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郭店楚简别释 被引量:33
1
作者 陈伟 《江汉考古》 1998年第4期67-72,共6页
关键词 《六德》 《唐虞之道》 楚系简帛文字编 楚简 成之闻之 古文声韵 郭店简 楚文字 上古音 忠信之道
下载PDF
论日本传《古文孝经》决非“隋唐之际”由我国传入 被引量:9
2
作者 舒大刚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10-117,共8页
清乾隆年间从日本传入我国的《古文孝经孔传》,其间有大量“古文”奇字,曾被近时学人用来论证日传《古文孝经》“系自我国隋、唐时期传入日本”的证据。本文通过考察北宋字形类工具书《汗简》、《古文四声韵》保存唐宋时期所传“古孝... 清乾隆年间从日本传入我国的《古文孝经孔传》,其间有大量“古文”奇字,曾被近时学人用来论证日传《古文孝经》“系自我国隋、唐时期传入日本”的证据。本文通过考察北宋字形类工具书《汗简》、《古文四声韵》保存唐宋时期所传“古孝经”字形情况,证明日传“古文”与唐宋“古文”在文字上缺少同一性,不是同一传承系统,看不出系“由我国隋唐之际传入”的痕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文孝经》 古文 文献研究 经学 日本 《汗简》 古文声韵 字形
下载PDF
谈隶定古文中的义近误置字 被引量:7
3
作者 徐在国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1998年第6期25-26,共2页
关键词 古文声韵 《篆隶万象名义》 《一切经音义》 《龙龛手镜》 《集韵》 古籍整理 《史记·秦始皇本纪》 《宋本广韵》 《尔雅义疏》 《说文解字》
下载PDF
释“巫” 被引量:7
4
作者 涂白奎 《华夏考古》 1997年第1期89-92,113,共5页
关键词 《说文解字》 甲骨文 殷墟卜辞 《周礼 甲骨卜辞 天地神人 古文声韵 《尔雅·释诂》 内蒙古师范大学 祭祀活动
原文传递
《新集古文四声韵》与《集古文韵》辨异 被引量:6
5
作者 周祖谟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1991年第1期7-9,共3页
《新集古文四声韵》为北宋仁宗庆历四年(公元1044年)夏竦所作,是在后周郭忠恕所著《汗简》之后一部集录古文的字书。此书大体以《汗简》为基础,而另外又有所采集,所以比《汗简》字数稍多。《汗简》是按《说文解字》始一终亥五百四十... 《新集古文四声韵》为北宋仁宗庆历四年(公元1044年)夏竦所作,是在后周郭忠恕所著《汗简》之后一部集录古文的字书。此书大体以《汗简》为基础,而另外又有所采集,所以比《汗简》字数稍多。《汗简》是按《说文解字》始一终亥五百四十部的部次来排列的,《古文四声韵》则是根据唐本《切韵》分韵来编排的,两者体制不同。 《古文四声韵》通常所见是清乾隆四十四年(公元1779年)新安汪启淑一隅草堂刻本。他是根据毛氏汲古阁所藏的影宋抄本覆刻的。汲古阁抄本卷首夏竦序中阙一百数十字,汪氏据桂馥友人用《永乐大典》校补增入,始成完壁。 现在我们在汪刻本之外,又有了中华书局1983年据北京图书馆所藏宋刻配抄本影印的《新集古文四声韵》。这个本子以前没有印过,宋刻部分与抄配部分与汪启淑本完全相同。抄配部分书写之美无与伦比,楷法效欧阳询,古文篆法也极为精致,当出于名手。 《古文四声韵》根据的《切韵》比已知的唐本《切韵》分韵都多。卷一平声上有二十九韵,卷二平声下有三十韵,卷三上声有五十六韵,卷四去声有六十韵,卷五入声有三十五韵,四声共有二百一十韵。我们已知陆法言《切韵》是一百九十三韵,王仁昫《刊谬补缺切韵》是一百九十五韵。多严韵上去二声韵,蒋斧本《唐韵》平声比王仁昫书多谆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韵 反切 集韵 辨异 古文声韵 《切韵》 《汗简》 去声 韵书 平声
下载PDF
隶定古文疑难字释例(一)
6
作者 刘伟浠 《中国文字学报》 2023年第1期183-187,共5页
本文对传世字书中若干隶定古文进行校补,《龙龛手鉴》的古文“■”即“伊”字,古文“■”是“工”字。《古文四声韵》中的古文“■”是“■”之讹,古文“■”是“仌”的隶讹,古文“■”源于“百”的篆体古文“■”。《玉篇》等字书中的... 本文对传世字书中若干隶定古文进行校补,《龙龛手鉴》的古文“■”即“伊”字,古文“■”是“工”字。《古文四声韵》中的古文“■”是“■”之讹,古文“■”是“仌”的隶讹,古文“■”源于“百”的篆体古文“■”。《玉篇》等字书中的“讘”或作“■”,“讘”可能是“■”之形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抄古文 隶定古文 疑难字 古文声韵
原文传递
《新集古文四声韵》与《集古文韵》字形来源差异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刘建民 《励耘语言学刊》 CSSCI 2016年第1期277-287,共11页
夏竦的《古文四声韵》是现存重要的传抄古文字书。该书的两个重要版本《新集古文四声韵》与《集古文韵》之间字形来源的差异,有80处之多。本文从六个方面具体分析了造成这些来源差异的原因。
关键词 传抄古文 《集古文韵》 古文声韵
下载PDF
郭店简古文二考 被引量:1
8
作者 何琳仪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2002年第5期1-3,6,共4页
本文根据北宋夏辣《古文四声韵》一书辑录的字形,对郭店简的“达”字形体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在诸家研究的基础上对《语丛》中“兢”字提出了新的看法。
关键词 古文声韵 释达 省简 饰笔 释兢
下载PDF
巴蜀古文戈铭试读 被引量:3
9
作者 冯广宏 《四川文物》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3-9,共7页
巴蜀古文戈铭试读冯广宏一、引言近年发现的战国前后巴蜀铜戈上,刻有巴蜀古文字者已有多件,铭文累计已有约60字。这种文字笔划与甲骨文、金文有相似之处,但并非古汉字。对于文字体系问题,目前大致有两种意见:一种认为属于表意文... 巴蜀古文戈铭试读冯广宏一、引言近年发现的战国前后巴蜀铜戈上,刻有巴蜀古文字者已有多件,铭文累计已有约60字。这种文字笔划与甲骨文、金文有相似之处,但并非古汉字。对于文字体系问题,目前大致有两种意见:一种认为属于表意文字体系,是方块字而非拼音字。这种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汉字 巴蜀 表意文字体系 古文字研究 古文声韵 《龙龛手镜》 李学勤 词义 文物 青铜器铭文
下载PDF
说“”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国正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30-36,共7页
说“■”李国正自乾嘉迄今,研究“”的学者代不乏人,然观点歧异,头绪纷繁,要之,可归纳为五种意见。第一是反训说,以王念孙、钱大昕等为代表,认为乱之所以有治义是反训所致,这也是当前学术界最普遍的观点;第二是转注说,段玉裁... 说“■”李国正自乾嘉迄今,研究“”的学者代不乏人,然观点歧异,头绪纷繁,要之,可归纳为五种意见。第一是反训说,以王念孙、钱大昕等为代表,认为乱之所以有治义是反训所致,这也是当前学术界最普遍的观点;第二是转注说,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以为乱本训不治,转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文声韵 《说文》 甲骨文字形 偏旁 战国时期 字本义 “治理” 《孝经》 《说文解字注》 古文
下载PDF
楚币新探 被引量:3
11
作者 黄锡全 《中国钱币》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10-16,1,共8页
楚币新探黄锡全ANEWPROBEOFCOINSOFCHUSTATE¥HuangXiquanAbstract:Authortakessomenewexplanationsabouttheinscriptiononthe... 楚币新探黄锡全ANEWPROBEOFCOINSOFCHUSTATE¥HuangXiquanAbstract:Authortakessomenewexplanationsabouttheinscriptiononthebigbronzespadeco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货币 包山楚简 战国文字 古文字研究 王献唐 古文声韵 《说文》 中国古代货币 货币制度 “在”
原文传递
“亂”字探源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国正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5年第4期126-134,共9页
“亂”字探源李国正在中国古代书籍中是一个相会惹人注目的字眼儿,训诂学、音韵学、文字学的若干难点,都汇集在的字源问题上。自汉以降,不少学者对这个字的研党倾注了心血,但至今仍然头绪纷繁,不得要领.本文以出土材料为依据,综... “亂”字探源李国正在中国古代书籍中是一个相会惹人注目的字眼儿,训诂学、音韵学、文字学的若干难点,都汇集在的字源问题上。自汉以降,不少学者对这个字的研党倾注了心血,但至今仍然头绪纷繁,不得要领.本文以出土材料为依据,综合文献和各家的研究意见,对字形音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骨文字 毛公鼎 古文 少数民族地区 独体字 文字学 古文声韵 西周早期 《说文》 形音义
下载PDF
《新集古文四声韵》与《集古文韵》卷三差异性研究
13
作者 刘建民 《中国文字研究》 CSSCI 2016年第1期103-109,共7页
《新集古文四声韵》和《集古文韵》,是现存与夏竦《古文四声韵》有关的两个重要传抄古文字书版本。二者存在诸多差异,本文从六个方面总结了它们之间的差异,并对其成因作了探讨。
关键词 传抄古文 古文声韵 《集古文韵》
下载PDF
《广韵》反切与韵字归部混误 被引量:1
14
作者 郑明友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1995年第6期28-35,共8页
《广韵》反切与韵字归部混误郑明友《广韵》书中有韵字与其反切下字分收两韵的混误现象,统计全书平上去人各卷,在三十个韵部中共有四十七处之多,如果不计声调之异,则只出现于二十一的系中。用前代韵书及字书所存的反切材料相较,不... 《广韵》反切与韵字归部混误郑明友《广韵》书中有韵字与其反切下字分收两韵的混误现象,统计全书平上去人各卷,在三十个韵部中共有四十七处之多,如果不计声调之异,则只出现于二十一的系中。用前代韵书及字书所存的反切材料相较,不难找出致误的原因,从中也发现《广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韵》 《唐韵》 古文声韵 《说文》 韵谱 反切下字 《集韵》 《玉篇》 韵书 王二
下载PDF
年代辨析 毓庆宫旧藏“为善最乐”印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人聪 《故宫博物院院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24-26,共3页
1987年春,台北故宫博物院曾举办一次《故宫历代铜印特展》,展品共300方,是从乾隆时期搜集的《金薤留珍》、热河行宫避暑山庄藏印以及毓庆宫藏印等1648方古玺印中精选出来的。此次展览还出版了一本《故宫历代铜印特展图录》(以下简称《... 1987年春,台北故宫博物院曾举办一次《故宫历代铜印特展》,展品共300方,是从乾隆时期搜集的《金薤留珍》、热河行宫避暑山庄藏印以及毓庆宫藏印等1648方古玺印中精选出来的。此次展览还出版了一本《故宫历代铜印特展图录》(以下简称《图录》),由张光远先生编辑并作释文,台北故宫博物院1987年7月出版。其中第82页编号印3的一方,鼻钮,长3.11、宽2.95厘米,印面铸阳文四字。(图一)此印原为毓庆宫旧藏。《图录》的编者将此印的年代定为周,并解释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文声韵 《汗简》 宋代窖藏 故宫博物院 玺印 “为”字 避暑山庄 热河行宫 图录 乾隆时期
原文传递
古陶文考释三篇 被引量:1
16
作者 施谢捷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66-70,共5页
古陶文考释三篇施谢捷一、释“市久”山东出土陶文中有下揭诸戳印:*1《陶汇》3.1069①*2《陶汇》3·1137*3《陶汇》3.1163*4《陶汇》3·1324印文原均缺释。②《陶征》将“*1”、“*2”左半... 古陶文考释三篇施谢捷一、释“市久”山东出土陶文中有下揭诸戳印:*1《陶汇》3.1069①*2《陶汇》3·1137*3《陶汇》3.1163*4《陶汇》3·1324印文原均缺释。②《陶征》将“*1”、“*2”左半认作“彳”旁,谓“古彳与通作”,因而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汇》 古陶文 《金文编》 古文声韵 战国文字 《说文》 甲骨文 《汗简》 中华书局 先秦古文
下载PDF
传抄古文校释五则
17
作者 刘伟浠 《中国文字研究》 2022年第1期70-75,共6页
传抄古文一般是指汉以后历代辗转抄写保留下来的古文字,分为篆体古文、隶定古文两种。但在后世流传中又混入不少俗字,造成其来源十分复杂。本文重新讨论字韵书中传抄古文“嬉”“奇”“巨”“苦”“隐”。
关键词 传抄古文 《汗简》 古文声韵
下载PDF
《碧落碑》用字考察——兼及其对唐代中后期篆书创作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杨勇 《中国书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1期128-131,共4页
碧落碑系唐代篆书名碑,字体兼取古文、籀文及小篆,文字奇古难识,却也有据可依。本文通过梳理碑文字形的来源并分析其讹变、假借等用字现象后发现,碑文中的古文大部分来自《说文解字》和《三体石经》,还有一些古文形体直接来源于甲骨文... 碧落碑系唐代篆书名碑,字体兼取古文、籀文及小篆,文字奇古难识,却也有据可依。本文通过梳理碑文字形的来源并分析其讹变、假借等用字现象后发现,碑文中的古文大部分来自《说文解字》和《三体石经》,还有一些古文形体直接来源于甲骨文、金文、简帛书和玺印文字等;碑文中的籀文和小篆大都直接来源于《说文解字》。碧落碑奇特的用字现象,加之此碑刻于唐代早期,对唐代中后期的篆书家如李阳冰等产生了较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文 讹变 《汗简》 古文声韵 李阳冰
原文传递
传抄古文研究札记三则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伟浠 《语言研究集刊》 2020年第2期384-390,446-447,共9页
《古文四声韵》等所录"老"古文"■"是"寿"之省讹。《籀韵》"寿"作■,则是"寿"的讹俗。《集韵》"壔"古文作■,其右部"■"是"寿"之讹。《龙龛手鉴》录&... 《古文四声韵》等所录"老"古文"■"是"寿"之省讹。《籀韵》"寿"作■,则是"寿"的讹俗。《集韵》"壔"古文作■,其右部"■"是"寿"之讹。《龙龛手鉴》录"俟"的两个古文"■""■",前者是"寿"之俗讹,后者是"畴","俟""畴"是义近误植。《古文四声韵》"卑"古文■是中古俗体。《古文四声韵》"吴"■、■均是"於"字讹体,古文借"於"表"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汗简》 古文声韵 《龙龛手鉴》 《集韵》 传抄古文
原文传递
《汗简》、《古文四声韵》研究综述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丹 《菏泽学院学报》 2009年第6期112-115,共4页
对《汗简》和《古文四声韵》的研究在中国传统文字学的发展长河中经历了一个由否定到肯定的过程。从20世纪50年代至今,地下新材料的不断发现,引起了众多学者对战国文字与传抄古文字关系的理性思考,从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探究古籍... 对《汗简》和《古文四声韵》的研究在中国传统文字学的发展长河中经历了一个由否定到肯定的过程。从20世纪50年代至今,地下新材料的不断发现,引起了众多学者对战国文字与传抄古文字关系的理性思考,从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探究古籍版本源流及辨伪的角度对二书的研究与综述性的文章均取得了重要成就。今天应该从不同的视角以审慎的态度来研究和利用这些宝贵资料,从而更好地实现它们在考释文字、审定音韵、古籍版本探源、辨伪等方面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汗简》 古文声韵 战国文字 传抄古文 综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