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45
篇文章
<
1
2
…
2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西水坡“龙虎墓”与四象的起源
被引量:
29
1
作者
李学勤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1988年第5期75-78,共4页
河南濮阳西水坡的一座仰韶文化墓葬,可以说是近期最受人注目的考古发现了。除了报纸上报导以外,有关发掘简报竟在三种考古刊物同时发表。这样的情形,近若于年来还没有见到过。 这座不寻常的墓葬,是西水坡45号墓。西水坡遗址位于今濮阳...
河南濮阳西水坡的一座仰韶文化墓葬,可以说是近期最受人注目的考古发现了。除了报纸上报导以外,有关发掘简报竟在三种考古刊物同时发表。这样的情形,近若于年来还没有见到过。 这座不寻常的墓葬,是西水坡45号墓。西水坡遗址位于今濮阳城内西南角,1987年夏被发现,随即开始发掘。秋天,45号墓已经揭露,当时“中国殷商文化国际讨论会”于安阳举行,有些学者闻讯前往参观,均传为奇觏。今年开春,消息在报端刊出,由于墓中现象被称为天下第一龙,成为尽人皆知的新闻。 45号墓是一座土坑竖穴墓,南北长4.1米,东西宽3.1米,为仰韶文化灰坑所打破,因而时代是清楚的。墓主是一个壮年男子,遗骨在墓室中间,头向南,仰身直肢。随葬有三个人殉,分别在墓室东、西、北三面的小龛内,也都仰身直肢。西、北两个人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起源
仰韶文化
西水坡遗址
考古发现
国际讨论会
四象
墓葬
发掘简报
竖穴墓
人殉
原文传递
藏族土地神的变迁与方位神的形成
被引量:
11
2
作者
谢继胜
《青海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92-95,103,共5页
藏族的土地神,称Sa-bdag,与地方保护神(yul—lha)不同:土地神只是一类精怪的统称,掌管某一地方。而地方保护神是一个区域内所有神魔的主宰,主要由山神担任: 藏文木刻本《土地神册》(Sa-bdag-bshags-vbum-bzhugs-so)记载:
关键词
土地神
藏族
女神
白虎
藏文
朱雀
汉族
木刻本
地方保护神
四象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张载“易之四象”说探讨
被引量:
6
3
作者
向世陵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3-18,共6页
作为宋明易学哲学的代表人物之一,张载论"易之四象",既承继前人,又有自己的创新,这尤为表现在他提出的第三种"四象"说上。张载的"象"范畴承担了沟通形而上下的使命,他并将"四象"说纳入到气象...
作为宋明易学哲学的代表人物之一,张载论"易之四象",既承继前人,又有自己的创新,这尤为表现在他提出的第三种"四象"说上。张载的"象"范畴承担了沟通形而上下的使命,他并将"四象"说纳入到气象理一体的气本论哲学体系之中,重点贯彻了本体与变化相关联而突出变化通达的理论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象
第一种
四象
第二种
四象
第三种
四象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正统四象说”与“医家四象说”相关问题辨析
被引量:
5
4
作者
王正山
张其成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
2014年第2期24-27,共4页
阴阳再分阴阳,则为"四象"。四季配"四象"分太少阴阳有两种方式:①"正统四象说",以春为少阳,夏为太阳,秋为少阴,冬为太阴,广泛见于医家之外的各种典籍,故为"四象"说之"正统"。②"...
阴阳再分阴阳,则为"四象"。四季配"四象"分太少阴阳有两种方式:①"正统四象说",以春为少阳,夏为太阳,秋为少阴,冬为太阴,广泛见于医家之外的各种典籍,故为"四象"说之"正统"。②"医家四象说",以春为少阳,夏为太阳,秋为太阴,冬为少阴,仅见于医书之中。"正统四象说"和"医家四象说",因为对阴阳的定义不同,故所观察到的阴阳变化规律有异,二者皆有道理。基于两种"四象"说,《内经》五脏与"四象"的配属方式也有两种,其中基于"正统四象说"的配属方法更为本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阳
两仪
四象
五脏
正统
四象
说
医家
四象
说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从竹简看所谓数字卦问题
被引量:
8
5
作者
吴勇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3-48,共6页
关于所谓数字卦的说法,从1978年张政烺先生提出后,逐渐成为一种公认的说法。然而从竹简发现来看,数字卦说法是错误的。组成这些所谓数字卦的符号,并不是数字。对竹简易卦符号的研究,应注意区别经文与实占,经文只用卦画,而实占则可能用...
关于所谓数字卦的说法,从1978年张政烺先生提出后,逐渐成为一种公认的说法。然而从竹简发现来看,数字卦说法是错误的。组成这些所谓数字卦的符号,并不是数字。对竹简易卦符号的研究,应注意区别经文与实占,经文只用卦画,而实占则可能用到记四象的符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卦
竹简
易卦符号
四象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评分制在朝医四象医学辨象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
7
6
作者
杨男
刘佳文
+1 位作者
赵位
徐玉锦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2014年第7期38-39,共2页
四象医学是以辨象论治为主要特点的传统医学,掌握准确的辨象方法是四象诊断的关键。传统的辨象方法已沿用至今,被诸多朝医学家认可,但仍有其缺陷与不足。笔者认为,将评分制应用于四象医学的辨象方法中,可提高辨象的准确性与可靠性...
四象医学是以辨象论治为主要特点的传统医学,掌握准确的辨象方法是四象诊断的关键。传统的辨象方法已沿用至今,被诸多朝医学家认可,但仍有其缺陷与不足。笔者认为,将评分制应用于四象医学的辨象方法中,可提高辨象的准确性与可靠性。确立朝医辨象的评分标准,逐步完善朝医辨象论治理论体系是发展朝医学的重要途径。笔者在延边大学在校学生中进行问卷调查,比较评分制与传统的辨象方法得出的辨象结果,进一步探讨四象医学的辨象标准,为今后四象医学的辨象诊断提供研究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评分法
朝医学
四象
辨象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太极图解
被引量:
6
7
作者
贾耿
《光明中医》
2002年第6期11-12,共2页
关键词
《类经》
太极
两仪
四象
八卦
图解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符号学的汉代四象瓦当纹样的研究与设计
被引量:
2
8
作者
陈晨
杨勇
《工业设计》
2024年第3期117-120,共4页
中国传统艺术中的一个典型代表是汉代的瓦当纹样,它富含民族独特风格,并在世界文化遗产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透过研究瓦当纹样,可以领略到汉代时期艺术设计师所追求的卓越艺术造诣。文章基于符号学理论深入解读汉代四象瓦当的表现特征,...
中国传统艺术中的一个典型代表是汉代的瓦当纹样,它富含民族独特风格,并在世界文化遗产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透过研究瓦当纹样,可以领略到汉代时期艺术设计师所追求的卓越艺术造诣。文章基于符号学理论深入解读汉代四象瓦当的表现特征,分析汉代四象瓦当创作的思想来源,探索其反映的美学内涵,并结合现代设计中的应用案例进行设计应用,探讨其对现代设计所产生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设计
符号学
汉代瓦当
四象
设计应用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细胞基本结构演化中的阴阳规律
被引量:
5
9
作者
田进文
籍涛
郭妍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2年第4期275-278,共4页
回顾了细胞基本结构模式图的发展历程,指出细胞结构的进化与易理相通。对易、太极、两仪、四象等概念做了考证并给出名称和图示一致的表述,用统一的逻辑揭示了四象图(俗称阴阳图、太极图)的生成过程。认为细胞生命产生和结构完善过程,符...
回顾了细胞基本结构模式图的发展历程,指出细胞结构的进化与易理相通。对易、太极、两仪、四象等概念做了考证并给出名称和图示一致的表述,用统一的逻辑揭示了四象图(俗称阴阳图、太极图)的生成过程。认为细胞生命产生和结构完善过程,符合"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的经典论述。尝试为中医理论认识细胞奠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
太极
两仪
阴阳
四象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甲印与朝医辨象方法初探
被引量:
5
10
作者
徐玉锦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2010年第3期29-30,共2页
甲印是指甲根部白色半月状弧形部,是甲根的新生部分。朝医学的主要特点是辨象施治,掌握准确快捷的辨象方法是四象诊断的关键。笔者通过对168例甲印的观察,分析了望甲印辨四象人体质的方法,现阐述如下。
关键词
甲印
朝医学
四象
辨象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翻译研究本土化趋势下的译学体系构建
被引量:
5
11
作者
孟凡君
《上海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0-14,共5页
本文以陈东成教授的新著《大易翻译学》为探究由头,旨在从四象视角对中西译学界翻译理论体系构建过程中的得与失进行审视与观照。作者认为,西方的译学研究长于细致入微,而短于统摄全貌;中国本土的译学研究长于统摄全貌,而短于细致入微...
本文以陈东成教授的新著《大易翻译学》为探究由头,旨在从四象视角对中西译学界翻译理论体系构建过程中的得与失进行审视与观照。作者认为,西方的译学研究长于细致入微,而短于统摄全貌;中国本土的译学研究长于统摄全貌,而短于细致入微。要有效地从事译学研究,我们应该在充分发挥本民族的认知优势之时,努力汲取西方学者的长处,互相取长补短,既要致广大,又要务精微,唯如此,则善莫大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译学
本土化
《大易翻译学》
四象
原文传递
汉语方位词东南西北的文化意义解读
被引量:
4
12
作者
蒋冰清
彭芬辉
《湖南社会科学》
CSSCI
2008年第3期193-196,共4页
语言与文化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内涵。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是语言成分中最具生命力的底层单位,各民族的文化特征,经过历史的积淀,都体现在词汇层面上。方位词是汉语众多基本词汇中最常见的一种。汉...
语言与文化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内涵。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是语言成分中最具生命力的底层单位,各民族的文化特征,经过历史的积淀,都体现在词汇层面上。方位词是汉语众多基本词汇中最常见的一种。汉语方位词东南西北不仅表达空间概念,而且具有丰富的文化蕴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干地支
四象
五行
阴阳
东南西北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天文与人文—四象——龙、虎、凤、龟
被引量:
2
13
作者
伊世同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6年第2期43-48,72,共7页
远古天文,实指星象;古文字“文”与“纹”通,可证.当初,天文乃人类以点点繁星为背景所幻想的天空图案,故,古天文反映着古代人文.四象,又称四神或四灵.用为中国承传天文体系中的星空主要区划.四象既可表征四方与四时,又等分二十八宿为四...
远古天文,实指星象;古文字“文”与“纹”通,可证.当初,天文乃人类以点点繁星为背景所幻想的天空图案,故,古天文反映着古代人文.四象,又称四神或四灵.用为中国承传天文体系中的星空主要区划.四象既可表征四方与四时,又等分二十八宿为四宫,系二十八宿成熟期标志,并保留有更为原始的变演痕迹;隐现有远古人类对自然宇宙的神化与崇拜.视为人文区分,四象表征着远古人类族系间的征战、兴亡等混同拓展过程,四象也必然成为不同族系或族群所崇拜的图腾神;反映出东方文明的伊始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文
人文
四象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楚人的宗教信仰与四象空间观念--兼及对道教的影响
被引量:
4
14
作者
刘玉堂
贾海燕
《宗教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44-251,共8页
周代尤其是东周以来,在不同族群间的相互碰撞与交流中,楚地宗教信仰既受到周边族群的濡染,同时又对周边地区族群的信仰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楚国的东部,楚人受吴越的影响和自身的传统而尚龙;在楚国中部和南部腹心地带的江汉平原和洞庭...
周代尤其是东周以来,在不同族群间的相互碰撞与交流中,楚地宗教信仰既受到周边族群的濡染,同时又对周边地区族群的信仰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楚国的东部,楚人受吴越的影响和自身的传统而尚龙;在楚国中部和南部腹心地带的江汉平原和洞庭湖平原,楚人视凤为至上灵物,分明是楚公族信仰与土著楚蛮信仰相互浸淫的结果;楚国的西部,与巴人杂居的楚人受前者的影响而尊虎。楚人三种主要的灵物崇拜及其代表的方位,分别与四象中东、南、西三个方位及其对应的灵物相吻合。此外,楚人卜筮祭祷活动中也不乏有北方信仰的成分,从而大体形成了以灵物配四方的"四象"空间信仰观念,并在某种程度上对道教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楚人
灵物崇拜
四象
道教
原文传递
中国文化系列解读之四 “三垣四象廿八宿”中隐含的象数思维
15
作者
张诗亚
《中国民族教育》
2024年第6期62-64,共3页
中华古人善于在观察的基础上取象比类,运用高度的抽象和想象,将日常事物投射到宇宙星空,以此认知世界的本质规律与联系。从古人对“浑天如鸡子”这一将地球比作圆形鸡卵的比喻中,我们得见中华古人的象数思维。而象数思维,其实在“三垣...
中华古人善于在观察的基础上取象比类,运用高度的抽象和想象,将日常事物投射到宇宙星空,以此认知世界的本质规律与联系。从古人对“浑天如鸡子”这一将地球比作圆形鸡卵的比喻中,我们得见中华古人的象数思维。而象数思维,其实在“三垣四象廿八宿”这一古老华夏文化的“天体定位系统”“地理定位系统”中展示得更为详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夏文化
象数思维
取象比类
本质规律
认知世界
日常事物
四象
三垣
原文传递
“开四关”探析
16
作者
黄梅
刘蓝
+1 位作者
汤薇
王祖红
《基层中医药》
2024年第6期90-93,共4页
开四关临床应用甚广,但都局限于狭义的“合谷太冲”。本文从《标幽赋》《灵枢·九针十二原》《针灸大成》等古典医籍中探究开四关的病机理论,结合四象、阴阳探讨开四关的科学内涵,供同仁参考。
关键词
开四关
四象
合谷
太冲
阴阳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传统文化中的四象观念研究
被引量:
4
17
作者
程万里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201-206,共6页
四象是中国传统识星体系的物化形式,作为"宇宙形态"的思维理念的典型代表,融入中国传统文化体系。四象体系的内涵在时间的长河中会产生融合和嬗变,最终确定为由五种动物组成的四组灵物。它们分别具有四种不同的颜色以及代表...
四象是中国传统识星体系的物化形式,作为"宇宙形态"的思维理念的典型代表,融入中国传统文化体系。四象体系的内涵在时间的长河中会产生融合和嬗变,最终确定为由五种动物组成的四组灵物。它们分别具有四种不同的颜色以及代表四个不同的方向,并与二十八宿完成固定搭配的严整形式,这便是东宫青(或苍)龙、西宫白虎、南宫朱雀(或鸟)、北宫玄武的四象体系。这种象征思维表现为一种建立在"相似律"之上的巫术观念,把四方、四季、四灵、四象、四色等本不相类的事物放在一个人文建构的图式中加以整体的、浑沌性的把握,使本来无秩序的宇宙有序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象
星象
时空
图式
原文传递
根据中气升降理论探析肿瘤相关性失眠的辨治
18
作者
林嘉珈
王天麟
张海波
《中医肿瘤学杂志》
2024年第6期32-37,共6页
基于黄元御中气升降理论,张海波教授提出肿瘤相关性失眠的病机内涵为中气虚、营卫损和升降窒四象困;继而出现肝脾不升魂神不安、肺胃不降阴魄不藏,心肾不交扰及神志的病机演变。治疗上重视建中气以枢中轴,临证以黄芽汤为底方;并调四象...
基于黄元御中气升降理论,张海波教授提出肿瘤相关性失眠的病机内涵为中气虚、营卫损和升降窒四象困;继而出现肝脾不升魂神不安、肺胃不降阴魄不藏,心肾不交扰及神志的病机演变。治疗上重视建中气以枢中轴,临证以黄芽汤为底方;并调四象以复升降:以疏肝解郁,利胆调气法复左升,选柴胡类方;降肺胃气、肝肺周流法复右降,选茯苓类方;交济心肾、寒热并调法复周转,选桂枝金石类方。自此,四象气机周流,清浊复位,升降相依,安眠而枕。另附验案2则以作佐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相关性失眠
中气升降
《四圣心源》
四象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对偶与汉文化
被引量:
3
19
作者
李海侠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6期33-35,共3页
语言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修辞作为语言运用的一门艺术,也不例外。尽管比喻、比拟、排比、夸张等修辞手法,世界各民族都通用,但另外一些则不然,比如对偶便是中国人的“专利”。对偶富有汉民族文化的特色,这种格式如果不说是汉语所独有的,...
语言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修辞作为语言运用的一门艺术,也不例外。尽管比喻、比拟、排比、夸张等修辞手法,世界各民族都通用,但另外一些则不然,比如对偶便是中国人的“专利”。对偶富有汉民族文化的特色,这种格式如果不说是汉语所独有的,我们也得承认它在汉语里发展最为充分。汉人的生活离不了对偶句构成的对子。逢年过节、新人结婚、新建筑物落成、新店开业、乔迁之喜、要张挂对联;死了人要做挽联;佛堂、道观无不贴上对联、楹联,有时一道门的左左右右贴了两三副对联;文章、格言警句、赠语勉辞、谚语也常常使用对子,诗词歌赋更是对子的故乡和渊薮。中国古代类书,多设“对偶”一类,搜集有关对子的趣闻典故。那么对偶是怎样浸润于汉文化的温厚土壤,从而成长为一棵根深叶茂的大树的呢?下面拟就汉人哲学思想、审美心态、风俗习惯和语言特色几方面来谈谈。 对偶要求对应词、句的意义相反或相关,不能相同。传统蒙学教材《笠翁对韵》云:“天对地 雨对风 大陆对长空 山花对海树 赤日对苍穹”。某一范畴内截然相反的两端——如天与地、难与易、或由某种差异形成的各种不同角度的对立——如雨同风、赤日同苍穹,构成了上下两句意义的有机联系。这种相对立而统一的原则,正是汉民族宇宙观和方法论外化为文的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偶
汉文化
汉语
对联
两仪
太极
汉民族文化
汉人
多样统一
四象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黄元御“圆圈理论”探析
被引量:
3
20
作者
宋晓宾
齐向华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12期1386-1388,共3页
黄元御学术理论核心是"圆圈理论",对后世影响甚大。圆圈理论认为中气是人体之气的一部分,是中焦脾胃所主之气,在人体气机升降出入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中焦化生中气,中气斡旋,化生木火金水,称作"四象";四象...
黄元御学术理论核心是"圆圈理论",对后世影响甚大。圆圈理论认为中气是人体之气的一部分,是中焦脾胃所主之气,在人体气机升降出入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中焦化生中气,中气斡旋,化生木火金水,称作"四象";四象相互转换、变化,生生不息,骤然形成一种圆周,称之为"圆圈",在这一"圆圈"中,化生五脏六腑、精神气血及五味五情,皆是一气周流变化所致,只有中气充盛,四气和谐、条畅,人体的气机循环方有条不紊,而身体健康无病。治疗上倡导扶阳抑阴,用药灵巧,疗效确切,因此,有必要对这一理论进行临床探索,以启迪中医学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元御
圆圈
中气
四象
扶阳抑阴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西水坡“龙虎墓”与四象的起源
被引量:
29
1
作者
李学勤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历史系
出处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1988年第5期75-78,共4页
文摘
河南濮阳西水坡的一座仰韶文化墓葬,可以说是近期最受人注目的考古发现了。除了报纸上报导以外,有关发掘简报竟在三种考古刊物同时发表。这样的情形,近若于年来还没有见到过。 这座不寻常的墓葬,是西水坡45号墓。西水坡遗址位于今濮阳城内西南角,1987年夏被发现,随即开始发掘。秋天,45号墓已经揭露,当时“中国殷商文化国际讨论会”于安阳举行,有些学者闻讯前往参观,均传为奇觏。今年开春,消息在报端刊出,由于墓中现象被称为天下第一龙,成为尽人皆知的新闻。 45号墓是一座土坑竖穴墓,南北长4.1米,东西宽3.1米,为仰韶文化灰坑所打破,因而时代是清楚的。墓主是一个壮年男子,遗骨在墓室中间,头向南,仰身直肢。随葬有三个人殉,分别在墓室东、西、北三面的小龛内,也都仰身直肢。西、北两个人殉。
关键词
起源
仰韶文化
西水坡遗址
考古发现
国际讨论会
四象
墓葬
发掘简报
竖穴墓
人殉
分类号
G643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C55 [文化科学—教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藏族土地神的变迁与方位神的形成
被引量:
11
2
作者
谢继胜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所藏文室
出处
《青海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92-95,103,共5页
文摘
藏族的土地神,称Sa-bdag,与地方保护神(yul—lha)不同:土地神只是一类精怪的统称,掌管某一地方。而地方保护神是一个区域内所有神魔的主宰,主要由山神担任: 藏文木刻本《土地神册》(Sa-bdag-bshags-vbum-bzhugs-so)记载:
关键词
土地神
藏族
女神
白虎
藏文
朱雀
汉族
木刻本
地方保护神
四象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张载“易之四象”说探讨
被引量:
6
3
作者
向世陵
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
出处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3-18,共6页
文摘
作为宋明易学哲学的代表人物之一,张载论"易之四象",既承继前人,又有自己的创新,这尤为表现在他提出的第三种"四象"说上。张载的"象"范畴承担了沟通形而上下的使命,他并将"四象"说纳入到气象理一体的气本论哲学体系之中,重点贯彻了本体与变化相关联而突出变化通达的理论特色。
关键词
四象
第一种
四象
第二种
四象
第三种
四象
Keywords
four images
the first kind of four - image
the second kind of four-image
the third kind of four-irruige
分类号
B244.4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正统四象说”与“医家四象说”相关问题辨析
被引量:
5
4
作者
王正山
张其成
机构
北京中医药大学
出处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
2014年第2期24-27,共4页
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2011CB505402)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12YJAZH195)
文摘
阴阳再分阴阳,则为"四象"。四季配"四象"分太少阴阳有两种方式:①"正统四象说",以春为少阳,夏为太阳,秋为少阴,冬为太阴,广泛见于医家之外的各种典籍,故为"四象"说之"正统"。②"医家四象说",以春为少阳,夏为太阳,秋为太阴,冬为少阴,仅见于医书之中。"正统四象说"和"医家四象说",因为对阴阳的定义不同,故所观察到的阴阳变化规律有异,二者皆有道理。基于两种"四象"说,《内经》五脏与"四象"的配属方式也有两种,其中基于"正统四象说"的配属方法更为本源。
关键词
阴阳
两仪
四象
五脏
正统
四象
说
医家
四象
说
Keywords
Yin and Yang
Liang Yi
SiXiang
the five viscera
orthodox SiXiang theory
TCM SiXiang theory
分类号
R285 [医药卫生—中药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竹简看所谓数字卦问题
被引量:
8
5
作者
吴勇
机构
长江大学文学院
出处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3-48,共6页
文摘
关于所谓数字卦的说法,从1978年张政烺先生提出后,逐渐成为一种公认的说法。然而从竹简发现来看,数字卦说法是错误的。组成这些所谓数字卦的符号,并不是数字。对竹简易卦符号的研究,应注意区别经文与实占,经文只用卦画,而实占则可能用到记四象的符号。
关键词
数字卦
竹简
易卦符号
四象
Keywords
numerical hexagrams
bamboo slips
symbols of the hexagrams
four images
分类号
B221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评分制在朝医四象医学辨象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
7
6
作者
杨男
刘佳文
赵位
徐玉锦
机构
延边大学中医学院
出处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2014年第7期38-39,共2页
基金
延边大学第六届本科生科研立项项目
文摘
四象医学是以辨象论治为主要特点的传统医学,掌握准确的辨象方法是四象诊断的关键。传统的辨象方法已沿用至今,被诸多朝医学家认可,但仍有其缺陷与不足。笔者认为,将评分制应用于四象医学的辨象方法中,可提高辨象的准确性与可靠性。确立朝医辨象的评分标准,逐步完善朝医辨象论治理论体系是发展朝医学的重要途径。笔者在延边大学在校学生中进行问卷调查,比较评分制与传统的辨象方法得出的辨象结果,进一步探讨四象医学的辨象标准,为今后四象医学的辨象诊断提供研究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
评分法
朝医学
四象
辨象
分类号
R291.9 [医药卫生—民族医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太极图解
被引量:
6
7
作者
贾耿
机构
包头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出处
《光明中医》
2002年第6期11-12,共2页
关键词
《类经》
太极
两仪
四象
八卦
图解
分类号
R22 [医药卫生—中医基础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符号学的汉代四象瓦当纹样的研究与设计
被引量:
2
8
作者
陈晨
杨勇
机构
中国矿业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
出处
《工业设计》
2024年第3期117-120,共4页
文摘
中国传统艺术中的一个典型代表是汉代的瓦当纹样,它富含民族独特风格,并在世界文化遗产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透过研究瓦当纹样,可以领略到汉代时期艺术设计师所追求的卓越艺术造诣。文章基于符号学理论深入解读汉代四象瓦当的表现特征,分析汉代四象瓦当创作的思想来源,探索其反映的美学内涵,并结合现代设计中的应用案例进行设计应用,探讨其对现代设计所产生的启示。
关键词
工业设计
符号学
汉代瓦当
四象
设计应用
Keywords
Industrial Design
Semiotics
Eaves Tile of the Han Dynasty
Four-Image
Design Application
分类号
TU238 [建筑科学—建筑设计及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细胞基本结构演化中的阴阳规律
被引量:
5
9
作者
田进文
籍涛
郭妍
机构
解放军总医院老年心血管病研究所
北京军区卫生干部训练中心
解放军总医院南楼临床部心一科
出处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2年第4期275-278,共4页
文摘
回顾了细胞基本结构模式图的发展历程,指出细胞结构的进化与易理相通。对易、太极、两仪、四象等概念做了考证并给出名称和图示一致的表述,用统一的逻辑揭示了四象图(俗称阴阳图、太极图)的生成过程。认为细胞生命产生和结构完善过程,符合"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的经典论述。尝试为中医理论认识细胞奠定理论基础。
关键词
细胞
太极
两仪
阴阳
四象
分类号
R226 [医药卫生—中医基础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甲印与朝医辨象方法初探
被引量:
5
10
作者
徐玉锦
机构
延边大学长白山生物资源与功能分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延边大学中医学院
出处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2010年第3期29-30,共2页
基金
延边大学长白山生物资源与功能分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基金资助(2008第09号)
文摘
甲印是指甲根部白色半月状弧形部,是甲根的新生部分。朝医学的主要特点是辨象施治,掌握准确快捷的辨象方法是四象诊断的关键。笔者通过对168例甲印的观察,分析了望甲印辨四象人体质的方法,现阐述如下。
关键词
甲印
朝医学
四象
辨象
分类号
R291.9 [医药卫生—民族医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翻译研究本土化趋势下的译学体系构建
被引量:
5
11
作者
孟凡君
机构
西南大学
出处
《上海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0-14,共5页
文摘
本文以陈东成教授的新著《大易翻译学》为探究由头,旨在从四象视角对中西译学界翻译理论体系构建过程中的得与失进行审视与观照。作者认为,西方的译学研究长于细致入微,而短于统摄全貌;中国本土的译学研究长于统摄全貌,而短于细致入微。要有效地从事译学研究,我们应该在充分发挥本民族的认知优势之时,努力汲取西方学者的长处,互相取长补短,既要致广大,又要务精微,唯如此,则善莫大焉。
关键词
译学
本土化
《大易翻译学》
四象
分类号
H059 [语言文字—语言学]
原文传递
题名
汉语方位词东南西北的文化意义解读
被引量:
4
12
作者
蒋冰清
彭芬辉
机构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外语系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编辑部
出处
《湖南社会科学》
CSSCI
2008年第3期193-196,共4页
文摘
语言与文化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内涵。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是语言成分中最具生命力的底层单位,各民族的文化特征,经过历史的积淀,都体现在词汇层面上。方位词是汉语众多基本词汇中最常见的一种。汉语方位词东南西北不仅表达空间概念,而且具有丰富的文化蕴涵。
关键词
天干地支
四象
五行
阴阳
东南西北
分类号
H12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天文与人文—四象——龙、虎、凤、龟
被引量:
2
13
作者
伊世同
机构
北京天文馆
出处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6年第2期43-48,72,共7页
文摘
远古天文,实指星象;古文字“文”与“纹”通,可证.当初,天文乃人类以点点繁星为背景所幻想的天空图案,故,古天文反映着古代人文.四象,又称四神或四灵.用为中国承传天文体系中的星空主要区划.四象既可表征四方与四时,又等分二十八宿为四宫,系二十八宿成熟期标志,并保留有更为原始的变演痕迹;隐现有远古人类对自然宇宙的神化与崇拜.视为人文区分,四象表征着远古人类族系间的征战、兴亡等混同拓展过程,四象也必然成为不同族系或族群所崇拜的图腾神;反映出东方文明的伊始条件.
关键词
天文
人文
四象
Keywords
Astronomy
Humanities
Si Xiang(
四象
)
分类号
P1-091.2 [天文地球—天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楚人的宗教信仰与四象空间观念--兼及对道教的影响
被引量:
4
14
作者
刘玉堂
贾海燕
机构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楚文化研究所
出处
《宗教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44-251,共8页
文摘
周代尤其是东周以来,在不同族群间的相互碰撞与交流中,楚地宗教信仰既受到周边族群的濡染,同时又对周边地区族群的信仰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楚国的东部,楚人受吴越的影响和自身的传统而尚龙;在楚国中部和南部腹心地带的江汉平原和洞庭湖平原,楚人视凤为至上灵物,分明是楚公族信仰与土著楚蛮信仰相互浸淫的结果;楚国的西部,与巴人杂居的楚人受前者的影响而尊虎。楚人三种主要的灵物崇拜及其代表的方位,分别与四象中东、南、西三个方位及其对应的灵物相吻合。此外,楚人卜筮祭祷活动中也不乏有北方信仰的成分,从而大体形成了以灵物配四方的"四象"空间信仰观念,并在某种程度上对道教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关键词
楚人
灵物崇拜
四象
道教
分类号
B933 [哲学宗教—宗教学]
B958
原文传递
题名
中国文化系列解读之四 “三垣四象廿八宿”中隐含的象数思维
15
作者
张诗亚
机构
系西南大学
出处
《中国民族教育》
2024年第6期62-64,共3页
文摘
中华古人善于在观察的基础上取象比类,运用高度的抽象和想象,将日常事物投射到宇宙星空,以此认知世界的本质规律与联系。从古人对“浑天如鸡子”这一将地球比作圆形鸡卵的比喻中,我们得见中华古人的象数思维。而象数思维,其实在“三垣四象廿八宿”这一古老华夏文化的“天体定位系统”“地理定位系统”中展示得更为详尽。
关键词
华夏文化
象数思维
取象比类
本质规律
认知世界
日常事物
四象
三垣
分类号
K209 [历史地理—历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开四关”探析
16
作者
黄梅
刘蓝
汤薇
王祖红
机构
昆明市中医医院
出处
《基层中医药》
2024年第6期90-93,共4页
基金
云南省2020年高层次中医药人才培养对象:云南省中医联合专项(202301AZ070001-151)。
文摘
开四关临床应用甚广,但都局限于狭义的“合谷太冲”。本文从《标幽赋》《灵枢·九针十二原》《针灸大成》等古典医籍中探究开四关的病机理论,结合四象、阴阳探讨开四关的科学内涵,供同仁参考。
关键词
开四关
四象
合谷
太冲
阴阳
Keywords
opening Siguan acupoints
four images
Hegu acupoint
Taichong acupoint
Yin and Yang
分类号
R24 [医药卫生—中医临床基础]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传统文化中的四象观念研究
被引量:
4
17
作者
程万里
机构
江苏南京
出处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201-206,共6页
基金
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指导项目“城市化语境下中国民俗艺术变迁研究”(项目编号:2010SJD760016)
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民俗艺术传承研究”(项目编号:10YSB0011)
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东南大学艺术学研究中心项目“艺术学研究”(项目编号:10YSX001)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四象是中国传统识星体系的物化形式,作为"宇宙形态"的思维理念的典型代表,融入中国传统文化体系。四象体系的内涵在时间的长河中会产生融合和嬗变,最终确定为由五种动物组成的四组灵物。它们分别具有四种不同的颜色以及代表四个不同的方向,并与二十八宿完成固定搭配的严整形式,这便是东宫青(或苍)龙、西宫白虎、南宫朱雀(或鸟)、北宫玄武的四象体系。这种象征思维表现为一种建立在"相似律"之上的巫术观念,把四方、四季、四灵、四象、四色等本不相类的事物放在一个人文建构的图式中加以整体的、浑沌性的把握,使本来无秩序的宇宙有序化。
关键词
四象
星象
时空
图式
分类号
G0 [文化科学]
原文传递
题名
根据中气升降理论探析肿瘤相关性失眠的辨治
18
作者
林嘉珈
王天麟
张海波
机构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
广东省中医院肿瘤科
粤港澳中医药与免疫疾病研究联合实验室
出处
《中医肿瘤学杂志》
2024年第6期32-37,共6页
基金
粤港澳中医药与免疫疾病研究联合实验室(编号:MY2022KF06,2020B1212030006)
广东省中药局(编号:20233014)
+1 种基金
广州地区中西医协同临床重大创新技术建设项目(编号:穗卫函[2023]2318号)
广东省中医院中医药科学技术研究专项资助(编号:YN2022QN24)。
文摘
基于黄元御中气升降理论,张海波教授提出肿瘤相关性失眠的病机内涵为中气虚、营卫损和升降窒四象困;继而出现肝脾不升魂神不安、肺胃不降阴魄不藏,心肾不交扰及神志的病机演变。治疗上重视建中气以枢中轴,临证以黄芽汤为底方;并调四象以复升降:以疏肝解郁,利胆调气法复左升,选柴胡类方;降肺胃气、肝肺周流法复右降,选茯苓类方;交济心肾、寒热并调法复周转,选桂枝金石类方。自此,四象气机周流,清浊复位,升降相依,安眠而枕。另附验案2则以作佐证。
关键词
肿瘤相关性失眠
中气升降
《四圣心源》
四象
Keywords
cancer-related insomnia
ascending and descending of middle qi
Sisheng Xinyuan
four elements
分类号
R273 [医药卫生—中西医结合]
R730.52 [医药卫生—中医肿瘤科]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对偶与汉文化
被引量:
3
19
作者
李海侠
机构
四川重庆西南师大图书馆
出处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6期33-35,共3页
文摘
语言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修辞作为语言运用的一门艺术,也不例外。尽管比喻、比拟、排比、夸张等修辞手法,世界各民族都通用,但另外一些则不然,比如对偶便是中国人的“专利”。对偶富有汉民族文化的特色,这种格式如果不说是汉语所独有的,我们也得承认它在汉语里发展最为充分。汉人的生活离不了对偶句构成的对子。逢年过节、新人结婚、新建筑物落成、新店开业、乔迁之喜、要张挂对联;死了人要做挽联;佛堂、道观无不贴上对联、楹联,有时一道门的左左右右贴了两三副对联;文章、格言警句、赠语勉辞、谚语也常常使用对子,诗词歌赋更是对子的故乡和渊薮。中国古代类书,多设“对偶”一类,搜集有关对子的趣闻典故。那么对偶是怎样浸润于汉文化的温厚土壤,从而成长为一棵根深叶茂的大树的呢?下面拟就汉人哲学思想、审美心态、风俗习惯和语言特色几方面来谈谈。 对偶要求对应词、句的意义相反或相关,不能相同。传统蒙学教材《笠翁对韵》云:“天对地 雨对风 大陆对长空 山花对海树 赤日对苍穹”。某一范畴内截然相反的两端——如天与地、难与易、或由某种差异形成的各种不同角度的对立——如雨同风、赤日同苍穹,构成了上下两句意义的有机联系。这种相对立而统一的原则,正是汉民族宇宙观和方法论外化为文的表现。
关键词
对偶
汉文化
汉语
对联
两仪
太极
汉民族文化
汉人
多样统一
四象
分类号
H19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黄元御“圆圈理论”探析
被引量:
3
20
作者
宋晓宾
齐向华
机构
山东中医药大学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出处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12期1386-1388,共3页
文摘
黄元御学术理论核心是"圆圈理论",对后世影响甚大。圆圈理论认为中气是人体之气的一部分,是中焦脾胃所主之气,在人体气机升降出入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中焦化生中气,中气斡旋,化生木火金水,称作"四象";四象相互转换、变化,生生不息,骤然形成一种圆周,称之为"圆圈",在这一"圆圈"中,化生五脏六腑、精神气血及五味五情,皆是一气周流变化所致,只有中气充盛,四气和谐、条畅,人体的气机循环方有条不紊,而身体健康无病。治疗上倡导扶阳抑阴,用药灵巧,疗效确切,因此,有必要对这一理论进行临床探索,以启迪中医学者。
关键词
黄元御
圆圈
中气
四象
扶阳抑阴
Keywords
Huang Yuanyu
circle
middle qi
four images
support the masculine and restrain the feminine
分类号
R221 [医药卫生—中医基础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西水坡“龙虎墓”与四象的起源
李学勤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1988
29
原文传递
2
藏族土地神的变迁与方位神的形成
谢继胜
《青海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89
1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张载“易之四象”说探讨
向世陵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
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正统四象说”与“医家四象说”相关问题辨析
王正山
张其成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
2014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从竹简看所谓数字卦问题
吴勇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
8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评分制在朝医四象医学辨象中的应用研究
杨男
刘佳文
赵位
徐玉锦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2014
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太极图解
贾耿
《光明中医》
2002
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基于符号学的汉代四象瓦当纹样的研究与设计
陈晨
杨勇
《工业设计》
2024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论细胞基本结构演化中的阴阳规律
田进文
籍涛
郭妍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2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甲印与朝医辨象方法初探
徐玉锦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2010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论翻译研究本土化趋势下的译学体系构建
孟凡君
《上海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2018
5
原文传递
12
汉语方位词东南西北的文化意义解读
蒋冰清
彭芬辉
《湖南社会科学》
CSSCI
2008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天文与人文—四象——龙、虎、凤、龟
伊世同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6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4
楚人的宗教信仰与四象空间观念--兼及对道教的影响
刘玉堂
贾海燕
《宗教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
4
原文传递
15
中国文化系列解读之四 “三垣四象廿八宿”中隐含的象数思维
张诗亚
《中国民族教育》
2024
0
原文传递
16
“开四关”探析
黄梅
刘蓝
汤薇
王祖红
《基层中医药》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7
传统文化中的四象观念研究
程万里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
4
原文传递
18
根据中气升降理论探析肿瘤相关性失眠的辨治
林嘉珈
王天麟
张海波
《中医肿瘤学杂志》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9
对偶与汉文化
李海侠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1990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
黄元御“圆圈理论”探析
宋晓宾
齐向华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3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2
…
28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