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405
篇文章
<
1
2
…
7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离萧红八百米
被引量:
1
1
作者
郭爽
《花城》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27-137,共11页
没有鸽子,没有云,也没有飞机、飞艇或热气球刮起一丝风。天空只是空白无物的拟象。可以猜测蚁群的呓语或城市下水道的呜咽,但千万人口及鸟木走兽的声响都只来自于想象。从几万米的高空直坠,道路、河流与房屋高倍扩大,从色块变成高清像...
没有鸽子,没有云,也没有飞机、飞艇或热气球刮起一丝风。天空只是空白无物的拟象。可以猜测蚁群的呓语或城市下水道的呜咽,但千万人口及鸟木走兽的声响都只来自于想象。从几万米的高空直坠,道路、河流与房屋高倍扩大,从色块变成高清像素颗粒。比例尺拉回1∶1000千米,又瞬间跃升太空,大天使或超级英雄的飞翔也不过如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百
相机
男人
妇人
原文传递
阿德的故事
2
作者
拖拉
《教师博览(上旬刊)》
2006年第11期40-41,共2页
关键词
阿德
八百
学校
原文传递
散文二题
3
作者
胡兵想
《苏州杂志》
2018年第2期37-39,共3页
芭蕉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在文化的历史长河里,吟咏吴江的诗篇不胜枚举,唯有南宋诗人蒋捷的这首《一剪梅》...
芭蕉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在文化的历史长河里,吟咏吴江的诗篇不胜枚举,唯有南宋诗人蒋捷的这首《一剪梅》"舟过吴江"至今让人难以忘怀。八百多年前,地处江南腹地的吴江,被他通篇的文字描写成繁花似锦、春意盎然的温情之乡。特别是诗文中的秋娘渡与泰娘桥,如今读来,时时令人无限向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江
蒋捷
南宋诗人
银字
春愁
樱桃
江上
同里
芭蕉
八百
原文传递
杀羌八百余人——“此乃将军所以不得候者也”
4
作者
刘弘浍
《创造》
2000年第5期48-56,共2页
关键词
李将军列传
羌族
尔玛
汉文帝
将军
蛮夷大长
陇西
王朔
李广难封
史记
民族政策
封侯
八百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电影《八百》的多模态介入资源研究
5
作者
彭卓
《宁波开放大学学报》
2022年第2期119-123,共5页
基于评价理论的介入系统,探究电影《八百》中的多模态介入资源的分布及其成因。研究发现:影片的文字单声资源较少,而文字多声资源众多,图像介入资源则以单声资源为主,声音介入资源仅有引发和强调两类,并且数量不多;这些介入资源分布体...
基于评价理论的介入系统,探究电影《八百》中的多模态介入资源的分布及其成因。研究发现:影片的文字单声资源较少,而文字多声资源众多,图像介入资源则以单声资源为主,声音介入资源仅有引发和强调两类,并且数量不多;这些介入资源分布体现电影制作者倾向对情节实施隐性操控,并且这些资源能强化影片主题、电影艺术真实性和观众的观影互动。本研究能为电影剧情策划和电影的文、图、声设计提供启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
八百
》
多模态介入资源
文字
图像
声音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卵纹“八百”的原始意义
6
作者
杨树帆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S6期6-9,共4页
本文从《拾遗记》中拈出一个不被理解的语词──八百,通过民俗和原始文化的相互比证,说明"八百"的原始含义是男根和女阴的组合图纹,而两者的组合结构意义是男女交合。
关键词
简狄吞卵
八百
象征
男女交合
原文传递
试论“了”的时体特征
被引量:
101
7
作者
金立鑫
《语言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105-120,共16页
试论“了”的时体特征金立鑫零本文要证明的问题0.1动词后宾语前的“了”是“完成—延续”体(aspect)的标记(记作“了1”)。在中性语境下,它兼表“过去近时”的意义。0.2句尾的“了”有两个,一个是“事件实现后的状...
试论“了”的时体特征金立鑫零本文要证明的问题0.1动词后宾语前的“了”是“完成—延续”体(aspect)的标记(记作“了1”)。在中性语境下,它兼表“过去近时”的意义。0.2句尾的“了”有两个,一个是“事件实现后的状态延续到某一参照时间”的体和时(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跨度
句尾“了”
语法意义
时间参照点
语境因素
“过”
《现代汉语
八百
词》
“实现”
句子
程度副词
原文传递
“V来/去”与现代汉语动词的主观范畴
被引量:
54
8
作者
马庆株
《语文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17-23,61,共8页
藏语中亲眼见到的与不是亲眼见到的事情表示法不同,汉语中有类似现象,这都与说话人的主观态度和感知有关,由此可以解释趋向动词“来/去”和含“来/去”的复合趋向动词的意义和用法,并且可以根据在“来/去”或者“X来/去”前动...
藏语中亲眼见到的与不是亲眼见到的事情表示法不同,汉语中有类似现象,这都与说话人的主观态度和感知有关,由此可以解释趋向动词“来/去”和含“来/去”的复合趋向动词的意义和用法,并且可以根据在“来/去”或者“X来/去”前动词的分布情况找出动词的小类,发现它们各自的语义特征。凡是动作造成可见结果的动词,后面出现“来”或者“X来”;反之,后面出现“去”或者“X去”;如果既可能见到结果,又可能见不到结果,那么在可能见到结果的时候动词后面出现“来”或者“X来”,在可能见不到结果的时候动词后面出现“去”或者“X去”。说话人主观上觉得是否可以看到或者感觉到决定了对“来”、“去”的选择,这从一个方面表现出汉语动词的主观范畴。这个范畴表示动作与说话人的关系和主观方面的感知,可以说明汉语的理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趋向动词
汉语动词
说话人
“来”
“去”
语言学
语义范畴语法
《现代汉语
八百
词》
是非问
马庆株
原文传递
“唯补词”初探
被引量:
68
9
作者
刘丹青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23-27,共5页
“唯补词”初探刘丹青一、"唯补词":汉语词类的又一家族汉语动结式中的结果补语,一般归入动词、形容词。如《现代汉语八百词》的"语法要点"中说:"主要动词加表示结果的形容词或动词,可以叫动结式"。动词形容词都能作谓词,所...
“唯补词”初探刘丹青一、"唯补词":汉语词类的又一家族汉语动结式中的结果补语,一般归入动词、形容词。如《现代汉语八百词》的"语法要点"中说:"主要动词加表示结果的形容词或动词,可以叫动结式"。动词形容词都能作谓词,所以合称"谓词"。可是,动结式中的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词
结果补语
可能补语
东南方言
动结式
谓词
《现代汉语
八百
词》
语用功能
非谓形容词
方言语法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不比”型比较句的语义类型
被引量:
32
10
作者
徐燕青
《语言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79-95,共17页
“不比”型比较句的语义类型徐燕青关于“不比”型比较句(以下简称“不比”句)的意义问题,吕叔湘先生在把“不比”和“没有”进行对比时认为:“不比…”跟“没有…”意思不同,如,他不比我高=他跟我差不多高。他没有我高=他比我...
“不比”型比较句的语义类型徐燕青关于“不比”型比较句(以下简称“不比”句)的意义问题,吕叔湘先生在把“不比”和“没有”进行对比时认为:“不比…”跟“没有…”意思不同,如,他不比我高=他跟我差不多高。他没有我高=他比我矮①。吕先生的意思可以理解为:“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较句
“比”字句
形容词
语义类型
反问句
前一分句
表达意向
否定形式
《现代汉语
八百
词》
心理因素
原文传递
“在”的涵盖义与句首处所前“在”的隐现
被引量:
23
11
作者
储泽祥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33-36,共4页
“在”的涵盖义与句首处所前“在”的隐现储泽祥零前言《现代汉语八百词》指出:"别的语言里的'介+名'短语,汉语里一般用'介+名+方'来说,有时候可以不用'介',但是不能没有'方',例如,英语的'intheroom',汉...
“在”的涵盖义与句首处所前“在”的隐现储泽祥零前言《现代汉语八百词》指出:"别的语言里的'介+名'短语,汉语里一般用'介+名+方'来说,有时候可以不用'介',但是不能没有'方',例如,英语的'intheroom',汉语里的说法是'在屋子里',或者'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
连接作用
介词
《现代汉语
八百
词》
自然段
人大复印资料
语用价值
语言文字学
《中国语文》
定位性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通感”的人类生理学共性
被引量:
40
12
作者
李国南
《外国语》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34-40,共7页
论“通感”的人类生理学共性李国南Abstract:Synaesthesia,alinguisticaswellaspsychologicalphenomenon,basesitselfuponthecommonhum...
论“通感”的人类生理学共性李国南Abstract:Synaesthesia,alinguisticaswellaspsychologicalphenomenon,basesitselfuponthecommonhumanphysiology,and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理学
听觉
英语形容词
《现代汉语
八百
词》
语言现象
生理机制
文学作品
触觉
词义转移
嗅觉
原文传递
关于疑问句中的“呢”
被引量:
35
13
作者
金立鑫
《语言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43-49,共7页
关于疑问句中的“呢”金立鑫《实用汉语课本》(刘王旬等人编,1981,商务印书馆)第二册第40课里总结语气词“呢”的语法特点时这样说:1.在疑问句中缓和语气,如:我们在哪儿停车呢?2.在陈述句中表示确认事实,使对方信服...
关于疑问句中的“呢”金立鑫《实用汉语课本》(刘王旬等人编,1981,商务印书馆)第二册第40课里总结语气词“呢”的语法特点时这样说:1.在疑问句中缓和语气,如:我们在哪儿停车呢?2.在陈述句中表示确认事实,使对方信服。如:还早呢。3.表示疑问。如: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呢”
疑问句
《中国语文》
疑问语气词
《现代汉语
八百
词》
词典
疑问词
语用功能
缓和语气
汉语课本
原文传递
方位词“里”考源
被引量:
34
14
作者
汪维辉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34-38,共5页
在现代汉语的方位词里边,“里”是使用频繁、活动能力强的一个,朱德熙先生(1982)曾指出:“只要意思上讲得通,我们可以任意在名词后头加上‘里’和‘上’。”(页44)《现代汉语八百词》对方位词“里”的解释是“在一定界限以内”...
在现代汉语的方位词里边,“里”是使用频繁、活动能力强的一个,朱德熙先生(1982)曾指出:“只要意思上讲得通,我们可以任意在名词后头加上‘里’和‘上’。”(页44)《现代汉语八百词》对方位词“里”的解释是“在一定界限以内”。在“名+里”的格式下一共列举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里”
方位词
《现代汉语
八百
词》
名词化形容词
《文苑英华》
维空间
“表”
《灵枢经》
文学语言
南北朝后期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副词“又”的语义及其网络系统
被引量:
30
15
作者
史锡尧
《语言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101-111,共11页
“又”是一个使用频率较高的副词。《现代汉语词典》(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编)、《现代汉语八百词》(吕叔湘主编)都对它的语义做过分析,也都有一些很好的见解。副词“又”的语义比较复杂,如果我们要准确细致地理解使用了“又”的句子的...
“又”是一个使用频率较高的副词。《现代汉语词典》(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编)、《现代汉语八百词》(吕叔湘主编)都对它的语义做过分析,也都有一些很好的见解。副词“又”的语义比较复杂,如果我们要准确细致地理解使用了“又”的句子的含意,自己运用语言时也能准确的使用“又”,还需要对副词“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词
语义
添加
《现代汉语
八百
词》
表示
《现代汉语词典》
使用频率
语言研究所
运用语言
否定句
原文传递
说“越来越A”
被引量:
29
16
作者
陈群
《汉语学习》
CSSCI
1999年第2期27-29,共3页
1问题的提出“越来越A”(也作“愈来愈A”)是一种运用广泛的语法格式,吕叔湘主编《现代汉语八百词》,北京大学中文系1955,1957级语言班编《现代汉语虚词例释》、武柏索等编《现代汉语常用格式例释》等,都对其有所论述...
1问题的提出“越来越A”(也作“愈来愈A”)是一种运用广泛的语法格式,吕叔湘主编《现代汉语八百词》,北京大学中文系1955,1957级语言班编《现代汉语虚词例释》、武柏索等编《现代汉语常用格式例释》等,都对其有所论述。此外,裘荣棠先生还对“越来越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义特征
可变量
句法功能
《现代汉语
八百
词》
汉语虚词
语境
张大民
程度副词
表达功能
偏正短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再”语义分析──并比较“再”、“又”
被引量:
33
17
作者
史锡尧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8-12,共5页
“再”语义分析──并比较“再”、“又”史锡尧“再”,《辞源》释义为“两次”、“第二次”;举例为《书经》的“朕言不再”(我的话不说两次)、《左传》的“一之为甚,岂可再乎?”(一次就过分了,怎么可以做第二次呢?)。看来,...
“再”语义分析──并比较“再”、“又”史锡尧“再”,《辞源》释义为“两次”、“第二次”;举例为《书经》的“朕言不再”(我的话不说两次)、《左传》的“一之为甚,岂可再乎?”(一次就过分了,怎么可以做第二次呢?)。看来,在古汉语中,“再”是数词,属于实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
语义分析
副词“也”
程度加深
《说文解字》
《骆驼祥子》
未实现
《现代汉语词典》
《现代汉语
八百
词》
时态助词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副词“都”语义语用综合考察
被引量:
25
18
作者
史锡尧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6-10,共5页
“都”是一个使用频率极高的副词。尽管人们在言语活动中经常(甚至是时时刻刻)使用它,但对每个人来说,却不一定能够充分地使用它。至于说说它表示什么语义,有什么用处,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就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了。本文试图把语义和语用...
“都”是一个使用频率极高的副词。尽管人们在言语活动中经常(甚至是时时刻刻)使用它,但对每个人来说,却不一定能够充分地使用它。至于说说它表示什么语义,有什么用处,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就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了。本文试图把语义和语用综合在一起,对副词“都”做一番较为全面的考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词“都”
语义语用
综合考察
全部原因
《现代汉语词典》
单举
《现代汉语
八百
词》
衣服
弄糟
安眠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现代汉语副词“才”的句式与搭配
被引量:
31
19
作者
张谊生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10-15,共6页
现代汉语副词“才”的句式与搭配张谊生0.前言0.1副词的语法意义同该副词所出现的句法环境之间存在着依存关系,研究副词--尤其是一些义项纷繁、用法灵活的常用副词,就应当尽可能详尽地描写该剧词的分布,包括该副词的不同义项...
现代汉语副词“才”的句式与搭配张谊生0.前言0.1副词的语法意义同该副词所出现的句法环境之间存在着依存关系,研究副词--尤其是一些义项纷繁、用法灵活的常用副词,就应当尽可能详尽地描写该剧词的分布,包括该副词的不同义项所依赖的各种句式和经常与之配合、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汉语副词
句式
“才”
骆驼祥子
《现代汉语
八百
词》
语法语义分析
动词短语
搭配关系
词语
毛泽东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有”字句的后续成分
被引量:
17
20
作者
张豫峰
范晓
《语言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22-36,共15页
“有”字句的后续成分张豫峰范晓一引言1.1“有”字句是指动词“有”(包括“没有”)作谓语中心词的句子。“有”字句中最典型的格式是“N1+有+N2”(其中N代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这类格式从N1和N2的语义关系上看,主...
“有”字句的后续成分张豫峰范晓一引言1.1“有”字句是指动词“有”(包括“没有”)作谓语中心词的句子。“有”字句中最典型的格式是“N1+有+N2”(其中N代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这类格式从N1和N2的语义关系上看,主要的或典型的有三类:领属句、领有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字句
语义关系
后续成分
《现代汉语
八百
词》
后置定语
复杂谓语
连动式
句法关系
动核结构
兼语式
原文传递
题名
离萧红八百米
被引量:
1
1
作者
郭爽
机构
厦门大学中文系
出处
《花城》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27-137,共11页
文摘
没有鸽子,没有云,也没有飞机、飞艇或热气球刮起一丝风。天空只是空白无物的拟象。可以猜测蚁群的呓语或城市下水道的呜咽,但千万人口及鸟木走兽的声响都只来自于想象。从几万米的高空直坠,道路、河流与房屋高倍扩大,从色块变成高清像素颗粒。比例尺拉回1∶1000千米,又瞬间跃升太空,大天使或超级英雄的飞翔也不过如此。
关键词
八百
相机
男人
妇人
分类号
I247 [文学—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阿德的故事
2
作者
拖拉
机构
湖南省会同县洒溪中学
出处
《教师博览(上旬刊)》
2006年第11期40-41,共2页
关键词
阿德
八百
学校
分类号
I267 [文学—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散文二题
3
作者
胡兵想
出处
《苏州杂志》
2018年第2期37-39,共3页
文摘
芭蕉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在文化的历史长河里,吟咏吴江的诗篇不胜枚举,唯有南宋诗人蒋捷的这首《一剪梅》"舟过吴江"至今让人难以忘怀。八百多年前,地处江南腹地的吴江,被他通篇的文字描写成繁花似锦、春意盎然的温情之乡。特别是诗文中的秋娘渡与泰娘桥,如今读来,时时令人无限向往……
关键词
吴江
蒋捷
南宋诗人
银字
春愁
樱桃
江上
同里
芭蕉
八百
分类号
I267 [文学—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杀羌八百余人——“此乃将军所以不得候者也”
4
作者
刘弘浍
机构
云南省委党校
出处
《创造》
2000年第5期48-56,共2页
关键词
李将军列传
羌族
尔玛
汉文帝
将军
蛮夷大长
陇西
王朔
李广难封
史记
民族政策
封侯
八百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电影《八百》的多模态介入资源研究
5
作者
彭卓
机构
韶关学院外国语学院
西安外国语大学研究生院
出处
《宁波开放大学学报》
2022年第2期119-123,共5页
基金
2020年度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评价理论视阈下中美报刊对香港国安法报道话语的对比分析”(2020GXJK071)
2020年度韶关市哲学社会科学共建课题“系统功能语言观照下韶关红色旅游景点简介的语类结构分析”(G2020021)
2020年度韶关学院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课题“语言战略视角下的韶关红色文化传播研究”(SZ2020SK02)。
文摘
基于评价理论的介入系统,探究电影《八百》中的多模态介入资源的分布及其成因。研究发现:影片的文字单声资源较少,而文字多声资源众多,图像介入资源则以单声资源为主,声音介入资源仅有引发和强调两类,并且数量不多;这些介入资源分布体现电影制作者倾向对情节实施隐性操控,并且这些资源能强化影片主题、电影艺术真实性和观众的观影互动。本研究能为电影剧情策划和电影的文、图、声设计提供启迪。
关键词
《
八百
》
多模态介入资源
文字
图像
声音
Keywords
The Eight Hundred
Multimodal engagement resources
Texts
Pictures
Sounds
分类号
G63 [文化科学—教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卵纹“八百”的原始意义
6
作者
杨树帆
出处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S6期6-9,共4页
文摘
本文从《拾遗记》中拈出一个不被理解的语词──八百,通过民俗和原始文化的相互比证,说明"八百"的原始含义是男根和女阴的组合图纹,而两者的组合结构意义是男女交合。
关键词
简狄吞卵
八百
象征
男女交合
分类号
H121 [语言文字—汉语]
原文传递
题名
试论“了”的时体特征
被引量:
101
7
作者
金立鑫
机构
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
出处
《语言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105-120,共16页
文摘
试论“了”的时体特征金立鑫零本文要证明的问题0.1动词后宾语前的“了”是“完成—延续”体(aspect)的标记(记作“了1”)。在中性语境下,它兼表“过去近时”的意义。0.2句尾的“了”有两个,一个是“事件实现后的状态延续到某一参照时间”的体和时(t...
关键词
时间跨度
句尾“了”
语法意义
时间参照点
语境因素
“过”
《现代汉语
八百
词》
“实现”
句子
程度副词
分类号
H14 [语言文字—汉语]
原文传递
题名
“V来/去”与现代汉语动词的主观范畴
被引量:
54
8
作者
马庆株
机构
南开大学中文系
出处
《语文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17-23,61,共8页
文摘
藏语中亲眼见到的与不是亲眼见到的事情表示法不同,汉语中有类似现象,这都与说话人的主观态度和感知有关,由此可以解释趋向动词“来/去”和含“来/去”的复合趋向动词的意义和用法,并且可以根据在“来/去”或者“X来/去”前动词的分布情况找出动词的小类,发现它们各自的语义特征。凡是动作造成可见结果的动词,后面出现“来”或者“X来”;反之,后面出现“去”或者“X去”;如果既可能见到结果,又可能见不到结果,那么在可能见到结果的时候动词后面出现“来”或者“X来”,在可能见不到结果的时候动词后面出现“去”或者“X去”。说话人主观上觉得是否可以看到或者感觉到决定了对“来”、“去”的选择,这从一个方面表现出汉语动词的主观范畴。这个范畴表示动作与说话人的关系和主观方面的感知,可以说明汉语的理据性。
关键词
趋向动词
汉语动词
说话人
“来”
“去”
语言学
语义范畴语法
《现代汉语
八百
词》
是非问
马庆株
分类号
H146.2 [语言文字—汉语]
原文传递
题名
“唯补词”初探
被引量:
68
9
作者
刘丹青
机构
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
出处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23-27,共5页
文摘
“唯补词”初探刘丹青一、"唯补词":汉语词类的又一家族汉语动结式中的结果补语,一般归入动词、形容词。如《现代汉语八百词》的"语法要点"中说:"主要动词加表示结果的形容词或动词,可以叫动结式"。动词形容词都能作谓词,所以合称"谓词"。可是,动结式中的一...
关键词
补词
结果补语
可能补语
东南方言
动结式
谓词
《现代汉语
八百
词》
语用功能
非谓形容词
方言语法
分类号
H136.1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不比”型比较句的语义类型
被引量:
32
10
作者
徐燕青
机构
福建省莆田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
出处
《语言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79-95,共17页
文摘
“不比”型比较句的语义类型徐燕青关于“不比”型比较句(以下简称“不比”句)的意义问题,吕叔湘先生在把“不比”和“没有”进行对比时认为:“不比…”跟“没有…”意思不同,如,他不比我高=他跟我差不多高。他没有我高=他比我矮①。吕先生的意思可以理解为:“A...
关键词
比较句
“比”字句
形容词
语义类型
反问句
前一分句
表达意向
否定形式
《现代汉语
八百
词》
心理因素
分类号
H14 [语言文字—汉语]
原文传递
题名
“在”的涵盖义与句首处所前“在”的隐现
被引量:
23
11
作者
储泽祥
机构
长沙市湖南师范大学中文系
出处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33-36,共4页
文摘
“在”的涵盖义与句首处所前“在”的隐现储泽祥零前言《现代汉语八百词》指出:"别的语言里的'介+名'短语,汉语里一般用'介+名+方'来说,有时候可以不用'介',但是不能没有'方',例如,英语的'intheroom',汉语里的说法是'在屋子里',或者'屋...
关键词
“在”
连接作用
介词
《现代汉语
八百
词》
自然段
人大复印资料
语用价值
语言文字学
《中国语文》
定位性
分类号
H146.3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通感”的人类生理学共性
被引量:
40
12
作者
李国南
机构
福建泉州华侨大学外语系
出处
《外国语》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34-40,共7页
文摘
论“通感”的人类生理学共性李国南Abstract:Synaesthesia,alinguisticaswellaspsychologicalphenomenon,basesitselfuponthecommonhumanphysiology,andt...
关键词
生理学
听觉
英语形容词
《现代汉语
八百
词》
语言现象
生理机制
文学作品
触觉
词义转移
嗅觉
分类号
Q495 [生物学—生理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关于疑问句中的“呢”
被引量:
35
13
作者
金立鑫
机构
上海外国语大学
出处
《语言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43-49,共7页
文摘
关于疑问句中的“呢”金立鑫《实用汉语课本》(刘王旬等人编,1981,商务印书馆)第二册第40课里总结语气词“呢”的语法特点时这样说:1.在疑问句中缓和语气,如:我们在哪儿停车呢?2.在陈述句中表示确认事实,使对方信服。如:还早呢。3.表示疑问。如:我...
关键词
“呢”
疑问句
《中国语文》
疑问语气词
《现代汉语
八百
词》
词典
疑问词
语用功能
缓和语气
汉语课本
分类号
H13 [语言文字—汉语]
原文传递
题名
方位词“里”考源
被引量:
34
14
作者
汪维辉
机构
南京大学中文系
出处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34-38,共5页
文摘
在现代汉语的方位词里边,“里”是使用频繁、活动能力强的一个,朱德熙先生(1982)曾指出:“只要意思上讲得通,我们可以任意在名词后头加上‘里’和‘上’。”(页44)《现代汉语八百词》对方位词“里”的解释是“在一定界限以内”。在“名+里”的格式下一共列举了“...
关键词
“里”
方位词
《现代汉语
八百
词》
名词化形容词
《文苑英华》
维空间
“表”
《灵枢经》
文学语言
南北朝后期
分类号
H139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副词“又”的语义及其网络系统
被引量:
30
15
作者
史锡尧
出处
《语言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101-111,共11页
文摘
“又”是一个使用频率较高的副词。《现代汉语词典》(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编)、《现代汉语八百词》(吕叔湘主编)都对它的语义做过分析,也都有一些很好的见解。副词“又”的语义比较复杂,如果我们要准确细致地理解使用了“又”的句子的含意,自己运用语言时也能准确的使用“又”,还需要对副词“又”
关键词
副词
语义
添加
《现代汉语
八百
词》
表示
《现代汉语词典》
使用频率
语言研究所
运用语言
否定句
分类号
H195 [语言文字—汉语]
原文传递
题名
说“越来越A”
被引量:
29
16
作者
陈群
出处
《汉语学习》
CSSCI
1999年第2期27-29,共3页
文摘
1问题的提出“越来越A”(也作“愈来愈A”)是一种运用广泛的语法格式,吕叔湘主编《现代汉语八百词》,北京大学中文系1955,1957级语言班编《现代汉语虚词例释》、武柏索等编《现代汉语常用格式例释》等,都对其有所论述。此外,裘荣棠先生还对“越来越A”...
关键词
语义特征
可变量
句法功能
《现代汉语
八百
词》
汉语虚词
语境
张大民
程度副词
表达功能
偏正短语
分类号
H146.3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再”语义分析──并比较“再”、“又”
被引量:
33
17
作者
史锡尧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
出处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8-12,共5页
文摘
“再”语义分析──并比较“再”、“又”史锡尧“再”,《辞源》释义为“两次”、“第二次”;举例为《书经》的“朕言不再”(我的话不说两次)、《左传》的“一之为甚,岂可再乎?”(一次就过分了,怎么可以做第二次呢?)。看来,在古汉语中,“再”是数词,属于实词...
关键词
“再”
语义分析
副词“也”
程度加深
《说文解字》
《骆驼祥子》
未实现
《现代汉语词典》
《现代汉语
八百
词》
时态助词
分类号
H136.1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副词“都”语义语用综合考察
被引量:
25
18
作者
史锡尧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
出处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6-10,共5页
文摘
“都”是一个使用频率极高的副词。尽管人们在言语活动中经常(甚至是时时刻刻)使用它,但对每个人来说,却不一定能够充分地使用它。至于说说它表示什么语义,有什么用处,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就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了。本文试图把语义和语用综合在一起,对副词“都”做一番较为全面的考察。
关键词
副词“都”
语义语用
综合考察
全部原因
《现代汉语词典》
单举
《现代汉语
八百
词》
衣服
弄糟
安眠药
分类号
H19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现代汉语副词“才”的句式与搭配
被引量:
31
19
作者
张谊生
机构
上海师范大学中文系
出处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10-15,共6页
文摘
现代汉语副词“才”的句式与搭配张谊生0.前言0.1副词的语法意义同该副词所出现的句法环境之间存在着依存关系,研究副词--尤其是一些义项纷繁、用法灵活的常用副词,就应当尽可能详尽地描写该剧词的分布,包括该副词的不同义项所依赖的各种句式和经常与之配合、呼...
关键词
现代汉语副词
句式
“才”
骆驼祥子
《现代汉语
八百
词》
语法语义分析
动词短语
搭配关系
词语
毛泽东
分类号
H146.3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有”字句的后续成分
被引量:
17
20
作者
张豫峰
范晓
机构
复旦大学中文系
出处
《语言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22-36,共15页
文摘
“有”字句的后续成分张豫峰范晓一引言1.1“有”字句是指动词“有”(包括“没有”)作谓语中心词的句子。“有”字句中最典型的格式是“N1+有+N2”(其中N代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这类格式从N1和N2的语义关系上看,主要的或典型的有三类:领属句、领有句...
关键词
“有”字句
语义关系
后续成分
《现代汉语
八百
词》
后置定语
复杂谓语
连动式
句法关系
动核结构
兼语式
分类号
H14 [语言文字—汉语]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离萧红八百米
郭爽
《花城》
北大核心
2020
1
原文传递
2
阿德的故事
拖拉
《教师博览(上旬刊)》
2006
0
原文传递
3
散文二题
胡兵想
《苏州杂志》
2018
0
原文传递
4
杀羌八百余人——“此乃将军所以不得候者也”
刘弘浍
《创造》
2000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电影《八百》的多模态介入资源研究
彭卓
《宁波开放大学学报》
202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卵纹“八百”的原始意义
杨树帆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6
0
原文传递
7
试论“了”的时体特征
金立鑫
《语言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8
101
原文传递
8
“V来/去”与现代汉语动词的主观范畴
马庆株
《语文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7
54
原文传递
9
“唯补词”初探
刘丹青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1994
68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不比”型比较句的语义类型
徐燕青
《语言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6
32
原文传递
11
“在”的涵盖义与句首处所前“在”的隐现
储泽祥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1996
2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论“通感”的人类生理学共性
李国南
《外国语》
CSSCI
北大核心
1996
40
原文传递
13
关于疑问句中的“呢”
金立鑫
《语言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6
35
原文传递
14
方位词“里”考源
汪维辉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
3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5
副词“又”的语义及其网络系统
史锡尧
《语言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0
30
原文传递
16
说“越来越A”
陈群
《汉语学习》
CSSCI
1999
29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7
“再”语义分析──并比较“再”、“又”
史锡尧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1996
3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8
副词“都”语义语用综合考察
史锡尧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1990
2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9
现代汉语副词“才”的句式与搭配
张谊生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1996
3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
“有”字句的后续成分
张豫峰
范晓
《语言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6
17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2
…
7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