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伊迪丝·华顿自然主义观的表现——浅析《伊坦·弗洛美》 被引量:5
1
作者 权枫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S2期145-147,共3页
决定论的观点是美国现实主义作家伊迪丝·华顿在其小说《伊坦·弗洛美》着力体现的因素 ,它以自然环境。
关键词 伊坦·弗洛 伊迪斯·华顿 自然主义 国小说
下载PDF
人情与反人情之争——《伊坦·弗洛美》悲剧主题认知新论
2
作者 朱妤双 胡作友 《外国语文研究》 2024年第3期11-21,共11页
自出版之日起,《伊坦·弗洛美》的悲剧主题和阴郁情感基调一直是评论界最大的争议点。虽然当代研究陆续提出作者伊迪斯·华顿彼时的情感道德矛盾对此的影响,但对于其具体的互动过程尚缺乏策略性、系统性和认知性的探究。结合认... 自出版之日起,《伊坦·弗洛美》的悲剧主题和阴郁情感基调一直是评论界最大的争议点。虽然当代研究陆续提出作者伊迪斯·华顿彼时的情感道德矛盾对此的影响,但对于其具体的互动过程尚缺乏策略性、系统性和认知性的探究。结合认知和人格系统理论看这本小说,它叙写了华顿的自我认知失调与救赎历程。她把源于人格矛盾的冲突性认知投射成相应的人物角色、不和谐的叙事声音和冷漠的文化现状,以缓解痛苦。可由于这些调节机制和情感认知经不起群体理性认知的质疑,不能被合法化,导致她逃不掉理性的罪与罚。真实的关系人情需求、反人情的现实历史文化与群体理性的三方博弈未能协调她内在的认知失调,也导致了故事的阴郁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坦·弗洛 伊迪斯·华顿 人情 理性 认知失调 投射
下载PDF
《伊坦·弗洛美》中的意象与主题 被引量:3
3
作者 陈木茵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4期54-56,共3页
在《伊坦·弗洛美》中,伊迪斯·华顿熟练地运用意象的象征意义,成功地营造出一个阴郁、凄凉、与世隔绝的哥特式氛围,运用意象的对比,表现了恶劣的环境对人性的压制这一主题。
关键词 伊坦·弗洛 意象 主题
下载PDF
论伊迪斯·华顿《伊坦·弗洛美》中的宿命论色彩 被引量:3
4
作者 熊净雅 隋刚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9年第12期52-59,共8页
本文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上,运用分析归纳的方法,对美国女小说家伊迪丝·华顿的著名小说《伊坦·弗洛美》中的宿命论色彩进行分析。小说的世纪交替的时代背景、荒凉偏僻的环境描写、畸零的人物形象和悲剧性的情节安排均具有浓厚的... 本文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上,运用分析归纳的方法,对美国女小说家伊迪丝·华顿的著名小说《伊坦·弗洛美》中的宿命论色彩进行分析。小说的世纪交替的时代背景、荒凉偏僻的环境描写、畸零的人物形象和悲剧性的情节安排均具有浓厚的宿命论色彩,蕴含着巨大的悲剧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迪丝·华顿 伊坦·弗洛 宿命论色彩 悲剧
下载PDF
“魔鬼”抑或“天使”——伊迪斯·沃顿《伊坦·弗洛美》的女性形象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刘进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07年第4期59-61,共3页
伊迪斯·沃顿是美国内战后五十年最重要的女性作家。她在塑造小说《伊坦.弗洛美》中的两位女主人公时将女性定格为"魔鬼"或者"天使"的传统,并不具备完全的女性意识。
关键词 伊迪斯·沃顿 伊坦·弗洛 “魔鬼” “天使” 女性意识
下载PDF
透过男性视角写就的女性主义作品——窥探《伊坦·弗洛美》和《大地》中的两性关系 被引量:1
6
作者 周铭英 《世界文学研究》 2015年第2期13-18,共6页
伊迪丝·华顿的《伊坦·弗洛美》与赛珍珠的《大地》出版时间均在上世纪初,相隔不过二十年,两人同属于贵族阶层却根据各自的乡村经历和体验写出了一部关于两性关系的作品。本文试图从两个方面来阐释:首先,伊坦·弗洛美与王... 伊迪丝·华顿的《伊坦·弗洛美》与赛珍珠的《大地》出版时间均在上世纪初,相隔不过二十年,两人同属于贵族阶层却根据各自的乡村经历和体验写出了一部关于两性关系的作品。本文试图从两个方面来阐释:首先,伊坦·弗洛美与王龙都不再是传统的强势的男权象征存在,他们在家庭关系中渐渐转向了他们的女人;其次,20世纪初期男权制仍然十分顽固,在做最后一搏,试图从各个方面压制女性与女性意识的萌芽,然而我们看到这些努力背后的是男权地位的动摇与女性意识的觉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坦·弗洛 《大地》 女性主义 两性关系
下载PDF
十九至二十世纪美国上流社会和下层民众间时尚风俗差异对比研究——基于华顿作品
7
作者 朱亚梅 张亚红 《才智》 2014年第31期272-273,共2页
本研究选取伊迪斯·华顿具有代表性的五部作品,即《欢乐之家》(1905)、《纯真年代》(1920)、《月亮的隐现》(1922)、《老处女》(1924)和《伊坦·弗洛美》(1911)。前四部描述的是旧纽约上流社会的生活,后者则是以新英格兰地区的... 本研究选取伊迪斯·华顿具有代表性的五部作品,即《欢乐之家》(1905)、《纯真年代》(1920)、《月亮的隐现》(1922)、《老处女》(1924)和《伊坦·弗洛美》(1911)。前四部描述的是旧纽约上流社会的生活,后者则是以新英格兰地区的乡村为背景。通过对这五部作品里有关时尚风俗的对比分析,我们可以对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美国上流社会和下层民众间时尚风俗差异有所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欢乐之家》 《纯真年代》 《月亮的隐现》 《老处女》 伊坦·弗洛 时尚风俗
原文传递
从《伊坦·弗洛美》看伊迪丝·华顿的自然主义观
8
作者 叶冬琳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0年第4期54-55,共2页
本文首先从自然环境、经济状况、道德观念三个方面分析了伊迪丝·华顿《伊坦·弗洛美》中所体现的传统自然主义倾向,进而从札娜这一人物着手,说明华顿是如何强调积极精神力量的重要作用,从而进一步认识了华顿积极的自然主义观。
关键词 伊坦·弗洛 自然主义 自然环境 经济状况 道德观念 精神力量
下载PDF
人与空间的互动:《伊坦·弗洛美》的叙事构架
9
作者 舒翩然 《安顺学院学报》 2017年第6期41-45,共5页
伊迪斯·华顿以新英格兰农村为背景的小说《伊坦·弗洛美》的叙事结构是通过人物与束缚他们的环境之间激烈的互动建立起来的。在"斯塔克菲尔德"这个典型的"小城时空体"内部,三个主要人物与他们所处的道路... 伊迪斯·华顿以新英格兰农村为背景的小说《伊坦·弗洛美》的叙事结构是通过人物与束缚他们的环境之间激烈的互动建立起来的。在"斯塔克菲尔德"这个典型的"小城时空体"内部,三个主要人物与他们所处的道路、农舍、门槛等空间的互动推动了小说叙事的发展和叙事结构的建立,进而表达了华顿对19世纪末20世纪初正经历快速转型的美国社会存在精神成长滞后于社会发展等问题的担忧,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她对人与环境的关系所持的自然主义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坦·弗洛 空间叙事 “时空体”
下载PDF
那双游离的眼:《伊坦·弗洛美》中越界的叙事视角
10
作者 张媛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4期102-105,共4页
本文旨在通过对《伊坦·弗洛美》中叙事视角的解读,来展现华顿大胆地让第一人称叙述者超越内视角边界,侵入到无限制视角领域,自由游走于外部世界与内心世界,巧妙地虚化真实与幻想的界限,突出主人公无论是在现实还是在虚幻中都无法... 本文旨在通过对《伊坦·弗洛美》中叙事视角的解读,来展现华顿大胆地让第一人称叙述者超越内视角边界,侵入到无限制视角领域,自由游走于外部世界与内心世界,巧妙地虚化真实与幻想的界限,突出主人公无论是在现实还是在虚幻中都无法找到寄托希望的庇护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坦·弗洛 视角越界 内视角 无限制视角
下载PDF
《伊坦·弗洛美》中哥特式小说特征解析
11
作者 权枫 《作家》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3-34,共2页
《伊坦·弗洛美》是美国女作家伊迪丝·华顿创作的短篇力作。除了其独特的叙述手法外,该小说在情节、场景与人物肖像描写、神秘性与幻觉等几方面都体现出哥特式小说的特征。作家借此完成了对伊坦·弗洛美悲剧一生的刻画,更... 《伊坦·弗洛美》是美国女作家伊迪丝·华顿创作的短篇力作。除了其独特的叙述手法外,该小说在情节、场景与人物肖像描写、神秘性与幻觉等几方面都体现出哥特式小说的特征。作家借此完成了对伊坦·弗洛美悲剧一生的刻画,更深刻揭露了在20世纪初工业化发展的滚滚洪潮中,美国东部一乡村在自然,经济,社会道德因素影响下走向衰败灭亡的现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坦·弗洛 哥特式小说特征
原文传递
十九世纪美国社交礼仪风俗研究——基于《纯真年代》和《伊坦·弗洛美》
12
作者 朱亚梅 楚永娟 《海外英语》 2014年第16期198-199,201,共3页
《纯真年代》(1920)和《伊坦·弗洛美》(1911)是伊迪斯·华顿具有典型代表性的两部作品。前者描述的是旧纽约上流社会的生活,后者则是以新英格兰地区的乡村为背景。通过对这两部作品里有关社交礼仪的对比分析,我们可以对十九世... 《纯真年代》(1920)和《伊坦·弗洛美》(1911)是伊迪斯·华顿具有典型代表性的两部作品。前者描述的是旧纽约上流社会的生活,后者则是以新英格兰地区的乡村为背景。通过对这两部作品里有关社交礼仪的对比分析,我们可以对十九世纪美国社会风俗有个大致的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纯真年代》 伊坦·弗洛 社交礼仪 风俗
下载PDF
《伊坦·弗洛美》中的二元对立
13
作者 汪玉婷 《吉林化工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6期58-61,共4页
伊迪丝·华顿是美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著名女作家之一,其中篇小说《伊坦·弗洛美》具有深刻的悲剧意义。本文运用结构主义中的二元对立原则从论文的主题、人物自身的对立与人物之间的对立出发,解析了伊坦的悲剧成因。
关键词 伊坦·弗洛 二元对立 悲剧
下载PDF
基于华顿作品的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美国婚恋风俗研究
14
作者 朱亚梅 陈曦 《海外英语》 2014年第12X期214-215,221,共3页
《欢乐之家》(1905)、《纯真年代》(1920)和《伊坦·弗洛美》(1911)是伊迪斯·华顿具有典型代表性的三部作品。前两篇描述的是旧纽约上流社会的生活,后者则是以新英格兰地区的乡村为背景。通过对这三部作品里有关婚恋风俗的对... 《欢乐之家》(1905)、《纯真年代》(1920)和《伊坦·弗洛美》(1911)是伊迪斯·华顿具有典型代表性的三部作品。前两篇描述的是旧纽约上流社会的生活,后者则是以新英格兰地区的乡村为背景。通过对这三部作品里有关婚恋风俗的对比分析,我们可以对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美国社会风俗有所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欢乐之家》 《纯真年代》 伊坦·弗洛 婚恋风俗
下载PDF
名著名译英汉对照珍藏本(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15
《新文学史料》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15-115,共1页
《哈姆莱特》〔英〕莎士比亚著 朱生豪译《凯撒和克莉奥佩特拉》[英]萧伯纳著 杨宪益译《理想丈夫》〔英〕王尔德著 文心译《名利场》[英]萨克雷著 杨 必... 《哈姆莱特》〔英〕莎士比亚著 朱生豪译《凯撒和克莉奥佩特拉》[英]萧伯纳著 杨宪益译《理想丈夫》〔英〕王尔德著 文心译《名利场》[英]萨克雷著 杨 必 译《简·爱》〔英]勃朗特著 吴钧燮译《伊坦·弗洛美》[美]华顿著 吕叔湘译《黑暗的心》〔英〕康拉德著 黄雨石 译《啊,拓荒者!》[美〕凯瑟著 资中筠 译《马克·吐温短篇小说选》张友松译《欧·亨利短篇小说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出版社 出版 《黑暗的心》 伊坦·弗洛 英汉对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