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上海地区电视剧的兴盛原因
1
作者 蒋淑媛 《中国电视》 北大核心 2000年第9期39-42,共4页
关键词 现实生活 上海 上海一家人 海派文化 地方文化 地域特色 观众
原文传递
略论《离婚前后》的新意
2
作者 仲呈祥 《中国电视》 北大核心 1992年第9期42-43,71,共3页
擅长在家庭、伦理、婚姻、爱情生活的沃土上进行执著的含情脉脉的辛勤耕耘的电视剧女作家黄允,继《结婚一年间》后,在刚刚结束了长篇连续剧《上海一家人》的劳作不久,就又创作了3集电视剧《离婚前后》。此剧由上海电影制片厂女导演鲍芝... 擅长在家庭、伦理、婚姻、爱情生活的沃土上进行执著的含情脉脉的辛勤耕耘的电视剧女作家黄允,继《结婚一年间》后,在刚刚结束了长篇连续剧《上海一家人》的劳作不久,就又创作了3集电视剧《离婚前后》。此剧由上海电影制片厂女导演鲍芝芳导演、去年荣获电影“金鸡奖”的“最佳女主角奖”的明星奚美娟主演。我有幸在京先睹为快,参加了关于它的一次恳谈会。会上,誉之者众,惑之者亦有人在。各抒己见,议论风生。我却以为这是一部有着突破性意义的有新意的好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婚一年间 女导演 上海电影制片厂 最佳女主角奖 奚美娟 上海一家人 爱情生活 造型元素 黄允 心灵创伤
原文传递
选择与拒绝:一代人的价值困惑——电视剧《上海一家人》释读 被引量:1
3
作者 解玺璋 《当代电视》 北大核心 1992年第7期42-43,共2页
在电视剧《上海一家人》中,李若男究竟选择谁作她的丈夫,始终是故事的中心情节;至少有七个男人先后参加了由剧作者幕后指挥的这场“爱情游戏”。但剧作者告诉我们,该剧不是“婚恋交响曲”,在这里,爱情婚恋统统是表面文章,是浮在历史长... 在电视剧《上海一家人》中,李若男究竟选择谁作她的丈夫,始终是故事的中心情节;至少有七个男人先后参加了由剧作者幕后指挥的这场“爱情游戏”。但剧作者告诉我们,该剧不是“婚恋交响曲”,在这里,爱情婚恋统统是表面文章,是浮在历史长河水面的一朵朵爱的浪花。那么,在它的下面流动的是什么呢?如果进一步追问下去,我们就会发现,李若男对个人婚恋对象的选择,实际上暗示了剧作者面对某种价值原则的历史性变迁所发生的思考和困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一家人 一朵朵 历史性变迁 价值原则 赵义 历史进程 当代知识分子 社会地位 李阿 它成
原文传递
角色比自我更重要——曹翠芬访谈录
4
作者 解玺璋 《中国电视》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2期60-61,共2页
我被曹翠芬所征服,是由于今年看了她在电视连续剧《上海一家人》和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中的精采表演。前者,她扮演一个生活在旧上海棚户区叫巧珍的劳动妇女,她和拉黄包车的丈夫一起,含辛茹苦、劳作一生,把几个孩子包括收养的李若男... 我被曹翠芬所征服,是由于今年看了她在电视连续剧《上海一家人》和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中的精采表演。前者,她扮演一个生活在旧上海棚户区叫巧珍的劳动妇女,她和拉黄包车的丈夫一起,含辛茹苦、劳作一生,把几个孩子包括收养的李若男拉扯成人。她的善良、坚韧、富有同情心给我留下了至今难忘的印象。后者,她扮演陈家大院里的二姨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一家人 劳动妇女 上海 规定情境 想不起 日本鬼子 对我说 完一 斯坦尼 千面人
原文传递
上下理顺 井然有序——上海电视剧中心的经营管理之道
5
作者 黄河 《中国电视》 北大核心 1992年第7期56-57,60,共3页
一、上海这块地方上海这块地方不一般。上海的电视剧也不一般。数一下近几年上海产的电视剧:《围城》(上影厂电视剧部)、《杨乃武与小白菜》(上海电视台,下同)、《上海一家人》、《十六岁花季》、《大饭店》、《上海的早晨》等等,全都... 一、上海这块地方上海这块地方不一般。上海的电视剧也不一般。数一下近几年上海产的电视剧:《围城》(上影厂电视剧部)、《杨乃武与小白菜》(上海电视台,下同)、《上海一家人》、《十六岁花季》、《大饭店》、《上海的早晨》等等,全都显示出上海产品的特有品质;制作精良、作风严谨、感情细腻。上海人精明,这份精明用到了电视剧事业的管理上,产生出了怎样的效果?这不仅仅是我想知道的问题,恐怕也是许许多多关心电视剧事业的读者们需要了解的。上海电视台副台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一家人 上海市区 电视台副台长 《围城》 大饭店 广播电视部 艺术研究所 经营管理 市民阶层 仁海
原文传递
求艺先做人 敬业有精神——访电视剧部主任张静斌
6
作者 秦耕 《当代电视》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2期28-29,共2页
对天津电视台来说,今年的中秋确确实实是收获的季节,《风雨丽人》、《擎天柱》分别获得七项“飞天”大奖。一个台一年当中获这么多奖,这在“飞天”奖创始以来尚属首次。然而,电视剧部主任、《风雨丽人》的导演张静斌却不显激动,更没有... 对天津电视台来说,今年的中秋确确实实是收获的季节,《风雨丽人》、《擎天柱》分别获得七项“飞天”大奖。一个台一年当中获这么多奖,这在“飞天”奖创始以来尚属首次。然而,电视剧部主任、《风雨丽人》的导演张静斌却不显激动,更没有丝毫的得意洋洋,反而更感沉重。他说:一年搞出这么两部大戏,又得了这么多的奖,当然很难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静 血溅津门 天津电视台 艺术形象 多机拍摄 战友情 二度创作 上海一家人 欣赏水平 宋春丽
原文传递
编织彩虹
7
作者 杨俊伟 《边疆文学》 2017年第2期78-82,共5页
1奶奶还在编织彩虹吗?她常唠叨说:织独龙毯就像是在编织彩虹与雪山外的世界沟通。与天上的世界沟通。看看人间的倒影独龙江美,还是天上的花园美。我这次回家是来治病的,这两年老是生病,身体越来越差。医生们总是查不清楚病因。一位老... 1奶奶还在编织彩虹吗?她常唠叨说:织独龙毯就像是在编织彩虹与雪山外的世界沟通。与天上的世界沟通。看看人间的倒影独龙江美,还是天上的花园美。我这次回家是来治病的,这两年老是生病,身体越来越差。医生们总是查不清楚病因。一位老中医建议我停下手头的工作,回老家休养下可能会有所好转。于是。我终于又回到了家乡——独龙江。以往的三月,家乡都是大雪封山,一直要到四月下旬方能进山,这回,我看到了满山的红花。那是三月的红杜鹃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独龙江 红杜鹃 藤网桥 跑出去 人从 手搭 山楂丸 独龙牛 上海一家人 她说
原文传递
关于我国长篇室内剧创作的断想
8
作者 仲呈祥 《中国电视》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19-21,共3页
A.严格说来,中国电视室内剧的创作探索,自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拍摄《家教》时就开始了;但真正形成气候并引起社会和视坛广泛重视的室内剧创作,还应算北京电视艺术中心拍摄的《渴望》。《渴望》之后,一发而不可止,接踵问世了《编辑部的故... A.严格说来,中国电视室内剧的创作探索,自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拍摄《家教》时就开始了;但真正形成气候并引起社会和视坛广泛重视的室内剧创作,还应算北京电视艺术中心拍摄的《渴望》。《渴望》之后,一发而不可止,接踵问世了《编辑部的故事》(北京)、《风雨丽人》(天津)、《半边楼》(陕西)、《上海一家人》(上海)、《皇城根儿》(北京)和《爱你没商量》(北京)等有影响的长篇室内剧。现在可以说:长篇室内剧以其独特的优势,已经成为中国电视剧刨作的主干之一,也已经成为广大观众最喜闻乐见的荧屏艺术形式之一。因此,在当今,作为覆盖神州大地的中央电视台荧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电视剧 电视艺术中心 形成气候 《渴望》 上海一家人 半边楼 艺术形式 电视剧本 电视剧艺术 电视剧生产
原文传递
“飞天奖”的角逐
9
作者 阮若琳 《当代电视》 北大核心 1992年第9期4-5,共2页
第十二届“飞天奖”的角逐已经开始了,这一次的竞争是激烈的,这是一种奋发上进的友谊之争。通过它,可以促进我们的事业更加发达;通过它,可以提高电视剧的质量,促进电视屏幕更加繁荣。今年“飞天奖”评选的特点是好节目特别多,而且这些... 第十二届“飞天奖”的角逐已经开始了,这一次的竞争是激烈的,这是一种奋发上进的友谊之争。通过它,可以促进我们的事业更加发达;通过它,可以提高电视剧的质量,促进电视屏幕更加繁荣。今年“飞天奖”评选的特点是好节目特别多,而且这些剧目各有特色,难分高低上下。这将给评委们带来许多选择上的困扰。目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屏幕 名著改编 革命历史题材 导演阐述 轻喜剧 王贵与李香香 九部 人物性格 上海一家人 吴荪甫
原文传递
上海一家人
10
作者 黄允 《中国电视》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2-32,共31页
1——8集故事梗概1924年的冬天,一叶装柴草的小舟载着五岁的若男和她的父亲来到上海滩。父亲是个三十岁左右的壮实农民,丧妻后,听人说上海遍地是黄金,只要有力气就能发财,于是来闯上海滩。来上海后境况虽然不好,但他并不失望,卖力地拉... 1——8集故事梗概1924年的冬天,一叶装柴草的小舟载着五岁的若男和她的父亲来到上海滩。父亲是个三十岁左右的壮实农民,丧妻后,听人说上海遍地是黄金,只要有力气就能发财,于是来闯上海滩。来上海后境况虽然不好,但他并不失望,卖力地拉黄包车,想多挣点钱,供小若男上学,将来为他争口气。由于他太直太憨,无法适应这个世界,拉车时与流氓冲突被打伤,后来又与洋人的汽车相撞身亡,六岁的小若男成为孤儿。忠厚老实的车夫李根宗家收留了她。李妻巧珍是个善良、通达的女人,很爱护小若男。李母却认为小若男命狠,留在家里是个祸害,因此常常发生矛盾。李家自己有一儿四女:阿祥、大妹、小妹、毛毛。由于生活的艰难,大妹送给了人家,立了文书永不相认。小若男在恩人家拼命干活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妹 三十岁 上海一家人 给你 这个世界 摇摇头 不知道 敲门声 小舟 故事梗概
原文传递
困难铺就了理想之路——评电视连续剧《上海一家人》
11
作者 汪骢 《中国电视》 北大核心 1992年第5期55-57,共3页
一看《上海一家人》上半部(26集),我们获得了这样的认识:旧中国二十年代至四十年代末风云变幻的生存环境,对于绝大多数中国人来说,是一种苦难和不幸。但能在如此不人道、不稳定又缺乏各种秩序的生存环境中挣扎奋斗,确实是中国人耐心、... 一看《上海一家人》上半部(26集),我们获得了这样的认识:旧中国二十年代至四十年代末风云变幻的生存环境,对于绝大多数中国人来说,是一种苦难和不幸。但能在如此不人道、不稳定又缺乏各种秩序的生存环境中挣扎奋斗,确实是中国人耐心、韧性和聪明才智的证明。《上海一家人》的编剧黄允把一个孤儿成长和奋斗的人生经历当作故事的主线,其意图是塑造一个足以表现中国人优秀品质的理想的中国女性。我在这里提出《上海一家人》中的李若男具有编剧赋予的理想主义的色彩,并无贬意。尤其是在当今时代,我们不正是需要“理想”这一支柱来支撑人们的精神世界吗?因此,我们今天看《上海一家人》中的李若男,对于她表现出来的理想主义色彩是能够理解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一家人 生存环境 人物形象 黄允 理想主义色彩 四十年代 人生理想 半部 矛盾纠葛 声名大噪
原文传递
上海一家人(续)
12
作者 黄允 《中国电视》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22-41,共20页
第十四集华丽服装店日夜若男在给何太太的朋友试旗袍,很耐心地用大头针钉出修改的记号。阿祥和安泰扛了整匹的料子进来。阿祥把发票递给若男,若男看了点点头:“放到帐台抽屉里。”又继续帮顾客试衣服。灯下若男在打算盘、记帐。阿祥在... 第十四集华丽服装店日夜若男在给何太太的朋友试旗袍,很耐心地用大头针钉出修改的记号。阿祥和安泰扛了整匹的料子进来。阿祥把发票递给若男,若男看了点点头:“放到帐台抽屉里。”又继续帮顾客试衣服。灯下若男在打算盘、记帐。阿祥在烫衣服,向橱窗里挂衣服。(旁白)若男整天地忙碌着。阿祥也勤勤恳恳地帮衬着。他俩把全部的精力都奉献给这个小小的服装店了。几乎没有时间单独在一起讲几句悄悄话。可是他们毕竟很年轻,很渴望在紧张的劳作之余,能有一个属于他们两个人的小天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一家人 摇摇头 日本鬼子 大妹 给你 我自己 结婚礼服 黎明前 自我解嘲 朝前走
原文传递
人生意识·历史内容及其它——略论《上海一家人》
13
作者 仲呈祥 《中国电视》 北大核心 1992年第5期53-55,共3页
早就知道黄允憋足了劲,在写规模宏大的长篇连续剧《上海一家人》,之后又听说成功地拍完了《杨乃武与小白菜》的李莉连续奋战,带着脚伤拄着拐杖在拍摄《上海一家人》已写完的前二十余集。于是,我是怀着虔诚的敬意和极大的期望,等待着这... 早就知道黄允憋足了劲,在写规模宏大的长篇连续剧《上海一家人》,之后又听说成功地拍完了《杨乃武与小白菜》的李莉连续奋战,带着脚伤拄着拐杖在拍摄《上海一家人》已写完的前二十余集。于是,我是怀着虔诚的敬意和极大的期望,等待着这部作品的问世。如今,差不多用了整整两天的时间,有幸先睹了这26集的电视连续剧《上海一家人》。良久,我的思绪不能平静。我想说:这是一部中国的《阿信》。但又想:这说法恐欠妥,有在艺术上向日本看齐之嫌。然而更确切地说:五、六年前,当《阿信》出现在中国屏幕之时,大有万人空巷之势;人们在争相评说《阿信》之余,曾不免叹息屏幕上尚无足与《阿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一家人 结婚一年间 黄允 历史风云 李莉 黄蜀芹 地拍 现代历史 《围城》 艺术处理
原文传递
松弛——谢圆魅力的支点
14
作者 耿天丽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1993年第9期8-9,共2页
作为演员,35岁的确不年轻了;但作为一个经常扮演形形色色小人物的男演员来说,恐怕这正是登峰造极的年龄;尤其身为电影学院表演系的讲师,这可正是谢圆一生的黄金时代。何况他近年来连续在影片《孩子王》、《棋王》、《疯狂的代价》、《... 作为演员,35岁的确不年轻了;但作为一个经常扮演形形色色小人物的男演员来说,恐怕这正是登峰造极的年龄;尤其身为电影学院表演系的讲师,这可正是谢圆一生的黄金时代。何况他近年来连续在影片《孩子王》、《棋王》、《疯狂的代价》、《大喘气》、《高朋满座》以及电视连续剧《上海一家人》、《爱你没商量》等中饰演教师、工人、痞子、万元户……几乎面面俱到,着实风光了一阵,还有他那许多篇颇具见地的文章,足以使他直步青云、封榜星海了。难怪我几次蹬车从南到北,在电影学院这座高等学府中,楼上楼下,院内院外地寻找,都不见其踪影呐。有朋友说,他是个大忙人,不是在外拍戏,就是在课堂讲课,要么便伏案作文,也算是多栖之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男演员 上海一家人 生活信念 影视剧作 高仓健 表演系 人物形象 北大校园 人物塑造 就是你
下载PDF
室内电视连续剧的得与失
15
作者 彭加瑾 《群言》 1993年第4期30-33,共4页
从《渴望》开始,室内电视连续剧出现了《上海一家人》、《风雨丽人》、《半边楼》、《皇城根儿》、《爱你没商量》等后继之作。已经有近3年的时间,6部的数量并不算多。但是,这都是鸿篇巨制,加上黄金时间的重复播出,它的影响就非同一般... 从《渴望》开始,室内电视连续剧出现了《上海一家人》、《风雨丽人》、《半边楼》、《皇城根儿》、《爱你没商量》等后继之作。已经有近3年的时间,6部的数量并不算多。但是,这都是鸿篇巨制,加上黄金时间的重复播出,它的影响就非同一般。如果不是以题材来区分,而是以体裁来区分;那么,我们可以说这是近年来电视界最为引人注目的创作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一家人 《渴望》 创作现象 半边楼 电视界 室内电视剧 情节剧 女性命运 史诗性 家庭伦理
原文传递
试析“走出逆境靠自己”
16
作者 田爱群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1992年第9期22-23,共2页
根据编剧黄允表现“女性自身的奋斗、成功”、“希望呼唤上海人的一种精神”之宗旨,《上海一家人》的主题可用剧中一句歌词“走出逆境靠自己”概括。的确,该剧力图塑造一位依靠自身奋斗走出逆境获得成功的女性形象,在若男身上,那种百折... 根据编剧黄允表现“女性自身的奋斗、成功”、“希望呼唤上海人的一种精神”之宗旨,《上海一家人》的主题可用剧中一句歌词“走出逆境靠自己”概括。的确,该剧力图塑造一位依靠自身奋斗走出逆境获得成功的女性形象,在若男身上,那种百折不回与命运抗争的精神确实令人感奋,对今人仍有启迪。不过,审视若男的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一家人 黄允 旧时代 未婚女性 电视文艺 正直善良 阶级分析 命题本身 邪恶势力 人生道路
下载PDF
真实的和想象的——《上海一家人》小议
17
作者 杜高 《中国电视》 北大核心 1992年第6期50-51,共2页
一李若男是《上海一家人》的灵魂。评价这部长篇电视剧的艺术成就,评论家的视点不能不首先落在这个艺术形象上。李若男形象的真实性,它所包含的人生内容和情感内容,这个形象的价值和它所体现的社会意义,是评论家最感兴趣的问题。正是因... 一李若男是《上海一家人》的灵魂。评价这部长篇电视剧的艺术成就,评论家的视点不能不首先落在这个艺术形象上。李若男形象的真实性,它所包含的人生内容和情感内容,这个形象的价值和它所体现的社会意义,是评论家最感兴趣的问题。正是因为这个形象的出现,使《上海一家人》具有了独特性和艺术上的创新意义。李若男真象一棵从冻土中生长的生命力顽强的小草。血泪浸泡着她的童年,幼小的生命饱尝了人间的苦难。然而却煅造出一个坚强的性格。李若男象一头愤怒的幼狮,不屈地和这个冷酷的人世抗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一家人 生命力顽强 艺术成就 情节线 情感内容 社会生活内容 创作冲动 创业史 资产者 历史感
原文传递
多样选择中的室内电视剧
18
作者 彭加瑾 《中国电视》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10-14,共5页
《渴望》开其端的室内电视剧,尽管没有为人们所预想的那样到处开花,遍地结果;但却也引发了不少后作。这里有《上海一家人》、《风雨丽人》、《半边楼》以及《编辑部的故事》、《皇城根儿》和刚刚结束播出的《爱你没商量》。数量似乎不算... 《渴望》开其端的室内电视剧,尽管没有为人们所预想的那样到处开花,遍地结果;但却也引发了不少后作。这里有《上海一家人》、《风雨丽人》、《半边楼》以及《编辑部的故事》、《皇城根儿》和刚刚结束播出的《爱你没商量》。数量似乎不算多,但它们篇幅长,容量大,又几乎占据了近年电视台播出的大部分“黄金时间”,便往往成为人们关注的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内电视剧 上海一家人 半边楼 《渴望》 情节剧 性格的逻辑 创作现状 轻喜剧 艺术形象 当代意识
原文传递
再探室内剧的表演特性——看《爱你没商量》想到的
19
作者 刘帼君 《中国电视》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15-17,共3页
从有第一部电视室内剧《渴望》后,我们就开始关注电视室内剧的表演问题。当室内剧已拍摄了《编辑部的故事》、《上海一家人》、《风雨丽人》、《明天不是梦》,以及近期放映的《皇城根儿》、《爱你没商量》等一批后,我们发现室内剧表演... 从有第一部电视室内剧《渴望》后,我们就开始关注电视室内剧的表演问题。当室内剧已拍摄了《编辑部的故事》、《上海一家人》、《风雨丽人》、《明天不是梦》,以及近期放映的《皇城根儿》、《爱你没商量》等一批后,我们发现室内剧表演的特性方面又有许多发展。特别是在看了《爱》剧后,我想到的是:室内剧表演特性的拓展;室内剧表演的戏剧性实质以及室内剧要求人物艺术形象的完整性等问题。室内剧表演特性的拓展看《渴望》后,我曾对室内剧表演特性归纳过四点:它应是程式化最低的一种表演;是“内”多于“外”的表演;是具有电影、戏剧表演兼容性的一种表演;也是对演员表演素质要求较高的一种表演。如果以室内剧表演的这四个特点来要求《爱》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剧表演 演员表演 《渴望》 上海一家人 《爱》 艺术形象 形体动作 电影史 银幕形象 喜剧风格
原文传递
深深扎根于民众之中——记电视剧作家黄允
20
作者 吴基民 《中国电视》 北大核心 1992年第7期64-66,共3页
1 这是一个并不引人注目的女人,50多岁的年纪,纤弱的身姿,说着一口带着浓浓乡音的普通话。这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女人,谁也不会想到,在她瘦削的身躯里竟蕴藏着这么巨大的能量。近十年来,她先后创作和改编了电视剧《永不凋谢的红花》、《... 1 这是一个并不引人注目的女人,50多岁的年纪,纤弱的身姿,说着一口带着浓浓乡音的普通话。这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女人,谁也不会想到,在她瘦削的身躯里竟蕴藏着这么巨大的能量。近十年来,她先后创作和改编了电视剧《永不凋谢的红花》、《你是共产党员吗》、《家事》、《他把希望留下》、《深深的大草甸》、《秋海棠》、《故土》(以上2部与人合作),《亲属》、《结婚一年间》、《她在人流中》、《离婚以后》、《上海一家人》等16部近百集电视剧,其中多部在全国电视剧评比中获奖。1989年,上海为她举办了个人电视剧创作艺术探讨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剧创作 结婚一年间 黄允 上海一家人 离婚以后 电视剧艺术 故事框架 电视剧评论 仲呈祥 文学事业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