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杂交鳢人工繁殖和苗种培育技术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冯晓宇 王宇希 +3 位作者 谢楠 郭水荣 刘新轶 姚桂桂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6-60,共5页
本文研究了杂交鳢(Channa maculate♀×C.argus♂)的亲鱼斑鳢(C.maculata)培育、杂交鳢人工繁殖、孵化和鱼苗培育等技术。结果显示:斑鳢在杭州地区池塘条件下经人工培育可达性成熟,但无法在自然条件下过冬,需进行保温越冬。杂交鳢... 本文研究了杂交鳢(Channa maculate♀×C.argus♂)的亲鱼斑鳢(C.maculata)培育、杂交鳢人工繁殖、孵化和鱼苗培育等技术。结果显示:斑鳢在杭州地区池塘条件下经人工培育可达性成熟,但无法在自然条件下过冬,需进行保温越冬。杂交鳢人工催产繁殖的适宜水温在22℃以上,以25~28℃为宜。25~30℃水温条件下,分二次注射LHRH-A2、HCG和DOM混合催产剂,其效应时间在32 h以内;采用自然受精,泡沫箱或网箱孵化,其平均催产率为93.3%,平均受精率为72.9%,孵化率为64.1%,孵化时间18~45 h;通过定时过筛、分级分养、适时驯食等技术培育20 d左右,鱼种全长可达3.3~3.8 cm,平均成活率56.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鳢(channa maculate ×c.argus) 人工繁殖 苗种培育
下载PDF
杂交鳢(斑鳢♀×乌鳢♂)内脏类结节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与特性分析 被引量:38
2
作者 刘春 李凯彬 +6 位作者 王庆 常藕琴 梁慧丽 王芳 潘德博 石存斌 吴淑勤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119-1125,共7页
从广东佛山、广州两地养殖场患内脏类结节病杂交鳢(Channa maculata♀×C.argus♂)内脏器官分离到2株细菌,纯化培养后获得2个分离株,编号为WL-1和WL-2,对分离菌株进行了细菌鉴定、致病性分析及药敏实验。应用常规生理生化鉴定和ATB... 从广东佛山、广州两地养殖场患内脏类结节病杂交鳢(Channa maculata♀×C.argus♂)内脏器官分离到2株细菌,纯化培养后获得2个分离株,编号为WL-1和WL-2,对分离菌株进行了细菌鉴定、致病性分析及药敏实验。应用常规生理生化鉴定和ATB系统细菌自动鉴定仪对分离菌株进行细胞形态学、理化特性分析,初步判定所分离菌为舒伯特气单胞菌。采用16S rRNA基因、DNA促旋酶的B亚单位蛋白(gyrB)基因对分离菌株进行DNA分子鉴定,结果显示,两个菌株间的16S rRNA基因序列相同,gyrB基因序列同源性为99.7%;分离菌株与GenBank上登录的舒伯特气单胞菌16S rRNA基因序列和gyrB基因序列同源性均最高,达99%以上;分离菌株在系统进化树上与舒伯特气单胞菌聚为一族,进一步确认分离株为舒伯特气单胞菌。人工感染健康鱼后出现与自然发病相似的内脏类结节病症状,从发病鱼内脏组织再分离的细菌特性与原感染菌相同。综合理化特性分析、基因鉴定和人工感染实验确认舒伯特气单胞菌是杂交鳢内脏类结节病的致病菌。药敏实验发现分离菌株对头孢唑啉、庆大霉素等14种药物敏感;对青霉素G、苯唑西林2种药物耐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鳢 舒伯特气单胞菌 16S RRNA基因 gyrB基因 鉴定 致病性
下载PDF
斑鳢、乌鳢及其杂交种形态差异分析 被引量:27
3
作者 刘苏 朱新平 +3 位作者 陈昆慈 赵建 潘德博 李凯彬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88-493,共6页
运用形态学和框架分析法对斑鳢(♀)、乌鳢(♂)及其杂交种的形态差异和判别进行了分析。在体色方面,头顶部、体侧及尾鳍基部,斑鳢与乌鳢的体色斑纹差异明显,杂交鳢偏向于斑鳢。在11项可数性状中,三者腹鳍一致,杂交鳢胸鳍超父本偏离,其他... 运用形态学和框架分析法对斑鳢(♀)、乌鳢(♂)及其杂交种的形态差异和判别进行了分析。在体色方面,头顶部、体侧及尾鳍基部,斑鳢与乌鳢的体色斑纹差异明显,杂交鳢偏向于斑鳢。在11项可数性状中,三者腹鳍一致,杂交鳢胸鳍超父本偏离,其他可数性状介于两者之间,平均杂交指数为53.45。对可数性状卡方检验结果表明:斑鳢与乌鳢除胸鳍无差异外,均达差异显著或极显著;杂交鳢与乌鳢在尾鳍、鳃耙、侧线鳞和侧线下鳞无差异,其他则差异极显著;杂交鳢与斑鳢除尾鳍和鳃耙无差异外,其他差异显著或极显著。可数性状中背鳍条数、侧线鳞和侧线上鳞可作为初步判断三者所属的指标。对10项可量性状参数计算的杂交指数显示,杂交鳢可量性状偏父本(乌鳢)遗传,其平均杂交指数为73.90。可量性状数据和框架数据的聚类分析、判别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显示,三者形态差异明显,杂交鳢在体型上偏向于乌鳢。判别分析建立的判别公式可以有效区分三者,判别准确率达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鳢 乌鳢 杂交鳢 形态差异 框架分析
下载PDF
鰤鱼诺卡氏菌感染乌斑杂交鳢的组织病理学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王文基 陈建林 +2 位作者 侯素莹 鲁义善 夏立群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4439-4446,共8页
人工养殖乌斑杂交鳢(Channa maculate♀×C.argus♂)受鰤鱼诺卡氏菌(Nocardia seriolae)侵害日益严重,为深入研究该菌的致病机理,鰤鱼诺卡氏菌感染乌斑杂交鳢的感染模型亟待建立。本研究通过对菌液浓度与吸光值、半致死剂量、组织... 人工养殖乌斑杂交鳢(Channa maculate♀×C.argus♂)受鰤鱼诺卡氏菌(Nocardia seriolae)侵害日益严重,为深入研究该菌的致病机理,鰤鱼诺卡氏菌感染乌斑杂交鳢的感染模型亟待建立。本研究通过对菌液浓度与吸光值、半致死剂量、组织病理学和病理组织切片等方面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菌液浓度为4.75×10^4~4.75×10^7 cfu/mL范围时与其吸光值呈线性关系。通过人工感染实验,确定鰤鱼诺卡氏菌感染乌斑杂交鳢的半致死剂量(LD50)为1.52×10^5 cfu/尾。组织病理学分析发现,鰤鱼诺卡氏菌感染乌斑杂交鳢会引起皮肤溃烂、内脏器官肿大,形成白色结节。病理组织切片显示,结节中心呈干酪样坏死,周围有大量细胞浸润。研究结果为建立鰤鱼诺卡氏菌感染乌斑杂交鳢的动物模型及研究鰤鱼诺卡氏菌致病机制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鰤鱼诺卡氏菌 乌斑杂交鳢 人工感染 LD50病理切片
原文传递
三种杂交鳢品种耐寒能力的比较 被引量:1
5
作者 陈柏湘 尹建雄 +5 位作者 陈昆慈 欧密 刘海洋 罗青 江谢武 赵建 《水产养殖》 CAS 2020年第2期21-24,共4页
通过对3种杂交鳢品种成鱼进行低温胁迫处理(4℃),评估其耐寒能力,结果表明,全雄乌斑鳢的抗寒能力明显优于乌斑杂交鳢和斑乌杂交鳢,整体上看大规格个体具有更强的抗寒能力,为生鱼的养殖推广提供了一定的指导依据。
关键词 全雄乌斑鳢 乌斑杂交鳢 斑乌杂交鳢 耐寒
下载PDF
杂交鳢PKCθ基因克隆及其在两种病原菌感染后的表达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刘付翠 赵飞 +4 位作者 何山 谭爱萍 张瑞泉 邓玉婷 姜兰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990-1998,共9页
为初步探索鱼类PKCθ基因在抵御病原菌感染过程中的作用,本研究进行了杂交鳢(Channa maculata♀×C.argus♂)PKCθ(CmaPKCθ)基因克隆及其在舒伯特气单胞菌(Aeromonas schubertii)、鰤鱼诺卡氏菌(Nocardia seriolae)感染后的表达分... 为初步探索鱼类PKCθ基因在抵御病原菌感染过程中的作用,本研究进行了杂交鳢(Channa maculata♀×C.argus♂)PKCθ(CmaPKCθ)基因克隆及其在舒伯特气单胞菌(Aeromonas schubertii)、鰤鱼诺卡氏菌(Nocardia seriolae)感染后的表达分析。克隆获得CmaPKCθ的完整开放阅读框(ORF)长度为2151 bp,预测编码716个氨基酸,具有保守的C1、C2样、C3和C4结构域。Blast分析表明CmaPKCθ氨基酸序列与尖吻鲈(Lates calcarifer)PKCθ的同源性最高,达92%。氨基酸多重序列比对显示CmaPKCθ具有保守的磷酸化位点和泛素化位点。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杂交鳢与其他鱼类的PKCθ聚为一个分支,其中与尖吻鲈PKCθ亲缘关系最近。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CmaPKCθ在健康杂交鳢的所有被检组织中广泛表达,其中在肝脏中表达水平最高,其次为脾脏、胸腺和头肾,在肌肉中的表达量最低。舒伯特气单胞菌和鰤鱼诺卡氏菌分别感染杂交鳢后,其肝脏、脾脏和头肾分别在第5天、第5天、第12小时和第10天、第2天、第3天时达到表达峰值(p<0.05),CmaPKCθ的表达变化相似,在不同时间点的肝脏、脾脏和头肾中,均主要表现为上调。上述结果表明,CmaPKCθ可能在杂交鳢激活T细胞增殖活化和抵御病原菌感染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结果可为病原菌和鱼体的免疫互作机制研究及其病害防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鳢 PKcΘ 基因克隆 病原菌 表达分析
原文传递
高碳水化合物饲料添加精氨酸对杂交鳢的生长性能、抗氧化酶活性、肝脏免疫反应及糖代谢相关基因的影响
7
作者 李培佳 陈冰 +5 位作者 李敏 彭凯 胡俊茹 黄文 曹俊明 赵红霞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69-181,共13页
为研究高碳水化合物饲料添加精氨酸对杂交鳢幼鱼生长性能、体组成、血浆生化、抗氧化酶活性、葡萄糖代谢以及免疫相关基因的影响。实验选取初始体重(22.02±0.02)g的杂交鳢450尾,随机分为3个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50尾鱼,分别投... 为研究高碳水化合物饲料添加精氨酸对杂交鳢幼鱼生长性能、体组成、血浆生化、抗氧化酶活性、葡萄糖代谢以及免疫相关基因的影响。实验选取初始体重(22.02±0.02)g的杂交鳢450尾,随机分为3个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50尾鱼,分别投喂碳水化合物水平为21.34%(低,LC组)、27.45%(高,HC组)和27.38%(添加Arg,Arg组)的3种实验饲料饲喂8周。结果显示,与低碳水化合物饲料(LC组)相比,高碳水化合物饲料(HC组)显著降低杂交鳢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和蛋白质沉积率(PDR),饲料系数(FCR)提高,精氨酸组(Arg组)的添加显著降低了FCR,显著提高了WGR、SGR、PDR、全鱼粗蛋白和血浆蛋白含量。与LC组相比,HC组血浆和肝脏丙二醛(MDA)含量和肝脏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量显著升高,肠道总抗氧化能力(T-AOC)、过氧化物酶(P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以及肝脏POD、GSH-Px活性、肝脏磷酸烯醇丙酮酸羧激酶(PEPCK)、葡萄糖转运蛋白-2(GLUT2)、转化生长因子(TGF-β)和热休克蛋白70(HSP70)基因表达量显著下降。氧化应激和肝脏炎症提示,喂食高碳水化合物饲料的杂交鳢患有肝脏疾病。饲喂添加Arg的饲料可以通过减少MDA的含量和增强T-AOC、POD、GSH-Px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来增强肝脏的抗氧化能力。与HC组饲料相比,饲喂添加Arg饲料的杂交鳢促炎因子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TNF-α的表达量显著降低,抗炎因子TGF-β、HSP70和热休克蛋白90(HSP90)表达量显著升高,提示饲料补充Arg后肝脏炎症反应得到缓解。研究表明,Arg通过上调肝脏胰岛素相关基因蛋白激酶B(AKT)、胰岛素受体底物-1(IRS-1)、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和葡萄糖代谢相关基因PEPCK、葡萄糖-6磷酸酶(G6P)和丙酮酸激酶(PK)的表达来促进胰岛素的产生和糖原分解,从而调节鱼类的肝糖代谢。综上,高碳水化合物饲料可诱发杂交鳢的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鳢 精氨酸 生长性能 血浆生化 抗氧化 免疫
下载PDF
不同饲料蛋白水平对杂交鳢增重及肌肉营养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刘新轶 刘凯 +2 位作者 姚桂桂 冯晓宇 郭水荣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1年第4期144-147,共4页
5个饲料蛋白水平对杂交鳢生长、消化酶、肌肉营养成分等影响结果表明:试验投喂8周后,随着饲料蛋白水平的增加,杂交鳢的增重率增加,饲料系数降低;饲料蛋白水平为46.1%时,杂交鳢的增重率最大,与38.3%、40.1%试验组之间的差异极显著(P<0... 5个饲料蛋白水平对杂交鳢生长、消化酶、肌肉营养成分等影响结果表明:试验投喂8周后,随着饲料蛋白水平的增加,杂交鳢的增重率增加,饲料系数降低;饲料蛋白水平为46.1%时,杂交鳢的增重率最大,与38.3%、40.1%试验组之间的差异极显著(P<0.01),与42.2%、44.3%试验组之间的差异显著(P<0.05);随着饲料蛋白水平的增加,饲料转化效率不断提高。此外,杂交鳢的胃蛋白酶、胰蛋白酶和脂肪酶活性表现出正态分布的特性,含量呈先增后减的趋势,而淀粉酶活性则表现为正相关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鳢 饲料蛋白水平 生长 肌肉营养成分
下载PDF
高碳水化合物饲料添加牛磺酸对杂交鳢生长性能、肝脏糖代谢相关基因表达、抗氧化活性及免疫应答的影响
9
作者 李培佳 吕旦 +5 位作者 李敏 彭凯 胡俊茹 黄文 曹俊明 赵红霞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7320-7334,共15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高碳水化合物饲料添加牛磺酸对杂交鳢生长性能、肝脏糖代谢相关基因表达、抗氧化活性及免疫应答的影响。试验选取初始体重为(22.02±0.02)g的杂交鳢450尾,随机分为3组:低碳水化合物组(LC组,碳水化合物含量为21%)、高... 本试验旨在研究高碳水化合物饲料添加牛磺酸对杂交鳢生长性能、肝脏糖代谢相关基因表达、抗氧化活性及免疫应答的影响。试验选取初始体重为(22.02±0.02)g的杂交鳢450尾,随机分为3组:低碳水化合物组(LC组,碳水化合物含量为21%)、高碳水化合物组(HC组,碳水化合物含量为27%)和高碳水化合物饲料添加牛磺酸组(HT组,碳水化合物含量为27%,牛磺酸添加量为1%),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50尾鱼,饲喂8周。结果表明:与LC组相比,HC组的血浆葡萄糖(GLU)含量及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活性显著增加(P<0.05);血浆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和肝脏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显著下降(P<0.05);肝脏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Toll样受体4(TLR4)和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肝脏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和热休克蛋白70(HSP70)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下降(P<0.05)。与HC组相比,HT组的饲料系数(FC),血浆GLU含量及ALT、AST活性,肝脏丙二醛(MDA)和糖原含量显著降低(P<0.05);蛋白质沉积率(PPV),血浆总蛋白(TP)含量、ALP活性、胰岛素含量,肝脏总抗氧化能力(T-AO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GSH-Px活性显著增加(P<0.05);肝脏胰岛素相关基因蛋白激酶B(AKT)和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上调(P<0.05);肝脏糖代谢相关基因丙酮酸激酶(PK)和葡萄糖转运蛋白2(GLUT2)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上调(P<0.05);肝脏白细胞介素-10(IL-10)、TGF-β和HSP70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肝脏白细胞介素-8(IL-8)、IL-1β、TNF-α、TLR4和MyD88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下降(P<0.05)。综上所述,高碳水化合物饲料可诱发杂交鳢的氧化应激和炎症,而添加牛磺酸可提高杂交鳢的抗氧化活性,缓解炎症,促进糖代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鳢 牛磺酸 生长性能 血浆生化指标 抗氧化 免疫
下载PDF
斑鳢(♀)×乌鳢(♂)不同组合F_1代养殖性能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朱林 谢楠 +4 位作者 朱树人 李忠全 冯晓宇 李应森 李家乐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1-84,共4页
用同一广东群体斑鳢(Channa maculate)和4个不同地理群体乌鳢(C.argus)杂交,建立4个杂交组合:广东斑鳢♀×山东乌鳢♂(SG)、广东斑鳢♀×浙江乌鳢♂(ZG)、广东斑鳢♀×江西乌鳢♂(JG)和广东斑鳢♀×湖南乌鳢♂(HG)。将... 用同一广东群体斑鳢(Channa maculate)和4个不同地理群体乌鳢(C.argus)杂交,建立4个杂交组合:广东斑鳢♀×山东乌鳢♂(SG)、广东斑鳢♀×浙江乌鳢♂(ZG)、广东斑鳢♀×江西乌鳢♂(JG)和广东斑鳢♀×湖南乌鳢♂(HG)。将它们的F1代鱼苗根据不同阶段,分别饲养在规格为6 m×2 m(长×宽)小水泥池和6 m×5.5 m(长×宽)大水泥池中,将它们的F1代鱼种通过荧光标记后混养在规格为3 m×3 m×1.4 m(长×宽×高)网箱中。对各组合F1代的生长性能和养殖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广东斑鳢♀×山东乌鳢♂(SG)组合F1代的养殖效果最好,体重、体长增加量最大,分别为582.54 g和34.80 cm。且生长速度最快,平均起捕规格582.54 g和平均产量38.83(100 g/m2),均显著大于其余3个组合的F1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鳢(channa maculate)()×乌鳢(c.argus)() 组合 养殖性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