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古史话语体系的建构——从黎虎《中国古史分期暨社会性质论纲》谈起
1
作者
李文才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1期7-16,共10页
黎虎发表于《文史哲》2020年第1期的《中国古史分期暨社会性质论纲———兼论中国传统社会的主要矛盾问题》一文(以下简称《论纲》),以本土化语汇概念,对中国古史分期暨社会性质这一重大史学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全面、系统而深刻的阐释...
黎虎发表于《文史哲》2020年第1期的《中国古史分期暨社会性质论纲———兼论中国传统社会的主要矛盾问题》一文(以下简称《论纲》),以本土化语汇概念,对中国古史分期暨社会性质这一重大史学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全面、系统而深刻的阐释,为探索和建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以下简称“三个中国”)古史话语体系、掌握古史研究话语权做出了开创性贡献。《论纲》主张厘清“舶来”话语的是非正误,乃是建立“三个中国”的史学话语体系和掌握古史话语权的前提;《论纲》主张准确揭示中国古史的矛盾特殊性———“权力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主导者”及其主要矛盾关系,乃是建构“三个中国”的史学话语体系和掌握古史话语权的根本;《论纲》主张运用本土固有词语概念进行表述,乃是建构中国史学话语体系和掌握史学话语权的重要载体和必要组成部分,并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论纲》及其学术贡献表明:运用本土固有词汇概念,不仅能够建构“三个中国”的古史体系,而且能够真正有助于掌握史学话语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
中国
特色
中国
风格
中国
气派”
古史
话语体系
《
中国
古史
分期
暨
社会性
质
论纲
》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国古史分期的建构与社会性质新论——从黎虎《中国古史分期暨社会性质论纲》谈起
被引量:
1
2
作者
李文才
《宜春学院学报》
2020年第11期1-18,共18页
黎虎《中国古史分期暨社会性质论纲》一文(简称“黎文”)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坚持以中国历史实际为准绳,对中国古史分期暨社会性质进行深入探讨,提出全新而科学的阐释,为中国史学界在“中国古史分期暨社会性质”这一重大理论问题的...
黎虎《中国古史分期暨社会性质论纲》一文(简称“黎文”)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坚持以中国历史实际为准绳,对中国古史分期暨社会性质进行深入探讨,提出全新而科学的阐释,为中国史学界在“中国古史分期暨社会性质”这一重大理论问题的研究领域所取得的最新重大突破。黎文具有如下四个方面的突出特点:一是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历史事实进行有机的结合,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为学术的创新和突破奠定正确的政治基础;二是从宏观上将中国古代历史划分为“无君群聚社会”“王权众庶社会”“皇权吏民社会”三个时代,在研究中将三个时代上下贯穿,实现了“通古今之变”;三是抛弃传统观点束缚,从历史事实和中国历史特殊性出发,合乎逻辑地界定和论证了“三个时代”的社会性质及其主要矛盾,形成创新性、突破性的研究成果,从而“成一家之言”;四是响应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的号召,立足中国本土,使用中国固有词汇和概念进行论述,充分彰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形成关于中国古史分期暨社会性质问题研究的本土化的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黎虎
《
中国
古史
分期
暨
社会性
质
论纲
》
马克思主义
通古今之变
成一家之言
“
中国
特色、
中国
风格、
中国
气派”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试论唐代“皇权-吏民社会”权力与经济的关系——以唐皇朝的江南政策为例
3
作者
曹淑希
《中华历史与传统文化论丛》
2022年第1期77-85,共9页
唐朝中央政府在安史之乱爆发前后针对江南东道采取的一系列政策,其目的都是调节和平衡皇权与吏民之间的矛盾,以维持统治的稳定。唐前期,唐政府推行以民为本、休养生息的政策,在全国实行均田制以鼓励百姓拓荒开垦,在实行租庸调制的基础...
唐朝中央政府在安史之乱爆发前后针对江南东道采取的一系列政策,其目的都是调节和平衡皇权与吏民之间的矛盾,以维持统治的稳定。唐前期,唐政府推行以民为本、休养生息的政策,在全国实行均田制以鼓励百姓拓荒开垦,在实行租庸调制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采用折变之举以减轻百姓赋税负担。安史之乱爆发以后,河朔、淮西等藩镇与中央貌合神离,国家财政面临巨大的缺口。中央政府对江南东道的管理方针是在保证政局稳定的基础上,以发展经济、保证财政供给为主要任务。具体举措是派遣朝官充任地方长官,打击宗教势力过度发展,以加强皇权对江南东道人力的掌控。黎虎先生《中国古史分期暨社会性质论纲》中提出的“权力掌控”“人力掌控”的理论,对解读唐政府在安史之乱爆发前后的江南政策,剖析中国古代“皇权-吏民社会”权力与经济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
中国
古史
分期
暨
社会性
质
论纲
》
皇权-吏民
社会
唐朝
经济政策
江南东道
原文传递
题名
“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古史话语体系的建构——从黎虎《中国古史分期暨社会性质论纲》谈起
1
作者
李文才
机构
扬州大学社会发展学院
出处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1期7-16,共10页
文摘
黎虎发表于《文史哲》2020年第1期的《中国古史分期暨社会性质论纲———兼论中国传统社会的主要矛盾问题》一文(以下简称《论纲》),以本土化语汇概念,对中国古史分期暨社会性质这一重大史学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全面、系统而深刻的阐释,为探索和建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以下简称“三个中国”)古史话语体系、掌握古史研究话语权做出了开创性贡献。《论纲》主张厘清“舶来”话语的是非正误,乃是建立“三个中国”的史学话语体系和掌握古史话语权的前提;《论纲》主张准确揭示中国古史的矛盾特殊性———“权力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主导者”及其主要矛盾关系,乃是建构“三个中国”的史学话语体系和掌握古史话语权的根本;《论纲》主张运用本土固有词语概念进行表述,乃是建构中国史学话语体系和掌握史学话语权的重要载体和必要组成部分,并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论纲》及其学术贡献表明:运用本土固有词汇概念,不仅能够建构“三个中国”的古史体系,而且能够真正有助于掌握史学话语权。
关键词
“
中国
特色
中国
风格
中国
气派”
古史
话语体系
《
中国
古史
分期
暨
社会性
质
论纲
》
Keywords
“Chinese characteristics,Chinese style,and Chinese mode”
ancient history discourse system
An Outline of the Stages of Ancient Chinese Society and Its Social Nature
分类号
K02 [历史地理—历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古史分期的建构与社会性质新论——从黎虎《中国古史分期暨社会性质论纲》谈起
被引量:
1
2
作者
李文才
机构
扬州大学社会发展学院
出处
《宜春学院学报》
2020年第11期1-18,共18页
文摘
黎虎《中国古史分期暨社会性质论纲》一文(简称“黎文”)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坚持以中国历史实际为准绳,对中国古史分期暨社会性质进行深入探讨,提出全新而科学的阐释,为中国史学界在“中国古史分期暨社会性质”这一重大理论问题的研究领域所取得的最新重大突破。黎文具有如下四个方面的突出特点:一是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历史事实进行有机的结合,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为学术的创新和突破奠定正确的政治基础;二是从宏观上将中国古代历史划分为“无君群聚社会”“王权众庶社会”“皇权吏民社会”三个时代,在研究中将三个时代上下贯穿,实现了“通古今之变”;三是抛弃传统观点束缚,从历史事实和中国历史特殊性出发,合乎逻辑地界定和论证了“三个时代”的社会性质及其主要矛盾,形成创新性、突破性的研究成果,从而“成一家之言”;四是响应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的号召,立足中国本土,使用中国固有词汇和概念进行论述,充分彰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形成关于中国古史分期暨社会性质问题研究的本土化的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
关键词
黎虎
《
中国
古史
分期
暨
社会性
质
论纲
》
马克思主义
通古今之变
成一家之言
“
中国
特色、
中国
风格、
中国
气派”
Keywords
Li Hu
“An Outline of Periodization of Chinese Ancient History and Social Nature”
Marxism
Change from the past to the present
Create a philosophy of one’s own
“Chinese Characteristics,Chinese Style and Chinese Manner”
分类号
K207 [历史地理—历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试论唐代“皇权-吏民社会”权力与经济的关系——以唐皇朝的江南政策为例
3
作者
曹淑希
机构
扬州大学社会发展学院
出处
《中华历史与传统文化论丛》
2022年第1期77-85,共9页
文摘
唐朝中央政府在安史之乱爆发前后针对江南东道采取的一系列政策,其目的都是调节和平衡皇权与吏民之间的矛盾,以维持统治的稳定。唐前期,唐政府推行以民为本、休养生息的政策,在全国实行均田制以鼓励百姓拓荒开垦,在实行租庸调制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采用折变之举以减轻百姓赋税负担。安史之乱爆发以后,河朔、淮西等藩镇与中央貌合神离,国家财政面临巨大的缺口。中央政府对江南东道的管理方针是在保证政局稳定的基础上,以发展经济、保证财政供给为主要任务。具体举措是派遣朝官充任地方长官,打击宗教势力过度发展,以加强皇权对江南东道人力的掌控。黎虎先生《中国古史分期暨社会性质论纲》中提出的“权力掌控”“人力掌控”的理论,对解读唐政府在安史之乱爆发前后的江南政策,剖析中国古代“皇权-吏民社会”权力与经济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关键词
《
中国
古史
分期
暨
社会性
质
论纲
》
皇权-吏民
社会
唐朝
经济政策
江南东道
Keywords
An Outline of Periodization of Chinese Ancient History and Social Nature
imperial power-officials and people society
the Tang Dynasty
economic policy
Jiangnan East Circuits
分类号
K242 [历史地理—历史学]
F129 [历史地理—中国史]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古史话语体系的建构——从黎虎《中国古史分期暨社会性质论纲》谈起
李文才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中国古史分期的建构与社会性质新论——从黎虎《中国古史分期暨社会性质论纲》谈起
李文才
《宜春学院学报》
2020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试论唐代“皇权-吏民社会”权力与经济的关系——以唐皇朝的江南政策为例
曹淑希
《中华历史与传统文化论丛》
2022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