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众口品谈宗教学
1
作者 肖卫 杨健吾 +2 位作者 岱胜 富芳 迪兹 《世界宗教文化》 CSSCI 2001年第1期55-58,共4页
21世纪已经来临,回顾百年来的宗教学研究,最重要性的成果无疑体现在已撰写和出版的著作与论文当中。为了纪念百年来学者们的成就,缅怀故人,更好地发展宗教学事业,开拓未来,本刊决定开辟“百年宗教学研究成果”展示,约请有关专家... 21世纪已经来临,回顾百年来的宗教学研究,最重要性的成果无疑体现在已撰写和出版的著作与论文当中。为了纪念百年来学者们的成就,缅怀故人,更好地发展宗教学事业,开拓未来,本刊决定开辟“百年宗教学研究成果”展示,约请有关专家撰文介绍百年内出版的重要学术成果,欢迎读者撰文,并提出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教 佛教 《道教 《基督教 《伊斯兰教 《犹太教
原文传递
新时期藏传佛教学经人员院校教育刍议
2
作者 房继荣 《甘肃高师学报》 2016年第7期67-71,共5页
院校教育作为新时期培养藏传佛教学经人员的一种重要模式,其教育规模不断壮大,教学活动有序开展,取得了良好的办学效果,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就新时期藏传佛教院校教育发展情况作了论述,认为这种教育模式对于加强藏传佛教人才队伍建设... 院校教育作为新时期培养藏传佛教学经人员的一种重要模式,其教育规模不断壮大,教学活动有序开展,取得了良好的办学效果,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就新时期藏传佛教院校教育发展情况作了论述,认为这种教育模式对于加强藏传佛教人才队伍建设,整合优质教育资源,以及有效推动藏传佛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期 藏传佛教经人员 院校教育 教育管理
下载PDF
新时期藏传佛教学经人员教育状况及其思考
3
作者 房继荣 《阿坝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4期51-54,共4页
新时期藏传佛教学经人员的教育状况具有教育模式的多样化、内容的全面化以及管理方式的现代化等特点,对于促进学经人员的全面培养及藏传佛教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健全符合党和国家法律法规、符合藏传佛教仪轨、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的现... 新时期藏传佛教学经人员的教育状况具有教育模式的多样化、内容的全面化以及管理方式的现代化等特点,对于促进学经人员的全面培养及藏传佛教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健全符合党和国家法律法规、符合藏传佛教仪轨、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的现代教育制度,增进对学经人员的科学管理,充分发挥爱国宗教人士的表率作用,突出"以人为本"原则,是藏传佛教学经人员教育革新的关键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期 藏传佛教经人员 教育管理
下载PDF
开启广阔的宗教精神世界之窗
4
作者 林边 《当代世界》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48-48,共1页
关键词 宗教 宗教知识 佛教 《伊斯兰教 《犹太教 《基督教
下载PDF
试论佛教史学 被引量:8
5
作者 严耀中 侯云灏 《史学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34-139,共6页
关键词 佛教 宗教形态 中国 研究成果 教团研究
原文传递
道安所撰经录考辨 被引量:6
6
作者 谭世保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89年第1期117-124,共8页
凡研究早期中国佛教传播史,都不可避免地要触及佛教目录史,其中道安所作经录(下简称“安录”),尤为佛教史学家所关注。梁启超、姚名达以及日本的常盘大定、林屋友次郎等都曾作过研讨。①虽然他们取得的成果甚丰,但遗留问题仍不少,这里... 凡研究早期中国佛教传播史,都不可避免地要触及佛教目录史,其中道安所作经录(下简称“安录”),尤为佛教史学家所关注。梁启超、姚名达以及日本的常盘大定、林屋友次郎等都曾作过研讨。①虽然他们取得的成果甚丰,但遗留问题仍不少,这里试就其中若干问题,作进一步的考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释道安 中国佛教 佛教目录 佛教 任继愈 译经 传播史 大定 汤用彤 高僧传
下载PDF
明治日本美术史的起点与欧洲印度学的关系——冈仓天心的美术史与明治印度学及东洋史学的关系 被引量:8
7
作者 林少阳 《东北亚外语研究》 2016年第2期26-39,共14页
在与西方文明的相遇中,汉字圈国家要确立作为现代制度的"美术",并令美术为现代民族国家的确立作贡献,美术史叙述变得重要。冈仓觉三(号天心,1862-1913)为日本"美术"这一制度事实上的确立者。其《日本美术史》(明治... 在与西方文明的相遇中,汉字圈国家要确立作为现代制度的"美术",并令美术为现代民族国家的确立作贡献,美术史叙述变得重要。冈仓觉三(号天心,1862-1913)为日本"美术"这一制度事实上的确立者。其《日本美术史》(明治二十三年[1890-1892]讲义,1922年付印),为日本第一部现代意义上的美术史叙述,且多论及中国美术史。本文将聚焦于本书,探讨冈仓天心美术史叙述与印度学、明治日本中国史研究之间的关系。冈仓天心与印度学与明治中国学(明治日本的"支那学"^(1),尤其所谓"东洋史学")的关系一直未被留意。本文认为,探讨冈仓美术史叙述与印度学、中国学的关系不仅是分析冈仓美术史叙述的重要角度,同时也是探讨欧洲印度(佛教)学、明治印度学与明治日本中国学起步之间关系的角度,进而也是探讨这两门学科在明治学术史思想史中位置、性质的角度。本文将聚焦于十九世纪中期欧洲印度学代表麦克斯?缪勒(F.Max Müller)与明治中期的日本美术史学、日本东洋史学之间的复杂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术史 冈仓天心 欧洲印度(佛教) 麦克斯·缪勒(Max Müller) 明治日本中国
下载PDF
中国佛教初传史辨述评———纪念佛教传入中国2000年 被引量:6
8
作者 王志远 《法音》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6,共5页
中国佛教初传史辨述评———纪念佛教传入中国2000年王志远有史以来,许多重大的历史事件曾对人类的文明进程产生过难以估量的巨大影响。但是,这些历史事件在当时不一定轰轰烈烈、光彩夺目,它们的壮丽辉煌,要过几十年、几百年乃... 中国佛教初传史辨述评———纪念佛教传入中国2000年王志远有史以来,许多重大的历史事件曾对人类的文明进程产生过难以估量的巨大影响。但是,这些历史事件在当时不一定轰轰烈烈、光彩夺目,它们的壮丽辉煌,要过几十年、几百年乃至几千年才能为世人所瞩目、所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佛教 佛教传入 中国2000年 佛教 大月氏 初传 博士弟子 汉明帝 述评 中国宗教
原文传递
佛教美学研究琐议 被引量:6
9
作者 皮朝纲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03-207,共5页
在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上,太虚是第一个、也是唯一的一个直接就佛教美学问题发表意见的高僧,他在实际上做了中国佛教美学学科建设的开创性工作。之后,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却无人专门就佛教美学的学科建设问题发表意见。上个世纪80年代末,... 在中国近代美学思想史上,太虚是第一个、也是唯一的一个直接就佛教美学问题发表意见的高僧,他在实际上做了中国佛教美学学科建设的开创性工作。之后,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却无人专门就佛教美学的学科建设问题发表意见。上个世纪80年代末,一些学者重新开始思考有关佛教美学问题。在中国佛教美学研究中,最为活跃、成果突出的是禅宗美学研究,对中国佛教的其他宗派如天台、华严、净土等等的美学思想的研究,则尚未起步。而居士佛教美学在中国佛教美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至今还是一块未曾开拓的处女地。总的说来,作为中国佛教美学的学科建设,目前尚处于草创阶段,需要有志于此的学人来做这项工作。中国佛教美学是中国古典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研究中国佛教美学的性质、特征、思想体系等,有助于进一步理解和把握中国古典美学的独特品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佛教 人生美 以艺诠佛 以佛诠艺 居士佛教
原文传递
定位与反思——再论张祥龙的现象学儒学 被引量:2
10
作者 唐文明 《中国现象学与哲学评论》 2023年第1期132-164,共33页
一毫无疑问,张祥龙是现象学进路的儒学研究的真正开创者,也是目前在这条路上走得最远、成就最大的学者。((1))从现代人文学建立以来的儒学研究的历史来看,现象学儒学意味着哲学儒学的第三种重要形态。第一种可以熊十力的《新唯识论》为... 一毫无疑问,张祥龙是现象学进路的儒学研究的真正开创者,也是目前在这条路上走得最远、成就最大的学者。((1))从现代人文学建立以来的儒学研究的历史来看,现象学儒学意味着哲学儒学的第三种重要形态。第一种可以熊十力的《新唯识论》为代表,他主要以佛教唯识学为诠释学资源来阐发儒学的哲学意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 熊十力 《新唯识论》 现象 佛教唯识 诠释 意蕴 开创者
原文传递
东西方意识哲学中的“意向性”与“元意向性”问题 被引量:6
11
作者 倪梁康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5-64,166,共10页
东西方意识哲学中都可以发现或多或少的对"意向性"问题的讨论,也都可以发现或强或弱的在"元意向性"方面的要求。"元意向性"意味着一种异于"意向性"但同时也可以包容"意向性"的东西... 东西方意识哲学中都可以发现或多或少的对"意向性"问题的讨论,也都可以发现或强或弱的在"元意向性"方面的要求。"元意向性"意味着一种异于"意向性"但同时也可以包容"意向性"的东西。它被用来描述一种追求原初性、彻底性、超越性和深邃性的思维方式与思想取向。无论是西方哲学的现象学,还是佛教唯识学或儒家心学,它们都不满足于各种意义上的常识或俗谛,试图以各自的方式来扬弃和克服"意向性"。由此也可以重新理解东西方思想中各种意义上的本体论和工夫论主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向性 元意向性 现象 佛教唯识 儒家心
下载PDF
中国佛教中的孝 被引量:4
12
作者 陈观胜 赵红 《敦煌学辑刊》 1988年第Z1期130-145,共16页
传统的中国社会制度根植于家庭而不是个人,为维护家庭,儒家思想坚持以孝为伦理道德的基础。在中国人看来,家庭存在、家族和谐、社会安宁以及中国文化的保持全依赖于对孝的正确遵守。在《孝经》里,我们读到:“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 传统的中国社会制度根植于家庭而不是个人,为维护家庭,儒家思想坚持以孝为伦理道德的基础。在中国人看来,家庭存在、家族和谐、社会安宁以及中国文化的保持全依赖于对孝的正确遵守。在《孝经》里,我们读到:“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关于怎样行孝,《孝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 中国佛教 目连 儒家思想 伯希和 和尚 宗密 孝经 祖先崇拜 孝行
下载PDF
中国佛教史观的形成与佛教史学的建立 被引量:4
13
作者 宋道发 《法音》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2期25-27,共3页
佛教产生于公元前六世纪的印度,对此跌荡多姿、异彩纷呈的复杂历史过程,由于印度人历史观念的淡薄,罕有详尽系统的历史记载。两汉之际,佛教传入我国,与我国的儒道思想经数百年的排拒融汇,至唐代,终于实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巨大变... 佛教产生于公元前六世纪的印度,对此跌荡多姿、异彩纷呈的复杂历史过程,由于印度人历史观念的淡薄,罕有详尽系统的历史记载。两汉之际,佛教传入我国,与我国的儒道思想经数百年的排拒融汇,至唐代,终于实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巨大变革,奠定了以后中国传统文化儒、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 中国佛教 《佛祖统纪》 天台宗 纪传体 中国传统文化 末法思想 《史记》 《宋高僧传》 《高僧传》
原文传递
读汤用彤先生的中国佛教史学术论著 被引量:1
14
作者 许抗生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4年第6期63-70,共8页
汤用彤先生是我国一位知名的爱国学者,是位中外著名的佛教史学家。他学贯中西,通晓梵文、巴利文等多种外语,熟悉中国哲学、印度哲学乃至西方哲学。他毕生致力于中国佛教史、魏晋玄学、印度哲学史的研究,晚年还曾注意研究道教史。他的主... 汤用彤先生是我国一位知名的爱国学者,是位中外著名的佛教史学家。他学贯中西,通晓梵文、巴利文等多种外语,熟悉中国哲学、印度哲学乃至西方哲学。他毕生致力于中国佛教史、魏晋玄学、印度哲学史的研究,晚年还曾注意研究道教史。他的主要学术论著有《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魏晋玄学论稿》、《印度哲学史》、《往日杂稿》、《康复扎记》、《隋唐佛教史稿》等。共中尤以《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上、下册)和《魏晋玄学论稿》为最著称。《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一书在中外学术界具有较大的影响。最近中华书局把汤用彤先生已刊与未刊的学术著作编辑成《汤用彤论著集》,将分册陆续出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晋南北朝 佛教宗派 汤用彤 中国佛教 佛教 隋唐佛教 佛教思想 魏晋南北朝 中华书局
原文传递
宋代佛教史学略论 被引量:4
15
作者 冯国栋 《史学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55-62,共8页
中国佛教史学发展至宋代,出现了繁荣的局面。佛教史学著作数量丰富,各体兼备,并创造出纪传体、编年体教史和藏经解题目录等新体例。本文考察了宋代佛教史学的状况,指出世俗史学的刺激、皇家对沙门著书的重视与褒奖以及大藏经的刻印与流... 中国佛教史学发展至宋代,出现了繁荣的局面。佛教史学著作数量丰富,各体兼备,并创造出纪传体、编年体教史和藏经解题目录等新体例。本文考察了宋代佛教史学的状况,指出世俗史学的刺激、皇家对沙门著书的重视与褒奖以及大藏经的刻印与流传是宋代佛教史学繁荣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佛教 繁荣 原因 价值
下载PDF
《佛祖统纪》与中国宋代僧人的史学思想 被引量:3
16
作者 韩毅 《河北学刊》 2003年第5期167-171,共5页
宋代是中国佛教史学发展的黄金时期 ,各类僧史著作的编写相当引人注目 ,其中尤以南宋僧人志磐的《佛祖统纪》最为著名。从《佛祖统纪》可以看出 ,宋代僧人的史学思想 ,不仅丰富了佛教史自身 ,扩大了它的社会影响 ,而且也为中国史学乃至... 宋代是中国佛教史学发展的黄金时期 ,各类僧史著作的编写相当引人注目 ,其中尤以南宋僧人志磐的《佛祖统纪》最为著名。从《佛祖统纪》可以看出 ,宋代僧人的史学思想 ,不仅丰富了佛教史自身 ,扩大了它的社会影响 ,而且也为中国史学乃至中国文化带来了新的成分 ,它的出现有着历史与宗教的双重意义 ,值得作进一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祖统纪》 佛教 变革 编撰目的 体例和内容 思想
下载PDF
释僧祐《萨婆多部师资记》及其佛教史学价值
17
作者 阳清 《宗教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2-70,共9页
释僧祐致力于溯源并弘扬律藏萨婆多部大德高僧,主要借助存录和补撰这两种模式,撰成僧传著作《萨婆多部师资记》。该书全帙虽不存于今世,然而通过考察《出三藏记集》所见《目录序》和书末列传,结合《高僧传》对《出三藏记集》的捃拾和吸... 释僧祐致力于溯源并弘扬律藏萨婆多部大德高僧,主要借助存录和补撰这两种模式,撰成僧传著作《萨婆多部师资记》。该书全帙虽不存于今世,然而通过考察《出三藏记集》所见《目录序》和书末列传,结合《高僧传》对《出三藏记集》的捃拾和吸收,可见其撰著缘起、学术宗旨、结构体系以及与之相关的少数篇章。该书在后世称名不一,征引复杂难辨,试图了解其相关内容,还可根据传世佛典来钩沉考说,得出某篇佚文或者近似文本。该书虽然存在着某种不足,但是紧密围绕着律藏萨婆多部的流化,特别是以《十诵律》的翻译和传播为中心,呈现出较为明晰的史学脉络,彰显出比较丰赡的学术内涵,可谓六朝时代为数不多且颇具特色的僧人类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释僧祐 萨婆多部师资记 佛教
原文传递
佛教圣地学初论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庆松 《中国佛学》 2016年第1期98-110,共13页
佛教圣地无疑是与佛陀及佛教人物有关。早期佛教圣地是佛陀及其弟子真实经行过的地方,且都在印度境内。阿育王弘法之后,在远离印度本土,没有佛陀及其弟子的真实历史行迹的异质地理和文化环境里,新的佛教圣地如何诞生?佛教圣地学即讨论... 佛教圣地无疑是与佛陀及佛教人物有关。早期佛教圣地是佛陀及其弟子真实经行过的地方,且都在印度境内。阿育王弘法之后,在远离印度本土,没有佛陀及其弟子的真实历史行迹的异质地理和文化环境里,新的佛教圣地如何诞生?佛教圣地学即讨论在亚洲一定历史时空里某个地方如何从一个'非圣'的地方演变成一个佛教'圣地'的原因与过程。本文拟建佛教圣地学的基本理论框架,讨论佛教圣地学的研究对象、范围、性质、主要概念、基本主题以及佛教圣地学对于地域佛教史研究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圣地 佛教圣地 地域佛教
下载PDF
玄奘《八识规矩颂》新译 被引量:2
19
作者 倪梁康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67-77,共11页
本文是为作者新译释的《玄奘八识规矩颂》而撰写的导言。在第一部分中首先介绍的是佛教“唯识学”及其“识”的基本含义。在第二部分中则进一步介绍“唯识学”在印度的缘起及其以后的发展史,以及它在中印文化传播中扮演的角色。第三部... 本文是为作者新译释的《玄奘八识规矩颂》而撰写的导言。在第一部分中首先介绍的是佛教“唯识学”及其“识”的基本含义。在第二部分中则进一步介绍“唯识学”在印度的缘起及其以后的发展史,以及它在中印文化传播中扮演的角色。第三部分是对《八识规矩颂》作者玄奘的总体介绍和评价。第四部分再现了历史上关于《八识规矩颂》之真伪的争议,并对这个争议做出自己的评价。最后的第五部分则是对《八识规矩颂》新译释的几个方法和义理的说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唯识 玄奘 《八识规矩颂》 佛教 唯识
下载PDF
中国佛教史学之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靖居 《佛学研究》 1998年第0期146-150,共5页
关键词 佛教 中国佛教 《出三藏记集》 隋书经籍志 续高僧传 净土宗 魏晋南北朝 专记 《佛祖统纪》 《高僧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