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88篇文章
< 1 2 9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学写作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被引量:16
1
作者 林超然 王清学 高方 《黑龙江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39-141,共3页
大学写作课程一直处于备受冷落地位,尴尬、边缘的学科境遇,加之生硬、抽象的教学用书和过于平面化的授课模式是造成这一僵局的关键因素。只有不断提升学科勇气,更新教学理念,搭建开放的教学体系,兼顾课堂内外,实现"善教"与&qu... 大学写作课程一直处于备受冷落地位,尴尬、边缘的学科境遇,加之生硬、抽象的教学用书和过于平面化的授课模式是造成这一僵局的关键因素。只有不断提升学科勇气,更新教学理念,搭建开放的教学体系,兼顾课堂内外,实现"善教"与"乐学"的统一,完成从"以文为本"到"以人为本"的过渡,才能真正地变知识传授为创新能力培养,才能真正赢得写作的学科尊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写作 现实处境 突破尝试 可行性
下载PDF
大学写作的尴尬身份与教学突破 被引量:10
2
作者 邢海珍 《绥化学院学报》 2008年第3期121-124,共4页
写作学科在教学中长居边缘位置,不能受到应有的重视。其身份尴尬的主要原因是偏于基础而学理支撑不够,强调综合而独立性不强,重视实践训练而有失随意和散漫。教学突破要从人生和社会需求入手,打破教学的封闭性,把阅读与写作训练紧密地... 写作学科在教学中长居边缘位置,不能受到应有的重视。其身份尴尬的主要原因是偏于基础而学理支撑不够,强调综合而独立性不强,重视实践训练而有失随意和散漫。教学突破要从人生和社会需求入手,打破教学的封闭性,把阅读与写作训练紧密地结合起来,规范训练内容,培养教师的写作特长,把写作课推向理性教育的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写作 尴尬身份 教学突破
下载PDF
大学写作有效教学的多元策略探究 被引量:8
3
作者 任雅玲 《黑龙江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72-173,共2页
大学写作教学应力求建构有效的开放性课程体系,建构有效的"生成性"教学模式,建构有效的实践共同体,建构有效的成绩评价体系,用科学的课程设置、富于实践性的教学内容、合乎规律的方法、尽可能少的教学投入获得尽可能多的教学... 大学写作教学应力求建构有效的开放性课程体系,建构有效的"生成性"教学模式,建构有效的实践共同体,建构有效的成绩评价体系,用科学的课程设置、富于实践性的教学内容、合乎规律的方法、尽可能少的教学投入获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益,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写作 有效教学 多元化 策略
下载PDF
信息素养教育与新生写作课整合式教学研究——以南方科技大学“写作与交流”课为例 被引量:7
4
作者 杨莉 张依兮 《图书馆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91-97,113,共8页
"写作信息素养"是近年来信息科学和高等教育领域高度关注的一个新概念。写作与信息素养密切相关,把信息素养教育融入写作教学中,打破学科壁垒,使二者相辅相成,是拓展大学图书馆服务与发展"新文科"的必要途径之一。... "写作信息素养"是近年来信息科学和高等教育领域高度关注的一个新概念。写作与信息素养密切相关,把信息素养教育融入写作教学中,打破学科壁垒,使二者相辅相成,是拓展大学图书馆服务与发展"新文科"的必要途径之一。南方科技大学自2018年开设新生"写作与交流"课以来,尝试把信息素养教育整合到写作课中去,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写作课中嵌入信息素养教育对于低年级大学生的学术训练尤其重要,为跨学科教学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写作信息素养 南方科技大学图书馆 通识教育 整合教育 大学写作
下载PDF
大学写作的学科边缘化与社会写作人才稀缺 被引量:7
5
作者 张爱玲 《绥化学院学报》 2008年第6期10-12,共3页
三十年来,中国高校的写作课程建设一直处于比较尴尬的局面。一方面,写作学科一直处于边缘化位置,写作教师队伍不断流失;另一方面,市场对写作人才的需求一直在增加,在某些领域写作人才稀缺。对这一现象进行探讨,将会对写作学科自身建设... 三十年来,中国高校的写作课程建设一直处于比较尴尬的局面。一方面,写作学科一直处于边缘化位置,写作教师队伍不断流失;另一方面,市场对写作人才的需求一直在增加,在某些领域写作人才稀缺。对这一现象进行探讨,将会对写作学科自身建设有所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写作 学科设置 边缘化 写作人才 稀缺
下载PDF
试论大学语文教学中的写作渗透 被引量:7
6
作者 戴从喜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学报》 2011年第3期253-258,共6页
在大学语文教学中不断渗透写作教学,不仅是大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大学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和宗旨。探索了大学语文教学中写作渗透的途径,尤其是在网络条件下的交互学习模式,充分利用网络博客形式,介入大学语文学习与写作训练... 在大学语文教学中不断渗透写作教学,不仅是大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大学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和宗旨。探索了大学语文教学中写作渗透的途径,尤其是在网络条件下的交互学习模式,充分利用网络博客形式,介入大学语文学习与写作训练。在此基础上,对应用本科理工大学人文教育的有效方法进行了一定的摸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语文 大学写作 网络博客
下载PDF
大学写作课实现“课程思政”目标的路径与措施 被引量:7
7
作者 王百玲 《河西学院学报》 2020年第1期125-128,共4页
大学写作类课程不仅具有工具性和实用性,还具有人文性与交叉性,教师要转变观念,重视其“课程思政”的内涵与任务。为实现大学写作教学的“课程思政”目标,应该从明确写作类课程的人文综合属性入手,通过挖掘课程内容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资... 大学写作类课程不仅具有工具性和实用性,还具有人文性与交叉性,教师要转变观念,重视其“课程思政”的内涵与任务。为实现大学写作教学的“课程思政”目标,应该从明确写作类课程的人文综合属性入手,通过挖掘课程内容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在课堂教学方式方法中融入思政元素等途径来发挥课程的育人功能,坚持写作知识技能的显性教育和情感精神的隐性教育相统一,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之中,引导学生把文章写作与社会现实大课堂结合起来,能够关注时代和社会,拥有和保持家国情怀和责任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写作 课程思政 路径 措施
下载PDF
面向新时代卓越人才培养的“大学写作”课程之创新与发展 被引量:6
8
作者 金立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9-36,共8页
随着“全人”教育思潮的到来和“六卓越一拔尖”2.0计划的不断推进,卓越人才培养成为了一流大学通识教育的重要目标。写作是知识、表达、思维、文化的综合表现,是一个人基本素养的集中体现,而写作能力亦可视为新时代卓越人才必备的核心... 随着“全人”教育思潮的到来和“六卓越一拔尖”2.0计划的不断推进,卓越人才培养成为了一流大学通识教育的重要目标。写作是知识、表达、思维、文化的综合表现,是一个人基本素养的集中体现,而写作能力亦可视为新时代卓越人才必备的核心能力之一。写作在大学教育中具有枢纽地位。基于枢纽的定位更好地推进大学写作课程建设从而切实有效地提升大学生的写作水平,浙江大学在“内涵发展理念”和“创新动力模型”上做出了大胆尝试并初见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写作 枢纽地位 分析性 三式 主题引领
下载PDF
新文科视域下“大学写作”课程教学改革探究 被引量:2
9
作者 陈运贵 《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 2024年第1期7-9,共3页
面对新文科建设的大背景,作为汉语言文学专业核心课程的“大学写作”教学改革不仅是高校应该关注的问题,也是任课教师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在探究课程教学改革的过程中,首先,要全面梳理和正视“大学写作”课程存在的问题。其次,要认真... 面对新文科建设的大背景,作为汉语言文学专业核心课程的“大学写作”教学改革不仅是高校应该关注的问题,也是任课教师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在探究课程教学改革的过程中,首先,要全面梳理和正视“大学写作”课程存在的问题。其次,要认真探究“大学写作”课程教学改革所进行的探索。最后,对新文科背景下的“大学写作”课程教学改革进行新的理论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文科 课程教学改革 大学写作
下载PDF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大学写作课程与教学团队建设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冯汝常 《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第2期1-8,共8页
作为基础课的大学写作多以培养写作能力为目标,而写作素养则被限定在传统的文章写作理论范畴内。以教研室或课程教学划分的教学团队,往往缺乏群体动力方面的绩效认知。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从一流课程建设需求角度看,大学写作不仅需要吸... 作为基础课的大学写作多以培养写作能力为目标,而写作素养则被限定在传统的文章写作理论范畴内。以教研室或课程教学划分的教学团队,往往缺乏群体动力方面的绩效认知。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从一流课程建设需求角度看,大学写作不仅需要吸取多种新型教材的相关学科知识,而且在课程建设上也需要按照一流课程标准进行提升,重新确立课程目标定位,并结合网课平台、人工智能软件、行业人才兼职教学等,建立群体动力型教学团队,努力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金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文科 大学写作 教学团队 创意写作
下载PDF
美国高校如何上好写作课——基于耶鲁大学的课堂观察和师生访谈
11
作者 程丽华 张乙晶 《写作》 2024年第4期105-113,共9页
近年来,清华、复旦、浙大等知名高校正合力推动大学写作成为通识教育核心内容。为了更好地了解美国高校如何上好写作课,以耶鲁大学为例,通过对耶鲁大学(Yale University)写作中心的组织架构、通识教育写作课程设置、学生批判性思维培养... 近年来,清华、复旦、浙大等知名高校正合力推动大学写作成为通识教育核心内容。为了更好地了解美国高校如何上好写作课,以耶鲁大学为例,通过对耶鲁大学(Yale University)写作中心的组织架构、通识教育写作课程设置、学生批判性思维培养,以及亚洲学生面临的主要写作问题这四个方面的介绍,分析美国高校如何通过写作课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沟通能力和长期学习能力,展望美国高校写作教育和实践可能为我国写作课通识化建设提供有益的经验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写作 批判性思维 耶鲁大学 通识教育
下载PDF
十三行粤商文化与《大学写作》实践教学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金钱伟 《教育文化论坛》 2013年第6期116-119,共4页
十三行粤商文化是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其产生的四大巨富:创业经历、经营策略、人物品行等特别适合高校开展大学写作实践教学,调研、搜集、整理、写作等实践活动,不仅熟练掌握写作要领,熟悉实用的应用文体,还能汲取粤商文化宝贵的养料,... 十三行粤商文化是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其产生的四大巨富:创业经历、经营策略、人物品行等特别适合高校开展大学写作实践教学,调研、搜集、整理、写作等实践活动,不仅熟练掌握写作要领,熟悉实用的应用文体,还能汲取粤商文化宝贵的养料,培育自信成功的心志,甚而能够很好地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商文化 大学写作 实践教学
下载PDF
母语负迁移对大学英语写作的影响及对策 被引量:4
13
作者 龚修焕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第4期64-66,共3页
任何学习过程都有负迁移现象,母语的负迁移对英语学习,尤其是对英语写作的影响非常明显。作者从词汇、句法和语篇三个层面对大学生英语写作中出现的负迁移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解决对策以避免母语负迁移对英语写作的影响。
关键词 母语负迁移 大学写作 影响 对策
下载PDF
大学写作课中的反思训练——以《写给读者的信》为例
14
作者 王缅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1-39,46,共10页
大学阶段有效的学习不仅要依赖相关的知识能力,更取决于学生是否可以借助反思,准确地觉察、监测和控制自己的知识与能力。本文以“写作与沟通”课中的一项学习任务——《写给读者的信》为例,试图对学生反思性学习的过程及效果进行探究... 大学阶段有效的学习不仅要依赖相关的知识能力,更取决于学生是否可以借助反思,准确地觉察、监测和控制自己的知识与能力。本文以“写作与沟通”课中的一项学习任务——《写给读者的信》为例,试图对学生反思性学习的过程及效果进行探究。结果表明,写作过程中学生觉察意识的缺乏会带来对自我认知行为的监测不准确,进而导致后续的控制行为出现偏差。对自我和他人的知识错觉是影响有效反思的部分原因,而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深度参与和积极引导可以有效改进最终的反思性学习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思性学习 大学写作 后设认知 知识错觉
下载PDF
从实用到创新:对人工智能背景下大学写作教学的思考
15
作者 陈代云 《河池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94-100,共7页
进入新世纪后,大学写作教学改革的倾向是注重实践,培养实用型人才。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人工智能已经开始替代大部分实用写作,因此,从实用出发的写作教学理念必须让位于创新的教学理念。创新是人工智能无法取代的特质,也是写作教学的... 进入新世纪后,大学写作教学改革的倾向是注重实践,培养实用型人才。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人工智能已经开始替代大部分实用写作,因此,从实用出发的写作教学理念必须让位于创新的教学理念。创新是人工智能无法取代的特质,也是写作教学的最终目的。近年来,不断壮大的创意写作为大学写作教学改革提供了有益的探索。在大学写作教育中,人工智能可以辅助教师进行个性化指导,能够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但我们在积极拥抱科技给写作教学带来的革命性变革时,也要防止人工智能的滥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大学写作 教学改革
下载PDF
简论新课改背景下的大学写作教学改革 被引量:4
16
作者 张松 《时代文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9期181-182,共2页
大学写作教学面对基础教育施行新课改后培养出来的学生,必然需要进行相应的变革,以适应新的教育对象,本文从转变写作教学观念、更新写作教学手段以及探索写作训练方式等方面探讨新课改下大学写作教学改革的途径。
关键词 新课改 大学写作 教学改革
原文传递
人工智能时代大学通识写作教学的困境与突破 被引量:4
17
作者 赵舒 《科教导刊》 2018年第27期61-62,共2页
人工智能的发展对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的大学写作以陈旧的模式化写作教学为主,课程内容与时代脱钩,课堂沉闷无趣,导致课程价值认可危机。大学写作必须革新教学内容,主动拥抱人工智能,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创新能力和协作意识。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大学写作 困境 突破
下载PDF
基于写作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整体思考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学知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2年第7期100-102,共3页
大学写作学理论建设在近30年里成就斐然,却无法回避写作学理论与实践教学无法满足社会实际需要的矛盾。解决问题需要恢复写作学的应有地位、构建科学合理并适应社会与市场需要的大学中文系课程体系。写作学应更重视应用写作学的理论建... 大学写作学理论建设在近30年里成就斐然,却无法回避写作学理论与实践教学无法满足社会实际需要的矛盾。解决问题需要恢复写作学的应有地位、构建科学合理并适应社会与市场需要的大学中文系课程体系。写作学应更重视应用写作学的理论建设、教学过程、实践操作,更具写作实训的针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写作 课程改革 写作实践 应用写作 网络写作
下载PDF
鲁迅创作《铸剑》时间辨考 被引量:3
19
作者 陈梦韶 《齐鲁学刊》 1979年第5期50-51,共2页
鲁迅创作《铸剑》这篇小说的时间,据拙作《鲁迅在厦门》(作家出版社一九五四年十月出版) 一书所说是:“《故事新编》中《铸剑》和《奔月》两篇,一写于十月,一写于十二月,都是在集美楼上写的。其中《铸剑》一篇原名《眉间尺》,首先登在... 鲁迅创作《铸剑》这篇小说的时间,据拙作《鲁迅在厦门》(作家出版社一九五四年十月出版) 一书所说是:“《故事新编》中《铸剑》和《奔月》两篇,一写于十月,一写于十二月,都是在集美楼上写的。其中《铸剑》一篇原名《眉间尺》,首先登在厦门大学学生所创办的《波艇》月刊上。”其后,收到某师范学院同志来函洵问:一九二七年四月三日,《鲁迅日记》记云:“作《眉间赤》讫”。究竟这篇小说是一九二六年十月作于厦门大学,还是一九二七年四月作于中山大学?其后,又看到《鲁迅与【波艇】》一文说:《铸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创作 鲁迅日记 故事新编 厦门大学 小说 眉间 中山大学 大学写作 出版社 大学学生
下载PDF
民国大学写作教育概览——对大学写作教育现状的历史思考 被引量:3
20
作者 金鑫 《写作》 2018年第6期104-110,共7页
回顾我国大学写作课的建构历程,不难发现,清末到民国的大学写作经历了与小学、中学写作完全不同的发展道路。作为大学国文专业教育的一部分,大学写作侧重文学审美与学术研究,这与彼时中小学写作强调的实用文章、社会需求相违,与其他层... 回顾我国大学写作课的建构历程,不难发现,清末到民国的大学写作经历了与小学、中学写作完全不同的发展道路。作为大学国文专业教育的一部分,大学写作侧重文学审美与学术研究,这与彼时中小学写作强调的实用文章、社会需求相违,与其他层级的写作教育构成矛盾。加之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作家与学者开设的大学写作课一个倾向文学审美,一个倾向理论研究,这又造成了大学写作内部的分野。脱离教育层级,内部无法统一,影响了大学写作教育的发展,使之游离于学科体系,对课程的统一性、规范性、系统性建设都产生了长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写作 反思 民国 写作教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