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582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华夏考 被引量:21
1
作者 詹鄞鑫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28,共26页
在殷墟甲骨文中,“华”“夏”二神具有与“河”神相似的崇高地位,这点提供了揭示华夏文明起源和“华夏”名称来源的重要线索。然而,百年来这两个字一直被误释为“岳”和“爱”。本文主要通过甲骨文字形与周秦两汉古文字中已确认的“华... 在殷墟甲骨文中,“华”“夏”二神具有与“河”神相似的崇高地位,这点提供了揭示华夏文明起源和“华夏”名称来源的重要线索。然而,百年来这两个字一直被误释为“岳”和“爱”。本文主要通过甲骨文字形与周秦两汉古文字中已确认的“华”、“夏”等字的形体比较,考释甲骨文(华)“夏”二字。“华”和“夏”本来都是地理上的名称,分别指华山和大夏。两者对峙于黄河南北,遥遥相望,迤逦相连,自古以来就流传着“河”神擘开“华、夏”的神话。由此得以理解甲骨卜辞“河”、“华”、“夏”三神相提并祀在认识上的根源。“华夏”一带正是上古尧舜禹和商周秦各代相继据有的核心重地,被视为“中土”。“华”“夏”由此转化为“中国”(指中土)的代称,而与“四方”、“四夷”相对;又以处“中”之义转化为“中华”、“中夏”之称,均为地域概念;然后以地域文化的内涵转化指“中国”人民。“华夏”作为民族之称,代表的不是血缘上的,而是地域文化意义上的民族概念。论文分四部分:一、释甲骨文;二、释甲骨文“夏”;三、“华”“夏”地望及开辟神话;四、“华”“夏”地位与华夏族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骨文 HUA 山川祭祀 ""字 右宗 地望 巨灵神话 中土 中国 中华 民族 中华民族 地域文化 起源 文明
下载PDF
近千年我国冬夏温度的变化 被引量:15
2
作者 王绍武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6期15-20,共6页
分析证明,极冷与极暖事件的频率与百年平均气温有很密切的关系。因此,用公元9世纪以来每个世纪冬季与夏季极冷与极暖事件频率拟合百年平均气温距平,最后讨论了近千年的冷暖期。
关键词 温度变化 中国 古气候
下载PDF
从“华夏”到“中华”——试论“中华民族”观念的渊源 被引量:14
3
作者 晁福林 《史学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8-16,共9页
早在商和西周时期就有了"夏"和"华"字,周人自称"有夏",是高举"夏"这面光荣的旗帜来号令诸族归附,主要是取"夏"的大美之义。西周时期,"华"字已是人们形容非常美丽以致盛大... 早在商和西周时期就有了"夏"和"华"字,周人自称"有夏",是高举"夏"这面光荣的旗帜来号令诸族归附,主要是取"夏"的大美之义。西周时期,"华"字已是人们形容非常美丽以致盛大辉煌的用词。春秋战国时期的"华夏"指文化水平高的诸侯国,亦可谓是"礼义之邦"。"中国"一词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西周成王时的青铜器《何尊》铭文。魏晋时期,将"中国"与"华夏"两词融合,"华夏"之称逐渐演化为"中华"。清末以降的思想家们多以"中华"和"中华民族"自励,如梁启超、杨度、章太炎等多次讲到关于中华民族复兴的问题。近代以来,各个民族、各个社会阶层的人们无不为"中华民族"这一个庄严的称谓而自豪和骄傲。我们完全可以说,作为我国诸民族集合称谓的"中华民族",源远流长,是各民族人民不断选择和认可的观念的结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中华民族
原文传递
夏代是杜撰的吗——与陈淳先生商榷 被引量:12
4
作者 沈长云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89-96,共8页
夏王朝是否存在,过去由于史证较少曾被一些学者所怀疑。随着考古发掘和研究工作不断取得进展,绝大多数国内学者对夏王朝的存在已不怀疑,然仍有部分外国学者出于种种原因,捡拾过去学者的论点而对夏的存在持否定态度。陈淳博士发表于《复... 夏王朝是否存在,过去由于史证较少曾被一些学者所怀疑。随着考古发掘和研究工作不断取得进展,绝大多数国内学者对夏王朝的存在已不怀疑,然仍有部分外国学者出于种种原因,捡拾过去学者的论点而对夏的存在持否定态度。陈淳博士发表于《复旦学报》2004年第4期的《二里头、夏与中国早期国家研究》一文,采取转述国外学者有关批评的方法并基本站在他们的立场上,认为夏是“杜撰”的。此论很值得商榷:一、不能带着“周人杜撰夏朝历史”的先入为主的成见;二、甲骨卜辞中并非没有丝毫夏的踪迹;三、夏与商、周一样,同属于“早期国家”;四、不能否定二里头文化遗址对于研究夏朝历史及中国早期国家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 杜撰 陈淳
下载PDF
试论中国传统民族观的历史演变 被引量:5
5
作者 赵建利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3期52-58,共7页
民族观是不同民族由于相互接触并彼此了解 ,在比较中产生的对我族与他族的自辩 ,它包含人们对民族现象的根本认识和基本观点。本文认为 ,民族观是一种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的观念形态 ,它既具有传承性 ,又不断被实践的环境和实践的主体所修... 民族观是不同民族由于相互接触并彼此了解 ,在比较中产生的对我族与他族的自辩 ,它包含人们对民族现象的根本认识和基本观点。本文认为 ,民族观是一种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的观念形态 ,它既具有传承性 ,又不断被实践的环境和实践的主体所修正。中国传统民族观在先秦时期即已渐成体系 ,此后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变迁及民族关系场景的变移而不断发生新陈代谢。明清以来 ,尤其是晚清以来 ,由于中国被愈益深刻地纳入到世界体系之中 ,传统民族观也历经了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 ,以国内民族关系为主要关切的自闭式民族观被中华民族在世界体系中的命运为主要关切的开放式民族观所替代。这个演变过程有三个基本特点 ,即 :它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过程相呼应 ,它始终摇摆于血缘论和文化论之间 ,它始终逃不脱民族中心主义的窠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中华民族 血缘论 文化论 民族中心主义 先秦时期 民族观 历史演变
下载PDF
夏字形义考 被引量:8
6
作者 葛英会 《中国历史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6-68,共3页
本文通过分析认为,殷卜辞中(?)应当隶写为(?),即夏字。这个与殷人高祖并卜、并祭的大神祗,乃是指夏后氏大禹。
关键词 字形 字义 汉字 文字学
原文传递
夏商周祭祀活动之微探 被引量:3
7
作者 王英 《西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6期39-42,共4页
祭祀在夏商周三代社会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那时定型了的敬天法祖拜鬼神的观念在中国社会中影响深远 。
关键词 祭祀 演变 地位
下载PDF
夏天? 春天?——对《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summer及其汉译的重新认识 被引量:8
8
作者 梁志坚 陈国华 《外语与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60-63,共4页
本文重新审视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的summer,认为在莎士比亚时代,summer常指一年的三月至九月这段时间,覆盖现时的春季和夏季。尽管summer的联想意义使得它很接近汉语的春,通常却不宜译成春。翻译这个词的最好策略是给它的汉语对应词... 本文重新审视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的summer,认为在莎士比亚时代,summer常指一年的三月至九月这段时间,覆盖现时的春季和夏季。尽管summer的联想意义使得它很接近汉语的春,通常却不宜译成春。翻译这个词的最好策略是给它的汉语对应词夏及其变体夏天、夏日、夏季等添加二定的修饰语。以弥补单纯一个夏字所造成的基本意义和连带意义上的损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莎士比亚 十四行诗
下载PDF
三代考古的历史断想——从最近发表的上博楚简《容成氏》、燹公盨和虞逑诸器想到的 被引量:8
9
作者 李零 《中国学术》 2003年第2期188-213,共26页
关键词 《容成氏》 燹公盨 上博楚简 考古 虞逑 铜器
原文传递
命氏曰夏:“夏”的文明史意义发凡——兼论夷夏之辨的思想渊源
10
作者 成富磊 《人文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0-118,共9页
关于“夏”意识之起源与含义,迄无定见。《诗》《书》所示周初有一系材料表明,“夏”既可指称“夏代”亦可为周人自称,二者当共享一个“夏”的基本语义。通过对《国语》所载王子晋用以释“夏”之“殷(嘏)”字的新考,知周人观念中“夏”... 关于“夏”意识之起源与含义,迄无定见。《诗》《书》所示周初有一系材料表明,“夏”既可指称“夏代”亦可为周人自称,二者当共享一个“夏”的基本语义。通过对《国语》所载王子晋用以释“夏”之“殷(嘏)”字的新考,知周人观念中“夏”的基本语义关联于“嘏”,其思想内涵为受皇天嘏福长养百物致其壮大。在周人看来,“夏”具有基于天命信仰的文明史意义。皇天对禹命氏曰“夏”是因为禹是首先实现“惟嘏于民”之人。周人亦可自称“夏”且自觉居于夏以来的三代秩序,其原因亦基于此。春秋时期“诸夏”“华夏”“夷夏”等一系有关“夏”意识的观念亦可在此义中获得一贯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嘏福 大禹 之辨
下载PDF
水芹夏、秋两茬高效栽培技术 被引量:7
11
作者 陈玲 刘学良 +2 位作者 马银月 许春香 朱训永 《中国园艺文摘》 2010年第11期128-128,135,共2页
探索水芹的周年生产和周年供应的种植方式,介绍水芹夏、秋两茬高效栽培技术,以期为水芹种植区实现周年生产提供参考。
关键词 水芹 秋茬 栽培技术
下载PDF
中国洪水与治水故事:范型神话或历史传说 被引量:7
12
作者 郭静云 郭立新 《史林》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2-64,220,共14页
在中国正统历史中,大禹治水传说表现为天下建立第一王朝的伟大背景。因此在后期传说中,禹的身份被加以神化,成为治水神的范型,如在汉代以后的民间信仰和传说记录中,提及治水之事时,经常会联系到禹神。这一现象或许导致现代学界通常将大... 在中国正统历史中,大禹治水传说表现为天下建立第一王朝的伟大背景。因此在后期传说中,禹的身份被加以神化,成为治水神的范型,如在汉代以后的民间信仰和传说记录中,提及治水之事时,经常会联系到禹神。这一现象或许导致现代学界通常将大禹治水故事视为中国传统中唯一的大洪水传说,并将其与世界各地洪水灭世和再生的范型故事放在一起讨论。但笔者认为,这种“神论”忽略了大禹治水传说与洪水范型神话之间的很多关键差异。本文经过文献对照推论,大禹治水故事并不符合各地所见洪水神话范型,并可以证明这是有史实基础的历史传说。但是,在楚古文明的传统中,实际上还有女娲补天神话,虽然今日只能看到该神话的零星碎片,但仍可从中了解,该故事才是符合洪水灭世和再生的范型神话,其在神话中相对应的时代远早于夏王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水神话 大禹治水 女娲 颛顼
原文传递
黑城夏元时期契约文书的若干问题——以谷物借贷文书为中心 被引量:7
13
作者 许伟伟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95-97,共3页
黑城出土的夏元时期的契约文书,尤其是其中的谷物借贷文书都是承袭以往的文书制度,两个时期的文书既有差异,又有很大的关联性。本文对比夏元时期的谷物借贷文书契约,考察夏元文书各自的特色、谷物借贷文书在借期和还期方面的时间问题以... 黑城出土的夏元时期的契约文书,尤其是其中的谷物借贷文书都是承袭以往的文书制度,两个时期的文书既有差异,又有很大的关联性。本文对比夏元时期的谷物借贷文书契约,考察夏元文书各自的特色、谷物借贷文书在借期和还期方面的时间问题以及黑城地区的谷物种类、夏元习俗的传承等问题,试图揭示黑城地区夏元时期的一些经济活动特点和社会面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城 契约文书 谷物借贷
下载PDF
二里头绿松石龙牌、铜牌与夏禹、萬舞的关系 被引量:7
14
作者 何驽 《中原文化研究》 2018年第4期31-39,2,共9页
二里头宫城内2002VM3随葬绿松石龙,很可能是宗庙祭祀时抱于怀中的绿松石龙牌,它是"禹"的化身仪仗。宗庙祭祀时,由2002VM3墓主之类的伶官手持龙牌、系铜铃、戴羽冠跳舞时,它则是萬舞的道具。二里头文化二期偏晚至四期,绿松石... 二里头宫城内2002VM3随葬绿松石龙,很可能是宗庙祭祀时抱于怀中的绿松石龙牌,它是"禹"的化身仪仗。宗庙祭祀时,由2002VM3墓主之类的伶官手持龙牌、系铜铃、戴羽冠跳舞时,它则是萬舞的道具。二里头文化二期偏晚至四期,绿松石铜牌饰取代绿松石龙牌继续作为"禹"的化身仪仗和萬舞的核心道具。古文"夏"字表现的是跳萬舞的人,因此手执绿松石龙牌或铜牌仪仗祭祀"禹"、同时戴羽冠舞动龙牌或铜牌跳萬舞的"中国之人"被称为"夏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松石龙 萬舞
下载PDF
论夏嘉同音与羌藏同源 被引量:7
15
作者 吴均 《中国藏学》 CSSCI 2006年第2期111-119,共9页
本文在驳斥关于藏族族源之奇谈怪论后,着重指出藏语中的“嘉”((?))为“夏”(举下切)的对音, 并从民族来源传说、宗教文化、习俗、语言等方面论证唐初青康地区的羌人与吐蕃是语言相同、宗教相同、文化渊源一致的蕃人部落。
关键词
下载PDF
戎夏一源说续论 被引量:4
16
作者 周书灿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76-179,共4页
文献和考古学材料表明,顾颉刚先生早年提出的"戎夏一源"说,颇为符合先秦时期的历史实际。古音戎、庸、崇、嵩、崧为地名、人名,在口语中尚能保持较原始的读音,古代戎之读音与崇为近,因此戎族的名称,即当出于崇或庸,庸之本义... 文献和考古学材料表明,顾颉刚先生早年提出的"戎夏一源"说,颇为符合先秦时期的历史实际。古音戎、庸、崇、嵩、崧为地名、人名,在口语中尚能保持较原始的读音,古代戎之读音与崇为近,因此戎族的名称,即当出于崇或庸,庸之本义为垣墉,为城垣,戎族之‘戎’,也当与崇或庸有关,因此,鲧、禹作城的传说基本可以断定夏族也是戎族,之后在夏族的分化迁徙中,夏戎开始分离,戎、夏语义由相一到分离与夏族移徙和戎族分化的背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徙 一元
下载PDF
长江三峡地区夏、商、周时期房屋建筑的考古发现与研究(下)——兼论长江三峡先秦时期城址建筑的特点 被引量:5
17
作者 杨华 《四川三峡学院学报》 2000年第4期16-20,共5页
Compared with the living space in the remote antiquity, it had been greatly increased during the period of Xia, Shang and Zhou. The type of building projecting over the ground was popular. At the same time, the buildi... Compared with the living space in the remote antiquity, it had been greatly increased during the period of Xia, Shang and Zhou. The type of building projecting over the ground was popular. At the same time, the building on the ground developed rapidly and a new type of building rammed-earth house appeared. Dan-and-roll roofing tiles were widely used to cover the roo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三峡地区 考古 房屋建筑
下载PDF
华夏族群形成的重要阶段:西周初年的“夏” 被引量:4
18
作者 颜世安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14-119,共6页
学术界对西周初年文献中的“夏”字一直有不同的理解。本文考释《尚书》、《诗经》诸文献 ,认为“夏”意指王族身份。“夏”概念表明周初人意识到有一个超越具体王国之上的王族圈子存在 ,这种王族圈意识与周初天授王权的宗教观是相互关... 学术界对西周初年文献中的“夏”字一直有不同的理解。本文考释《尚书》、《诗经》诸文献 ,认为“夏”意指王族身份。“夏”概念表明周初人意识到有一个超越具体王国之上的王族圈子存在 ,这种王族圈意识与周初天授王权的宗教观是相互关联的。周初“夏”概念还不能代表华夏观念 ,但它标志华夏融合史上一个重要发展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族群 形成阶段 西周初年 《尚书》 《诗经》 王族圈意识 宗教观
下载PDF
夏、商文化与“雅乐”制度的滥觞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秀臣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91-96,共6页
雅乐是周代礼乐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雅乐的起源并不在周代。同礼的起源、发展始终和原始宗教有着内在联系一样,乐与上古时期古巫“事神之事”关系更为直接。原始祭祀乐舞是古礼的存在形态,也是雅乐的最初原型。在雅乐产生、发展的漫... 雅乐是周代礼乐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雅乐的起源并不在周代。同礼的起源、发展始终和原始宗教有着内在联系一样,乐与上古时期古巫“事神之事”关系更为直接。原始祭祀乐舞是古礼的存在形态,也是雅乐的最初原型。在雅乐产生、发展的漫长历史进程中,夏、商甚至更远时代远古先民大量图腾乐舞和祭祀用乐的实践,是雅乐理念的重要历史依据和理论原型。周初六代乐舞从《云门》到《大武》的顺序,实已折射出雅乐发源于史前信仰而形成于西周的整个过程。雅乐是周代礼乐制度的产物,雅乐地位的确立标志着礼乐制度的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殷商 雅乐 乐舞
下载PDF
从华夏民族形成于中原论“何以中国” 被引量:5
20
作者 王震中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2期1-5,共5页
中国文明的起源与"最早中国"是完全不同的两个命题。所谓"中国文明的起源"或"中国国家的起源"探讨的是在现在的中国大地上,与现在的中国有渊源关系的"文明社会的起源"或"国家的起源"... 中国文明的起源与"最早中国"是完全不同的两个命题。所谓"中国文明的起源"或"中国国家的起源"探讨的是在现在的中国大地上,与现在的中国有渊源关系的"文明社会的起源"或"国家的起源"。所谓"最初的中国"探讨的是"中国"这个概念最初指的是什么,它如何出现的,它是如何演变为我们现在所说的"中国"等问题。通过考证,我们发现,"中国"这一概念最初的出现与"多元一体的复合制王朝国家结构"是密不可分的;《说文解字》所说的"夏,中国之人也",就是把中国一词与夏王朝国家的出现和华夏民族的形成关联在了一起。也就是说,在复合制国家结构中,王朝与"天下"才具有了同一性;王朝的政治中心即国都,与所谓"土中"和"国中"具有同一性。由此,我们说,"中国"一词的概念经历了这样一个演变过程:位于洛邑的国中—中原王朝—历代封建王朝—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 最早的中国 中国 中国文明 二里头文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