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朝鲜韵书《三韵声汇》及其特征 被引量:4
1
作者 李承子 《东疆学刊》 2005年第4期57-60,共4页
18世纪的朝鲜韵书《三韵声汇》在并记中、韩两种汉字音体系的一系列并记韵书中,无论在内容还是在形式上,都具有朝鲜韵书的特征。它真正考虑到韵书在朝鲜朝时期的字典功能,以与以往不同的方法,重新整理和编排汉字音。因种种原因,在效用上... 18世纪的朝鲜韵书《三韵声汇》在并记中、韩两种汉字音体系的一系列并记韵书中,无论在内容还是在形式上,都具有朝鲜韵书的特征。它真正考虑到韵书在朝鲜朝时期的字典功能,以与以往不同的方法,重新整理和编排汉字音。因种种原因,在效用上,它当时未能得到充分重视。但在今天,该书仍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朝鲜 特征
下载PDF
中国韵书在朝鲜王朝的传承与演变 被引量:3
2
作者 蔡梦麒 皮华林 《中国文字研究》 CSSCI 2018年第2期200-210,共11页
中国韵书随着中原王朝与朝鲜半岛的文化交流被引进到了朝鲜,用于朝鲜士人学习之用。但是,李氏王朝立国之后,随着中朝两国之间交流加深,朝鲜学者发现原样引进的中国韵书不适合本国语言实际,于是在《训民正音》创制之后,对中国韵书加以谚... 中国韵书随着中原王朝与朝鲜半岛的文化交流被引进到了朝鲜,用于朝鲜士人学习之用。但是,李氏王朝立国之后,随着中朝两国之间交流加深,朝鲜学者发现原样引进的中国韵书不适合本国语言实际,于是在《训民正音》创制之后,对中国韵书加以谚解和改编。改编后的韵书在体例上有所革新,收字上有所增益,注音上兼顾东音、华音,但是整体上依然没有摆脱中国传统韵书范式的束缚,表现出了与后者“若即若离”关系的特点。总而言之,朝鲜王朝改编的韵书,是中国传统韵书在朝鲜王朝传承演变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朝鲜王朝 《古今会举要》 《四通解》
下载PDF
韩汉对音材料中的转写规则——兼论借助韩汉对音材料研究汉语音的注意事项 被引量:1
3
作者 皮华林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7-57,127,共12页
韩国朝鲜时代学者以谚文转写汉语音有一定规则:以基本符号转写全清、次清、次浊音和单韵母,以组合符号转写全浊音与复韵母。谚文创制初,转写符号与所转写的语音之间基本上是一对一的关系。但是语音变化后,在原有规则指导下,有些转写符... 韩国朝鲜时代学者以谚文转写汉语音有一定规则:以基本符号转写全清、次清、次浊音和单韵母,以组合符号转写全浊音与复韵母。谚文创制初,转写符号与所转写的语音之间基本上是一对一的关系。但是语音变化后,在原有规则指导下,有些转写符号所代表的语音内容发生变化,导致部分转写符号与所转写语音之间变为一对多的关系。那么研究对音材料中的汉语音时,要注意区别转写符号系统与所转写对象的关系,不能单纯地将转写符号体系与汉语音系统对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朝鲜 转写规则 《洪武正译训》 《四通解》
原文传递
《三韵声汇》东音系统端、知组声母的历史演变问题
4
作者 罗健京 皮华林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2期77-83,共7页
《三韵声汇》东音系统声母共14个,谚文标注为■、■、■、■、■、■、ロ、■、■、■、■、■、■、,与现代韩语的松音系统吻合。其中端组声母中的一、四等字总体上符合汉语语音的发展规律,读舌头音■(t)、■(t■)。但是部分一、四等... 《三韵声汇》东音系统声母共14个,谚文标注为■、■、■、■、■、■、ロ、■、■、■、■、■、■、,与现代韩语的松音系统吻合。其中端组声母中的一、四等字总体上符合汉语语音的发展规律,读舌头音■(t)、■(t■)。但是部分一、四等字和二、三等字的知组表现出与汉语端组字不同的发展趋势,存在与精组开、合口字合流的现象,读作齿头音■(ts)、■(ts■)。其原因在于端组字受到韩语腭化音的影响,而知组受到了韩语中■/ts、■/ts■、■/s的干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组 知组 东音 腭化 母语干扰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