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五形态论”与共产主义学说
被引量:2
- 1
-
-
作者
李延明
-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
-
出处
《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75-179,共5页
-
文摘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五形态论与共产主义学说联系紧密。没有共产主义学说,就没有五形态论。对五形态论的否定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对共产主义的否定,另一部分是对前四种形态的局部否定。尽管不是所有民族都经历了奴隶占有制阶段,但奴隶占有制位于原始社会与封建社会之间是不容置疑的。马克思主义的封建社会概念尽管使用了属于社会上层建筑范畴的"封建"一词,但是它所要表达的却是以生产关系为基础的社会形态。就此而言,中国是存在封建社会阶段的。中国封建社会与欧洲封建社会的区别,是具体样式的区别,而不是有无封建社会的区别。在人类社会汇流的过程中,由于各群体的相互作用,使其中一些群体没有充分经历所有的发展阶段,并不表明社会形态的衔接顺序没有规律,不能证明马克思主义所揭示的社会形态衔接顺序的观点站不住脚。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设想是一种科学的预测。当前,在世界范围内,生产力和生产方式尚未超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商品交换关系所能容纳的限度,因而马克思和恩格斯设想的那种共产主义社会的特征还没有出现。但是,已经出现的种种迹象表明,人类社会正在向共产主义前进,而不是向相反的方向运动。
-
关键词
“五形态论”
共产主义
《“封建”考论》
-
分类号
A81
[哲学宗教—马克思主义哲学]
-
-
题名关于中国前近代社会“非封建”的对话
被引量:2
- 2
-
-
作者
谷川道雄
冯天瑜
-
机构
河合学塾
京都大学
龙骨大学
武汉大学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
-
出处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10-115,共6页
-
文摘
《"封建"考论》引起的学术争论,展现出学界对"封建"名实问题及社会形态学说的不同理解。日本京都学派代表学者谷川道雄与《"封建"考论》作者冯天瑜就此展开对话,取得相近的认识,他们以为,将秦至清中国社会称为"封建社会"的"泛化封建"观是教条主义产物,不能谓之"马克思主义史学成果"。从中国历史的实际出发,而不是从斯大林规定的"五形态"说出发,是论析中国前近代社会性质的健康起点;尊重马克思的封建观,恢复其本来面目,是正确对待马克思历史学说的首要前提,不应将马克思尖锐批评的泛化封建观强加到马克思头上。对"封建"概念的阐释和运用,应取古今演绎、东西涵化的正途。在精准概念与真确史实的相互观照中,显现中国前近代社会的非封建性及其与西欧、日本前近代社会的封建性之间的差异。
-
关键词
《“封建”考论》
前近代社会
中国社会形态
-
Keywords
A Study on Feudalism
pre-modem society
social formation of China
-
分类号
K092
[历史地理—历史学]
-
-
题名读冯天瑜教授的两本“历史文化语义学”著作
- 3
-
-
作者
罗福惠
-
机构
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
出处
《人文论丛》
2019年第2期351-359,共9页
-
文摘
冯天瑜教授于2004年初版的《新语探源——中西日文化互动与近代汉字术语生成》(简称《新语探源》)和2006年初版的《"封建"考论》,皆为"历史文化语义学"著作,著中每立一言,发一义,都是视野开阔,征引宏富,而且事关大旨,意义深远。能够将研究对象置于各自社会中不同历史过程的语境和文化交流的宏阔视野中,形成大文化史中的"历史文化语义学"。
-
关键词
冯天瑜
历史文化语义学
《新语探源》
《“封建”考论》
-
分类号
K103
[历史地理—历史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