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480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方证相对论 被引量:116
1
作者 刘渡舟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6年第1期3-5,共3页
方证相对论刘渡舟(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100029)关键词:方证相对论;伤寒论;孙思邈刘渡舟教授近影凡是学习《伤寒论》需要讲求方法,然后得其门而入,才能做到登堂入室,事半而功倍。因此,对学习来讲,就有远近之分,难易之别... 方证相对论刘渡舟(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100029)关键词:方证相对论;伤寒论;孙思邈刘渡舟教授近影凡是学习《伤寒论》需要讲求方法,然后得其门而入,才能做到登堂入室,事半而功倍。因此,对学习来讲,就有远近之分,难易之别了。记得子贡说过:“夫子之墙数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经方 病证 方证相对 孙思邈
原文传递
从五运六气看六经辨证模式 被引量:95
2
作者 顾植山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451-454,共4页
讨论六经实质,关键在于对“三阴三阳”的理解。三阴三阳表述的是自然界阴阳离合的六种状态。三阴三阳的开、阖、枢,决定了“六经”各自的属性和不同特点。需要用五运六气在不同时空方位阴阳气的状态来理解三阴三阳。从五运六气看六经,... 讨论六经实质,关键在于对“三阴三阳”的理解。三阴三阳表述的是自然界阴阳离合的六种状态。三阴三阳的开、阖、枢,决定了“六经”各自的属性和不同特点。需要用五运六气在不同时空方位阴阳气的状态来理解三阴三阳。从五运六气看六经,以往六经理论中的一些难题,就可以得到较为合理的解释。三阴三阳之间是有序的动态时空变化。三阴三阳辨证,可较好地反映疾病发生时内外环境整体变化的动态时空特征。讲《伤寒论》不能不讲六经辨证,六经辨证绝不可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经辨证 五运六气 伤寒论 三阴三阳 阴阳离合
下载PDF
顾植山谈六经病“欲解时”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80
3
作者 陶国水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707-1709,共3页
《伤寒论》"欲解时"问题,研究《伤寒论》者多置而不论,或认为当存疑待考,或有探讨者亦都拘泥于"欲解",鲜见运用指导临床。龙砂医学流派代表性传承人顾植山认为,六经病"欲解时"是依据《黄帝内经》"... 《伤寒论》"欲解时"问题,研究《伤寒论》者多置而不论,或认为当存疑待考,或有探讨者亦都拘泥于"欲解",鲜见运用指导临床。龙砂医学流派代表性传承人顾植山认为,六经病"欲解时"是依据《黄帝内经》"开阖枢"理论对三阴三阳的时空定位来的,参照"欲解时"判定证候的六经属性,并据此遣方用药,执简驭繁,常取良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砂医学 顾植山 五运六气 伤寒论 欲解时 开阖枢 六经
原文传递
真武汤的方证解析与现代研究概况 被引量:70
4
作者 毛妍 梁慧慧 +8 位作者 朱俊平 文雯 余格 周逸群 刘瑞连 贺福元 张喜利 刘文龙 黎鹏程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17-225,共9页
真武汤是《伤寒论》中温阳利水之经典方,由炮附子、生姜、白术、茯苓、芍药5味药组成,现已收录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18年发布的《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第一批)》。《伤寒论》中有两条论述真武汤证,太阳病篇第82条云:"太阳病,发汗,汗... 真武汤是《伤寒论》中温阳利水之经典方,由炮附子、生姜、白术、茯苓、芍药5味药组成,现已收录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18年发布的《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第一批)》。《伤寒论》中有两条论述真武汤证,太阳病篇第82条云:"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瞤动,振振欲擗地者,真武汤主之。"少阴病篇第316条亦有:"少阴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为有水气。其人或咳,或小便利,或下利,或呕者,真武汤主之。"原文论述其基本病机皆属少阴阳虚水泛,以小便不利,肢体沉重或浮肿,舌质淡胖,苔白,脉沉为辨证要点。本文从方药配伍、用法用量及方证解读方面,考证《伤寒论》真武汤证;总结真武汤物质基础研究,为其复方药效物质基础及质量控制提供依据;并对近几年来真武汤的药理研究进展进行归纳,发现真武汤具有强心、利尿、降脂、抗氧化、改善肾功能和平衡水液代谢等诸多功效;列举运用真武汤辨治心悸、水肿、咳嗽、腹痛、痰饮、眩晕、消渴、带下等中医病证,及充血性心力衰竭、肺源性心脏病、支气管哮喘、慢性结肠炎、肝硬化腹水、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功能衰竭、前列腺增生、美尼尔氏综合症等西医疾病,阐述真武汤"异病同治"的原理,以期为真武汤及更多的古代经方的研究开发及临床应用提供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武汤 伤寒论 方证解析 异病同治 现代研究
原文传递
葛根芩连汤方证及其在糖尿病、高血压病、高脂血症、肥胖中的运用 被引量:57
5
作者 熊兴江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2760-2764,共5页
葛根芩连汤为治疗肠道湿热内蕴的经典名方。除用于腹泻类疾病之外,该方在糖尿病、高血压病、高脂血症、肥胖等慢性代谢性疾病的治疗中极为常见。该方不仅能够改善症状,还能降糖、降压、降脂、减肥,项强、脸红、唇红、舌红、口干、汗出... 葛根芩连汤为治疗肠道湿热内蕴的经典名方。除用于腹泻类疾病之外,该方在糖尿病、高血压病、高脂血症、肥胖等慢性代谢性疾病的治疗中极为常见。该方不仅能够改善症状,还能降糖、降压、降脂、减肥,项强、脸红、唇红、舌红、口干、汗出、心悸、失眠、便溏是辨证关键。在治疗糖尿病时,该方单用即可降糖;在治疗高血压病时,该方单用可以降压,亦常与天麻钩藤饮、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合用以降压。大剂量葛根(30 g起,最大可用至120 g)是起效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葛根芩连汤 糖尿病 高血压病 高脂血症 肥胖
原文传递
《伤寒论》与急危重症——基于CCU重症病例及中西医结合诠释经典条文内涵、经方剂量与六经实质 被引量:54
6
作者 熊兴江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413-2430,共18页
《伤寒论》是中医学的经典著作。针对《伤寒论》条文内涵不清,剂量存在争议,六经实质混乱及"中医是慢郎中,不能救急"的临床难题,在医院心血管重症监护病房工作中,提倡从急危重症及中西医结合角度诠释经典,深化条文内涵、澄清经方剂量... 《伤寒论》是中医学的经典著作。针对《伤寒论》条文内涵不清,剂量存在争议,六经实质混乱及"中医是慢郎中,不能救急"的临床难题,在医院心血管重症监护病房工作中,提倡从急危重症及中西医结合角度诠释经典,深化条文内涵、澄清经方剂量,还原六经实质,提高中医药治疗急危重症疗效。认为:(1)基于病机推演及文字考证解读条文内涵,虽能传承经典,但终因其在中医学概念术语中反复推导、循环论证及诊断预后不清晰而很难满足当前临床需求,很难在《伤寒论》的学术传承上产生重大突破;(2)"伤寒"为狭义伤寒,其本质可能为急性热性传染性疾病;(3)《伤寒论》是一部治疗急危重症的专著,急危重症的临床表现就是《伤寒论》条文的经典再现,"古方今病,必相能也";(4)《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不以外感与内伤划分,而以是否为传染性疾病为划分标准;(5)《伤寒论》中用药以大剂量为主,"四两只能拨四两""千斤才能拨千斤";(6)《伤寒论》六经实质是重症感染,是人体对重症感染后不同阶段的描述,包括重症感染炎性反应为主的三阳阶段,以及重症感染后的脏器功能衰竭为主的三阴阶段;六经是看出来的,而不是辨出来的;历代伤寒与温病学派之争在本质上是能够统一的;(7)基于急危重症及中西医结合角度破译经典条文内涵是研究《伤寒论》最直接、最根本方法;(8)《伤寒论》现代研究及现今中医临床强烈呼唤基于中西医结合概念的"病机结合病理,药性结合药理"治疗理念;(9)《伤寒论》及经方传承亟需强化急危重症和中西医结合能力的训练与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经方 六经 急危重症 中西医结合
原文传递
六经“开、阖、枢”解读 被引量:51
7
作者 陈明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789-795,共7页
六经"开、阖、枢"理论由《素问·阴阳离合论篇》首次提出,是《黄帝内经》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理论源于四时阴阳气数离合的变化,因三阴三阳的气数不等,各有出入,而反映出"开、阖、枢"的具体表现形式,四... 六经"开、阖、枢"理论由《素问·阴阳离合论篇》首次提出,是《黄帝内经》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理论源于四时阴阳气数离合的变化,因三阴三阳的气数不等,各有出入,而反映出"开、阖、枢"的具体表现形式,四时阴阳变化的过程就是通过"开、阖、枢"的功能形式来完成的。及与人体之阴阳"开、阖、枢",则是对六经气化功能状态的高度概括,阴阳"离"则有开、有阖、有枢,阴阳"合"则为一阴一阳。阴阳的"离"与"合"既分工又合作,分则三,合则为一。"开、阖、枢"是以六经的标本中气为物质基础,以气机的升降出入为功能状态。太阳为老阳、巨阳,守正御邪,气机为开,因此而敷布营卫,通畅津液;阳明为"两阳合明",多气多血,气机为阖,而善蓄能纳阳,腐熟水谷;少阳为初生之阳,生机盎然,气机为枢,主枢转阴阳,沟通表里,贯通上下,畅达脾胃;太阴为老阴,老成持重,居阴之表,气机为开,而主运化精微,化生营气,吐故纳新;厥阴为"两阴交尽",阴气盛极,气机为阖,故主阖禁阴气,藏血舍魂,蕴以生阳;少阴为初生之阴,心肾朋居,水火并蓄,气机为枢,而能既济水火,交通心肾。三阴三阳"开、阖、枢"理论对六经病辨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经 伤寒论 六经 “开、阖、枢” 经典理
原文传递
东汉末建安大疫考──兼论仲景《伤寒论》是世界上第一部流行性感冒研究专著 被引量:40
8
作者 赖文 李永宸 《上海中医药杂志》 北大核心 1998年第8期2-6,共5页
本文以现代流行病学为指导,以《伤寒论》所载病证、疾病传变规律及伤寒方药功效特点为依据;结合古今中外医学文献和气候、历史资料进行分析研究,认为:东汉末建安大疫很可能是世界上最早有记录的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大流行,仲景... 本文以现代流行病学为指导,以《伤寒论》所载病证、疾病传变规律及伤寒方药功效特点为依据;结合古今中外医学文献和气候、历史资料进行分析研究,认为:东汉末建安大疫很可能是世界上最早有记录的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大流行,仲景《伤寒论》是世界上最早的流感研究专书,伤寒六经病原本是建安年间流感病情不同阶段的症候群。这一史实将对解释近现代流感流行史上的某些问题及防治流感或有所启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汉 建安大疫 伤寒论 流行性感冒
下载PDF
论“新病入络”与“久病入络” 被引量:47
9
作者 王文蔚 贾成祥 王用书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030-1033,共4页
"新病入络"和"久病入络",初看矛盾,实则统一。两者的理论基础都根源于《黄帝内经》,"新病入络"发病时间短,辨证容易,服药重在辛散走表;"久病入络"不易辨证,且有的需要让患者试服"久病入络... "新病入络"和"久病入络",初看矛盾,实则统一。两者的理论基础都根源于《黄帝内经》,"新病入络"发病时间短,辨证容易,服药重在辛散走表;"久病入络"不易辨证,且有的需要让患者试服"久病入络"的药物,来帮助辨证的情况。活血药多用力量微弱的植物药,且这些植物药有活血功效的同时大多兼有补血的功效;"久病入络"活血化瘀的药物,很多都是作用峻猛的虫类药物。"新病入络"多用汤、散剂,以求去病及时,收药到病除、"效如桴鼓"的疗效;"久病入络"多用丸药,注重缓治;无论是"入络"的部位、病因、辨证、论治、用药,都有各自的特点,但都统一于中医的辨证论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病入络 久病入络 病因 辨证 用药 黄帝内经 伤寒论
原文传递
论扩大《伤寒论》方临床运用途径 被引量:45
10
作者 梅国强 《湖北中医学院学报》 1999年第4期42-48,共7页
关键词 伤寒论 杂病 临床运用 伤寒 灵活变通 外感热病 辨证 扩大 途径 互通
下载PDF
《伤寒论》药物中非衡器计量的初探 被引量:44
11
作者 畅达 郭广义 《中成药》 CAS 1985年第8期44-45,共2页
《伤寒论》(以下简称《论》)中药物剂量变化,一直为历代注家所重视,从各个方面进行考证,以求出能指导临床的实际用量。这些研究多注重古今衡器的换算,但《论》中药物除以衡器计量外,还有28味药物是以量器或个数计量,与现在习惯计量方法... 《伤寒论》(以下简称《论》)中药物剂量变化,一直为历代注家所重视,从各个方面进行考证,以求出能指导临床的实际用量。这些研究多注重古今衡器的换算,但《论》中药物除以衡器计量外,还有28味药物是以量器或个数计量,与现在习惯计量方法不同,给《论》中汤方的研究和应用带来一定的困难。鉴于此,笔者对《论》中非衡器计量的药物进行了直接测试。今将结果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剂量 容积 用药量 伤寒论 药物 衡器 中非
下载PDF
小青龙汤现代研究与新用 被引量:44
12
作者 张保国 刘庆芳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40-344,共5页
通过对小青龙汤现代药理学和临床应用文献研究表明,小青龙汤具有止咳、平喘、抗炎、解热、抑菌、抗过敏、增强免疫、抗癌等作用。目前临床主要用于呼吸、循环、消化系统及过敏性疾病的治疗。
关键词 伤寒论 小青龙汤 现代研究 临床新用
下载PDF
《伤寒论》方药剂量古今折算考 被引量:40
13
作者 渠敬文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2期104-106,共3页
《伤寒论》方剂药物剂量的古今折算,目前仍众说不一,本文依据现存汉代度量衡器实物和部分药物的实测结果,参照部分文献,考证古今剂量折算方法,并结合部分《伤寒论》方剂的应用实例。
关键词 伤寒论 方剂 剂量 古今折算 考证
下载PDF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解读及运用 被引量:41
14
作者 陈明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3420-3422,共3页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为少阳病重要方证之一,文章认为,本方证特点为:手、足少阳同病,且少阳邪热入于血分,临床症状以神志异常表现为主,可以认为本证是以神志症状为突出表现的少阳病。方药配伍特点:方中小柴胡汤和解少阳气分,桂枝配大黄疏...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为少阳病重要方证之一,文章认为,本方证特点为:手、足少阳同病,且少阳邪热入于血分,临床症状以神志异常表现为主,可以认为本证是以神志症状为突出表现的少阳病。方药配伍特点:方中小柴胡汤和解少阳气分,桂枝配大黄疏通少阳血分,余药镇惊并养心安神。同时,还对六经血分证进行了阐述。针对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运用要点:少阳病、神志证,举惊悸、痫证、不寐等验案以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探讨 经方运用
原文传递
葛根芩连汤临床应用进展 被引量:39
15
作者 黄鑫磊 贾雪雯 丁元庆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年第2期215-220,共6页
葛根芩连汤出自《伤寒论》,原本用于治疗邪热内陷之协热下利。通过梳理近10年葛根芩连汤的临床应用研究发现,其治疗范围不断扩大,远超出原方之治。在现代临床应用中,葛根芩连汤在适用病种、剂型、给药途径方面有广泛、多样的应用,惟须... 葛根芩连汤出自《伤寒论》,原本用于治疗邪热内陷之协热下利。通过梳理近10年葛根芩连汤的临床应用研究发现,其治疗范围不断扩大,远超出原方之治。在现代临床应用中,葛根芩连汤在适用病种、剂型、给药途径方面有广泛、多样的应用,惟须辨证精当,随证配伍,在多类疾病中可获良效。胃肠为市,具有无物不受的特性,故脾胃易伤,营卫失调,气机失和,湿瘀内生,变生火热,为病广泛。而葛根芩连汤具有表里两解、清热化湿、泻火解毒、凉血活血、发散郁火之功,适用于湿热、痰热、瘀热、郁热、火热证,故对消化道、上呼吸道、心血管、神经系统、免疫系统等相关病证疗效显著,亦见于妇科、儿科、皮肤病等证治。葛根芩连汤药简力宏,作用广泛,且安全有效,体现了中医学异病同治的辨治特色,可为多种慢性病防治提供借鉴与支持。参考文献55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芩连汤 邪热内陷 协热下利 伤寒论 异病同治 慢性病 表里两解
下载PDF
何谓经方——略述经方定义己见 被引量:38
16
作者 冯世纶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3156-3158,共3页
经方,近代一般多指经典名方,又多指《伤寒论》、《金匮要略》所载之方剂,是与宋元以后出现的"时方"相对之谓。但确切来说,经方,是指一个医学体系。是指以仲景学说指导辨证论治的医学体系。其体系的形成,源于上古神农时代至汉... 经方,近代一般多指经典名方,又多指《伤寒论》、《金匮要略》所载之方剂,是与宋元以后出现的"时方"相对之谓。但确切来说,经方,是指一个医学体系。是指以仲景学说指导辨证论治的医学体系。其体系的形成,源于上古神农时代至汉代的用药治病经验总结,先以单味药治病,后以复方治病,渐渐形成以方证理论治病理论体系。其主要理论是八纲、六经。其特点是先辨六经,继辨方证,求得方证对应治愈疾病。是有别于医经的医学体系,其代表著作是《伤寒论》、《神农本草经》和《汤液经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方 伤寒论 金匮要略
原文传递
黄连阿胶汤临床应用及理论探析 被引量:38
17
作者 马超 柴可夫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996-999,共4页
黄连阿胶汤出自《伤寒论》,主治少阴热化证,但后世应用方面已经远远超出了仲景原文。符合黄连阿胶汤证的患者,多伴有烦躁失眠,此与条文中的"心中烦,不得卧"相吻合,故心烦不寐为应用本方的第一线索。心肾不交,阴虚热盛是其病... 黄连阿胶汤出自《伤寒论》,主治少阴热化证,但后世应用方面已经远远超出了仲景原文。符合黄连阿胶汤证的患者,多伴有烦躁失眠,此与条文中的"心中烦,不得卧"相吻合,故心烦不寐为应用本方的第一线索。心肾不交,阴虚热盛是其病理关键。临证之时,应不拘泥于条文,抓住本方的病理关键,许多疾病皆可以本方加减治疗。临床除应用于精神神经系统疾病外,还广泛地用于治疗出血性疾病、糖尿病及并发症、皮肤病、泌尿系统疾病和妇科病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连阿胶汤 伤寒论 治疗应用
原文传递
基于六经辨证的变应性鼻炎诊治思路 被引量:37
18
作者 刘敏 程发峰 +1 位作者 王庆国 闫军堂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7-19,共3页
文章拟从《伤寒论》六经辨证角度对变应性鼻炎进行诊治讨论。其一,太阳病外寒内饮者,宜散寒蠲饮,方选小青龙汤。其二,太阴脾虚土不生金者,宜培土生金,方选苓桂术甘汤、苓甘五味姜辛汤。其三,少阴阳虚,遇寒则犯,反复发作者,当扶阳固表,... 文章拟从《伤寒论》六经辨证角度对变应性鼻炎进行诊治讨论。其一,太阳病外寒内饮者,宜散寒蠲饮,方选小青龙汤。其二,太阴脾虚土不生金者,宜培土生金,方选苓桂术甘汤、苓甘五味姜辛汤。其三,少阴阳虚,遇寒则犯,反复发作者,当扶阳固表,方选麻黄附子细辛汤。其四,少阳肝胆郁火者,当和解枢机,方选柴胡桂枝干姜汤。其五,厥阴木火刑金而兼脾肾阳虚,寒热交错、虚实夹杂者,当清上温下、发越郁阳,方选麻黄升麻汤。具体临床过程中,我们应该当遵从个体化诊疗基本原则,根据不同患者的发病特点,抓住核心病机,选择恰当方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应性鼻炎 伤寒论 六经辨证 小青龙汤 麻黄附子细辛汤 柴胡桂枝干姜汤 麻黄升麻汤 苓桂术甘汤
原文传递
《伤寒论》六经及六经辨证来源 被引量:34
19
作者 梁华龙 田瑞曼 《河南中医学院学报》 2003年第1期7-9,共3页
为了解《伤寒论》六经及六经辨证的来源 ,通过对《周易》、《内经》、《伤寒论》等古代哲学典籍和医学典籍的分析研究 ,揭示出《伤寒论》六经理论和六经辨证方法的来源和形成是一个复杂的综合的渐进过程 ,它经过了对古代哲学和汉代以前... 为了解《伤寒论》六经及六经辨证的来源 ,通过对《周易》、《内经》、《伤寒论》等古代哲学典籍和医学典籍的分析研究 ,揭示出《伤寒论》六经理论和六经辨证方法的来源和形成是一个复杂的综合的渐进过程 ,它经过了对古代哲学和汉代以前医学的传承和嬗变 ,并融入了张仲景个人的临床实践经验和思维成果。首先其思辩性理论来源于《周易》 ,是《周易》中的辩证法思想和对事物的认识论 ;其次是其医学理论来源于《内经》 ,《内经》的理论雏形奠定了六经辨证方法的基础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六经及 六经辨证 来源 《周易》 《内经》
下载PDF
《伤寒论》真武汤证理论探讨 被引量:36
20
作者 黄丽芳 陈明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0-32,共3页
真武汤证在《伤寒论》中凡两见,病机为少阴肾脏阳气虚衰,水气内停。肾阳虚水停,除可见肢体水肿,小便不利,便溏下利等证外,还常见水气上冲之表现。水气上冲,多侵犯心肝二脏:水上冲于肝,可见头眩、身瞤动、振振欲擗地等肝风内动之象,谓之&... 真武汤证在《伤寒论》中凡两见,病机为少阴肾脏阳气虚衰,水气内停。肾阳虚水停,除可见肢体水肿,小便不利,便溏下利等证外,还常见水气上冲之表现。水气上冲,多侵犯心肝二脏:水上冲于肝,可见头眩、身瞤动、振振欲擗地等肝风内动之象,谓之"水肝病";水上冲于心,则见心悸,肢体水肿沉重,小便不利等证,谓之"水心病"。尽管症状表现不同,但少阴阳虚水停之病机则一,故均可以用真武汤以温少阴化水气。同时认为,真武汤治疗水气内停是通过调节诸多参与水液代谢之脏腑而完成:附子温补肾阳以复其主水之功,白术健脾以燥湿,生姜宣肺以散水气,茯苓淡渗利湿以利膀胱之水,芍药则走三焦肌腠活血以利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心病 真武汤 伤寒论 肾阳虚证 心下悸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