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种全瓷冠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3
1
作者 陈觉清 邹康元 许家锵 《广东牙病防治》 2008年第B07期593-594,共2页
目的总结应用3种陶瓷全瓷冠的临床效果,为全瓷冠的材料选择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选择门诊患者90例,采用IPS Empress热压铸造陶瓷、In-ceram渗透陶瓷以及Cerec2 CAD/CAM技术制作前牙全瓷冠各30件,临床定期观察。结果修复体咀嚼功能好,美观... 目的总结应用3种陶瓷全瓷冠的临床效果,为全瓷冠的材料选择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选择门诊患者90例,采用IPS Empress热压铸造陶瓷、In-ceram渗透陶瓷以及Cerec2 CAD/CAM技术制作前牙全瓷冠各30件,临床定期观察。结果修复体咀嚼功能好,美观,适合性好,无食物嵌塞,无继发龋及龈炎。Cerec Vita MarkⅡ全瓷冠有1件冠折裂,2件出现裂纹;IPS EmpressⅡ全瓷冠有2件出现裂纹,未折裂;In-Ceram全瓷冠未出现裂纹、折裂现象。结论In-Ceram全瓷冠临床应用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PS EMPRESS 陶瓷 In—Ceram陶瓷 CEREC VITA Mark 陶瓷CAD/CAM技术 全瓷冠
下载PDF
两种牙科切削陶瓷材料可切削性的比较 被引量:4
2
作者 付强 李彦 +3 位作者 林雪峰 赵云凤 李勇 范新平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38-441,共4页
目的 对作者研制的一种新型含钙云母玻璃陶瓷PMC Ⅰ型陶瓷的可切削性能与VitaMKⅡ陶瓷进行定量比较 ,探讨PMC Ⅰ型陶瓷强度与其可切削性的关系。方法 采用钻孔实验方法 ,测定A、B、C、D4组不同晶化处理的PMC Ⅰ型陶瓷及VitaMKⅡ陶瓷材... 目的 对作者研制的一种新型含钙云母玻璃陶瓷PMC Ⅰ型陶瓷的可切削性能与VitaMKⅡ陶瓷进行定量比较 ,探讨PMC Ⅰ型陶瓷强度与其可切削性的关系。方法 采用钻孔实验方法 ,测定A、B、C、D4组不同晶化处理的PMC Ⅰ型陶瓷及VitaMKⅡ陶瓷材料 60 0s的钻孔深度 ,同时测定4组PMC Ⅰ型陶瓷的 3点抗弯强度。结果 VitaMKⅡ的钻孔深度为 0 71mm ;4组PMC Ⅰ型陶瓷的钻孔深度分别为 0 88mm、1 40mm、0 40mm和 0 90mm。其中 ,B组样品与其余组别及VitaMKⅡ陶瓷的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4组PMC Ⅰ型陶瓷的 3点抗弯强度分别为 1 37 7、2 1 0 2、1 1 8 0和 1 0 6 0MPa。结论 新型PM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C-I型陶瓷 可切削性 强度 含钙云母玻璃陶瓷 口腔修复 对比分析 VitaMK陶瓷
原文传递
氢氟酸酸蚀后不同方法清洁两种陶瓷嵌体对其表面及粘接强度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田梦婷 张蕾 +3 位作者 何惠宇 刘宁宁 韩祥祯 杜丽娟 《口腔疾病防治》 2018年第8期519-525,共7页
目的研究氢氟酸(Hydrofluoric acid,HF)酸蚀后清洁处理对IPS e-max与Vita MarkⅡ陶瓷嵌体表面及粘接强度的影响。方法用CAD/CAM分别制作IPS e-max和Vita MarkⅡ陶瓷嵌体试件各50个,统一使用9%HF酸蚀粘接表面后,随机平均分配成1个对照组(... 目的研究氢氟酸(Hydrofluoric acid,HF)酸蚀后清洁处理对IPS e-max与Vita MarkⅡ陶瓷嵌体表面及粘接强度的影响。方法用CAD/CAM分别制作IPS e-max和Vita MarkⅡ陶瓷嵌体试件各50个,统一使用9%HF酸蚀粘接表面后,随机平均分配成1个对照组(A组)和4个实验组,分别采用中和粉(B组),37%磷酸(C组),超声波荡洗(D组)及中和粉+37%磷酸+超声波荡洗联合处理(E组),对实验组进行处理,对照组不进行清洁处理。每组8个试件在标准条件下与Variolink N树脂粘接剂粘接,经37℃恒温水浴24 h后测试剪切粘接强度,记录断裂的位置和粘接破坏的类型,分析剪切粘接强度的平均值。其余2个试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其表面微观形态,包括晶体结构、孔隙图、残余物。结果 IPS e-max组和Vita MarkⅡ组结果相似,两组最大粘接强度均在E处理,其中,IPse-max瓷嵌体组粘接强度均数较对照组增加11.96 MPa,Vita MarkⅡ瓷嵌体组,粘接强度均数较对照组增加9.74 MPa。IPS e-max和Vita MarkⅡ瓷嵌体两组中统计学分析结果相似,其中C、D及E处理组与对照组A处理组的粘接强度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处理组与对照组A的粘接强度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同时发现处理组B、C、D、E组的粘接强度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电镜扫描观察发现,实验组酸蚀清洁处理后陶瓷表面孔隙增宽且均匀,残留物少于对照组,D、E组效果最佳。结论 HF酸蚀后清洁处理可增强IPS e-max与Vita MarkⅡ陶瓷嵌体的粘接强度,联合处理时粘接强度最高,同时电镜下表面残留物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D/CAM IPSe-max陶瓷 VITA Mark陶瓷 嵌体 酸蚀
下载PDF
GI-Ⅱ渗透陶瓷表面不同处理方式对瓷与牙本质粘接抗剪强度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于海洋 巢永烈 +1 位作者 廖运茂 王航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55-57,共3页
目的 :探讨合适的渗透陶瓷表面处理方式。方法 :以不同的表面处理为影响因素 ,将陶瓷片分为 4组 ,采用水平推式剪切强度试验法 ,所得试验数据经统计学分析 ,考察不同表面处理方式与常规Bis GMA类树脂粘接剂间的结合强度。结果 :HF加硅... 目的 :探讨合适的渗透陶瓷表面处理方式。方法 :以不同的表面处理为影响因素 ,将陶瓷片分为 4组 ,采用水平推式剪切强度试验法 ,所得试验数据经统计学分析 ,考察不同表面处理方式与常规Bis GMA类树脂粘接剂间的结合强度。结果 :HF加硅烷、喷砂加硅烷组粘接抗剪强度 2 4h略增加 ,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在模拟口腔环境下30d后 ,抗剪强度下降十分明显 ,而热学硅涂层加硅烷组 2 4h后增加明显 ,与其它组对照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30d后抗剪强度略有下降。结论 :热学硅涂层加硅烷是渗透陶瓷粘接面的较好的处理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剪粘接强度 粘接 牙科材料 CI-渗透陶瓷
下载PDF
Vita Mark Ⅱ齿科陶瓷体外口腔修复磨削表面粗糙度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闫霞 韩翼刚 +1 位作者 宋晓菲 殷玲 《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60-63,共4页
对利用牙科手机进行体外口腔修复过程中,影响Vita Mark II齿科陶瓷修复后表面粗糙度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确定口腔修复参数对表面粗糙度影响的主次关系。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的方法进行试验设计,并用直观分析和方差分析两种方法进行数据... 对利用牙科手机进行体外口腔修复过程中,影响Vita Mark II齿科陶瓷修复后表面粗糙度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确定口腔修复参数对表面粗糙度影响的主次关系。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的方法进行试验设计,并用直观分析和方差分析两种方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口腔修复深度对粗糙度算术平均偏差Ra值有非常显著的影响,车针进给速度对其无显著影响。结论:口腔修复深度为40μm、车针进给速度为30 mm/min时,粗糙度算术平均偏差Ra值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ITA MARK 齿科陶瓷 口腔修复 表面粗糙度 正交试验设计
下载PDF
基于积木式交错并联的平面全集成EMI滤波器 被引量:7
6
作者 杨玉岗 那欣 +1 位作者 王长华 冯本成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81-187,共7页
为了减少电磁干扰(EMI)滤波器的体积,提高开关电源的功率密度,提出一种基于积木式交错并联的平面全集成EMI滤波器。根据差、共模噪声的频段分布规律,采用温度稳定性较高的薄膜介质材料进行交错并联来实现共模电容的集成,采用电气性能较... 为了减少电磁干扰(EMI)滤波器的体积,提高开关电源的功率密度,提出一种基于积木式交错并联的平面全集成EMI滤波器。根据差、共模噪声的频段分布规律,采用温度稳定性较高的薄膜介质材料进行交错并联来实现共模电容的集成,采用电气性能较稳定的Ⅱ类陶瓷材料X7R来实现差模电容的集成,采用PCB绕组来实现共模电感和差模电感的集成,给出了平面全集成EMI滤波器高频差、共模等效电路及其插入损耗的计算公式。仿真和实验验证了所提出的平面全集成EMI滤波器的有效性及其高频差、共模等效电路和插入损耗公式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面全集成EMI滤波器 积木式交错并联 插入损耗 高频差/共模等效电路陶瓷材料X7R
下载PDF
牙科Vita markⅡ可切削陶瓷赫兹触压循环疲劳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刘伟才 张志升 +2 位作者 黄承敏 巢永烈 万乾炳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06-308,共3页
目的研究VitamarkⅡ可切削陶瓷在赫兹触压循环加载下的疲劳模式。方法应用半径为3.18mm的碳化钨球对VitamarkⅡ可切削陶瓷标准试件进行循环加载,然后测试加载后试件残余三点的弯曲强度,观测试件表面及次表面的损伤情况。结果在相对均质... 目的研究VitamarkⅡ可切削陶瓷在赫兹触压循环加载下的疲劳模式。方法应用半径为3.18mm的碳化钨球对VitamarkⅡ可切削陶瓷标准试件进行循环加载,然后测试加载后试件残余三点的弯曲强度,观测试件表面及次表面的损伤情况。结果在相对均质的VitamarkⅡ可切削陶瓷赫兹触压循环疲劳中存在两种损伤模式,即经典的张应力驱动的锥状裂纹(脆性模式)及剪切应力驱动的显微损伤的累积(类塑性模式),前者以加载点周围同心圆样锥状裂纹为特征,后者产生继发性锥状裂纹和放射状裂纹。锥状裂纹的产生导致试件强度的首次下降,后继的更为严重的强度下降由放射状裂纹引起。结论牙科VitamarkⅡ可切削陶瓷赫兹触压循环疲劳包括低循环周期下的脆性模式以及高循环周期下的类塑性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ITA MARK 可切削陶瓷 赫兹触压 疲劳
下载PDF
GI-Ⅱ型渗透陶瓷与Vitadur α饰面瓷结合界面的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孟玉坤 巢永烈 廖运茂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69-71,T007,共4页
目的 多层构筑法制作修复体时 ,层间的结合与匹配性是修复体成功的关键。本项研究的目的在于考察GI Ⅱ型渗透陶瓷底层与Vitadurα饰面瓷之间的界面结合及匹配性 ,为其临床应用奠定基础。方法 制作 2 5mm× 5mm× 1mm的渗透陶... 目的 多层构筑法制作修复体时 ,层间的结合与匹配性是修复体成功的关键。本项研究的目的在于考察GI Ⅱ型渗透陶瓷底层与Vitadurα饰面瓷之间的界面结合及匹配性 ,为其临床应用奠定基础。方法 制作 2 5mm× 5mm× 1mm的渗透陶瓷样本一个 ,底部预制刻痕 ,在上表面依次烧结 0 2mm的Vitadurα不透明牙本质瓷和 0 6mm的牙本质瓷 ,从刻痕处折断 ,断面作扫描电镜 (SEM)观察和电子探针界面分析 (EMPA)。另制作以GI Ⅱ型渗透陶瓷材料为底层 ,Vitadurα为饰面瓷的上中切牙全瓷单冠 10个 ,作热冲击实验。结果 SEM结果显示 ,GI Ⅱ型渗透陶瓷底层和Vitadurα饰面瓷之间相互融合 ,结合紧密。界面EMPA分析结果显示 ,底层瓷和饰面瓷之间有元素的相互渗透现象 ,Na、Al元素越过界面向饰面瓷中渗透 ,Si、K、Ca元素则由饰面瓷向底层瓷中渗透。全冠样本的热休克温度为 (15 8± 10 3)℃ ,裂纹多出现于饰面瓷瓷层厚度较大的部位。结论 GI Ⅱ型渗透陶瓷底层材料和Vitadurα饰面瓷之间具有良好的结合性及热匹配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科陶瓷 扫描电子显微镜 匹配性 GⅠ-型渗透陶瓷 Vitadurα饰面瓷 结合界面
原文传递
四种树脂粘接剂在GI-Ⅱ型渗透陶瓷与牙本质间的抗剪强度 被引量:3
9
作者 于海洋 巢永烈 +1 位作者 孟玉坤 何立弘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20-121,124,共3页
目的 :探讨GI Ⅱ型渗透陶瓷与牙本质间合适的树脂粘接剂。方法 :将陶瓷片分为 4组 ,采用 4种不同种类的树脂粘接剂与GI Ⅱ型渗透陶瓷粘接 ,用水平推式剪切强度试验法检测其抗剪强度 ,所得试验数据经统计学处理 ,考察不同树脂粘接剂用于... 目的 :探讨GI Ⅱ型渗透陶瓷与牙本质间合适的树脂粘接剂。方法 :将陶瓷片分为 4组 ,采用 4种不同种类的树脂粘接剂与GI Ⅱ型渗透陶瓷粘接 ,用水平推式剪切强度试验法检测其抗剪强度 ,所得试验数据经统计学处理 ,考察不同树脂粘接剂用于GI Ⅱ型渗透陶瓷与牙本质间的抗剪粘接强度。结果 :传统Bis GMA粘接剂粘固硅涂层、偶联剂处理的渗透陶瓷与牙本质其抗剪强度达 13MPa ,而改良型Bis GMA粘接剂可达 16MPa。结论 :不同树脂粘接剂配合合适的表面处理方式一样可达到稳定的粘固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型渗透陶瓷 粘接剂 抗剪粘接强度 牙本质
下载PDF
GI-II型渗透陶瓷热膨胀性能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航 廖运茂 +2 位作者 巢永烈 韩晓莉 梁星 《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 2000年第2期101-102,共2页
目的:本实验旨在研究GⅠ-Ⅱ型渗透陶瓷的热膨胀特性.材料与方法:制作GI-II型渗透陶瓷氧化铝预制体,GⅠ-Ⅱ型渗透陶瓷In-Ceram待测试件,测试其热膨胀曲线.结果:50-600 ℃的热膨胀系数(×10^(-6)/℃)分别是7.65(氧化铝预制体)、7.25(G... 目的:本实验旨在研究GⅠ-Ⅱ型渗透陶瓷的热膨胀特性.材料与方法:制作GI-II型渗透陶瓷氧化铝预制体,GⅠ-Ⅱ型渗透陶瓷In-Ceram待测试件,测试其热膨胀曲线.结果:50-600 ℃的热膨胀系数(×10^(-6)/℃)分别是7.65(氧化铝预制体)、7.25(GⅠ-Ⅱ型渗透陶瓷)、7.858(In—Ceram).100—300℃热膨胀系数(×10^(-6)/℃)分别是7.365(氧化铝预制体)、6.412(渗透玻璃)、7.024(GⅠ-Ⅱ型渗透陶瓷)、7.365(In-Ceram).结论:GⅠ-Ⅱ型氧化铝预制体与渗透玻璃的热膨胀差异不影响渗透陶瓷的力学性能.其渗透陶瓷与饰面资热膨胀匹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Ⅰ-型渗透陶瓷 热膨胀性能 氧化铝预制体 渗透玻璃
下载PDF
不同粉液比对GI-Ⅱ型渗透陶瓷相关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航 巢永烈 +2 位作者 廖运茂 梁星 罗云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420-422,共3页
目的 :研究用于制作复合体骨架的氧化铝粉浆的粉液比对渗透陶瓷复合体相关性能的影响。方法 :配制粉液质量比 4∶ 1、5∶ 1、6∶ 1、7∶ 1、8∶ 1的氧化铝粉浆两份 ,其中一份加入增塑剂 ,据旋转法测试粉浆粘度。制作氧化铝坯体 ,在 112 ... 目的 :研究用于制作复合体骨架的氧化铝粉浆的粉液比对渗透陶瓷复合体相关性能的影响。方法 :配制粉液质量比 4∶ 1、5∶ 1、6∶ 1、7∶ 1、8∶ 1的氧化铝粉浆两份 ,其中一份加入增塑剂 ,据旋转法测试粉浆粘度。制作氧化铝坯体 ,在 112 5℃下烧结 2 h形成氧化铝预制体 (preform) ,再在 112 5℃下玻璃熔融渗透 6 h完成复合。测试复合体三点抗弯强度和收缩率。结果 :7~ 8∶ 1的粉浆粘度较高 ,加入增塑剂可以降低 ;4~ 7∶ 1粉液比组强度较高达到 376 .7~ 397.6 MPa,而 8∶ 1组强度偏低仅 32 1.5 MPa;各粉液比组的试件线性收缩率介于 0 .2 6 %~ 0 .34% ,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4~ 7∶ 1粉液比有利于粉浆涂塑操作 ,不明显影响 GI- 型渗透陶瓷收缩率和三点抗弯曲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铝 强度 收缩 GI-型渗透陶瓷 牙科材料
下载PDF
GI-Ⅱ型渗透陶瓷全瓷底层材料颜色参数的测定 被引量:1
12
作者 巢永烈 孟玉坤 廖运茂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15-115,共1页
关键词 GI-型渗透陶瓷 牙科材料 全瓷底层材料 颜色 参数 测定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