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2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证据的种类 被引量:53
1
作者 裴苍龄 《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5-50,共6页
我国法律将证据分为八种是缺乏根据的。八种“证据”中只有物证、书证是两种独立的证据。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只是人证的不同类型 ,而与物证、书证并列的只能是人证。勘验、检查笔录和鉴定结论都不是证... 我国法律将证据分为八种是缺乏根据的。八种“证据”中只有物证、书证是两种独立的证据。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只是人证的不同类型 ,而与物证、书证并列的只能是人证。勘验、检查笔录和鉴定结论都不是证据本身 ,它们只是反映了物证的物证资料。视听资料不是单一事物 ,其四种成分中只有一种成分是证据 ,且属于书证。根据以上分析 ,本文认为 ,证据只有三种 :物证、书证、人证。证据都是由事实构成的 ,事实构成证据的情况只有三种 :一是客观存在 ;二是被“书”记载 ;三是被人感知。三种情况下的事实只能构成三种证据。司法人员获得证据的途径也只有三种 :一是找证物 ;二是找“证书” ;三是找“证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证据种类 证据制度 书证 人证 物证 犯罪嫌疑人 笔录 视听资料
原文传递
我国刑事庭审中人证调查的几个问题--以“交叉询问”问题为中心 被引量:32
2
作者 龙宗智 《政法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22-32,共11页
我国刑事庭审的人证调查技术须置于我国刑事审判的特定的"法空间"中进行观察与研究,由于相关制度因素缺失与支持条件不足,目前的庭审人证调查的有效展开受到诸多限制并因此而形成自身特点。调查方式为控辩询问而非交叉询问,... 我国刑事庭审的人证调查技术须置于我国刑事审判的特定的"法空间"中进行观察与研究,由于相关制度因素缺失与支持条件不足,目前的庭审人证调查的有效展开受到诸多限制并因此而形成自身特点。调查方式为控辩询问而非交叉询问,并形成调查被告人与证人的特殊制度安排与操作方法。证据调查规则尤其是禁止诱导性发问的规则难以按照交叉询问制度要求设置,但也应当做出适当的规则限制以维系正当性并追求真实性。随着配套改革应强化人证调查主线并一以贯之,同时加强法官关照义务。审判指挥权应当适当集中于审判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庭审 证据调查 人证 交叉询问 控辩询问
原文传递
刑事庭审人证调查规则的完善 被引量:31
3
作者 龙宗智 《当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3-10,共8页
我国刑事庭审中的人证调查,虽然采用了控辩方发问的格局,但未能采用交叉询问的技术规则,人证调查规范较为粗疏。推动庭审实质化,需要考虑中国刑事庭审的约束条件,适当借鉴交叉询问技术,包括关于诱导性询问的规范。应实行证人作证后控辩... 我国刑事庭审中的人证调查,虽然采用了控辩方发问的格局,但未能采用交叉询问的技术规则,人证调查规范较为粗疏。推动庭审实质化,需要考虑中国刑事庭审的约束条件,适当借鉴交叉询问技术,包括关于诱导性询问的规范。应实行证人作证后控辩双方评议的制度,同时对证人在场问题作出适当安排。被害人作为诉讼当事人,出庭作证时应协调作证人与当事人身份的冲突。单位犯罪的诉讼代表人不能被作为被告人或证人进行法庭调查,特殊情况下需转换身份。有专门知识的人出庭,可兼为质证人和作证人,允许各方采取适当方式对其发问;如果有专门知识的人出庭询问鉴定人,则应在其询问鉴定人并发表质证意见后再对其发问。庭审规程应增设对法庭决定提出异议的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庭审 人证 证据调查 证据规则
原文传递
情态证据辨 被引量:10
4
作者 陈闻高 薛中岳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83-91,共9页
情态证据是陈述口头证据时外显形态传递心理信息的情形。情态证据不属于物证而是人证,不能将情态看作人体表征,情态是一种行为表征,视听资料是保存情态行为的最佳载体。情态证据的客观性、非陈述性、即时性、不确定性和多义性等是有争... 情态证据是陈述口头证据时外显形态传递心理信息的情形。情态证据不属于物证而是人证,不能将情态看作人体表征,情态是一种行为表征,视听资料是保存情态行为的最佳载体。情态证据的客观性、非陈述性、即时性、不确定性和多义性等是有争议的。辨析情态排除论者的"价值困境"和"科学基础",评价其科学性。排除情态证据形成了"案卷审"的现状,"以审判为中心"需要关注情态证据,排除情态证据与改革取向相背。事实上,情态与证人证言具有整体性,很难将之排除于人证之外。情态证据的证明力存在于证据环境中的整体效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态证据 人证 整体性 证据环境
下载PDF
论刑事诉讼证据的存在形式——兼论电子证据的证据属性 被引量:6
5
作者 熊志海 《河北法学》 CSSCI 2004年第12期68-73,共6页
关于刑事诉讼证据的存在形式,世界各国立法与理论一直存有争论。试图以证据中存储的事实信息为理论基点,重新确立一个科学、统一、易于把握的标准,尝试将刑事证据的存在形式分为人证与证物两种,并把电子证据归为证物中不同于传统书证与... 关于刑事诉讼证据的存在形式,世界各国立法与理论一直存有争论。试图以证据中存储的事实信息为理论基点,重新确立一个科学、统一、易于把握的标准,尝试将刑事证据的存在形式分为人证与证物两种,并把电子证据归为证物中不同于传统书证与物证的一种特殊存在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诉讼 证据形式 电子证据 人证 证物 法律文化
下载PDF
测谎仪的发展与应用 被引量:5
6
作者 李刚 胡夏冰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年第5期70-74,共5页
测谎技术自问世以来的一个多世纪里,在世界各地得到普遍的推广和应用。但是,围绕测谎技术能否探测出谎言的争议从来没有停息过。测谎仪的出现反映了现代人在解决人证真伪这一世纪性难题上的急切心情。然而,作为现代技术的测谎仪却无法... 测谎技术自问世以来的一个多世纪里,在世界各地得到普遍的推广和应用。但是,围绕测谎技术能否探测出谎言的争议从来没有停息过。测谎仪的出现反映了现代人在解决人证真伪这一世纪性难题上的急切心情。然而,作为现代技术的测谎仪却无法满足人们的这一期待。严格地说,解决人证真伪的问题只能依靠司法人员对证据进行认真细致的审查和判断。在这个意义上,最好的测谎者不是任何冰冷的仪器,而是人类自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谎仪 人证 真实 谎言
下载PDF
论科学侦查与科学证据 被引量:3
7
作者 刘静坤 《上海政法学院学报(法治论丛)》 2006年第1期53-60,共8页
侦查活动中科学的运用和作用不容忽视,许多物证为了实现应有的价值,都需要进行科学技术检验,由此形成科学证据,但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其在侦查活动中的应用也受侦查机关案件构建过程的影响,如果不当运用,则很可能会导致错案发生。... 侦查活动中科学的运用和作用不容忽视,许多物证为了实现应有的价值,都需要进行科学技术检验,由此形成科学证据,但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其在侦查活动中的应用也受侦查机关案件构建过程的影响,如果不当运用,则很可能会导致错案发生。“人证”和“物证”都有其存在的价值,科技手段的运用,必须以科学的态度进行,任何一种极端都是有悖法律精神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侦查 科学证据 人证 “物证”
下载PDF
西域木简所见《汉律》中的“证不言请”律 被引量:4
8
作者 连劭名 《文物》 1986年第11期42-47,共6页
我国西北地区出土的汉代简牍,是当时边塞防御机构中各种文书的遗物,其中有些属于狱讼文书的木简,记述了少量《汉律》的佚文,是研究汉代法律的宝贵资料。《汉律》久已失传,所以这些佚文的发现,可补文献之阙疑,为研究《汉律》提供新的线... 我国西北地区出土的汉代简牍,是当时边塞防御机构中各种文书的遗物,其中有些属于狱讼文书的木简,记述了少量《汉律》的佚文,是研究汉代法律的宝贵资料。《汉律》久已失传,所以这些佚文的发现,可补文献之阙疑,为研究《汉律》提供新的线索。西北地区的简牍之中,曾屡次出现征引"证不言请"律的简文,例如: (?)先以"证不言请,出入罪(?)"(《甲编》59) (?)官,先以"证不言请,出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地区 汉代法律 汉律 居延汉简 木简 文书 人证 司法程序 当事人 出庭作证
原文传递
合法性与证据能力——以纪检监察机关获取之人证为视角 被引量:4
9
作者 廖耘平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4-19,共6页
要从证据属性判断证据能力的有无必然得出一些似是而非的结论,往往既不符合证据能力的理论,也不能很好地满足司法实践的需要。我国纪检监察机关获取之人证的证据能力问题集中暴露了证据属性中"合法性"要求与证据能力理论的难... 要从证据属性判断证据能力的有无必然得出一些似是而非的结论,往往既不符合证据能力的理论,也不能很好地满足司法实践的需要。我国纪检监察机关获取之人证的证据能力问题集中暴露了证据属性中"合法性"要求与证据能力理论的难以调和。以取证主体、取证程序、证据形式的"合法性"来判断证据能力存在方法上的错位和结论上的偏颇,纪检监察机关获取的人证的证据能力应根据庭外陈述人身分的不同以及庭外陈述性质的不同区别适用不同的判断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证据属性 人证 合法性 证据能力 传闻
下载PDF
我国纪检监察机关获取之人证的证据能力问题 被引量:3
10
作者 廖耘平 《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47-57,共11页
纪检监察机关获取之人证的证据能力问题是我国司法中的特殊问题,纪检监察机关取证并非实质的非法取证问题,而主要涉及传闻证据的运用。纪检监察机关获取的当事人庭外供述包括笔录和亲笔供述,在满足特定条件时具有证据能力。在证人没有... 纪检监察机关获取之人证的证据能力问题是我国司法中的特殊问题,纪检监察机关取证并非实质的非法取证问题,而主要涉及传闻证据的运用。纪检监察机关获取的当事人庭外供述包括笔录和亲笔供述,在满足特定条件时具有证据能力。在证人没有出庭作证的情况下,纪检监察机关获取的笔录证词不能在审判中作为实质证据,证人亲笔证词在特定条件下可为实质证据;在基于司法公正的考虑或当事人同意使用时,笔录和亲笔证词都可以具有证据能力。在证人出庭作证的情况下,与当庭证言不一致的笔录证词和亲笔证词在特定条件下可具证据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证 证据能力 传闻
原文传递
从“亲亲相隐”原则看证人免证权在我国的构建 被引量:4
11
作者 叶萍 彭志刚 张峰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90-94,共5页
"亲亲相隐"原则作为人伦亲情立法,其发展演变及其所具备的现实基础决定了亲属免证权在我国建构的可能性,更是有利于证人作证权利的保障。我国可通过确立亲属免证权规定来实现"亲亲相隐"原则的活化。
关键词 亲亲相隐 人证 亲属免证权 人证 科学证据
下载PDF
论我国证据种类之重构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嘉军 李保茹 《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5年第2期86-90,共5页
在借鉴前苏联相关制度基础上建构的我国现行证据种类并不具有科学合理性,应以证据信息说为基础,以证据载体之不同作为证据种类划分的标准,将证据分为人证和物证两大类,对其他证据作“降格处理”。将人证分为证人证言和当事人陈述两个基... 在借鉴前苏联相关制度基础上建构的我国现行证据种类并不具有科学合理性,应以证据信息说为基础,以证据载体之不同作为证据种类划分的标准,将证据分为人证和物证两大类,对其他证据作“降格处理”。将人证分为证人证言和当事人陈述两个基本类型,将物证分为实体物证和书证两个基本类型,而鉴定结论、勘验检查笔录和视听资料归入物证中的书证范畴,以此构建新的证据种类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证据种类 人证 物证 重构
下载PDF
晚清时期待质人证问题 被引量:4
13
作者 赵晓华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52-56,共5页
晚清时期待质人证问题表现为非法羁押手段长期存在,无限期羁押现象极其普遍,待质人证瘐毙数量极大等特点。导致待质人证问题形成的原因主要包括中央与地方相关政策严重脱节,政府权力体系设置难以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相关立法及救济程序... 晚清时期待质人证问题表现为非法羁押手段长期存在,无限期羁押现象极其普遍,待质人证瘐毙数量极大等特点。导致待质人证问题形成的原因主要包括中央与地方相关政策严重脱节,政府权力体系设置难以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相关立法及救济程序缺失等等。清末法制改革前后清政府尽管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但却并未能够合理有效地解决这一社会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待质 人证 晚清 司法审判制度
下载PDF
“不得强迫任何人证实自己有罪”与“应当如实回答”相冲突 被引量:3
14
作者 徐俊 《江西警察学院学报》 2011年第5期8-9,共2页
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审议了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涉及证据制度、强制措施、辩护制度、侦查措施、审判程序、执行规定、特别程序等诸多内容,引起社会广泛关注。9月16日,江西警察学院特邀江西省高级人民法院、江西省人民... 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审议了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涉及证据制度、强制措施、辩护制度、侦查措施、审判程序、执行规定、特别程序等诸多内容,引起社会广泛关注。9月16日,江西警察学院特邀江西省高级人民法院、江西省人民检察院、江西省公安厅、南昌市公安局等实务部门的专家参加刑事诉讼法修改研讨会。学院参加会议的教授和实务部门的专家从各自的研究领域出发对《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提出了完善建议,并形成修改意见提交全国人大法工委。与会人员认为,刑事诉讼法涉及公检法机关的职权分配、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之间的平衡协调;立法者应当坚持实事求是、从国情出发,兼顾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的原则,合理配置公检法的职权,科学设计刑事诉讼程序,促使我国的刑事诉讼法更加符合国际刑事司法准则,更加符合国际人权公约的要求,进一步满足人们对刑事司法公正的期待与需求。本刊特别编发关于刑事诉讼法修改的系列笔谈,涵盖证据制度、强制措施、辩护制度、侦查措施以及特别程序等各个方面,以期深入探讨和研究刑事诉讼法的修改与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如实回答 冲突 应当 人证 《刑事诉讼法》 犯罪嫌疑人 第49条 侦查人员
下载PDF
论清末民初的人证制度 被引量:1
15
作者 蒋铁初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03年第6期108-117,共10页
人证制度是清末民初时期证据制度的重要内容。同传统的人证制度相比 ,清末民初的人证制度出现这样一些变化 :证人不再是依法可以拷讯的对象 ;证人若具备特殊情形 ,其拒绝作证完全是一种权利 ,而非是权利与义务的统一 ;证人若具备特殊职... 人证制度是清末民初时期证据制度的重要内容。同传统的人证制度相比 ,清末民初的人证制度出现这样一些变化 :证人不再是依法可以拷讯的对象 ;证人若具备特殊情形 ,其拒绝作证完全是一种权利 ,而非是权利与义务的统一 ;证人若具备特殊职业身份亦可以免予作证 ;证人依法享有一定的物质补偿权 ;对证人伪证行为的打击不再限于众证定罪案件中的作伪行为 ,并且应以证人被告知伪证的后果为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证 拒绝作证 伪证 证据裁判主义
下载PDF
刑事被害人陈述的证据学思考 被引量:3
16
作者 赵旭光 《证据科学》 2011年第1期76-84,共9页
有关被害人陈述制度,在刑事司法实践中存在诸多困扰和矛盾之处,被害人不同诉讼身份所带来的紧张关系对其陈述的证明力造成不利影响;被害人的控诉职能导致其自由陈述受到限制。新近立法对被害人陈述制度做出了部分努力,但仍不完善。因此... 有关被害人陈述制度,在刑事司法实践中存在诸多困扰和矛盾之处,被害人不同诉讼身份所带来的紧张关系对其陈述的证明力造成不利影响;被害人的控诉职能导致其自由陈述受到限制。新近立法对被害人陈述制度做出了部分努力,但仍不完善。因此,必须修正被害人身份冲突;确立人证取得以任意侦查为原则,以强制侦查为例外的取证规则;明确非法取证行为的审查主体及程序;确立翻证免受刑事追诉为原则,承担刑事责任为例外的规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害人陈述 人证 非法证据排除
原文传递
一种防窃取的私钥保存及使用方案 被引量:1
17
作者 虞淑瑶 叶润国 +1 位作者 张友坤 杨宏伟 《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38-641,共4页
目前广泛采用的私钥保存方法是使用用户密码将私钥加密后保存在用户存储设备上,但当该存储设备被攻击者获取时,攻击者很容易使用离线字典猜测攻击获取用户私钥.本文提出一种利用在线服务器协助签名和解密的方法来安全保存并使用用户私... 目前广泛采用的私钥保存方法是使用用户密码将私钥加密后保存在用户存储设备上,但当该存储设备被攻击者获取时,攻击者很容易使用离线字典猜测攻击获取用户私钥.本文提出一种利用在线服务器协助签名和解密的方法来安全保存并使用用户私钥的方案,用户必须通过在线服务器的认证和协作才能使用存储在用户设备上的私钥.攻击者即使获得用户设备也无法离线猜测用户密码来获取私钥.本方案具有分布式的私钥安全保存,及时的证书撤销和分布式信任管理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证 私钥 签名 解密
下载PDF
“不得强迫任何人证实自己有罪”与“应当如实回答”之关系解读 被引量:2
18
作者 刘涛 戴铁浩 《公安教育》 2014年第5期40-43,共4页
2012年3月14日,第十一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决定》,对我国1996年修改的《刑事诉讼法》做出了重要修改(以下简称新《刑诉法》)。"尊重和保障人权"首次写入了具有"小宪法"之称... 2012年3月14日,第十一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决定》,对我国1996年修改的《刑事诉讼法》做出了重要修改(以下简称新《刑诉法》)。"尊重和保障人权"首次写入了具有"小宪法"之称的《刑诉法》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如实回答 《刑事诉讼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 十一届全国人大 尊重和保障人权 解读 应当 人证
下载PDF
困境与突破——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
19
作者 张曙 王进 《西部法学评论》 2003年第2期73-76,共4页
2001年12月6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201次会议通过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在民事诉讼证据领域作出了多处重大的理论突破,在实践中也取得了积极的效果。但《规定》也存在有若干缺陷,本文... 2001年12月6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201次会议通过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在民事诉讼证据领域作出了多处重大的理论突破,在实践中也取得了积极的效果。但《规定》也存在有若干缺陷,本文主要针对这些缺陷进行了分析,并作出自己的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规定> 举证责任 人证 证据调查
下载PDF
用痕迹验证证人的“亲眼所见”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志杰 《道路交通管理》 2004年第1期40-45,共6页
交通事故办案人员对交通事故现场进行勘查和调查的重要目的,是科学、准确地认定交通事故的事实。这是正确处理交通事故的关键,是依法对肇事者进行处罚的基础。交通事故现场勘查与调查的对象是现场客观存在的证据,如:时间、空间、车辆、... 交通事故办案人员对交通事故现场进行勘查和调查的重要目的,是科学、准确地认定交通事故的事实。这是正确处理交通事故的关键,是依法对肇事者进行处罚的基础。交通事故现场勘查与调查的对象是现场客观存在的证据,如:时间、空间、车辆、物体、人、畜以及有关痕迹、物证等。现场勘查的重点是对物证的勘查、检验、测量与记录,勘查结果以现场图、现场照片、现场勘查笔录等形式体现;现场调查的重点是对当事人、证人以及与交通事故有关人员的所想、所见、所听、所闻等感觉器官的反应进行的调查与记录,调查的结果通常以现场询(讯)问等笔录形式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交通 交通事故 事故处理 痕迹 物证 人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