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26篇文章
< 1 2 4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错案责任追究机制之反思——兼议我国司法责任制度的完善进路 被引量:31
1
作者 周赟 《法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14,共12页
由于事实生成过程以及法律适用结论的可错性,我们不可能设定出逻辑圆洽的错案实体标准,因此,"错案"无法作为一个法学或法律专业术语而成立。这也就意味着当下对错案的认知存在方向性偏差,而相应司法责任追究机制的设置不仅仅... 由于事实生成过程以及法律适用结论的可错性,我们不可能设定出逻辑圆洽的错案实体标准,因此,"错案"无法作为一个法学或法律专业术语而成立。这也就意味着当下对错案的认知存在方向性偏差,而相应司法责任追究机制的设置不仅仅是一种制度建设浪费,更是一种逻辑上无法成立因而应当予以摒弃的司法改革举措。当然,主张废止"错案"概念以及当前错案责任追究机制并不意味着对它曾具有的积极价值之全面否定,更不意味着我们只能放任法官任意或恣意裁判,而仅仅意味着需要换一种规训司法的思路,即由"结果-实体"导向的错案责任追究换作"行为-程序"导向的司法责任监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错案 司法责任 事实 条文意义 人民司法
原文传递
从“群众参与”到“公民参与”:司法公共性的未来 被引量:24
2
作者 陈洪杰 《法制与社会发展》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60-72,共13页
在"李昌奎案"中,法院的机构合法性未能支撑起其要求社会服从的机构权威性。在某种意义上,这表明国家司法机器正在经历一场公信力危机。在关于"人民"的叙事日渐多元的社会语境中,通过有效的公共参与机制来重塑司法... 在"李昌奎案"中,法院的机构合法性未能支撑起其要求社会服从的机构权威性。在某种意义上,这表明国家司法机器正在经历一场公信力危机。在关于"人民"的叙事日渐多元的社会语境中,通过有效的公共参与机制来重塑司法场域的民主性形态,是重建司法公信力的必要前提。当社会个体日益"从群众走向公民",也就必然要求司法的公共参与机制从传统的"群众参与"转向"公民参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司法 群众路线 司法民主 司法参与
原文传递
论我国司法管理体制改革的正当性前提及方向 被引量:22
3
作者 莫纪宏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8-36,共9页
我国现行的司法制度来源于建国初所确立的人民司法理念,并且基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原则,司法一词一直没有在建国后制定的四部宪法中得到规定,说明司法制度截至目前仍然属于执政党政策调整的范围。我国司法管理体制,主要是审判组织... 我国现行的司法制度来源于建国初所确立的人民司法理念,并且基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原则,司法一词一直没有在建国后制定的四部宪法中得到规定,说明司法制度截至目前仍然属于执政党政策调整的范围。我国司法管理体制,主要是审判组织体制、检察组织体制和党委政法委对政法工作的领导体制等等。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与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深化我国司法管理体制改革的六项建议,为当下司法体制改革的具体实践提供了理论依据并为其指明了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司法 司法管理体制 司法政策 司法制度
原文传递
走出移植西法困境 回归人民司法传统——对我国司法改革的实证评析 被引量:18
4
作者 蔡维力 张爱军 《法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7-24,共8页
目前,我国以法院体制改革为重点的司法改革正处于向纵深发展的关键时期。从总体上审视自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的我国司法的现代化改革,将展露出其在理念与体制上所呈现的二元结构,且其间正在演绎着尖锐的矛盾和激烈的冲突。这恰恰促成了... 目前,我国以法院体制改革为重点的司法改革正处于向纵深发展的关键时期。从总体上审视自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的我国司法的现代化改革,将展露出其在理念与体制上所呈现的二元结构,且其间正在演绎着尖锐的矛盾和激烈的冲突。这恰恰促成了我国司法的现代化改革之总体进路正在发生回归传统的转向,即在继承与发展人民司法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坚持司法的"人民性",建构我国现代的和谐司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法改革 实证评析 回归传统 人民司法
原文传递
习近平司法改革理论的核心要义及时代价值 被引量:19
5
作者 徐汉明 《法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3-15,共13页
习近平司法改革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具有深刻的时代背景,该理论包括司法权的属性、司法改革的性质与方向、司法职权的配置、司法权的运行规律、公正司法、司法公信力、人权保障、司法监督、司法改革的战略定力等方面的一系列新理念、新论... 习近平司法改革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具有深刻的时代背景,该理论包括司法权的属性、司法改革的性质与方向、司法职权的配置、司法权的运行规律、公正司法、司法公信力、人权保障、司法监督、司法改革的战略定力等方面的一系列新理念、新论断、新观点,构成了内容丰富、逻辑严密、方法成熟、切合实践的内容体系,具有鲜明的科学性、时代性特征。该理论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人民司法观点的继承与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道路、制度、理论的创新,是对司法改革实践经验的总结与升华,也是新时代全面推进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加快推进司法体系和司法能力现代化的长期基本遵循与行动指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司法改革 人民司法
原文传递
比较法视野下的司法能动 被引量:15
6
作者 刘练军 《法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9-27,共9页
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服务"保增长"、"保民生"和"保稳定"是我国开展司法能动运动的背景和原因。"为大局司法"、"为人民司法"是司法能动运动的思想基础。司法调解、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 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服务"保增长"、"保民生"和"保稳定"是我国开展司法能动运动的背景和原因。"为大局司法"、"为人民司法"是司法能动运动的思想基础。司法调解、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以及以送法下乡、送法上门为主要形式的诉前干预性司法等是司法能动的主要举措。我国的司法能动本质上是国际金融危机下的传统司法,与西方司法审查语境中的司法能动根本不可相提并论。司法只能有限地参与政治,过于超越其权限范围的司法必将被立法和行政反超越,从而动摇法治根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法能动 国际金融危机 人民司法 政务性司法 司法审查
原文传递
谢觉哉司法思想新论 被引量:14
7
作者 侯欣一 《北方法学》 2009年第1期87-95,共9页
在革命根据地及新中国司法制度的创建过程中,谢觉哉曾起过极为重要的作用。然而到目前为止,学术界对此却并未给予足够的重视。通过对这一历史时期陕甘宁边区大量第一手资料的考察、分析,探究谢觉哉的法制思想——特别是司法理念非常有... 在革命根据地及新中国司法制度的创建过程中,谢觉哉曾起过极为重要的作用。然而到目前为止,学术界对此却并未给予足够的重视。通过对这一历史时期陕甘宁边区大量第一手资料的考察、分析,探究谢觉哉的法制思想——特别是司法理念非常有必要。司法半独立以及寻求专家司法与人民司法之间的平衡是谢觉哉司法理念中最为突出的特色,这一理念深深地影响着根据地及新中国的司法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谢觉哉 根据地 司法半独立 人民司法
下载PDF
人民司法群众路线生成史研究(1937-1949)——以思想权力运作为核心的考察 被引量:15
8
作者 郑智航 《法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50-158,共9页
在革命早期,广大民众民智未开造成的思想障碍直接影响到中国共产党的政权建设,也阻碍了以现代司法独立为核心的司法正规化建设。共产党领导的司法实践和革命一样都是在民智未开这种大背景下展开的,它应当衔续起建构人民意志的先锋队之责... 在革命早期,广大民众民智未开造成的思想障碍直接影响到中国共产党的政权建设,也阻碍了以现代司法独立为核心的司法正规化建设。共产党领导的司法实践和革命一样都是在民智未开这种大背景下展开的,它应当衔续起建构人民意志的先锋队之责,从而早日促成人民的心智变得理性成熟。共产党批判地继承了国民党对于民智开启的认识,试图在婚姻法、土地法、司法制度领域注入新的先进思想,并采取一种规训权力的方式来引领民众转变基本生活方式。但是,这种权力方式的运作在具体司法实践中受到了巨大的思想阻力。共产党在反思这场司法改革时深刻认识到陕甘宁边区微观权力文化网络这一结构性因素的影响。为了改变这种被动的局面,共产党在司法领域采取了"牧领权力"的治理术。民众心智开启或者说民众成熟以后,司法的功能就不再主要是实现思想上的教化和催生革命政治文化,而是解决社会纠纷、化解社会矛盾和型塑市民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司法 群众路线 民智未开 思想权力 “牧领权力”
原文传递
浅谈经济纠纷案件的附条件调解 被引量:6
9
作者 项建新 《人民司法》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24-25,共2页
何经济纠纷案件的附条件调解?要讲明这个问题,首先要从调解经济纠纷案件中的原告让步说起。 原告让步是调解的实质 经济纠纷案件的调解,实质是什么?辽宁省沈阳市中级人民法院的邢威同志在1990年《人民司法》第10期上曾撰文提出:“凡属... 何经济纠纷案件的附条件调解?要讲明这个问题,首先要从调解经济纠纷案件中的原告让步说起。 原告让步是调解的实质 经济纠纷案件的调解,实质是什么?辽宁省沈阳市中级人民法院的邢威同志在1990年《人民司法》第10期上曾撰文提出:“凡属调解结案的案件,均属原告作出了或多或少的让步。在某种意义上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纠纷案件 人民司法 辽宁省沈阳市 民事诉讼法 自愿原则 实体权利 处分权 不相违背 追偿权 不能履行
原文传递
守住证据底线 防止冤错案件 被引量:8
10
作者 卞建林 白思敏 《法律适用》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2-6,共5页
编辑提示:"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是人民司法的工作目标。冤假错案是对社会公平正义的极大伤害,坚决防止和依法纠正冤假错案,是人民法院司法为民公正司法,提升司法公信力的基本要求。本期特别策划重点... 编辑提示:"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是人民司法的工作目标。冤假错案是对社会公平正义的极大伤害,坚决防止和依法纠正冤假错案,是人民法院司法为民公正司法,提升司法公信力的基本要求。本期特别策划重点围绕着刑事冤假错案的防范,邀请专家学者、资深法官展开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法案件 社会公平正义 证据 冤假错案 司法公信力 人民群众 人民司法 公正司法
原文传递
司法理念的除旧与布新——以1952年司法改革对旧法观点的批判为素材 被引量:7
11
作者 刘风景 《北方法学》 2009年第1期96-105,共10页
1952年8月启动的司法改革运动,对旧法观点进行了彻底的批判。旧法观点的主要危害是"共产党法院,国民党掌握"。肃清旧法观点的主要方式是:通过组织整顿的方式,将旧司法人员清除出司法机关;加强思想教育,排除法官头脑中的旧法... 1952年8月启动的司法改革运动,对旧法观点进行了彻底的批判。旧法观点的主要危害是"共产党法院,国民党掌握"。肃清旧法观点的主要方式是:通过组织整顿的方式,将旧司法人员清除出司法机关;加强思想教育,排除法官头脑中的旧法观点。这次司法改革也确立了一系列新法观点:方便群众诉讼,依靠群众办案,服务中心工作,有错误即改正。当下,我们应该就1952年司法改革对旧法观点的批判作进一步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52年司法改革 司法理念 旧法观点 新法观点 人民司法
下载PDF
人民如何司法:董必武人民司法观在新中国初期的实践 被引量:9
12
作者 赵晓耕 沈玮玮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91-95,共5页
政法合一的司法模式在新中国初期的司法建设中能最大限度地发动人民参与司法,并且将司法建设与当时国家政权建设紧密结合。董必武的人民司法建设蓝图便是在人民与国家的叙事中展开。"人民司法"强调司法工作必须坚持群众路线... 政法合一的司法模式在新中国初期的司法建设中能最大限度地发动人民参与司法,并且将司法建设与当时国家政权建设紧密结合。董必武的人民司法建设蓝图便是在人民与国家的叙事中展开。"人民司法"强调司法工作必须坚持群众路线的政治理念。建国初期的司法建设以镇反运动为中心,随着国家重心向经济建设转移,"人民司法"则以建立各种法庭的形式向社会纵深推进。在这一过程中,"人民司法"建设很好地坚持了司法的政治性和人民性,正是二者的高度结合实现了通过司法建设获取政权建设的最大合理性,完成了各种政治需要,也使人民司法得到社会的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董必武 人民司法 群众路线 司法建设
下载PDF
中国司法传统中的“特色司法” 被引量:7
13
作者 张彬 《时代法学》 2016年第2期84-91,共8页
"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公平正义"是当前司法改革理念,围绕这一理念,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了总体框架和重要部署,并进行了多方试点,但效果不佳。结合历次中国司法改革工作,会发现,司法改革大多是"雷... "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公平正义"是当前司法改革理念,围绕这一理念,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了总体框架和重要部署,并进行了多方试点,但效果不佳。结合历次中国司法改革工作,会发现,司法改革大多是"雷声大雨点小"。为此,我们不得不反思,究竟怎么样的司法改革才被中国所需,才被中国人民所需。对这一问题,唯有深入认识中国实际,认识中国社会,认识中国人民,方可找到良方秘钥。而深入了解中国司法传统和传统司法,会发现,中国的司法其实是一种情理司法,是一种人民司法,是一种能动司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法传统 司法改革 情理司法 人民司法 能动司法
下载PDF
人民陪审: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司法路径——基于司法大数据的实证考察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翔 于晓虹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04-119,共16页
人民陪审员制度作为人民司法、司法民主的重要制度表达形式,是新时代实现人民民主权利的司法路径。本文从“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理论视角出发,以人民陪审员制度作为研究对象,基于司法大数据实证追踪公民参与司法的程度、组织、范围和效... 人民陪审员制度作为人民司法、司法民主的重要制度表达形式,是新时代实现人民民主权利的司法路径。本文从“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理论视角出发,以人民陪审员制度作为研究对象,基于司法大数据实证追踪公民参与司法的程度、组织、范围和效能。研究发现,人民陪审能够为“全过程人民民主”提供宽广的施行空间;人民陪审所包含的“全过程人民民主”能够深刻影响司法决策;人民陪审所生发的“全过程人民民主”活力有待进一步释放。“全过程人民民主”之于人民司法,不仅拟合着“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本质要求,也预示着一种全新的司法治理技术的诞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过程人民民主 人民司法 人民陪审员制度 司法大数据
下载PDF
“裁判文书说理的技巧与规则”研讨会发言摘登 被引量:8
15
作者 周庆华 《人民司法》 2016年第25期90-100,共11页
2016年6月24日,《人民司法》杂志社与中国法学会法律文书学研究会、中国行为法学会法律语言文化研究会、江苏省徐州市中级人民法院联合举办的"裁判文书说理的技巧与规则"研讨会在江苏省徐州市召开。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景汉朝... 2016年6月24日,《人民司法》杂志社与中国法学会法律文书学研究会、中国行为法学会法律语言文化研究会、江苏省徐州市中级人民法院联合举办的"裁判文书说理的技巧与规则"研讨会在江苏省徐州市召开。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景汉朝发表了书面讲话,最高人民法院业务庭资深法官、"彭城杯"有奖征文的部分获奖作者参加了会议并发言,中国政法大学教授马宏俊、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刘俊海、西南政法大学教授高一飞、北京政法职业学院教授宋北平、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赵朝琴、贵州警官职业学院教授侯兴宇、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副教授卓朝君等专家应邀参加研讨,阐述研究成果和学术观点。北京、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江西、山东、广东等地法院的优秀法官代表参加了研讨会。裁判文书说理不足是制约司法能力的短板,而且影响司法公信力,研究解决"说理难",如同解决"执行难"、"立案难"一样,具有重大现实意义。据此,《人民司法》杂志社决定以"彭城杯"有奖征文颁奖为契机,与中国法学会法律文书学研究会、中国行为法学会法律语言文化研究会、江苏省徐州市中级人民法院联合举办了此次专题研讨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裁判文书 技巧 说理 中国法学会 人民司法 中级人民法院 书学研究 文化研究
原文传递
人民司法中的全过程人民民主:传承、创新与发展方向 被引量:4
16
作者 张硕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5-18,共14页
人民司法中的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习近平全过程人民民主重要思想在人民司法中的具体实践,是推动人民司法高质量发展的“压舱石”。作为马克思主义司法民主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人民司法中的全过程人民民主思想体现了新时代人民司法对司法... 人民司法中的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习近平全过程人民民主重要思想在人民司法中的具体实践,是推动人民司法高质量发展的“压舱石”。作为马克思主义司法民主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人民司法中的全过程人民民主思想体现了新时代人民司法对司法民主传统的继承与超越。党的十八大以来,各级司法机关不断创新发展民主集中制,全面改进党对司法工作的领导;持续拓展民主参与、民主监督机制,开辟人民群众直接参与司法、监督司法的新路径;积极探索沟通交流机制,促进司法决策与社情民意的良性互动;加强诉讼服务体系建设,推动形成多元普惠诉讼服务新样态。经过多年探索与实践,我国现已基本形成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司法民主制度体系。为进一步推进人民司法中的全过程人民民主建设,我们必须继续坚持党的领导,在尊重司法规律的基础上增进人民福祉;坚持以实践主义哲学指导司法裁判,通过个案正义增进司法实质民主;加快司法民主制度体系整合,针对性地补强司法民主的具体制度;加强智慧司法建设,以技术发展助力司法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司法 全过程人民民主 党的领导 司法为民 司法民主 司法参与 司法监督
下载PDF
董必武人民司法思想的理论体系 被引量:4
17
作者 夏锦文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00-105,共6页
董必武的法制思想非常丰富,涵盖立法、司法、守法、法学研究、培养法律人才等诸多方面,而人民司法思想则不仅是其法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其集中体现和本质表述。董必武的一系列政治法律论述,折射出了“人民司法保障人民权利”、... 董必武的法制思想非常丰富,涵盖立法、司法、守法、法学研究、培养法律人才等诸多方面,而人民司法思想则不仅是其法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其集中体现和本质表述。董必武的一系列政治法律论述,折射出了“人民司法保障人民权利”、“人民司法为人民服务”的人民司法思想,并已形成一个逻辑的理论体系;其中人民主权论是人民司法思想的理论基石,形式正义论是人民司法思想的理论核心,法律权威论是人民司法思想的理论目标。在当代中国以“公正与效率”为主题的司法改革进程中,研究董必武的人民司法思想,对于推进司法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无疑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董必武 人民司法 人民主权 形式正义 法律权威
下载PDF
司法建议工作的实证分析与完善 被引量:6
18
作者 刘金妫 《中国审判》 2010年第10期99-101,共3页
司法建议是指法院在审判、执行中、发现与案件有关但不属于法院应解决的问题时,针对该类问题进行调研,并及时向相关单位或个人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当前,该项工作被视为法院审判职能的重要延伸,也是实现“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工... 司法建议是指法院在审判、执行中、发现与案件有关但不属于法院应解决的问题时,针对该类问题进行调研,并及时向相关单位或个人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当前,该项工作被视为法院审判职能的重要延伸,也是实现“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工作主题的有效途径,更是践行能动司法理念的具体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法建议 实证分析 审判职能 工作主题 人民司法 司法理念 法院 合理化
原文传递
中国式法治现代化的司法推进
19
作者 彭中礼 彭娟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2024年第4期59-68,共10页
实现中国式法治现代化意味着必须推进公正司法,二者间是目标与方法的关系。中国式法治现代化的司法推进是指司法机关在党的领导下,以公正司法和人民司法为价值坚守,通过司法政策、司法制度、司法理念和司法实践的革新,全面作用于立法、... 实现中国式法治现代化意味着必须推进公正司法,二者间是目标与方法的关系。中国式法治现代化的司法推进是指司法机关在党的领导下,以公正司法和人民司法为价值坚守,通过司法政策、司法制度、司法理念和司法实践的革新,全面作用于立法、执法与守法,最终“四力合一”形成“四驱动力”推动实现中国式法治现代化。其基本特征是:在领导制度上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在指导思想上始终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引领;在推进方略上实行司法政策、司法制度、司法实践和司法理念的“四维联动”;在价值目标上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在中国式法治现代化进程中,司法推进以期改革成本、实践性能和制度供给上的实践优越性,深度契合中国式现代化本质要求的理论适洽性,彰显了中国的司法智慧,演绎了司法文明的新形态。未来的司法推进应始终将“以党为舵”“以民为本”“公正为魂”及“科技为用”融贯司法活动的全过程全领域,谱写法治文明的新篇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法治现代化 公正司法 人民司法 司法政策
下载PDF
根据地司法对风俗习惯的甄别、援用及其逻辑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文军 《思想战线》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7-149,共13页
为实现根据地的有效治理,根据地司法机关对当地的风俗习惯进行甄别,并根据甄别结果作出相应处理。有的风俗习惯得到援用,或作为判决中的民事法源,或在案件的事实查明、法律发现、价值权衡、裁判论证等方面发挥作用;有的风俗习惯则在甄... 为实现根据地的有效治理,根据地司法机关对当地的风俗习惯进行甄别,并根据甄别结果作出相应处理。有的风俗习惯得到援用,或作为判决中的民事法源,或在案件的事实查明、法律发现、价值权衡、裁判论证等方面发挥作用;有的风俗习惯则在甄别后被拒绝援用。根据地司法甄别风俗习惯时所秉持的逻辑,既遵循马克思主义认可习惯法权的立场,也对移风易俗的必要性和社会资源成本进行了考量。甄别援用风俗习惯需要司法者遵循唯物辩证法的司法方法论,人民司法的若干特征也因此而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据地 风俗习惯 甄别援用 唯物辩证法 人民司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