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浅谈“历史与社会”教学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被引量:1
1
作者 方爱娟 《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参考)》 2007年第12期28-29,共2页
《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引导学生综合地、整体地认识社会,逐步形成真实而全面的社会生活观念,倡导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学生终身学习、持续发展奠定必要的知识和能力基础”。很明显,新课标强调的是学生的“学”,教... 《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引导学生综合地、整体地认识社会,逐步形成真实而全面的社会生活观念,倡导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学生终身学习、持续发展奠定必要的知识和能力基础”。很明显,新课标强调的是学生的“学”,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为此,教师只有改变传统的单纯知识传授为引导学生探求知识,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精神,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笔者认为,在《历史与社会》课堂上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对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和提高人文素养具有着积极的意义。下面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点粗浅体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社会 能力的培养 学生探究 教学实践 历史社会课程标准 知识传授 引导学生 学习方式
下载PDF
初中《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评价的探索
2
作者 林德超 《活力》 2009年第05X期54-55,共2页
合理的评价策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具有重要作用。初中《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二)指出.教师应转变课堂评价的观念。明确课堂评价的重点,改进教学评价的方法。现主要对多元化的课堂评价方式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 历史社会课程标准 课堂教学评价 初中 课堂评价方式 学生综合素质 评价策略 多元化 教师
下载PDF
综合文科课程与中学历史教学改革——以《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二)》及人教版教材为例 被引量:9
3
作者 赵世瑜 杨梅 《历史教学》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9-12,共4页
近几年来,随着教育部《课程标准》颁布和据此编写的实验教材陆续在各实验区进行实验,对它们的优劣得失的讨论也多了起来.但是,尽管综合课程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对它的讨论却寥若晨星,这也许是因为人们还没有实践经验的总结.由于7-9年级... 近几年来,随着教育部《课程标准》颁布和据此编写的实验教材陆续在各实验区进行实验,对它们的优劣得失的讨论也多了起来.但是,尽管综合课程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对它的讨论却寥若晨星,这也许是因为人们还没有实践经验的总结.由于7-9年级的《历史与社会》与《历史》课程一样,也承载着进行历史教育的任务,它们二者又同样应该作为高中阶段历史教育的知识和能力支撑①,因此对它加以讨论是极其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文科课程 中学 历史教学 改革 历史社会课程标准(二)》 人教版历史教材 研究性学习 综合探究活动
下载PDF
走向对话的教育评价——以《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一)》的评价研究为例 被引量:3
4
作者 王凯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4年第5期17-21,共5页
评价可以看作为一种对话活动。马丁·布伯提出了三种对话方式 :真正的对话、技术性的对话和装扮成对话的独白。从这一视角看 ,教育评价史就是从独白走向对话的发展过程。教育评价将转向一种面向教育生活的平等的、理解的和生成性的... 评价可以看作为一种对话活动。马丁·布伯提出了三种对话方式 :真正的对话、技术性的对话和装扮成对话的独白。从这一视角看 ,教育评价史就是从独白走向对话的发展过程。教育评价将转向一种面向教育生活的平等的、理解的和生成性的对话活动。对《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 (一 )》的评价活动正是这一理念转向的注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社会课程标准(一)》 教育评价 对话关系 教育史
下载PDF
基于课标,超越教材——《营建舒适的生活环境》课堂教学及反思
5
作者 夏陈伟 《中小学教学研究》 2007年第3期19-20,共2页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二)》是历史与社会教材编写的依据,也是指导历史与社会教学活动的最根本...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二)》是历史与社会教材编写的依据,也是指导历史与社会教学活动的最根本依据。人教版《历史与社会》教材是依据《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二)》编制的、系统反映历史与社会这门全新的综合学科的教学用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材编写 历史社会课程标准(二)》 课堂教学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生活环境 国家课程标准 历史社会 课标
下载PDF
体现综合课程的独特价值——《义务教育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修订解读
6
作者 牛学文 《浙江教学研究》 2012年第2期8-9,共2页
新版课标充分反映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把《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一)》与《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二)》合二为一,汇集它们各自的优点,进一步体现综合课的独特价值。
关键词 历史社会课程标准(二)》 独特价值 综合课程 义务教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解读 修订 合二为一
下载PDF
材料解析主题式载体教学的设计与运用——历史与社会课程教学设计例析
7
作者 林慧芳 《中学教学参考》 2011年第15期55-57,共3页
《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二)》在教学能力上提出教师“是否善于利用多种方法、手段,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学会综合地分析问题的方法”以提高课堂有效性。有效的课堂教学有赖于教师创造力的发挥,在贯彻课程标准、教学目标,完成... 《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二)》在教学能力上提出教师“是否善于利用多种方法、手段,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学会综合地分析问题的方法”以提高课堂有效性。有效的课堂教学有赖于教师创造力的发挥,在贯彻课程标准、教学目标,完成教学内容的同时灵活地运用教材、处理教材,不至于被教材完全束缚住手脚,照本宣科,从而灵活多样地开展教学设计,创造性地运用各种教学载体,使课堂教学形式更加丰富多彩,实现教学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社会课程标准(二)》 课程教学设计 教学载体 主题式 课堂教学形式 教师创造力 例析 解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