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颡鱼鮰爱德华氏菌的分离及鉴定 被引量:19
1
作者 隗黎丽 吴华东 阮记明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87-192,共6页
从江西南昌患"裂头病"黄颡鱼脑组织内分离到1株致病菌株,人工回归感染试验显示分离的菌株可使黄颡鱼发病死亡,证实分离菌株为养殖黄颡鱼"裂头病"的病原菌。对分离菌株(命名为JXHS)进行形态学、理化特性分析,初步判... 从江西南昌患"裂头病"黄颡鱼脑组织内分离到1株致病菌株,人工回归感染试验显示分离的菌株可使黄颡鱼发病死亡,证实分离菌株为养殖黄颡鱼"裂头病"的病原菌。对分离菌株(命名为JXHS)进行形态学、理化特性分析,初步判定所分离的菌株为爱德华氏菌,进一步对分离菌株的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发现,JXHS的16S rRNA与GenBank中鮰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ictaluri)的相似性为99%。根据该分离菌株的16S rRNA基因序列采用MEGA 4.0软件构建分子系统发育树,发现分离菌株与鮰爱德华氏菌自然聚为一支,进一步证实该菌为鮰爱德华氏菌。药敏试验表明,该菌株对复方新诺明、诺氟沙星、环丙氟哌酸等5种药物高度敏感,而对青霉素、先锋霉素等不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颡鱼 鮰爱德华氏菌 分离鉴定 药敏试验
下载PDF
黄颡鱼“裂头病”病原二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被引量:4
2
作者 隗黎丽 吴华东 刘毅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64-68,共5页
"裂头病"是黄颡鱼养殖业的主要病害之一,其病原为鮰爱德华氏菌或迟钝爱德华氏菌。以GenBank所收录鮰爱德华氏菌与迟钝爱德华氏菌16S rRNA基因为模板,优化设计两对特异性引物,经多重PCR反应体系优化及特异性与敏感性检测,建立... "裂头病"是黄颡鱼养殖业的主要病害之一,其病原为鮰爱德华氏菌或迟钝爱德华氏菌。以GenBank所收录鮰爱德华氏菌与迟钝爱德华氏菌16S rRNA基因为模板,优化设计两对特异性引物,经多重PCR反应体系优化及特异性与敏感性检测,建立了检测鮰爱德华氏菌和迟钝爱德华氏菌的二重PCR检测方法。结果显示,阳性对照样品的琼脂糖凝胶电泳条带同时检测到鮰爱德华氏菌和迟钝爱德华氏菌,扩增产物大小分别为470 bp及268 bp,灵敏度为1.38 ng/μL。此法用于检测江西南昌地区多个养殖场所患"裂头病"黄颡鱼脑部DNA,11份患病黄颡鱼的脑部组织均检出鮰爱德华氏菌,表明该地区黄颡鱼所患"裂头病"的病原菌为鮰爱德华氏菌,此结果与常规细菌分离鉴定的检测结果一致。所建二重PCR检测法敏感度高,特异性强,检测成本低,对黄颡鱼"裂头病"的快速诊断与流行病学调查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颡鱼 鮰爱德华氏菌 迟钝爱德华氏菌 二重PCR
下载PDF
斑马鱼“裂头病”病原的分离与鉴定及常见疾病诊断 被引量:3
3
作者 柳力月 潘鲁湲 孙永华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917-927,共11页
目的斑马鱼是生命科学研究中应用最广的实验动物之一,其健康状况关乎实验数据的质量和结果的可信度。2018年以来,中国斑马鱼鱼房内出现危害性极高的新型鱼病“裂头病”,其病原未知,防治困难。确定“裂头病”的病原,并提出鱼房管理健康建... 目的斑马鱼是生命科学研究中应用最广的实验动物之一,其健康状况关乎实验数据的质量和结果的可信度。2018年以来,中国斑马鱼鱼房内出现危害性极高的新型鱼病“裂头病”,其病原未知,防治困难。确定“裂头病”的病原,并提出鱼房管理健康建议,可帮助研究者防止鱼病带来的损失。方法对“裂头病”病鱼脑组织进行病原分离,对分离的病原理化特征、16S rDNA同源性进行分析,采用回归感染试验确认病原菌。分析121例鱼病数据,总结中国斑马鱼鱼房各类常见疾病种类及发病因素。结果确定“裂头病”病原为鮰爱德华氏菌。2017至2021年国内斑马鱼鱼房数据显示,50.4%的健康问题由非生物因素直接或者间接导致;致死率最高的问题是气体中毒。在已知病原中细菌性病原最为常见,占比83.46%。结论“裂头病”病原为鮰爱德华氏菌。近一半鱼房健康问题是由非生物因素导致。致病率最高的为细菌性病原。因此,实验室日常工作中,加强设备维护,稳定优良水质,保证卫生管理措施,是防止鱼病发生的主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马鱼 鮰爱德华氏菌 鱼房管理 实验动物
下载PDF
黄颡鱼“裂头病”病因调查 被引量:3
4
作者 陈保立 李丹 《吉林农业(下半月)》 2010年第2期57-58,共2页
黄颡鱼“裂头”病是近年来发生的黄颡鱼的新型病害,对广东顺德地区(龙眼、勒流、锦丰、杏坛等)黄颡鱼发病池塘进行采样分析,经流行病学调查、组织病理检测、病原分离等,对黄颡鱼“裂头”病的病因进行筛查。在所患病鱼脑部和浓汁中... 黄颡鱼“裂头”病是近年来发生的黄颡鱼的新型病害,对广东顺德地区(龙眼、勒流、锦丰、杏坛等)黄颡鱼发病池塘进行采样分析,经流行病学调查、组织病理检测、病原分离等,对黄颡鱼“裂头”病的病因进行筛查。在所患病鱼脑部和浓汁中均分离出一种生长缓慢、透明的针尖状菌落。经鉴定为鲶爱德华氏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颡鱼 鲶爱德华氏菌
下载PDF
黄颡鱼致病性迟钝爱德华氏菌的分离、鉴定及特征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胡兵 《武汉轻工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4期8-15,共8页
2020年5月湖北太湖港街道某养殖场的黄颡鱼出现大量死亡现象,典型临床症状表现为鱼体头部出现“头穿孔”。为确定此次黄颡鱼的患病原因,从具有以上临床症状的病鱼组织中分离获得一株革兰氏阴性短杆菌,编号为EDT202005。采用形态学观察... 2020年5月湖北太湖港街道某养殖场的黄颡鱼出现大量死亡现象,典型临床症状表现为鱼体头部出现“头穿孔”。为确定此次黄颡鱼的患病原因,从具有以上临床症状的病鱼组织中分离获得一株革兰氏阴性短杆菌,编号为EDT202005。采用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鉴定、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等技术鉴定该菌株为迟钝爱德华氏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该菌株对水产常用抗生素盐酸多西环素和氟苯尼考耐药,但对恩诺沙星敏感。人工回归感染结果显示菌株可使黄颡鱼出现与自然发病鱼相似的症状,其对黄颡鱼的半致死浓度为2.51×10^(5) CFU/mL。石蜡切片显示该菌对感染鱼的鳃、脑、肠、肝、脾和肾组织均可造成损伤,呈全身性感染。试验确认了引起此次黄颡鱼“裂头病”的病原,并初步研究了迟钝爱德华氏菌的致病性以及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将为黄颡鱼“裂头病”的有效防控提供科学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颡鱼 迟钝爱德华氏菌 分离 鉴定 组织
下载PDF
黄颡鱼“裂头病”的组织病理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陈飞鹏 宋青春 +3 位作者 陈秀敏 张辉 宫春光 张兴华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69-73,共5页
应用组织病理学方法,对患"裂头病"黄颡鱼的肝脏、脾脏、肾脏、胃、肠道、脑进行观察。结果表明,各主要器官均有明显的组织病理学变化:肝中央静脉扩张,并有充血现象,肝细胞界限模糊不清,形状消失、变性,并发生肝实质组织溶解... 应用组织病理学方法,对患"裂头病"黄颡鱼的肝脏、脾脏、肾脏、胃、肠道、脑进行观察。结果表明,各主要器官均有明显的组织病理学变化:肝中央静脉扩张,并有充血现象,肝细胞界限模糊不清,形状消失、变性,并发生肝实质组织溶解、消失。脾脏内有大量的含铁血黄素沉积。肾脏的实质细胞大量坏死,肾小球出现崩解、碎裂、溶解消失现象,近曲小管、远曲小管界限模糊,肾小管的上皮细胞肿胀,排列紊乱,管腔变窄、闭塞。胃上皮细胞排列紊乱,变性、坏死,胃黏膜大量脱落于胃腔中,胃腺细胞界限模糊、排列紊乱,胃腺管腔缩小,甚至消失。肠道上皮中有大量杯状细胞。脑组织出现弥散性出血,脑血管充血、出现大量的单核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颡鱼 组织理学
下载PDF
一例鮰鱼裂头病的治疗
7
作者 祭仲石 韦艳 《渔业致富指南》 2023年第3期58-60,共3页
斑点叉尾鮰简称鮰鱼,近年来,随着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病害呈逐年严重趋势。由鮰爱德华菌引起的肠道败血症是鮰鱼的主要病害之一,裂头病是肠道败血症的慢性型,鮰爱德华菌从鮰鱼鼻腔侵入脑部感染,再由脑部向外感染颅骨,直至外部皮肤,导致... 斑点叉尾鮰简称鮰鱼,近年来,随着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病害呈逐年严重趋势。由鮰爱德华菌引起的肠道败血症是鮰鱼的主要病害之一,裂头病是肠道败血症的慢性型,鮰爱德华菌从鮰鱼鼻腔侵入脑部感染,再由脑部向外感染颅骨,直至外部皮肤,导致头部皮肤溃烂,眼球外突,严重的脑部颅骨穿孔,脑组织外露,裂头之名由此而来。该病由于发病较缓,初期难以发现,且一般药物难以穿透血脑屏障,增加了治疗的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溃烂 斑点叉尾鮰 鮰鱼 血脑屏障 养殖规模 慢性型 主要
下载PDF
患“裂头病”黄颡鱼内脏组织中LDH的变化
8
作者 陈飞鹏 宋青春 陈秀敏 《水生态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42-144,共3页
使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分析了健康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与患病个体的肝脏、脾脏、心脏、肾脏、脑组织中的乳酸脱氢酶同工酶的变化。结果显示,患病个体组织中的LDH谱带与健康个体有明显差异,主要表现为谱带染色变浅、谱... 使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分析了健康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与患病个体的肝脏、脾脏、心脏、肾脏、脑组织中的乳酸脱氢酶同工酶的变化。结果显示,患病个体组织中的LDH谱带与健康个体有明显差异,主要表现为谱带染色变浅、谱带缺失;但在心脏中,除了缺失谱带外,还增加了1条LDH0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颡鱼 乳酸脱氢酶同工酶
下载PDF
不同类型绦虫感染的临床表现特征比较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李小丽 栗绍刚 吴赵永 《传染病信息》 2023年第2期119-123,153,共6页
目的总结并分析带绦虫与裂头绦虫感染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指标变化特征。方法对在北京友谊医院2016年1月—2022年7月就诊的28例肠道绦虫病患者资料进行总结,其中带绦虫病组12例,裂头绦虫病组16例,并分析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实验室指... 目的总结并分析带绦虫与裂头绦虫感染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指标变化特征。方法对在北京友谊医院2016年1月—2022年7月就诊的28例肠道绦虫病患者资料进行总结,其中带绦虫病组12例,裂头绦虫病组16例,并分析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实验室指标差异。结果2组患者平均年龄分别为(29.33±15.42)岁和(28.88±11.57)岁。裂头绦虫病组的无症状者比例(10/16)大于带绦虫病组(4/12),2组中均有4例患者表现为腹痛、腹胀症状。带绦虫病组中,2例患者表现为肛周瘙痒,1例患者表现为体质量下降,但裂头绦虫病组中,患者均无上述2种症状。带绦虫病组中2例(2/12)患者粪便中检测到带绦虫卵,而裂头绦虫病组则有7例(7/16)患者检测到虫卵。28例患者的粪便中均检测到节片。带绦虫病组的北京本地病例为7例(7/12),裂头绦虫病组为10例(10/16)。除2例患者外,其他患者均有食用生或半生可疑牛肉或鱼肉的流行病学史。结论2种绦虫感染的患者临床症状均轻微,多无症状,但仍有发生严重并发症及2种不同种类寄生虫共感染的风险,流行病学史的询问可提高该疾病的诊断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绦虫 绦虫 猪带绦虫 牛带绦虫 阔节绦虫 临床特点 流行 食源性寄生虫
下载PDF
曼氏裂头蚴病4例报告
10
作者 刘捷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1996年第4期233-234,共2页
曼氏裂头蚴病4例报告刘捷曼氏裂头蚴病在我国较少见,近年来我院收治4例,现报道如下。病例报告例1,女,32岁。因右腹股沟区肿物1年,近1个月逐渐增大,偶有痒感及疼痛,经消炎治疗无效,于1993年9月10日入院。自幼喜欢... 曼氏裂头蚴病4例报告刘捷曼氏裂头蚴病在我国较少见,近年来我院收治4例,现报道如下。病例报告例1,女,32岁。因右腹股沟区肿物1年,近1个月逐渐增大,偶有痒感及疼痛,经消炎治疗无效,于1993年9月10日入院。自幼喜欢游泳,有饮生水史。体查:位于右侧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绦虫 曼氏
下载PDF
裂头属绦虫的研究进展
11
作者 刘新颖 王卫杰 《国际医学寄生虫病杂志》 CAS 2013年第6期344-348,共5页
目前,全世界所报道的裂头属绦虫有50余种,其中14种可寄生于人体。人因食用未熟的含有裂头蚴的鱼类而患裂头绦虫病.其临床表现多不明显.个别虫种可引起巨幼红细胞性贫血,诊断方法一般采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诊断。随着全球食品产业... 目前,全世界所报道的裂头属绦虫有50余种,其中14种可寄生于人体。人因食用未熟的含有裂头蚴的鱼类而患裂头绦虫病.其临床表现多不明显.个别虫种可引起巨幼红细胞性贫血,诊断方法一般采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诊断。随着全球食品产业一体化,鱼产品贸易日趋频繁,受裂头属绦虫感染威胁人口近2000万.且在个别地区裂头绦虫病已成为一种新发或再发传染病,危害人类健康。该文对裂头属绦虫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绦虫 新发传染 分子诊断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原文传递
2005年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总目次
12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I0001-I0008,共8页
关键词 人兽共患 尼帕 绦虫 绦虫感染 弓形虫抗原 日本血吸虫 结核分枝杆菌 结核杆菌 分枝杆菌属 封二 幽门螺杆菌感染 疟原虫 卡氏肺孢子虫 融合基因 PCR 杂志 目次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下载PDF
脑裂头蚴病的诊断和手术治疗体会 被引量:5
13
作者 华刚 谭红平 +3 位作者 张立民 杨琪 郭强 朱丹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8年第3期191-193,共3页
目的总结脑裂头蚴病的诊断和手术治疗体会。方法对2014~2016年手术治疗的22例脑裂头蚴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脑裂头蚴病的临床表现以癫痫、轻瘫、偏身感觉障碍常见,也可仅有头痛症状;病灶常单发,以额、顶叶... 目的总结脑裂头蚴病的诊断和手术治疗体会。方法对2014~2016年手术治疗的22例脑裂头蚴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脑裂头蚴病的临床表现以癫痫、轻瘫、偏身感觉障碍常见,也可仅有头痛症状;病灶常单发,以额、顶叶中央区常见;MRI表现为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的不规则片状异常信号灶,增强后为环形、串珠样或条索样局部强化,可见"隧道征";CT为低密度灶,可见强化或钙化;病灶有迁徙性。本文病例成功抓到活虫,术后均未出现明显功能障碍或原有功能障碍加重。术后常规服用抗癫痫药物控制癫痫,未常规给予吡喹酮治疗。随访3个月至2年,癫痫及头痛症状均消失;MRI复查强化病灶均消失。结论对于脑裂头蚴病,根据好发年龄及生活史,结合典型影像学、血清免疫学检查,诊断不难。详细的病史询问及阅片后在导航、术中唤醒技术辅助下手术能成功清除活虫,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手术 临床特征
下载PDF
杭州农村小学生裂头蚴病知信行及感染状况调查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佳 徐卫民 +3 位作者 朱素娟 王衡 汤益 吴黎明 《中国学校卫生》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17-118,共2页
关键词 虫幼 感染 学生 健康知识 态度 实践 农村人口
原文传递
粗头绦虫猫体寄生规律的解剖观察
15
作者 李志强 窦素琴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农学版)》 1989年第S1期62-65,共4页
1986、1987两年中河南省汝阳县对11只死亡的病猫剖检,其中带状泡尾绦虫(粗头绦虫)病3例。发现该病的临床症状与虫体寄生的具体部位及虫体在寄生部位的分布有直接关系,与感染强度虽有关系,但不十分密切;感禁强(?)与虫体的生长发育关系极... 1986、1987两年中河南省汝阳县对11只死亡的病猫剖检,其中带状泡尾绦虫(粗头绦虫)病3例。发现该病的临床症状与虫体寄生的具体部位及虫体在寄生部位的分布有直接关系,与感染强度虽有关系,但不十分密切;感禁强(?)与虫体的生长发育关系极大;虫体在寄生部位的吸附情况亦不一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强度 带状泡尾绦虫 解剖观察 寄生部位 虫体 临床症状 寄生虫 生长发育 曼氏绦虫 吸附
下载PDF
新书《食源性裂头绦虫病的危害与防治》出版
16
作者 蒋红涛 《贵州医药》 CAS 2013年第2期104-104,共1页
2012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学术著作出版基金资助的《食源性裂头绦虫病的危害与防治》一书近日由贵州科技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由贵阳医学院陈艳教授编著。
关键词 绦虫 食源性 出版 防治 危害 贵阳医学院 基金资助 学术著作
下载PDF
海鲜好吃须防病
17
作者 贾世玉 刁有祥 《解放军健康》 1994年第1期16-16,共1页
海鲜好吃须防病贾世玉,刁有祥食用海鲜要讲究卫生.不可图鲜生吃。食用海鲜不当引起的常见疾病有以下几类。病毒性疾病甲型肝炎:自60年代起,美国几次甲肝大暴发都是由食用污染的生蛤蜊和生牡蛎引起;1987年上海暴发甲肝,则是... 海鲜好吃须防病贾世玉,刁有祥食用海鲜要讲究卫生.不可图鲜生吃。食用海鲜不当引起的常见疾病有以下几类。病毒性疾病甲型肝炎:自60年代起,美国几次甲肝大暴发都是由食用污染的生蛤蜊和生牡蛎引起;1987年上海暴发甲肝,则是由食用海水毛蚶引起。诺沃克(No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弧菌 毒素中毒 霍乱弧菌 阔节绦虫 海鲜 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 胃肠炎 肉毒中毒 蠕虫感染 蓝氏贾第虫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