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清初自传性戏剧《钧天乐》与《人天乐》的异同
1
作者 唐元 《中国戏剧》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75-77,共3页
清代前期的顺治、康熙两朝有两部名字相似的戏剧比较引人注目,分别是尤侗的《钧天乐》和黄周星的《人天乐》。《钧天乐》三十二出写吴兴书生沈白怀才不遇,科考下第,困顿潦倒之际玉帝怜才,天庭开科,沈白与亡友杨云皆高中,他又与先前病逝... 清代前期的顺治、康熙两朝有两部名字相似的戏剧比较引人注目,分别是尤侗的《钧天乐》和黄周星的《人天乐》。《钧天乐》三十二出写吴兴书生沈白怀才不遇,科考下第,困顿潦倒之际玉帝怜才,天庭开科,沈白与亡友杨云皆高中,他又与先前病逝的未婚妻在天上成婚,天界奏“钧天广乐”,众仙拜贺。《人天乐》三十六折写文士轩辕载在当遗民的艰难岁月里苦修十善,最终上天垂怜补翰林学士,两个儿子一个中了状元,另一个考取探花,得到了人间的圆满;一家人再被吕洞宾接引,并隶仙籍,得到了天上的大团圆,此所谓“人天乐”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周星 自传性 天乐 大团圆 尤侗 怀才不遇 吕洞宾 清代前期
原文传递
忠孝成仙:清初遗民的生死困境与突围——以上元遗民黄周星为中心的考察
2
作者 赵家炜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35-147,共13页
在多数遗民传记中,上元黄周星于康熙十九年端午法屈原而自沉,是清初殉节遗民的典型代表。以死求仙是他决意自尽的关键因素,尤其是他晚年所历“龙沙地仙”一乩,甚至直接决定了他的赴死年份。尽管黄周星已视死亡如仙之解蜕,却仍留有《绝... 在多数遗民传记中,上元黄周星于康熙十九年端午法屈原而自沉,是清初殉节遗民的典型代表。以死求仙是他决意自尽的关键因素,尤其是他晚年所历“龙沙地仙”一乩,甚至直接决定了他的赴死年份。尽管黄周星已视死亡如仙之解蜕,却仍留有《绝命诗》二首以表殉国之意,这一方面源于他遗民生活中的道德审视压力,另一方面在于他仍以儒者自视,且不以此身份与成仙之志相悖。这种仙儒融合的生死观念,既承袭自晚明以儒谈玄的士人风气,也是在儒家利济难以兑现的尴尬处境下,遗民得以仙道纾困的思想基础。因此,黄周星之死作为一起典型的遗民自杀事件,所呈现的不止个人追仙之好,更是清初遗民在生死困境中的挣扎与突围,是理解遗民群体交往仙佛表征下精神诉求的极佳范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周星 遗民之死 扶乩 龙沙谶 天乐
下载PDF
论清初黄周星《人天乐》戏剧中描述的理想世界 被引量:2
3
作者 张静 唐元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第4期43-47,共5页
《人天乐》是黄周星在康熙十五年(1676)创作的神仙道化剧。他在其中精心描述了理想世界——俱卢洲。其四大部洲的概念来自于佛教经典《长阿含经》,写作目的却是为了映衬道家的昆仑仙境,宣扬的是他浓厚的道教信仰。他塑造理想世界的背后... 《人天乐》是黄周星在康熙十五年(1676)创作的神仙道化剧。他在其中精心描述了理想世界——俱卢洲。其四大部洲的概念来自于佛教经典《长阿含经》,写作目的却是为了映衬道家的昆仑仙境,宣扬的是他浓厚的道教信仰。他塑造理想世界的背后,是他作为遗民诗人一生穷困潦倒的现实窘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周星 天乐 戏剧 理想世界
下载PDF
论清初黄周星剧作《人天乐》中建构的理想文士形象 被引量:1
4
作者 唐元 《四川戏剧》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5-78,共4页
清初黄周星在剧作《人天乐》中塑造了轩辕载这位理想文士形象。他具有"十善"之行,文采与节义并存,一世清苦,但却"名动鬼神",最终得到上天的赏识而飞升昆仑。这个理想人物的塑造包含着黄周星深沉的人生积淀与心理寄... 清初黄周星在剧作《人天乐》中塑造了轩辕载这位理想文士形象。他具有"十善"之行,文采与节义并存,一世清苦,但却"名动鬼神",最终得到上天的赏识而飞升昆仑。这个理想人物的塑造包含着黄周星深沉的人生积淀与心理寄托。其塑造目的,一是为作者自己一生的遭际鸣不平,二是抒发他晚年浓重的出世心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周星 戏曲 天乐 轩辕载 理想文士
原文传递
从《人天乐传奇》看黄周星的人格理想
5
作者 崔淑晓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17年第3期44-47,共4页
明末清初的文学家黄周星,身遭国变,颠沛流离,但创作之志不衰。他晚年创作的《人天乐传奇》通过轩辕载的生活经历,讽刺了社会黑暗、世态炎凉;反映了作者自由平等的爱情理想、劝善醒迷的救世理念以及得道成仙的神仙思想,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 黄周星 天乐 自由平等 劝善救世 得道成仙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