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封陌生女人的来信》中的存在主义意识解读
1
作者 吕晶晶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09年第2期38-39,共2页
斯蒂芬·茨威格在他的代表作《一封陌生女人的来信》中把人物作为阐述其存在主义哲学的工具,把他们设置在不同的环境中,给他们注入不同的思想观念。文章通过对作品人物的分析,揭示了存在主义哲学在作家作品中的全面体现。
关键词 一封陌生女人来信 存在主义
下载PDF
女性主义视角下的《一封陌生女人的来信》改编
2
作者 薛青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7期71-72,共2页
《一封陌生女人的来信》是奥地利作家茨威格的著名小说,小说以一个男性的视角讲述一个女性对自己矢志不渝的爱情。2006年,中国导演徐静蕾以女性主义的视角对小说进行改编,将小说改编成一个具有自我意识的女性追求爱情的电影。改编后的... 《一封陌生女人的来信》是奥地利作家茨威格的著名小说,小说以一个男性的视角讲述一个女性对自己矢志不渝的爱情。2006年,中国导演徐静蕾以女性主义的视角对小说进行改编,将小说改编成一个具有自我意识的女性追求爱情的电影。改编后的电影在人物形象、影片主题、社会背景等各方面都与原作有较大变化,并取得了较大的成功。本文从视角变化、人物形象变化、情节的删减等方面来研究改编在从小说到电影这个过程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封陌生女人来信 女性主义 改编
下载PDF
当悲剧遇见崇高——《一封陌生女人的来信》中的美学意蕴
3
作者 江婧 《时代文学(下半月)》 2014年第9期207-208,共2页
斯蒂芬·茨威格是奥地利著名作家,其作品中篇小说《一封陌生女人的来信》以人物内心和时代环境为基本立足点,深入挖掘失败者悲剧产生的内在原因,以一个充满绵绵情意和自我欺骗的单恋故事呈现了其独特的美学思维。该作品不论是其情... 斯蒂芬·茨威格是奥地利著名作家,其作品中篇小说《一封陌生女人的来信》以人物内心和时代环境为基本立足点,深入挖掘失败者悲剧产生的内在原因,以一个充满绵绵情意和自我欺骗的单恋故事呈现了其独特的美学思维。该作品不论是其情节构思、心理描摹,还是整体结构,都展现了这出悲剧崇高的美学意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封陌生女人来信 崇高 悲剧
原文传递
谁在主宰爱情——女性主义视角下的电影《一封陌生女人来信》
4
作者 吴瑕 《西部广播电视》 2013年第11X期81-82,85,共3页
男性作家斯蒂芬·茨威格的《一封陌生女人的来信》小说里描述的爱情故事曾让无数人为之震惊。2006年,女性导演徐静蕾把这部外国男性视角的小说改编成女性视角的电影版本并搬上中国了屏幕,徐静蕾兼编剧、导演、主演于一身,希望从女... 男性作家斯蒂芬·茨威格的《一封陌生女人的来信》小说里描述的爱情故事曾让无数人为之震惊。2006年,女性导演徐静蕾把这部外国男性视角的小说改编成女性视角的电影版本并搬上中国了屏幕,徐静蕾兼编剧、导演、主演于一身,希望从女性角度对其进行呈现。"我爱你,与你无关",作为电影中经典台词,看似独立自尊的女性爱情宣言:我的爱情我做主,其实是对女性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的否认。笔者试图以女性视角通过对电影中所展现的女性形象的分析,指出现代女性需要冲出现有的男性话语权,解放女性滞定的形象束缚,建构真正意义上平等、独立的爱情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视角 男性话语 一封陌生女人来信
下载PDF
聆听那源于心底的天籁之音——评《一封陌生女人的来信》的电影音乐
5
作者 宋晓光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26-126,共1页
徐静蕾导演的《一封陌生女人的来信》以女性视角反观男性的爱恋、阐释情感,因而电影音乐无疑成了抒发主人公内心情感的重要手段之一。电影音乐婉转、抒情。其中《琵琶语》古典唯美,在配合表达主题方面中西合璧,水乳交融,与影片主题契合... 徐静蕾导演的《一封陌生女人的来信》以女性视角反观男性的爱恋、阐释情感,因而电影音乐无疑成了抒发主人公内心情感的重要手段之一。电影音乐婉转、抒情。其中《琵琶语》古典唯美,在配合表达主题方面中西合璧,水乳交融,与影片主题契合得天衣无缝,增加了画面的层次感,扩大了空间张力,使主人公的情感表达更加充沛;影片其他的每一组配乐也都独具匠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静蕾 一封陌生女人来信 电影音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