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司马迁《史记》对解经“传”文体的改造
1
作者 唐元 《作家》 北大核心 2013年第02X期140-141,共2页
司马迁创作《史记》时,继承了许多已有的文体,其中包括多种儒家经典与解经文献中的文体,尤其是"传"体对后世文体发展影响至为深远。《史记》"传"体继承了解经"传"体的阐释性和记事性,具有义理与史事两种... 司马迁创作《史记》时,继承了许多已有的文体,其中包括多种儒家经典与解经文献中的文体,尤其是"传"体对后世文体发展影响至为深远。《史记》"传"体继承了解经"传"体的阐释性和记事性,具有义理与史事两种途径。在继承之外,司马迁又为"传"文体加入了情感变数和体例变数。"传"这个由解经而来,跨界到史学、文学中的文体,在司马迁手上完成了关键性的拓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记 文体 解经
原文传递
班固封建正统史观剖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刘隆有 《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9年第4期37-41,36,共6页
班固(32—92),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市东)人,东汉前期最杰出的史学家和重要的文学家。他出生于当时有名的史学世家。父班彪,“专心史籍之间”,著有《史记后传》百余篇。妹班昭,“博学能属文”。尝任皇宫女教师。班固年少时即“博... 班固(32—92),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市东)人,东汉前期最杰出的史学家和重要的文学家。他出生于当时有名的史学世家。父班彪,“专心史籍之间”,著有《史记后传》百余篇。妹班昭,“博学能属文”。尝任皇宫女教师。班固年少时即“博贯載籍”,显露出史学才华。班彪卒后,他因感《史记后传》“所续前史未详,乃潜精研思,欲就其业”,被人以“私改作国史”的罪名,告发下狱。经其弟班超“诣阙上书”,向明帝详细讲了班固“所著述意”,明帝也亲自审查了班固的书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班昭 史记 正统史观 安陵 潜精研思 诣阙上书 汉王朝 校书郎 古今人表
下载PDF
《汉书》中的音乐美学思想 被引量:1
3
作者 蔡仲德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1993年第1期2-7,共6页
班固其人,《汉书》其书《汉书》创始于班彪《史记后传》,彪死,由子固撰成。其中八表及《天文志》则由班固妹昭与马续续成。班固(32—92),字孟坚,东汉史学家、文学家。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早年“博贯载籍,九流百家之言无不穷究。
关键词 九流百家 安陵 音乐美学思想 史记 礼乐志 阴阳五行学派 师挚 天文志 陕西咸阳 不得其所
下载PDF
班固封建正统史观剖析
4
作者 刘隆有 《历史教学(下半月)》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9期52-54,40,共4页
班固(公元32—92年),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市?)人,东汉前期最杰出的史学家和重要的文学家。他出生于当时有名的史学世家。父班彪,“专心史籍之间”,著有《史记后传》百余篇,妹班昭,“博学能属文”,尝任皇宫女教师。班固年少时即... 班固(公元32—92年),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市?)人,东汉前期最杰出的史学家和重要的文学家。他出生于当时有名的史学世家。父班彪,“专心史籍之间”,著有《史记后传》百余篇,妹班昭,“博学能属文”,尝任皇宫女教师。班固年少时即“博贯载籍”,显露出史学才华。班彪卒后,他因感《史记后传》“所续前史未详,乃潜精研思,欲就其业”,被人以“私改作国史”的罪名,告发下狱。经其弟班超“诣阙上书”,向明帝详细讲了班固“所著述意”,明帝也亲自审查了班固的书稿,方被释出狱,任为兰台令史,迁校书郎。奉诏撰东汉国史有关部分成,才得允许继续西汉史的写作,这就是有名的《汉书》。自此以后,他便日益得到亲信,做了东汉王朝的宫庭文人,“数入读书禁中”,不时“献上赋颂”,得到“赏赐恩宠甚渥”(《后汉书·班固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书郎 班昭 史记 正统史观 潜精研思 安陵 兰台令史 诣阙上书 东汉王朝
原文传递
《汉书》
5
作者 董洪利 《文史知识》 1981年第3期50-52,共3页
《汉书》一百二十卷,东汉班固撰。班固字孟坚,扶风安陵人。他的父亲班彪,为了记录西汉的历史曾编写了《史记后传》。班固是在《史记后传》
关键词 史记 安陵 古今人表 班昭 《七略》 论积贮疏 兰台令史 师古注 补注 粮食问题
原文传递
论古为今用对中国古代史学的两重性影响
6
作者 代继华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2年第2期80-86,98,共8页
一、古为今用对中国古代史学的正确导向 古为今用,即强调通过历史研究和著述来为现实服务的思想,作为史学的基本原则和目的之一出现较早。大致说来,当古人有了记述其祖先的生活、功绩,战争乃至自然界的变化和异常的需要时,就出现了古为... 一、古为今用对中国古代史学的正确导向 古为今用,即强调通过历史研究和著述来为现实服务的思想,作为史学的基本原则和目的之一出现较早。大致说来,当古人有了记述其祖先的生活、功绩,战争乃至自然界的变化和异常的需要时,就出现了古为今用的萌芽,正是这种萌芽促进了历史记载的开始、史书的产生和史学的出现。从此,它就始终与中国古代史学同步,日益发挥其作用。中国古代史学独树于世界史学之林,在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古为今用对中国古代史学的正确导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史学 史通 刘知几 史记 世界史 通鉴 私史 史学思想 史学理论 文史通义
下载PDF
《史记十传纂评》的学术价值及其整理本校读札记
7
作者 王豪 《扬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9年第4期8-11,16,共5页
《史记十传纂评》作为一部《史记》评点选本,有其独特的学术价值;作为日本学者研究《史记》著作的一种,反映了《史记》长期以来在日本所扮演的“教科书”角色。其评点主旨较为鲜明地反映了《史记》在文学上的价值和日本学者对于《史记... 《史记十传纂评》作为一部《史记》评点选本,有其独特的学术价值;作为日本学者研究《史记》著作的一种,反映了《史记》长期以来在日本所扮演的“教科书”角色。其评点主旨较为鲜明地反映了《史记》在文学上的价值和日本学者对于《史记》的接受情况;在评点思想上能够以一贯之,突出日本学者的学术思想和文学创作主张。同时,对其整理本存在的不少讹误、脱文、衍文现象,加以指误并进行辨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记纂评》 学术价值 整理本 指误
下载PDF
《燕丹子》与《史记·荆轲传》之关系 被引量:5
8
作者 张海明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21-37,共17页
长期以来,古小说《燕丹子》的成书年代一直令学界感到困惑并不断引发争议,由此牵涉到《燕丹子》与《史记·荆轲传》之关系及其在中国小说史上的定位等相关问题。事实上,《燕丹子》并非出自秦、汉人之手,更非先秦古书,而是南朝江淹... 长期以来,古小说《燕丹子》的成书年代一直令学界感到困惑并不断引发争议,由此牵涉到《燕丹子》与《史记·荆轲传》之关系及其在中国小说史上的定位等相关问题。事实上,《燕丹子》并非出自秦、汉人之手,更非先秦古书,而是南朝江淹假托史事讽喻建平王景素的拟作,其写作时间当在宋后废帝元徽二年(474)江淹被黜吴兴之前。至于此事不为世人知晓,主要是因为江淹碍于现实因素有意隐瞒了自己的作者身份,从而导致了一千五百年来《燕丹子》成书之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丹子》 荆轲 江淹 史记·荆轲
下载PDF
《史记·叔孙通传》的真实旨趣与论赞脱误补正 被引量:4
9
作者 周斌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22-124,共3页
关键词 史记·叔孙通 《长短经》 校勘 刘邦 叔孙生
下载PDF
论《三国史记·金庾信传》独特的创作原则 被引量:3
10
作者 徐健顺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4期10-16,共7页
《三国史记》中包含着高涨的民族意识,并且贯穿于其创作原则之中,从而使《三国史记》与一般的汉文正史在各方面都存在着差异,而这又恰恰是《三国史记》在史学和文学上具有巨大价值的基础。人们读《金庾信传》时可以发现,金庾信这个形象... 《三国史记》中包含着高涨的民族意识,并且贯穿于其创作原则之中,从而使《三国史记》与一般的汉文正史在各方面都存在着差异,而这又恰恰是《三国史记》在史学和文学上具有巨大价值的基础。人们读《金庾信传》时可以发现,金庾信这个形象在民间长期流传的过程中,已经被神化,成为民族的象征。出于高扬民族意识的目的,编纂者给了他相当于国王的待遇,进行神化的描写。这样做尽管与汉文正史的创作原则不符,然而这正是这篇传记成功的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国史记·金庾信 金富轼 神化 民族意识
下载PDF
扁鹊的神话人物属性初探 被引量:1
11
作者 贾利涛 《新余学院学报》 2016年第2期79-80,共2页
从文献记载的语境分析了《史记·扁鹊传》之前对扁鹊的片段记载,说明扁鹊是公认的神医代表,属于神话人物之列;叙述完整的扁鹊事迹的记载相互矛盾,在当时语境看来扁鹊是神话人物。《史记·扁鹊传》以列传的形式重新阐释了扁鹊神话。
关键词 扁鹊 史记·扁鹊 神话人物
下载PDF
《史记》人物合传中的特殊表达 被引量:1
12
作者 郭全芝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3期15-19,共5页
《史记》人物合传是具有特殊功能的文体形式。合传中的人物往往是同中有异,从而自然形成对比。司马迁对此往往加以强化,以便借助于人物的差异,表明自己的倾向。此外,在人物合传中,司马迁还往往借助特殊作法,如选材上的"避重就轻&qu... 《史记》人物合传是具有特殊功能的文体形式。合传中的人物往往是同中有异,从而自然形成对比。司马迁对此往往加以强化,以便借助于人物的差异,表明自己的倾向。此外,在人物合传中,司马迁还往往借助特殊作法,如选材上的"避重就轻"、明显的主次之分、对比映衬、"雷同"式写法等等,目的多是为了引起读者的注意,以便读者深究自己的写作意图,从而体味不便明言的隐微意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记》合 “避重就轻” 主次之分 对比映衬 “雷同”写法 特殊表达
下载PDF
祖国医学中的口腔保健论述
13
作者 张雪峰 《江苏卫生保健(今日保健)》 2006年第4X期50-51,共2页
关键词 口腔保健 牙宣 揩齿 口腔卫生保健 清胃散 固齿 黄帝内经 史记·仓公 《外台秘要》 后天之本
下载PDF
古人的刷牙经
14
作者 振河 《大众科学》 2015年第5期19-21,共3页
每次看到牙膏广告,心里面就有个疑问,古人是如何刷牙的?那个时候还没有牙膏啊。可是,不刷牙,牙齿又很容易蛀掉。那个时候,牙诊疗手段没有现在这么发达,顶多就是拔掉。顺便,我们还可以置疑一下“笑不露齿”的古语含义,怕不是因为礼貌规... 每次看到牙膏广告,心里面就有个疑问,古人是如何刷牙的?那个时候还没有牙膏啊。可是,不刷牙,牙齿又很容易蛀掉。那个时候,牙诊疗手段没有现在这么发达,顶多就是拔掉。顺便,我们还可以置疑一下“笑不露齿”的古语含义,怕不是因为礼貌规范,而是不能“笑出牙”——牙膏都没有,牙齿都坏掉,哪有牙齿可露?拥有一口洁白健康的牙齿,是人人所期盼之事,而刷牙自然是维护牙齿健康的最主要手段。其实,在古代,人们就懂得清洁牙齿的重要性了。《礼记》中“鸡初鸣,咸盥漱”的记载,说明古人早就有了漱口的习惯。而《史记·仓公传》中也有批出引起龋齿的原因是“食而不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记·仓公 出牙 诊疗手段 揩齿 医学典籍 杨柳枝 刮舌 西晋文学 小儿疳虫蚀齿方 杨枝
下载PDF
关于《说文》中的两个符号
15
作者 孟昭连 《文学与文化》 2018年第4期108-111,共4页
《说文解字》中有两个符号""与"",许慎分别释为"有所绝止而识之"和"钩识也"。现代语言学著作大都将之视为古代"最早的句读符号",以说明中国自古就有标点符号。本文通过对所举例证《... 《说文解字》中有两个符号""与"",许慎分别释为"有所绝止而识之"和"钩识也"。现代语言学著作大都将之视为古代"最早的句读符号",以说明中国自古就有标点符号。本文通过对所举例证《史记·东方朔传》的分析,证明"绝止而识""钩识"实指文人阅读停止时的标记,而非用于句读的标点符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说文》《史记·东方朔》标点 句读
下载PDF
“冯唐”典故辨析
16
作者 刘慧文 《阅读与写作》 2003年第8期23-24,共2页
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二册王勃的《滕王阁序》一文在嗟叹“时运不齐,命运多舛”时,用了一个典故——冯唐易老。课文释此典故为“冯唐,西汉人,有才能却一直不受重用。汉武帝时选求贤良。
关键词 “冯唐” 典故 高中语文第二册 《滕王阁序》《史记·冯唐》《汉武故事》 《冬夜书怀》
下载PDF
大医谦逊
17
作者 段逸山 《上海中医药杂志》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83-83,共1页
谦逊是成就名医的必备条件。 《左传·定公十三年》有“三折肱知为良医”的名言。《汉语大词典》解释为:“谓多次折断手臂,就能懂得医治折臂的方法。后多喻对某事阅历多,富有经验,自能造诣精深。”这是传统的说法,有一定道理... 谦逊是成就名医的必备条件。 《左传·定公十三年》有“三折肱知为良医”的名言。《汉语大词典》解释为:“谓多次折断手臂,就能懂得医治折臂的方法。后多喻对某事阅历多,富有经验,自能造诣精深。”这是传统的说法,有一定道理。如《孔丛子·嘉言》:“宰我使于齐而反,见夫子曰:‘梁丘据遇虺毒,三旬而后瘳。朝,齐君会大夫、众宾而庆焉。弟子与在宾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谦逊 名医 《左·定公十三年》 《孟子·梁惠王上》 史记·扁鹊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