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唐书释音》的声类系统
1
作者 何占涛 《贵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6年第5期65-70,共6页
《新唐书》,二百二十五卷,宋欧阳修、宋祁撰。在众多的版本中,清刻本武英殿刻本附宋董衝撰《唐书释音》25卷。本文在对《唐书释音》爬梳整理的基础上,归纳出反切11325条,除去重复出现的,剩余的有效反切为4422条,共有反切上字580个,参照... 《新唐书》,二百二十五卷,宋欧阳修、宋祁撰。在众多的版本中,清刻本武英殿刻本附宋董衝撰《唐书释音》25卷。本文在对《唐书释音》爬梳整理的基础上,归纳出反切11325条,除去重复出现的,剩余的有效反切为4422条,共有反切上字580个,参照《广韵》、《集韵》,理出声母系统。《唐书释音》声母系统主要特征是:轻唇与重唇、舌头与舌上两分,泥、娘合一,精、庄、章分立,船、禅有别,喻纽三、四两分,浊音清化趋势明显,并与送气音的距离更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书 反切 上字 系联
下载PDF
《唐书释音》声母系统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吕胜男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4期26-30,48,共6页
《唐书释音》为宋人董衝所撰,成书于北宋年间,其音注必然对宋代的实际语音现象有所体现。宋代正处于汉语语音由中古音系向近代音系转变的过渡阶段,通过对《唐书释音》声母系统的详尽研究,运用系联法、反切比较法进行分析归纳,得出这个... 《唐书释音》为宋人董衝所撰,成书于北宋年间,其音注必然对宋代的实际语音现象有所体现。宋代正处于汉语语音由中古音系向近代音系转变的过渡阶段,通过对《唐书释音》声母系统的详尽研究,运用系联法、反切比较法进行分析归纳,得出这个音系相对于通过诗词用韵及宋代韵图考出的宋代通语语音而言,有许多共同之处,即主流为宋代通语音系。但较之宋代中原通语,这个音系相对保守,也就是说,其语音演变发展的趋势同于中原通语,但发展速度则比较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书 声母系统 宋代
下载PDF
《唐书释音》中浊音清化反映出的宋代徽语特点
3
作者 李凯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 2009年第3期152-154,共3页
作为一本为僻字注音的音义书,《唐书释音》在因袭的空档中也透露出了许多时音的信息,其中反映方音的音注更是研究方言史的宝贵材料。本文通过对书中浊音清化现象的归纳总结,发现这些与通语演变规则不同的材料,反映出的是宋代的徽语... 作为一本为僻字注音的音义书,《唐书释音》在因袭的空档中也透露出了许多时音的信息,其中反映方音的音注更是研究方言史的宝贵材料。本文通过对书中浊音清化现象的归纳总结,发现这些与通语演变规则不同的材料,反映出的是宋代的徽语面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书 清化 宋代 徽语
下载PDF
论《唐书释音》的声调系统
4
作者 吕胜男 《语文知识》 2012年第3期30-32,共3页
《唐书释音》为宋人董冲所撰,属于宋代音释类著作,该书的音释材料集中体现了宋代实际语音,具有特殊的研究价值。本文通过对《唐书释音》声调系统穷尽性考察研究,得出《唐书释音》的音系主流为宋代通语音系,但这个音系与北方邵雍提出的... 《唐书释音》为宋人董冲所撰,属于宋代音释类著作,该书的音释材料集中体现了宋代实际语音,具有特殊的研究价值。本文通过对《唐书释音》声调系统穷尽性考察研究,得出《唐书释音》的音系主流为宋代通语音系,但这个音系与北方邵雍提出的音系相比,显得较为保守,发展速度较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书 声调 宋代
下载PDF
《唐书释音》韵母系统特殊音注与宋代江西方音
5
作者 吕胜男 《宜春学院学报》 2014年第11期81-84,共4页
《唐书释音》产生于北宋年间,其音注必然对宋代的实际语音现象有所体现,是研究历史语音的重要资料。通过文献考证和现代方言的比较,对《唐书释音》韵母系统的特殊音注进行详尽研究,得出其表现的语音接触大多反映宋代江西方音特征,并由... 《唐书释音》产生于北宋年间,其音注必然对宋代的实际语音现象有所体现,是研究历史语音的重要资料。通过文献考证和现代方言的比较,对《唐书释音》韵母系统的特殊音注进行详尽研究,得出其表现的语音接触大多反映宋代江西方音特征,并由此获得许多宋代江西方音的语音表现,如:蟹摄灰、咍混注;一、三等之间的混注;-n、-、-m尾混注;部分跨摄入声韵混注;阴声韵与入声韵混注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书 韵母系统 特殊 江西方
下载PDF
《唐书释音》韵部系统研究
6
作者 吕胜男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12年第10期30-34,共5页
《唐书释音》为宋人董冲所撰,属于宋代音释类著作,该书的音释材料集中体现了宋代实际语音,具有特殊的研究价值。本文通过对《唐书释音》韵部系统穷尽的系联、比较、统计、归纳,得出其音系主流为宋代通语音系,但显得较为保守,发展速度较慢。
关键词 唐书 韵部 宋代
下载PDF
论《唐书释音》及其语音史料研究价值
7
作者 吕胜男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11期153-154,共2页
《唐书释音》成书于北宋年间,其音注真实反映了汉语语音由中古音系向近代音系转变的过渡阶段,是研究宋代语音史的天然语料,与韵书、韵图、宋人叶音以及宋代诗词用韵已有研究成就相比领域,宋人音释的研究则相对薄弱,加强对《唐书释音》... 《唐书释音》成书于北宋年间,其音注真实反映了汉语语音由中古音系向近代音系转变的过渡阶段,是研究宋代语音史的天然语料,与韵书、韵图、宋人叶音以及宋代诗词用韵已有研究成就相比领域,宋人音释的研究则相对薄弱,加强对《唐书释音》语音史料的挖掘和整理,不仅有助于汉语语音史的研究,对历史方言学的研究也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书 声母系统 宋代
下载PDF
《唐书释音》特殊音注与宋代通语音研究
8
作者 吕胜男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5年第1期118-120,124,共4页
汉语语音由中古音系演变为元明早期官话,其间一些重要音变,大多在宋代产生、发展或完成。《唐书释音》为北宋人董冲所著,其音注必然对宋代的实际通语音变现象有所体现。在《唐书释音》中的特殊音注中,有大量反映宋代通语音变的例子,其... 汉语语音由中古音系演变为元明早期官话,其间一些重要音变,大多在宋代产生、发展或完成。《唐书释音》为北宋人董冲所著,其音注必然对宋代的实际通语音变现象有所体现。在《唐书释音》中的特殊音注中,有大量反映宋代通语音变的例子,其展现的语音演变发展趋势同于中原通语,但发展速度则比较慢,较之中原通语显得相对保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书 特殊 宋代通语
下载PDF
论《新唐书释音》中的舌音声母、齿音声母
9
作者 朱遥玲 《今古文创》 2021年第38期125-128,共4页
《新唐书释音》原名《唐书释音》,是为《新唐书》注音的音义材料。经过数据统计和分析,《新唐书释音》的舌音声母,表现出舌头音与舌上音两分,泥、娘二母合流的特点;其齿音声母的特点则有:精、庄、章三组分立,庄、初合并,禅、船、俟合一... 《新唐书释音》原名《唐书释音》,是为《新唐书》注音的音义材料。经过数据统计和分析,《新唐书释音》的舌音声母,表现出舌头音与舌上音两分,泥、娘二母合流的特点;其齿音声母的特点则有:精、庄、章三组分立,庄、初合并,禅、船、俟合一,庄、章二组在合流的过程中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唐书 齿
下载PDF
《新唐书释音》韵母系统特殊反切研究
10
作者 何占涛 梁艳琪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3期76-80,共5页
《新唐书释音》是附于《新唐书》之后的一本音义材料,该书以反切注音为主,兼有少量释义。因为入声的消失是汉语语音发展的一大特征,通过对入声韵的特殊反切包括相同韵尾的各入声韵之间的混用、不同韵尾的各入声韵之间的混用、入声韵与... 《新唐书释音》是附于《新唐书》之后的一本音义材料,该书以反切注音为主,兼有少量释义。因为入声的消失是汉语语音发展的一大特征,通过对入声韵的特殊反切包括相同韵尾的各入声韵之间的混用、不同韵尾的各入声韵之间的混用、入声韵与阴声韵的混用的讨论,明确入声韵的发展情况,结合阳声韵不同韵尾的混用及开合口互切,确定该语音系统的特点。研究表明《新唐书释音》虽然出现在宋代,但它并没有真正反映宋代实际的语音情况,它既承袭了大部分的古音,又有许多时音的东西反映出来,是一个存古性多于时音性的语音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唐书 入声韵 特殊反切 开合口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