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新主流电影:对国产电影的一个建议 |
马宁
|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
1999 |
145
|
|
2
|
好莱坞的全球化策略与中国电影的发展 |
尹鸿
萧志伟
|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
2001 |
115
|
|
3
|
新时代中国电影的“工业美学”:阐释与建构 |
陈旭光
|
《浙江传媒学院学报》
|
2018 |
109
|
|
4
|
冯小刚电影与电影商业美学 |
尹鸿
唐建英
|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90
|
|
5
|
全球化、好莱坞与民族电影 |
尹鸿
|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0 |
86
|
|
6
|
界定·流变·策略--关于新主流大片的研讨 |
张卫
陈旭光
赵卫防
梁振华
皇甫宜川
张俊隆
|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84
|
|
7
|
美学的暴力与暴力美学——杂耍蒙太奇新论 |
郝建
|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
2002 |
74
|
|
8
|
百年六代 影像中国——关于中国电影导演的代际谱系研寻 |
杨远婴
|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
2001 |
70
|
|
9
|
再谈电影语言的现代化 |
饶曙光
张卫
李彬
孟琪
|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72
|
|
10
|
中国生态电影批评之可能 |
鲁晓鹏
唐宏峰
|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61
|
|
11
|
中国电影的地缘文化分析——兼论中国电影研究的空间转向 |
贾磊磊
|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52
|
|
12
|
中国现代电影的前驱(上)──论费穆和《小城之春》的历史意义 |
李少白
|
《电影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
1996 |
44
|
|
13
|
中国电影在“一带一路”战略区域的传播与接受效果——2015年度中国电影国际传播调研报告 |
黄会林
朱政
方彬
孙振虎
丁宁
|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50
|
|
14
|
中国电影学派:一种基于国家电影品牌建构的战略设想 |
贾磊磊
|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48
|
|
15
|
从《集结号》到《战狼》:国家意识形态的有效传递与观众欲望的隐秘缝合 |
刘帆
|
《电影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46
|
|
16
|
怀旧的青春:中国特色青春片类型分析 |
梁君健
尹鸿
|
《电影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48
|
|
17
|
改革开放三十年与中国主流电影建构 |
饶曙光
|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44
|
|
18
|
当下中国电影“戏仿”美学之思——由周星驰的电影说开去 |
傅莹
|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31
|
|
19
|
关于主旋律、多样化及其他 |
柳城
|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1995 |
33
|
|
20
|
国家形象概论 |
张法
|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4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