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1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煤矿深部岩巷围岩控制理论与支护技术 被引量:255
1
作者 袁亮 薛俊华 +1 位作者 刘泉声 刘滨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35-543,共9页
采用现场大规模地质调查与试验监测、实验室岩石力学试验、数值模拟和理论分析等综合研究方法,系统地研究了淮南矿区深部岩巷围岩的复杂赋存条件,提出了深部岩巷围岩分类标准体系。分析了其在高地应力、高渗透压力和高温度梯度("三... 采用现场大规模地质调查与试验监测、实验室岩石力学试验、数值模拟和理论分析等综合研究方法,系统地研究了淮南矿区深部岩巷围岩的复杂赋存条件,提出了深部岩巷围岩分类标准体系。分析了其在高地应力、高渗透压力和高温度梯度("三高")耦合作用下的变形破裂机理和稳定性演化规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应力状态恢复改善、围岩增强、破裂固结与损伤修复、应力转移与承载圈扩大"4项基本原则的深部岩巷围岩稳定控制理论,提出了针对各类围岩进行深部岩巷围岩稳定控制的技术措施体系及分步联合支护理念,总结形成了淮南矿区深部岩巷围岩稳定与施工安全控制的成套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岩巷 稳定性控制理论 分步联合支护 围岩分类 赋存条件 破裂机理
下载PDF
煤巷连续梁控顶理论与高效支护技术 被引量:59
2
作者 张农 韩昌良 谢正正 《采矿与岩层控制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42-49,共8页
结合应力强度因子、工程环境要素、顶板赋存结构等综合指标,提出以空顶自稳距离为基础参数的煤巷围岩分类方法,为分类实施高效掘进提供依据。针对煤巷顶板变形失稳和支护时效特征,揭示应力双向连续传递的稳定机理,建立低损伤连续梁控顶... 结合应力强度因子、工程环境要素、顶板赋存结构等综合指标,提出以空顶自稳距离为基础参数的煤巷围岩分类方法,为分类实施高效掘进提供依据。针对煤巷顶板变形失稳和支护时效特征,揭示应力双向连续传递的稳定机理,建立低损伤连续梁控顶理论;研发不受巷道高度限制的柔性锚固技术,突破复杂条件高密度锚杆锚索组合支护技术的瓶颈,形成跨界长锚固大间排距单一支护技术。在鄂尔多斯矿区深部大断面煤巷创造了单排小循环施工、1. 5 m排距单一化柔性锚杆支护、月进1 040 m的掘进速度,形成了西部千万吨级深部矿井安全高效开采相匹配的高效快掘支护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梁 顶板 围岩分类 时效特征 柔性锚固 单一化支护
下载PDF
岩体模糊分类中隶属函数的等效性 被引量:54
3
作者 苏永华 何满潮 孙晓明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670-675,共6页
总结出了岩体工程模糊评价中常用的连续隶属函数主要类型有正态型、岭型、三角模糊数和梯形,并给出了相应的基本解析表达式.以岩体分类中的单轴抗压强度为例,研究了具体指标隶属函数建立方法.采用不同隶属函数计算了某岩石试样的单轴抗... 总结出了岩体工程模糊评价中常用的连续隶属函数主要类型有正态型、岭型、三角模糊数和梯形,并给出了相应的基本解析表达式.以岩体分类中的单轴抗压强度为例,研究了具体指标隶属函数建立方法.采用不同隶属函数计算了某岩石试样的单轴抗压强度的隶属度,发现不同隶属函数得出的隶属度有差异.选取影响岩体稳定的五个主要指标,利用某矿深部工程地质资料,计算了其岩体物理力学参数在不同隶属函数下的隶属度,并根据离散型隶属度取值表确定了结构面的隶属度.将不同隶属函数下的各类指标的隶属度进行不同的组合,形成不同的隶属度矩阵,对该围岩进行模糊评判分类,得出最后的分类结果一致.这一研究结果证明了各类隶属函数的等效性、在岩体分类应用中的适应性和正确性,为岩体模糊分类隶属函数的选择提供了依据和便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山 巷道围岩 岩体 模糊分类 隶属函数 隶属度
下载PDF
基于特尔菲–理想点法的隧道围岩分类研究 被引量:43
4
作者 王迎超 孙红月 +1 位作者 尚岳全 祝末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51-656,共6页
基于理想点法的基本原理,选取岩石单轴饱和抗压强度Rc、岩石质量指标RQD、岩体完整性系数Kv、结构面强度系数Kf、地下水渗水量ω作为评价指标,通过特尔菲科学方法确定其权重系数,建立隧道围岩分类模型,并利用广州抽水蓄能电站第1期工程... 基于理想点法的基本原理,选取岩石单轴饱和抗压强度Rc、岩石质量指标RQD、岩体完整性系数Kv、结构面强度系数Kf、地下水渗水量ω作为评价指标,通过特尔菲科学方法确定其权重系数,建立隧道围岩分类模型,并利用广州抽水蓄能电站第1期工程围岩实测资料进行模型检验。结果表明:特尔菲–理想点法判别结果与实际围岩类别大致相同,且和人工神经网络判别结果、突变级数法判别结果基本符合,从而验证了特尔菲–理想点法用于围岩分类是可行的。最后,运用建立的特尔菲–理想点法围岩分类模型对浙江省诸永高速公路西华岭隧道围岩类别进行判别,经计算分析发现,所选洞段围岩判定结果与设计围岩类别相吻合,进一步证明了该方法用于隧道围岩分类的合理性和有效性。这一方法在西华岭隧道中的成功应用,不仅可以为该隧道设计、施工提供参考,同时对以后同类隧道工程围岩分类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想点法 特尔菲法 围岩分类 贴近度 隧道工程
下载PDF
中外高地应力软岩隧道大变形工程技术措施对比分析——以兰渝铁路木寨岭隧道与瑞士圣哥达基线隧道为例 被引量:41
5
作者 王小林 黄彦波 《隧道建设(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621-1629,共9页
为解决高地应力软岩隧道在施工过程中遇到的难以控制的围岩大变形问题,依托国内兰渝铁路木寨岭隧道与瑞士圣哥达基线隧道,采用对比分析方法,从软岩大变形机制、高地应力软岩隧道围岩分级及变形控制技术3个方面对两隧道进行对比,得出如... 为解决高地应力软岩隧道在施工过程中遇到的难以控制的围岩大变形问题,依托国内兰渝铁路木寨岭隧道与瑞士圣哥达基线隧道,采用对比分析方法,从软岩大变形机制、高地应力软岩隧道围岩分级及变形控制技术3个方面对两隧道进行对比,得出如下结论:1)高地应力软岩隧道围岩大变形是在岩性、地下水、地应力场、围岩地质构造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因开挖卸荷、应力二次分布引起围岩发生塑性剪切滑移所致; 2)在高地应力软岩分级方法上,兰渝铁路木寨岭隧道与圣哥达基线隧道均采用了BQ法,但兰渝铁路木寨岭隧道分级更全面,圣哥达基线隧道分级更具针对性; 3)在高地应力软岩情况下,圣哥达基线隧道采用的新意法的全断面施工方法在施工管理和成本控制上要优于兰渝铁路木寨岭隧道采用的台阶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地应力 软岩隧道 围岩分级 变形控制技术
下载PDF
高速公路隧道水平层状围岩支护优化 被引量:36
6
作者 冯文凯 石豫川 +1 位作者 王兴平 何川 《中国公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65-70,共6页
为了及时预防公路隧道穿越水平岩层施工过程中极易出现的平拱、拱顶离层破坏、拱顶弯折内鼓等危害现象,确定合理的支护方案,结合广元—巴中高速公路某穿越水平岩层隧道,根据现场跟踪调查和试验,在对围岩岩性、物理力学性质、地层结构和... 为了及时预防公路隧道穿越水平岩层施工过程中极易出现的平拱、拱顶离层破坏、拱顶弯折内鼓等危害现象,确定合理的支护方案,结合广元—巴中高速公路某穿越水平岩层隧道,根据现场跟踪调查和试验,在对围岩岩性、物理力学性质、地层结构和变形破坏类型等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原洞身围岩质量分级结果进行了调整,对原支护设计方案进行了优化,并利用数值模拟方法验证了其合理性。同时,施工后拱顶下沉及周边收敛监测结果显示,围岩变形完全满足要求,进一步证明了支护优化设计合理,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公路隧道 数值模拟 支护优化设计 水平层状围岩 跟踪调查 围岩分级
原文传递
公路隧道岩质围岩亚级分级方法研究 被引量:35
7
作者 王明年 刘大刚 +1 位作者 刘彪 李海军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590-1594,共5页
现行公路隧道围岩分级方法某些围岩级别跨度较大,不能满足实际施工的需要,鉴于此,针对Ⅲ、Ⅳ、Ⅴ级岩质围岩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的围岩亚级分级研究。首先通过数值试验对3种岩质围岩的自稳性进行研究,并根据各围岩的自稳性表现特征进... 现行公路隧道围岩分级方法某些围岩级别跨度较大,不能满足实际施工的需要,鉴于此,针对Ⅲ、Ⅳ、Ⅴ级岩质围岩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的围岩亚级分级研究。首先通过数值试验对3种岩质围岩的自稳性进行研究,并根据各围岩的自稳性表现特征进行围岩亚级级别划分,建立围岩亚级分级理论标准,然后结合现场采集的大量围岩样本数据统计分析结果,最终确定围岩亚级分级的判定方法。以上研究对现行公路隧道围岩分级方法起到了细化和完善的作用,同时也可作为公路隧道设计、施工参考之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隧道 岩质围岩 围岩亚级分级
下载PDF
回采巷道围岩分类的模糊聚类分析方法 被引量:27
8
作者 李洪 蒋金泉 张开智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2-16,共5页
影响回采巷道围岩稳定性的因素有众多,各影响因素对围岩稳定性的影响程度也不一样,而回采巷道的分类标准及分类指标的确定却具有一定的模糊性,因此,采用模糊聚类分析的方法,建立模糊聚类分析的模型,对我国回采巷道进行分类,这将更加符... 影响回采巷道围岩稳定性的因素有众多,各影响因素对围岩稳定性的影响程度也不一样,而回采巷道的分类标准及分类指标的确定却具有一定的模糊性,因此,采用模糊聚类分析的方法,建立模糊聚类分析的模型,对我国回采巷道进行分类,这将更加符合实际情况。本文对比运用模糊等价聚类分析法和模糊ISODATA聚类分析法对我国部分巷道进行了分类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采巷道 模糊聚类分析方法 围岩分类 模糊ISODATA 围岩稳定性 聚类分析法 影响程度 分类指标 分类标准 分类计算 模糊等价 模糊性
下载PDF
复杂隧道围岩安全性及其评价方法 被引量:32
9
作者 张顶立 台启民 房倩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70-296,共27页
在对国内外现行隧道围岩分级方法分析的基础上,指出了其在隧道工程设计和安全性控制,尤其是复杂围岩控制设计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认为现行的隧道围岩分级概念模糊,难以适应复杂多变的地层条件和较为严苛的环境控制要求,尤其是对稳定性... 在对国内外现行隧道围岩分级方法分析的基础上,指出了其在隧道工程设计和安全性控制,尤其是复杂围岩控制设计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认为现行的隧道围岩分级概念模糊,难以适应复杂多变的地层条件和较为严苛的环境控制要求,尤其是对稳定性较差的复杂围岩条件缺乏有效的指导作用。从隧道围岩控制的宗旨出发,提出了隧道围岩及其支护系统安全性的概念,明确了其科学内涵和表征方法;重点对于不具备自稳能力的复杂围岩安全性进行了研究,建立了隧道围岩安全性的分析模型,提出了隧道围岩安全性分析中应考虑围岩预加固效果的必要性及其评价方法;基于隧道围岩尺度效应和地层结构效应(时间效应)的分析,建立了围岩尺度响应的表述方法,同时从细观结构层面分析了不同地层结构形式对安全性的影响关系;结合"支护–围岩"动态作用关系的分析,建立了极不稳定地层条件下复杂隧道围岩安全性的评价指标体系,将围岩超前变形、超前破坏和地层加固有效性作为核心评价指标,形成了包括9项基础指标的评价体系,并提出了安全性的分级方法。最后介绍了隧道围岩安全性的分级方案的工程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隧道围岩 安全性 评价方法 安全性分级 指标体系
原文传递
黄土隧道围岩分级研究的若干问题 被引量:31
10
作者 梁庆国 李洁 +1 位作者 李德武 周一一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177-183,共7页
黄土力学性质的研究大多数针对的是黄土地基工程和边坡工程,对黄土隧道工程方面的研究较少。分析了黄土作为特殊性土和黄土隧道围岩时具有的几个特殊性质:水敏感性、小应变破坏特性、各向异性和黄土节理对其稳定性的影响。认为现有关于... 黄土力学性质的研究大多数针对的是黄土地基工程和边坡工程,对黄土隧道工程方面的研究较少。分析了黄土作为特殊性土和黄土隧道围岩时具有的几个特殊性质:水敏感性、小应变破坏特性、各向异性和黄土节理对其稳定性的影响。认为现有关于黄土力学性质研究的方法和结果还不能考虑深埋黄土隧道围岩的实际特征,提出了针对黄土隧道围岩分级研究的试验研究内容和相应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隧道 围岩分级 含水率 各向异性 黄土节理
下载PDF
公路隧道围岩动态分级方法研究 被引量:25
11
作者 曾杰 靳晓光 +2 位作者 高永 张强 蒋阳 《重庆建筑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6-79,共4页
由于地质条件的复杂多变以及勘察方法和技术缺陷等原因,导致在勘察设计阶段的公路隧道围岩分级与实际施工阶段的围岩分级差异很大,应该寻求动态的对公路隧道围岩分级进行描述的定量评价方法,以确保隧道围岩和支护结构体系在施工和运行... 由于地质条件的复杂多变以及勘察方法和技术缺陷等原因,导致在勘察设计阶段的公路隧道围岩分级与实际施工阶段的围岩分级差异很大,应该寻求动态的对公路隧道围岩分级进行描述的定量评价方法,以确保隧道围岩和支护结构体系在施工和运行过程中的稳定性。通过对走马岭隧道现场进行详细地质调查,采用多变量分析法对走马岭隧道围岩进行了动态分级。结果表明,隧道施工阶段围岩分级结果与原来勘查设计部门的结果有较大出入;隧道施工阶段围岩分级结果更加真实,正确反映了围岩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隧道 围岩分级 动态分级
下载PDF
回采巷道围岩分类的支持向量机方法 被引量:29
12
作者 朱一丁 马文涛 《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62-365,共4页
采用支持向量机“一对一”分类方法,研究了回采巷道围岩分类问题.选择6项影响回采巷道围岩分类的主要指标,利用30组巷道围岩数据作为学习样本,建立了回采巷道围岩分类的支持向量机模型.应用该模型对平顶山矿区4条回采巷道围岩进行了分... 采用支持向量机“一对一”分类方法,研究了回采巷道围岩分类问题.选择6项影响回采巷道围岩分类的主要指标,利用30组巷道围岩数据作为学习样本,建立了回采巷道围岩分类的支持向量机模型.应用该模型对平顶山矿区4条回采巷道围岩进行了分类预测.结果表明,预测类别与实际类别完全吻合,这说明支持向量机方法可以很好地描述巷道围岩影响指标与围岩类别之间复杂的非线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采巷道 围岩 分类 支持向量机 “一对一”方法
下载PDF
高速铁路山岭隧道智能化建造技术研究——以郑万高速铁路湖北段为例 被引量:28
13
作者 王志坚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86-95,共10页
高速铁路山岭隧道智能建造技术是“智能铁路”的有机组成部分,能有效节约人力资源,并更好的保证施工安全和质量,是我国高速铁路隧道建造技术的发展方向。为提升我国隧道工程建造技术水平,基于互联网、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BIM等技术,... 高速铁路山岭隧道智能建造技术是“智能铁路”的有机组成部分,能有效节约人力资源,并更好的保证施工安全和质量,是我国高速铁路隧道建造技术的发展方向。为提升我国隧道工程建造技术水平,基于互联网、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BIM等技术,结合郑万高速铁路湖北段隧道机械化、信息化施工研究成果,围绕隧道支护参数设计、施工控制执行、施工质量管控及检测,提出了高速铁路山岭隧道智能化建造技术的总体架构,包括:高速铁路山岭隧道围岩智能分级系统、隧道设计参数智能化选择系统、隧道开挖及支护智能化施工系统、隧道质量智能化管控及检测系统、隧道智能化建造协同管理平台,分析了各系统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我国隧道智能化建造技术发展的3个阶段。对推动我国隧道智能化建造标准体系的建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隧道 智能化建造 围岩分级 参数选择 开挖及支护 质量管控
下载PDF
地形因素及围岩类别对偏压隧道的影响效应分析 被引量:27
14
作者 刘小军 张永兴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05-210,共6页
针对地形偏压隧道,综合考虑了围岩类别、横坡坡度、侧覆土厚和最大埋深等因素,利用正交试验法进行试验方案的优选,共选出25种正交试验方案进行弹塑性有限元数值模拟试验,然后将计算结果与现场实测值进行对比发现两者在规律上一致,最后... 针对地形偏压隧道,综合考虑了围岩类别、横坡坡度、侧覆土厚和最大埋深等因素,利用正交试验法进行试验方案的优选,共选出25种正交试验方案进行弹塑性有限元数值模拟试验,然后将计算结果与现场实测值进行对比发现两者在规律上一致,最后进行直观分析和极差分析.通过对数值结果分析可知围岩类别的差异对地形偏压隧道的变形影响最为显著,其次为最大埋深.拱顶、仰拱以及拱腰的变形受侧覆土厚的变化影响较横坡坡度大,而拱脚则相反;结果也表明地形因素的变化对隧道靠近山体侧变形的影响略大于靠近沟谷侧的影响.同时发现侧覆土厚从5~35 m变化时偏压程度逐渐减弱,超过20 m后可认为偏压作用基本不存在;而对于横坡坡度而言,从20°~60°偏压程度随其逐渐增大而有所起伏,但总趋势增加;最大埋深达到30 m之后,两侧应力差基本不变化甚至有略微下降的趋势,说明随着埋深的增大,偏压程度基本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形因素 围岩类别 偏压隧道 正交试验法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基于K折交叉验证的SVM隧道围岩分级判别 被引量:23
15
作者 汪学清 刘爽 +1 位作者 李秋燕 马凯彬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26-128,133,共4页
针对隧道施工期间围岩分级因样本数较少存在分类结果可靠性较低的问题,建立基于K折交叉验证的支持向量机判别模型。依据TSP303系统确定判别指标并建立判别指标体系;根据围岩勘测情况,将围岩分为4个等级,并作为输出变量;选取40组样本数... 针对隧道施工期间围岩分级因样本数较少存在分类结果可靠性较低的问题,建立基于K折交叉验证的支持向量机判别模型。依据TSP303系统确定判别指标并建立判别指标体系;根据围岩勘测情况,将围岩分为4个等级,并作为输出变量;选取40组样本数据训练模型、10组样本数据测试模型,结果表明,10组样本中仅1组样品判别错误,准确率达到90%。研究成果为隧道围岩的分级判别提供了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围岩 围岩分级 分级判别 K折交叉验证 支持向量机
下载PDF
基于粗糙集和理想点法的隧道围岩分类研究 被引量:24
16
作者 张乐文 邱道宏 +1 位作者 李术才 张德永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171-175,共5页
理想点法是一种多目标决策分析法,其基本思路是通过构造多指标问题的理想解和反理想解,并以靠近理想解和远离反理想解的程度作为各评价对象的判断依据,基于此原理建立了隧道围岩分类的理想点法评价模型。理想点法各指标权重的取值是否... 理想点法是一种多目标决策分析法,其基本思路是通过构造多指标问题的理想解和反理想解,并以靠近理想解和远离反理想解的程度作为各评价对象的判断依据,基于此原理建立了隧道围岩分类的理想点法评价模型。理想点法各指标权重的取值是否合理对最终的评判结果有着很大的影响,采用粗糙集理论把权重问题转化为粗糙集中属性重要性评价问题,以此来确定各指标权重。该方法不需先知经验,求解过程完全由实际样本驱动,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建立了基于粗糙集和理想点法的隧道围岩分类模型,并应用于实际工程,结果表明,该方法的分类结果与实际相符,基于粗糙集和理想点法为隧洞围岩分类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想点法 粗糙集 围岩分类 权重
下载PDF
距离判别法在公路隧道围岩分类中的应用 被引量:23
17
作者 王吉亮 陈剑平 杨静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999-1004,共6页
将距离判别分析方法应用于公路隧道围岩类别判定问题中,结合前人研究经验,选用隧道洞室围岩岩石单轴饱和抗压强度σc、节理平均间距d、岩石质量指标RQD、地下水情况作为围岩类别判定的距离判别分析模型判别因子,以前人实际工程中公路隧... 将距离判别分析方法应用于公路隧道围岩类别判定问题中,结合前人研究经验,选用隧道洞室围岩岩石单轴饱和抗压强度σc、节理平均间距d、岩石质量指标RQD、地下水情况作为围岩类别判定的距离判别分析模型判别因子,以前人实际工程中公路隧道围岩实测数据资料作为训练样本进行分析计算,建立围岩类别判定的距离判别分析模型。采用回判估计方法对判别结果进行验证,误判率为零,将对样本数据的回判结果与前人应用神经网络方法判别结果对比,判别结果一致。运用距离判别分析模型对浙江省诸永高速公路枫树岭隧道围岩类别情况进行判别,将所选洞段围岩情况判定为Ⅳ类,与规范方法判定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岩分类 距离判别分析 误判率 公路隧道
下载PDF
高地应力地区隧道围岩分级研究 被引量:24
18
作者 余莉 尤哲敏 +2 位作者 陈建平 孙洋 郑维 《现代隧道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3-30,共8页
隧道围岩分级是隧道施工的重要指导依据,尤其在高地应力地区其对施工的影响是不可忽略的。文章首先介绍了地应力侧压力系数、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与洞轴线的夹角α对隧道围岩分级的影响情况,然后通过增加最大主应力方向与洞轴线夹角指标... 隧道围岩分级是隧道施工的重要指导依据,尤其在高地应力地区其对施工的影响是不可忽略的。文章首先介绍了地应力侧压力系数、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与洞轴线的夹角α对隧道围岩分级的影响情况,然后通过增加最大主应力方向与洞轴线夹角指标对地应力进行了修正,并且在公路隧道设计规范的基础上,对Ⅲ,Ⅳ和Ⅴ级围岩增加了亚级分级,更准确地对隧道围岩分级进行了定级。在此基础上,以谷竹高速公路大坪山隧道为工程实例,利用考虑增加地应力大小及方向的方法对其围岩分级进行了修正,得到了与实际开挖较相符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 围岩分级 地应力大小 地应力方向
下载PDF
ART1神经网络在隧道围岩分类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19
作者 李天斌 王睿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55-459,共5页
将自适应共振理论(ART)神经网络模型用于隧道围岩分类,改进了ART1神经网络的工作过程,通过自适应的学习记忆过程,建立了分类模型,有效地避免了人为主观因素的干扰。利用川藏公路二郎山隧道围岩分类样本对模型进行检验,结果表明,ART1神... 将自适应共振理论(ART)神经网络模型用于隧道围岩分类,改进了ART1神经网络的工作过程,通过自适应的学习记忆过程,建立了分类模型,有效地避免了人为主观因素的干扰。利用川藏公路二郎山隧道围岩分类样本对模型进行检验,结果表明,ART1神经网络模型性能良好,对隧道围岩分类的精度较高,是一种值得推广和应用的围岩智能分类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T1神经网络 围岩分类 隧道
下载PDF
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勘探在大瑞铁路高黎贡山隧道地质选线中的应用 被引量:21
20
作者 李坚 邓宏科 +2 位作者 张家德 吴正刚 常兴旺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72-76,共5页
根据CSAMT资料的电阻率值、电阻率梯度及异常相态,把异常分为Ⅴ类、Ⅳ类和Ⅲ类,它们分别对应极破碎岩体(Ⅴ级围岩)、破碎岩体(Ⅳ级围岩)和较破碎岩体(Ⅲ级围岩),最后,依据CSAMT资料所解译的异常段落和硬质岩段落分布长度,对所作隧道的4... 根据CSAMT资料的电阻率值、电阻率梯度及异常相态,把异常分为Ⅴ类、Ⅳ类和Ⅲ类,它们分别对应极破碎岩体(Ⅴ级围岩)、破碎岩体(Ⅳ级围岩)和较破碎岩体(Ⅲ级围岩),最后,依据CSAMT资料所解译的异常段落和硬质岩段落分布长度,对所作隧道的4个主要线路方案进行比选,认为C12K线路方案为最佳工程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SAMT 异常分类 围岩分级 地质选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