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4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百年徘徊──初唐诗歌的创作趋势 被引量:28
1
作者 袁行霈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74-83,128,共11页
本文对初唐诗歌的下限重新作了界定,论述了初唐百年间,随着三代诗人身份的变化,诗歌从御用的路线转向个人抒情的路线这一重要变化。作者认为性情与声色的统一是初唐诗人为盛唐诗歌高潮的到来所作的主要准备。初唐诗歌创作的突破主要... 本文对初唐诗歌的下限重新作了界定,论述了初唐百年间,随着三代诗人身份的变化,诗歌从御用的路线转向个人抒情的路线这一重要变化。作者认为性情与声色的统一是初唐诗人为盛唐诗歌高潮的到来所作的主要准备。初唐诗歌创作的突破主要是由七言歌行承担的,它对盛唐诗歌新局面的打开起了重要作用。论文最后还探讨了初唐诗歌发展缓慢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唐 盛唐 五律 七言歌行
原文传递
论唐末五代的“普遍苦吟现象” 被引量:22
2
作者 李定广 《文学遗产》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1-61,共11页
唐末五代是唐代苦吟诗风的高潮期 ,出现了全新的现象———普遍苦吟现象。苦吟不仅是中晚唐诗人的一种艰苦创作的自觉追求 ,而且是一种审美鉴赏的方式。孟郊和刘禹锡 ,分别代表了中唐以后两种不同的苦吟观念。到了唐末五代 ,两种苦吟观... 唐末五代是唐代苦吟诗风的高潮期 ,出现了全新的现象———普遍苦吟现象。苦吟不仅是中晚唐诗人的一种艰苦创作的自觉追求 ,而且是一种审美鉴赏的方式。孟郊和刘禹锡 ,分别代表了中唐以后两种不同的苦吟观念。到了唐末五代 ,两种苦吟观趋于合一 ,“苦吟”已成为绝大部分诗人的一种精神寄托 ,或排遣孤独寂寞 ,或自我陶醉于诗歌境界 ,其本身又成为诗歌的重要题材和意象 ;苦吟者的诗绝大多数更加通俗易懂 ;许多极端苦吟的现象都成为时人称赏的佳话。文章还从七个方面深入地探讨了普遍苦吟现象的文化根源 ,并论述了普遍苦吟现象与“晚唐体”五律诗兴盛之间的相互促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代 唐代 苦吟风格 诗歌 语言 五律
原文传递
“求奇”与“求味”——论贾姚五律的异同及其在唐末五代的流变 被引量:9
3
作者 刘宁北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91-100,共10页
贾岛和姚合虽然都注重苦吟,但五律的艺术旨趣不同。贾岛重在“求奇”,姚合偏于“求味”;贾岛的“求奇”反映了不平则鸣的寒士精神,姚合的“求味”则是文官阶层闲适趣味的流露。唐末五代的五律诗人继承了贾姚的苦吟态度,但在艺术旨... 贾岛和姚合虽然都注重苦吟,但五律的艺术旨趣不同。贾岛重在“求奇”,姚合偏于“求味”;贾岛的“求奇”反映了不平则鸣的寒士精神,姚合的“求味”则是文官阶层闲适趣味的流露。唐末五代的五律诗人继承了贾姚的苦吟态度,但在艺术旨趣上则偏向姚合而远离贾岛,形成了以刻画锻炼创造含蓄意味的表现路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贾岛与姚合 艺术旨趣 唐末五代 五律 贾姚 语言方式 闲适趣味 唐末诗人 苦吟 姚贾诗派
原文传递
论张祜的诗 被引量:10
4
作者 尹占华 《文学遗产》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53-60,共8页
张祜是中晚唐之际的著名诗人,其诗带有由中唐向晚唐过渡的时代色彩。体裁上长于七绝和五律(包括排律),七律也有特色;题材上则以宫词和描写山水风景见称于世。试分论之。
关键词 诗人 张祜 时代色彩 山水风景 中晚唐 中唐 排律 五律
原文传递
五度相生律之内在过程与结构本质新探 被引量:8
5
作者 蒲亨建 《音乐学习与研究》 1994年第1期20-25,共6页
五度相生律之生律过程及其结构关系,似乎已经是众所周知的常识了。即五度相生律是按“每隔五度产生一律,继续相生而得各律”的五度相生法而获致。这种五度级的连续性结构,称为“五度音列”。表面上看来,上述定义已指出了其生律过程及其... 五度相生律之生律过程及其结构关系,似乎已经是众所周知的常识了。即五度相生律是按“每隔五度产生一律,继续相生而得各律”的五度相生法而获致。这种五度级的连续性结构,称为“五度音列”。表面上看来,上述定义已指出了其生律过程及其结构性质的答案,但由于这种五度音列无论上生或下生,“实际都是一样”,我们在其具体生律过程的方向性确定上就陷入了模棱两可的境地。事实上,生律方向不同,各律与生律起点的远近程度与逻辑关系也不同,因而要求我们对五度相生的具体过程与结构关系作出某种确定的判断与解释。如下所示(设C为生律起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度相生律 五音 音级 内在过程 结构本质 七声音阶 五度音列 五律 清角 中性成分
下载PDF
论《瀛奎律髓》对梅尧臣五律的评点 被引量:3
6
作者 聂巧平 李光生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50-154,共5页
《瀛奎律髓》推崇梅尧臣五律 ,以为“宋代第一”。本文以此为切入点 ,从“诗味”的角度进行探源 ,认为梅诗有“味”是方回所云“宋代第一”的根本原因 ;“诗韵”是方回评点梅诗之“味”的另一说法。诗律表达之“圆熟工巧”与“自然风韵... 《瀛奎律髓》推崇梅尧臣五律 ,以为“宋代第一”。本文以此为切入点 ,从“诗味”的角度进行探源 ,认为梅诗有“味”是方回所云“宋代第一”的根本原因 ;“诗韵”是方回评点梅诗之“味”的另一说法。诗律表达之“圆熟工巧”与“自然风韵”又蕴涵着“味”。此与方回的“盛唐”诗学观有着紧密的联系。本文进一步阐释了《瀛奎律髓》对五律和七律两种诗体的不同批评标准 ,由此管窥方回的唐宋诗学整体观及其诗学发展史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瀛奎律髓》 诗歌 梅尧臣 五律 宋代 评点 诗学观点 诗体 批评标准 审美趣向 “诗韵” “诗味”
原文传递
唐《诗人主客图》散论 被引量:4
7
作者 赵荣蔚 《图书馆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80-83,共4页
唐《诗人主客图》品第诗人,区别流派。主教化,倡美刺;尊清雅,重五律;贵新奇,求回味,从中反映出当时诗坛独特的审美风尚及诗歌创作情况。作为唐末诗歌批评中幸存至今的唯一的一部诗句图著作,其丰富的文献内涵,足以说明了它的重要价值。
关键词 诗人 五律 诗坛 诗歌批评 诗歌创作 新奇 独特 唯一 文献 诗句
下载PDF
论《极玄集》选诗标准的特色及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邹艳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19-123,共5页
《极玄集》是唐代诗人姚合选唐人诗歌的集子 ,是唐人选唐诗的重要诗集。诗人选诗 ,自有其学识与标准。姚合选诗重大历时代 ,风格重清幽淡雅悲凉 ,体裁以五律为主 ,题材以送别交往为主。《极玄集》的这些选诗标准深受当时文坛风气的影响 ... 《极玄集》是唐代诗人姚合选唐人诗歌的集子 ,是唐人选唐诗的重要诗集。诗人选诗 ,自有其学识与标准。姚合选诗重大历时代 ,风格重清幽淡雅悲凉 ,体裁以五律为主 ,题材以送别交往为主。《极玄集》的这些选诗标准深受当时文坛风气的影响 ,又反映了盛唐之后士子文人的创作心态、人生价值等 ,并对后世诗选及诗人创作等产生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姚舍 《极玄集》 清幽 五律 大历时期
下载PDF
张说对唐诗发展的贡献 被引量:1
9
作者 邹进先 张安祖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57-61,11,共6页
关键词 盛唐诗歌 “四杰” 初唐 陈子昂 玄宗 文学思想 张九龄 旧唐书 文质并重 五律
下载PDF
宋初“晚唐体”新论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立荣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97-104,共8页
"晚唐体"概念至今无定论,大致有两个层面,一为时间层面,即真正晚唐时期的诗作;一为风格层面,即学习晚唐诗风的诗作。宋初"晚唐体"属第二类。其五律效法贾岛、姚合,七律效法许浑、郑谷。宋初"晚唐体"诗人... "晚唐体"概念至今无定论,大致有两个层面,一为时间层面,即真正晚唐时期的诗作;一为风格层面,即学习晚唐诗风的诗作。宋初"晚唐体"属第二类。其五律效法贾岛、姚合,七律效法许浑、郑谷。宋初"晚唐体"诗人分为入仕诗人及隐逸诗人两部分,入仕诗人诗风呈现典型的晚唐体特征,隐逸诗人则情况复杂。北宋诗论中尚无风格层面的"晚唐体"概念,魏野、林逋也未被当做"晚唐体"诗人。因此,对"晚唐体"的定义,应考虑时代、诗体及诗人群体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唐体 诗体学 七律 五律
下载PDF
贾岛五律艺术特色探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文利 《唐都学刊》 1999年第4期51-54,共4页
本文探讨了贾岛五律的艺术特色。认为,贾岛于五律用功最勤,开掘最深,形成了贾岛五律若干特色,即:文势开合起伏,俯仰转换;对仗工稳,不主故常,自然有致;句式不拘一格。
关键词 贾岛 《长江集》 五律 艺术特色
下载PDF
杜甫的五言长诗都是写给谁的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一南 《文史知识》 2023年第1期103-109,共7页
所谓五言长诗,其实可以分为两种体式:讲究声律对仗的五言排律;不讲声律对仗的五言古诗。那么,同样的篇幅,为什么要有时候讲声律对仗,有时候不讲呢?难道是因为凑不上格律,就去写古诗吗?如此说来,岂不是古诗写得越多说明水平越差?显然有... 所谓五言长诗,其实可以分为两种体式:讲究声律对仗的五言排律;不讲声律对仗的五言古诗。那么,同样的篇幅,为什么要有时候讲声律对仗,有时候不讲呢?难道是因为凑不上格律,就去写古诗吗?如此说来,岂不是古诗写得越多说明水平越差?显然有哪里不对。唐代的五言排律,也不是每个字都讲声律对仗的。与其说五排是稀释了的五律,毋宁说五律是极简主义的五排。五排与五律同属齐梁以后的声律新体,只不过,五律是最标准的形式,五排则是体式未定的新体,五排既然没想好要写八句,也就可以没想好一定要每句都合格律。五排可以学齐梁,可以有不合格律的地方。那么五古就可以学晋宋,可以有讲对仗甚至讲声律的地方。这么一来,五排和五古的界限好像又模糊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言 齐梁 对仗 五律 晋宋 声律 极简主义 格律
原文传递
李庆辰评点《红楼梦》 被引量:2
13
作者 高洪钧 《红楼梦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4-43,共10页
关键词 《红楼梦》 评点 《醉茶志怪》 《聊斋》 爱情悲剧 天津人 诗三百 文学家 小说集 研究者 诗人 盛唐 五律 平民 创作 诗文 黛玉 宝玉 骈文
原文传递
试论杜甫律诗的格律 被引量:3
14
作者 陆志韦 《文学评论》 1962年第4期13-35,118-119,共25页
今年全世界爱好和平进步的人士正在庆祝诗圣杜甫的一二五○年生日。国内报刊上已经发表了好多纪念文章,大都着重杜诗的思想性。从前人读杜诗可又偏重另一个方面。元稹(杜君墓系铭)说:“至于子美,盖所谓上薄风雅,下该沈宋,言夺苏李,气吞... 今年全世界爱好和平进步的人士正在庆祝诗圣杜甫的一二五○年生日。国内报刊上已经发表了好多纪念文章,大都着重杜诗的思想性。从前人读杜诗可又偏重另一个方面。元稹(杜君墓系铭)说:“至于子美,盖所谓上薄风雅,下该沈宋,言夺苏李,气吞曹刘,掩颜谢之孤高,杂徐庾之流丽,尽得古人之体势而兼文人之所独专矣。使仲尼锻其旨要,尚不知贵其多乎哉。苟以为能所不能,无可无不可,则诗人以来,未有如子美者。”这几句话写在杜甫去世后四十三年。“诗圣”这称号也许是从这里脱胎来的。“体势”的“体”所指的该是杜诗的体裁、格律。“势”大概就是“孤高”、“流丽”之类。杜甫自己说:“语不惊人死不休……焉得思如陶谢手”,“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杜诗的风度和格律,近来少有人谈到了。本文只想谈一下格律。“格律”有种种含义。就汉语的古诗来说,不妨限于古人所谓“约句”和“准篇”,也就是一句之中如何调平仄,一篇之中如何按平仄把各句安排好。这里要谈的只是杜甫的五律和七律,这两宗就占了杜诗的百分之五十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甫 五律 七律 五言 句式 上下句 对仗 格式 不合格 平声字
原文传递
纳兰性德的家世和生平简介 被引量:2
15
作者 陈子彬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1985年第4期36-39,共4页
纳兰性德,是满族中一位最早笃好汉学而卓有成绩的文人,是清初重要词家之一,王国维称赞他是“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历代多数评论家们都认为纳兰词的特色是婉丽凄清,极善抒写愁情,真是触处成愁,书愁不尽。其“哀感顽艳,得南唐二主之遗... 纳兰性德,是满族中一位最早笃好汉学而卓有成绩的文人,是清初重要词家之一,王国维称赞他是“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历代多数评论家们都认为纳兰词的特色是婉丽凄清,极善抒写愁情,真是触处成愁,书愁不尽。其“哀感顽艳,得南唐二主之遗。”纳兰性德本人最佩服的便是这位南唐后主。郑振铎说:“性德以清才著。其词缠绵清婉,为当代冠”。纳兰性德与李煜,二人的思想与感情有许多相同或相通之处,所以在风格、手法上也极相似,在艺术成就上也达到了类似高度。 纳兰性德少年科第,席芬名阀,风度濯濯,足以睨视余辈,然而这位相门公子却能结义输情,礼贤下士。他并没有因为家世的高贵、自身的显赫和官场中紧张的应酬而放松了文字著述活动。短短的一生,他为后人留下了《词林正略》(未传)《通志堂集》等书,尤以《通志堂集》为巨,包括诗、词、文、赋、杂识、经解诸作,著名的《饮水词》(包括一部分《侧帽词》)就收集在其中。另外还考订、辑刻了《通志堂经解》(计144种1792卷),《渌水亭杂识》(四卷),《大易集义粹言》(八○卷),《陈氏礼记集说补正》(三十八卷),《今词初集》,《名家绝句钞》,《全唐诗选》等书。这些著述都是在他征鞍和杯盏的周旋中抽暇完成的,不难想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兰性德 纳兰词 随驾 玄烨 通志堂集 杂识 顾贞观 卢氏 五律 古北口
下载PDF
“武功体”价值新探——兼论姚贾诗派心理定势及内部差异 被引量:1
16
作者 徐希平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73-80,共8页
一、“武功体”潜在影响与传统评述之关系 中唐诗人姚合,世号“姚武功”,其诗被称作“武功体”。对于当时和后世诗坛都有重大的影响。史称其“名为诗,士多归重”。一时诗人如马戴、李频、周贺、方干、郑巢、喻凫、刘得仁等都拜其门下,... 一、“武功体”潜在影响与传统评述之关系 中唐诗人姚合,世号“姚武功”,其诗被称作“武功体”。对于当时和后世诗坛都有重大的影响。史称其“名为诗,士多归重”。一时诗人如马戴、李频、周贺、方干、郑巢、喻凫、刘得仁等都拜其门下,推崇备至。顾陶《唐诗类选序》中还列其名于王昌龄、陈子昂、韦应物、韩愈等“挺然颓波间,……乃能抑退浮伪流艳之辞”的“十数子”之中,表明时人的评价。接下来他更“成了后一期诗人的一个中心”(郑振铎《插图本文学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姚合 武功体 贾岛 姚贾诗派 苦吟 内部差异 心理定势 清峭 五律 诗风
原文传递
王松泉语文素养规律观简论 被引量:3
17
作者 曹颖群 肖琴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2011年第1期112-115,共4页
王松泉通过对"语文"、"语文学科"、"语文学科教育"这三个概念的研究与廓清,旗帜鲜明地提出了他的语文素养规律观:语文素养是学习主体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质,是语文课程个性化的目标和过程;语文素养... 王松泉通过对"语文"、"语文学科"、"语文学科教育"这三个概念的研究与廓清,旗帜鲜明地提出了他的语文素养规律观:语文素养是学习主体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质,是语文课程个性化的目标和过程;语文素养过程应当遵循客观规律。语言教学为言语能力培养服务,言语内容的教育为言语形式的训练服务,思维训练为语感培养服务,课堂言语实践为生活言语实践服务,教法为学法指导服务,是为王松泉语文素养五律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松泉 语文素养 内涵 五律
下载PDF
张籍诗重出甄辨 被引量:2
18
作者 佟培基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5期80-84,共5页
张籍是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主将,在贞元、元和年间已名震诗坛,白居易说他:“尤工乐府诗,举代少其伦。”姚合推崇他“古风无手敌。”王建称赞他:“君诗发大雅,正气回我肠。”可见他的诗在当时已广为传颂。但是,经过唐末战乱,作品已散佚... 张籍是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主将,在贞元、元和年间已名震诗坛,白居易说他:“尤工乐府诗,举代少其伦。”姚合推崇他“古风无手敌。”王建称赞他:“君诗发大雅,正气回我肠。”可见他的诗在当时已广为传颂。但是,经过唐末战乱,作品已散佚不少,南唐时翰林学士张洎整理收集他的诗歌,为之作序说:“自唐末多故,洊经离乱,公之遗集,十不存一。予自丙午岁(946年)迨至乙丑岁(965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唐诗》 张籍 王建 诗集 五律 姚合 卢纶 施肩吾 唐末 张乔
下载PDF
近代宋诗派的诗体论 被引量:2
19
作者 吴淑钿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6年第2期89-96,共8页
宋诗派是一个广义的称谓,清代以来凡论诗宗宋者皆被称为宋诗派。任访秋在《中国近代文学史》中将主宗宋诗的诗论家分为三派:早期如黄宗羲、吴之振、厉鹗、翁方纲与姚鼐等称为清初宋诗派,他们主张肯定宋诗地位,不独尊唐诗。道咸年间何绍... 宋诗派是一个广义的称谓,清代以来凡论诗宗宋者皆被称为宋诗派。任访秋在《中国近代文学史》中将主宗宋诗的诗论家分为三派:早期如黄宗羲、吴之振、厉鹗、翁方纲与姚鼐等称为清初宋诗派,他们主张肯定宋诗地位,不独尊唐诗。道咸年间何绍基、祁雋藻、郑珍等被称为中期宋诗派,与桐城派的方东树、梅曾亮等同宗宋诗;后期宋诗派是指以陈衍为代表的同光派。三派中早期宋诗派诗人名为宗宋,论诗实表现客观态度。承清初以宗唐为主的风气。提出对另类诗歌美学规范的关注,严格地说他们并非专宗于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诗派 五古 七古 陈衍 诗体论 《石遗室诗话》 《宋诗精华录》 五律 七律 曾国藩
下载PDF
梁运昌和《杜园说杜》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忠纲 《文献》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62-74,共13页
一梁运昌,初名雷,字慎中,一字曼云,又字叔曼(梁章钜《曼云先兄家传》云"曼叔",后人多从之,但运昌自署"叔曼"),成进士后改名运昌,晚号江田田父。福建长乐人。生于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卒于道光七年(1827),享年五十... 一梁运昌,初名雷,字慎中,一字曼云,又字叔曼(梁章钜《曼云先兄家传》云"曼叔",后人多从之,但运昌自署"叔曼"),成进士后改名运昌,晚号江田田父。福建长乐人。生于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卒于道光七年(1827),享年五十七岁。为梁章钜堂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诗 稿本 杜甫 十七年 十三年 福建 梁章钜 乾隆 五律 道光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