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59篇文章
< 1 2 5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抗战时期大后方的农业改良 被引量:13
1
作者 郑起东 《古今农业》 2006年第1期52-66,共15页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对大后方的农业进行了大规模的改良。首先,积极调整战时农业政策,确定农业改良为基本国策,设立了中央农业改良机构,调整充实了省县及县以下各级农业推广机构,并推行农业推广督导制度,为战时全面、大规模的农业改...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对大后方的农业进行了大规模的改良。首先,积极调整战时农业政策,确定农业改良为基本国策,设立了中央农业改良机构,调整充实了省县及县以下各级农业推广机构,并推行农业推广督导制度,为战时全面、大规模的农业改良奠定了组织和制度基础。其次,为了解决粮食问题和发展经济作物,主要抓了六个方面的工作。战时农业改良也取得了显著成效。总之,抗战时期大后方的农业改良,对夺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具有重大意义。这一成绩是大后方农业科技人员和广大农民共同奋斗的结果,同时也是与当时国民政府所采取的一系列有利于大后方农业生产发展的方针、政策与措施分不开的。应当承认,抗战期间,大后方农业经济为抗日战争做出了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时期 大后方 农业改良
下载PDF
抗日战争时期陕西工业发展探析 被引量:10
2
作者 田霞 《抗日战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64-181,共18页
抗战时期 ,陕西工业获得快速发展 ,主要是由于陕西在战时所处地位发生变化、内迁工厂影响、国民政府重视、当地商品市场扩大以及工合运动推动等因素造成的。在其发展过程中 ,表现出典型的战时经济及“嵌入型”经济特征 ,民营企业也出现... 抗战时期 ,陕西工业获得快速发展 ,主要是由于陕西在战时所处地位发生变化、内迁工厂影响、国民政府重视、当地商品市场扩大以及工合运动推动等因素造成的。在其发展过程中 ,表现出典型的战时经济及“嵌入型”经济特征 ,民营企业也出现了集中化现象。尽管陕西战时工业发展还存在一些不足 ,但它毕竟保证了战时军需民用 ,稳定了西北大后方 ,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全国工业布局 ,对陕西的经济结构转换产生了积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迁 国民政府 抗日战争时期 抗战时期 大后方 陕西 保证 探析
原文传递
抗战时期大后方的内河航运建设 被引量:14
3
作者 谭刚 《抗日战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07-125,共19页
本文对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发展大后方内河航运业的措施、特点、其所起的积极作用和存在的局限性等问题进行了论述,文章认为抗战爆发后,出于加强大后方运输力量和发展大后方经济的目的,国民政府采取了种种措施发展大后方内河航运业,使得战... 本文对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发展大后方内河航运业的措施、特点、其所起的积极作用和存在的局限性等问题进行了论述,文章认为抗战爆发后,出于加强大后方运输力量和发展大后方经济的目的,国民政府采取了种种措施发展大后方内河航运业,使得战时大后方内河航运建设在航线的开辟、轮木船的制造修理以及港口的建设等方面都有所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前方抗战和后方经济建设。但由于航运运价过低和管理不当等原因,大后方内河航运业的发展又相当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河航运建设 抗战时期 大后方 内河航运业 政府发展 积极作用 国民政府 经济建设 管理不当 局限性
原文传递
抗日战争研究视角、方法与途径的探讨——以大后方研究为例 被引量:15
4
作者 周勇 《抗日战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43-150,共8页
推动和加强对中国抗战大后方历史文化的研究,这是深化中国抗战史、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研究的一个新途径。研究中国抗战大后方的历史,可以还原二战真相,进一步揭露日本侵华的战争罪行;可以还原中国国民政府战时首都的面貌,从而全面准确地... 推动和加强对中国抗战大后方历史文化的研究,这是深化中国抗战史、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研究的一个新途径。研究中国抗战大后方的历史,可以还原二战真相,进一步揭露日本侵华的战争罪行;可以还原中国国民政府战时首都的面貌,从而全面准确地认识和把握这段历史;可以更加深刻地认识和准确把握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进程,揭示近代中国政治发展的大趋势;可以全面展现中国战场的全貌,更加准确地反映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作用和作出的巨大贡献。为此,要把文献的搜集与整理出版放在第一位,以科学的精神加强学术研究,建设高水平学术研究的平台,注重学术研究成果的现实转化,开展广泛的国际学术交流,向世界展现中国学者的成果,说明中国学术界为世界二战史研究所作出的巨大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后方 新途径 抗战历史
原文传递
《战争和人》三部曲创作手记 被引量:14
5
作者 王火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33-43,共11页
(一)总体构思《战争和人》三部曲:《月落乌啼霜满天》、《山在虚无缥缈间》和《枫叶荻花秋瑟瑟》,共160多万字,由人民文学出版社最近出齐。这部以抗日战争作背景的小说,从1936年12月西安事变写起,一直写到1947年春全面内战即将爆发,就... (一)总体构思《战争和人》三部曲:《月落乌啼霜满天》、《山在虚无缥缈间》和《枫叶荻花秋瑟瑟》,共160多万字,由人民文学出版社最近出齐。这部以抗日战争作背景的小说,从1936年12月西安事变写起,一直写到1947年春全面内战即将爆发,就是为了要将整个抗日战争的来龙去脉交代清楚,将整个抗日战争作为背景,歌颂这中华民族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的一百多年间唯一战胜帝国主义的伟大的抗日战争。题材规定了我不是要去写一部通常意义上的军事题材的长篇,广大敌后游击战场在我的长篇中只能虚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日战争 鸦片战争 三部曲 西安事变 长篇小说 作品 虚写 国民党 创作 大后方
原文传递
抗日战争时期工厂内迁及其对大后方工业的影响 被引量:10
6
作者 诸葛达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3-49,共7页
抗日战争爆发后 ,国民政府被迫组织了沿江沿海国营和部分民营工厂迁往我国西南等内地。工厂内迁促进了大后方工业的发展 ,为大后方迅速建立起新的工业基础 ,改变了过去不合理的工业局面。虽然这是在特殊的历史背景下的战时政治经济的产... 抗日战争爆发后 ,国民政府被迫组织了沿江沿海国营和部分民营工厂迁往我国西南等内地。工厂内迁促进了大后方工业的发展 ,为大后方迅速建立起新的工业基础 ,改变了过去不合理的工业局面。虽然这是在特殊的历史背景下的战时政治经济的产物 ,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战争的进展和时局的转换 ,但它却使西部地区的工业在战时短短的数年便走完了平时需要数十年乃至百余年才能走完的历程 ,并为嗣后西部地区工业的发展创设了一些条件和留下了一定的基础。抗日战争时期 ,国民政府主动或被动所采取的有关政策而形成的发展西部地区工业经济的模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日战争时期 工厂内迁 大后方 工业 工业史 工业布局 工业经济 经济影响
下载PDF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形象在大后方的塑造及国共博弈 被引量:12
7
作者 洪富忠 《历史教学(下半月)》 CSSCI 2014年第12期40-51,共12页
陕甘宁边区是抗战时期展示中共施政理念与实践的最佳样本,在建构中共政治形象中具有典型意义。中共力图通过报刊、图书介绍、赴边区考察等形式向大后方民众宣传边区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把边区塑造为中国政治上最民主最先进的地区,从而构... 陕甘宁边区是抗战时期展示中共施政理念与实践的最佳样本,在建构中共政治形象中具有典型意义。中共力图通过报刊、图书介绍、赴边区考察等形式向大后方民众宣传边区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把边区塑造为中国政治上最民主最先进的地区,从而构建一个既有先进理论指导,又具备善治能力的先进政党形象。这些措施扩大了陕甘宁边区在国内外的影响,增进了大后方民众特别是部分知识分子对边区及中共的了解,有力地提升了中共的政治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时期 陕甘宁边区 大后方 形象塑造
原文传递
抗战时期大后方的农田水利建设 被引量:10
8
作者 刘一民 《求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77-181,共5页
抗日战争爆发后,为了增强国防实力,在西部地区大力兴办农田水利事业成为国人共识,在各方推动之下,国民政府出台了战时水利法规政策;八年抗战期间,对大后方农田水利建设的投入是巨大的,范围、规模、人工、费用、数量、质量都是前所未有的... 抗日战争爆发后,为了增强国防实力,在西部地区大力兴办农田水利事业成为国人共识,在各方推动之下,国民政府出台了战时水利法规政策;八年抗战期间,对大后方农田水利建设的投入是巨大的,范围、规模、人工、费用、数量、质量都是前所未有的;水利部门对农田水利管理,如用水管理、养护管理、组织管理、水费管理等方面也做了探索。当然,虽然这一时期大后方农田水利建设中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和缺陷,值得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时期 大后方 农田水利
下载PDF
抗战时期大后方工业的开发与衰落 被引量:7
9
作者 侯德础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99-111,共13页
抗日战争爆发后,国民政府被迫改变了在华中建立新的工业基地的初衷,仓卒把以西南为重心的大后方工业开发提上日程,并出面组织了沿海沿江官营和民营企业的内迁,加强了对大后方战时工业体制的组织与督导,实行了若干奖助工业发展的政... 抗日战争爆发后,国民政府被迫改变了在华中建立新的工业基地的初衷,仓卒把以西南为重心的大后方工业开发提上日程,并出面组织了沿海沿江官营和民营企业的内迁,加强了对大后方战时工业体制的组织与督导,实行了若干奖助工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使大后方工业直至1942年前后,有一个蓬勃发展的黄金时代。但由于战时后方工业的发展时间短促,能源、动力和原材料工业基础薄弱,特别是民营工业仍未摆脱规模小、资本少、设备简陋等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形态的基本特点,加之国民党工业统制政策的摧残,终于由盛到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日战争 大后方 工业 兴衰
下载PDF
抗战时期国民党政府西北投资活动述论 被引量:8
10
作者 陈正卿 赵刚 《历史档案》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114-119,共6页
近年来,抗战时期国民党政府在大后方的经济活动,已日益引起史学界重视。《历史档案》1986年第2期已有专文评述其在西南地区的活动,本文拟对它在西北地区的活动作一论述。这一地区虽因国民党政府有先西南后西北的计划,投资额与规模都较... 近年来,抗战时期国民党政府在大后方的经济活动,已日益引起史学界重视。《历史档案》1986年第2期已有专文评述其在西南地区的活动,本文拟对它在西北地区的活动作一论述。这一地区虽因国民党政府有先西南后西北的计划,投资额与规模都较西南为小,但由于大西北在抗战中的特殊地位,以及近代西北开发对平衡全国经济布局的影响,所以对全面研究战时大后方经济及国民党国家资本的历史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地区 国民党政府 西南地区 西北 公路 国家资本 抗战时期 大后方 公司 资源
下载PDF
抗战时期大后方科技事业的“诺亚方舟”——中国西部科学院与大后方北碚科技文化中心的形成 被引量:9
11
作者 潘洵 彭星霖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78-184,共7页
1930年10月,卢作孚在重庆北碚创建了中国西部第一个综合性科研机构——中国西部科学院,并对川康为重点的西部地区开展了一系列生物、理化、农林、地质的调查研究,取得令世人瞩目的成果。抗战爆发后,由于卢作孚和中国西部科学院的影响和... 1930年10月,卢作孚在重庆北碚创建了中国西部第一个综合性科研机构——中国西部科学院,并对川康为重点的西部地区开展了一系列生物、理化、农林、地质的调查研究,取得令世人瞩目的成果。抗战爆发后,由于卢作孚和中国西部科学院的影响和鼎力帮助,一大批东部地区的科研学术机构和科学工作者内迁北碚,中国科学文化的国脉和精华得以保存和延续,北碚也因此成为大后方科技文化中心,中国西部科学院成为大后方科技事业的"诺亚方舟"而永载史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西部科学院 大后方 北碚 科技文化中心
下载PDF
抗战时期西北皮毛贸易与大后方经济变动 被引量:10
12
作者 谭刚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6-71,共16页
皮毛是西北地区重要的畜牧产品。近代以来,随着天津的开埠通商,在天津口岸的经济辐射作用下,大量西北皮毛通过黄河水运汇集至包头后再通过平绥铁路运至天津出口美英等国,皮毛成为西北最重要的出口物资,大量西北皮毛的出口也成为西北地... 皮毛是西北地区重要的畜牧产品。近代以来,随着天津的开埠通商,在天津口岸的经济辐射作用下,大量西北皮毛通过黄河水运汇集至包头后再通过平绥铁路运至天津出口美英等国,皮毛成为西北最重要的出口物资,大量西北皮毛的出口也成为西北地区皮毛业外向化的重要表现。但抗战爆发以后,西北皮毛贸易发生了巨大变化。首先,西北皮毛出口运输路线改为向西汇集兰州后再通过甘新公路或甘新大道运至猩猩峡出口苏联,使得苏联取代战前美国成为中国最大皮毛进口国,这也直接推动了战时中苏易货贸易的发展。其次,由于战时西北皮毛出口运输较战前出口运输路途艰险,加上战时出口市场萎缩等原因,造成战时西北皮毛出口量较战前减少。战时西北皮毛出口量的减少,迫使部分皮毛出口转内销,西北皮毛业从战前外向化开始转为战时内向化。西北皮毛内销数量的增加,也推动了大后方毛纺织业的发展。因此,战时西北皮毛业的内向化一定程度上为战时大后方经济的发展积累了新的动力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毛贸易 大后方 经济变动 内向化
原文传递
再论抗战文学中的重庆城市形象塑造 被引量:10
13
作者 王学振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81-184,共4页
靳明全先生最近在《文学评论》发表《深化国统区抗战文学之我见》一文,对国统区抗战文学(或日大后方抗战文学)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系统的反思,其中提到的重庆形象的扭曲和还原问题,尤其使我深受启发。受篇幅限制,也因为不是文章的重... 靳明全先生最近在《文学评论》发表《深化国统区抗战文学之我见》一文,对国统区抗战文学(或日大后方抗战文学)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系统的反思,其中提到的重庆形象的扭曲和还原问题,尤其使我深受启发。受篇幅限制,也因为不是文章的重心所在,靳先生对这一问题没有进行更为具体更为详尽的解说。我觉得意犹未尽,所以不揣浅陋,愿意循着靳先生的思路,对这一问题作进一步的阐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形象塑造 抗战文学 重庆 《文学评论》 国统区 大后方
原文传递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政府开发西南的历史评考 被引量:9
14
作者 黄立人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1985年第4期2-22,54,共22页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政府对西南的开发和建设,是我国近代经济史上的一件大事,研究和考察国民党政府在开发西南的历史活动,对于我们今天开发和建设西南是不无借鉴意义的,本文试图就此作一些初步的尝试。西南的地域范围划分历史上迄无定论...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政府对西南的开发和建设,是我国近代经济史上的一件大事,研究和考察国民党政府在开发西南的历史活动,对于我们今天开发和建设西南是不无借鉴意义的,本文试图就此作一些初步的尝试。西南的地域范围划分历史上迄无定论,抗日战争时期存在“大西南”“小西南”两种划法,且有“西南七省”(川、康、滇、黔、桂、湘、粤),“西南六省”(川、康、滇、黔、桂、湘)、“西南五省”(川、康、滇、黔、桂)、“西南四省”(川、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民党政府 抗日战争时期 西南地区 政府开发 资源委员会 大后方 四联总处 工业生产力 经济建设 近代工业
下载PDF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国际形象的建构——以大后方为中心的考察 被引量:10
15
作者 洪富忠 《党的文献》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10-116,共7页
由于国民党的全面封锁和对舆论的控制,全面抗战爆发前的中共国际形象存在缺失和被误读的问题。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在中共中央领导下,中共中央南方局在建构中共国际形象上作了许多努力。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提供了丰富的"原料&... 由于国民党的全面封锁和对舆论的控制,全面抗战爆发前的中共国际形象存在缺失和被误读的问题。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在中共中央领导下,中共中央南方局在建构中共国际形象上作了许多努力。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提供了丰富的"原料";二是为信息的传播开辟了广阔的渠道,在这些渠道中,大后方的外国记者,尤其是英美记者,是中共国际形象建构的重要中介。通过一系列举措,中共向国际社会展现了自己生机勃勃、充满希望的真实面貌,其政策主张和英勇抗战事迹得到了国际社会相当程度的认可,抗战之初中共国际形象缺失和被误读的状况得到了改善,随着抗日战争的进行,中共的国际知名度也逐步提升。虽然中共加强对外宣传及海外人士对中共有关事迹和信息的传播,对中共国际形象的建构和提升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不过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还是中共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的中流砥柱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时期 中国共产党 国际形象 大后方 中流砥柱
原文传递
抗战时期大后方与沦陷区间的经济关系 被引量:9
16
作者 齐春风 《中国经济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27-134,共8页
抗战时期,大后方与沦陷区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经济关系。这种经济关系包括物资战和货币战这两个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层面,并且随着时局的变化,其表现形式也随之变化。在太平洋战争前,中日货币战占主导地位。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物资战成了... 抗战时期,大后方与沦陷区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经济关系。这种经济关系包括物资战和货币战这两个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层面,并且随着时局的变化,其表现形式也随之变化。在太平洋战争前,中日货币战占主导地位。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物资战成了经济战的重心。日本在这场经济战中达到了一定的战略目标,国民政府则处于下风,但日本促使中国大后方经济崩溃的目的并未达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时期 大后方 沦陷区 经济关系 货币战 物资战
原文传递
抗战时期大后方难童救济教养的特点 被引量:8
17
作者 阚玉香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70-173,共4页
抗战时期由于日军残酷迫害产生了数量众多的难童,国民政府救济机构和民间救济团体在大后方建立教养保育院收容难童。在后方的难童救济中,具有政府救济机构为主导、民间救济团体广泛参与,教与养并重,知识与技能并重,注重思想道德教育等特... 抗战时期由于日军残酷迫害产生了数量众多的难童,国民政府救济机构和民间救济团体在大后方建立教养保育院收容难童。在后方的难童救济中,具有政府救济机构为主导、民间救济团体广泛参与,教与养并重,知识与技能并重,注重思想道德教育等特点,适应了抗战特殊时代的需要,难童教养事业取得了积极的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 大后方 难童 救济 特点
下载PDF
抗战大后方金融网中的县银行建设 被引量:8
18
作者 刘志英 《抗日战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08-122,共15页
民国时期的县银行,虽发端于1915年,然而一直发展迟缓,直到1940年1月20日《县银行法》颁布之后,在西南西北大后方才有了较快发展,并达到一个小高潮。本文认为:战时县银行在大后方的推设是国民政府构建战时大后方金融网的重要举措,也是实... 民国时期的县银行,虽发端于1915年,然而一直发展迟缓,直到1940年1月20日《县银行法》颁布之后,在西南西北大后方才有了较快发展,并达到一个小高潮。本文认为:战时县银行在大后方的推设是国民政府构建战时大后方金融网的重要举措,也是实施战时新县制的配套措施,根本目的是厚植抗战建国的物质基础。县银行战时的大量出现是在特殊背景下政府不遗余力倡导的结果;县银行的发展推动了大后方金融网络的建设,并有利于地方经济的发展;战时县银行的发展主要集中于大后方的四川与陕西两省,尽管其分布趋势很不平衡,但对于改变近代中国金融机构区域分布不合理的状况仍有着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时期 大后方 金融网络 县银行 作用
原文传递
关于中国抗战大后方研究的几个基本问题 被引量:7
19
作者 周勇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77-187,共11页
文章针对中国抗战大后方研究缺乏整体研究和学术规范的现状,将中国抗战大后方置于中国抗战历史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历史大背景之下,第一次对抗战大后方的概念、研究对象、地位作用、研究价值及发展趋势等基本问题进行了学术梳理和系统回答... 文章针对中国抗战大后方研究缺乏整体研究和学术规范的现状,将中国抗战大后方置于中国抗战历史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历史大背景之下,第一次对抗战大后方的概念、研究对象、地位作用、研究价值及发展趋势等基本问题进行了学术梳理和系统回答。在抗日战争时期,以重庆为中心的中国西部地区是中国抗战的大后方。其历史地位与作用表现为,抗战大后方是支撑中国对日作战的战略后方,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提供了发挥作用的政治舞台,是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国东方战场的战略支柱。研究抗战大后方历史有利于充分认识第二次国共合作的重大作用和深远影响,强化"天下为公,民族至上"的理念,推动两岸人民和执政党实现民族和解与团结;有利于全面展现中国战场全貌,更加准确地反映中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作用和贡献;有利于还原二战真相,进一步揭露日本侵华的战争罪行,为开创中日关系的光明未来奠定基础;有利于建设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构建和谐世界;有利于深化对中国近代史的研究,让中国学术成果走向世界,进入西方主流社会,促进中国与西方世界的合作与共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抗战 大后方 基本问题
下载PDF
论抗战时期旧体诗歌的复兴 被引量:6
20
作者 胡迎建 《抗日战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85-100,共16页
抗战时期 ,旧体诗创作走出了五四以来的低迷状态 ,出现了复兴的态势。其表现是 :残酷的战争为诗人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丰富题材与人生体验 ;抗战之初开展了利用旧的文艺形式包括旧体诗以鼓舞民心的讨论 ;诗作者队伍不断扩大 ,诗社纷纷成立 ... 抗战时期 ,旧体诗创作走出了五四以来的低迷状态 ,出现了复兴的态势。其表现是 :残酷的战争为诗人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丰富题材与人生体验 ;抗战之初开展了利用旧的文艺形式包括旧体诗以鼓舞民心的讨论 ;诗作者队伍不断扩大 ,诗社纷纷成立 ,雅集、唱和活动频繁 ,出版诗集、创办刊物林林总总。总的特点是承继《诗经》以来兴观群怨的优秀传统 ,多角度、广视野深刻地反映时代 ,高扬抗战救国主旋律。题材多样 ,内容丰富 ,主要表现为 :一是描写世乱时艰、山河破碎、日寇暴行、军民伤亡、田园荒芜的惨酷现实 ;二是赞扬和鼓舞抗战军民的浴血奋战 ;三是谴责当局指挥无能、消极抗战 ;四是颠沛流离中的写景纪事、悯乱忧时 ;五是反映抗日根据地与大后方的不同生活与情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时期 暴行 日寇 抗日根据地 复兴 大后方 五四 丰富 民心 残酷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