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苏蕙及其《回文璇玑图》
被引量:1
- 1
-
-
作者
马菊芬
雷鸣
-
出处
《丝绸之路》
1995年第4期31-32,共2页
-
文摘
苏蕙及其《回文璇玑图》马菊芬,雷鸣苏惠,字若兰,是我国1600多年前东晋列国前秦的一位才女。她的《回文璇玑图》在中国文学史上有其独特价值,在社会上也有很大的影啊。苏蕙出生在陕西扶风美阳镇。其父苏道质曾任过陈留县县令。苏蕙自幼聪明伶俐,才智过人,3岁时...
-
关键词
《回文璇玑图》
苏蕙
《璇玑图》
中国文学史
回文诗
织锦
歌德巴赫猜想
武则天
《文苑英华》
《镜花缘》
-
分类号
K825.4
[历史地理—历史学]
-
-
题名秦州织锦台与《回文璇玑图诗》
被引量:1
- 2
-
-
作者
赵逵夫
-
机构
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
-
出处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第6期35-38,共4页
-
文摘
秦州织锦台旧址为今务农巷28号院之地。清代以前,天水市秦州区西关二郎巷的织锦台就已成为天水的名胜。从汉代初年至近代,天水一带至秦人东迁路上的乞巧风俗一直在流传,东晋十六国时前秦的苏蕙将这一风俗同她的诗文素养结合起来,又受到苏伯玉妻《盘中诗》的启发,在这里创造出用840字包含数千首诗的《回文璇玑图》,突出地表现出秦地女儿在历史悠久的乞巧活动激发下产生的聪明智慧。苏惠的《回文璇玑图诗》让我们充分认识汉语、汉字的特质,它也可以让外国朋友了解汉语、汉字表达中的神奇功能。秦州织锦台不仅包含着一个动人的故事,也是一个具有标志性丰富文化蕴含的景点。
-
关键词
苏蕙
天水
秦州织锦台
《回文璇玑图》
《回文璇玑图诗》
-
Keywords
Su Hui
Tianshui
Qinzhou Brocade Terrace
Xuanjitu
Palindrome Poetry
-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苏蕙《回文璇玑图》的文化蕴含和社会学认识价值
被引量:1
- 3
-
-
作者
赵逵夫
-
机构
西北师大中文系
-
出处
《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1999年第1期19-25,共7页
-
-
关键词
苏蕙
《回文璇玑图》
文化蕴含
社会学认识价值
-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苏蕙《回文璇玑图》的文化蕴含和社会学认识价值
- 4
-
-
作者
赵逵夫
-
机构
西北师大文学院
-
出处
《天水行政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5期24-29,共6页
-
文摘
苏蕙的《璇玑图》广为人知,但人们并没有真正了解苏蕙。不了解《璇玑图》的创作动机和所反映的思想。其实,苏蕙的故事中充满了眼泪,也充满了无情的争夺和迫害;爱和恨交织在一起,善和恶也组结在一起,而且也终究是以一个人的悲剧而作结的。
-
关键词
苏蕙
《回文璇玑图》
文化价值
认识价值
-
分类号
I222.7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回文锦字新说
- 5
-
-
作者
李凤能
-
出处
《文史杂志》
2014年第1期68-70,共3页
-
文摘
回文锦字,亦称回文璇玑图。相传为我国古代才女苏蕙所制。《晋书·列女传》载:
-
关键词
回文璇玑图
历史
故事
语言艺术
-
分类号
J209.2
[艺术—美术]
-
-
题名语文知识茶座
- 6
-
-
作者
吕毅然
-
机构
本栏目主持人
-
出处
《语文世界(中旬刊)》
2002年第1期40-40,共1页
-
文摘
品茗斋主语:新年伊始,万象更新。欢迎大家走进我们的“语文知识茶座”。在茶室中,大家可以自由品“茶”。本期我为大家准备了三道功夫茶。我深信,无论你细心品味其中的哪一种茶,那幽幽的牵你魂魄的艺术气息,都会使你留恋忘返。衷心祝愿大家成为“茶室”的常客,但一定要记住,品茶是要付“费”的———那就是把你读过的有趣味性、益智性的好文章,快快寄给我们。那么,品茗斋主一定会用实际行动感谢你们的。
-
关键词
语文知识
少数民族
《回文璇玑图》
匈奴王
回文诗
正确答案
艺术形式
举几个例子
汉语文字
最高统治者
-
分类号
G633.3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图(表)解隋唐燕乐调
被引量:2
- 7
-
-
作者
庄永平
-
机构
上海艺术研究所
-
出处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2017年第4期41-46,共6页
-
文摘
我们应该摈弃千年以来研究燕乐调的思维,真正依据古时乐器所具有的调式、调性的运用能力,才能得出音乐上乐调发展的路线图。我国自从隋初郑译与苏祗婆乐调对应以来,实际上运用的仅是三宫(调性),其特点是以相差大二度的两调,其间隐伏着五度的调性关系,具有双重或三重调式性特点,这一模式长期以来就是我国传统音乐的乐调运用基本面。至于传统燕乐调研究,其实是受文学上回文诗与璇玑图游戏性质的影响,对音乐的乐调研究并未有什么实际的意义。事实上正是那些似是而非的燕乐调理论,致使我国"常用四宫"运用的到来,推迟了几百年之久。
-
关键词
回文诗与璇玑图
燕乐二十八调图
四弦四相琵琶
筚篥
笛
黄钟均定弦法
常用四宫
-
分类号
J609.2
[艺术—音乐]
-
-
题名论燕乐琵琶乐调的实质性转变
被引量:1
- 8
-
-
作者
庄永平
-
机构
上海艺术研究所
-
出处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2017年第4期28-38,共11页
-
文摘
从隋朝郑译与外来苏祗婆乐调的对应(587)起,燕乐调在琵琶上是经过几次转变的:一次是由同宫系统转向同音异名多调性运用,到唐天宝十三载(754),太乐署供奉曲名及改诸乐名时,已显示出了这种转变。另一次是大约在武后与玄宗之间(624—762)或玄宗末年与中唐之间(762—839),四弦四相琵琶定弦总体降低了四度,前者保留在当今福建南琶定弦上;后者即为北琶广泛采用,更促进了多调性的运用。再一次是在四弦四相琵琶总体降低四度之后,明确了低大二度的双调定弦法,这大概是中唐以后才形成的格局。至此,这些均是围绕拨弹乐器琵琶进行的。但约中、后唐至宋朝,由于主奏乐器转移到吹管乐器筚篥与笛上,乐调理论也随之发生了变化。正如那时文体上出现游戏式的回文诗、璇玑图那样,音乐上也有类似游戏式的乐调排列,其实,这与真正乐调的发展并无什么特别的关联,相反,则造成了燕乐不用徵调以及角调位置认定等种种谜团,成为燕乐调的千古之谜。
-
关键词
从隋朝郑译与外来苏祗婆乐调的对应(587)起
燕乐调在琵琶上是经过几次转变的:一次是由同宫系统转向同音异名多调性运用
到唐天宝十三载(754)
太乐署供奉曲名及改诸乐名时
已显示出了这种转变.另一次是大约在武后与玄宗之间(624-762)或玄宗末年与中唐之间(762-839)
四弦四相琵琶定弦总体降低了四度
前者保留在当今福建南琶定弦上
后者即为北琶广泛采用
更促进了多调性的运用.再一次是在四弦四相琵琶总体降低四度之后
明确了低大二度的双调定弦法
这大概是中唐以后才形成的格局.至此
这些均是围绕拨弹乐器琵琶进行的.但约中、后唐至宋朝
由于主奏乐器转移到吹管乐器筚篥与笛上
乐调理论也随之发生了变化.正如那时文体上出现游戏式的回文诗、璇玑图那样
音乐上也有类似游戏式的乐调排列
其实
这与真正乐调的发展并无什么特别的关联
相反
则造成了燕乐不用徵调以及角调位置认定等种种谜团
成为燕乐调的千古之谜.
-
Keywords
Five-stringed pipa
four-stringed four-fretted pipa
tuning method of banshediao
tuning method of huangzhongyun
game-rotation of modes
modes on the same gong degree
modes on different gong degrees
fourth-lowered tuning
second-lowered dual-mode tuning
-
分类号
J612.1
[艺术—音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