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明清帝都的北京在17、18世纪中西文化交流中占有重要地位。来华传教士在华生活多年,对中国的风土人情、社会政治、历史文化等有着独特而深刻的体认,留下了丰富的中西文文献,包括不少在京生活的记录,成为当时西方世界了解北京的珍贵...作为明清帝都的北京在17、18世纪中西文化交流中占有重要地位。来华传教士在华生活多年,对中国的风土人情、社会政治、历史文化等有着独特而深刻的体认,留下了丰富的中西文文献,包括不少在京生活的记录,成为当时西方世界了解北京的珍贵材料,也是研究明清北京与中西文化交流关系的重要历史文献。目前学界更多关注来华传教士的中西文献材料,忽略了同期欧洲学者编撰的专题论著。这批论著利用了传教士中国报道的原始材料,加以专门学科的论证和分析,在某些专题研究上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本文将以1765年在巴黎出版的一部专论北京城的著作:Description de la Ville de Peking(中译名:《北京志》)为研究对象,力图总结和梳理域外汉学视角下18世纪中叶具有独特印记的北京历史地理的人文特征与地域文化。展开更多
本译文节译自《北京志》(Description de la Ville de Peking)(1)第一章第2—7页,该书是一部以法文撰写的专论北京历史地理的著作,由时任法国科学院院士约瑟夫–尼古拉·德·利尔(Joseph-Nicolas De l’Isle)和天文地理学家潘格...本译文节译自《北京志》(Description de la Ville de Peking)(1)第一章第2—7页,该书是一部以法文撰写的专论北京历史地理的著作,由时任法国科学院院士约瑟夫–尼古拉·德·利尔(Joseph-Nicolas De l’Isle)和天文地理学家潘格瑞(Alexandre Guy Pingré)编撰成书,1765年在巴黎由Gvidi出版社付梓出版。两位编撰者汇集了当时他们在欧洲能找到的几乎所有关于"北京"这一主题的资料,包括多位在京耶稣会士寄回的材料,特别是来华耶稣会士宋君荣(Antoine Gaubil,1689—1759)(2)神父提供的主要素材,以及其他做过类似研究的欧洲学者的著述,对当时的北京城进行了非常详实的介绍和描述。该书1765年在巴黎出版后又被译为英文、俄文、德文在欧洲其他国家出版。全书共分为七章,包括:一、北京城的建立;二、北京城概况;三、北京内城详情;四、北京的外城及郊区;五、某些地区的重点介绍;六、对中国长度"里"的讨论;七、北京的经度与纬度。书后收录了多幅由在华耶稣会士手绘的地图,包括北京内城、外城图、帝王庙、国子监、天坛、地坛等建筑图,对我们了解当时北京城市布局和重要建筑具有非常高的史料价值。该书不仅提供了北京的地理位置、城市格局、重要建筑、人文历史等多方面知识,并充分利用了多名天文学家提供的天文数据来确定北京的经纬度,大大推动了当时欧洲对北京的认识,可以说是18世纪西方研究北京城市相当权威的一部作品。展开更多
基金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18世纪西方文献中的北京城-<北京志>(Description de la Ville de Peking1765)翻译及研究"(项目编号:13LSB010)阶段性成果
文摘作为明清帝都的北京在17、18世纪中西文化交流中占有重要地位。来华传教士在华生活多年,对中国的风土人情、社会政治、历史文化等有着独特而深刻的体认,留下了丰富的中西文文献,包括不少在京生活的记录,成为当时西方世界了解北京的珍贵材料,也是研究明清北京与中西文化交流关系的重要历史文献。目前学界更多关注来华传教士的中西文献材料,忽略了同期欧洲学者编撰的专题论著。这批论著利用了传教士中国报道的原始材料,加以专门学科的论证和分析,在某些专题研究上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本文将以1765年在巴黎出版的一部专论北京城的著作:Description de la Ville de Peking(中译名:《北京志》)为研究对象,力图总结和梳理域外汉学视角下18世纪中叶具有独特印记的北京历史地理的人文特征与地域文化。
基金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18世纪西方文献中的北京城--<北京志>(Description de la Ville de Peking1765)翻译及研究"(项目编号:13LSB010)阶段性成果
文摘本译文节译自《北京志》(Description de la Ville de Peking)(1)第一章第2—7页,该书是一部以法文撰写的专论北京历史地理的著作,由时任法国科学院院士约瑟夫–尼古拉·德·利尔(Joseph-Nicolas De l’Isle)和天文地理学家潘格瑞(Alexandre Guy Pingré)编撰成书,1765年在巴黎由Gvidi出版社付梓出版。两位编撰者汇集了当时他们在欧洲能找到的几乎所有关于"北京"这一主题的资料,包括多位在京耶稣会士寄回的材料,特别是来华耶稣会士宋君荣(Antoine Gaubil,1689—1759)(2)神父提供的主要素材,以及其他做过类似研究的欧洲学者的著述,对当时的北京城进行了非常详实的介绍和描述。该书1765年在巴黎出版后又被译为英文、俄文、德文在欧洲其他国家出版。全书共分为七章,包括:一、北京城的建立;二、北京城概况;三、北京内城详情;四、北京的外城及郊区;五、某些地区的重点介绍;六、对中国长度"里"的讨论;七、北京的经度与纬度。书后收录了多幅由在华耶稣会士手绘的地图,包括北京内城、外城图、帝王庙、国子监、天坛、地坛等建筑图,对我们了解当时北京城市布局和重要建筑具有非常高的史料价值。该书不仅提供了北京的地理位置、城市格局、重要建筑、人文历史等多方面知识,并充分利用了多名天文学家提供的天文数据来确定北京的经纬度,大大推动了当时欧洲对北京的认识,可以说是18世纪西方研究北京城市相当权威的一部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