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安氏Ⅱ~1类错不同骨面型的牙颌垂直向形态特征分析 被引量:12
1
作者 叶庆 赵志河 赵美英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2006年第4期370-374,共5页
目的:探讨安氏Ⅱ1类错牙合不同骨面型牙颌垂直向形态特征。方法:选取恒牙初期的正常牙合,Ⅱ1类错牙合均角型、高角型、低角型的X线头颅侧位片各30张,男女各半,进行X线头影测量分析,通过多组间单因素方差分析及两两比较,明确Ⅱ1类错牙合... 目的:探讨安氏Ⅱ1类错牙合不同骨面型牙颌垂直向形态特征。方法:选取恒牙初期的正常牙合,Ⅱ1类错牙合均角型、高角型、低角型的X线头颅侧位片各30张,男女各半,进行X线头影测量分析,通过多组间单因素方差分析及两两比较,明确Ⅱ1类错牙合3种骨面型和正常牙合的牙颌垂直向形态变化。结果:(1)所有Ⅱ1类错牙合总体上颌复合体的前部相对于后部垂直向发育过度。均角组上颌复合体整体相对发育过度,颅底一下颌支复合体发育不足;高角组上颌复合体前部发育过度,后部和颅底-下颌支复合体发育不足;均角组和高角组下颌有后下旋转的趋势。低角组颅底一下颌支复合体的垂直生长相对于上颌复合体的后部发育过度,上颌复合体前部发育正常。下颌有前上旋转的趋势。(2)Ⅱ1类错牙合L6的垂直高度降低,U6远中倾斜。高角组、均角组U6垂直高度未增加,功能牙合平面(FOP)前下倾斜,高角组U6及功能牙合平面倾斜的程度最大;低角组U6垂直高度降低,远中倾斜程度最小,功能牙合平面未见异常。结论:Ⅱ1类错牙合不同骨面型牙颌形态表现出不同的垂直向特征,治疗时垂直向控制应采取不同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牙合] 头影测量 高角型 低角型 垂直向
下载PDF
传动直丝弓矫治器治疗AngleⅡ^1类错(牙合)的头影测量分析 被引量:7
2
作者 宋丽娟 薛花 李琥 《口腔医学》 CAS 2016年第3期223-227,共5页
目的采用传动直丝弓技术治疗青少年Angle Ⅱ1类错牙合,通过头影测量分析评价患者的矫治效果。方法选择40例(女24例,男16例)传动直丝弓技术矫治的Angle Ⅱ1类错牙合患者,平均年龄13.2岁。经X线头影测量分析,比较治疗前后软硬组织变化,对... 目的采用传动直丝弓技术治疗青少年Angle Ⅱ1类错牙合,通过头影测量分析评价患者的矫治效果。方法选择40例(女24例,男16例)传动直丝弓技术矫治的Angle Ⅱ1类错牙合患者,平均年龄13.2岁。经X线头影测量分析,比较治疗前后软硬组织变化,对所得数据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患者平均治疗时间12个月,治疗后均获得良好的覆牙合、覆盖及中性磨牙关系,侧貌也得到明显的改善。头影测量显示,U1-SN角、ANB角、U1-RL距、U6-RL距变小,L1-MP角、L1-RL距、L6-RL距变大,其他无显著变化。结论传动直丝弓矫治器利用口内支抗结合细丝轻力,快速倾斜移动牙齿,后期控制转矩并正轴,可快速有效矫治Angle Ⅱ1类错牙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动直丝弓矫治器 ANGLE ^^1(牙合) 头影测量
下载PDF
头帽肌激动器与双[牙合]板矫治器矫治安氏Ⅱ^1类错[牙合]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陈延梅 王国友 +3 位作者 崔伯瑜 李倜 杨芳红 单兰花 《口腔正畸学》 2007年第1期18-20,共3页
目的对比研究头帽Activator及Twin-block功能矫治器矫治安氏Ⅱ类错[牙合]的机理。方法应用Clark教授设计的Twin-block矫治器及Vanbeek设计的Activator治疗Ⅱ^1类错[牙合]22例(年龄10-13岁)。根据骨龄、错[牙合]严重程度等条件基本对... 目的对比研究头帽Activator及Twin-block功能矫治器矫治安氏Ⅱ类错[牙合]的机理。方法应用Clark教授设计的Twin-block矫治器及Vanbeek设计的Activator治疗Ⅱ^1类错[牙合]22例(年龄10-13岁)。根据骨龄、错[牙合]严重程度等条件基本对等平均分成两组,分别戴用Twin-block或头帽Activator矫治器进行矫治。每位患者均拍摄术前、术后头颅侧位定位片、全颌曲面断层片及左手腕骨X光片,以X线头影测量方法评价疗效。结果头帽Activator对上颌生长抑制作用强于Twin-block矫治器,而Twin-block矫治器刺激下颌生长,尤其是水平向生长优于头帽Activator;头帽Activator内收压入上前牙效果明显,对下前牙的唇倾控制也较好。结论头帽Activator更适于矫治上颌矢状及垂直向发育过度的Ⅱ类错[牙合]。而Twin-block矫治器适于矫治下颌发育不足的Ⅱ类错[牙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牙合] 头帽Activator TWIN-BLOCK矫治器 矫形治疗
原文传递
生长发育期骨性Ⅱ^1类错[牙合]低角型患者颅面部的特征 被引量:1
4
作者 王晓荣 司新芹 +1 位作者 鲍庆红 牛百平 《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 2010年第1期26-28,共3页
目的通过对生长发育期骨性Ⅱ^1类错[牙合]低角型患者的32项X线头影测量值与正常[牙合]进行比较分析,旨在研究此类患者的颅面软硬组织的变化和特征。方法选择生长发育期骨性Ⅱ^1类错[牙合]低角型患者60例,治疗前摄X线头颅定位侧位片(... 目的通过对生长发育期骨性Ⅱ^1类错[牙合]低角型患者的32项X线头影测量值与正常[牙合]进行比较分析,旨在研究此类患者的颅面软硬组织的变化和特征。方法选择生长发育期骨性Ⅱ^1类错[牙合]低角型患者60例,治疗前摄X线头颅定位侧位片(磨牙为远中关系,角ANB〉5°,下颌平面角Go-Gn-SN〈28°),年龄11~13岁,男、女各半。结果SNA角、ANB角、上颌切牙倾斜度(U1-NA)、下颌切牙倾斜度(L1-GoGn)、腭平面角(PP—FH)、上下齿槽座点到功能性[牙合]平面距离(Wits值)、后下面高(PLFH)、上下中切牙覆[牙合]程度(U1-L1/N-Me)、下中切牙高度(Me-L1/N—Me)均明显增加;下颌平面角(Go-Gn-SN)、[牙合]平面与下颌平面角(OP—MP)、[牙合]平面与眶耳平面角(OP-FH)、上下中切牙交角(U1-L1)、前下面高(ANS-Me)、前下面高/前全面高(ANS-Me/N-Me)、前下面高/后下面高(ALFH/PLFH)、下颌基骨长(B'-J’)均明显减少;软组织侧貌唇部突度(NB-Pg'-Ls)、颏唇沟深(Si-Pg'-Ls)、下唇厚度(Li-L1)明显增加。结论骨性Ⅱ^1类错[牙合]低角型患者具有前下面高减少、后下面高增加、腭平面顺时针旋转,[牙合]平面、下颌平面逆时针旋转,深覆[牙合]加重;软组织呈现出上唇突出、下唇卷缩、颏部后缩的突面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牙合] 低角型 X线头影测量
原文传递
不同垂直骨面型安氏Ⅱ~1类错的软组织侧貌特征 被引量:19
5
作者 赵艳红 王春玲 +2 位作者 刘东旭 魏福兰 朱鲲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2006年第5期469-472,共4页
目的:探讨安氏Ⅱ1类错不同垂直骨面型患者软组织的侧貌特征。方法:随机选取安氏Ⅱ1类错牙合低角型、均角型、高角型女性成年患者各28例,共84例,年龄18~23岁,平均20.3岁。选取矫治前X线头颅侧位片,进行头影测量,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 目的:探讨安氏Ⅱ1类错不同垂直骨面型患者软组织的侧貌特征。方法:随机选取安氏Ⅱ1类错牙合低角型、均角型、高角型女性成年患者各28例,共84例,年龄18~23岁,平均20.3岁。选取矫治前X线头颅侧位片,进行头影测量,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包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一系列指标随着面高的增加呈现出有规律的变化趋势。侧貌突度及上、下唇突度依次明显增大,而面下部深度逐渐由过深变浅,同时上下唇弧的弧度由大变小、弧形由深变浅、由过于弯曲趋于过直立,尤其是低角组颏唇沟过凹陷而高角组过平坦。结论:垂直骨面型对安氏Ⅱ1类错牙合的软组织侧貌特征尤其是唇颏部形态有着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氏^1(牙合) 软组织侧貌 垂直骨面型
下载PDF
安氏Ⅱ~1类错拔牙矫治后牙弓形态的变化 被引量:8
6
作者 壮荣 刘洋 +2 位作者 周云 晏燕 曹军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4年第1期76-79,85,共5页
目的:观察安氏Ⅱ1类错患者拔牙矫治后牙弓形态的变化规律,为临床治疗该类畸形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拔除4个第一前磨牙进行正畸治疗的安氏Ⅱ1错患者30例,取矫治前后石膏模型,通过三维扫描生成数字化牙颌模型,同时建立计算机牙弓形态定... 目的:观察安氏Ⅱ1类错患者拔牙矫治后牙弓形态的变化规律,为临床治疗该类畸形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拔除4个第一前磨牙进行正畸治疗的安氏Ⅱ1错患者30例,取矫治前后石膏模型,通过三维扫描生成数字化牙颌模型,同时建立计算机牙弓形态定量分析系统,通过定位标志点,在牙弓形态分析平面上获取各个牙位的坐标数据,利用三次方程式拟合牙弓曲线,测量牙弓宽度及长度的变化,量化牙弓形态的变化。结果:安氏Ⅱ1类错经过拔牙矫治后,①上颌侧切牙区以及尖牙区牙弓宽度明显增加(P<0.01,P<0.05),下颌侧切牙区和尖牙区牙弓宽度无明显变化;②上、下颌前磨牙区及磨牙区牙弓宽度明显减小(P<0.001);③矫治后上、下颌尖牙区长度明显增加(P<0.05),磨牙区长度明显减小(P<0.001)。结论:安氏Ⅱ1类错拔牙矫治后,上颌前部牙弓变宽,后部牙弓变窄,下颌前部牙弓形态未见明显缩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氏^1[牙合] 牙弓形态 数字化牙颌模型
下载PDF
垂直骨面型与安氏Ⅱ~1类错牙合畸形颌面骨骼及牙弓宽度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7
7
作者 吴佩蓉 张志彬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9年第2期129-132,共4页
目的:探究垂直骨面型与安氏Ⅱ~1类错牙合畸形颌面骨骼及牙弓宽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2年9月-2017年1月笔者医院收治的80例安氏Ⅱ~1类错牙合畸形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垂直骨面型分为高角组(n=26)、均角组(n=28)和低角组(n=26)。观察三... 目的:探究垂直骨面型与安氏Ⅱ~1类错牙合畸形颌面骨骼及牙弓宽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2年9月-2017年1月笔者医院收治的80例安氏Ⅱ~1类错牙合畸形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垂直骨面型分为高角组(n=26)、均角组(n=28)和低角组(n=26)。观察三组上下磨牙倾斜角度和牙弓宽度。结果:就不同垂直面型患者的磨牙倾斜度进行比较,三组在下磨牙指标L6-SN、L6-PP、L6-MP,上磨牙指标U6-L6方面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F=32.141、52.485、20.083、57.685,P<0.05)。就不同垂直面型与牙弓宽度进行比较,三组在WU6、~6╂~6bone方面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F=12.395、5.027,P<0.05)。就垂直面型的颌面骨骼和牙弓宽度显著差异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WU6、~6╂~6bone与垂直面型呈现负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284、-0.328;而L6-SN、L6-PP、L6-MP、U6-L6呈现正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654、0.751、0.446、0.769。结论:在不同安氏Ⅱ~1类错牙合畸形垂直骨面型患者中,上颌牙弓前中段宽度随着下颌平面角的增大而减小;因此,在临床正畸过程中,需要考虑垂直骨面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骨面型 ^安氏^1[牙合]畸形 颌面骨骼 牙弓宽度 相关性
下载PDF
青少年下颌后缩型安氏Ⅱ~1类错的髁突运动轨迹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李建霞 邓锋 +3 位作者 宋锦璘 张翼 范小平 秦朴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4期1432-1435,共4页
目的探讨青少年下颌后缩型安氏Ⅱ1类错者髁突运动轨迹的特征及其与正常者的差异。方法选取青少年下颌后缩型安氏Ⅱ1类错和正常各25例,应用髁突运动轨迹描记仪(computer aided diagnosis axiograph,CADI-AX)记录各种下颌运动时... 目的探讨青少年下颌后缩型安氏Ⅱ1类错者髁突运动轨迹的特征及其与正常者的差异。方法选取青少年下颌后缩型安氏Ⅱ1类错和正常各25例,应用髁突运动轨迹描记仪(computer aided diagnosis axiograph,CADI-AX)记录各种下颌运动时其髁突的运动轨迹。结果实验组双侧髁突开闭口轨迹运动幅度减小、位移量小于正常者(P<0.05);前伸后退轨迹前伸幅度增加,位移量大于正常者(P<0.05);侧方运动时,非工作侧髁突在矢状面上的轨迹较前伸轨迹向前下方倾斜度增加。髁突位移5mm时矢状面倾斜度在各种下颌运动时均大于正常者(P<0.05)。结论实验组髁突运动轨迹与正常相比有显著差异,可能与其髁突位置、前牙覆覆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髁突运动 正常[牙合] ^安氏^1[牙合] 描记仪
下载PDF
头帽肌激动器联合矫治安氏II类一分类骨性错牙合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4
9
作者 李晓芳 李永明 +2 位作者 陈学鹏 郭向红 魏亚丽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06年第6期713-715,i0008,共4页
目的:探讨头帽肌激动器联合应用对生长期安氏II1类骨性错牙合的牙、颌、颅面的影响。方法:选择11例早期安氏II1类骨性错牙合采用头帽肌激动器联合矫治的患者,对其治疗前后的X线头影测量分析比较。结果:11例患者经过6~8个月的治疗,抑制... 目的:探讨头帽肌激动器联合应用对生长期安氏II1类骨性错牙合的牙、颌、颅面的影响。方法:选择11例早期安氏II1类骨性错牙合采用头帽肌激动器联合矫治的患者,对其治疗前后的X线头影测量分析比较。结果:11例患者经过6~8个月的治疗,抑制上颌骨发育,促进下颌骨生长效果显著。ANB角、U1-NB距、U1-NA距、wits值、覆牙合、覆盖减小,SNB角、U1-L1角、Po-NB距显著增加(P<0.05),上下颌间关系协调。磨牙关系为I类或偏Ⅲ类关系。结论:头帽牵引和肌激动器联合矫治适用于骨性安氏II1错牙合的早期矫治,可快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侧面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帽肌激动器 ^安氏^1[牙合] 早期矫治
下载PDF
Twin-block矫治器治疗安氏Ⅱ~1类错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景雅玲 刘小荣 陈彩云 《甘肃医药》 2016年第11期837-839,共3页
目的:观察Twin-block矫治器对安氏Ⅱ-1类错(牙合)的矫治效果以及患者侧貌软组织的改变。方法:选择15例生长发育期以下颌后缩为主的安氏Ⅱ-1类错(牙合)患者,其中男性9例,女性6例,平均年龄11.2岁,采用Twin-block矫治器进行治疗,矫... 目的:观察Twin-block矫治器对安氏Ⅱ-1类错(牙合)的矫治效果以及患者侧貌软组织的改变。方法:选择15例生长发育期以下颌后缩为主的安氏Ⅱ-1类错(牙合)患者,其中男性9例,女性6例,平均年龄11.2岁,采用Twin-block矫治器进行治疗,矫治前后分别拍摄X线投影颅侧位片进行测量,对治疗前后测量的结果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矫治后前牙覆(牙合)覆盖关系基本正常,SNB角增大,ANB角减少,软组织面角增大,颏唇沟深度-H线距离减少,软组织侧貌改善明显。结论:对于生长发育期的以下颌后缩为主的安氏Ⅱ-1类错(牙合),采用Twin-block矫治器有明显效果,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牙(牙合)矢状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氏^1(牙合) TWIN-BLOCK功能矫治器 头影测量
下载PDF
安氏Ⅱ~1类错治疗前后牙弓形态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济强 朱吉坤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2008年第6期603-606,共4页
目的:分析与比较安氏Ⅱ1类错治疗前、后牙弓形态的变化。方法:应用计算机建立数学模型β函数,分析比较安氏Ⅱ1类错治疗前、后牙弓形态的变化。选择安氏Ⅱ1类错病例17例(男6例,女11例),平均年龄13.8岁。取矫治前、后石膏模型,将模... 目的:分析与比较安氏Ⅱ1类错治疗前、后牙弓形态的变化。方法:应用计算机建立数学模型β函数,分析比较安氏Ⅱ1类错治疗前、后牙弓形态的变化。选择安氏Ⅱ1类错病例17例(男6例,女11例),平均年龄13.8岁。取矫治前、后石膏模型,将模型平行于基准平面扫描到计算机。由中切牙接触点、双侧尖牙牙尖点和双侧第一磨牙远中颊尖点5个点确定个体弓形。应用SPSS11.0软件包将2组弓形中的尖牙宽度(Wc)、磨牙宽度(Wm)、尖牙深度(Dc)、磨牙深度(Dm)以及e值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上、下牙弓宽度在矫治前、后有显著差异(P<0.05);上、下牙弓长度治疗前、后尖牙长度变化不明显,而第一磨牙长度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1);治疗前、后,上、下牙弓形状无明显变化。结论:牙弓形态包括牙弓大小及牙弓形状。正畸治疗中,有时需要改变牙弓大小,但应保持患者治疗前的牙弓形状,以期获得稳定的长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氏^1[牙合] 矫治 牙弓形态
下载PDF
改良Twinblock矫治器配合多曲方丝弓技术治疗骨性安氏II^1类错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鹏 惠英 +1 位作者 苏哲君 刘锐 《疑难病杂志》 CAS 2009年第7期406-408,共3页
目的评价改良Twinblock矫治器结合多曲方丝弓技术治疗恒牙早期骨性安氏II1类错的临床效果。方法21例11~15岁下颌发育不足为主的恒牙早期骨性安氏II1类错患者,经改良Twinblock矫治器结合多曲方丝弓技术治疗,并于治疗前后均拍摄头颅... 目的评价改良Twinblock矫治器结合多曲方丝弓技术治疗恒牙早期骨性安氏II1类错的临床效果。方法21例11~15岁下颌发育不足为主的恒牙早期骨性安氏II1类错患者,经改良Twinblock矫治器结合多曲方丝弓技术治疗,并于治疗前后均拍摄头颅X线侧位片,进行测量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经过双期治疗,II类磨牙关系矫治为I类关系,覆覆盖减小,咬合关系较好,头影测量下颌骨的变化显著,SNB角增大,下颌升支高度、下颌体长度增加,ANB角减小,矢状关系改善,侧貌协调。结论改良Twinblock矫治器与多曲方丝弓技术结合矫治骨性安氏II1类错切实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Twinblock矫治器 ^安氏^1[牙合] 多曲方丝弓技术
下载PDF
乌鲁木齐市维吾尔族与汉族青少年安氏Ⅱ^1类错(牙合)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雅 周瑾 +1 位作者 吾热古丽 热娜古丽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4年第20期1721-1724,共4页
目的:研究乌鲁木齐市维吾尔族青少年安氏Ⅱ1类错牙合的骨型和牙性矢状向特征,比较乌鲁木齐市维吾尔族青少年与汉族青少年安氏Ⅱ1类错牙合的差异性。方法:通过测量100例维吾尔族青少年与100例汉族青少年安氏Ⅱ1类错牙合的头颅侧位片,应用... 目的:研究乌鲁木齐市维吾尔族青少年安氏Ⅱ1类错牙合的骨型和牙性矢状向特征,比较乌鲁木齐市维吾尔族青少年与汉族青少年安氏Ⅱ1类错牙合的差异性。方法:通过测量100例维吾尔族青少年与100例汉族青少年安氏Ⅱ1类错牙合的头颅侧位片,应用NEMO CEPH NX头影测量系统统计分析各项测量的均值和标准差,分别比较维吾尔族安氏Ⅱ1类错牙合与汉族安氏Ⅱ1类错牙合的骨型和牙性矢状向特征的差异性。结果:1维吾尔族和汉族青少年安氏Ⅱ1类错牙合在构成类型上都以上颌骨正常,下颌骨后缩最多见,这种类型在维吾尔族占71%,在汉族64%。2维吾尔族和汉族青少年安氏Ⅱ1类错牙合在上颌骨正常,下颌骨后缩的类型中的比较,U1/NA、U1/L1、L1/NB、U1-NA、L1-NB、Po-NB这6项测量值和汉族青少年有显著统计学差异,其它测量值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维吾尔族和汉族青少年安氏Ⅱ1类错牙合比较分析,维吾尔族上前牙较汉族唇倾,且下前牙较舌倾,颏部发育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吾尔族 青少年 ^安氏^1(牙合) 测量分析
下载PDF
矫治时机对恒牙期口呼吸安氏Ⅱ类1分类错患者正畸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姚霜 刘晓君 +3 位作者 杨霜 杨苹 徐青 王冰 《口腔医学》 CAS 2006年第5期348-350,共3页
目的探讨恒牙初期和恒牙晚期口呼吸所致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患者的矫治时机。方法对12例恒牙初期和14例恒牙晚期口呼吸所致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患儿,均以快速扩弓联合Tip-Edge技术进行矫治,用图像数字化X线头颅定位摄片仪,作治疗前后X... 目的探讨恒牙初期和恒牙晚期口呼吸所致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患者的矫治时机。方法对12例恒牙初期和14例恒牙晚期口呼吸所致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患儿,均以快速扩弓联合Tip-Edge技术进行矫治,用图像数字化X线头颅定位摄片仪,作治疗前后X线头影测量对比分析。结果恒牙初期组治疗完成后的SNB、Y-axis、SN-MP和FH-MP等测量值,分别减小了2.88°、1.74°、1.48°和2.23°,而S-Go增加了3.21 mm,与恒牙晚期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而恒牙晚期患儿治疗后上切牙倾斜度明显减小,其变化大于恒牙初期组患者(P<0.05)。结论恒牙初期进行治疗更有利于垂直向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呼吸 ^安氏^1[牙合] 正畸治疗 矫治时机
下载PDF
双期矫治安氏Ⅱ^1类错[牙合]的软组织侧貌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周科曙 《常州实用医学》 2008年第5期293-295,共3页
目的研究双期矫治安氏Ⅱ^1类错[牙合]矫治前后患者面部侧貌的改变。方法选择15例双期矫治的替牙期、恒牙早期以下领后缩为主的安氏Ⅱ^1类错[牙合]患者,其中男5例,女10例,平均年龄11.1岁。工期治疗均采用功能矫治器(activators)矫... 目的研究双期矫治安氏Ⅱ^1类错[牙合]矫治前后患者面部侧貌的改变。方法选择15例双期矫治的替牙期、恒牙早期以下领后缩为主的安氏Ⅱ^1类错[牙合]患者,其中男5例,女10例,平均年龄11.1岁。工期治疗均采用功能矫治器(activators)矫治,Ⅱ期采用方丝弓矫治器治疗。应用X线头影测量技术进行Holdaway软组织分析及常规硬组织分析,并对治疗前后测量结果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双期治疗结束后,患者软组织颏部变厚,软组织面角增大,下唇突点-H线距离、H角、刻唇沟深度和骨骼侧面凸度减小,SNB增大,ANB减小,以上结果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下颌发育不足的安氏Ⅱ^1类错[牙合]患者在替牙期、恒牙早期采用双期矫治能改善其面部侧貌;activators矫治器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牙颌矢状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氏^1[牙合] 双期矫治 功能矫治器
下载PDF
Twinblock矫治Ⅱ~1高角错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文静 左艳萍 +4 位作者 董福生 卢海燕 马文盛 吴建瓴 胡骁颖 《河北医药》 CAS 2008年第8期1153-1154,共2页
目的研究应用Twinblock治疗安氏Ⅱ1错高角病例前后颌骨形态的变化,评价功能矫治器对矫治Ⅱ1错高角病例的治疗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随机选择20例(平均年龄11.4岁)Ⅱ1分类错高角病例应用Twinblock治疗,拍摄治疗前、后头颅... 目的研究应用Twinblock治疗安氏Ⅱ1错高角病例前后颌骨形态的变化,评价功能矫治器对矫治Ⅱ1错高角病例的治疗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随机选择20例(平均年龄11.4岁)Ⅱ1分类错高角病例应用Twinblock治疗,拍摄治疗前、后头颅X线侧位片,测量骨性标志点的垂直与矢状向变化,分析颌骨形态的变化。结果矫治后,明显促进了下颌的生长,对上颌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上前牙唇倾度减小,有效的改善了面型。结论早期应用Twinblock矫治Ⅱ1伴下颌发育不足高角病例,矫治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影测量 ^安氏^1[牙合] 下颌骨形态 TWINBLOCK矫治器
下载PDF
改型MARA矫治器治疗Ⅱ^1下颌后缩X线头影测量研究
17
作者 姚薇 段银钟 王蕾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7年第2期197-199,共3页
目的:探讨改型MARA矫治器治疗生长期安氏Ⅱ1下颌后缩患者的硬组织改变。方法:随机选取16例生长发育期安氏Ⅱ1类错患者用MARA矫治器治疗,治疗前后拍摄头颅侧位片。结果:改型MARA矫治器治疗(平均7.8个月)结束后,SNB角、下颌总长度(Co-Gn... 目的:探讨改型MARA矫治器治疗生长期安氏Ⅱ1下颌后缩患者的硬组织改变。方法:随机选取16例生长发育期安氏Ⅱ1类错患者用MARA矫治器治疗,治疗前后拍摄头颅侧位片。结果:改型MARA矫治器治疗(平均7.8个月)结束后,SNB角、下颌总长度(Co-Gn)、颏点(Po-NB)明显增加,促进下颌生长发育,而对上颌抑制作用不明显,SNA角变化不明显,A点无后移。上颌第一磨牙远中移动,下颌第一磨牙近中移动,下切牙略唇移。垂直方向上,前面高(ANS-Me)、后面高(Co-Go)均显著增大。结论:改型MARA矫治器能有效促进下颌骨生长发育,改善患者侧貌外型,纠正下颌后缩畸形,成本低廉,适于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RA矫治器 ^安氏^1[牙合] 下颌后缩
下载PDF
口颌系统形态结构与功能平衡在安氏Ⅱ^(1)错[牙合]畸形Twin-block矫治中重建研究 被引量:13
18
作者 邵长江 邢晓华 桑临惠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22年第2期111-113,共3页
目的:探讨发育高峰期安氏Ⅱ^(1)类错[牙合]畸形Twin-block矫治,对口颌系统结构与功能重建的研究。方法:拍摄矫治前后头颅侧位定位片,测量颌骨、舌骨和牙齿位置以及上气道形态等变化。结果:下颌骨升支高度和下颌基骨长度增加;舌骨、下切... 目的:探讨发育高峰期安氏Ⅱ^(1)类错[牙合]畸形Twin-block矫治,对口颌系统结构与功能重建的研究。方法:拍摄矫治前后头颅侧位定位片,测量颌骨、舌骨和牙齿位置以及上气道形态等变化。结果:下颌骨升支高度和下颌基骨长度增加;舌骨、下切牙和下颌磨牙同步近中向移动;上气道鼻咽段、口咽段与喉咽段矢状向间隙均增大。结论:发育高峰期Twin-block矫治安氏Ⅱ^(1)类错[牙合]畸形,可改善口颌系统功能与形态平衡,改善呼吸功能,为预防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氏^(1)[牙合]畸形 TWIN-BLOCK 下颌骨 舌骨 上气道 口颌系统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原文传递
AngleⅡ~1类错拔牙矫治前后颏部形态的变化 被引量:10
19
作者 宋丽娟 伍军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2007年第4期399-403,共5页
目的:通过对AngleⅡ1类错拔牙矫治前、后X线头影测量分析,观察矫治前、后颏部形态的变化。方法:从方丝弓矫治的AngleⅡ1类患者治疗前、后的X线侧位片中,随机选取拔除4个第一前磨牙患者(第1组),上颌拔除第一前磨牙、下颌拔除第二前磨... 目的:通过对AngleⅡ1类错拔牙矫治前、后X线头影测量分析,观察矫治前、后颏部形态的变化。方法:从方丝弓矫治的AngleⅡ1类患者治疗前、后的X线侧位片中,随机选取拔除4个第一前磨牙患者(第1组),上颌拔除第一前磨牙、下颌拔除第二前磨牙患者(第2组)以及下颌未经矫治的非拔牙患者(第3组)各15例,经X线头影测量分析,比较矫治前、后拔牙组与非拔牙组颏部形态的变化,对所得数据采用SPSS11.5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拔牙组矫治后,B点处、根尖点处的颏厚度显著减小,第1组分别减小0.60mm(P<0.05)和1.58mm(P<0.01);第2组分别减小0.22mm(P<0.05)和1.16mm(P<0.01);3组颏突度均有增加,分别为1.28mm,1.28mm和0.78mm(P<0.01)。颏弯曲度和颏倾斜度减小,第1组分别减小1.91(P<0.05)和4.69°(P<0.01);第2组分别减小1.76(P<0.05)和4.66°(P<0.01)。非拔牙组矫治后,颏部厚度无明显变化。结论:拔牙矫治伴随下切牙的内收,颏厚度有减小趋势,提示临床上对于颏部厚度偏薄的患者应慎重选择拔牙矫治,以防止不良后果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gle^1牙合 头影测量 切牙内收
下载PDF
Tip-Edge plus技术和MBT技术矫治成人安氏Ⅱ~1类错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顾永佳 顾鑫宇 +3 位作者 陆胜男 章婷 石慧 高美琴 《口腔医学》 CAS 2016年第10期923-926,共4页
目的 观察并比较Tip-Edge plus差动直丝弓技术和MBT滑动直丝弓技术治疗成人安氏Ⅱ~1类错牙合的效果。方法根据纳入标准选择安氏Ⅱ~1类错牙合畸形患者40例,随机分成两组。试验组20例采用Tip-Edge plus矫治器,对照组20例采用MBT矫治器配... 目的 观察并比较Tip-Edge plus差动直丝弓技术和MBT滑动直丝弓技术治疗成人安氏Ⅱ~1类错牙合的效果。方法根据纳入标准选择安氏Ⅱ~1类错牙合畸形患者40例,随机分成两组。试验组20例采用Tip-Edge plus矫治器,对照组20例采用MBT矫治器配合中等支抗进行治疗。治疗前后拍摄头颅侧位片并测量,进行成组和配对t检验。结果 (1)未使用额外支抗的试验组与使用中等支抗的对照组取得相似的软硬组织改变效果,两组上磨牙前移量无统计学差异,试验组矫治后下切牙唇倾度大于对照组。(2)试验组打开咬合平均需3.8个月,平均复诊次数为16次;对照组打开咬合平均6.3个月,平均复诊次数为22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需要使用中度支抗的成人安氏Ⅱ1类错牙合患者应用Tip-Edge plus技术和MBT滑动直丝弓技术矫正能取得相似的软硬组织改变效果、支抗效果,但Tip-Edge plus技术打开咬合时间短,能减少复诊次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P-EDGE plus技术 MBT直丝弓技术 ^安氏^1牙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