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05篇文章
< 1 2 7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离萧红八百米 被引量:1
1
作者 郭爽 《花城》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27-137,共11页
没有鸽子,没有云,也没有飞机、飞艇或热气球刮起一丝风。天空只是空白无物的拟象。可以猜测蚁群的呓语或城市下水道的呜咽,但千万人口及鸟木走兽的声响都只来自于想象。从几万米的高空直坠,道路、河流与房屋高倍扩大,从色块变成高清像... 没有鸽子,没有云,也没有飞机、飞艇或热气球刮起一丝风。天空只是空白无物的拟象。可以猜测蚁群的呓语或城市下水道的呜咽,但千万人口及鸟木走兽的声响都只来自于想象。从几万米的高空直坠,道路、河流与房屋高倍扩大,从色块变成高清像素颗粒。比例尺拉回1∶1000千米,又瞬间跃升太空,大天使或超级英雄的飞翔也不过如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百 相机 男人 妇人
原文传递
阿德的故事
2
作者 拖拉 《教师博览(上旬刊)》 2006年第11期40-41,共2页
关键词 阿德 八百 学校
原文传递
散文二题
3
作者 胡兵想 《苏州杂志》 2018年第2期37-39,共3页
芭蕉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在文化的历史长河里,吟咏吴江的诗篇不胜枚举,唯有南宋诗人蒋捷的这首《一剪梅》... 芭蕉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在文化的历史长河里,吟咏吴江的诗篇不胜枚举,唯有南宋诗人蒋捷的这首《一剪梅》"舟过吴江"至今让人难以忘怀。八百多年前,地处江南腹地的吴江,被他通篇的文字描写成繁花似锦、春意盎然的温情之乡。特别是诗文中的秋娘渡与泰娘桥,如今读来,时时令人无限向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江 蒋捷 南宋诗人 银字 春愁 樱桃 江上 同里 芭蕉 八百
原文传递
杀羌八百余人——“此乃将军所以不得候者也”
4
作者 刘弘浍 《创造》 2000年第5期48-56,共2页
关键词 李将军列传 羌族 尔玛 汉文帝 将军 蛮夷大长 陇西 王朔 李广难封 史记 民族政策 封侯 八百
下载PDF
电影《八百》的多模态介入资源研究
5
作者 彭卓 《宁波开放大学学报》 2022年第2期119-123,共5页
基于评价理论的介入系统,探究电影《八百》中的多模态介入资源的分布及其成因。研究发现:影片的文字单声资源较少,而文字多声资源众多,图像介入资源则以单声资源为主,声音介入资源仅有引发和强调两类,并且数量不多;这些介入资源分布体... 基于评价理论的介入系统,探究电影《八百》中的多模态介入资源的分布及其成因。研究发现:影片的文字单声资源较少,而文字多声资源众多,图像介入资源则以单声资源为主,声音介入资源仅有引发和强调两类,并且数量不多;这些介入资源分布体现电影制作者倾向对情节实施隐性操控,并且这些资源能强化影片主题、电影艺术真实性和观众的观影互动。本研究能为电影剧情策划和电影的文、图、声设计提供启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百 多模态介入资源 文字 图像 声音
下载PDF
卵纹“八百”的原始意义
6
作者 杨树帆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S6期6-9,共4页
本文从《拾遗记》中拈出一个不被理解的语词──八百,通过民俗和原始文化的相互比证,说明"八百"的原始含义是男根和女阴的组合图纹,而两者的组合结构意义是男女交合。
关键词 简狄吞卵 八百 象征 男女交合
原文传递
试论“了”的时体特征 被引量:101
7
作者 金立鑫 《语言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105-120,共16页
试论“了”的时体特征金立鑫零本文要证明的问题0.1动词后宾语前的“了”是“完成—延续”体(aspect)的标记(记作“了1”)。在中性语境下,它兼表“过去近时”的意义。0.2句尾的“了”有两个,一个是“事件实现后的状... 试论“了”的时体特征金立鑫零本文要证明的问题0.1动词后宾语前的“了”是“完成—延续”体(aspect)的标记(记作“了1”)。在中性语境下,它兼表“过去近时”的意义。0.2句尾的“了”有两个,一个是“事件实现后的状态延续到某一参照时间”的体和时(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跨度 句尾“了” 语法意义 时间参照点 语境因素 “过” 《现代汉语八百词》 “实现” 句子 程度副词
原文传递
“V来/去”与现代汉语动词的主观范畴 被引量:54
8
作者 马庆株 《语文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17-23,61,共8页
藏语中亲眼见到的与不是亲眼见到的事情表示法不同,汉语中有类似现象,这都与说话人的主观态度和感知有关,由此可以解释趋向动词“来/去”和含“来/去”的复合趋向动词的意义和用法,并且可以根据在“来/去”或者“X来/去”前动... 藏语中亲眼见到的与不是亲眼见到的事情表示法不同,汉语中有类似现象,这都与说话人的主观态度和感知有关,由此可以解释趋向动词“来/去”和含“来/去”的复合趋向动词的意义和用法,并且可以根据在“来/去”或者“X来/去”前动词的分布情况找出动词的小类,发现它们各自的语义特征。凡是动作造成可见结果的动词,后面出现“来”或者“X来”;反之,后面出现“去”或者“X去”;如果既可能见到结果,又可能见不到结果,那么在可能见到结果的时候动词后面出现“来”或者“X来”,在可能见不到结果的时候动词后面出现“去”或者“X去”。说话人主观上觉得是否可以看到或者感觉到决定了对“来”、“去”的选择,这从一个方面表现出汉语动词的主观范畴。这个范畴表示动作与说话人的关系和主观方面的感知,可以说明汉语的理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趋向动词 汉语动词 说话人 “来” “去” 语言学 语义范畴语法 《现代汉语八百词》 是非问 马庆株
原文传递
“唯补词”初探 被引量:68
9
作者 刘丹青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23-27,共5页
“唯补词”初探刘丹青一、"唯补词":汉语词类的又一家族汉语动结式中的结果补语,一般归入动词、形容词。如《现代汉语八百词》的"语法要点"中说:"主要动词加表示结果的形容词或动词,可以叫动结式"。动词形容词都能作谓词,所... “唯补词”初探刘丹青一、"唯补词":汉语词类的又一家族汉语动结式中的结果补语,一般归入动词、形容词。如《现代汉语八百词》的"语法要点"中说:"主要动词加表示结果的形容词或动词,可以叫动结式"。动词形容词都能作谓词,所以合称"谓词"。可是,动结式中的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词 结果补语 可能补语 东南方言 动结式 谓词 《现代汉语八百词》 语用功能 非谓形容词 方言语法
下载PDF
“不比”型比较句的语义类型 被引量:32
10
作者 徐燕青 《语言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79-95,共17页
“不比”型比较句的语义类型徐燕青关于“不比”型比较句(以下简称“不比”句)的意义问题,吕叔湘先生在把“不比”和“没有”进行对比时认为:“不比…”跟“没有…”意思不同,如,他不比我高=他跟我差不多高。他没有我高=他比我... “不比”型比较句的语义类型徐燕青关于“不比”型比较句(以下简称“不比”句)的意义问题,吕叔湘先生在把“不比”和“没有”进行对比时认为:“不比…”跟“没有…”意思不同,如,他不比我高=他跟我差不多高。他没有我高=他比我矮①。吕先生的意思可以理解为:“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较句 “比”字句 形容词 语义类型 反问句 前一分句 表达意向 否定形式 《现代汉语八百词》 心理因素
原文传递
“在”的涵盖义与句首处所前“在”的隐现 被引量:23
11
作者 储泽祥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33-36,共4页
“在”的涵盖义与句首处所前“在”的隐现储泽祥零前言《现代汉语八百词》指出:"别的语言里的'介+名'短语,汉语里一般用'介+名+方'来说,有时候可以不用'介',但是不能没有'方',例如,英语的'intheroom',汉... “在”的涵盖义与句首处所前“在”的隐现储泽祥零前言《现代汉语八百词》指出:"别的语言里的'介+名'短语,汉语里一般用'介+名+方'来说,有时候可以不用'介',但是不能没有'方',例如,英语的'intheroom',汉语里的说法是'在屋子里',或者'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 连接作用 介词 《现代汉语八百词》 自然段 人大复印资料 语用价值 语言文字学 《中国语文》 定位性
下载PDF
论“通感”的人类生理学共性 被引量:40
12
作者 李国南 《外国语》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34-40,共7页
论“通感”的人类生理学共性李国南Abstract:Synaesthesia,alinguisticaswellaspsychologicalphenomenon,basesitselfuponthecommonhum... 论“通感”的人类生理学共性李国南Abstract:Synaesthesia,alinguisticaswellaspsychologicalphenomenon,basesitselfuponthecommonhumanphysiology,and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理学 听觉 英语形容词 《现代汉语八百词》 语言现象 生理机制 文学作品 触觉 词义转移 嗅觉
原文传递
关于疑问句中的“呢” 被引量:35
13
作者 金立鑫 《语言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43-49,共7页
关于疑问句中的“呢”金立鑫《实用汉语课本》(刘王旬等人编,1981,商务印书馆)第二册第40课里总结语气词“呢”的语法特点时这样说:1.在疑问句中缓和语气,如:我们在哪儿停车呢?2.在陈述句中表示确认事实,使对方信服... 关于疑问句中的“呢”金立鑫《实用汉语课本》(刘王旬等人编,1981,商务印书馆)第二册第40课里总结语气词“呢”的语法特点时这样说:1.在疑问句中缓和语气,如:我们在哪儿停车呢?2.在陈述句中表示确认事实,使对方信服。如:还早呢。3.表示疑问。如: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呢” 疑问句 《中国语文》 疑问语气词 《现代汉语八百词》 词典 疑问词 语用功能 缓和语气 汉语课本
原文传递
方位词“里”考源 被引量:34
14
作者 汪维辉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34-38,共5页
在现代汉语的方位词里边,“里”是使用频繁、活动能力强的一个,朱德熙先生(1982)曾指出:“只要意思上讲得通,我们可以任意在名词后头加上‘里’和‘上’。”(页44)《现代汉语八百词》对方位词“里”的解释是“在一定界限以内”... 在现代汉语的方位词里边,“里”是使用频繁、活动能力强的一个,朱德熙先生(1982)曾指出:“只要意思上讲得通,我们可以任意在名词后头加上‘里’和‘上’。”(页44)《现代汉语八百词》对方位词“里”的解释是“在一定界限以内”。在“名+里”的格式下一共列举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里” 方位词 《现代汉语八百词》 名词化形容词 《文苑英华》 维空间 “表” 《灵枢经》 文学语言 南北朝后期
下载PDF
副词“又”的语义及其网络系统 被引量:30
15
作者 史锡尧 《语言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101-111,共11页
“又”是一个使用频率较高的副词。《现代汉语词典》(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编)、《现代汉语八百词》(吕叔湘主编)都对它的语义做过分析,也都有一些很好的见解。副词“又”的语义比较复杂,如果我们要准确细致地理解使用了“又”的句子的... “又”是一个使用频率较高的副词。《现代汉语词典》(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编)、《现代汉语八百词》(吕叔湘主编)都对它的语义做过分析,也都有一些很好的见解。副词“又”的语义比较复杂,如果我们要准确细致地理解使用了“又”的句子的含意,自己运用语言时也能准确的使用“又”,还需要对副词“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词 语义 添加 《现代汉语八百词》 表示 《现代汉语词典》 使用频率 语言研究所 运用语言 否定句
原文传递
说“越来越A” 被引量:29
16
作者 陈群 《汉语学习》 CSSCI 1999年第2期27-29,共3页
1问题的提出“越来越A”(也作“愈来愈A”)是一种运用广泛的语法格式,吕叔湘主编《现代汉语八百词》,北京大学中文系1955,1957级语言班编《现代汉语虚词例释》、武柏索等编《现代汉语常用格式例释》等,都对其有所论述... 1问题的提出“越来越A”(也作“愈来愈A”)是一种运用广泛的语法格式,吕叔湘主编《现代汉语八百词》,北京大学中文系1955,1957级语言班编《现代汉语虚词例释》、武柏索等编《现代汉语常用格式例释》等,都对其有所论述。此外,裘荣棠先生还对“越来越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义特征 可变量 句法功能 《现代汉语八百词》 汉语虚词 语境 张大民 程度副词 表达功能 偏正短语
下载PDF
“再”语义分析──并比较“再”、“又” 被引量:33
17
作者 史锡尧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8-12,共5页
“再”语义分析──并比较“再”、“又”史锡尧“再”,《辞源》释义为“两次”、“第二次”;举例为《书经》的“朕言不再”(我的话不说两次)、《左传》的“一之为甚,岂可再乎?”(一次就过分了,怎么可以做第二次呢?)。看来,... “再”语义分析──并比较“再”、“又”史锡尧“再”,《辞源》释义为“两次”、“第二次”;举例为《书经》的“朕言不再”(我的话不说两次)、《左传》的“一之为甚,岂可再乎?”(一次就过分了,怎么可以做第二次呢?)。看来,在古汉语中,“再”是数词,属于实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 语义分析 副词“也” 程度加深 《说文解字》 《骆驼祥子》 未实现 《现代汉语词典》 《现代汉语八百词》 时态助词
下载PDF
副词“都”语义语用综合考察 被引量:25
18
作者 史锡尧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6-10,共5页
“都”是一个使用频率极高的副词。尽管人们在言语活动中经常(甚至是时时刻刻)使用它,但对每个人来说,却不一定能够充分地使用它。至于说说它表示什么语义,有什么用处,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就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了。本文试图把语义和语用... “都”是一个使用频率极高的副词。尽管人们在言语活动中经常(甚至是时时刻刻)使用它,但对每个人来说,却不一定能够充分地使用它。至于说说它表示什么语义,有什么用处,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就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了。本文试图把语义和语用综合在一起,对副词“都”做一番较为全面的考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词“都” 语义语用 综合考察 全部原因 《现代汉语词典》 单举 《现代汉语八百词》 衣服 弄糟 安眠药
下载PDF
现代汉语副词“才”的句式与搭配 被引量:31
19
作者 张谊生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10-15,共6页
现代汉语副词“才”的句式与搭配张谊生0.前言0.1副词的语法意义同该副词所出现的句法环境之间存在着依存关系,研究副词--尤其是一些义项纷繁、用法灵活的常用副词,就应当尽可能详尽地描写该剧词的分布,包括该副词的不同义项... 现代汉语副词“才”的句式与搭配张谊生0.前言0.1副词的语法意义同该副词所出现的句法环境之间存在着依存关系,研究副词--尤其是一些义项纷繁、用法灵活的常用副词,就应当尽可能详尽地描写该剧词的分布,包括该副词的不同义项所依赖的各种句式和经常与之配合、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汉语副词 句式 “才” 骆驼祥子 《现代汉语八百词》 语法语义分析 动词短语 搭配关系 词语 毛泽东
下载PDF
“有”字句的后续成分 被引量:17
20
作者 张豫峰 范晓 《语言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22-36,共15页
“有”字句的后续成分张豫峰范晓一引言1.1“有”字句是指动词“有”(包括“没有”)作谓语中心词的句子。“有”字句中最典型的格式是“N1+有+N2”(其中N代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这类格式从N1和N2的语义关系上看,主... “有”字句的后续成分张豫峰范晓一引言1.1“有”字句是指动词“有”(包括“没有”)作谓语中心词的句子。“有”字句中最典型的格式是“N1+有+N2”(其中N代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这类格式从N1和N2的语义关系上看,主要的或典型的有三类:领属句、领有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字句 语义关系 后续成分 《现代汉语八百词》 后置定语 复杂谓语 连动式 句法关系 动核结构 兼语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7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