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中语文教材《〈论语〉十则》《〈论语〉十二章》选文的注释研究
1
作者 林浩 《汉字文化》 2023年第S01期204-206,共3页
结合已有注释内容分类标准,对人教版教材《〈论语〉十则》选文与统编本《〈论语〉十二章》选文注释的题解与释义进行比较。在题解层面均较为简明,并且在同一教材体系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题解表现出编者意图,更具典型性... 结合已有注释内容分类标准,对人教版教材《〈论语〉十则》选文与统编本《〈论语〉十二章》选文注释的题解与释义进行比较。在题解层面均较为简明,并且在同一教材体系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题解表现出编者意图,更具典型性。在释义层面,统编本关于“有道”所增加的注释义项并无根据。通过对教材中《颜渊篇》选文考证,以为“一日”可训作“一旦”,但需要根据相应对话语境补出注释。“归”应训作“依附,归属”等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语十则 《〈论语〉十二章》 注释
原文传递
迷住学生:文言文教学之道 被引量:2
2
作者 杜长明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22-23,共2页
关键词 文言文教学 语文教学 初中 《〈论语十则
下载PDF
《〈论语〉十则》注释商讨 被引量:1
3
作者 高颂民 《语文教学之友》 2006年第9期28-29,共2页
初语一册所选《〈论语〉十则》的注释存在不少问题,兹商讨辨析于此。 一、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学”,教材未注,但从其对“时习之”的注释——“时常地复习”中不难看出,教材是将“学”理解为“读书”(即学习书本上的知识)... 初语一册所选《〈论语〉十则》的注释存在不少问题,兹商讨辨析于此。 一、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学”,教材未注,但从其对“时习之”的注释——“时常地复习”中不难看出,教材是将“学”理解为“读书”(即学习书本上的知识)的。这种理解尽管有所本,但却不全面。纵考《论语》中所出现的65个“学”字,都是指与近代哲学中所说的感性认识相似的一种认识活动,其内容和对象是相当广泛的,“学而时习之”之“学”,绝非仅指学习书本知识。明焦始《焦氏笔乘》即引赵仲修语云:“(公)且道‘学而时习之’以何者为学?……所谓学者,非记问诵说之谓,非绵章绘句之谓,所以学圣人也。”程树德《论语集释》亦云:“今人以求知识为学,古人则以修身为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语十则 注释 商讨 “学而时习之” 书本知识 论语集释》 “学” 论语 认识活动 感性认识
下载PDF
《<论语>十则》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被引量:2
4
作者 杨彦芳 《教育实践与研究(中学版)(B)》 2016年第5期50-51,共2页
充分利用语文教材中生动的德育素材,深入挖掘文章所蕴含的丰富的语言精华和深刻的思想精髓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走近孔子,以孔子的光辉人格魅力感染学生;整体感知,效仿《论语》,以丈中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做人修身之道启迪学生;析读课... 充分利用语文教材中生动的德育素材,深入挖掘文章所蕴含的丰富的语言精华和深刻的思想精髓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走近孔子,以孔子的光辉人格魅力感染学生;整体感知,效仿《论语》,以丈中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做人修身之道启迪学生;析读课文,深层体悟,指导人生,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思想认识,陶冶道德情操,培养审美情趣,以此来发挥文学塑造人、改造人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堂教学 《(论语)十则 儒道 德育
下载PDF
先把他迷住再说——我教《〈论语〉十则》
5
作者 张国生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19-20,共2页
关键词 《〈论语十则 语文教学 文言文教学 初中 探究性学习
下载PDF
聆听圣贤教诲,感受儒家智慧——《<论语>十则》超前阅读
6
作者 胡善恩 《小雪花(初中高分作文)》 2017年第9期41-43,共3页
今年5月,南昌汉代海昏侯墓考古发掘传来消息,失传1800年之久的《齐论语》竹简已完成扫描,为文字释读做好准备,这一重大考古发现有望进一步丰富《论语》经典。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论语》,了解两千多年前圣贤们的智慧语录。
关键词 《〈论语十则 圣贤 智慧 阅读 儒家 感受 论语 《齐论语
下载PDF
究竟应当用什么去“迷”学生 被引量:1
7
作者 刘华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23-24,共2页
关键词 《〈论语十则 初中 文言文教学 语文教学
下载PDF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兼谈教学原则 被引量:1
8
作者 周北南 《中学教学参考》 2011年第25期6-7,共2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有篇课文叫《〈论语〉十则》,它的第三则是: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孔)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根据我们的教学经验,这一则是十则中最难理解的句子,对初中生来说,尤其容...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有篇课文叫《〈论语〉十则》,它的第三则是: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孔)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根据我们的教学经验,这一则是十则中最难理解的句子,对初中生来说,尤其容易理解简单化甚至理解错误。鉴于此,本文谈谈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感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原则 《〈论语十则 教学经验 理解错误 九年级 初中生 简单化 课文
下载PDF
阅读经典:当我们与孔子对话 被引量:1
9
作者 熊芳芳(执教) 王屹宇(观察)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0-26,共7页
课堂回放 《(论语)十则》教学实录(节选) [生齐读“曾子日:‘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关键词 阅读经典 《(论语)十则 对话 孔子 教学实录 课堂
下载PDF
网络课《孔子与〈论语〉》教学设计 被引量:1
10
作者 孙前兰 杨光武(点评人)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5-46,共2页
教学内容 《〈论语〉十则》是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5篇课文。第二单元仍然继续着第一单元所谈论的“人生”这个话题,所选课文侧重于对人生的理解和选择,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关键词 《〈论语十则 教学设计 网络课 孔子 人生观 教学内容 引导学生 七年级
下载PDF
《〈论语〉十则》创新设计
11
作者 张国生 《语文教学通讯(初中)(B)》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39-41,共3页
一、培养兴趣,强化动机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设计这个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对文言文,甚至对孔子和我国古代文化产生“乐之”的情绪。“乐之”的办法有很多,知识丰富的教师可以拓展延伸,善于幽默的教... 一、培养兴趣,强化动机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设计这个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对文言文,甚至对孔子和我国古代文化产生“乐之”的情绪。“乐之”的办法有很多,知识丰富的教师可以拓展延伸,善于幽默的教师可以以趣引乐,经典储备多的教师可以引经据点,总之要首先使学生对孔子及《论语》有一种文化认同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语十则 创新设计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文化认同感 古代文化 论语 孔子 文言文
下载PDF
《论语》的原生态理解
12
作者 孙铮明 《中学语文(教学大参考)(上旬)》 2007年第10期47-48,共2页
从事初中语文教学以来,多次教学《(论语)十则》。课堂上碰到的学生对孔老夫子的一些话语的原生态理解,引发了我对中学文言文教学的一些思考。
关键词 原生态 论语 《(论语)十则 初中语文教学 中学文言文教学 学生 课堂
下载PDF
“讲”得好也是启发式教学——品鉴李卫东《<论语>十则》的“讲析”艺术
13
作者 徐杰 《教育科学论坛》 2012年第11期34-37,共4页
【编辑视角】 特级教师寞桂梅说过:“细节,往往反映教师的教学水平,折射着教师的教学思想。”名师课堂教学中的细节看似平常、简单,但平常中不乏艺术,简单中蕴涵着深刻。那些看似信手拈来、水到渠成的精彩细节,其实都是名师成长... 【编辑视角】 特级教师寞桂梅说过:“细节,往往反映教师的教学水平,折射着教师的教学思想。”名师课堂教学中的细节看似平常、简单,但平常中不乏艺术,简单中蕴涵着深刻。那些看似信手拈来、水到渠成的精彩细节,其实都是名师成长过程中厚积薄发的结果,具有独特的研究价值和意义。江苏省徐杰老师的“中学语文名师课堂教学细节艺术研究”正回应了这一命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语十则 艺术研究 启发式教学 李卫东 “讲” 讲析 品鉴 特级教师
下载PDF
《〈论语〉十则》教案
14
作者 李昌祥 《学语文》 2001年第1期8-9,共2页
关键词 《〈论语十则 教案 初中 语文教学 文言文教学 教学过程
下载PDF
“殆”字另解
15
作者 李金文 杨致春 《语文教学之友》 2003年第10期26-27,共2页
关键词 “殆” 词义 语文 《(论语)十则 中学 文言文
下载PDF
品读 体验 建构——以《〈论语〉十则》教学为例
16
作者 金戈 《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参考)》 2006年第1期4-6,共3页
关键词 文言文教学 《(论语)十则 品读 情感熏陶 知识点 整体感知 生活体验 生活内涵 文本 学生
下载PDF
从《论语》十则看孔子的读书方法
17
作者 谢建丽 《现代语文(中旬.教学研究)》 2012年第11期8-9,共2页
最重要的学习是关于学习方法的学习。为了探究方法,古今中外的学人可谓不遗余力,并且留下了许多后人可资借鉴的良好方法。近代学者胡朴安认为:千古读书方法之善,当首推孔子。对照《论语》十则,体味每一句闪烁着智慧光芒的文字,怎能不... 最重要的学习是关于学习方法的学习。为了探究方法,古今中外的学人可谓不遗余力,并且留下了许多后人可资借鉴的良好方法。近代学者胡朴安认为:千古读书方法之善,当首推孔子。对照《论语》十则,体味每一句闪烁着智慧光芒的文字,怎能不使人俯首服膺、弯腰心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语十则 读书方法 孔子 学习方法 探究方法
下载PDF
《论语》十则(一)
18
作者 崔显升 《新课程实验教材初一语文教案设计合订本》 2003年第2期28-29,共2页
关键词 “《论语十则 初一 语文教学 人教版 教学设计 上册 教学目标 教学方法
下载PDF
《论语》十则
19
作者 阳春华 《满分阅读(初中版)》 2010年第5期40-41,64,共3页
史诗电影《孔子》的热映让我们又一次近距离地感受到了这位伟大思想家的理念和情操。孔子对后巨的影响深远,现在,让我们重温《论语》,再次感受先贤的思想光芒与博大情怀。
关键词 论语十则 《孔子》 思想家 近距离 感受
原文传递
《〈论语〉十则》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20
作者 吴诗斌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21-23,共3页
1.掌握“习、说”等词在文中的意思。 2.理解孔子关于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的观点。 3.对孔子的为学观点作出自己的评价。
关键词 《(论语)十则 教学设计 课时 学习态度 学习方法 孔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