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16篇文章
< 1 2 14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乌江上游四川裂腹鱼的胚胎发育 被引量:55
1
作者 陈永祥 罗泉笙 《四川动物》 CSCD 1997年第4期163-167,共5页
观察了四川裂腹鱼胚胎发育过程中各个时期的形态特征。经人工授精获四川裂腹鱼的受精卵,其平均卵径2.65mm,吸水膨胀后达3.70mm,粘性。在水温11.0-21.℃,平均16.35℃条件下,受精后1小时形成胚盘,11小时进入囊胚期,23小时进... 观察了四川裂腹鱼胚胎发育过程中各个时期的形态特征。经人工授精获四川裂腹鱼的受精卵,其平均卵径2.65mm,吸水膨胀后达3.70mm,粘性。在水温11.0-21.℃,平均16.35℃条件下,受精后1小时形成胚盘,11小时进入囊胚期,23小时进入原肠胚期,41小时48分胚孔封闭,59小时肌肉开始收缩,83小时心脏开始搏动,130小时孵出。初孵鱼苗长7.8-8.5mm。孵化时间长、肌肉效应出现早,是其胚胎发育的显著特点。还就四川裂腹鱼与青海湖裸鲤胚胎发育的差异和温度对四川裂腹鱼胚胎发育的影响等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江 鱼纲 四川裂腹鱼 胚胎发育 鲤科
下载PDF
贵州乌江水系河水硫同位素组成特征研究 被引量:36
2
作者 蒋颖魁 刘丛强 陶发祥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58-565,共8页
对乌江丰水期河水硫酸盐的硫同位素组成特征进行了研究。SO42-平均浓度为0.48 mmol/L,δ34S值为-11.5‰~8.3‰,干流河水δ34S值为-6.7‰^-3.9‰。河水的硫同位素组成主要受岩石风化及大气降水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分异特征:上游碳酸... 对乌江丰水期河水硫酸盐的硫同位素组成特征进行了研究。SO42-平均浓度为0.48 mmol/L,δ34S值为-11.5‰~8.3‰,干流河水δ34S值为-6.7‰^-3.9‰。河水的硫同位素组成主要受岩石风化及大气降水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分异特征:上游碳酸盐岩地区河水的SO42-浓度高而δ34S值低,SO42-主要来源于煤中黄铁矿的氧化、矿床硫化物的氧化和大气降水;下游碳酸盐岩夹碎屑岩地区河水中的SO42-浓度低而δ34S值高,SO42-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和石膏溶解,煤中黄铁矿氧化生成的硫酸盐所占比重较低。乌江河水向贵州省外输出的SO42-通量为172×1010g/a,丰水期占全年SO42-输出总量的72%。来自煤、硫化物、雨水和蒸发岩的硫对丰水期河水中SO42-的平均贡献分别为:50%、25%、20%和5%。H2SO4对碳酸盐岩的侵蚀速率为35.1 t/km2/a(17.5 mm/ka),由此降低大气CO2消耗速率3.66×105mol/km2/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水 硫同位素 输出通量 碳酸盐岩 侵蚀 乌江
下载PDF
乌江水污染调查 被引量:22
3
作者 张晟 李崇明 +3 位作者 王毓丹 张勇 赵黎明 郑坚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23-26,共4页
乌江是长江上游重要的支流之一。对比多年乌江水质监测结果 ,乌江水质总体能满足地表水 类水质要求。经调查 ,乌江近几年春季多次发生水体变黑 ,通过对乌江 2 0 0 1年 3月发生的水污染调查表明 ,总磷浓度从乌江上游到下游有逐渐降低的... 乌江是长江上游重要的支流之一。对比多年乌江水质监测结果 ,乌江水质总体能满足地表水 类水质要求。经调查 ,乌江近几年春季多次发生水体变黑 ,通过对乌江 2 0 0 1年 3月发生的水污染调查表明 ,总磷浓度从乌江上游到下游有逐渐降低的趋势 ,水体变黑的主要原因可能是由于城区江段有较高的 N、P背景 ,而乌江上游水库排水造成 ,水体中 chl-a含量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江 水环境质量 富营养 水污染
下载PDF
着生藻类和浮游藻类在三峡库区河流健康评价中的适宜性比较研究 被引量:22
4
作者 刘园园 阿依巧丽 +4 位作者 张森瑞 吴兴蓉 万彬娜 张小萍 曾波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3833-3843,共11页
藻类对水体环境变化敏感,其种类和数量与环境因素有密切联系并因环境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因此藻类常作为河流健康评价的指示生物。水体中的藻类根据生活习性不同分为着生藻类和浮游藻类,在河流健康评价中,以往的工作中有的采用浮游藻类用... 藻类对水体环境变化敏感,其种类和数量与环境因素有密切联系并因环境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因此藻类常作为河流健康评价的指示生物。水体中的藻类根据生活习性不同分为着生藻类和浮游藻类,在河流健康评价中,以往的工作中有的采用浮游藻类用于河流健康评价,有的采用着生藻类用于评价,但浮游藻类和着生藻类究竟何者用于河流健康评价更适宜,抑或是二者在用于评价的适宜性上没有明显差别,迄今为止未开展过深入研究。选择三峡库区内的两条河流嘉陵江和乌江作为研究对象,于2015年9月,在两条河流上共布设11个研究断面,对嘉陵江、乌江的水环境理化因子、着生藻类和浮游藻类群落进行调查研究,应用着生藻类生物完整性指数(Periphytic algal index of biological integrity,Pe-IBI)和浮游藻类生物完整性指数(Phytoplankton index of biological integrity,Ph-IBI),并结合水体综合污染指数(Comprehensive pollution index,CPI),对嘉陵江、乌江的健康状况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着生藻类生物完整性评价(Pe-IBI)能筛选出7个核心生物参数(藻类总分类单元数、蓝藻总分类单元数、绿藻总分类单元数、菱形藻比例、优势分类单元比例、香农多样性指数、均匀度)用于河流健康评价,着生藻类生物完整性指数(Pe-IBI)与水体综合污染指数(CPI)具有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并且与水体中总氮、铅含量也有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表明水环境质量越低则着生藻类的生物完整性越差;当采用浮游藻类生物完整性(Ph-IBI)用于河流健康评价时却只能筛选出1个核心生物参数(藻类密度),而且浮游藻类生物完整性指数(Ph-IBI)与水体综合污染指数(CPI)及12个水体环境指标并无明显的相关性。本研究表明,在河流水体中,与浮游藻类相比,着生藻类更能反映水体环境的状况,对河流水体环境的反映更为准确。因此,在以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着生藻类 浮游藻类 河流健康评价 生物完整性指数 综合污染指数 嘉陵江 乌江
下载PDF
乌江下游干流鱼类物种多样性及其资源保护 被引量:22
5
作者 肖琼 杨志 +4 位作者 唐会元 段鹏翔 王晓清 肖调义 刘小燕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99-506,共8页
为摸清乌江下游干流现有的鱼类种类组成和物种多样性状况,探索水电开发对鱼类群落多样性的影响,本研究于银盘电站蓄水前的2006–2008年和蓄水后的2011–2013年,采用渔获物调查方法对乌江下游沿河至白马干流江段鱼类进行了调查。两次调... 为摸清乌江下游干流现有的鱼类种类组成和物种多样性状况,探索水电开发对鱼类群落多样性的影响,本研究于银盘电站蓄水前的2006–2008年和蓄水后的2011–2013年,采用渔获物调查方法对乌江下游沿河至白马干流江段鱼类进行了调查。两次调查共采集鱼类105种,其中2006–2008年采集到100种,2011–2013年采集到62种;两次调查相比,广适性鱼类减少10.38%,湖沼定居型鱼类减少0.98%,喜流水性鱼类减少9.62%。两个时期的鱼类群落多样性分析显示:各个调查江段Margalef丰富度指数(R)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在2011–2013年均低于2006–2008年。渔获物分析结果表明:大鳍鳠(Mystus macropterus)、中华倒刺鲃(Spinibarbus sinensis)、瓣结鱼(Tor(Folifer)brevifilis)等鱼类在渔获物中的重量比例从2006–2008年间的大于5%,下降到2011–2013年间的不足2%,而(Hemiculter leucisculus)、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等在2011–2013年渔获物中的重量比例有所上升,成为调查区域的主要渔获对象。丰度生物量比较表明:2006–2008年鱼类群落结构受到中等程度的干扰,而2011–2013年受到严重程度的干扰。为保护乌江下游的鱼类生物多样性,需采取现有栖息地修复、控制过度捕捞等多种资源保护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江 种类组成 物种多样性 丰度生物量比较 保护措施
原文传递
结合桥梁寿命期成本论武隆乌江二桥旧桥改造方案的决策 被引量:13
6
作者 王福敏 吕庆丰 宋琼瑶 《公路交通技术》 2005年第1期84-86,共3页
根据桥梁寿命期成本的基本原理 ,对武隆乌江二桥在历时 2年时间内 ,围绕改造方案进行反复研究 ,最终采用建设新桥方案进行一点论述 ,以期能对今后同类的工程有所借鉴。
关键词 旧桥改造 桥梁 乌江 改造方案 工程 基本原理 成本 寿命期 决策 借鉴
下载PDF
乌江流域水体中不同形态汞分布特征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8
7
作者 蒋红梅 冯新斌 +1 位作者 戴前进 王雨春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56-561,共6页
探讨了不同水文季节 (丰水期和枯水期 )乌江河水中汞的赋存形态及其在流域内的时空分布 ,结果表明 :乌江流域表层水体总汞的平均浓度分别为 :丰水期 65 9ng·l- 1 ,枯水期 1 6 6ng·l- 1 .乌江河水汞的主要形态为颗粒态 ,颗粒... 探讨了不同水文季节 (丰水期和枯水期 )乌江河水中汞的赋存形态及其在流域内的时空分布 ,结果表明 :乌江流域表层水体总汞的平均浓度分别为 :丰水期 65 9ng·l- 1 ,枯水期 1 6 6ng·l- 1 .乌江河水汞的主要形态为颗粒态 ,颗粒态汞占总汞的比例为丰水期84% ,枯水期 5 2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丰水期 江河水 水汞 枯水期 时空分布 分布特征 水文 水体 总汞 乌江
下载PDF
贵州境内乌江水电梯级开发联合生态调度 被引量:19
8
作者 吕巍 王浩 +1 位作者 殷峻暹 朱心悦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918-927,共10页
为保护乌江干流水生生态系统,实现水能资源开发和生态环境双赢,进行乌江水电梯级开发联合生态调度。分析计算了乌江主要生态控制断面洪家渡、乌江渡和思林的最小、适宜及理想生态流量过程;构建了乌江干流梯级水电站多目标联合优化调度模... 为保护乌江干流水生生态系统,实现水能资源开发和生态环境双赢,进行乌江水电梯级开发联合生态调度。分析计算了乌江主要生态控制断面洪家渡、乌江渡和思林的最小、适宜及理想生态流量过程;构建了乌江干流梯级水电站多目标联合优化调度模型,采用智能优化算法对其进行求解。计算得到乌江干流9座水库多年平均发电量和典型年年发电量、3个主要控制断面的生态用水保证率及其典型年水库调度过程。结果表明,通过乌江干流梯级水电站联合优化调度,在保证水电站防洪安全和发电效益正常发挥的同时,可提高乌江干流生态流量保证率;对于偏枯年和枯水年,即使通过梯级水电站优化调度,其理想生态流量用水需求也难以满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调度 水电梯级开发 乌江 贵州
下载PDF
ANSYS在渗流场动态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9
作者 罗启北 郝方 +1 位作者 肖良锦 张艳霞 《贵州水力发电》 2005年第1期68-71,共4页
文章结合乌江索风营水电站工程实例,利用三维有限单元对渗流场进行了动态分析,重点考虑了渗透势随时间变化的分布及渗出量的正确模拟,计算成果与实际渗流状态比较吻合,说明采用ANSYS提供的热传导分析部分对渗流场进行三维动态分析是可... 文章结合乌江索风营水电站工程实例,利用三维有限单元对渗流场进行了动态分析,重点考虑了渗透势随时间变化的分布及渗出量的正确模拟,计算成果与实际渗流状态比较吻合,说明采用ANSYS提供的热传导分析部分对渗流场进行三维动态分析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流场 索风营水电站 乌江 工程实例 三维 利用 时间变化 有限单元 模拟 成果
下载PDF
河流-水库体系水体表层pCO_2时空变化特征及其扩散通量——以六冲河、洪家渡水库、红枫湖为例 被引量:18
10
作者 彭希 刘丛强 +2 位作者 王宝利 赵颜创 汪福顺 《地球与环境》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97-103,共7页
为了了解筑坝后河流-水库体系CO2的释放特征,本研究于2011年5月至2012年5月调查了乌江流域的六冲河以及处于不同营养水平的洪家渡水库和红枫湖表层水体的基本物理、化学和生物参数及溶解无机碳碳同位素组成(δ13 CDIC),分析计算表层水体... 为了了解筑坝后河流-水库体系CO2的释放特征,本研究于2011年5月至2012年5月调查了乌江流域的六冲河以及处于不同营养水平的洪家渡水库和红枫湖表层水体的基本物理、化学和生物参数及溶解无机碳碳同位素组成(δ13 CDIC),分析计算表层水体pCO2及水气界面的CO2交换通量(CO2flux)。六冲河、洪家渡水库和红枫湖表层水体的pCO2年平均值分别为684±195μatm、884±484μatm和592±596μatm,均大于大气中的pCO2,表现为大气CO2的源。红枫湖表层水体中的pCO2受到藻类等水生生物的作用最强,洪家渡水库次之,六冲河表层水体最弱,导致它们表层水体中的pCO2具有明显不同的时间分布特征,相应的CO2flux的时间分布也明显不同。红枫湖的初级生产力水平最高,在2011年5月至2011年9月时表现为大气CO2的汇,水气界面的交换通量平均为-5.70mmol.m-2.d-1。δ13 CDIC和pCO2同步变化揭示了水体表层pCO2时空变化受藻类等生物活动的影响。本研究表明,高频率的监测对于准确评估河流-水库体系CO2flux非常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扩散通量 初级生产力 筑坝 乌江
下载PDF
乌江上游四川裂腹鱼的年龄结构与生长特性 被引量:17
11
作者 李忠利 胡思玉 +1 位作者 陈永祥 赵海涛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75-80,共6页
研究鱼类的年龄结构与生长特性可为评价天然水体野生资源的动态变化提供理论依据,鳞片是低龄鱼可靠的年龄鉴定材料;由于营养不足和水环境因素的影响,高龄鱼出现年轮被机体重吸收、鳞片生长明显慢于机体生长的现象,导致用鳞片鉴定年龄的... 研究鱼类的年龄结构与生长特性可为评价天然水体野生资源的动态变化提供理论依据,鳞片是低龄鱼可靠的年龄鉴定材料;由于营养不足和水环境因素的影响,高龄鱼出现年轮被机体重吸收、鳞片生长明显慢于机体生长的现象,导致用鳞片鉴定年龄的准确性明显降低。以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采集于乌江上游总溪河的113尾四川裂腹鱼(Schizothorax kolzovi)为材料,对比臀鳞、脊椎骨、鳃盖骨和微耳石材料并鉴定年轮,研究其年龄与生长的关系。结果表明,四川裂腹鱼体长和体重在雌雄群体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体重(W;g)和体长(L;mm)拟合关系式为W=0.00002L^2.9511(R^2=0.9543,n=113);对比选择臀鳞鉴定年龄、测量鳞径,并建立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Lt=598.39[1-e^-0.0929(t+3.3636)]和Wt=3134.65[1-e^-0.0929(t+3.3636)]2.9511。采集的四川裂腹鱼群体由1~4龄组成,优势年龄组为3龄,占标本总数的57.5%,年龄结构趋于低龄化;体重生长拐点年龄为8.3龄,对应的体长和体重分别为395.62 mm和924.39 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裂腹鱼 年龄结构 生长特性 乌江
下载PDF
乌江鸡冠岭山崩堵江地质灾害及其防治对策 被引量:14
12
作者 刘传正 黄学斌 黎力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6-11,共6页
通过多次现场考查与论证,本文从山崩区的地质地貌环境、残留(变电房)危岩体和斜坡崩积物的特征以及山崩的前兆等方面,全面探讨了乌江鸡冠岭煤矿开采诱发山体崩塌和堵江断航地质灾害的成因机制.并研究了危岩体和斜坡崩积体的稳定性... 通过多次现场考查与论证,本文从山崩区的地质地貌环境、残留(变电房)危岩体和斜坡崩积物的特征以及山崩的前兆等方面,全面探讨了乌江鸡冠岭煤矿开采诱发山体崩塌和堵江断航地质灾害的成因机制.并研究了危岩体和斜坡崩积体的稳定性及其发展趋势,最后提出了综合防治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灾害 防治对策 乌江 鸡冠岭 危岩体
下载PDF
长江干流、嘉陵江和乌江重庆段邻苯二甲酸酯污染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估 被引量:16
13
作者 卓丽 石运刚 +4 位作者 蔡凤珊 庄僖 唐斌 刘强 刘嘉烈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58-170,共13页
以重庆境内长江干流及其主要支流嘉陵江和乌江,作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了沿江不同监测位点水体和沉积物中16种邻苯二甲酸酯(phthalic acid esters,PAEs)的含量、组成和分布;同时开展了水体和沉积物中PAEs的生态风险评估。水体中共检出7种... 以重庆境内长江干流及其主要支流嘉陵江和乌江,作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了沿江不同监测位点水体和沉积物中16种邻苯二甲酸酯(phthalic acid esters,PAEs)的含量、组成和分布;同时开展了水体和沉积物中PAEs的生态风险评估。水体中共检出7种PAEs,总浓度范围为6.18~81.8μg·L^-1,主要污染物为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ibutyl phthalate,DBP)、邻苯二甲酸丁基苄基酯(butyl benzyl phthalate,BBP)和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imethyl phthalate,DMP)。长江干流中游水体中PAEs的浓度明显高于上游和下游,在乌江汇入长江干流的监测位点水体中也检出了较高浓度的PAEs,主要原因可能与其受周围工业园区所排放废水的影响有关。沉积物中共检出8种PAEs,浓度范围为2.24~12.26μg·g^-1,污染物以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bis(2-ethylhexyl)phthalate,DEHP)、BBP和DBP为主;沉积物中PAEs的沿江分布均未发现明显规律,其受工业废水排放的影响相对较小。生态风险评估结果表明,水体中DBP在大部分位点,以及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DIBP)和DEHP在少数位点,均存在一定程度的潜在生态风险,而DMP、邻苯二甲酸二乙酯(DEP)、BBP和邻苯二甲酸二正辛酯(DOP)的生态风险均处于可接受范围;沉积物中DEHP对生物体存在一定的潜在影响,而DBP的潜在风险相对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苯二甲酸酯 长江 嘉陵江 乌江 重庆 生态风险评估 污染特征
下载PDF
乌江干流年径流变化趋势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14
14
作者 邵骏 范可旭 +2 位作者 邴建平 张新田 熊莹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86-91,20,共7页
以乌江流域3个水文站和80个雨量站实测数据为基础,采用Mann-Kendall法和Kendall-τ关联检验法,对乌江干流年径流的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并基于降水径流关系初步探讨了其变化的主要原因和贡献率。研究结果表明,20世纪中期至21世纪初乌江... 以乌江流域3个水文站和80个雨量站实测数据为基础,采用Mann-Kendall法和Kendall-τ关联检验法,对乌江干流年径流的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并基于降水径流关系初步探讨了其变化的主要原因和贡献率。研究结果表明,20世纪中期至21世纪初乌江河川径流经历了多次丰枯交替的变化过程。通过对降水径流的关联检验得知,乌江径流变化与降水之间关系密切,同时下垫面和人类活动也对年径流量的变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由于乌江流域兴建的水库多为日调节或不完全年调节水库,对径流量年际变化影响相对较小,主要改变的是径流的年内分配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流 降水 变化趋势 驱动因子 乌江
下载PDF
乌江上游梯级水库水体富营养化研究 被引量:13
15
作者 魏浪 夏霆 +1 位作者 严志程 卞勋文 《水资源保护》 CAS 2010年第4期39-42,66,共5页
以乌江上游洪家渡、东风、索风营和乌江渡4座梯级水库为研究区域,于2007年开展了现场监测和调查,分别对4座水库富营养化状况和影响原因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洪家渡水库枯水期为贫营养状态,丰水期为贫-中营养状态;东风和索风营水库枯... 以乌江上游洪家渡、东风、索风营和乌江渡4座梯级水库为研究区域,于2007年开展了现场监测和调查,分别对4座水库富营养化状况和影响原因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洪家渡水库枯水期为贫营养状态,丰水期为贫-中营养状态;东风和索风营水库枯、丰水期均为中营养状态;乌江渡水库枯、丰水期均为中-富营养状态。自上游至下游梯级水库水体富营养化程度趋于严重;梯级电站大坝阻隔引起的水动力条件变化,N、P等营养盐输入条件,网箱养殖,日照和水温条件均对库区富营养化状况产生了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江 梯级开发 富营养化 水库
下载PDF
乌江梯级电站开发对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13
16
作者 陈浒 李厚琼 +1 位作者 吴迪 秦樊鑫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462-1470,共9页
为了解乌江贵州段的底栖动物资源现状以及梯级电站开发对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影响,对18个断面的底栖动物进行了调查。底栖动物多样性通过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进行计算。结果显示:自然河段中,底栖动物物种丰富,以节肢动物占... 为了解乌江贵州段的底栖动物资源现状以及梯级电站开发对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影响,对18个断面的底栖动物进行了调查。底栖动物多样性通过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进行计算。结果显示:自然河段中,底栖动物物种丰富,以节肢动物占优势,物种丰富度和密度均以思南断面最高,生物多样性则以沿河二桥断面最高;群落类型复杂,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为优势群落,软体动物为群落中的优势类群。梯级水库的修建使底质环境差异变小,底栖动物物种丰度、密度和生物多样性降低,群落类型趋于简单,优势类群表现不明显,并且水库建成的年代越久,底栖动物的丰度、密度就越低,群落的组成类群就越少,物种组成以寡毛类和摇蚊类为主。研究表明,梯级电站的修建对底栖动物的物种组成、密度分布、多样性、群落类型等都造成了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江 梯级电站 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 群落 影响
原文传递
筑坝对喀斯特河流水体溶解性无机碳地球化学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13
17
作者 彭希 刘丛强 +1 位作者 王宝利 赵颜创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66-373,共8页
为探究筑坝对河流溶解性无机碳(DIC)地球化学行为的影响, 对乌江流域的水库及河流进行了半月1次为期1年的现场监测和取样分析. 相对于入库河流, 库区叶绿素a浓度平均提高了5.6倍, 库区表层DIC中HCO3-和溶解CO2比重下降, CO32-比重... 为探究筑坝对河流溶解性无机碳(DIC)地球化学行为的影响, 对乌江流域的水库及河流进行了半月1次为期1年的现场监测和取样分析. 相对于入库河流, 库区叶绿素a浓度平均提高了5.6倍, 库区表层DIC中HCO3-和溶解CO2比重下降, CO32-比重和DIC碳同位素值(δ13CDIC)上升, 而水库下泄水中DIC各组分却表现出与库区表层相反的地球化学行为. δ13CDIC变化范围为-10.2‰~2.5‰, 表明碳酸盐岩风化、光合作用及呼吸作用共同控制了δ13CDIC的变化. 河流筑坝后浮游植物生物活动增强, 显著影响了原始河流DIC的地球化学行为, δ13CDIC可以用来判断这种变化过程. 河流-水库水体高频率监测对于准确评估筑坝河流CO2释放通量和明确碳循环过程中的源汇关系是非常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筑坝 溶解性无机碳 碳同位素组成 浮游植物 乌江
原文传递
某磷石膏堆场岩溶渗漏及乌江污染影响分析 被引量:13
18
作者 仲星颖 杨建华 +2 位作者 董毓 杨倩 丁坚平 《地下水》 2012年第1期91-93,共3页
通过水文地质勘察和岩溶渗漏分析,基本查明了该磷石膏堆场渗漏途径。根据水质监测数据,分析了特征污染物进入乌江流域段后的变化特征,并对污染防治措施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磷石膏堆场 岩溶渗漏 总磷 乌江
下载PDF
贵州金沙县汉画像石墓清理 被引量:12
19
作者 张合荣 《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0期42-46,共5页
1995年3月至4月,贵州省考古研究所在金沙县后山乡清理了一座汉画像石墓,现将清理情况简报如下: 墓葬地理位置和形制墓葬位于后山乡政府所在地西侧约500米处,四周均为高山,南面为大坡梁埂,翻过大坡梁埂即达乌江,隔江与息峰县相望,西北面... 1995年3月至4月,贵州省考古研究所在金沙县后山乡清理了一座汉画像石墓,现将清理情况简报如下: 墓葬地理位置和形制墓葬位于后山乡政府所在地西侧约500米处,四周均为高山,南面为大坡梁埂,翻过大坡梁埂即达乌江,隔江与息峰县相望,西北面为屯坪山,东面为后山,墓葬所在地为一个较为平缓的“坝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画像石 金沙县 画像石墓 墓葬 贵州省 清理 石板 乌江 考古研究 形制
原文传递
高坝对乌江下游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2
20
作者 池仕运 陈胜 +6 位作者 李嗣新 汪红军 周连凤 赵先富 郑金秀 胡俊 胡菊香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469-481,共13页
基于2006-2016年近10年的长期监测数据,对乌江下游两座高坝的修建对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效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大坝蓄水前后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发生显著变化,不同时期的群落结构差异明显.蜉蝣目稚虫对生境的剧烈变动不适应,软体动物... 基于2006-2016年近10年的长期监测数据,对乌江下游两座高坝的修建对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效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大坝蓄水前后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发生显著变化,不同时期的群落结构差异明显.蜉蝣目稚虫对生境的剧烈变动不适应,软体动物田螺科和觹螺科的一些种类对生境的剧烈扰动较为适应,生活史较短的机会主义物种在水库淹没区和坝下河段逐渐定殖下来.建坝以及大坝的运行调度对乌江下游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产生了重大影响,底栖动物群落结构随着时间发生一定程度的演替.在底栖动物所有类群中,软体动物对栖息地的丧失以及流量的剧烈波动具有较高的耐受性,水生昆虫相对较不耐受环境的剧烈变化,而甲壳动物的适应性极强.百分比模式相似性指数(Percent Model Affinity,PMA)的变动趋势可有效地反映大坝对底栖动物群落的影响效应,其均值随离坝距离的增加而呈现逐步增加的趋势,表明大坝调度对水生态造成的负面影响会随着离坝距离的增加而逐步弱化,这与河流不连续体理论(Serial Discontinuity Concept,SDC)的预测趋势基本一致.根据长期监测成果,蜉蝣目扁蜉科、四节蜉科、细裳蜉科以及毛翅目纹石蛾科的种群恢复状况以及PMA指数可作为评估大坝不利影响减缓措施效果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栖动物 群落结构 高坝 不连续体理论 演替 乌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