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3篇文章
< 1 2 3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古代数字“三”的观念与小说的“三复”情节 被引量:22
1
作者 杜贵晨 《文学遗产》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109-111,共3页
中国古代小说多有从形式上看来,经过三次重复才能完成的情节,最著名的如“刘玄德三顾茅庐”、“宋公明三打祝家庄”、“孙行者三调芭蕉扇”,等等。这种情节的特点是:同一施动人向同一对象作三次重复的动作,取得预期效果;每一重复... 中国古代小说多有从形式上看来,经过三次重复才能完成的情节,最著名的如“刘玄德三顾茅庐”、“宋公明三打祝家庄”、“孙行者三调芭蕉扇”,等等。这种情节的特点是:同一施动人向同一对象作三次重复的动作,取得预期效果;每一重复都是情节的层进,从而整个过程表现为起——中——结的形态。《论语·先进》日“南容三复白圭”,藉此我们把这种情节称为“三复”情节。“三复”情节在戏曲中也可以见到,但是中国戏曲发生较晚,其中“三复”情节是从小说借鉴来的,论小说也就包括了戏曲。至于小说中“三英战吕布”、“关公约三事”、“三山聚义打青州”之类并写三面的情况,不属于我们所说的“三复”情节,当作别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小说 数字“三” 情节 中国戏曲 三顾茅庐 同一 行者 吕布
原文传递
《三顾茅庐》高参与性课堂创建活的课程思政
2
作者 韩丽霞 李忠伟 《语文教学之友》 2024年第7期12-15,共4页
《三国演义》中刘备“三顾茅庐”,数次误认他人为诸葛亮,这种写法被称为不写之写。诸葛亮出场之前,他人吟唱诸葛亮创作的诗文,对塑造诸葛亮形象有重要作用。刘备为何“三顾茅庐”,可从刘备和诸葛亮双方来探析。“三顾茅庐”研读,有助于... 《三国演义》中刘备“三顾茅庐”,数次误认他人为诸葛亮,这种写法被称为不写之写。诸葛亮出场之前,他人吟唱诸葛亮创作的诗文,对塑造诸葛亮形象有重要作用。刘备为何“三顾茅庐”,可从刘备和诸葛亮双方来探析。“三顾茅庐”研读,有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辨析问题的能力,有助于构建高参与性课堂,有助于展示润物无声的课程思政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顾茅庐 刘备 诸葛亮 人才 《三国演义》
下载PDF
《三国演义》与朝鲜王朝的“湖堂月课”
3
作者 肖大平 《明清小说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00-219,共20页
为劝奖文臣,朝鲜王朝自世宗时期始设“赐暇湖堂月课”制度,选入湖堂的文臣每月需应题制述诗文,接受大提学的“科次”(评分定级)与国王的赏罚。肃宗八年(1682),大提学李敏叙将赵持谦、林泳、吴道一、朴泰辅、李畬、徐宗泰等六位文臣选入... 为劝奖文臣,朝鲜王朝自世宗时期始设“赐暇湖堂月课”制度,选入湖堂的文臣每月需应题制述诗文,接受大提学的“科次”(评分定级)与国王的赏罚。肃宗八年(1682),大提学李敏叙将赵持谦、林泳、吴道一、朴泰辅、李畬、徐宗泰等六位文臣选入湖堂。是年,这批湖堂文臣应制各作《风雪访草庐》七言排律二十韵,前四位文臣诗作存世,皆载入其别集。34年后的肃宗四十二年(1716),文臣崔锡恒以用韵方式作同题同体唱和诗。五位文臣诗作皆围绕《三国演义》中刘备“三顾茅庐”故事展开,五诗以凝练的诗歌语言,指涉《三国演义》全书中人物与故事情节,忠义思想贯注全篇。除湖堂月课外,朝鲜时期的科试与太学课试中亦曾以《三国演义》为题考核科考士子与学校(含太学与四学)儒生。揭示《三国演义》在朝鲜时期科考、湖堂月课及太学课试命题与应制中的运用,对于深入理解《三国演义》在朝鲜半岛的流传与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国演义》 湖堂月课 《风雪访草庐二十韵》 三顾茅庐 太学课试
原文传递
三顾茅庐之后——怎样写好“____让生活更美好”
4
作者 葛欣 《小学生必读(高年级版)》 2023年第10期8-11,共4页
刘备听说诸葛亮隐居在隆中,就带着关羽、张飞及杜小默、石大虎、铅笔小超人先后三次去隆中,终于请出了诸葛亮。回去的路上,刘备心花怒放,对诸葛亮有说不完的话。走到一处山道时,路很窄,需要下马前行。刘备紧紧地拉着诸葛亮,生怕他一不... 刘备听说诸葛亮隐居在隆中,就带着关羽、张飞及杜小默、石大虎、铅笔小超人先后三次去隆中,终于请出了诸葛亮。回去的路上,刘备心花怒放,对诸葛亮有说不完的话。走到一处山道时,路很窄,需要下马前行。刘备紧紧地拉着诸葛亮,生怕他一不小心掉下悬崖。“拐过这座山,就到了。”刘备对诸葛亮说道。诸葛亮笑而不语。当大家拐过这座山后,都愣住了。前面不是平原,而是一个山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顾茅庐 刘备 诸葛亮 张飞
原文传递
论“三顾茅庐”在日韩的传播和影响
5
作者 王晓乔 《文史杂志》 2023年第1期111-116,共6页
“三顾茅庐”是三国文化中给人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故事之一。在深受中华文化影响的日本、韩国,三国文化有很重要的分量,影响非常大。“三顾茅庐”体现了君主礼贤下士的谦虚作风,而后君明臣良共创三分天下的伟业,成为一段佳话,为日韩人津... “三顾茅庐”是三国文化中给人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故事之一。在深受中华文化影响的日本、韩国,三国文化有很重要的分量,影响非常大。“三顾茅庐”体现了君主礼贤下士的谦虚作风,而后君明臣良共创三分天下的伟业,成为一段佳话,为日韩人津津乐道,广泛传播并尽可能学习。在日本,诸葛亮位居“最喜欢的三国十大人物”之首,最深入民心的是他“忠肝义胆、智绝天下”的完美形象。在韩国,无论是文学、语言、艺术,还是经济、政治等诸多方面,《三国演义》都具有深刻影响,甚至进而影响到韩国的大众文化、民间信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顾茅庐 三国文化 日韩传统 日韩影响 文化交流
下载PDF
借力数学游戏 内化概念本质——《最小公倍数》教学实录
6
作者 李大琴 王庆甫 《小学教学设计》 2023年第11期46-48,共3页
【教学内容】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68,69页。【教学过程】一、设趣导入,引出新课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三国的故事吗?生:(争先恐后地)草船借箭、桃园结义、三顾茅庐……师:同学们知道的还直不少.三国中有哪些英雄人物呢?(学生列举)... 【教学内容】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68,69页。【教学过程】一、设趣导入,引出新课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三国的故事吗?生:(争先恐后地)草船借箭、桃园结义、三顾茅庐……师:同学们知道的还直不少.三国中有哪些英雄人物呢?(学生列举)三国的首领分别是谁知道吗?现在请他们闪亮登场(课件出示)。三国首领在实现自己的霸业时,不但有同学们列举的英雄人物助力,还纷纷在他国安插间谍,你们知道间谍什么样吗?请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概念本质 英雄人物 数学游戏 教学实录 五年级 课件 三顾茅庐 教学内容
原文传递
摹仿与重构:民间年画《三顾茅庐》的图文关系及其生成动因
7
作者 杨传杰 潘鲁生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2023年第2期62-69,共8页
民间年画《三顾茅庐》是对广为流传的“三顾茅庐”故事的图像再现。由于创作主体的审美意识、文化习惯、艺术观念、个人喜好等主观性因素的参与,以及故事内容在文化传播过程中发生的客观演变与异化,使图像与文本之间存在“错位”,图文... 民间年画《三顾茅庐》是对广为流传的“三顾茅庐”故事的图像再现。由于创作主体的审美意识、文化习惯、艺术观念、个人喜好等主观性因素的参与,以及故事内容在文化传播过程中发生的客观演变与异化,使图像与文本之间存在“错位”,图文关系由理论上规范的单向“文主导图”变为动态的双向“文图互动”。从图文关系的角度分析图像对文本的摹仿与重构,以此挖掘“文图互动”现象的生成动因,以揭示民间美术图像叙事的独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顾茅庐 民间年画 图文关系 创作主体
下载PDF
《隆中对》与三国前期战略战争 被引量:4
8
作者 吴洁生 《社会科学(甘肃)》 1985年第4期68-76,共9页
一、《隆中对》的提出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刘备三顾茅庐,向隐居隆中(今湖北襄阳县西)的诸葛亮请教复兴汉室的大计。年方二十七岁的诸葛孔明提出了著名的《隆中对策》。
关键词 《隆中对》 战略战争 前期 三顾茅庐 诸葛孔明 诸葛亮 襄阳县 建安
下载PDF
从《三顾茅庐》看古典白话小说中诗词的教学处理
9
作者 花玉娟 王家伦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2023年第34期45-47,共3页
统编教材九年级上册《三顾茅庐》一文节选自罗贯中的长篇古典白话小说《三国演义》,综合教材编写意图、学情基础、文体特征等对其进行教学解读后不难发现,诗词在中国古典白话小说中的作用举足轻重,应该引导学生关注和探讨,并将之作为教... 统编教材九年级上册《三顾茅庐》一文节选自罗贯中的长篇古典白话小说《三国演义》,综合教材编写意图、学情基础、文体特征等对其进行教学解读后不难发现,诗词在中国古典白话小说中的作用举足轻重,应该引导学生关注和探讨,并将之作为教学内容引入课堂,带领学生反复品读,从而帮助其理解文本内容,这实际上也是从课堂教学走向整本书阅读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典小说 三顾茅庐 诗词 教学处理
下载PDF
多维思辨品“谨慎”
10
作者 黄新囡 《语文学习》 2023年第1期12-14,共3页
师:文章说“先帝知臣谨慎”,按照我们对诸葛亮的认知或者具体文本语境,我们还可以用哪些词替换“谨慎”?生:先帝知臣“忠诚”,因为后文说“临崩寄臣以大事”,只有对绝对信任的人才会把国家大事托付给他。生:先帝知臣“多谋”,按照“三... 师:文章说“先帝知臣谨慎”,按照我们对诸葛亮的认知或者具体文本语境,我们还可以用哪些词替换“谨慎”?生:先帝知臣“忠诚”,因为后文说“临崩寄臣以大事”,只有对绝对信任的人才会把国家大事托付给他。生:先帝知臣“多谋”,按照“三顾茅庐”里诸葛亮对天下形势的洞见,可见其盖世才能与惊人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本语境 三顾茅庐 诸葛亮 谨慎
原文传递
基于学情分析视角的课堂教学情境创设
11
作者 陈炎 《语文教学通讯》 2023年第22期46-47,共2页
创设合乎学情的课堂教学情境,有助于推动课堂教学形态的转变,提升课堂教学效果。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应对与课堂教学有关联的因素进行有效分析后,再做具体的合乎学生个体经验与能够凸显情境的经验改造作用的情境筹划。
关键词 教学情境 学情分析 情境创设 三顾茅庐
下载PDF
论创作“三顾茅庐”对史料的成功取舍
12
作者 李迎春 田晓宾 《文史杂志》 2023年第1期26-29,共4页
刘备与诸葛亮的第一次相见,典籍有刘备“凡三往,乃见”和诸葛亮“毛遂自荐”于刘备这两种记载。“凡三往,乃见”给三国故事演绎者提供了广阔的创作空间,后来成型的“三顾茅庐”故事不仅是非常有文学技巧的创作,层层推进,密密铺垫,更重... 刘备与诸葛亮的第一次相见,典籍有刘备“凡三往,乃见”和诸葛亮“毛遂自荐”于刘备这两种记载。“凡三往,乃见”给三国故事演绎者提供了广阔的创作空间,后来成型的“三顾茅庐”故事不仅是非常有文学技巧的创作,层层推进,密密铺垫,更重要的是,它所增加的情节,并非想当然的创作,而是在《三国志》中基本上都能找到依据的。三国故事的演绎者们在纷乱的史料中,精心选择,巧妙构思,将单薄的“凡三往,乃见”五字膨胀为丰富多彩又令人信以为真的“三顾茅庐”故事,这确实是对史料的成功取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顾茅庐 文学创作 史料取舍 巧妙构思
下载PDF
三顾茅庐:刘备集团与荆州“在野派”结盟的产物
13
作者 巨南 《文史杂志》 2023年第5期46-51,共6页
刘备“三顾茅庐”邀请诸葛亮出山背后隐藏着深刻的历史背景。刘表统治荆州时期,将笼络和依赖蒯越、蔡瑁两大家族作为自己统治荆州的基本策略。蒯越、蔡瑁等人在荆州上层权力分配中排斥其他荆州士族。刘备寄居荆州期间同样与蒯越、蔡瑁... 刘备“三顾茅庐”邀请诸葛亮出山背后隐藏着深刻的历史背景。刘表统治荆州时期,将笼络和依赖蒯越、蔡瑁两大家族作为自己统治荆州的基本策略。蒯越、蔡瑁等人在荆州上层权力分配中排斥其他荆州士族。刘备寄居荆州期间同样与蒯越、蔡瑁等当权派势不两立。面对共同的敌人,刘备集团与荆州“在野派”从相互靠拢到正式结盟。诸葛亮由于所具有的各种优势,因此被选为两者之间的联络人,于是便出现了后世所熟知的“三顾茅庐”的历史场景。刘备集团与荆州“在野派”结盟奠定了蜀汉立国的根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顾茅庐 荆州 .刘备 诸葛亮.
下载PDF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初出茅庐:诸葛亮与刘备集团的磨合
14
作者 赵恺 《国家人文历史》 2023年第16期17-24,共8页
刘备与诸葛亮的相知相识,作为中国古代君臣彼此成就的典范,至今仍为世人所津津乐道。三顾茅庐、如鱼得水等典故脍炙人口。但作为一个成员来自五湖四海的军事集团,刘备个人对诸葛亮及其“隆中对”的认可,并不能打消其部将、臣僚对诸葛亮... 刘备与诸葛亮的相知相识,作为中国古代君臣彼此成就的典范,至今仍为世人所津津乐道。三顾茅庐、如鱼得水等典故脍炙人口。但作为一个成员来自五湖四海的军事集团,刘备个人对诸葛亮及其“隆中对”的认可,并不能打消其部将、臣僚对诸葛亮后来居上的非议。诸葛亮真正成为刘备集团内部一言九鼎的“谋主”,其实仍需经历相当时间的磨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隆中对 三顾茅庐 刘备集团 磨合 诸葛亮 五湖四海 君臣
原文传递
传播学中“传播”的历史解读--以“三顾茅庐”为例
15
作者 梅琳 《文史杂志》 2023年第5期95-101,共7页
作为传播学基础的“传播”二字,古已有之。东汉末年,无休止的战争破坏了人民赖以生存的物质生产活动,希望社会安宁的政治家和人民群众都痛恨给社会带来深重灾难的战争,希望恢复安宁与稳定,以维持人民群众的生产与生活。建立蜀汉国的刘... 作为传播学基础的“传播”二字,古已有之。东汉末年,无休止的战争破坏了人民赖以生存的物质生产活动,希望社会安宁的政治家和人民群众都痛恨给社会带来深重灾难的战争,希望恢复安宁与稳定,以维持人民群众的生产与生活。建立蜀汉国的刘备集团与以诸葛亮为代表的众多荆襄士人集团,本是两个彼此陌生的群体,为实现“复兴汉室”的共同目的,利用一定的媒介和途径,进行信息传递活动。在建安十二年,“传播”终于实现了两个已经不再陌生的群体都盼望的效果。刘备“三顾茅庐”,拥有了《隆中对》战略规划,这得归功于“传播”的作用。这也说明古代中国很早就孕育出了“传播”的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播 传播学 三顾茅庐 历史解读
下载PDF
装饰与观念:元明时期“三顾茅庐”纹青花瓷的艺术特征与流通动机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洪枫 杨舒蕙 《装饰》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93-97,共5页
本文基于对元、明时期"三顾茅庐"纹青花瓷的考察,通过图像研究和文献考证的方法,探寻这类瓷器的纹饰起源、特征与流通动机。从元到明,历时性地看待这一主题瓷器的变化,纹饰经历着由偏重戏曲性的装饰先行转向写实性描绘。图像... 本文基于对元、明时期"三顾茅庐"纹青花瓷的考察,通过图像研究和文献考证的方法,探寻这类瓷器的纹饰起源、特征与流通动机。从元到明,历时性地看待这一主题瓷器的变化,纹饰经历着由偏重戏曲性的装饰先行转向写实性描绘。图像的变迁既反映着瓷绘技术的提高,也揭示着观念的变迁。该主题青花瓷因其偏重赏玩的器型、精美的图绘和富有寓意的主题而更多地指向一类特定的使用群体,即晚明新兴的商人阶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花瓷 三顾茅庐 观念 求贤
原文传递
三顾茅庐"相关问题考辨 被引量:3
17
作者 孙文礼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2期62-65,73,共5页
刘备、诸葛亮君臣关系的建立经历了相互选择的发展过程:刘备看重诸葛亮背后潜在的荆州地区广大士人力量,从而他的访请也就具有表率作用以体现其赤诚待人的个性;诸葛亮重视刘备所拥有的相对实力并借之实现个人抱负,却需通过刘备的多次访... 刘备、诸葛亮君臣关系的建立经历了相互选择的发展过程:刘备看重诸葛亮背后潜在的荆州地区广大士人力量,从而他的访请也就具有表率作用以体现其赤诚待人的个性;诸葛亮重视刘备所拥有的相对实力并借之实现个人抱负,却需通过刘备的多次访请来考察其知遇和信任。最终,意图上的差异在"三顾茅庐"事件中得到了统一并实现了双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顾茅庐 刘备 诸葛亮
下载PDF
毛泽东两评《隆中对》 被引量:2
18
作者 高长武 《党的文献》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80-81,共2页
《隆中对》是诸葛亮在刘备三顾茅庐时向其提出的兴复汉室、谋取天下的战略策划书。而此后刘备正是根据诸葛亮的这些策划,建立了蜀汉政权。因此,这篇名文颇为后人津津乐道。根据笔者看到的材料,毛泽东对此文曾经有过两次评点。
关键词 《隆中对》 毛泽东 三顾茅庐 蜀汉政权 诸葛亮 刘备 策划
原文传递
话说书籍插图
19
作者 李春燕 《教育文汇》 2005年第11期53-54,共2页
大凡经典名著都配有插图。《三国演义》中刘、关、张为请诸葛亮出山而冒雪三顾茅庐的画面,在陈全胜的画笔下,被描绘得淋漓尽致。图中的乡村雪景不仅可以揭示刘备礼贤下士的真诚和决心,虬枝龙爪般的树木也寓意着未来的政治风云,或者... 大凡经典名著都配有插图。《三国演义》中刘、关、张为请诸葛亮出山而冒雪三顾茅庐的画面,在陈全胜的画笔下,被描绘得淋漓尽致。图中的乡村雪景不仅可以揭示刘备礼贤下士的真诚和决心,虬枝龙爪般的树木也寓意着未来的政治风云,或者以其待春而发来寓示诸葛亮雄才大展的前景。整幅插图融意境、气氛和深刻含义于一体,使广大读者在阅读这部经典著作的时候,边读文字边欣赏插图,尽情享受着图文并茂带来的快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籍插图 《三国演义》 经典名著 三顾茅庐 经典著作 图文并茂 诸葛亮 刘备 意境
原文传递
整合、进阶、变革:构建语文学习任务群——以《三顾茅庐》任务群教学为例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鹏程 《初中生世界(初中教学研究)》 2022年第10期54-56,共3页
一、案例背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语文新课标”)“课程理念”中提到“构建语文学习任务群,注重课程的阶段性与发展性”;“课程内容”中又提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内容主要以学习任务群组织与呈现”;在“课程... 一、案例背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语文新课标”)“课程理念”中提到“构建语文学习任务群,注重课程的阶段性与发展性”;“课程内容”中又提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内容主要以学习任务群组织与呈现”;在“课程实施”中再次提到“体现语文学习任务群特点,整体规划学习内容”。由此可见“学习任务群”在语文新课标中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习任务群 课程理念 课程实施 语文新课标 案例背景 整体规划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三顾茅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