速度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陆 地震 层析成象 中国 构造
下载PDF
地球的节律与大陆动力学的思考 被引量:111
8
作者 王鸿祯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1997年第3期1-12,共12页
地球的节律可能是地质作用在地球发展中普遍存在的规律,既有不同的类别,又有时限不同的级别。节律具有突发性和旋回性或周期性,总的构成不同的发展阶段。地球节律可能最终受到天文因素背景的控制。节律现象因受到地区性因素以及一些... 地球的节律可能是地质作用在地球发展中普遍存在的规律,既有不同的类别,又有时限不同的级别。节律具有突发性和旋回性或周期性,总的构成不同的发展阶段。地球节律可能最终受到天文因素背景的控制。节律现象因受到地区性因素以及一些非线性因素的叠加和干扰,形成不同程度的耦合和偏离,表现十分复杂。文中讨论了较长周期的沉积旋回周期和构造岩浆旋回周期。大陆地质是地球动力学的信息库。文中讨论了陆壳形成、大陆在地史中的聚散演变;讨论了联合古陆和超级大陆的周期,也涉及板块运动、大陆聚散及其受深部过程的控制和驱动力问题;最后论述了地球阶段性有限膨胀的可能性及其初步检验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 节律 大陆 动力学
下载PDF
论中国大陆岩石圈构造的基本特征 被引量:109
9
作者 任纪舜 《中国区域地质》 CSCD 1991年第4期289-293,共5页
作者指出:中国大陆构造具有小陆块、多缝合带、软碰撞、多旋回缝合的特点,并受到古亚洲、特提斯、环太平洋三大动力学体系的作用。因此,中国及邻区大陆岩石圈经历了极为复杂的多层次镶叠式结构,以及多旋回分阶段的演化过程。在深入和具... 作者指出:中国大陆构造具有小陆块、多缝合带、软碰撞、多旋回缝合的特点,并受到古亚洲、特提斯、环太平洋三大动力学体系的作用。因此,中国及邻区大陆岩石圈经历了极为复杂的多层次镶叠式结构,以及多旋回分阶段的演化过程。在深入和具体地研究中国大陆时,必须把它放在全球构造的总格局中进行剖析,从中发现新的规律,以丰富和发展现代地球科学的理论,这是中国地学工作者的历史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圈 构造 大陆 中国
下载PDF
Formation and evolution of Precambrian continental crust in South China 被引量:104
10
作者 ZHENG YongFei ZHANG ShaoBing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07年第1期1-12,共12页
有~ 3 .8 Ga 和 Hf 模型的 U-Pb 年龄的锆石的出现在华南~ 4 .0 Ga 变老在华南建议地府的外壳的残余的存在。而且,有象 4.1 Ga 一样旧的 U-Pb 年龄的由岩屑形成的锆石在西藏被发现了。这是到目前为止在中国报导的最旧的锆石。这些结... 有~ 3 .8 Ga 和 Hf 模型的 U-Pb 年龄的锆石的出现在华南~ 4 .0 Ga 变老在华南建议地府的外壳的残余的存在。而且,有象 4.1 Ga 一样旧的 U-Pb 年龄的由岩屑形成的锆石在西藏被发现了。这是到目前为止在中国报导的最旧的锆石。这些结果暗示那个大陆人外壳比以前想在是更普遍的晚地府,但是它的多数高效地被重做进太古代的大陆人外壳。根据可得到的锆石 U-Pb 年龄和 Hf 同位素数据,看来,在华南的大陆人外壳的生长后来开始了早太古代,但是著名计算机生产厂商通过重做的有能力的 cratonic 块没发生直到 Paleoproterozoic。自从 Eoarchean,因此,板 tectonics 的某形式的操作可以发生在中国大陆。华南 craton 的起始的破坏被集中的 magmatic 活动在 Neoproterozoic 期间与超级大陆 Rodinia 的集会和决裂联合引起。然而,大多数太古代并且在华南的 Paleoproterozoic 外壳的材料不作为表面岩石发生,但是作为分散的外壳的残余存在。不过, Neoproterozoic magmatism 的出现仍然是签名把华南与诺思中国区分开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寒武纪 大陆 外壳 中国
原文传递
江南古陆东南缘晚元古代大陆增生史 被引量:83
11
作者 邢凤鸣 徐祥 +2 位作者 陈江峰 周泰禧 K. A. Foland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59-72,共14页
根据赣东北蛇绿岩和皖南伏川蛇绿岩最新的Sm-Nd等时线年龄1034Ma和935Ma与晚元古代初期火山岩下面及震旦系下面的2个不整合面;根据侵入皖南上溪群的休宁岩体的Rb-Sr全岩等时线年龄963Ma和赣东北-浙西北晚元古代钙碱性火山岩带的存在,等... 根据赣东北蛇绿岩和皖南伏川蛇绿岩最新的Sm-Nd等时线年龄1034Ma和935Ma与晚元古代初期火山岩下面及震旦系下面的2个不整合面;根据侵入皖南上溪群的休宁岩体的Rb-Sr全岩等时线年龄963Ma和赣东北-浙西北晚元古代钙碱性火山岩带的存在,等等,作者认为:江南古陆东南缘为一古岛弧,约1000Ma前华南洋壳沿德兴-杭州一带俯冲,是岛弧向江南古陆增生的开始,而800Ma前华夏古陆沿江山-绍兴一带与江南古陆拼合,则标志着增生的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陆 增生 晚元古代 华南地区
下载PDF
中国大陆、香港和美国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比较 被引量:57
12
作者 严标宾 郑雪 邱林 《心理学探新》 CSSCI 2003年第2期59-62,共4页
采用量表法对中国大陆、香港和美国三个地区的大学生被试的主观幸福感 (SWB)进行了比较。差异检验表明 ,在总体SWB水平上 ,三个地区没有表现出显著差异 ,但在生活满意感、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维度上差异都显著。分层回归的结果发现 ,经... 采用量表法对中国大陆、香港和美国三个地区的大学生被试的主观幸福感 (SWB)进行了比较。差异检验表明 ,在总体SWB水平上 ,三个地区没有表现出显著差异 ,但在生活满意感、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维度上差异都显著。分层回归的结果发现 ,经济状况、社会关系和外在价值变量对三个地区大学生的生活满意感和积极情感都作出了增值贡献 ;外在准则变量对三个地区的消极情感作出了增值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大陆 香港 美国 大学生 主观幸福感 生活满意感 积极情感 消极情感
下载PDF
中国大陆心理健康标准研究十年的述评 被引量:61
13
作者 田宏碧 陈家麟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704-708,共5页
随着社会进步,健康问题已日益受到大众的极大关注。
关键词 中国 大陆 心理健康标准 述评 生存标准 发展标准 实证研究 实效性 本土化
下载PDF
中国北方大陆下的地幔热柱与岩石圈运动 被引量:72
14
作者 邓晋福 赵海玲 +3 位作者 赖绍聪 罗照华 莫宣学 吴宗絮 《现代地质》 CAS CSCD 1992年第3期267-274,共8页
本文首次提出中国北方大陆下存在一个地幔热柱的论证,并提出亚热柱(sub—plume)的新概念。热柱的中心与边缘部分的隙间熔浆分别为苦橄质玄武岩与碱性玄武岩。在渐新世到中新世约18.4 Ma内,北方大陆以3.26cm/a的速率向东南飘移了约600km... 本文首次提出中国北方大陆下存在一个地幔热柱的论证,并提出亚热柱(sub—plume)的新概念。热柱的中心与边缘部分的隙间熔浆分别为苦橄质玄武岩与碱性玄武岩。在渐新世到中新世约18.4 Ma内,北方大陆以3.26cm/a的速率向东南飘移了约600km,使日本海、渤海—华北平原等脱离热柱。导致晚第三纪日本海扩张的停止,渤海—华北平原等早第三纪火山喷发的突然中止。火山喷发期间,在热柱头部若干个亚热柱的形成,好似若干个“铆钉”穿入岩石圈,有效地阻止了岩石圈的飘移(这时的飘移速率只有0.05cm/a),我们把火山喷发称为固定岩石圈的“铆钉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陆 地幔 热柱 岩石圈 中国
下载PDF
我国大陆高精度、高分辨率大地水准面的研究和实施 被引量:67
15
作者 陈俊勇 李健成 +2 位作者 宁津生 张骥 张燕平 《测绘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95-100,共6页
首先结合高分辨率的 DTM和现有重力资料推算我国局域重力大地水准面 ;然后再和我国 GPS水准所构成的高程异常控制网拟合 ,推算了具有分米级精度 ,1 5′× 1 5′分辨率的我国大陆大地水准面。
关键词 中国 大陆 大地水准面 DTM 重力资料 GPS水准 精度 数字高程测量
下载PDF
中国大陆岩石层的方位各向异性 被引量:71
16
作者 郑斯华 高原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131-140,共10页
采用理论地震图与观测地震记录直接比较的方法,研究了中国数字地震台网宽频带记录的SKS震相的剪切波分裂现象,确定了快速S波的振动方向和慢速S波的时间延迟.结果表明,对于所分析的8个观测台均发现了明显的S波分裂现象,时间... 采用理论地震图与观测地震记录直接比较的方法,研究了中国数字地震台网宽频带记录的SKS震相的剪切波分裂现象,确定了快速S波的振动方向和慢速S波的时间延迟.结果表明,对于所分析的8个观测台均发现了明显的S波分裂现象,时间延迟在0.7s与1.7s之间.这种经过地幔传播的SKS震相的S波分裂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上地幔的各向异性.上地幔的各向异性可以用应变引起的上地幔中的矿物质的结晶优势排列来解释.根据时间延迟估计的各向异性层的厚度,与由上地幔中的高导层和低速层所推断的中国大陆下岩石层的厚度大致相符.在大部分台站上,反演得到的快速S波的振动方向与由亚板块总体形变推测的结果相一致.个别台站具有较大的差异,说明S波分裂这一观测事实的起因是复杂的.为了进一步解释S波分裂的结果,还需要更多高质量的观测资料,以及关于原地介质状态的更详细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陆 岩石层 各向异性 中国 地震波 岩石圈
下载PDF
“大陆强震机理与预测”中期学术进展 被引量:68
17
作者 张国民 张培震 《中国基础科学》 2000年第10期4-10,共7页
从中国大陆地震的特点出发,提出了活动地块假说,用于描述中国大陆现今构造变形的特征和机制,探索大陆强震的发生机理和预测方法。活动块体是指被大型晚第四纪活动构造带所分割和围限、具有相对统一运动方式的活动地质单元,内部相对稳定... 从中国大陆地震的特点出发,提出了活动地块假说,用于描述中国大陆现今构造变形的特征和机制,探索大陆强震的发生机理和预测方法。活动块体是指被大型晚第四纪活动构造带所分割和围限、具有相对统一运动方式的活动地质单元,内部相对稳定,边界带构造活动强烈,深部受不同层次的拆离带或滑脱带所控制,绝大多数7级以上强震都发生在边界带上,而块体本身的运动具有相对统一性。本项目所提出的活动地块假说,从时间尺度上研究晚第四纪(10-12万年)以来的构造活动,着重强调与未来强震活动密切相关的现今时段;从状态上主要研究现今仍在活动、并且与未来强震有关的块体运动及相关的构造变形。根据地震活动、构造活动历史、岩石圈结构、地壳形变图像、地球物理异常及地球动力学背景等的差异,初步将中国大陆划分出5个一级活动地块和19个次级活动地块。不同的活动地块其深部结构是不同的,在全国尺度上初步获取了与活动地块划分方案相对应的中国大陆岩石圈结构的分区差异特征,同时还详细解剖了若干重要活动块体及其边界带的结构特征。GPS测量结果表明不同活动地块的运动方向、速度和变形方式均是不同的。除了初步建立活动地块理论框架之外,本项目还对成组强震与地块活动、剪切断裂的形成和失稳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大陆 地震预测 强震机理 活动地块假说 地震防御
原文传递
中国大陆岩石圈的化学元素丰度 被引量:68
18
作者 黎彤 倪守斌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31-37,共7页
中国大陆岩石圈模型的面积960万k㎡,平均厚度110km,体积10.6亿km^3,岩石平均密度3.064g/cm^3,总质量3.245×10~18t。在中国大陆地壳元素丰度的基础上,作者首次求出中国大陆岩石圈的元素丰度值。其质量丰度,原子丰度和相对丰度列于表... 中国大陆岩石圈模型的面积960万k㎡,平均厚度110km,体积10.6亿km^3,岩石平均密度3.064g/cm^3,总质量3.245×10~18t。在中国大陆地壳元素丰度的基础上,作者首次求出中国大陆岩石圈的元素丰度值。其质量丰度,原子丰度和相对丰度列于表1。此外,还按10类(78种)元素分别讨论中国大陆岩石圈的主要化学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陆 岩石圈 化学元素丰度
下载PDF
中国大陆莫霍界面深度图 被引量:57
19
作者 曾融生 孙为国 +3 位作者 毛桐恩 林中洋 胡鸿翔 陈光英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322-327,共6页
过去十年在中国大陆上已进行了数万公里的深地震测深(DSS)剖面工作,取得了许多地壳构造的结果.我们根据这些材料,绘制了中国大陆莫霍界面深度图.在缺少DSS资料的地区,我们采用了天然地震面波及其它资料.根据莫霍界面深度... 过去十年在中国大陆上已进行了数万公里的深地震测深(DSS)剖面工作,取得了许多地壳构造的结果.我们根据这些材料,绘制了中国大陆莫霍界面深度图.在缺少DSS资料的地区,我们采用了天然地震面波及其它资料.根据莫霍界面深度图,中国大陆可以分为8个地壳块体,块体内部的莫霍深度变化不大,不同块体之间,莫霍深度有很大变化.本文对影响中国大陆不同地壳块体的莫霍界面深度的某些因素,进行了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霍间断面 深地震测深 中国 大陆 深度图
下载PDF
中国大陆地壳密度差异多尺度反演 被引量:59
20
作者 侯遵泽 杨文采 刘家琦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642-651,共10页
利用小波分析方法原理,在对中国布格重力异常多尺度分解的基础上,反演了各种尺度意义下中国大陆地壳的密度差异,给出了中国大陆地壳中相对密度差异的空间分布,为研究中国大陆地壳构造、进行深部地质研究提供了新结果.
关键词 小波变换 多尺度反演 大陆 地壳 相对密度差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