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石门题刻与宋代的山河堰 被引量:2
1
作者 汪志德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9年第1期111-114,117,共5页
石门古代摩崖题刻不仅是一座丰富的艺术宝库,而且也是一座丰富的历史资料宝库。石门古代题刻中有关川陕交通的史料,素为世人推重,研究者迭有著述论之。相形之下,其中有关宋代山河堰水利灌溉工程的史料,则不甚为人注重,论者寥落。山河堰... 石门古代摩崖题刻不仅是一座丰富的艺术宝库,而且也是一座丰富的历史资料宝库。石门古代题刻中有关川陕交通的史料,素为世人推重,研究者迭有著述论之。相形之下,其中有关宋代山河堰水利灌溉工程的史料,则不甚为人注重,论者寥落。山河堰即今石门水库的前身,很早以来,就是汉中盆地最重要的水利灌溉工程,研究其历史发展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河堰 题刻 水利灌溉 汉中盆地 《宋史》 欧阳文忠公文集 金石补正 司封员外郎 历史资料 褒谷
下载PDF
辑考体金石目录之成立——论《八琼室金石补正》对《金石萃编》体例的增益
2
作者 韩续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2023年第9期82-87,共6页
从目录学角度看,王昶《金石萃编》综合了传统金石目录中存目、录文、辑录与跋尾四种体例,而开创了“辑考体金石目录”这一编纂体例。陆增祥《八琼室金石补正》在其基础上,通过“增补摹图”与“附加按语”对这一体例进行了完善,使得这种... 从目录学角度看,王昶《金石萃编》综合了传统金石目录中存目、录文、辑录与跋尾四种体例,而开创了“辑考体金石目录”这一编纂体例。陆增祥《八琼室金石补正》在其基础上,通过“增补摹图”与“附加按语”对这一体例进行了完善,使得这种目录的编纂结构涵盖了存目、摹图、录文、辑录与跋尾五个部分。辑考体金石目录就其本质而言,是在据拓本进行汇校汇订的基础上,将辑录与考证相结合,对相关史料的别裁与考订服务于个案学术史的整体考察。因此,相较于辑录体金石目录,这种目录体例的学术考辨性更强,而这也是其在内容与形式方面兼具集大成特点的根本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增祥 金石补正 王昶 金石萃编》 辑考体金石目录
下载PDF
读唐人碑志札记
3
作者 黄清发 《文献》 2002年第1期232-236,共5页
笔者近因涉猎唐人碑志,发现唐人碑志中存有一些前人较少留意的现象,特将之拾掇成篇,以就正于世之博雅君子.
关键词 碑志 清发 和尚 金石补正 墓志铭 唐人 碑铭 金石补正 《宝刻丛编》 僧人 唐代墓志汇编 禅师
原文传递
《八琼室金石补正》石鱼朱子诗辨伪
4
作者 李胜 《重庆社会科学》 2006年第9期57-61,共5页
《:八琼室金石补正》一书作为宋代涪州石鱼题刻收录的“朱子诗”,虽确为朱熹《观澜》绝句,但既非宋刻抑或朱子真迹,也不在石鱼所在地白鹤梁,而是大约在清代中期才刻于北岩石壁的作品,当地人称作《北岩题壁》。
关键词 金石补正 涪州(涪陵) 石鱼题刻 朱熹 《观澜》 《北岩题壁》
下载PDF
关中胡人:马长寿和他的《碑铭所见前秦至隋初的关中部族》 被引量:1
5
作者 罗丰 《西北民族论丛》 2008年第1期119-132,共14页
一1963年初,学校已放寒假,马长寿先生利用寒假闲暇工夫,开始翻阅关中金石志。这部分金石志大体上都是清代金石学盛行以后一些金石学家写成的,主要有毕沅《关中金石记》、孙星衍《寰宇访碑录》、王昶《金石萃编》、陆耀遹《金石续编》。
关键词 马长寿 羌人 宁戎 拓跋鲜卑 鲜卑人 金石补正 蕃人 西羌 民族学家 白敏中
原文传递
重读徐森玉先生《西汉石刻文字初探》
6
作者 施安昌 《西泠艺丛》 2021年第3期16-19,共4页
一在存世历代石刻文字当中,西汉时期的极少。除宋代赵明诚《金石录》著录过"居摄两坟坛"和"五凤刻石"之外,其他多为清代以后发现。王昶《金石萃编》收入三种,翁方纲《两汉金石记》收两种,阮元《山左金石志》收两种... 一在存世历代石刻文字当中,西汉时期的极少。除宋代赵明诚《金石录》著录过"居摄两坟坛"和"五凤刻石"之外,其他多为清代以后发现。王昶《金石萃编》收入三种,翁方纲《两汉金石记》收两种,阮元《山左金石志》收两种,武亿《授堂金石跋》收两种,叶昌炽《语石》只有六种名称,未及内容,陆增祥《八琼室金石补正》收入四种,古刻沦胥、良可慨叹。做全面整理和深入探讨的专文,实自徐森玉先生《西汉石刻文字初探》;开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石补正 石刻文字 金石萃编》 居摄 叶昌炽 赵明诚 徐森 翁方纲
原文传递
唐来慈墓志考释
7
作者 任筱虎 《乾陵文化研究》 2019年第1期224-231,共8页
唐来慈墓志清代宜君县出土,原石已佚,国家图书馆藏拓[1]。拓片长、宽均58厘米。志文楷书,22行,满行22字。开元二十年(732)刻。录文见《关中金石文字存逸考》卷十[2]、《关中石刻文字新编》卷三[3]、《八琼室金石补正》(下简称《八琼室》... 唐来慈墓志清代宜君县出土,原石已佚,国家图书馆藏拓[1]。拓片长、宽均58厘米。志文楷书,22行,满行22字。开元二十年(732)刻。录文见《关中金石文字存逸考》卷十[2]、《关中石刻文字新编》卷三[3]、《八琼室金石补正》(下简称《八琼室》)卷五十四[4]、《唐代墓志汇编》(下简称《汇编》)开元三六二[5]、《全唐文补遗》(下简称《补遗》)第六辑[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石补正 大都督 段志玄 《北京图书馆藏中国历代石刻拓本汇编》 宜君县 关中金石文字存逸考 都督府 《旧唐书》 王方庆 上谷郡 陆增祥 黑齿常之
原文传递
从龙华碑试谈龙华寺及其相关问题
8
作者 张淑敏 《海岱考古》 2018年第1期524-536,共13页
龙华寺遗址位于山东博兴县经济开发区张官、冯吴、崇德村一带,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面积120万平方米,是目前国内发现的最大一处北朝至隋代寺院遗址。因出土过大批佛教遗物,而引起国内外有关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特别是博兴县博物... 龙华寺遗址位于山东博兴县经济开发区张官、冯吴、崇德村一带,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面积120万平方米,是目前国内发现的最大一处北朝至隋代寺院遗址。因出土过大批佛教遗物,而引起国内外有关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特别是博兴县博物馆所藏隋代'龙华碑',为国家二级文物,堪称镇馆之宝,对研究龙华寺的历史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笔者试对碑文进行识读、考证,以此推动对龙华寺及其相关问题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兴县 龙华寺遗址 金石补正 隋文帝 陆增祥 佛教信徒 龙华塔
原文传递
唐代世俗社会造经现象述论
9
作者 简梅青 《魏晋南北朝隋唐史资料》 2002年第1期122-132,共11页
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佛教日益渗透到世俗社会,其标志之一即是北朝以来民间造像的盛行。清人王昶《金石萃编》'总论北朝造像诸碑'指出:造像立碑始于北魏,迄于唐之中叶。大抵所造者释迦、弥陀、弥勒及观音、势至为多。……造必有... 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佛教日益渗透到世俗社会,其标志之一即是北朝以来民间造像的盛行。清人王昶《金石萃编》'总论北朝造像诸碑'指出:造像立碑始于北魏,迄于唐之中叶。大抵所造者释迦、弥陀、弥勒及观音、势至为多。……造必有记,记后题名。……凡造像人自称曰佛弟子、正信佛弟子、清信士、清信女、优婆塞、优婆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山石经 唐后期 会昌毁佛 世俗社会 时俗社会 金石补正 佛教徒 《宋高僧传》 《大宋高僧传》
下载PDF
《八琼室金石补正》石鱼朱子诗辨伪
10
作者 李胜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S1期111-116,共6页
本文认为,《八琼室金石补正》一书作为宋代涪州石鱼题刻收录的“朱子诗”,虽确为朱熹《观澜》绝句,但既非宋刻抑或朱子真迹,也不在石鱼所在地白鹤梁,而是大约在清代中期才刻于北岩石壁的作品,当地人称作《北岩题壁》。
关键词 金石补正 涪州(涪陵) 石鱼题刻 朱熹 《观澜》 《北岩题壁》
原文传递
汉中褒谷“弟焕等题名”摩崖刻石考
11
作者 张远智 《陕西历史博物馆论丛》 2020年第1期-,共3页
《八琼室金石补正》里记录有一则汉中褒谷石刻题记,全文是:弟焕等题名(原书注:高一尺四寸,广一尺一寸三分,四行,行八字,字径二寸二三分,分书)弟焕后一日约客□中甲、姚祁、李□之、张承祖、王其旸,妷癸中同来,子艮中侍。
关键词 金石补正 褒谷 石刻题记 摩崖刻石 汉中 题名
原文传递
北朝造像题记书法的图像学研究
12
作者 陈卓 《中国书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98-199,共2页
佛教造像源自印度犍陀罗,后来传向东南亚各国。中国的佛教造像多种多样,如铜铸、金造的、石雕、凿壁等。北魏是佛教盛行的时期,造像活动特别繁荣,从贵族到平民,都捐资进行佛像雕造。在佛像的两侧、底座等处进行题刻,记录造像的原因、时... 佛教造像源自印度犍陀罗,后来传向东南亚各国。中国的佛教造像多种多样,如铜铸、金造的、石雕、凿壁等。北魏是佛教盛行的时期,造像活动特别繁荣,从贵族到平民,都捐资进行佛像雕造。在佛像的两侧、底座等处进行题刻,记录造像的原因、时间,记下发愿之辞,这些文字被称为造像记。造像记的书法水准不一,且多数并不留下书写者名字,书写者大多也并非名家圣手。相对于佛教造像而言,造像记的作用并不十分重要。因此,清代以前,并没有多少学者关注造像记,直到乾嘉学派重视搜碑访碣、碑学兴盛,造像记以及其书法风格才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如清代王昶《金石萃编》、陆增祥《八琼室金石补正》就记录了许多北朝的佛教造像书法。王昶谈道:"按造像立碑,始于北魏,迄于唐之中叶。大抵所造者释迎、弥陀、弥勒及观音、势至为多。或刻山崖,或刻碑石,或造石窟,或造佛龛,或造浮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造像 书写者 图像学 乾嘉学派 金石补正 题刻 碑学 金造 犍陀罗 佛教传播
原文传递
始皇刻石与摩崖遗风
13
作者 王学理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9年第1期92-94,共3页
在山崖石壁上刻划图形和文字,随着人类狩猎活动的进一步展开而发生。法国西南部,西班牙北部的一些旧石器时代晚期的洞穴里,绘有野牛和古象等图画。我国甘肃省大地湾新石器时代遗址的房子里,也发现了绘有人和动物的“地画”。至于把图形... 在山崖石壁上刻划图形和文字,随着人类狩猎活动的进一步展开而发生。法国西南部,西班牙北部的一些旧石器时代晚期的洞穴里,绘有野牛和古象等图画。我国甘肃省大地湾新石器时代遗址的房子里,也发现了绘有人和动物的“地画”。至于把图形刻之于山洞崖石之上的所谓“岩画”,在我国的内蒙、新疆和云南等地多有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石器时代遗址 旧石器时代晚期 古象 题刻 摩崖石刻 法国西南部 狩猎活动 褒斜道 九疑山 金石补正
下载PDF
薛公度篆书“无相庵”题字
14
作者 方爱龙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0年第6期F0002-F0002,共1页
绍兴二年(1132)二月十五日题书,刻石当在此后不久。石在湖南省祁阳县湘江南岸浯溪碑林。此刻中间篆书"无相庵"三大字,两旁楷书小字各一行:"河东薛公度施于浯溪寺,以奉/无相大士。绍兴二年二月望日。"左右各12字,其... 绍兴二年(1132)二月十五日题书,刻石当在此后不久。石在湖南省祁阳县湘江南岸浯溪碑林。此刻中间篆书"无相庵"三大字,两旁楷书小字各一行:"河东薛公度施于浯溪寺,以奉/无相大士。绍兴二年二月望日。"左右各12字,其中"东、于"二字残泐严重已不可辨,陆增祥《八琼室金石补正》"据《(湖南)省府志》补",味文意并残泐形迹,当可信据;"以"字在传世旧拓本依稀可辨,亦无疑议。著录首见乾隆三十二年(1767)《钦定续通志》卷168,乾隆三十五年庚寅(1770)祁阳知县宋溶辑《浯溪新志》卷3"蒐石"首条误记为"无相台"(参据"哈佛燕京中文特藏"乾隆刊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石补正 浯溪碑林 篆书 公度 月望日 旧拓本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