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9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层公共图书馆红色文献收藏与服务创新——以大岭山图书馆东纵文献为例 被引量:16
1
作者 黎少玲 《图书馆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84-89,共6页
文章在简要回顾基层公共图书馆红色文献收藏与服务的基础上,介绍东莞市大岭山图书馆东纵文献收藏的历程与成果,并从数字化与知识图谱建设、"大岭山之歌"红色文化展示中心、文献挖掘与服务创新三个方面重点阐述大岭山图书馆的... 文章在简要回顾基层公共图书馆红色文献收藏与服务的基础上,介绍东莞市大岭山图书馆东纵文献收藏的历程与成果,并从数字化与知识图谱建设、"大岭山之歌"红色文化展示中心、文献挖掘与服务创新三个方面重点阐述大岭山图书馆的创新探索,得出基层公共图书馆要立足地方特色,以服务为导向,创新线上线下融合服务模式、坚持读者立场讲好红色故事,才能更好发挥弘扬红色文化排头兵作用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文化 红色文献 东江纵队 基层公共图书馆 融合服务
下载PDF
论抢救搜集红色革命口述史的重要性及其征集方法 被引量:7
2
作者 陈淑媚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8年第10期77-81,共5页
文物征集工作是博物馆一项非常重要的基础工作,革命类博物馆亦然。如何才能开展好红色革命口述史的征集工作?革命类博物馆的实物史料征集和广泛收集老战士口述史对于保护红色革命遗址起到关键性作用,红色革命口述史也是革命类博物馆的... 文物征集工作是博物馆一项非常重要的基础工作,革命类博物馆亦然。如何才能开展好红色革命口述史的征集工作?革命类博物馆的实物史料征集和广泛收集老战士口述史对于保护红色革命遗址起到关键性作用,红色革命口述史也是革命类博物馆的灵魂。广泛搜集红色革命口述史,既能真实、全面、客观、有效地反映革命战争时期的史迹,也能在不同历史节点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作用,改变革命类博物馆、纪念馆、红色历史遗址单一、片面性的陈展方式,为深入探究"红色文化"提供重要的信息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历史革命口述史 东江纵队 革命历史文物征集 文物鉴定 口述史整理归档
下载PDF
全面抗战时期东江纵队干部培训工作的历史考察
3
作者 张勇 刘红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12-18,共7页
全面抗战爆发后,东江纵队军政干部短缺问题尤为突出。战时环境下,从外地大量调入干部的可行性极小,自主培养军政干部提上了军队的重要议事日程。东江纵队干部培训工作以开办培训班为主,除党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时事政治教育外,游击战争的... 全面抗战爆发后,东江纵队军政干部短缺问题尤为突出。战时环境下,从外地大量调入干部的可行性极小,自主培养军政干部提上了军队的重要议事日程。东江纵队干部培训工作以开办培训班为主,除党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时事政治教育外,游击战争的战略战术以及实战操习也是培训的重点内容;教学方法上采取课堂讲授、小组讨论、沙盘展示、自我反省以及课外集体讲话等方式,注重发挥集体智慧,提倡教员与学员互教互学,共同提高。东江纵队干部培训工作的主要历史经验包括中共中央的高度重视和纵队领导层的亲自参与、培训内容紧扣战时需要、重视培养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干部。东江纵队的干部培训工作,夯实了队伍的组织基础,推动了东江地区抗日游击战争的蓬勃发展,为华南抗战伟大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江纵队 干部培训 东江特委 东江纵队军政干部学校 全面抗战时期
下载PDF
和战与去留:抗战胜利初期广东中共武装北撤问题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李坤睿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8-48,共11页
重庆谈判时,中共择机承诺让出长江以南解放区,将其写入“双十协定”。停战令颁布后,国民党军队仍可在长江以南调动,广东中共武装身处险境。周恩来以不在华南驻军为让步,交换国民党同意协助东江纵队撤离,但围绕琼崖纵队的谈判未果。1946... 重庆谈判时,中共择机承诺让出长江以南解放区,将其写入“双十协定”。停战令颁布后,国民党军队仍可在长江以南调动,广东中共武装身处险境。周恩来以不在华南驻军为让步,交换国民党同意协助东江纵队撤离,但围绕琼崖纵队的谈判未果。1946年6月中原突围之战爆发后,全面内战状态呈现时空差异,国民党广东当局按约配合东江纵队北撤,中共中央也继续按照白区工作原则部署广东工作。11月,中共中央完全转向以全面内战思路领导广东斗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十协定 东江纵队 琼崖纵队 北撤
下载PDF
中山大学在坪石时期(1940—1945)的学生运动 被引量:6
5
作者 张江明 吴逸民 +1 位作者 李坚 曾建昭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89年第4期59-68,共10页
中山大学的学生爱国民主运动有光荣的革命传统。中国共产党广东党组织重视对中大学生运动的领导。抗日战争时期中大学生运动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一是从抗战爆发到广州失守;二是从1938年10月迁云南至1940年10月搬回广东;三是在坪石的四... 中山大学的学生爱国民主运动有光荣的革命传统。中国共产党广东党组织重视对中大学生运动的领导。抗日战争时期中大学生运动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一是从抗战爆发到广州失守;二是从1938年10月迁云南至1940年10月搬回广东;三是在坪石的四年多时间。本文所写的是第三阶段,前两阶段另文撰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运动 爱国民主运动 校长 东江纵队 老教授 同乡会 学生贷金 广东人 领导 国民党政府
下载PDF
华南抗日纵队的建立及其历史贡献 被引量:4
6
作者 冯鉴川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3期45-50,76,共7页
一九四五年八月,日本帝国主义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在纪念抗战胜利四十周年的今天,回顾历史,激励未来,是不无意义的.在抗日战争中,中共广东省委遵照党中央关于在敌人占领区开展游击战争的指示,放手发动群众... 一九四五年八月,日本帝国主义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在纪念抗战胜利四十周年的今天,回顾历史,激励未来,是不无意义的.在抗日战争中,中共广东省委遵照党中央关于在敌人占领区开展游击战争的指示,放手发动群众,武装群众,先后建立了东江、琼崖、珠江、韩江、南路、粤中等抗日游击纵队.这些抗日游击队统称为华南抗日纵队.华南抗日纵队在党的领导下,在广大人民群众和海外侨胞、港澳同胞的支持下,艰苦卓绝,浴血奋战,抗击着华南地区日军的百分六十和几乎全部伪军,成为我党领导的“敌后三大战场之一”,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和民族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南抗日纵队 琼崖纵队 抗日游击队 东江纵队 抗日武装 广东省委 海南岛 历史贡献 抗日根据地 国民党
下载PDF
抗战胜利前后五岭根据地计划的提出与放弃 被引量:5
7
作者 李翔 李添华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10-119,共10页
豫湘桂战役期间,中共中央针对国内时局的变动,拟定了"巩固华北、华中,发展华南"的规划。五岭根据地计划的提出与实施,是"发展华南"的重要举措。抗战结束后,中共中央权衡国际国内局势,改提"向北发展,向南防御&q... 豫湘桂战役期间,中共中央针对国内时局的变动,拟定了"巩固华北、华中,发展华南"的规划。五岭根据地计划的提出与实施,是"发展华南"的重要举措。抗战结束后,中共中央权衡国际国内局势,改提"向北发展,向南防御",停止实施五岭根据地计划。从"发展华南"到"向南防御"的演变逻辑,体现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中央"以进为进"到"以退为进"的军事哲学思想,反映了中共中央制定战略、计划时从客观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展华南 五岭根据地 359旅南下支队 东江纵队 向南防御
下载PDF
中共华南抗日的战略布局(1936—1941) 被引量:5
8
作者 李翔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2-46,共15页
1938年5月厦门失陷后,中共意识到在华南沿海地带进行抗日布局的迫切性和可行性,这是对过去依托边远山地进行军事斗争和创建根据地等战略布局理论的补充与突破。中共中央于1940年5月命令东江游击队回到沿海的惠阳、东莞、宝安一带,实际... 1938年5月厦门失陷后,中共意识到在华南沿海地带进行抗日布局的迫切性和可行性,这是对过去依托边远山地进行军事斗争和创建根据地等战略布局理论的补充与突破。中共中央于1940年5月命令东江游击队回到沿海的惠阳、东莞、宝安一带,实际否决了边远山区腹地的五岭计划。1941年12月香港沦陷后,东江游击队派员挺进香港,把城市和海洋作为抗战舞台,武装力量和根据地不断壮大。东江纵队的发展历程充分说明,山区腹地和沿海地带对中共华南抗日的战略布局具有同样重大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南抗战 战略布局 沿海地带 东江纵队
下载PDF
双拥花开耀鹏城——广东省深圳市加强新时代双拥工作纪实
9
作者 欧锦坚 练睿民 《中国民兵》 2024年第7期66-68,共3页
仲夏的华南大地,热情似火。鹏城深圳的大街小巷大叶紫薇如火如荼开得正盛。作为东江纵队的主要发源地和抗日根据地,在广东省深圳市这片改革开放的热土上,处处传唱着军爱民、民拥军的鱼水欢歌。进入新时代,深圳市军地携手并肩同向发力,... 仲夏的华南大地,热情似火。鹏城深圳的大街小巷大叶紫薇如火如荼开得正盛。作为东江纵队的主要发源地和抗日根据地,在广东省深圳市这片改革开放的热土上,处处传唱着军爱民、民拥军的鱼水欢歌。进入新时代,深圳市军地携手并肩同向发力,注重建章立制严规范、浓厚氛围树导向、解难帮困促发展,汇聚军地资源和智慧力量推动双拥工作深入发展,奋力开创了新时代军政军民团结新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拥工作 抗日根据地 军地资源 军政军民团结 智慧力量 东江纵队 鹏城 大叶紫薇
原文传递
叙事理论在图书馆红色文献资源开发中的应用——以东江纵队为例
10
作者 邓玉祥 《图书馆研究》 2024年第4期42-47,共6页
叙事理论为文献资源的开发注入了新的活力,使其更加生动有趣,有助于图书馆更好地讲述红色故事,进一步推动红色文化的广泛传播。构建了一个基于叙事理论的红色文献资源开发理论,并针对东江纵队的红色文献资源提出了系列开发策略,涵盖了... 叙事理论为文献资源的开发注入了新的活力,使其更加生动有趣,有助于图书馆更好地讲述红色故事,进一步推动红色文化的广泛传播。构建了一个基于叙事理论的红色文献资源开发理论,并针对东江纵队的红色文献资源提出了系列开发策略,涵盖了资源整合、叙事性开发和融媒体传播3个关键方面,旨在充分挖掘东江纵队红色文献资源的价值,以更加生动、立体的方式呈现这段历史,进一步弘扬东江纵队精神,为振兴革命老区贡献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事理论 东江纵队 红色文献资源 资源整理与开发
下载PDF
1944年中山大学青年群体参加东江纵队原因探析
11
作者 刁恪 《韶关学院学报》 2024年第7期13-20,共8页
1944年夏秋之际,中山大学200多名进步青年先后投笔从戎,积极加入东江纵队这支坚持抗日的中共广东武装力量,是抗战时期华南教育史与广东青运史上的光辉一页。该事件之所以能够发生,除了部分青年具有中共党员身份与中共广东临委提前做过... 1944年夏秋之际,中山大学200多名进步青年先后投笔从戎,积极加入东江纵队这支坚持抗日的中共广东武装力量,是抗战时期华南教育史与广东青运史上的光辉一页。该事件之所以能够发生,除了部分青年具有中共党员身份与中共广东临委提前做过组织动员之外,还有中大存在孕育进步青年的沃土、中共粤北省委主动加强中大党的建设工作、中大共产党员出色的统战工作以及“抗日救亡”时代使命的正向感召等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山大学 东江纵队 青年群体 学生运动 抗日救亡
下载PDF
东江纵队干部队伍建设研究
12
作者 陈晓哲 许康庆 《韶关学院学报》 2024年第7期21-26,共6页
干部队伍建设是人民军队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提升战斗力的必要保证。东江纵队是抗日战争时期党领导广东人民创建的一支劲旅,是华南地区抗日救亡的中流砥柱。在长期抗战中,东江纵队贯彻党中央的指示,着力加强干部队伍政治工作、注重培训干... 干部队伍建设是人民军队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提升战斗力的必要保证。东江纵队是抗日战争时期党领导广东人民创建的一支劲旅,是华南地区抗日救亡的中流砥柱。在长期抗战中,东江纵队贯彻党中央的指示,着力加强干部队伍政治工作、注重培训干部、锤炼干部斗争本领、严格审查干部,以适应抗战事业的需要。通过推进干部队伍建设,从根本上保证了党对军队的领导,提高了部队的战斗力,为广东乃至华南地区抗战胜利和人民解放事业奠定了军事基础和干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江纵队 干部队伍 建设 抗日战争
下载PDF
山厦新村:在空间叙事中激发公共活力
13
作者 文阳洋 艾奕康(图) 《艺术与设计》 2024年第6期84-87,共4页
山厦村,始于明景泰年间,后随南迁居民逐步形成多氏族集聚的村落。由此,和睦共居的村落文化沿袭至今,成为其立村之本。20世纪初,山厦村便成立了深圳历史上首个党支部;这里也曾是东江纵队抗日的主要根据地之一。改革开放后,紧跟时代步伐,... 山厦村,始于明景泰年间,后随南迁居民逐步形成多氏族集聚的村落。由此,和睦共居的村落文化沿袭至今,成为其立村之本。20世纪初,山厦村便成立了深圳历史上首个党支部;这里也曾是东江纵队抗日的主要根据地之一。改革开放后,紧跟时代步伐,山厦村居民敢闯敢试,出一条新时代城村发展路径。“坚定信念一心向党团结群众艰苦奋斗改革创新敢为人先实事求是永葆本色”成为“山厦精神”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展路径 村落文化 实事求是 厦村 空间叙事 党支部 东江纵队 改革开放后
原文传递
东江纵队宣传工作研究
14
作者 庄东明 《韶关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21-29,共9页
抗战时期东江纵队不仅在军事上战果辉煌,在宣传工作上也非常出色。东江纵队高度重视宣传工作,建立了机动灵活的宣传机构,采取了丰富多样的宣传形式。东江纵队通过宣传工作,广泛传播报道了党中央的思想和全国革命形势,树立了东江纵队的... 抗战时期东江纵队不仅在军事上战果辉煌,在宣传工作上也非常出色。东江纵队高度重视宣传工作,建立了机动灵活的宣传机构,采取了丰富多样的宣传形式。东江纵队通过宣传工作,广泛传播报道了党中央的思想和全国革命形势,树立了东江纵队的人民军队形象,培养了东江人民群众的革命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江纵队 宣传工作 宣传机构 宣传形式
下载PDF
“红色田心”留存历史 东纵精神薪火相传
15
作者 廖婉婷 周文坤 《社区》 2024年第14期56-57,共2页
广东省深圳市坪山区是抗日战争时期威震华南的东江纵队策源地和重要根据地,在1942年“文化名人大营救”行动中,坐落于坪山区石井街道田心社区的情报交通站“水源世居”承担着人员中转、休整、补给等重要任务,茅盾、邹韬奋等多位民主爱... 广东省深圳市坪山区是抗日战争时期威震华南的东江纵队策源地和重要根据地,在1942年“文化名人大营救”行动中,坐落于坪山区石井街道田心社区的情报交通站“水源世居”承担着人员中转、休整、补给等重要任务,茅盾、邹韬奋等多位民主爱国人士、文化名人经此顺利到达大后方。这里被规划为东纵精神红色公交专线的终点站、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此外,田心社区还有着兰亭世居、客家宗祠、麒麟文化等客家文化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日战争时期 邹韬奋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宗祠 薪火相传 麒麟文化 东江纵队 交通站
原文传递
军事调处执行部第八执行小组与东江纵队北撤
16
作者 叶铭 《中共历史与理论研究》 2024年第1期46-71,224,225,共28页
东江纵队是中共在华南地区成立的一支抗日武装,抗战期间即受到国民党军多次重兵“围剿”。抗战结束后,中共在重庆谈判中承诺撤出包括广东在内的长江以南地区,然而东江纵队此时却面临生存危机。国民党军一方面宣称华南并无中共武装,只有... 东江纵队是中共在华南地区成立的一支抗日武装,抗战期间即受到国民党军多次重兵“围剿”。抗战结束后,中共在重庆谈判中承诺撤出包括广东在内的长江以南地区,然而东江纵队此时却面临生存危机。国民党军一方面宣称华南并无中共武装,只有“土匪”;另一方面调集重兵试图就此消灭东江纵队。在此危急时刻,中共一方面利用北平军事调处执行部这一公开机构争取有利谈判条件,力争派出第八执行小组远赴广州监督停战及撤军的执行情况;另一方面则利用美国表面“公正”的立场,通过美方向国民党方面施压,最终迫使国民党方面做出让步。经过一番唇枪舌剑、折冲樽俎,成功地将东江纵队北撤,保存了东江纵队这支革命武装的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军事调处执行部 抗日战争 执行小组 东江纵队
下载PDF
东江纵队的特点及其精神 被引量:4
17
作者 郑群 《广东党史》 2005年第4期4-9,共6页
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是抗日战争初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以八路军、新四军为榜样在华南敌后建立的一支人民抗日武装队伍.在长达八年之久的艰苦曲折的抗日斗争中,东江纵队积极配合全国各地抗日战场和盟军,英勇地打击敌人,成为蜚声... 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是抗日战争初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以八路军、新四军为榜样在华南敌后建立的一支人民抗日武装队伍.在长达八年之久的艰苦曲折的抗日斗争中,东江纵队积极配合全国各地抗日战场和盟军,英勇地打击敌人,成为蜚声中外的华南抗日战场一支坚强的武装部队,成为广东人民解放的一面旗帜,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日游击队 东江纵队 广东 爱国主义精神 革命传统 中国 民主精神
下载PDF
东江纵队对国民党在粤军政当局的统战实践研究
18
作者 连渊博 兰峻 《广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05-109,共5页
加强对国民党在粤军政当局统战是东江纵队组建、发展的重要突破口。东江纵队对国民党在粤军政当局的统战,有其极端恶劣生存环境、异常强大共同敌人、较为明显统战优势等特定背景,创造了借助港澳青年及华侨爱国团体名义以破解创建困局,... 加强对国民党在粤军政当局统战是东江纵队组建、发展的重要突破口。东江纵队对国民党在粤军政当局的统战,有其极端恶劣生存环境、异常强大共同敌人、较为明显统战优势等特定背景,创造了借助港澳青年及华侨爱国团体名义以破解创建困局,借助公开合法名义推动人民抗日武装创建,照顾国民党人士及家属利益以巩固统战联盟,团结国民党基层政权和部队“中间派”以壮大统战力量等行之有效的方法。上述统战实践启示我们,做好新时代统战工作必须坚持教育和转化相结合、“统”与“战”相结合、上层和下层相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江纵队 国民党在粤军政当局 统一战线
下载PDF
抗战时期中共国际统一战线在香港的实践
19
作者 孙扬 《历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4-145,M0006,共23页
建立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是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联合各国人民反抗法西斯侵略的主张与实践。全面抗战爆发后,中共利用香港地区特殊地位争取英美支持和援助。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共立即派遣游击队开辟港九游击区。东江纵队及港九大队遵... 建立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是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联合各国人民反抗法西斯侵略的主张与实践。全面抗战爆发后,中共利用香港地区特殊地位争取英美支持和援助。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共立即派遣游击队开辟港九游击区。东江纵队及港九大队遵照中央指示,立足中国内地和太平洋两大战场连接点,与英合作实施国际大营救,与美联手通过情报合作制敌。国际统一战线在香港抗战中的落地,加速了胜利进程,彰显了中共为人类正义与自由而战的国际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统一战线 香港抗战 东江纵队 港九大队
原文传递
战时英军服务团与中共领导的东江纵队合作探究
20
作者 胡德坤 彭梅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0-88,共9页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英军服务团主动与活跃于中国香港的中共领导的东江纵队开展情报合作。由于英国政府对国共冲突奉行中立政策,英军服务团便对东江纵队地位问题“避而不谈”,以维持同国共双方的合作。但在企图剿灭东江纵队的国民政府阻挠...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英军服务团主动与活跃于中国香港的中共领导的东江纵队开展情报合作。由于英国政府对国共冲突奉行中立政策,英军服务团便对东江纵队地位问题“避而不谈”,以维持同国共双方的合作。但在企图剿灭东江纵队的国民政府阻挠下,英方被迫中断与东江纵队的合作。后来的“军舰鸟事件”使得英方清楚认识到,其在华南的行动和情报工作必须依赖与东江纵队的合作。同时期美方与东江纵队的靠近也引起英方的重视,英军服务团敦促上级直接与国民政府进行交涉,要求恢复英军服务团与东江纵队的合作。英方高层一面与国民政府仅就程序性问题进行交涉,一面寄希望于与美方就东江纵队合作的所谓“红色问题”一起向国民政府摊牌。然而,美方绕过国民政府暗中与东江纵队合作使得英方的希望落空。战后英国政府承认东江纵队对英方的贡献,却由于政治因素并未公开给予应有评价。但从英国档案记载中可以获知,英方对东江纵队给予了高度肯定,从而彰显了东江纵队的国际贡献和国际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平洋战争 英军服务团 东江纵队 情报合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