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建国初期谢无量先生的文物保护工作
1
作者 刘振宇 《中华书画家》 2023年第4期34-39,I0001,I0002,共8页
谢无量(1884-1964)是中国近现代杰出的学者,毕生致力于中国文化研究,以世界眼光、大同理想,奋笔为之,议论奇伟,颇多独见。所著《佛学大纲》《中国哲学史》《中国大文学史》开中国现代专门史研究之先河,获得鲁迅、胡适、太虚法师等赞许... 谢无量(1884-1964)是中国近现代杰出的学者,毕生致力于中国文化研究,以世界眼光、大同理想,奋笔为之,议论奇伟,颇多独见。所著《佛学大纲》《中国哲学史》《中国大文学史》开中国现代专门史研究之先河,获得鲁迅、胡适、太虚法师等赞许。后追随孙中山,致力于国家之独立、民族之解放,后隐于闹市,卖文窝书。晚年执教于中国人民大学。生前曾任四川存古学堂监督、国民党监察院监委、中国公学文学院院长、中央文史研究馆副馆长等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学史 中国文化研究 中国哲学 谢无量 中国人民 中央文研究馆 太虚法师 监察院
原文传递
中国大文学史观念的构建
2
作者 谢无量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89-192,共4页
一、文学精神上之观察古今文学大势,就精神上观察之,其别有四期。虽未能立确然之区划,然亦固各关于时势也。一、创造文学创造者,前无所因,体必己出。自有文字以来,至于周秦之末世,皆为创造时代。章学诚以至战国而文章之体备,盖五经既作... 一、文学精神上之观察古今文学大势,就精神上观察之,其别有四期。虽未能立确然之区划,然亦固各关于时势也。一、创造文学创造者,前无所因,体必己出。自有文字以来,至于周秦之末世,皆为创造时代。章学诚以至战国而文章之体备,盖五经既作,实为众制之渊源。至于战国诸子,驰骋辨论,文藻益富,而纵横之学,出于古行人之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学史 战国诸子 章学诚 古今文学 创造者
原文传递
刘永济《文学论》的三重视野 被引量:2
3
作者 陈文新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31-39,共9页
从文化视野看,刘永济主张中西文化的融合;他以"参稽外籍"、"比附旧说"作为《文学论》的著述方略,即是这种文化视野的展现。从文学史视野看,刘永济虽然承认"感化之文"、"学识之文"都可以纳入文... 从文化视野看,刘永济主张中西文化的融合;他以"参稽外籍"、"比附旧说"作为《文学论》的著述方略,即是这种文化视野的展现。从文学史视野看,刘永济虽然承认"感化之文"、"学识之文"都可以纳入文学之中,但更为重视"感化之文"。他对中国文学史上的浪漫时代和写实时代的确认,表明他对"感化文学"发展的历史确有深刻把握。从文学批评史视野看,《文学论》已初步确立中国文学批评史的核心理念与格局,对中国文学批评史学科的创建者郭绍虞产生过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 中国文学批评 中国文学史 郭绍虞 中国文学史 三重 中国传统学术 文学研究法 中国文学史 古代文论
原文传递
谢无量《中国大文学史》得失论 被引量:2
4
作者 王友胜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91-93,共3页
谢无量的《中国大文学史》是一部得失兼具的早期文学史论著。该书内容丰富、分期合理、材料翔实,充分体现了文学史编写内容由宽而泛向纯而专过渡的积极意义;但也明显存在着结构有失均衡,资料引证过繁,未能谨守"纯文学观"而出... 谢无量的《中国大文学史》是一部得失兼具的早期文学史论著。该书内容丰富、分期合理、材料翔实,充分体现了文学史编写内容由宽而泛向纯而专过渡的积极意义;但也明显存在着结构有失均衡,资料引证过繁,未能谨守"纯文学观"而出现的偏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学史 文学史 文学史 文学史分期
下载PDF
大文学视野下的近现代中国文学 被引量:2
5
作者 李怡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6-37,共2页
〔主持人语〕1918年,谢无量出版了《中国大文学史》,这是中国学者在文学史著作中对“大文学”概念的最早使用。他已经意识到当时已经流传的、外来的“文学”一语无法涵盖中国文学自身的诸多现象,需要用“大”字来打破其“纯粹”的逼仄,... 〔主持人语〕1918年,谢无量出版了《中国大文学史》,这是中国学者在文学史著作中对“大文学”概念的最早使用。他已经意识到当时已经流传的、外来的“文学”一语无法涵盖中国文学自身的诸多现象,需要用“大”字来打破其“纯粹”的逼仄,让“文学”联通古代的“文”或者“文章”,让“纯”对话于“杂”。谢无量的用词证实着现代初期“文学”理念的冲突与尴尬。将近一个世纪之后,在现代中国文学的发展业已成熟的当下,又有学者在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中国文学 文学视野 中国文学史 文学史著作 文学自身 近现代文学 文字论 少数民族文学 学术命题 生产机制
下载PDF
罗隐籍贯考辨 被引量:2
6
作者 谢先模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4期49-52,共4页
在晚唐诗坛上,江东“三罗”(罗邺、罗隐、罗虬)中声望较高的要算罗隐。他的作品以能讽刺现实、用语通俗著称。他所著《谗书》,鲁迅誉之为“几乎全部是抗争愤激之谈”(《南腔北调集·小品文的危机》)。可是这位诗人的籍贯,却迄今仍... 在晚唐诗坛上,江东“三罗”(罗邺、罗隐、罗虬)中声望较高的要算罗隐。他的作品以能讽刺现实、用语通俗著称。他所著《谗书》,鲁迅誉之为“几乎全部是抗争愤激之谈”(《南腔北调集·小品文的危机》)。可是这位诗人的籍贯,却迄今仍未搞清楚。有关诸史籍虽都认为他是杭州地区人,但落实到具体地方时,却又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本文拟对此进行考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虬 罗邺 南腔北调集 唐诗纪事 《唐诗纪事》 唐诗选 《全唐诗》 昭谏 中国文学史 新城县
下载PDF
谢无量年谱 被引量:2
7
作者 刘长荣 何兴明 《文教资料》 2001年第3期5-23,共19页
关键词 谢无量 马一浮 孙中山 孙先生 平民文学 国民党 中国文学史
下载PDF
20世纪早期中国文学书写中的中西文化博弈——以谢无量《中国大文学史》为例 被引量:1
8
作者 林昭 陈文新 《古代文学理论研究》 2019年第2期627-643,共17页
谢无量的《中国大文学史》在20世纪初中国文学史书写中的意义,不仅在于其自身的广博、精深,在一些问题上有独到的见解,更在于它充分体现了当时的传统学人在面对新旧、中西文化碰撞时的思考与犹疑。在中西"文学"观念的差异上,... 谢无量的《中国大文学史》在20世纪初中国文学史书写中的意义,不仅在于其自身的广博、精深,在一些问题上有独到的见解,更在于它充分体现了当时的传统学人在面对新旧、中西文化碰撞时的思考与犹疑。在中西"文学"观念的差异上,既突出美艺之文学,也要保存中国的传统之"文";在新旧史学观的差异上,运用新史学的视角来看待文学史,但经学的影响仍然被放置首位;在西方进化论的影响下,以继承传统的"源流正变"论为基础,注重文体的"一代有一代之所胜";在书写实践中,既继承传统史学的资料素材、书写方式和叙述观点,也将自己的议论和观点熔铸其中。这部文学史体现了时代的过渡性质,谢无量关于如何对待传统文化的思考和选择,对于当下仍然有所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学史 谢无量 文学”观念 文学史
原文传递
在“西川”展开我们的论述:我的学术理想——李怡教授访谈录 被引量:1
9
作者 李怡 左存文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4-32,共9页
一西川论坛:来源与去路左存文:李老师您好!最近十年,您做了大量的学术工作,包括提出"民国文学机制""大文学观",组织了七套大型丛书——《民国文化与文学论丛》《人民共和国文化与文学论丛》《民国历史文化与中国现... 一西川论坛:来源与去路左存文:李老师您好!最近十年,您做了大量的学术工作,包括提出"民国文学机制""大文学观",组织了七套大型丛书——《民国文化与文学论丛》《人民共和国文化与文学论丛》《民国历史文化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民国文学史论》《现代中国大文学史论》《民国文学与文化系列论丛》《民国文学珍稀文献集成》,我初步统计,这些丛书加起来可能超过两三百种了!除此之外,您还组织了享誉学界的"西川论坛"系列学术研讨,团结和组织了一大批青年学者专题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的前沿话题,请问,在所有这些学术活动中,您最看重的是哪一种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学史 文化与文学 民国文学 文学 李怡 型丛书 学术活动 民国历
下载PDF
谢无量与张大千艺文交往逸事
10
作者 刘振宇 《中华书画家》 2021年第1期61-73,共13页
谢无量是中国现代杰出的人文学者,毕生致力于中国文化研究,以世界之眼光,大同之理想,奋笔为之,议论奇伟,颇多创建,所著《佛学大纲》《中国哲学史》《中国大文学史》开中国近现代专广门史研究之先河。
关键词 中国文学史 中国文化研究 谢无量 中国哲学 文学 中国近现代 逸事
原文传递
谢无量:学问卓荦 翰墨超逸
11
作者 田旭中 《文史杂志》 2017年第5期4-8,共5页
中国现代史上曾经出现了许多杰出人物,有的以事功而著称,有的以学问而饮誉,有的则以艺术而知名,只是同时在诸多领域卓有建树的则并不多见,而谢无量先生(1884-1964)则无疑是其中最典型的代表性人物。他的一生,波澜壮阔,多姿多彩:若论... 中国现代史上曾经出现了许多杰出人物,有的以事功而著称,有的以学问而饮誉,有的则以艺术而知名,只是同时在诸多领域卓有建树的则并不多见,而谢无量先生(1884-1964)则无疑是其中最典型的代表性人物。他的一生,波澜壮阔,多姿多彩:若论事功,则以追随孙中山革命出任大本营秘书长而为世所重;若论学问,则成就巨大,绝非民国一般学者可以比肩;若论书法,则跻身于中国现代十大书法家之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 书法学 平民文学 中国文学史 书风 帖学 楚辞新论 论书法 中国哲学 结体
下载PDF
正确理解鲁迅论读书的几个问题
12
作者 马兆掌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1981年第3期11-15,共5页
鲁迅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也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鲁迅一生虽无教育专著,但他的教育实践和教育思想,给现代教育史留下了极为珍贵的遗产;他关于读书的论述,则更是这珍贵遗产中的瑰宝。
关键词 现代教育 教育专著 教育思想 而已集 许世瑛 回忆鲁迅先生 教育实践 中国文学史 许寿裳 唐诗纪事
下载PDF
主持人语
13
作者 张中奎 《文学人类学研究》 2023年第1期94-94,共1页
1918年,四川大学的谢无量先生出版了《中国大文学史》,首次提出了“大文学”概念。在著作中,有感于西方近代以来“纯文学”观念的冲击,他将传统中国的文字学、经学、史学等,都纳入“文学”的描述之中,拓宽了国人对文学的理解,也在现代... 1918年,四川大学的谢无量先生出版了《中国大文学史》,首次提出了“大文学”概念。在著作中,有感于西方近代以来“纯文学”观念的冲击,他将传统中国的文字学、经学、史学等,都纳入“文学”的描述之中,拓宽了国人对文学的理解,也在现代学术的新挑战面前贡献了中国学者的智慧。2013年,杨义先生提出“以大文学观重开中国现代文学史写作的新局”,重新构想能够容纳“通俗小说、文言诗词、传统戏曲,少数民族文学”的现代“大文学”格局。国内文学人类学研究的领军人物,同样鼓励以跨学科思维创建中国特色文科研究方法论,涌现了“四重证据法”,文献资料和田野材料等多重证据交相辉映,打开了全新的研究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文学 中国文学史 研究格局 文学 通俗小说 文学人类学 四重证据法 杨义先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