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族字考析
1
作者 张蓓蓓 赵阳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 2012年第1期77-79,共3页
"字族学"理论从"母文"的基础出发,对汉字在形成和发展中的孳乳现象进行研究,认为孳乳字是"母文"外加类属符号而形成。笔者以""族字为例,将""族字分为"熟""慢""纯""厚"等意义的几组字,分析它们和母文""的关系;孳乳... "字族学"理论从"母文"的基础出发,对汉字在形成和发展中的孳乳现象进行研究,认为孳乳字是"母文"外加类属符号而形成。笔者以""族字为例,将""族字分为"熟""慢""纯""厚"等意义的几组字,分析它们和母文""的关系;孳乳字"敦"又孳乳出以"大""多"两个意义的新的字族,称为二级孳乳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文 二级孳乳
下载PDF
《说文解字》中的“奄”族字试析 被引量:5
2
作者 雍淑凤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6期27-31,共5页
据形音义皆备的、具有分化孳乳能力的母文表义这一思路,将《说文解字》中收录的13个“奄”族字加以剖析,分成具有”大”义、“覆盖、蔽藏”义、“无光明、错暗、黑暗、黑”义、“覆盖、遮蔽、盛装物体的东西”义的几组同一母文(右... 据形音义皆备的、具有分化孳乳能力的母文表义这一思路,将《说文解字》中收录的13个“奄”族字加以剖析,分成具有”大”义、“覆盖、蔽藏”义、“无光明、错暗、黑暗、黑”义、“覆盖、遮蔽、盛装物体的东西”义的几组同一母文(右文)而古音相同、相近,意义相通的字,论证这些字的意义与其母文及其外化符号有密切的关系。且把《汉语大字典》所收录的《说文解字》以外的近50个“奄”族字,略作分析,分成具有“覆盖、蔽藏”义、“急遽、忽然”义、“不奢侈”义、“覆盖、遮蔽、盛装物体的东西”义这7个组同一母文(右文)而古音相同、相近,意义相通的字作为附录。并把《汉语大字典》所收录的包括《说文解字》所收录的13个“奄”族字在内的60个“奄”族字与母文“奄”字的关系用表示意于文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说文解 '奄' 母文 外化符号 《汉语大典》
下载PDF
“女”族字及“女”族词语的文化阐释 被引量:4
3
作者 翟淑英 《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3期105-108,共4页
本文从“女”族字及女族词语入手 ,研究其所承载的文化内涵。从婚姻家庭观。
关键词 “女” “女”词语 文化
下载PDF
汉字字族理论及其应用价值新探 被引量:3
4
作者 张艳 蔡永贵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2期141-144,共4页
汉字字族是汉字在历史发展中适应词义的引申派生而形成的。揭示汉字字族的客观存在及孳乳规律的汉字字族理论发展至今,已趋于成熟。汉字字族理论既是汉字研究的一个新视角,也为汉字教学提供了新思路。"齊"族字的研究表明,利... 汉字字族是汉字在历史发展中适应词义的引申派生而形成的。揭示汉字字族的客观存在及孳乳规律的汉字字族理论发展至今,已趋于成熟。汉字字族理论既是汉字研究的一个新视角,也为汉字教学提供了新思路。"齊"族字的研究表明,利用汉字字族理论进行汉字教学是科学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论 “齊” 教学应用
下载PDF
“乔”族字试析 被引量:1
5
作者 柳玉宏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5年第2期33-36,共4页
从同一母文孳乳分化出来的一族字,和母文在意义上是相通的,且和母文形体上有密切的联系,读音相同或相近。笔者试以“乔”族字为例,把“乔”族字分成具有“高”义、“大”义、“长”义、“曲”义的几组字,论证这些字与其母文“乔”的引... 从同一母文孳乳分化出来的一族字,和母文在意义上是相通的,且和母文形体上有密切的联系,读音相同或相近。笔者试以“乔”族字为例,把“乔”族字分成具有“高”义、“大”义、“长”义、“曲”义的几组字,论证这些字与其母文“乔”的引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说文解 “乔” 母文 外化符号 母文外化
下载PDF
《说文解字》中的“喬”族字试析 被引量:2
6
作者 刘卫宁 《广西社会科学》 2004年第12期171-174,共4页
关键词 “喬” “母文表义” 同源 同源词 形声
下载PDF
《说文解字》吕部字和吕族字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王伟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第5期88-90,144,共4页
吕字本义众说不一,多数研究者认为是"脊椎骨",其常用义为"阴律、国名、地名或姓氏"。吕和以吕为部件构成的侣、梠、闾、莒、筥等字,音形义关系密切。
关键词 《说文解 吕部 音形义分析
下载PDF
“冘”族字探析 被引量:1
8
作者 丰素贞 李彧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3期58-60,共3页
汉字字族的研究由来已久,其理论也在逐步完善。本文通过对从"冘"得声的十九个同族字的分析,探求它们与母文之间的内在联系。
关键词 母文 “冘”
下载PDF
“圭”族字论析 被引量:2
9
作者 黑学静 《衡水学院学报》 2010年第2期48-51,共4页
以《说文解字》、《汉语大字典》所收录的以"圭"为母文的70个族字为分析对象,依据母文表意将这些字分为7个意义组,分别是:具有"上圆下方、上尖下方"义;与"土地"相关义;"高、大"义;"深、... 以《说文解字》、《汉语大字典》所收录的以"圭"为母文的70个族字为分析对象,依据母文表意将这些字分为7个意义组,分别是:具有"上圆下方、上尖下方"义;与"土地"相关义;"高、大"义;"深、洼、空"义;与"玉"相关义;"美、好"义;"不好、不正"义。并论析这些族字在词义引申推动下分化孳乳的规律,以及母文"圭"和以"圭"为母文的族字之间的层次关系,从而为古今探求同族字的目的提供旁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说文解 《汉语大典》 “圭”
下载PDF
试析“婴”及其字族 被引量:2
10
作者 雍淑风 雍晓燕 +1 位作者 史国东 杨运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6期11-20,共10页
"右文说"是古人探求字源的一种方式。"右文说"在宋代的产生不是偶然的,它是中国传统字源学说经《说文》、《释名》、《玉篇》、《说文系传》等有关研究之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结果,并与宋代学术发展的大势与高度... "右文说"是古人探求字源的一种方式。"右文说"在宋代的产生不是偶然的,它是中国传统字源学说经《说文》、《释名》、《玉篇》、《说文系传》等有关研究之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结果,并与宋代学术发展的大势与高度相一致的。分析了"贝"和"賏"、"婴"三个字,并据蔡永贵先生"母文表义"这一理论,分析、论证了《汉语大字典》所收录的:缨、璎、巊、撄、孾、孆、鹦、蠳、嘤、樱、瀴等近30个"婴"族字,是以本义"妇女戴的颈饰"或特定引申义"环绕、缠绕(于颈)"、"小、弱"的"婴"为母文,加上若干表示具体事类的偏旁如"糸"、"玉"、"山"、"手"、"子"、"女"、"鸟"、"虫"、"口"、"木"、"水"等为外部标志而孳乳分化出来的"母文外化字",而且更加有力地佐证了"右文说"的正确性,声符示源的可信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 “婴” 母文 外化符号 汉语大
下载PDF
试析“尧”族字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文燕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7年第2期20-26,共7页
由同一个母文孳生出来的,字形相因、字音相近、字义相通的一组字,称为同族字。依据此理论,对“尧”族字进行分析,把“尧”族字分为“高长大多”义、“弯曲、交错、纠缠”义和“短小、薄少”义的三组字,从中论证它们和母文“尧”的孳乳... 由同一个母文孳生出来的,字形相因、字音相近、字义相通的一组字,称为同族字。依据此理论,对“尧”族字进行分析,把“尧”族字分为“高长大多”义、“弯曲、交错、纠缠”义和“短小、薄少”义的三组字,从中论证它们和母文“尧”的孳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 “尧” 母文 外化符号 母文外化
下载PDF
试析“莫”族字
12
作者 王婵宇 《汉字文化》 2021年第S01期94-95,98,共3页
在词汇发展的派生阶段,一种以记录词根的汉字为母文,在母文的基础上加注类属标志而产生的一系列同源派生字,称之为字族。根据这一理论,对《说文解字》中从"莫"得声的22个字进行分析,其中16个是"莫"族字,在意义上与... 在词汇发展的派生阶段,一种以记录词根的汉字为母文,在母文的基础上加注类属标志而产生的一系列同源派生字,称之为字族。根据这一理论,对《说文解字》中从"莫"得声的22个字进行分析,其中16个是"莫"族字,在意义上与母文"莫"有联系。剩下6个字从"莫"得声,意义与之无关的形声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文 “莫”
原文传递
《说文解字》中“肙”族字探析
13
作者 闫慧颖 《明日风尚》 2017年第16期274-275,共2页
汉字字族是从同一母文孳乳而来的一族字,和母文在形、音、义上关系密切。本文根据蔡永贵先生的字族理论,分析了《说文解字》中以'肙'为母文的同族字。《说文解字》中从'肙'得声的字一共有21个,有18个属于'肙'族... 汉字字族是从同一母文孳乳而来的一族字,和母文在形、音、义上关系密切。本文根据蔡永贵先生的字族理论,分析了《说文解字》中以'肙'为母文的同族字。《说文解字》中从'肙'得声的字一共有21个,有18个属于'肙'族字,还有埍、焆、?3个字只有表音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文 “肙”
原文传递
《说文解字》中“夋”族字试联——“汉字字族”之探例
14
作者 马芳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0年第10期109-110,共2页
汉字字族的研究,是汉字研究的一个新视角。本文依据汉字字族理论,分析考释了《说文解字》中20个以"夋"为声符的形声字与"夋"的声义关系,从而分析得出它们在字形上有共同的发生源,读音上相同或相近,并且所记录的词... 汉字字族的研究,是汉字研究的一个新视角。本文依据汉字字族理论,分析考释了《说文解字》中20个以"夋"为声符的形声字与"夋"的声义关系,从而分析得出它们在字形上有共同的发生源,读音上相同或相近,并且所记录的词义都同出一源,即是一组以"夋"为母文的同族字。本文在证实"母文表义"的同时,为汉字字族理论提供一组例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说文》 “夋” 母文
原文传递
“巴”族字探析
15
作者 卢芮青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第2期90-96,共7页
本文以汉字字族理论为基础,对《说文解字》及《汉语大字典》中以“巴”为母文的同族字进行探究分析,发现以“蛇”“挨着、靠近、紧贴着”“干燥或粘结着的东西”“依附、攀附,附着、黏着”“盼望”为义核的义、音、形相近的孳乳字,并论... 本文以汉字字族理论为基础,对《说文解字》及《汉语大字典》中以“巴”为母文的同族字进行探究分析,发现以“蛇”“挨着、靠近、紧贴着”“干燥或粘结着的东西”“依附、攀附,附着、黏着”“盼望”为义核的义、音、形相近的孳乳字,并论证“巴”的孳乳字与母文间的内在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文 “巴”
下载PDF
《说文解字》“尞”族字探究
16
作者 肖方平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1-3,共3页
依据蔡永贵先生的"母文表义"理论,分析了《说文解字》中以"尞"为母文,加一系列外化符号而产生的母文外化字。《说文》中从"尞"得声的字共有二十个,其中十九个属于"尞"族字,另外一个只是从"... 依据蔡永贵先生的"母文表义"理论,分析了《说文解字》中以"尞"为母文,加一系列外化符号而产生的母文外化字。《说文》中从"尞"得声的字共有二十个,其中十九个属于"尞"族字,另外一个只是从"尞"得声,意义与之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说文解 母文
下载PDF
“弟”族字探析
17
作者 王琨 《宜宾学院学报》 2011年第5期95-97,共3页
"弟"的本义是"次第",引申有"顺序"、"平顺"义,而从"弟"得声的豑、梯、娣、绨、悌、鬀、鮷等字,恰是基于母文"弟"的本义和引申义通过加注类属标志孳乳分化产生的。同时,&qu... "弟"的本义是"次第",引申有"顺序"、"平顺"义,而从"弟"得声的豑、梯、娣、绨、悌、鬀、鮷等字,恰是基于母文"弟"的本义和引申义通过加注类属标志孳乳分化产生的。同时,"弟"还含有"连续"、"更递"、"渐进"的义核,也孳乳分化出涕、焍、睇、<等字。这些字语音相近、语义相通,在字形上有发生学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文 “弟”
下载PDF
汉字字族类属标志探析——以《说文解字》“畐”族字为例
18
作者 张艳 蔡永贵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1期1-4,共4页
源于同一个母文的同族字其特征是母文表义,它们之间意义相通,字形关联,读音相近,以母文为基础附加的类属标志则将母文的意义具体化、标签化,从而增强族内汉字之间的区别度。本文以汉字字族理论为基础,对《说文解字》"畐"族字... 源于同一个母文的同族字其特征是母文表义,它们之间意义相通,字形关联,读音相近,以母文为基础附加的类属标志则将母文的意义具体化、标签化,从而增强族内汉字之间的区别度。本文以汉字字族理论为基础,对《说文解字》"畐"族字进行研究分析,从而具体探析母文类属字中母文的主体表义性本质与类属标志的辅助性、区别性、指向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说文解 “畐” 类属标志
下载PDF
“臤”族字考释 被引量:1
19
作者 苏袁 《文教资料》 2012年第24期28-32,共5页
“臤”的本义是以手持奴隶,“握之固也”,由此引申出一般的坚固意义,继而又引申出困难、物体撞击声,又有多、大、紧密等意义。每义之下,都在“双”字的基础上外加形符,孳乳成新字,以取代原字表示各具体的引申意义,从而形成一个... “臤”的本义是以手持奴隶,“握之固也”,由此引申出一般的坚固意义,继而又引申出困难、物体撞击声,又有多、大、紧密等意义。每义之下,都在“双”字的基础上外加形符,孳乳成新字,以取代原字表示各具体的引申意义,从而形成一个以“双”字为核心的字族,同时列举若干从“双”存疑字,有待学者继续研究考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臤” 本义 基本义 引申义
下载PDF
“加”族字古音演变研究
20
作者 吕金明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 2023年第1期79-81,共3页
形声字读音和声旁并不是完全一致,同声旁的形声字也会有语音上的差距,存在多种异读。以“伽”“茄”为例,从历时角度探究“加”族字古音演变情况,理清声母、韵母演变源流,发现产生异读的原因主要是形声字声旁表音功能的弱化,表现在造字... 形声字读音和声旁并不是完全一致,同声旁的形声字也会有语音上的差距,存在多种异读。以“伽”“茄”为例,从历时角度探究“加”族字古音演变情况,理清声母、韵母演变源流,发现产生异读的原因主要是形声字声旁表音功能的弱化,表现在造字之初形声字和声旁读音不一致,形声字的语音演变和声旁的演变不一致,本质上是语音演变的趋同性和不平衡性作用的结果。通过介绍“伽”与“茄”音义概况,研究“伽”“茄”的古音演变,希望能够为相关研究者进行汉语形声字理论、现代字音规范化、词典编纂和语言习得等方面的研究提供更好的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 古音 演变研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