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36
篇文章
<
1
2
…
2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解表类中药的模糊聚类分析
被引量:
21
1
作者
周鲁
唐向阳
+1 位作者
付超
彭世虎
《华西药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5期339-341,共3页
目的 讨论解表类中药之间的相互关系 ,为该类中药的复方组方研究提供启发和思路。方法 应用模糊数学中的聚类分析方法。结果 大豆卷和浮萍与辛凉解表药中诸味药差异较大。辛温解表药中的麻黄和藁本 ,紫苏、生姜、白芷、辛夷和葱白 ,...
目的 讨论解表类中药之间的相互关系 ,为该类中药的复方组方研究提供启发和思路。方法 应用模糊数学中的聚类分析方法。结果 大豆卷和浮萍与辛凉解表药中诸味药差异较大。辛温解表药中的麻黄和藁本 ,紫苏、生姜、白芷、辛夷和葱白 ,香薷和荆芥 ;辛凉解表药中的薄荷和菊花 ,葛根和升麻在药性上具有较高的等价性。辛温解表药之间的药性差异小于辛凉解表药之间的药性差异。结论 应用聚类分析方法讨论解表类中药之间的相互关系 ,得到了某些与传统中医理论相同的结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凉解表药
中药
辛温解表药
药性
医理
传统中医
葱白
大豆
菊花
紫苏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医药传承的战略思考(上)
被引量:
25
2
作者
王键
黄辉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3年第1期1-5,共5页
该文认为,中医药传承的内容可分为医术(诊疗养生技术、实用医药知识)、医理(理论学说)、医道(思想理念、认知思维和价值取向)三个层次,医术是传承的基点,医理是传承的基本内容,医道是传承的核心和最高境界,并从当前中医药传承的缺失内...
该文认为,中医药传承的内容可分为医术(诊疗养生技术、实用医药知识)、医理(理论学说)、医道(思想理念、认知思维和价值取向)三个层次,医术是传承的基点,医理是传承的基本内容,医道是传承的核心和最高境界,并从当前中医药传承的缺失内容和薄弱环节入手,强调了中医医术、医理、医道传承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认为当代中医药的传承模式,归纳起来大致可分为院校制、师承制、组合型和研究型四种,并分析了四种模式各自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认为中医药传承涉及面广,是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系统工程,并从中华传统文化、现代科技创新、当代中医临床、中医人才培养、中医学科建设、社会生态环境六个方面作了具体分析。该文还认为,中医药传承要以保存中医药的"遗传基因"为核心,以全体中医药人员的传承为基础,以培养造就新一代名医大家为目标,以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的继承为重点,以研究型传承为突破口,院校制传承与师承制传承并重并举,全面完整地推进中医药传承工作;并从全面动员中医药人员传承中医药、改革中医药院校教育、调整改进师承制培养、纠偏科研型师承的方向、不要忽视中药内容的传承、改善中医药传承的社会环境六个方面,作了战略思考和顶层框架设计,以促使形成"政府主导,学界引领,临床传承,全民推动"的传承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传承
医术
医理
医道
传承模式
系统工程
遗传基因
战略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瑶医医理简述
被引量:
21
3
作者
李彤
《广西中医药》
2003年第6期39-41,共3页
关键词
瑶医
医理
民族医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太极拳教学中的要点及注意事项
被引量:
17
4
作者
郑贺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91-93,共3页
关键词
太极拳教学
拳种
体育文化
拳理
传统武术
太极拳运动
创造力
医理
注意事项
历代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药抗肿瘤免疫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
10
5
作者
杜娟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04年第5期507-509,共3页
关键词
抗肿瘤免疫
中药研究
扶正固本
医理
传统中医
吻合
肿瘤生物治疗
研究进展
中药活性成分
中药复方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四种中药复方乙醇提取物对酪氨酸酶抑制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
13
6
作者
刘之力
李雅莉
+2 位作者
郑义宏
刘俐
宫淑敏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2005年第1期27-28,共2页
目的将13味对酪氨酸酶具有不同抑制作用的中药根据中医理法组成4种方剂,观察中药复方对酪氨酸酶的影响,以探讨中医理法和实验药效的关系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为临床优化组方提供实验依据。方法Ⅰ方,活血化瘀,柔肝疏肝,针对肝郁型;Ⅱ方,...
目的将13味对酪氨酸酶具有不同抑制作用的中药根据中医理法组成4种方剂,观察中药复方对酪氨酸酶的影响,以探讨中医理法和实验药效的关系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为临床优化组方提供实验依据。方法Ⅰ方,活血化瘀,柔肝疏肝,针对肝郁型;Ⅱ方,补气行气,健脾祛湿,针对脾虚型;Ⅲ方,补肾阴、补肾阳,针对肾虚型;Ⅳ方,补益气血,调和阴阳。通过离体实验测定中药复方对酪氨酸酶抑制率。结果实验结果显示,Ⅰ、Ⅱ、Ⅳ方显著抑制酪氨酸酶活性,按作用强弱依依次为Ⅳ、Ⅱ、Ⅰ方(P<0.05)。结论在临床治疗黄褐斑时,要选择具有实验药效的药物,但不可忽视中医理论的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酪氨酸酶
中药复方
医理
抑制作用
补肾
乙醇提取物
中医
理法
结论
实验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医籍、医名与医理:明末李中梓的儒医形象及知识传承
被引量:
12
7
作者
冯玉荣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21-129,共9页
明清两季,儒医鼎盛,但医者之所以获"儒医"之名,并非由国家进行资格认证,而是基于职业出身、医术水平、医学著述、社会交往、济世关怀等社会化标准的形象认同。李中梓为明末名医,幼习举业,由儒入医,深通医理,著述丰硕,自成医派...
明清两季,儒医鼎盛,但医者之所以获"儒医"之名,并非由国家进行资格认证,而是基于职业出身、医术水平、医学著述、社会交往、济世关怀等社会化标准的形象认同。李中梓为明末名医,幼习举业,由儒入医,深通医理,著述丰硕,自成医派,为儒医之重要典范。在李中梓医名的养成与传播过程中,所著医籍居于中心位置。其医籍既重医理归纳普及,亦重医案汇集分析。医籍由新安商人出资,广为刊刻,病者、医者、士林、官府无不看重。医籍既是其专业水准之体现,也是极具说服力的个人"营销",更以兼具儒士风雅,士林交游广阔,儒医之名既知于当世,更垂范后世。然在医学并未列于主流知识谱系的明清时代,盛名之下,学派渐成,亦彰显在社会化的职业养成及专业评定体系之下医学传承的市场及知识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籍
医名
医理
儒医
李中梓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新安医家余国珮“燥湿为纲”学术思想探析
被引量:
10
8
作者
张佩文
王键
+1 位作者
侯阿美
郭锦晨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2495-2498,共4页
清代新安医家余国珮集前贤诸家之长结合自身临床实践经验,发前医之未备,补前贤所未及,首创'燥湿为纲'学说,法简理赅,融会贯通。文章阐述了余国珮'燥湿为纲'学说的理论渊源以及与中医四诊的联系,并归纳分析了其在外感病...
清代新安医家余国珮集前贤诸家之长结合自身临床实践经验,发前医之未备,补前贤所未及,首创'燥湿为纲'学说,法简理赅,融会贯通。文章阐述了余国珮'燥湿为纲'学说的理论渊源以及与中医四诊的联系,并归纳分析了其在外感病、内伤病、外科以及妇科中的指导意义,以期对现代临床辨治起到借鉴和启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国珮
燥湿为纲
医理
新安医学
原文传递
“肺朝百脉”文理医理考
被引量:
10
9
作者
邸若虹
何新慧
李永健
《湖北中医杂志》
2006年第4期19-21,共3页
关键词
肺
肺朝百脉
文理
医理
考证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王道与医理——浅谈儒学思想对中医学之影响
被引量:
9
10
作者
张珍玉
《中医药学报》
CAS
2003年第4期3-5,共3页
首先提出儒学的中心思想是“忠恕” ,明确了行恕道 ,是行“仁”之事 ,即是“爱人” ,是“王道” ;并通过对中医学漫长历史演进过程中“医乃仁术”等理论观点 ,特别是中医学史上儒医现象的分析 ,提出了医道即是儒道 ,医者只有通儒道 ,明...
首先提出儒学的中心思想是“忠恕” ,明确了行恕道 ,是行“仁”之事 ,即是“爱人” ,是“王道” ;并通过对中医学漫长历史演进过程中“医乃仁术”等理论观点 ,特别是中医学史上儒医现象的分析 ,提出了医道即是儒道 ,医者只有通儒道 ,明“仁义” ,方能存仁心而博施济众。又从儒家“仁义”、“中庸”与中医学“精诚”、“平衡”的对比分析入手 ,进一步论述了中医学与儒学的密切关系 :一是以仁爱之心 ,行精诚之医 ;二是解“中庸”之道 ,行执中有权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学思想
中医学
王道
医理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浅议中医肺脏的临床形体基础
被引量:
9
11
作者
胡剑北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9-10,共2页
目的:研究中医肺的临床病变、诊治、用药等与肺的形体之间的关系,建立肺脏形体医理学。方法:应用古今比较法、统计分析法对肺的临床与肺形体关系进行研究。结果:中医所论肺病基于肺的形体,诊断中医肺病要依赖肺的形体,治疗肺病的药物作...
目的:研究中医肺的临床病变、诊治、用药等与肺的形体之间的关系,建立肺脏形体医理学。方法:应用古今比较法、统计分析法对肺的临床与肺形体关系进行研究。结果:中医所论肺病基于肺的形体,诊断中医肺病要依赖肺的形体,治疗肺病的药物作用点主要在肺的形体,这是中医肺的临床主体认识与基础。结论:中医肺脏临床与肺脏形体密切相关,中医肺不是一种功能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
中医
肺脏
肺病
诊断
治疗
医理
形体
结论
基础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关于藏医学基础三大因素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
7
12
作者
柔多
《中国藏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25-28,共4页
藏医药学具有二千多年的悠久历史,是祖国传统医学的组成部分。藏医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医疗方法,在人类医学史上占有显著的地位。藏医三大因素是藏医理论的基础,对藏医三大园紊的研究是藏医学研究的根本。
关键词
藏医学
医理
医学史
传统医学
因素
初步研究
医疗
祖国
学具
藏医药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姜良铎教授论支气管哮喘从三态辨治经验
被引量:
6
13
作者
魏文浩
《环球中医药》
CAS
2010年第4期290-292,共3页
关键词
姜良铎
医理
辨证
经验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医理》学术思想研究
被引量:
4
14
作者
汪沪双
《中医文献杂志》
2005年第3期13-14,共2页
本文探讨了新安医家余国佩所著《医理》的学术思想成就。《医理》最显著的特点是首创以燥湿为纲,统领病因、诊断、治法、方药。提出需随时了解大运之变更、六气之纲领和致病因素,以此改变成方的配伍,发明前人所未备,应付疾病无穷之变化...
本文探讨了新安医家余国佩所著《医理》的学术思想成就。《医理》最显著的特点是首创以燥湿为纲,统领病因、诊断、治法、方药。提出需随时了解大运之变更、六气之纲领和致病因素,以此改变成方的配伍,发明前人所未备,应付疾病无穷之变化。医法立论易简而理赅,内伤从性命源头立论,外感独重燥湿为纲,察脉诊断须去繁从约等,所提多为发古人所未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安医家余国佩
《
医理
》
燥湿论
学术思想研究
医理
致病因素
新安医家
燥湿
诊断
立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新安医家余国佩《医理》对中医燥湿理论与临床的贡献
被引量:
6
15
作者
李玉
雷梦南
胡建鹏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年第3期418-420,共3页
《医理》是新安医家余国佩所著,其立意新颖,观点明晰,见解独特,尤其提出燥湿论。认为天人相应,以燥湿为本;外感内伤,源于燥湿;以燥湿之别而论诊法;外感内伤及妇科之治多从燥湿入手。通过对感于时疫辨燥邪的总结类推及内外妇产各科病症...
《医理》是新安医家余国佩所著,其立意新颖,观点明晰,见解独特,尤其提出燥湿论。认为天人相应,以燥湿为本;外感内伤,源于燥湿;以燥湿之别而论诊法;外感内伤及妇科之治多从燥湿入手。通过对感于时疫辨燥邪的总结类推及内外妇产各科病症辨燥湿,对中医燥湿理论及其临床诊治作出重要的贡献,对后世医家及中医燥湿理论的发展与应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一部值得学习和借鉴的优秀医学著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安医家
《
医理
》
燥湿论
余国佩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易理医理相通 气运学说之渊薮——读《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篇》的感悟
被引量:
5
16
作者
王永炎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965-968,共4页
诠释通天之纪,从地之理,象数易一体,把握气运顺逆易变法则。以辛丑之岁为例,太阴湿土司天,太阳寒水在泉,水运不及,气化运行平缓。惟小雪至大寒,终之气如遇极寒气候,必当严正审慎积极防控疫情反弹。易理医理相通,将临床辨证论治优势、共...
诠释通天之纪,从地之理,象数易一体,把握气运顺逆易变法则。以辛丑之岁为例,太阴湿土司天,太阳寒水在泉,水运不及,气化运行平缓。惟小雪至大寒,终之气如遇极寒气候,必当严正审慎积极防控疫情反弹。易理医理相通,将临床辨证论治优势、共识疗效转向技术哲学的经验重建,重塑国学哲理,通达易经天人间/间性论,融汇当代科技文明大卫生高概念、大数据、新技术,加强中医药学基础理论研究是守正创新必须认真对待的大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理
医理
气运
黄帝内经
2019冠状病毒病
原文传递
易理·乐理·医理
被引量:
5
17
作者
张红星
《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3期43-48,共6页
古今中外的理论与实践都证明:易理、乐理、医理,三者相通。其中任何一种理论或者实践的进展与突破,都可以促进与推动其他两项理论与实践的进展与突破。周易界与音乐界、医学界联合起来,将揭示出更多的易理、乐理、医理的奥秘精微,促进...
古今中外的理论与实践都证明:易理、乐理、医理,三者相通。其中任何一种理论或者实践的进展与突破,都可以促进与推动其他两项理论与实践的进展与突破。周易界与音乐界、医学界联合起来,将揭示出更多的易理、乐理、医理的奥秘精微,促进哲学、科学、艺术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理
乐理
医理
五行
五音
六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从《医理》小议余国珮“燥湿为纲”学术思想
被引量:
4
18
作者
侯阿美
王键
+2 位作者
郭锦晨
张佩文
黄辉
《现代中医药》
CAS
2019年第3期1-3,共3页
清代新安医家余国珮独具创新思想,发前医之未备,补前贤所未及,认为“万病之源,皆以燥湿为本,化阴化阳为变”,并在前贤诸家理论的基础上紧密联系其自身临床实践经验,首创“燥湿为纲”学说,法简理赅,以“燥湿”二字详察外感内伤等诸病的...
清代新安医家余国珮独具创新思想,发前医之未备,补前贤所未及,认为“万病之源,皆以燥湿为本,化阴化阳为变”,并在前贤诸家理论的基础上紧密联系其自身临床实践经验,首创“燥湿为纲”学说,法简理赅,以“燥湿”二字详察外感内伤等诸病的病因病机、临证要点、证治用药等,并提出医法顺时论、药味随运变更论、寒燥同治论等独特的理论思想。在临证用药方面,余氏独立“石膏论”,指出治燥独推石膏的理论,称其为“清燥之君药”,认为其为临证治燥不可或缺之品。以上余氏围绕"燥湿为纲"思想提出的诸多理论,对后世医家产生了深远影响,故而具有较大的学习价值。详思其理可知,余氏燥湿思想内容丰富,特色鲜明,其创新思想亦值得现代医家学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国珮
燥湿为纲
医理
医法顺时
寒燥同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名老中医杨仓良易学思维临床运用
19
作者
黄琪
贾青龙
+1 位作者
杨仓良(指导)
高应仁
《光明中医》
2024年第10期2058-2062,共5页
天地之道,以阴阳二气造化外物;人生之理,以阴阳二气而长养百骸。易者,易也,具阴阳动静之妙;医者,意也,合阴阳消长之机。虽阴阳已备于内经,而变化莫大乎周易。故曰天人一理者,一此阴阳也;医易同源者,同此变化也。古人有云:“不知易,不足...
天地之道,以阴阳二气造化外物;人生之理,以阴阳二气而长养百骸。易者,易也,具阴阳动静之妙;医者,意也,合阴阳消长之机。虽阴阳已备于内经,而变化莫大乎周易。故曰天人一理者,一此阴阳也;医易同源者,同此变化也。古人有云:“不知易,不足以言太医”。易学通过阴阳洞察天地之机,而中医通过阴阳消长认识、治疗疾病。杨仓良老师擅长将易学思维模式应用于疑难病中,在长期临证中形成了“七毒辨证法”“攻毒十八法”,针对不同病机采取多种治疗手段,处方用药蕴藏八卦之机,轻者覆杯而愈,重者通过治疗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吾有幸跟诊学习,总结医案,以飨同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学
名医经验
医理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素问·脉要精微论》与《太素·五藏脉诊》异文例析
被引量:
4
20
作者
张亭立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2年第5期980-981,共2页
以《黄帝内经》四大传本之《素问》与《太素》作为研究对象,选取《脉要精微论》中所存在的异文现象从字音、字形、通假等方面予以辨析,结合文意,疏通医理,以确定词义,求得最贴近于《内经》本意之解,为更好地理解医理服务,为中医药工作...
以《黄帝内经》四大传本之《素问》与《太素》作为研究对象,选取《脉要精微论》中所存在的异文现象从字音、字形、通假等方面予以辨析,结合文意,疏通医理,以确定词义,求得最贴近于《内经》本意之解,为更好地理解医理服务,为中医药工作者深入、准确地研读古代医药文献提供有益的解读工具。同时,扩大古代汉语研究领域,为汉语史研究提供更全面、更丰富的佐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文
通假
叶韵
文意
医理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解表类中药的模糊聚类分析
被引量:
21
1
作者
周鲁
唐向阳
付超
彭世虎
机构
四川大学化工学院制药工程系
西南民族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出处
《华西药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5期339-341,共3页
文摘
目的 讨论解表类中药之间的相互关系 ,为该类中药的复方组方研究提供启发和思路。方法 应用模糊数学中的聚类分析方法。结果 大豆卷和浮萍与辛凉解表药中诸味药差异较大。辛温解表药中的麻黄和藁本 ,紫苏、生姜、白芷、辛夷和葱白 ,香薷和荆芥 ;辛凉解表药中的薄荷和菊花 ,葛根和升麻在药性上具有较高的等价性。辛温解表药之间的药性差异小于辛凉解表药之间的药性差异。结论 应用聚类分析方法讨论解表类中药之间的相互关系 ,得到了某些与传统中医理论相同的结论 。
关键词
辛凉解表药
中药
辛温解表药
药性
医理
传统中医
葱白
大豆
菊花
紫苏
Keywords
Chinese herb
Drugs for relieving exterior syndrome
Dynamic clustering method
分类号
R282.71 [医药卫生—中药学]
R259 [医药卫生—中医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医药传承的战略思考(上)
被引量:
25
2
作者
王键
黄辉
机构
安徽中医学院
中医药临床杂志社
出处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3年第1期1-5,共5页
文摘
该文认为,中医药传承的内容可分为医术(诊疗养生技术、实用医药知识)、医理(理论学说)、医道(思想理念、认知思维和价值取向)三个层次,医术是传承的基点,医理是传承的基本内容,医道是传承的核心和最高境界,并从当前中医药传承的缺失内容和薄弱环节入手,强调了中医医术、医理、医道传承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认为当代中医药的传承模式,归纳起来大致可分为院校制、师承制、组合型和研究型四种,并分析了四种模式各自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认为中医药传承涉及面广,是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系统工程,并从中华传统文化、现代科技创新、当代中医临床、中医人才培养、中医学科建设、社会生态环境六个方面作了具体分析。该文还认为,中医药传承要以保存中医药的"遗传基因"为核心,以全体中医药人员的传承为基础,以培养造就新一代名医大家为目标,以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的继承为重点,以研究型传承为突破口,院校制传承与师承制传承并重并举,全面完整地推进中医药传承工作;并从全面动员中医药人员传承中医药、改革中医药院校教育、调整改进师承制培养、纠偏科研型师承的方向、不要忽视中药内容的传承、改善中医药传承的社会环境六个方面,作了战略思考和顶层框架设计,以促使形成"政府主导,学界引领,临床传承,全民推动"的传承局面。
关键词
中医药传承
医术
医理
医道
传承模式
系统工程
遗传基因
战略
分类号
R192 [医药卫生—卫生事业管理]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瑶医医理简述
被引量:
21
3
作者
李彤
机构
广西民族医院
出处
《广西中医药》
2003年第6期39-41,共3页
关键词
瑶医
医理
民族医药
分类号
R295.1 [医药卫生—民族医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太极拳教学中的要点及注意事项
被引量:
17
4
作者
郑贺
机构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体育系
出处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91-93,共3页
基金
安徽省教委教学研究资助
关键词
太极拳教学
拳种
体育文化
拳理
传统武术
太极拳运动
创造力
医理
注意事项
历代
分类号
G852 [文化科学—民族体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药抗肿瘤免疫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
10
5
作者
杜娟
机构
山东中医药大学
出处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04年第5期507-509,共3页
关键词
抗肿瘤免疫
中药研究
扶正固本
医理
传统中医
吻合
肿瘤生物治疗
研究进展
中药活性成分
中药复方
分类号
R730 [医药卫生—肿瘤]
R285 [医药卫生—临床医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四种中药复方乙醇提取物对酪氨酸酶抑制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
13
6
作者
刘之力
李雅莉
郑义宏
刘俐
宫淑敏
机构
辽宁省大连市皮肤病医院
大连医科大学生化教研室
出处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2005年第1期27-28,共2页
文摘
目的将13味对酪氨酸酶具有不同抑制作用的中药根据中医理法组成4种方剂,观察中药复方对酪氨酸酶的影响,以探讨中医理法和实验药效的关系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为临床优化组方提供实验依据。方法Ⅰ方,活血化瘀,柔肝疏肝,针对肝郁型;Ⅱ方,补气行气,健脾祛湿,针对脾虚型;Ⅲ方,补肾阴、补肾阳,针对肾虚型;Ⅳ方,补益气血,调和阴阳。通过离体实验测定中药复方对酪氨酸酶抑制率。结果实验结果显示,Ⅰ、Ⅱ、Ⅳ方显著抑制酪氨酸酶活性,按作用强弱依依次为Ⅳ、Ⅱ、Ⅰ方(P<0.05)。结论在临床治疗黄褐斑时,要选择具有实验药效的药物,但不可忽视中医理论的指导。
关键词
酪氨酸酶
中药复方
医理
抑制作用
补肾
乙醇提取物
中医
理法
结论
实验
分类号
R285 [医药卫生—中药学]
G852.11 [医药卫生—中医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医籍、医名与医理:明末李中梓的儒医形象及知识传承
被引量:
12
7
作者
冯玉荣
机构
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出处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21-129,共9页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近世知识群体的专业化与社会变迁"(12JJD770018)
华中师范大学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自主科研项目"以医起家
以儒经世:明清儒医群体与地方社会"(120002040685)
文摘
明清两季,儒医鼎盛,但医者之所以获"儒医"之名,并非由国家进行资格认证,而是基于职业出身、医术水平、医学著述、社会交往、济世关怀等社会化标准的形象认同。李中梓为明末名医,幼习举业,由儒入医,深通医理,著述丰硕,自成医派,为儒医之重要典范。在李中梓医名的养成与传播过程中,所著医籍居于中心位置。其医籍既重医理归纳普及,亦重医案汇集分析。医籍由新安商人出资,广为刊刻,病者、医者、士林、官府无不看重。医籍既是其专业水准之体现,也是极具说服力的个人"营销",更以兼具儒士风雅,士林交游广阔,儒医之名既知于当世,更垂范后世。然在医学并未列于主流知识谱系的明清时代,盛名之下,学派渐成,亦彰显在社会化的职业养成及专业评定体系之下医学传承的市场及知识路径。
关键词
医籍
医名
医理
儒医
李中梓
Keywords
medical books
medical reputation
medical knowledge
Confucian physician
Li Zhongzi
分类号
K826.2 [历史地理—历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新安医家余国珮“燥湿为纲”学术思想探析
被引量:
10
8
作者
张佩文
王键
侯阿美
郭锦晨
机构
安徽中医药大学
出处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2495-2498,共4页
基金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安徽新安王氏内科流派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No.国中医药人教函(2012)228号]
2018年安徽中医药大学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重点项目(No.2018020)~~
文摘
清代新安医家余国珮集前贤诸家之长结合自身临床实践经验,发前医之未备,补前贤所未及,首创'燥湿为纲'学说,法简理赅,融会贯通。文章阐述了余国珮'燥湿为纲'学说的理论渊源以及与中医四诊的联系,并归纳分析了其在外感病、内伤病、外科以及妇科中的指导意义,以期对现代临床辨治起到借鉴和启发作用。
关键词
余国珮
燥湿为纲
医理
新安医学
Keywords
YU Guo-pei
Dispelling dampness as the key link
Medical theory
Xin’an medicine
分类号
R249 [医药卫生—中医临床基础]
原文传递
题名
“肺朝百脉”文理医理考
被引量:
10
9
作者
邸若虹
何新慧
李永健
机构
上海中医药大学
出处
《湖北中医杂志》
2006年第4期19-21,共3页
基金
上海市重点学科建设项目资助(项目编号:T0305)
关键词
肺
肺朝百脉
文理
医理
考证
分类号
R223.11 [医药卫生—中医基础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王道与医理——浅谈儒学思想对中医学之影响
被引量:
9
10
作者
张珍玉
机构
山东中医药大学
出处
《中医药学报》
CAS
2003年第4期3-5,共3页
文摘
首先提出儒学的中心思想是“忠恕” ,明确了行恕道 ,是行“仁”之事 ,即是“爱人” ,是“王道” ;并通过对中医学漫长历史演进过程中“医乃仁术”等理论观点 ,特别是中医学史上儒医现象的分析 ,提出了医道即是儒道 ,医者只有通儒道 ,明“仁义” ,方能存仁心而博施济众。又从儒家“仁义”、“中庸”与中医学“精诚”、“平衡”的对比分析入手 ,进一步论述了中医学与儒学的密切关系 :一是以仁爱之心 ,行精诚之医 ;二是解“中庸”之道 ,行执中有权之术。
关键词
儒学思想
中医学
王道
医理
分类号
R-092 [医药卫生]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浅议中医肺脏的临床形体基础
被引量:
9
11
作者
胡剑北
机构
皖南医学院中西医结合研究中心
出处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9-10,共2页
基金
安徽省高校省级重点教学研究项目(JYXM2003036)
文摘
目的:研究中医肺的临床病变、诊治、用药等与肺的形体之间的关系,建立肺脏形体医理学。方法:应用古今比较法、统计分析法对肺的临床与肺形体关系进行研究。结果:中医所论肺病基于肺的形体,诊断中医肺病要依赖肺的形体,治疗肺病的药物作用点主要在肺的形体,这是中医肺的临床主体认识与基础。结论:中医肺脏临床与肺脏形体密切相关,中医肺不是一种功能概念。
关键词
临床
中医
肺脏
肺病
诊断
治疗
医理
形体
结论
基础
分类号
R256.1 [医药卫生—中医内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关于藏医学基础三大因素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
7
12
作者
柔多
机构
青海海南州藏医院
出处
《中国藏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25-28,共4页
文摘
藏医药学具有二千多年的悠久历史,是祖国传统医学的组成部分。藏医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医疗方法,在人类医学史上占有显著的地位。藏医三大因素是藏医理论的基础,对藏医三大园紊的研究是藏医学研究的根本。
关键词
藏医学
医理
医学史
传统医学
因素
初步研究
医疗
祖国
学具
藏医药学
分类号
C913 [经济管理]
R291.4 [社会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姜良铎教授论支气管哮喘从三态辨治经验
被引量:
6
13
作者
魏文浩
机构
河北省保定市清苑县中医院
出处
《环球中医药》
CAS
2010年第4期290-292,共3页
关键词
姜良铎
医理
辨证
经验
分类号
R249 [医药卫生—中医临床基础]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医理》学术思想研究
被引量:
4
14
作者
汪沪双
机构
安徽中医学院
出处
《中医文献杂志》
2005年第3期13-14,共2页
基金
教育部2002~2003年度重大研究项目资助
编号:02JAZJD870001.
文摘
本文探讨了新安医家余国佩所著《医理》的学术思想成就。《医理》最显著的特点是首创以燥湿为纲,统领病因、诊断、治法、方药。提出需随时了解大运之变更、六气之纲领和致病因素,以此改变成方的配伍,发明前人所未备,应付疾病无穷之变化。医法立论易简而理赅,内伤从性命源头立论,外感独重燥湿为纲,察脉诊断须去繁从约等,所提多为发古人所未及。
关键词
新安医家余国佩
《
医理
》
燥湿论
学术思想研究
医理
致病因素
新安医家
燥湿
诊断
立论
分类号
R730 [医药卫生—肿瘤]
R155.3 [医药卫生—临床医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新安医家余国佩《医理》对中医燥湿理论与临床的贡献
被引量:
6
15
作者
李玉
雷梦南
胡建鹏
机构
安徽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
出处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年第3期418-420,共3页
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2013CB532001)
第四批全国中医优秀人才项目资助(国中医药办人教发[2017]124号)。
文摘
《医理》是新安医家余国佩所著,其立意新颖,观点明晰,见解独特,尤其提出燥湿论。认为天人相应,以燥湿为本;外感内伤,源于燥湿;以燥湿之别而论诊法;外感内伤及妇科之治多从燥湿入手。通过对感于时疫辨燥邪的总结类推及内外妇产各科病症辨燥湿,对中医燥湿理论及其临床诊治作出重要的贡献,对后世医家及中医燥湿理论的发展与应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一部值得学习和借鉴的优秀医学著作。
关键词
新安医家
《
医理
》
燥湿论
余国佩
Keywords
Xin’an doctor
Yi Li
theory of dryness and wetness
Yu Guopei
分类号
R22 [医药卫生—中医基础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易理医理相通 气运学说之渊薮——读《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篇》的感悟
被引量:
5
16
作者
王永炎
机构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
出处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965-968,共4页
文摘
诠释通天之纪,从地之理,象数易一体,把握气运顺逆易变法则。以辛丑之岁为例,太阴湿土司天,太阳寒水在泉,水运不及,气化运行平缓。惟小雪至大寒,终之气如遇极寒气候,必当严正审慎积极防控疫情反弹。易理医理相通,将临床辨证论治优势、共识疗效转向技术哲学的经验重建,重塑国学哲理,通达易经天人间/间性论,融汇当代科技文明大卫生高概念、大数据、新技术,加强中医药学基础理论研究是守正创新必须认真对待的大事。
关键词
易理
医理
气运
黄帝内经
2019冠状病毒病
Keywords
Yi theory
medical theory
qi-circuit
Huangdi Neijing
COVID-2019
分类号
R2-05 [医药卫生—中医学]
原文传递
题名
易理·乐理·医理
被引量:
5
17
作者
张红星
机构
沈阳音乐学院
出处
《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3期43-48,共6页
文摘
古今中外的理论与实践都证明:易理、乐理、医理,三者相通。其中任何一种理论或者实践的进展与突破,都可以促进与推动其他两项理论与实践的进展与突破。周易界与音乐界、医学界联合起来,将揭示出更多的易理、乐理、医理的奥秘精微,促进哲学、科学、艺术的发展。
关键词
易理
乐理
医理
五行
五音
六律
Keywords
China Divinatory University
musical theory
medical theory
five elements
five not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usic
six bamboo pitch pipes among the twelve
分类号
B221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R212 [医药卫生—中医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医理》小议余国珮“燥湿为纲”学术思想
被引量:
4
18
作者
侯阿美
王键
郭锦晨
张佩文
黄辉
机构
安徽中医药大学
出处
《现代中医药》
CAS
2019年第3期1-3,共3页
基金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安徽新安王氏内科流派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国中医药人教函(2012)228号)
2018年安徽中医药大学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重点项目(2018020)
文摘
清代新安医家余国珮独具创新思想,发前医之未备,补前贤所未及,认为“万病之源,皆以燥湿为本,化阴化阳为变”,并在前贤诸家理论的基础上紧密联系其自身临床实践经验,首创“燥湿为纲”学说,法简理赅,以“燥湿”二字详察外感内伤等诸病的病因病机、临证要点、证治用药等,并提出医法顺时论、药味随运变更论、寒燥同治论等独特的理论思想。在临证用药方面,余氏独立“石膏论”,指出治燥独推石膏的理论,称其为“清燥之君药”,认为其为临证治燥不可或缺之品。以上余氏围绕"燥湿为纲"思想提出的诸多理论,对后世医家产生了深远影响,故而具有较大的学习价值。详思其理可知,余氏燥湿思想内容丰富,特色鲜明,其创新思想亦值得现代医家学习。
关键词
余国珮
燥湿为纲
医理
医法顺时
寒燥同治
Keywords
Yu Guopei
dryness and dampness as the principle
Medical Principles
theory of timeliness of medical law
treatment of both coldness and dryness
分类号
R2-53 [医药卫生—中医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名老中医杨仓良易学思维临床运用
19
作者
黄琪
贾青龙
杨仓良(指导)
高应仁
机构
宁夏银川市第三人民医院中医科
青铜峡市医院中医科
宁夏秦杨中医医院门诊部
宁夏彭阳县中医医院门诊部
出处
《光明中医》
2024年第10期2058-2062,共5页
基金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七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项目(No.国中医药人教发[2022]76号)
文摘
天地之道,以阴阳二气造化外物;人生之理,以阴阳二气而长养百骸。易者,易也,具阴阳动静之妙;医者,意也,合阴阳消长之机。虽阴阳已备于内经,而变化莫大乎周易。故曰天人一理者,一此阴阳也;医易同源者,同此变化也。古人有云:“不知易,不足以言太医”。易学通过阴阳洞察天地之机,而中医通过阴阳消长认识、治疗疾病。杨仓良老师擅长将易学思维模式应用于疑难病中,在长期临证中形成了“七毒辨证法”“攻毒十八法”,针对不同病机采取多种治疗手段,处方用药蕴藏八卦之机,轻者覆杯而愈,重者通过治疗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吾有幸跟诊学习,总结医案,以飨同道。
关键词
易学
名医经验
医理
Keywords
Yi-ology
experience of prestigious doctor
medical science
分类号
R249 [医药卫生—中医临床基础]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素问·脉要精微论》与《太素·五藏脉诊》异文例析
被引量:
4
20
作者
张亭立
机构
上海中医药大学
出处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2年第5期980-981,共2页
基金
国家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资助项目(11YJCZH234)
上海高校青年科研骨干培养项目(09CG44)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科研创新项目(10YS65)
文摘
以《黄帝内经》四大传本之《素问》与《太素》作为研究对象,选取《脉要精微论》中所存在的异文现象从字音、字形、通假等方面予以辨析,结合文意,疏通医理,以确定词义,求得最贴近于《内经》本意之解,为更好地理解医理服务,为中医药工作者深入、准确地研读古代医药文献提供有益的解读工具。同时,扩大古代汉语研究领域,为汉语史研究提供更全面、更丰富的佐证。
关键词
异文
通假
叶韵
文意
医理
Keywords
variants words
phonetic loan words or character
article meaning
principles of medical science
分类号
R22 [医药卫生—中医基础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解表类中药的模糊聚类分析
周鲁
唐向阳
付超
彭世虎
《华西药学杂志》
CAS
CSCD
2004
2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中医药传承的战略思考(上)
王键
黄辉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3
2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瑶医医理简述
李彤
《广西中医药》
2003
2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太极拳教学中的要点及注意事项
郑贺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0
1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中药抗肿瘤免疫的研究进展
杜娟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04
1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四种中药复方乙醇提取物对酪氨酸酶抑制作用的研究
刘之力
李雅莉
郑义宏
刘俐
宫淑敏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2005
1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医籍、医名与医理:明末李中梓的儒医形象及知识传承
冯玉荣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
1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新安医家余国珮“燥湿为纲”学术思想探析
张佩文
王键
侯阿美
郭锦晨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
10
原文传递
9
“肺朝百脉”文理医理考
邸若虹
何新慧
李永健
《湖北中医杂志》
2006
1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王道与医理——浅谈儒学思想对中医学之影响
张珍玉
《中医药学报》
CAS
2003
9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浅议中医肺脏的临床形体基础
胡剑北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
9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关于藏医学基础三大因素的初步研究
柔多
《中国藏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7
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姜良铎教授论支气管哮喘从三态辨治经验
魏文浩
《环球中医药》
CAS
2010
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4
《医理》学术思想研究
汪沪双
《中医文献杂志》
2005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5
新安医家余国佩《医理》对中医燥湿理论与临床的贡献
李玉
雷梦南
胡建鹏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
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6
易理医理相通 气运学说之渊薮——读《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篇》的感悟
王永炎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
5
原文传递
17
易理·乐理·医理
张红星
《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8
从《医理》小议余国珮“燥湿为纲”学术思想
侯阿美
王键
郭锦晨
张佩文
黄辉
《现代中医药》
CAS
2019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9
名老中医杨仓良易学思维临床运用
黄琪
贾青龙
杨仓良(指导)
高应仁
《光明中医》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
《素问·脉要精微论》与《太素·五藏脉诊》异文例析
张亭立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2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2
…
27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