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Ⅷ因子、血管性血友病因子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深静脉血栓中的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段生琛 杨媛华 米玉红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CAS 2014年第6期546-549,共4页
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急性加重期合并深静脉血栓(DVT)的临床特征,以及Ⅷ因子、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在其中的作用。方法连续纳入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108例,入院24 h内行双下肢深静脉超声检查,根据超声结果分为DVT组及... 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急性加重期合并深静脉血栓(DVT)的临床特征,以及Ⅷ因子、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在其中的作用。方法连续纳入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108例,入院24 h内行双下肢深静脉超声检查,根据超声结果分为DVT组及无DVT患者。观察各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及D-二聚体、Ⅷ因子、VWF等水平。结果 108例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中,11例(10.1%)合并DVT,97例(89.9%)未合并DVT。DVT组与无DVT组的临床特征比较,DVT组患者住院时间长(P<0.001),使用无创呼吸辅助通气人数多(P=0.024);卧床时间>3 d(P=0.001)、Ⅱ型呼吸衰竭(P=0.011)、近期吸烟(P=0.002)的患者更易合并DVT;白细胞总数(P=0.005)、D-二聚体(P<0.001)及血浆Ⅷ因子(P=0.009)水平较高的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更易合并DVT。结论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中DVT的发生率为10.1%;DVT累及以肌间静脉最常见;卧床时间>3 d、使用无创呼吸机、近期吸烟、Ⅱ型呼吸衰竭,以及白细胞总数、D-二聚体增高、Ⅷ因子水平升高的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更易发生DV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急性加重 深静脉血栓 因子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原文传递
冷沉淀凝血因子融化后储存温度和时间对凝血因子的影响
2
作者 王媛 刘国英 +7 位作者 孔大为 李建斌 金新莉 张玉红 葛文超 成琳 刘佳璇 刘玉振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425-430,共6页
目的 通过研究比较冷沉淀凝血因子融化后不同的储存温度和时间对凝血因子的影响,为行业标准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21年6月—2023年5月,每月抽检4袋共96袋冷沉淀凝血因子,当月抽检并及时检测。冷沉淀凝血因子37℃水浴融化后对轻中... 目的 通过研究比较冷沉淀凝血因子融化后不同的储存温度和时间对凝血因子的影响,为行业标准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21年6月—2023年5月,每月抽检4袋共96袋冷沉淀凝血因子,当月抽检并及时检测。冷沉淀凝血因子37℃水浴融化后对轻中度脂血予以标记,每袋冷沉淀凝血因子和2个50 mL转移袋用无菌接驳机分装成2袋2组各20 mL,1组放置4℃冰箱,另1组放置22℃水浴箱中,放置时间均为0 h、4 h、8 h、12 h、24 h、48 h,然后再各自时间无菌取样2 mL放入试管中,用加样枪在另1试管中加入样品1 mL和缓冲液3 mL混匀上机进行检测。随机选取60袋无轻中度脂血冷沉淀凝血因子的实验数据,采用SPSS21.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融化后的冷沉淀凝血因子贮放0 h、4 h、8 h、12 h、24 h、48 h检测2组凝血因子平均含量及增长率:(1)储存4℃,Ⅷ因子含量依次为118.62、111.57(-5.95%)、105.51(-11.05%)、103.30(-12.92%)、94.35(-20.46%)、83.25(-29.82%)IU/袋;储存22℃,Ⅷ因子含量依次为118.62、112.69(-5.00%)、111.41(-6.08%)、109.01(-8.10%)、101.55(-14.39%)、92.75(-21.81%)IU/袋,2组储存结果比较,在4℃24 h和22℃48 h,Ⅷ因子含量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且在22℃储存,Ⅷ因子衰减速度更慢;(2)储存4℃,Ⅴ因子含量依次为41.19、41.31(0.29%)、40.52(-1.64%)、40.27(-2.23%)、39.05(-5.19%)、36.99(-10.21%)IU/袋;储存22℃,Ⅴ因子含量依次为41.19、41.71(1.25%)、42.54(3.28%)、41.94(1.80%)、39.21(-4.80%)、35.64(-13.48%)IU/袋,2组储存结果比较,在4℃48 h和22℃48 hⅤ因子含量分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且在22℃储存,Ⅴ因子衰减速度更快;(3)储存4℃,Fbg含量依次为268.86、268.17(-0.26%)、262.46(-2.38%)、270.50(0.61%)、267.52(-0.50%)、261.92(-2.58%)mg/袋;储存22℃,Fbg含量依次为268.86、265.86(-1.12%)、264.12(-1.77%)、265.89(-1.11%)、266.04(-1.05%)、261.04(-2.91%)mg/袋,2组各时间段与0 h含量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沉淀凝血因子 CAF 因子 Ⅴ因子 FBG 纤维蛋白原 储存温度 储存时间
下载PDF
冷沉淀在不同温度不同时间放置对Ⅷ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7
3
作者 邹宗丽 甘芳香 +1 位作者 车火娇 周晓云 《中国当代医药》 2012年第36期90-91,共2页
目的探讨制备冷沉淀的不同时间及不同温度对Ⅷ因子的影响,为制备冷沉淀选择最佳时间、温度和指导临床输注发挥作用。方法随机抽取6h内制备成的新鲜冰冻血浆(FFP)200mL/袋的A与B,用离心法制备成冷沉淀20~25mL,各自分别抽取2mL放入5个不... 目的探讨制备冷沉淀的不同时间及不同温度对Ⅷ因子的影响,为制备冷沉淀选择最佳时间、温度和指导临床输注发挥作用。方法随机抽取6h内制备成的新鲜冰冻血浆(FFP)200mL/袋的A与B,用离心法制备成冷沉淀20~25mL,各自分别抽取2mL放入5个不同编码的无菌试管内。A组(A1、A2、A3、A4、A5)于24℃室温放置,B组(B1、B2、B3、B4、B5)于4℃放置,AB两组分别在0、3、5、7、9h观察测定。结果冷沉淀主要含Ⅷ因子、纤维蛋白原、VWF、第Ⅴ因子以及纤维结合蛋白等,但主要成分是Ⅷ因子,其稳定性差,在24℃的室温和4℃放置,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结论控制制备时间、温度和临床使用冷沉淀的放置时间、融解时间及温度、运输过程冷链、确保血液成分有效,对减少血液浪费十分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沉淀 制备 时间 温度 因子
下载PDF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分离培养与鉴定 被引量:5
4
作者 徐燕 訾自强 +4 位作者 苏琦华 王立军 尹冰楠 栗力 刘祖义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 2000年第4期373-375,共3页
目的 :建立体外培养原代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HUVEC)的方法 ,并对培养的细胞进行鉴定 ,为人工血管立体环化打下基础。方法 :胶原酶灌注法分离HUVEC ,用含胎牛血清的RPMI—1640营养液培养。光镜、电镜、免疫荧光方法进行形态学鉴定 ,放射... 目的 :建立体外培养原代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HUVEC)的方法 ,并对培养的细胞进行鉴定 ,为人工血管立体环化打下基础。方法 :胶原酶灌注法分离HUVEC ,用含胎牛血清的RPMI—1640营养液培养。光镜、电镜、免疫荧光方法进行形态学鉴定 ,放射免疫法测定其细胞活性与分泌激素功能。结果 :分离的HUVEC体外培养一周左右可长成单层 ,光镜下为多角形 ,呈铺路石子状排列。透射电镜可见W -P小体。荧光染色Ⅷ因子相关抗原阳性 ,培养上清中含高浓度6 -keto -PGF1a与ET。结论 :所培养的细胞为HUVEC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体外培养 W-P小体 因子
下载PDF
肿瘤源性血管内皮细胞的培养及其细胞生物学特性鉴定 被引量:5
5
作者 蒋力 何勇 蒋耀光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4期3102-3104,3195,共4页
目的探讨肿瘤来源血管内皮细胞的诱导和体外培养方法,并对其进行细胞生物学特性鉴定。方法胰蛋白酶灌流消化法收集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采用肿瘤细胞的培养上清液诱导HUVEC增殖,制备肿瘤衍生的血管内皮细胞(Td—EC)。采用形... 目的探讨肿瘤来源血管内皮细胞的诱导和体外培养方法,并对其进行细胞生物学特性鉴定。方法胰蛋白酶灌流消化法收集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采用肿瘤细胞的培养上清液诱导HUVEC增殖,制备肿瘤衍生的血管内皮细胞(Td—EC)。采用形态学观察和荧光染色Ⅷ因子相关抗原,鉴定血管内皮细胞,用RTPCR检测肿瘤血管内皮细胞标志物(TEM)的表达,采用迁徙试验、透射电镜、流式细胞仪细胞周期分析等方法检测、比较HUVEC和Td—EC的生物学特性。结果原代培养的HuVEC约于24h完全贴壁,4~5d后融合成单层铺路石样结构。Ⅷ因子荧光染色证实培养的细胞是HUVEC。经肿瘤细胞上清液诱导后,用RT-PCR检测到TEM1和TEM8 mRNA在Td—EC中的表达;Td—EC细胞迁徙能力较HUVEC显著增强;Td—EC细胞增生活跃,G0~S期细胞比例明显增高,具有肿瘤血管内皮细胞特性。结论胰蛋白酶灌流消化法可获得大量连续传代扩增的HUVEC,并可诱导生成肿瘤源性的血管内皮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肿瘤内皮抗原 因子 细胞迁徙
下载PDF
改良原代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培养方法及鉴定 被引量:5
6
作者 唐元瑜 马华根 刘昭德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35-138,共4页
目的改良原代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分离培养方法。方法选取4~6周龄SD大鼠6只,经开颅取脑、漂洗剪碎、过筛、牛血清白蛋白密度梯度离心、Ⅱ型胶原酶及胶原酶-分散酶两次连续酶消化后进行原代培养。通过细胞形态学观察和第Ⅷ因子免疫细胞... 目的改良原代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分离培养方法。方法选取4~6周龄SD大鼠6只,经开颅取脑、漂洗剪碎、过筛、牛血清白蛋白密度梯度离心、Ⅱ型胶原酶及胶原酶-分散酶两次连续酶消化后进行原代培养。通过细胞形态学观察和第Ⅷ因子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鉴定所培养的目的细胞。结果体外培养12~24 h后,细胞以贴壁的脑微血管段为中心,放射状向外周移行,并逐渐扩大成团簇状;细胞融合后则呈典型的单层、扁平、"铺路石样"镶嵌式排列。第Ⅷ因子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胞质呈棕红色,表达为阳性,阳性细胞率达99%以上。结论改良方法能够成功高效分离培养出原代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微血管内皮细胞 因子 原代培养 连续酶消化法 大鼠
下载PDF
microRNA-145抑制骨肉瘤生长以及血管形成的动物实验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范磊 袁同洲 +2 位作者 陈琦 魏新程 杜江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60-163,168,共5页
目的 :研究micro RNA-145(miRNA-145)对于裸鼠体内骨肉瘤细胞生长和微血管形成的影响。方法 :Balb/c裸鼠16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8只,对照组用未转染的MG63细胞建立骨肉瘤动物模型,实验组用转染miRNA-145模拟物的MG63细胞建立... 目的 :研究micro RNA-145(miRNA-145)对于裸鼠体内骨肉瘤细胞生长和微血管形成的影响。方法 :Balb/c裸鼠16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8只,对照组用未转染的MG63细胞建立骨肉瘤动物模型,实验组用转染miRNA-145模拟物的MG63细胞建立骨肉瘤动物模型。荷瘤裸鼠饲养4周,比较两组成瘤率、瘤体大小、瘤体重量,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两组裸鼠瘤体Ⅷ因子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并计算微血管密度。结果:对照组裸鼠成瘤率87.5%,实验组裸鼠成瘤率37.5%,实验组裸鼠肿瘤大小、重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实验组肿瘤VEGF的表达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微血管密度计数明显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iRNA-145可以降低荷瘤裸鼠的成瘤率,抑制肿瘤的体内生长和肿瘤血管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肉瘤 miRNA-145 VEGF 因子 MVD
下载PDF
健脾法与活血法对胃癌前病变血管新生的影响作用 被引量:3
8
作者 李杰 王文 +1 位作者 杜永平 孟宁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0年第11期2079-2082,共4页
目的:从血管新生的角度探讨健脾法和活血法逆转胃癌前病变的作用。方法:将61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健脾组(30例)和活血组(31例),健脾组以四君子汤为主方,活血组以丹参饮合失笑散为主方,统一加减化裁。12周为1个疗程,1疗程后复查... 目的:从血管新生的角度探讨健脾法和活血法逆转胃癌前病变的作用。方法:将61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健脾组(30例)和活血组(31例),健脾组以四君子汤为主方,活血组以丹参饮合失笑散为主方,统一加减化裁。12周为1个疗程,1疗程后复查电子胃镜并活检,HE染色检测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治疗前后Ⅷ因子,VEGF的表达差异。结果: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胃镜及病理变化明显改善(P<0.05),健脾组、活血组治疗前后Ⅷ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u=3.48,u=3.35,P<0.0005;u=3.73,u=3.52,P<0.0005),健脾组、活血组治疗后,组间Ⅷ因子,VEGF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0.89,u=0.94,P>0.05)。结论:健脾益气法和活血化瘀法可以抑制胃癌前病变(PLGC)血管新生,从而抑制PLGC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前病变 健脾法 活血法 因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原文传递
冷沉淀凝血因子制备工艺的改进 被引量:2
9
作者 徐利强 李建华 周忠英 《药物生物技术》 CAS CSCD 2011年第2期160-161,164,共3页
建立一种冷深沉凝血因子的制备方法,确保产品质量符合预期要求。取筛选预备的保存期内的新鲜冰冻血浆,循环水浴,并将初始温度控制在15℃,定期观察水温,在30 min内水温达到4℃,然后维持4℃水温30 min,在4℃无菌条件下分离出沉淀在血浆中... 建立一种冷深沉凝血因子的制备方法,确保产品质量符合预期要求。取筛选预备的保存期内的新鲜冰冻血浆,循环水浴,并将初始温度控制在15℃,定期观察水温,在30 min内水温达到4℃,然后维持4℃水温30 min,在4℃无菌条件下分离出沉淀在血浆中的冷不溶解物质并在1 h内冻结。以纤维蛋白原和Ⅷ因子含量为质控项目。结果36袋制品的纤维蛋白原和Ⅷ因子含量均符合国家要求并好于原方法,临床使用效果良好。此方法优于原传统方法,可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沉淀凝血因子 新鲜冰冻血浆 因子 纤维蛋白原
原文传递
2015—2017年新乡市中心血站冷沉淀凝血因子质量监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姜燕娟 师玉红 +1 位作者 聂军 付刚 《中国校医》 2019年第4期294-295,301,共3页
目的了解血站冷沉淀凝血因子的质量状况,为临床输注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方法统计2015年1月—2017年12月某血站抽检及跟踪检测的172份冷沉淀凝血因子质量监测结果,分析Ⅷ因子含量不合格的原因。结果172份冷沉淀凝血因子外观、容量、无... 目的了解血站冷沉淀凝血因子的质量状况,为临床输注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方法统计2015年1月—2017年12月某血站抽检及跟踪检测的172份冷沉淀凝血因子质量监测结果,分析Ⅷ因子含量不合格的原因。结果172份冷沉淀凝血因子外观、容量、无菌试验合格率100.0%,Ⅷ因子含量合格率83.1%(143/172),纤维蛋白原含量合格率98.3%(169/172)。29份Ⅷ因子含量不合格的冷沉淀多数分布在夏季和春节前后。结论优化流程,增加速冻设备;严格按操作规程作业,降低人为因素对质量的影响;融化后尽快输注,减少Ⅷ因子活性的衰减,确保其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沉淀凝血因子 因子 纤维蛋白原 质量监测
原文传递
APTT ACTIN FSL试剂对APTT及Ⅷ因子检测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艳红 谢东平 董小瑜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0年第2期180-183,共4页
目的探讨Siemens公司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ACTIN FSL试剂对APTT及Ⅷ因子检测的影响。方法选取20例标本分别使用APTT ACTIN和APTT ACTIN FSL 2种试剂检测APTT,比较阴阳性符合率。选取70例标本分别使用以上2种试剂检测Ⅷ因子,比较... 目的探讨Siemens公司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ACTIN FSL试剂对APTT及Ⅷ因子检测的影响。方法选取20例标本分别使用APTT ACTIN和APTT ACTIN FSL 2种试剂检测APTT,比较阴阳性符合率。选取70例标本分别使用以上2种试剂检测Ⅷ因子,比较阴阳性符合率。选取120例体检者建立APTT及Ⅷ因子新的生物参考区间。选取20例体检者及20例确诊静脉血栓或血友病的患者验证新建参考区间的适用性。结果改用APTT ACTIN FSL试剂后重新建立APTT和Ⅷ因子的生物参考区间分别为25.2~32.6 s和60%~189%。使用新的生物参考区间,明显提高了APTT及Ⅷ因子使用2种试剂检测结果的阴阳性符合率,分别为95.0%和90.0%。分别采用体检者及患者APTT及Ⅷ因子的结果验证新参考区间均为合格。结论将Siemens公司的APTT ACTIN试剂升级为APTT ACTIN FSL试剂后,对APTT及Ⅷ因子的检测影响较大,实验室应修改或重新建立新的生物参考区间,并进行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PTT ACTIN FSL 全自动血凝分析仪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因子
下载PDF
老年头面部血管肉瘤1例 被引量:1
12
作者 向丹黎 尹斌 +1 位作者 陈前明 朱玉梅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84-185,共2页
报告 1例老年头面部血管肉瘤。患者女 ,70岁 ,头皮额部结节、包块、囊肿 ,伴糜烂溃疡 ,经久不愈 3年 ,经 5次活检和免疫组化检测确诊为老年头面部血管肉瘤 。
关键词 老年头面部 血管肉瘤 因子 治疗
下载PDF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深静脉血栓的研究
13
作者 张筠 张铁栓 《医药论坛杂志》 2020年第6期33-36,共4页
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合并深静脉血栓(DVT)的临床特点及低氧血症、D-二聚体、血浆凝血因子Ⅷ在其中的意义。方法采取前瞻性描述性研究连续纳入AECOPD患者共103例,入院24小时内即行双上肢及双下肢静脉血管彩... 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合并深静脉血栓(DVT)的临床特点及低氧血症、D-二聚体、血浆凝血因子Ⅷ在其中的意义。方法采取前瞻性描述性研究连续纳入AECOPD患者共103例,入院24小时内即行双上肢及双下肢静脉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根据结果分为DVT组和无DVT组。对比DVT组和无DVT组患者在临床特点即性别、年龄、体重指数、动脉血氧分压、是否使用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及总住院时间上有无统计学差异,同时比较DVT组和无DVT组患者在实验室检查中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bg)、D-二聚体及凝血因子Ⅷ水平上有无统计学差异。结果103例AECOPD患者中,11例(10.7%)合并DVT,92例(89.3%)未合并DVT。DVT组与无DVT组相比较,DVT组患者低氧血症明显增多,住院时间明显延长,使用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比例明显升高,DVT组患者凝血因子Ⅷ水平及D-二聚体水平均较无DVT组患者高,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性别、年龄、体重指数方面及PT、APTT、Fbg水平上两组间并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低氧血症、D-二聚体及凝血因子Ⅷ水平升高的AECOPD患者更易发生DVT,并且AECOPD合并DVT患者使用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比例升高,住院时间延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深静脉血栓 低氧血症 凝血因子
原文传递
两种设备虹吸法制备冷沉淀凝血因子的质量和方法比较 被引量:10
14
作者 周永嘉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19年第9期952-954,共3页
目的通过2种设备(虹吸法)制备冷沉淀凝血因子的质量和方法的比较,选择合适的制备冷沉淀的设备。方法用贝克曼ACL-7000的原厂配套试剂分别对冷沉淀进行凝血因子Ⅷ、纤维蛋白原的测定。结果血浆融化箱制备冷沉淀中凝血因子Ⅷ含量为80.8-31... 目的通过2种设备(虹吸法)制备冷沉淀凝血因子的质量和方法的比较,选择合适的制备冷沉淀的设备。方法用贝克曼ACL-7000的原厂配套试剂分别对冷沉淀进行凝血因子Ⅷ、纤维蛋白原的测定。结果血浆融化箱制备冷沉淀中凝血因子Ⅷ含量为80.8-317.9IU,平均值为152.08 IU;纤维蛋白原含量为190.5-759.6 mg,平均值为373.02 mg,全自动冷沉淀制备仪制备冷沉淀中凝血因子Ⅷ的含量为80.2-326.7 IU,平均值为181.3 IU;纤维蛋白原含量为209.1-880.2 mg,平均值为424.8 mg,凝血因子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纤维蛋白原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均达到了国家标准。结论2种方法都能制备出符合根据《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规定的冷沉淀,冷沉淀中凝血因子Ⅷ的含量不少于80 IU/袋,纤维蛋白原含量不少于150 mg/袋,但全自动冷沉淀制备仪制备的冷沉淀凝血因子质量及方法优于血浆融化箱法,适宜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沉淀凝血因子 F因子 纤维蛋白原
下载PDF
大黄虫丸对难治性肾病综合征Ⅷ因子抗原及纤维蛋白原的影响 被引量:8
15
作者 魏连波 马志刚 +3 位作者 李玉明 黄璜 栾图 叶任高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2年第7期399-401,共3页
目的 :探讨大黄虫丸对特发性膜性肾炎 ( MGN)肾病综合征 ( NS) 因子抗原 ( R:Ag)、纤维蛋白原 ( Fbg)的作用。方法 :选择 MGN— NS患者 60例 ,用美国 IL公司生产 ACT- 2 0 0自动凝血机检测 R:Ag、Fbg的变化。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 目的 :探讨大黄虫丸对特发性膜性肾炎 ( MGN)肾病综合征 ( NS) 因子抗原 ( R:Ag)、纤维蛋白原 ( Fbg)的作用。方法 :选择 MGN— NS患者 60例 ,用美国 IL公司生产 ACT- 2 0 0自动凝血机检测 R:Ag、Fbg的变化。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用大黄虫丸 ,对照组用潘生丁干预治疗。观察大黄虫丸对 MGN- NS患者血 R:Ag、Fbg的影响。结果 :实验组 R:Ag、Fbg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 ( P<0 .0 0 1 ) , R:Ag、Fbg与 BUN呈显著正相关 ( P<0 .0 0 1 ) ,Fbg与白蛋白 ( ALB)呈显著负相关 ( P<0 .0 1 )。经用大黄虫丸治疗后 ,MGN- NS患者血 R:Ag、Fbg显著降低 ( P<0 .0 1 ,P<0 .0 5 ) ,明显优于潘生丁 ( P<0 .0 5 )。结论 :大黄虫丸能显著降低 MGN- NS患者 R:Ag、Fbg含量 ,改善高凝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Zhe丸 难治性肾病综合征 因子抗原 纤维蛋白原 高凝状态
下载PDF
22例获得性血友病A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
16
作者 陈桂芳 何芸 +4 位作者 刘叶 王智怡 袁敏 黄璟 金皎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8期1218-1223,1229,共7页
目的探讨获得性血友病A(AHA)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结局。方法AHA患者22例为研究对象,收集一般临床资料(人口统计学数据、基础疾病、出血部位及发病至确诊时间等);抽取AHA患者空腹静脉全血,采用凝血分析仪检测凝血功能指标[凝血酶原时间(... 目的探讨获得性血友病A(AHA)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结局。方法AHA患者22例为研究对象,收集一般临床资料(人口统计学数据、基础疾病、出血部位及发病至确诊时间等);抽取AHA患者空腹静脉全血,采用凝血分析仪检测凝血功能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及国际标准化比值(INR)],采用Bethesda法检测血浆凝血因子抗体并确定高低抗体滴度、凝血分析仪检测凝血因子Ⅷ活性(FⅧ:C)及判断减低程度;所有患者行人重组活化凝血因子Ⅶ(rFⅦa)、凝血酶原复合物(PCC)及1-去氨基-8-d-精氨酸血管加压素(DDAVP)等一般止血治疗及相关的清除抗体治疗[糖皮质激素(GC)单用或联合环磷酰胺(CTX),利妥昔单抗(RTX)单用或联合GC或其他免疫抑制剂如环孢素(CsA)、他克莫司(FK506)等]治疗并随访收集患者治疗、生存情况、出血情况、血常规、FⅧ抗体滴度变化、抗体清除时间、治疗相关不良事件及死因等。结果22例AHA患者男女比例为1∶2.14,起病中位年龄59.95岁;有出血表现19例,严重出血13例;诊断时FⅧ∶C中位数1.37%、FⅧ抗体平均滴度6.9×10^(-3) BU/L,高滴度FⅧ抗体组和低滴度FⅧ抗体组AHA患者出血严重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FⅦa治疗11例,低滴度抗体者加大剂量FⅧ治疗4例;使用免疫抑制清除抗体治疗15例,抗体清除患者10例,平均抗体转阴时间(47.3±14.4)d,死亡4例;GC组、GC+CTX组及GC+其他药物组AHA患者的抗体清除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HA患者出现3级以上骨髓抑制8例,感染5例,库欣综合征1例。结论AHA以育龄期女性为主,出血是其主要临床表现;高滴度抗体患者及FⅧ活性重度减低患者更容易出现严重出血;止血首选rFⅦa或PCC旁路替代治疗,清除抗体可使用GC或者GC+免疫抑制剂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友病A 止血 免疫抑制剂 预后 获得性血友病 F活性 因子抗体
下载PDF
全血采后快速降温至4—6℃再储存的不同时间制备的新鲜冰冻血浆质量观察 被引量:7
17
作者 张雅莉 张良子 +1 位作者 平娜娜 李恒新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0年第1期15-17,共3页
目的研究全血在采集后快速降温至4-6℃,再储存,不同时间段制备的新鲜冰冻血浆(FFP)中凝血因子Ⅷ(FⅧ)和纤维蛋白原(Fib)含量的变化。方法随机选取无偿献血全血200 mL(7 min内采完)30份和400 mL(13 min内采完)150份,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目的研究全血在采集后快速降温至4-6℃,再储存,不同时间段制备的新鲜冰冻血浆(FFP)中凝血因子Ⅷ(FⅧ)和纤维蛋白原(Fib)含量的变化。方法随机选取无偿献血全血200 mL(7 min内采完)30份和400 mL(13 min内采完)150份,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90份)。实验组全血采集后,降温至4-6℃再置于2-6℃储血冰箱;对照组全血采集后直接放入2-6℃储血冰箱。首先,观察2组全血降温至4-6℃所需要的时间;然后,2组均在采血后<6、6-12、12-18、18-24 h制备FFP,制备后2周内检测FⅧ含量和Fib含量。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全血分别在采血后约3、16-18 h温度降至4-6℃;实验组与对照组FⅧ含量均随着制备时间延长而递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2组Fib含量在24 h内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在18-24 h时段FⅧ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另外,实验组合格率在80%以上,对照组12-18、18-24 h时段的合格率仅73%和53%,显著低于实验组(P<0.01)。结论全血快速降温至4-6℃,并维持2-6℃环境下储存,可延缓FⅧ下降,延长制备FFP时间至18-24 h,提高FFP的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鲜冰冻血浆 因子 纤维蛋白原
下载PDF
不同时间段的去白膜血浆制备冷沉淀凝血因子的质量评价 被引量:1
18
作者 杨坤 肖达玲 +4 位作者 黄新宝 韦家寿 林国奎 陶珏宇 何永红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3年第6期542-545,共4页
目的评价室温(20~24)℃新鲜全血在不同时间段分离白膜后制备浓缩血小板后的血浆再制备冷沉淀的质量,找出制备冷沉淀的最适时间,以提高血液综合利用率。方法随机抽取本站2020年10—12月采用六联袋(CPDA⁃1)采集后于(20~24)℃条件下保存的... 目的评价室温(20~24)℃新鲜全血在不同时间段分离白膜后制备浓缩血小板后的血浆再制备冷沉淀的质量,找出制备冷沉淀的最适时间,以提高血液综合利用率。方法随机抽取本站2020年10—12月采用六联袋(CPDA⁃1)采集后于(20~24)℃条件下保存的全血250袋为实验组,按制备时间分为A1(0~8 h)、A2(8~10 h)、A3(10~12 h)、A4(12~14 h)、A5(14~16 h)5组,每组50袋,分离出白膜上层的血浆冻作为制备冷沉淀的起始血浆。同时另随机选取(2~6)℃常规保存0~16 h内制备的新鲜冰冻血浆50袋作为对照组(B组),将其作为起始血浆制成冷沉淀。检测凝血因子Ⅷ(Ⅷ因子)和纤维蛋白原(FIB);比较不同制备时间和不同保存温度对Ⅷ因子和FIB含量及合格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4、A5组Ⅷ因子含量明显降低,A4、A5、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同时间段制备去白膜血浆对冷沉淀FIB质量影响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去白膜血浆制备冷沉淀Ⅷ因子含量≥60 IU/袋的占96.4%(1.5 U)。结论采集后全血在(20~24)℃条件下12 h内制备浓缩血小板后的去白膜血浆适合用于制备2 U的冷沉淀凝血因子,(12~16 h)内制备浓缩血小板后的去白膜血浆适合用于制备1.5 U的冷沉淀凝血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白膜血浆 冷沉淀凝血因子 因子 纤维蛋白原
下载PDF
带血管蒂组织瓣预构组织工程骨血管化的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孔劲松 陈振光 +3 位作者 郑晓晖 陶圣祥 杨玉华 林海涛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8年第1期34-37,I0001,共5页
目的:比较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的β-TCP生物陶瓷和单纯β-TCP生物陶瓷在大鼠体内与不同带血管蒂组织瓣联合植入后的血管再生能力。方法:80只成年SD大鼠,根据植入材料不同分2组,即左侧的复合MSCs的β-TCP生物陶瓷(实验组)和右侧... 目的:比较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的β-TCP生物陶瓷和单纯β-TCP生物陶瓷在大鼠体内与不同带血管蒂组织瓣联合植入后的血管再生能力。方法:80只成年SD大鼠,根据植入材料不同分2组,即左侧的复合MSCs的β-TCP生物陶瓷(实验组)和右侧的单纯β-TCP生物陶瓷(空白组),再按不同的处理因素分为带膝最上血管骨膜支的骨膜瓣包裹组和贯穿组,带腹壁浅血管的深筋膜包裹组和直接股部皮下埋放组。于术后第2,4,8,16周处死动物后进行Masson染色、墨染大体透明标本、墨染切片HE染色及血管内皮细胞Ⅷ因子相关抗原(Ⅷ-RAg)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比较新血管的生成。结果:实验组墨染区和Ⅷ-RAg阳性区比例(Pv值和Pr值)在2-8周时均高于对照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带血管蒂组织瓣处理组4-8周时的Pv值和Pr值均高于非组织瓣处理组。结论:MSCs在材料植入后2周内对诱导新血管形成起主要作用;带血管蒂组织瓣在材料植入后4-8周对诱导新血管生成起主要作用;带血管蒂骨膜瓣有较好的血管化和成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工程骨 血管化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RAg 显微外科方法
下载PDF
原代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培养及鉴定 被引量:4
20
作者 马华根 唐元瑜 纪立金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2018年第3期276-279,共4页
建立一种纯度较高的原代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分离培养方法。取7~10日龄SD大鼠脑组织,经匀浆,牛血清白蛋白密度梯度离心,Ⅱ型胶原酶消化获得脑微血管段后,置于CO_2培养箱中进行原代培养。通过细胞形态学观察、第Ⅷ因子相关抗原免疫... 建立一种纯度较高的原代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分离培养方法。取7~10日龄SD大鼠脑组织,经匀浆,牛血清白蛋白密度梯度离心,Ⅱ型胶原酶消化获得脑微血管段后,置于CO_2培养箱中进行原代培养。通过细胞形态学观察、第Ⅷ因子相关抗原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鉴定所培养的细胞。在倒置显微镜下,体外培养24~48 h后,细胞从贴壁的脑微血管段周围爬出,单个细胞为短梭形或多角形,呈团簇状单层贴壁生长,待细胞密集融合后,则成典型的"铺路石样"涡旋状排列;Ⅷ因子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相关抗原表达为阳性,细胞胞质显棕黄色,阳性细胞率达99%以上。该方法能够成功分离培养出原代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血管内皮细胞 原代培养 因子相关抗原 大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