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国内劳伦斯研究述评 |
董俊峰
赵春华
|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1999 |
36
|
|
2
|
论劳伦斯小说中马和月亮的象征意义 |
黄宝菊
|
《外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
2000 |
21
|
|
3
|
畸形母爱的社会和心理因素及其灾难性后果——劳伦斯长篇小说《儿子与情人》评析 |
张礼龙
|
《山东外语教学》
|
2000 |
17
|
|
4
|
劳伦斯的回应:妇女问题与妇女解放──论劳伦斯早期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
高万隆
|
《国外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
1999 |
16
|
|
5
|
试论《儿子与情人》的“恋子情结”与“恋母情结” |
张涛
|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1998 |
13
|
|
6
|
现代人的悲剧——论劳伦斯的《白孔雀》 |
徐崇亮
|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1989 |
15
|
|
7
|
畸形母爱: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孔雀东南飞》与《儿子与情人》之比较 |
赵渭绒
|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12
|
|
8
|
毛莱尔太太:《儿子与情人》中真正的毁灭者 |
孔祥国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4 |
14
|
|
9
|
D.H.劳伦斯小说中的意象 |
王丽亚
|
《外国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1996 |
11
|
|
10
|
《儿子与情人》的女性悲剧 |
赵春辉
周立田
|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6 |
11
|
|
11
|
论《儿子与情人》中保罗的“恋母情结”及形成原因 |
刘积源
|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5 |
10
|
|
12
|
时代的牺牲品——《儿子与情人》的悲剧人物瓦尔特·莫雷尔 |
郭瑞芝
邓鹏
|
《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
|
2001 |
9
|
|
13
|
劳伦斯精神自我的成长与“柏拉图式恋爱”的关系——《儿子与情人》的人物形象分析 |
万莉
|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98 |
8
|
|
14
|
劳伦斯和他的《儿子与情人》 |
葛丽娟
|
《天中学刊》
|
1997 |
3
|
|
15
|
劳伦斯笔下的妇女 |
蒋明明
|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1989 |
10
|
|
16
|
变形的耶稣:《儿子与情人》中的宗教蕴涵 |
熊沐清
|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8
|
|
17
|
浅析人的异化在《儿子与情人》中的体现 |
杜凤兰
|
《辽宁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5 |
8
|
|
18
|
《儿子与情人》中保罗的身份危机与“拉康式自我”建构 |
丁礼明
|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9
|
|
19
|
男权重压下的悲苦女性——《儿子与情人》的女性主义解读 |
蔡立颖
|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0 |
9
|
|
20
|
论《儿子与情人》中俄狄浦斯情结的悲剧 |
王毅
|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01 |
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